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龄大鼠线栓和自体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常丽英 张新江 张苏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探索一种适合于老龄大鼠脑梗死研究的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方法 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墨汁或 TTC染色、病理学观察以及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等方法比较研究老龄大鼠线栓与改良自体血栓 MCAO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血栓组与线栓... 目的 探索一种适合于老龄大鼠脑梗死研究的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方法 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墨汁或 TTC染色、病理学观察以及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等方法比较研究老龄大鼠线栓与改良自体血栓 MCAO模型的稳定性。结果 血栓组与线栓组成功率分别为 95.83%和 1 5% ,前者神经功能缺损较后者重 (评分为 8.59± 3.52与 1 4 .0 6± 4.0 4 ,P=0 .0 0 1 ) ,前者梗死体积亦高于后者 (2 60 .67± 1 4 .65mm3与 1 51 .0 0±98.1 4 mm3 ,P<0 .0 5) ;脑组织含水量血栓组明显高于线栓组 (P=0 .0 0 1 )。后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为 2 %。结论 自体血栓性 MCAO模型成功率高、梗死范围恒定、可重复性好 ,较线栓更适合于老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动物模型 自体血栓
下载PDF
急性自体血栓肺栓塞大鼠动物模型制备 被引量:15
2
作者 叶瑞海 陈少贤 +4 位作者 王良兴 陈彦凡 张琦 李焕斌 范小芳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用自体血栓模拟自然发生的静脉血栓注入肺动脉,制备急性肺栓塞大鼠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右心导管法将大鼠自体血栓注入肺动脉导致急性肺栓塞的发生。通过控制注入血栓的数量、速度,同时动态监测肺动脉压、体动脉压变化。用肺灌... 目的:用自体血栓模拟自然发生的静脉血栓注入肺动脉,制备急性肺栓塞大鼠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右心导管法将大鼠自体血栓注入肺动脉导致急性肺栓塞的发生。通过控制注入血栓的数量、速度,同时动态监测肺动脉压、体动脉压变化。用肺灌注扫描显像(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组织光镜来观察判断造模成功与否。以肺系数法测肺水肿程度。结果:PE组0.5~4h大鼠肺动脉压显著升高,体动脉压显著降低,PE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E组2~4h和C组比较,肺系数显著升高(P<0.01);ECT显像见肺组织明显呈放射性充盈缺损和稀疏,HE染色光镜下见注入血栓团块。结论:本模型各项变化符合急性肺栓塞的病理生理基础变化,是一有效、稳定的肺栓塞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自体血栓肺栓塞 肺灌注扫描 大鼠 疾病模型
下载PDF
疾病模型动物拟临床研究概念的形成及其应用——自体血栓法制备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建勋 于震 李欣志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7-209,共3页
目的:提出疾病模型动物拟临床研究的基本概念,对自体血栓法制备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进行系统的拟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心导管介入技术,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注入自体血栓,制备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采用拟临床方法观察模型冠状动脉造影、30... 目的:提出疾病模型动物拟临床研究的基本概念,对自体血栓法制备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进行系统的拟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心导管介入技术,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注入自体血栓,制备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采用拟临床方法观察模型冠状动脉造影、30点体表心电图、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超声心动指标,综合评价心肌缺血小型猪的病理生理特点和临床表现。结果:模型组注射自体血栓后即刻LAD造影显示血栓注射部位以下血管堵塞;造模6d后,LAD仍处于阻塞状态;体表心电图标测显示模型组心肌缺血程度(∑-ST)及心肌缺血范围(N-ST)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造模6天后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模型组CO、SV、LCW、MAP均明显降低。结论:介入法自体血栓注射后成功建立小型猪心肌缺血疾病模型,并可通过疾病模型动物拟临床研究的方法得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动物 拟临床研究 自体血栓 介入 中国实验小型猪
下载PDF
自体血栓并股动脉结扎建立有效的大鼠后肢缺血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邹知耕 田铧 +4 位作者 赵世刚 吕顺增 王俊涛 李超 尹群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8-720,共3页
动物后肢缺血模型广泛应用于血管新生机制及缺血性疾病治疗等方面的研究。1987年,Couffinhal等[1]通过结扎小鼠股动脉及各分支成功建立了后肢缺血模型。随后,基于这一模型的实验方法,研究者又将实验对象扩展到Wistar大鼠、SD大鼠、Le... 动物后肢缺血模型广泛应用于血管新生机制及缺血性疾病治疗等方面的研究。1987年,Couffinhal等[1]通过结扎小鼠股动脉及各分支成功建立了后肢缺血模型。随后,基于这一模型的实验方法,研究者又将实验对象扩展到Wistar大鼠、SD大鼠、Lewis大鼠等其他鼠类动物[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TAR大鼠 后肢缺血模型 股动脉结扎 自体血栓 LEWIS大鼠 血管新生机制 鼠类动物 缺血性疾病
下载PDF
