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
1
作者 程平 关军 +4 位作者 周英 王秋香 王兰兰 张婷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0,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检测IgH重排来评价微小残留病(MRD),对疾病的转归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26例MM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59(41-70)岁,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33(7-52)个月。与骨髓IgH重排阴性组(17例)比较,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9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疗效的比例更低(1/9 vs 14/17),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10.78±4.35 vs 15.88±5.22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阴性组(21例)比较,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5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的比例更低(0/5 vs 15/21),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9.60±4.83 vs 15.19±5.11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内,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的患者有5例(5/9)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均存活;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患者有4例(4/5)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有1例死亡(1/21)。无论是骨髓还是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标本,IgH重排阳性患者移植后生存时间较IgH重排阴性患者更短(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疾病分期、初诊时骨髓涂片浆细胞比例、干细胞动员方案、移植前疗效评价(≥CR和<CR)、CD34+细胞计数对移植前骨髓及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均无影响(P>0.05)。结论:通过检测接受auto-HSCT的MM患者IgH重排,可以进一步评价MRD的深度,对疾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H重排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留病
原文传递
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
2
作者 熊艺颖 周琴 +3 位作者 陈琳 余伟 张红宾 陈建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4,共9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0-4分,62例)和High-CONUT组(5-12分,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疗效和生存情况,同时对预后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用时间依赖的ROC曲线验证结果。结果:High-CONUT组男性患者比例和初诊时骨髓浆细胞>30%的患者比例均较Low-CONUT组高(均P<0.05),而在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2级以上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Low-CONUT组移植前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都显著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后3个月后者优势仍然保持(P<0.01),但前者已无显著差异(P>0.05)。Low-CONUT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均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前的CONUT评分低(0-4分)、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阴性是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有利因素(均P<0.05),初诊时国际骨髓瘤工作组预后危险分层为高危和移植前乳酸脱氢酶>250 U/L仅是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均P<0.05)。时间相关的ROC曲线分析提示,CONUT评分和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单独或联合预测1和2年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且联合预测效果更好。结论:结合移植前CONUT评分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以较好地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控制营养状况 微小残留病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左氧氟沙星联合G-CSF或仅用G-CSF支持疗法在预防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中的作用
3
作者 王鑫炜 杨丽萍 +5 位作者 姚琼 赵洁 贺少龙 马梁明 魏俊妮 田卫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6-91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左氧氟沙星或仅用G-CSF支持疗法在预防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中的作用,分析移植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移植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接受自体造...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左氧氟沙星或仅用G-CSF支持疗法在预防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中的作用,分析移植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移植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左氧氟沙星+G-CSF预防感染组和G-CSF支持组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细菌感染发生率及静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总费用及移植90天后存活情况。结果:10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多发性骨髓瘤54例,急性白血病36例,淋巴瘤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轻链型淀粉样变性1例,POEMS综合征1例。47例接受G-CSF+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55例接受G-CSF支持治疗。左氧氟沙星+G-CSF组中40例(85.11%)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13例(27.66%)明确为细菌感染。G-CSF组中44例(80.00%)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16例(29.09%)细菌感染。两组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和细菌感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46,P=0.50;χ^(2)=0.03,P=0.87)。左氧氟沙星+G-CSF组静脉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5.11%(40/47),与G-CSF组的85.45%(47/5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4,P=0.84)。左氧氟沙星+G-CSF组与G-CSF组左氧氟沙星耐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57%(3/35)和21.43%(6/28),无统计学差异(χ^(2)=0.65,P>0.05)。左氧氟沙星+G-CSF与G-CSF组患者住院中位时间为25 d vs 22 d,住院中位费用为78216.24元vs 80724.38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00,P=0.09;t=0.94,P=0.09)。移植后90天内,左氧氟沙星+G-CSF组有2例(4.26%)死亡,G-CSF组有1例(1.82%)死亡,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53,P=0.47)。结论:较G-CSF支持相比,患者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应用G-CSF+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无明显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原文传递
来那度胺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OEMS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4
作者 张权娥 陈月 +3 位作者 张丽娟 丁亦含 王春玲 何正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6,共4页
