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结合微骨折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
1
作者 白冰 张小雪 +3 位作者 崔万勇 孙铭霞 孙彦豹 王友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88-2892,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微骨折术联合自体软骨细胞移植(ACI)在老年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膝关节、关节力线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老年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予以微骨折术联合ACI治疗,...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微骨折术联合自体软骨细胞移植(ACI)在老年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膝关节、关节力线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老年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予以微骨折术联合ACI治疗,对照组采用微骨折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软骨缺损修复情况、关节力线。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6);组间、不同时间、组间×不同时间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软骨修复组织磁共振观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12个月修复组织厚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胫骨-股骨机械轴夹角(MFTA)、股骨远端外侧角(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微骨折术联合ACI治疗老年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能够协同促进软骨缺损修复,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下肢关节力线,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损伤 微骨折术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下载PDF
MRI随访观察膝关节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后2年 被引量:7
2
作者 钟心 张仲文 +3 位作者 王宏 董悦 穆学涛 董玉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9-1203,共5页
目的探讨MR对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诊断价值。方法 15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20膝)接受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CI),术后3、6、12和24个月行MR动态随访检查,术后15和24个月对2例患者进行关节镜和组织学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9项观... 目的探讨MR对膝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诊断价值。方法 15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20膝)接受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CI),术后3、6、12和24个月行MR动态随访检查,术后15和24个月对2例患者进行关节镜和组织学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9项观察指标(软骨缺损的填充和修复程度、与周边软骨的整合程度、修复组织的表面情况、修复组织的结构是否均匀、修复组织的信号强度、软骨下薄层致密骨是否完整、软骨下骨是否完整、有无粘连及有无滑膜炎)。结果软骨缺损的填充和修复、与周边软骨的整合、修复组织的表面、修复组织的结构、修复组织的信号强度、软骨下薄层致密骨是不完整、软骨下骨是不完整及有无滑膜炎在MACI术后3、6、12和24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无粘连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和24个月组织学检查显示新形成的组织是透明软骨和纤维软骨的混合体,以透明软骨为主。结论 MACI术后采用膝关节软骨序列进行MR追踪随访是评估膝关节软骨修复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损伤 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治疗距骨软骨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柳海峰 吴冰 +2 位作者 梁达强 李皓 陆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距骨软骨损伤并行MACI手术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32.6±... 【目的】探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收治距骨软骨损伤并行MACI手术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32.6±1.4)岁(21~48岁),平均损伤面积(3.4±0.8)cm^2(1.6~5.8 cm^2),Hepple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3例。第一次手术行软骨取样,经2~4周组织工程软骨制备后,返院行软骨回植手术。对比术前与术后VAS评分、AOFAS足踝功能评分、软骨修复核磁共振影像评分(magnetic resonance observation of cartilage repair tissue,MOCART)。结果患者随访时间(52.3±5.6)月(38~72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OFAS评分、MOCART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改善:(0.8±0.6)vs(7.8±1.4),(94.8±1.9)vs(69.2±2.7),(6.5±0.4)vs(3.6±0.8),(P<0.05)。末次随访时MRI显示:肥厚性软骨完全覆盖6例,正常厚度完全覆盖11例;与周边正常软骨信号强度一致4例,基本一致13例。结论 MACI手术治疗软骨下骨全层距骨软骨损伤中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距骨 软骨损伤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与软骨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柏青 张仲文 叶启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796-1798,共3页
关键词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关节软骨缺损 修复 基质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移植治疗 ACI
下载PDF
膝关节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软骨缺损:MR成像评价生物力学指标 被引量:4
5
作者 郭红斌 郭迎新 +3 位作者 余伟 丁春萍 蔡中立 李民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1期8247-8252,共6页