自体血栓性家兔局部脑缺血性梗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燕 杨佩钢 +4 位作者 余琦 张春芳 朱红 杨鹏辉 刘恩岐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91-2294,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自体血栓性家兔局部脑缺血性梗死模型。方法采用家兔自体动脉血栓,经颈外动脉插管栓塞大脑中动脉,造成局部脑缺血性梗死。利用临床观察、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及HE染色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效果及脑...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自体血栓性家兔局部脑缺血性梗死模型。方法采用家兔自体动脉血栓,经颈外动脉插管栓塞大脑中动脉,造成局部脑缺血性梗死。利用临床观察、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及HE染色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效果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后醒来可观察到家兔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大脑中动脉阻塞6h以后TTC染色均证实脑梗死存在。HE染色后,光镜观察可见:脑梗死灶的病理变化有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加重的现象。对照组未出现以上症状及病变。结论往家兔颈内动脉导入自体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接近临床局灶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能够既简便又稳定的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此模型对研究脑血管病损伤机制和防治措施有着切实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自体血栓 缺血 脑梗死
下载PDF
经微导管注射自体血栓治疗冠状动脉远端穿孔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段鹏 张小勇 +2 位作者 黄超龙 邱敏 刘晓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4-275,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8岁。因活动后胸闷半个月于2014年10月31日入院。入院后心电图提示V1-V3 R波递增不良。入院查体:BP 140/80 mmHg。
关键词 冠状动脉穿孔 导引导丝 自体血栓
下载PDF
大鼠自体血栓脑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灌注取材 被引量:1
7
作者 田清友 卢鹤翔 王海学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89-189,共1页
关键词 自体血栓 灌注取材 大鼠
下载PDF
家犬自体血栓性脑梗死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建军 宋雪丹 +1 位作者 陈海英 周立群 《东南国防医药》 2009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模型。方法选用成年家犬31只,经股动脉插管至颈内动脉,用自体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病理检查证实脑梗死。结果24只犬的脑梗死模型成功建立,成功率达77%。结论通过介入方法建立的...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模型。方法选用成年家犬31只,经股动脉插管至颈内动脉,用自体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病理检查证实脑梗死。结果24只犬的脑梗死模型成功建立,成功率达77%。结论通过介入方法建立的自体血栓性脑梗死模型稳定性好,方法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物模型 自体血栓
下载PDF
尿激酶溶栓治疗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叶星星 周建芳 +1 位作者 陆晓艳 姚国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06-408,共3页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血液净化中心首次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85例,根据尿激酶溶栓效果分为溶栓失败组(58例)和溶栓成功组(27例),收集患...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7月血液净化中心首次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85例,根据尿激酶溶栓效果分为溶栓失败组(58例)和溶栓成功组(27例),收集患者一般特征、溶栓相关资料、内瘘情况、透析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5例首次内瘘血栓形成患者尿激酶治疗成功27例(31.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透析龄、内瘘使用时间、纤维蛋白原是影响尿激酶溶栓效果的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270,95%CI:0.082~0.894)、内瘘使用时间(OR=0.206,95%CI:0.063~0.678)、纤维蛋白原(OR=6.209,95%CI:1.894~20.358)是尿激酶溶栓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年龄≤65岁、内瘘使用时间≤12个月、纤维蛋白原>400 mg/dL患者溶栓成功率较高。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首次内瘘血栓形成患者成功率为31.8%,其治疗效果与患者年龄、内瘘使用时间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自体白色血栓性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0