POEMS综合征(POEMS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克隆性浆细胞病,Bardwick等[1]于1980年根据该疾病主要症状的首字母: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megaly)、内分泌异常(endocrinopathy)、M蛋白(mprotein)、皮肤改变(skin cha... POEMS综合征(POEMS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克隆性浆细胞病,Bardwick等[1]于1980年根据该疾病主要症状的首字母: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megaly)、内分泌异常(endocrinopathy)、M蛋白(mprotein)、皮肤改变(skin changes),提出了POEMS综合征的命名方式。POEM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并且没有特定的检查方法,所以POEMS综合征早期容易漏诊或误诊。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清,可能与细胞因子失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来那度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1例髓外浆细胞瘤并发胆囊穿孔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5
作者 曹冰 俞佳雯 钱颖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5期101-104,共4页
总结1例髓外浆细胞瘤并发胆囊穿孔患者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护理体会,从胆囊造瘘管护理、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防护护理及支持护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经过13 d的护理,患者造血功能恢复,转入普通病房5 d后出院。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髓外浆细胞 胆囊穿孔
下载PDF
COG方案大剂量化疗联合串联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6
作者 程杰 陈天平 +5 位作者 高姗 路幼佳 刘野天 屈丽君 汪俭 刘洪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694-1698,共5页
目的:探讨以北美儿童肿瘤专业组(Children's Oncology Group,COG)方案大剂量化疗(high-dose chemotherapy,HDC)联合串联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治疗儿童高危神经母细胞瘤(neu... 目的:探讨以北美儿童肿瘤专业组(Children's Oncology Group,COG)方案大剂量化疗(high-dose chemotherapy,HDC)联合串联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治疗儿童高危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研究纳入自2022年07月至2023年06月于我科接受ASCT治疗的9例高危NB患者,均按照COG高危NB自体移植方案给药,首次移植预处理采用大剂量塞替派(thiotepa,TT)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为预处理方案,第二次移植预处理给予大剂量美法兰(melphalan,Mel)、卡铂(carboplatin,CBP)联合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方案(CEM方案),移植后分别对其造血重建、并发症及疗效进行观察评估。结果:9例均为男孩,发病时大多伴多发骨转移,其中Ⅳ期8例,Ⅲ期1例,发病时除1例未检外其余8例至少均有2种分子遗传学异常;第一次移植预处理后,髓外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炎、腹泻和呕吐等。中性粒细胞植入平均时间为10.44天,血小板(platelet,PLT)植入中位时间为15天。同一组患者接受串联第二次移植时与第一次移植时植入速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程度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中位随访时间330天,至观察期末均无进展生存,疾病评估较移植前好转。结论:以COG方案HDC联合串联ASCT治疗儿童高危NB安全性好,疗效佳,双次移植较单次移植后观察到了更好的临床疗效,仍需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以确定该治疗策略的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神经母细胞 大剂量化疗 预处理方案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串联移植
下载PDF
含苯达莫司汀预处理方案在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7
作者 伏媛 冯友繁 +5 位作者 刘菲 陈巧琳 张雯洁 李青芬 魏小芳 张启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79-1183,共5页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的BeEAM预处理方案(苯达莫司汀+阿糖胞苷+依托泊苷+美法仑)用于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行BeEAM预处理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5例淋... 目的:探讨含苯达莫司汀的BeEAM预处理方案(苯达莫司汀+阿糖胞苷+依托泊苷+美法仑)用于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行BeEAM预处理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霍奇金淋巴瘤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分析患者造血重建情况、移植后疾病转归及移植相关不良反应。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1(8-15)d,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2(9-17)d。至随访结束,35例患者中死亡4例,其中3例死于疾病复发或进展,1例死于脑出血。移植前达CR的34例患者中,至随访结束无疾病进展30例。患者移植后12和24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90.97%和90.97%,12和24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9.64%和84.92%。35例患者均发生3-4级的骨髓抑制。BeEAM预处理方案的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35例患者均发生恶心、呕吐,但3-4级的恶心呕吐仅有4例;8例发生1-2级腹泻;12例发生口腔黏膜炎,其中1例为3级口腔黏膜炎;1例发生3级口腔黏膜炎的患者同时出现3-4级的低钾低钠血症;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低(8.6%),均为1-2级。另外,有18例患者粒缺期出现感染性发热,给予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好转,无移植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结论:含苯达莫司汀的方案作为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方案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达莫司汀 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
原文传递
BeEAC预处理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的效果和安全性
8
作者 张云平 黄文娟 +4 位作者 陈思思 孙瑶湘 马铁梁 王秋霞 吴文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2期3834-3836,共3页
目的:分析苯达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环磷酰胺(BeEAC)预处理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淋巴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5月在我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BeEAC预... 目的:分析苯达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环磷酰胺(BeEAC)预处理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淋巴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5月在我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BeEAC预处理方案ASCT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中位年龄46(31~61)岁;初治患者2例,分别为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TL)和套细胞淋巴瘤(MCL);复发患者3例,分别为霍奇金淋巴瘤(HD)、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回输的CD34^(+)细胞中位数为2.66(0.49~7.73)×10^(6)/kg,中位粒细胞植入时间为移植后第9(8~12)天,中位血小板植入时间为移植后第13(10~17)天。1例患者在移植后2个月死亡,其余4例患者在移植后3个月均完全缓解(CR),CR率为80.0%。3例患者出现1~2级不良反应,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BeEAC预处理方案ASCT治疗淋巴瘤是有效的、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EAC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淋巴瘤 治疗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髓母细胞瘤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冯安华 武帆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8期21-24,共4页