背景:磁共振(MR)检查目前被认为是关节软骨的最佳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MR检查可以发现软骨损伤及软骨下骨病变。目的:磁共振成像观察膝关节软骨缺损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后软骨生物力学指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 背景:磁共振(MR)检查目前被认为是关节软骨的最佳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MR检查可以发现软骨损伤及软骨下骨病变。目的:磁共振成像观察膝关节软骨缺损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后软骨生物力学指标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均接受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后随访12个月,分别于移植后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KOOS)和磁共振成像检查,了解软骨生物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1)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经比较,移植后3,6,12个月患者的疼痛、症状、日常活动、运动和娱乐、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较移植前均出现显著提高(P<0.05)。(2)患者软骨生物力学MR成像:移植后3个月,患者的软骨缺损部位均大的部分得到良好的填充;移植后6个月,移植软骨与周围软骨基本处于完全整合状态;移植后12个月复查,修复组织信号强度与周围组织呈现出良好的一致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移植区的T2值呈现出不断下降的情况。且移植后3,6,12个月的T2值均显著小于移植前(P<0.05);移植后6,12个月的T2值均显著小于移植后3个月(P<0.05);移植前与移植后3个月,移植区的T2值均显著大于正常区(P<0.05)。结果表明,磁共振成像检查可以了解膝关节软骨缺损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软骨修复的生物力学情况,掌握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无创的随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 移植 磁共振成像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软骨组织工程 软骨缺损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 生物力学 T2值
下载PDF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和微骨折术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程聪 任士友 +2 位作者 江小成 江长青 张文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916-3923,共8页
背景:现有一些文献报道证实,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在某些方面较微骨折术好,但关于两种术式优劣比较,尚缺乏循证医学方面证据。目的:整合现有临床研究的数据进行系统和科学的分析,明确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是否在提高临床功能... 背景:现有一些文献报道证实,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在某些方面较微骨折术好,但关于两种术式优劣比较,尚缺乏循证医学方面证据。目的:整合现有临床研究的数据进行系统和科学的分析,明确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是否在提高临床功能方面优越于微骨折术。方法:文章检索了电子数据库MEDLINE,EMBASE,CINAHL和Cochrane Register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79年到2015年1月。收集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和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疗效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 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8篇文献。在比较最终随访的IKDC评分(WMD=-9.93;95%CI:-13.16至-5.43;P<0.000 01)和5年随访的各项评分(SMD=-0.30;95%CI:-0.55至-0.05;P=0.02)方面,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比微骨折术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功能。在最终随访的Tegner评分(WMD=0.44;95%CI:0.04至0.84;P=0.03),最终随访的Lysholm评分(WMD=-10.21;95%CI:-33.68至13.26;P=0.39)和2年随访的各项评分(SMD=-0.25;95%CI:-0.92至0.43;P=0.47)的对比中,未发现微骨折术的优越性。结果证实,自体软骨细胞移植能带来更稳定更长久的临床功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比微骨折术更能达到缓解疼痛、提高功能的目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是否都优越于微骨折术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软骨 组织构建 软骨组织工程 膝关节软骨缺损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微骨折术 META分析 临床功能恢复 透明软骨:纤维软骨 关节镜 疗效判定指标 IKDC评分
下载PDF
移植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造成 张仲文 +5 位作者 侯世科 谢鹏 李禾 李端明 庞晓东 杨轶 《武警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249-253,共5页
目的 探讨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4年11月~2006年11月,对7例膝关节软骨炎患者行关节镜取软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膜植... 目的 探讨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4年11月~2006年11月,对7例膝关节软骨炎患者行关节镜取软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膜植入术.对患者行MRI检查确定损伤位置,并进行IKDC2000评分.术后按照特定的康复计划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时间6个月到24个月.术后半年多数患者各项症状逐渐消失,IKDC2000评分大部分增高.复查MRI和关节镜,显示原来缺损的关节软骨已基本修复,并伴有软骨下骨的修复.结论 与传统自体软骨细胞移植(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ACI)技术相比,利用MACI技术修复软骨缺损具有术后恢复时间短、操作简便、创伤小、生成更多透明软骨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缺损 软骨缺损修复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2年随访报告 被引量:6
8
作者 钟浩博 刘伟乐 +1 位作者 孙春汉 郑少伟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4期444-448,共5页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2年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的54例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进行2年随访结果分析: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显性失血量、住...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2年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的54例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进行2年随访结果分析: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显性失血量、住院时间,观察治疗有效率;比较术前及术后3、6、12、24月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HSS膝关节功能评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手术前后的MRI检查结果。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显效+有效)和无效组(无效),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手术后48 h显性失血量为92.3±11.8 mL,住院时间为8.3±2.5 d。术后总有效率为79.63%。术后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降低,HSS评分、Tegner评分增加(P<0.01)。术后3月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有所降低,术后6月恢复正常。MRI检查显示,术后6月,19例患者出现修复组织厚度高于正常软骨厚度;术后12月,6例患者仍存在修复软骨肥厚;术后24月,2例患者存在软骨肥厚,后接受关节镜手术干预。术后检查未见其他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有效组患者43例,无效组患者11例。经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病程、软骨损伤程度、术后关节负重、术后关节运动是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病程>1年、软骨损伤Ⅲ~Ⅳ级、术后关节过度负重、术后关节活动过早或过少是影响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关节镜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效果较高,在术后应遵循康复训练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膝关节软骨损伤 关节镜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下载PDF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后的护理 被引量:2