作者 韦瑛 冯飞玲 +8 位作者 黄志宏 邓燕贤 庾俊雄 邱维佳 何卓凯 周智鹏 甘瑞静 韦日明 容明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3715-3717,3720,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白色血栓在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制作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自体白色血栓经血管介入造影法准确导入至猴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M1分支。结果栓塞后:数字影像血管造影系统(DSA)照影提示大脑中动脉M1分枝血管显影... 目的探讨自体白色血栓在局部脑缺血动物模型制作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自体白色血栓经血管介入造影法准确导入至猴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M1分支。结果栓塞后:数字影像血管造影系统(DSA)照影提示大脑中动脉M1分枝血管显影不良;1h后CT灌注成像可见急性局部脑缺血病灶;72h后CT平扫可见低密度陈旧性局部脑缺血病灶。两例进行尸体解剖,大脑TTC染色呈阳性;存活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与体征。结论用自体白色血栓可建立稳定的猴局部脑缺血模型,因该动物模型是目前最接近临床病例的模型,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诊断及治疗,特别是溶栓治疗有着切实的临床前期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栓 大脑中动脉 脑缺血
下载PDF
大鼠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改良 被引量:29
11
作者 张新江 常丽英 +1 位作者 张苏明 方思羽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3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 进一步改良大鼠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方法 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RI、TTC染色、墨汁染色和病理观察 ,对改良血栓和普通血栓的栓塞效果进行比较 ,同时对不同体重大鼠对血栓直径的要求进行了观察。结果  6个改... 目的 进一步改良大鼠自体血栓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方法 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RI、TTC染色、墨汁染色和病理观察 ,对改良血栓和普通血栓的栓塞效果进行比较 ,同时对不同体重大鼠对血栓直径的要求进行了观察。结果  6个改良血栓可形成与 12个普通血栓相同的MCAO ,两组之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改良后保证了Willis环后半部的完整 ;动物不需两次手术 ,使操作时间明显缩短 ,使模型推广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自体血栓 大脑中动脉闭塞 脑栓塞
原文传递
自体血栓和凝血酶致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春华 王维亭 +1 位作者 郑海娟 赵专友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4年第4期300-304,共5页
目的建立自体血栓和凝血酶致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方法采用经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注入自体血栓和凝血酶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建立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并观察重组葡激酶(rSak)对该模型的改善作用。结果注入10μL自体血栓和50 U凝血酶... 目的建立自体血栓和凝血酶致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方法采用经颈外动脉向颈内动脉注入自体血栓和凝血酶栓塞大鼠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建立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并观察重组葡激酶(rSak)对该模型的改善作用。结果注入10μL自体血栓和50 U凝血酶时大鼠脑血流量较基础值降低,出现严重脑梗死神经症状、较大脑梗死范围和明显病理学改变,为理想模型。rSak 150 kU/kg能提高脑血流量,减少脑神经缺陷评分,缩小脑梗死范围,减轻病理学改变。结论建立了经颈内动脉注入自体血栓和凝血酶致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并用rSak验证了该模型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自体血栓 凝血酶 脑梗死 重组葡激酶
原文传递
一种改进的自体血血栓栓塞性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2
13
作者 毛春 张苏明 +2 位作者 邓小红 张旻 刘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48-50,F003,共4页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大鼠自体血血栓栓塞性脑卒中模型。方法 体外制做自体血血栓 ,经大鼠 (S D)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射自体血血栓至颈内动脉 ,制成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结果 从模型动物行为表现、梗死灶形态学和病理学进行了讨论 ,10只大... 目的 介绍一种新的大鼠自体血血栓栓塞性脑卒中模型。方法 体外制做自体血血栓 ,经大鼠 (S D)颈外动脉逆行插管注射自体血血栓至颈内动脉 ,制成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结果 从模型动物行为表现、梗死灶形态学和病理学进行了讨论 ,10只大鼠均产生一定程度的脑梗死表现。结论 该模型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 ,能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产生衡定的梗死灶 ,适合于作各种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因此该模型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物模型 自体血栓
下载PDF
大鼠自体血血栓脑缺血模型建立光镜和电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慎伍 张象温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1年第10期30-32,共3页
目的:大鼠脑缺血模型的建立,探讨脑梗死组织生理、病理变化,研究治疗对策。方法:采用HE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自体血脑梗死模型。结果:光镜下示大脑皮层,基底节区、海马、软组织均有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蛛网膜下腔有微血栓形... 目的:大鼠脑缺血模型的建立,探讨脑梗死组织生理、病理变化,研究治疗对策。方法:采用HE染色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自体血脑梗死模型。结果:光镜下示大脑皮层,基底节区、海马、软组织均有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蛛网膜下腔有微血栓形成。电镜示梗死区细胞肿胀,胞质稀少。结论:鼠自体血血栓制作更接近人体血栓,缺血严重时可引起脑细胞不可逆性损伤,应加强脑缺血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栓脑缺血 模型 光镜 电镜