9
作者 纪慧茹 高春华 +2 位作者 武化云 李莉 车琦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9年第7期1940-1941,共2页
关键词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移植术后 护理报告 膝关节软骨缺损 基质 人工关节置换 运动性损伤 关节灌洗术
下载PDF
国内首例凝胶基质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一 郑静晨 张仲文 《武警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599-602,606,共5页
目的评价纤维蛋白凝胶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fibrin matrix-mixed gel-type ACI,G-ACI)术后软骨修复的程度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2016-04-18本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展G-ACI手术,患者为48岁女性,髌骨软骨缺损面积为1.8 cm×3.0 cm,股骨内髁... 目的评价纤维蛋白凝胶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fibrin matrix-mixed gel-type ACI,G-ACI)术后软骨修复的程度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2016-04-18本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展G-ACI手术,患者为48岁女性,髌骨软骨缺损面积为1.8 cm×3.0 cm,股骨内髁缺损面积为0.5 cm×0.5 cm,达到Outerbridge/ICRSⅢ-Ⅳ度。先在关节镜下采集患膝非负重区健康关节软骨约50 mg,送至武警总医院GMP细胞实验室进行培养与扩增。6周后再以手术的方式,将凝胶支架与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到膝关节软骨缺损部位。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T_1 Vibe MRI、T_2 Mapping MRI和KOOS(knee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评分。结果 T_1 Vibe MRI示最早在术后6个月可见新生软骨信号,至术后1.5年软骨修复至正常厚度;术后T2Mapping MRI示新生软骨逐渐改建,T_2 Mapping值逐渐降低并趋向正常;术后KOOS评分较术前逐渐提高,主观改善的最快阶段处于术后6~12个月。结论 G-ACI技术操作简便快捷,不受缺损部位、形状、深度所限,可在全关节镜下操作,利用G-ACI技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短期疗效理想,G-ACI作为第三代ACI技术在国内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凝胶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软骨修复 MRI KOOS评分
下载PDF
第三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威 陈洁琳 +1 位作者 朱伟民 王大平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6年第2期75-78,共4页
关节软骨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十分有限。传统治疗如微骨折术等效果往往不理想。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是目前修复软骨缺损效果最佳的治疗手段,其中第三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显示出较前两代技术更佳的疗效和前景。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及材料学、... 关节软骨损伤后自我修复能力十分有限。传统治疗如微骨折术等效果往往不理想。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是目前修复软骨缺损效果最佳的治疗手段,其中第三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显示出较前两代技术更佳的疗效和前景。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及材料学、细胞生物学等发展,第三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出现改良方案,其各具特点及优势。该文就第三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损伤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组织工程 支架
下载PDF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姜骆永 陈洁琳 +4 位作者 崔家鸣 林威 熊建义 王大平 朱伟民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84-788,共5页
关节软骨损伤后其再生能力极为有限。随着细胞治疗与软骨组织工程等相关技术和学科的发展进步,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ACI)已发展到第三代。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ACI技术在治疗软骨损伤方面有着明显... 关节软骨损伤后其再生能力极为有限。随着细胞治疗与软骨组织工程等相关技术和学科的发展进步,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ACI)已发展到第三代。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ACI技术在治疗软骨损伤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其临床效果已得到肯定,但仍需进一步改进。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从软骨损伤的传统治疗方法及其发展、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基因修饰在ACI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对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修复软骨损伤进行综述,并分析其优缺点和发展史,着重介绍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和基因修饰在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损伤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基因修饰
原文传递
微骨折术与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在膝关节软骨缺损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庄腾丰 王华军 +4 位作者 郑小飞 吴文锐 罗斯敏 陈均源 查振刚 《循证医学》 CSCD 2018年第2期99-105,共7页