下载PDF
内瘘取栓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患者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宗旸 谢毅 +1 位作者 陈彦 姜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5-78,共4页
目的分析内瘘取栓和溶栓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并发生动静脉內瘘血栓的肾功能衰竭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接受内瘘... 目的分析内瘘取栓和溶栓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并发生动静脉內瘘血栓的肾功能衰竭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接受内瘘取栓治疗,对照组接受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近期疗效、凝血功能及远期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内瘘取栓术治疗后的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瘘口直径及内瘘血流量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内瘘取栓治疗后的各凝血功能指标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随访期内的再次闭塞比例,内瘘功能不良、手背肿胀、皮肤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再次闭塞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内瘘取栓治疗可以有效提高动静脉内瘘再通率,在不明显影响患者凝血功能的前提下降低远期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闭塞 内瘘取栓 溶栓治疗
下载PDF
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高压球囊腔内成形术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伴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阮强 李昭辉 +2 位作者 黄强 黄智勇 郭伟昌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1年第12期903-907,共5页
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高压球囊腔内成形术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伴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杂交手术室同期行Fogarty导管取栓和高压球囊腔内成形术的老年血液透析患... 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高压球囊腔内成形术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伴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杂交手术室同期行Fogarty导管取栓和高压球囊腔内成形术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效果、并发症、通畅率及其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Breslow检验对术后内瘘通畅时间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Cox风险回归分析对术后内瘘通畅率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5.24%(40/4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4/42)。手术成功的患者术后1个月通畅率97.5%(39/40),3个月通畅率87.5%(35/40),6个月通畅率72.5%(29/40),12个月通畅率52.5%(21/40),24个月通畅率22.5%(9/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吸烟、血糖和血压控制差、残留狭窄、吻合口狭窄及穿刺点狭窄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内瘘通畅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吸烟、血糖和血压控制差、残留狭窄、吻合口狭窄及穿刺点狭窄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内瘘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Fogarty导管取栓联合高压球囊腔内成形术治疗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伴血栓形成手术成功率高,术后短中期通畅率较高,并发症较少。术后吸烟、血糖或血压控制差、残留狭窄、吻合口狭窄及穿刺点狭窄是影响老年患者术后内瘘通畅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老年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伴血栓形成 FOGARTY导管 高压球囊 杂交手术
下载PDF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宇涵 马岩 +1 位作者 彭宇 沙丽艳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明确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arteriovenous fistulas thrombus,AVFT)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血液透析患者AVFT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目的明确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arteriovenous fistulas thrombus,AVFT)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血液透析患者AVFT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20年7月关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脉血栓危险因素的文献,利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包括49项相关危险因素。Meta分析结果,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95%CI,P)分别为:C-反应蛋白1.16(1.08~1.26,P=0.001)、年龄1.02(1.01~1.03,P=0.001)、收缩压1.12(1.07~1.19,P<0.001)、糖尿病1.67(1.33~2.11,P<0.001)、女性2.50(1.83~3.42,P<0.001)、低血压5.57(2.88~10.75,P<0.001)。结论C-反应蛋白、高龄、收缩压、糖尿病、女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危险因素,应针对血液透析人群中存在的AVFT的可控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 影响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钝针扣眼穿刺法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及血管瘤形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冰虹 鲁晓梅 陶娟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13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及血管瘤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研究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血栓形成率、血管瘤的...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减少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及血管瘤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研究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血栓形成率、血管瘤的形成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穿刺后,研究组血管瘤形成率、血栓形成率、疼痛度均低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有助于预防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与血管瘤的形成,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针扣眼穿刺法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 血管瘤
下载PDF
双参宁心胶囊对心导管介入血栓法制备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建勋 于震 +4 位作者 李欣志 付建华 尚晓泓 史跃 马彦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28-731,共4页
目的研究自体血栓介入法中国实验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的制备,并观察双参宁心胶囊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采用心导管介入技术,经颈总动脉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内置入导引导管,注入自体血栓,制备中国实验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双参宁心胶囊... 目的研究自体血栓介入法中国实验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的制备,并观察双参宁心胶囊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采用心导管介入技术,经颈总动脉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内置入导引导管,注入自体血栓,制备中国实验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双参宁心胶囊对冠状动脉栓塞、30点体表心电图、定量组织学等一系列综合评价心肌缺血模型指标的影响。结果造模6天后,模型动物冠状动脉前降支基本栓塞,体表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和点数均增加;给药6天后,双参宁心胶囊可明显使自体血栓造成的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栓塞再通,减轻心肌缺血程度和心肌缺血范围。结论本实验首次应用心导管介入血栓法成功制备中国实验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双参宁心胶囊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栓 介入 心肌缺血 中国实验小型猪 双参宁心胶囊
下载PDF
血栓栓塞颈内动脉兔脑缺血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国晖 杨燕 +5 位作者 何敬 郑继坤 马丽丹 代孔灵 周嫒捷 尧雪洲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41-1343,共3页
目的建立和评价血栓栓塞颈内动脉制备兔脑缺血模型。方法兔随机分为血栓栓塞组和线栓栓塞组,每组10只。所有动物术前行家兔头颅CT平扫。血栓栓塞组:结扎颈总动脉到颈内动脉路程中的主要分支颈外动脉(保留7~10 mm)和翼腭动脉,从颈外动... 目的建立和评价血栓栓塞颈内动脉制备兔脑缺血模型。方法兔随机分为血栓栓塞组和线栓栓塞组,每组10只。所有动物术前行家兔头颅CT平扫。血栓栓塞组:结扎颈总动脉到颈内动脉路程中的主要分支颈外动脉(保留7~10 mm)和翼腭动脉,从颈外动脉置管取血,退出导管,体外向血液中加入凝固酶,制作自体血栓栓子,再次通过颈外动脉置管导入栓子,形成颈内动脉栓塞,术后1 h行颈内动脉CT血管成像,术后12 h行动物行为学(肌张力)评分,术后24 h行兔颅脑CT平扫,保留影像资料和数据。线栓栓塞组:同样结扎颈外动脉和翼腭动脉,在颈总动脉分叉处,打开颈内动脉,置入长度20 mm 4-0尼龙线异物栓子,同血栓栓塞组一样评估参数。结果血栓栓塞组和线栓栓塞组比较,术后1 h CTA血栓栓塞组发现3只颈内动脉内有血栓栓子,而线栓栓塞组则未发现明显颈内动脉内栓子形成;术后12 h动物生物学行为评估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家兔颅脑CT检查发现梗死灶深度血栓栓塞组较线栓栓塞组明显增大(P<0.05)。术后7 d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血栓栓子颈内动脉栓塞技术可制作稳定动物动脉栓塞模型,梗死范围及位置确切,可为脑缺血再灌注研究及血栓后再通技术和药物的实验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物模型 自体血栓 线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