目的 系统评价微骨折术与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2017年第5期)、CBM、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集微骨折术与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 目的 系统评价微骨折术与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2017年第5期)、CBM、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集微骨折术与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临床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17年5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55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最终比较随访的膝关节运动评分(Tegner)(均数差-0.13,95%可信区间-0.82~0.56,P=0.72),Lysholm评分(均数差-7.21,95%可信区间-20.19~5.77,P=0.28),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均数差-4.23,95%可信区间-8.39^-0.06,P=0.05)和2年随访的各项评分(标准化均数差-0.50,95%可信区间-1.05~0.05,P=0.08)的对比中,自体软骨移植术仅在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上优于微骨折术,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骨折术与自体软骨移植术疗效相当,患者术后在关节活动、疼痛、稳定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否在更加长的时间跨度下仍有相同的疗效需要更多长时间随访的临床研究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缺损 微骨折术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下载PDF
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安勇 王丹亭 +1 位作者 岳宏 戴刚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7期177-180,共4页
膝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且自我修复能力有限。传统的治疗软骨损伤的方法包括微骨折、钻孔术和骨软骨移植等。因创伤大、临床疗效报道不一、组织修复结果较差、供体来源有限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膝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且自我修复能力有限。传统的治疗软骨损伤的方法包括微骨折、钻孔术和骨软骨移植等。因创伤大、临床疗效报道不一、组织修复结果较差、供体来源有限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第3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技术作为对第1、2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的改进,不仅具备和第1、2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一样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与传统方法相比还有手术方法简单、微创、手术失败率低、可修复大面积软骨缺损、组织修复结果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和可快速康复等优点。尽管第3代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技术目前存在些许缺陷,但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骨缺损 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对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后移植软骨的纵向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立森 徐贤 +5 位作者 李雪 韩邵军 张君 董天明 左盼利 安宁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67-1471,共5页
目的利用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dGEMRIC)技术评估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I)术后移植软骨的GAG分层分布特点。方法 7例MACI术后患者(14处软骨缺损)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dGEMRIC检查,测量正常软骨和移植软骨的全层和深浅层△R... 目的利用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dGEMRIC)技术评估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I)术后移植软骨的GAG分层分布特点。方法 7例MACI术后患者(14处软骨缺损)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dGEMRIC检查,测量正常软骨和移植软骨的全层和深浅层△R1值。各时间点正常软骨和移植软骨△R1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各时间点间移植软骨的△R1值变化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MACI术后各时间点正常软骨全层△R1值均小于移植软骨△R1值(P均<0.05)。MACI术后各时间点移植软骨深层△R1值小于浅层△R1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ACI术后3个月与6个月移植软骨△R1值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6个月移植软骨△R1值明显大于12个月移植软骨△R1值,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GEMRIC技术可作为无创性评估移植软骨的修复过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延迟增强磁共振成像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关节软骨 软骨修复
下载PDF
3D-T1-VIBE评价膝关节纤维蛋白凝胶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后软骨修复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巧稚 张仲文 +3 位作者 刘腾腾 郑乔元 姚敏敏 穆学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T1加权三维梯度回波容积内插屏气呼吸检查(3D-T1-VIBE)序列评估纤维蛋白凝胶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G-ACI)术后修复软骨的价值。方法 10例男性单侧膝关节软骨运动损伤患者接受G-ACI术。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MR检查,包括常规序列... 目的探讨T1加权三维梯度回波容积内插屏气呼吸检查(3D-T1-VIBE)序列评估纤维蛋白凝胶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G-ACI)术后修复软骨的价值。方法 10例男性单侧膝关节软骨运动损伤患者接受G-ACI术。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MR检查,包括常规序列及3D-T1-VIBE序列扫描;采用软骨修复组织磁共振观察(MOCART)评分系统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软骨缺损修复填充程度"等9项指标,分析MOCART整体评分与临床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结果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3、6个月MOCART评分中,"软骨缺损修复填充程度"及整体评分结果存在差异(P均<0.01);术后6个月,"修复组织与相邻正常软骨的融合""修复组织表面结构""软骨信号强度"及"粘连"情况较前好转(P均<0.05)。术后3、6个月,MOCART评分中"修复组织表面结构""软骨缺损修复填充程度"与临床KOOS评分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结合常规序列,MR 3D-T1-VIBE序列扫描能较准确评估G-ACI术后软骨修复情况,且与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纤维蛋白凝胶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自体软骨细胞结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治疗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政 李长树 +1 位作者 卢贺 王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4769-4774,共6页
背景:近年的研究表明,自体软骨细胞结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修复软骨损伤可达到接近正常透明软骨的临床疗效。目的:分析自体软骨细胞结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治疗膝关节大面积(大于3.0cm^2)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深圳... 背景:近年的研究表明,自体软骨细胞结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修复软骨损伤可达到接近正常透明软骨的临床疗效。目的:分析自体软骨细胞结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治疗膝关节大面积(大于3.0cm^2)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例膝关节大面积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21-39岁,剥脱性骨软骨缺损面积3.62-12.51cm^2,均进行自体软骨细胞结合Ⅰ型胶原三维支架移植治疗,术后进行严格的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后3,9,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通过Lysholm主观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疼痛评分、患者治疗满意度及定期复查MRI来评估治疗效果。试验获得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40105。结果与结论:①7例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临床随访,未出现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②7例患者治疗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Lysholm主观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Lysholm:(92.1±3.3),(93.4±5.2),(54.8±6.4)分;IKDC:(91.2±3.2),(92.2±3.7),(52.3±6.3)分,P<0.05],治疗后12个月与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主观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7例患者治疗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1.2±1.5),(0.8±1.1),(6.7±2.2)分,P<0.05],治疗后12个月与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治疗后随访12个月,6例患者对治疗满意或非常满意,1例对治疗欠满意;⑤治疗后12个月复查MRI,显示移植软骨恢复良好,未出现脱落或局部水肿等;⑥结果表明,自体软骨细胞结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治疗膝关节大面积剥脱性骨软骨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可显著改善患肢功能和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脱性骨软骨 自体软骨细胞 胶原蛋白 膝关节 移植 功能 疼痛 三维支架
下载PDF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栋 马建军 胡全文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3期302-303,306,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疗效。方法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5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全程关注治疗情况。结果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36例疾病症状显著改善。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主观... 目的探讨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疗效。方法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50例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全程关注治疗情况。结果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36例疾病症状显著改善。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表(IKDC) 2000分值、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 <0.01),MRI、关节镜检查显示关节软骨以及软骨下骨修复明显。结论对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实施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操作简便,安全且创伤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膝关节软骨损伤
下载PDF
基质辅助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髌股关节软骨损伤——髌骨与滑车损伤修复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9
作者 Filardo G Kon E +2 位作者 Andriolo L 沈洪园 章莹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年第1期60-60,共1页
由于自身愈合能力有限,软骨损伤修复一直以来都具有临床挑战性。膝关节软骨损伤患病率高,尤以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最为多见。基质辅助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trix-assist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transplantation,MACT)中期随访显示出... 由于自身愈合能力有限,软骨损伤修复一直以来都具有临床挑战性。膝关节软骨损伤患病率高,尤以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最为多见。基质辅助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trix-assist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transplantation,MACT)中期随访显示出良好疗效,但对于不同患者及不同损伤类型,治疗结果各异。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同一手术团队采取同一术式治疗的髌股关节软骨缺损的中期疗效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明确髌骨和滑车软骨缺损治疗后是否存在临床愈合结果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软骨细胞移植 膝关节软骨损伤 骨损伤修复 移植治疗 中期疗效 基质辅助 滑车 髌骨
下载PDF
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振 焦辉 王宏 《农垦医学》 2016年第4期298-303,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膝关节软骨炎患者7例,年龄14~57岁,平均35.5岁;左侧5例,右侧2例。关节镜下取软骨、MACI。分别于术... 目的:探讨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trix-induc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implantation,MACI)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膝关节软骨炎患者7例,年龄14~57岁,平均35.5岁;左侧5例,右侧2例。关节镜下取软骨、MACI。分别于术前、术后随访按膝关节IKDC2000主观评分标准和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主观问卷调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半年,多数患者各项症状逐渐消失,IKDC2000、Lysholm评分大部分增高;复查MRI和关节镜,显示原来缺损的关节软骨已基本修复,并伴有软骨下骨的修复。结论:MACI是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利用MACI技术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具有术后恢复时间短、操作简便、创伤小、生成更多透明软骨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诱导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I) 关节软骨缺损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