髓母细胞瘤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以手术、放化疗为基础,结合分子生物学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等综合治疗,可有效延长患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虽然目前儿童髓母细胞瘤治疗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婴幼儿、合并远处转移、治疗后复发者... 髓母细胞瘤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以手术、放化疗为基础,结合分子生物学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等综合治疗,可有效延长患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虽然目前儿童髓母细胞瘤治疗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但婴幼儿、合并远处转移、治疗后复发者的长期生存率仍相对较低。综合治疗方案虽使患儿生命周期延长,但神经系统损伤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生存质量。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功用于多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髓母细胞瘤作为一种异质性疾病,目前临床治疗逐渐倾向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治疗手段,其中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新型治疗方案中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儿童髓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并具有一定临床效果。为提高儿童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本文就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髓母细胞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髓母细胞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单中心真实世界研究
10
作者 平措卓嘎 王剑利 +5 位作者 徐燕 赵万红 张鹏宇 刘捷 雷博 何爱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52-459,共8页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至2021年初诊且适合移植的155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uto-HSCT组和非auto-HSC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至2021年初诊且适合移植的155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uto-HSCT组和非auto-HSC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并对auto-HSCT组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①auto-HSCT组患者51例,非auto-HSCT组患者104例;两组除年龄外,余基线特征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②auto-HSCT组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病例。③对auto-HSCT组患者进行移植前、后的疗效对比,发现移植后sCR/CR率明显提高(P=0.041),有效缓解率(≥VGPR)亦提高(P=0.05);比较auto-HSCT组和非auto-HSCT组患者的最佳疗效,auto-HSCT组的sCR/CR率和有效缓解率均明显提高(P=0.001)。④至随访截止,auto-HSCT组中位OS未达到,中位PFS 30.5个月,3年OS、PFS分别为87%和40.3%;非auto-HSCT组中位OS 61个月,中位PFS 21个月,3年OS、PFS分别为65.3%和33.1%。与非移植组相比,auto-HSCT组OS明显延长(P=0.004),PFS亦延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65)。⑤对auto-HSCT组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血小板(PLT)减少、血清校正钙升高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PLT减少、女性、移植前疾病状态在PR及以下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uto-HSCT能提高MM患者的疾病缓解率,延长OS,并可能延长PFS。血清校正钙升高及PLT减少是影响自体移植MM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PLT减少、女性与移植前疾病状态在PR及以下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疗效 预后影响因素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11
作者 王钥 陈婕 +6 位作者 热依扎·努尔苏力坦 吴梦 张晨 王小沛 朱军 宋玉琴 刘卫平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1期1110-1114,共5页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生存获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auto-HSCT治疗的39例初治合并HBV感染的D...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生存获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auto-HSCT治疗的39例初治合并HBV感染的DLBCL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全组患者移植前后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6.41%和71.79%,移植后3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38.46%和58.97%,39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结论auto-HSCT用于治疗合并HBV感染的DLBCL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乙型肝炎病毒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下载PDF
大剂量美法仑预处理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2
作者 谢艳梅 黄玉葵 +10 位作者 黄彩献 王八连 陆晓晨 彭政棉 韦琼 石仁州 罗静 汤杨明 李含 李学军 蓝梅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1期1142-1147,共6页
目的 分析大剂量美法仑预处理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23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内科行大剂量美法仑预处理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4例MM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 分析大剂量美法仑预处理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23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内科行大剂量美法仑预处理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4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造血重建情况、移植后疾病转归及移植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64例MM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1(9~13)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2(10~14)d,移植后100 d移植相关死亡率(TRM)为0。至随访结束,随访时间为4~18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2.3(3.5~18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总生存率为89.06%。64例MM患者中,疾病无进展46例(71.88%),疾病复发或进展18例(28.12%),死亡7例(10.94%),其中6例(9.38%)死于疾病复发或进展,1例(1.56%)死于继发急性白血病。移植后3个月达CR的患者52例(81.25%),至随访结束无疾病复发或进展41例(64.06%)。大剂量美法仑预处理方案的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腹泻。64例MM患者均发生恶心呕吐,其中1~2级54例(84.38%),3~4级10例(15.63%);口腔黏膜炎1~2级20例(31.25%),3~4级7例(10.94%);腹泻1~2级13例(20.31%),3~4级4例(6.25%)。另外,38例(59.38%)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期间出现感染性发热,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无移植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结论 大剂量美法仑预处理方案用于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美法仑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
下载PDF
单中心儿童高危神经母细胞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王李慧 陈凯 +3 位作者 张娜 杨静薇 张婷 邵静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6-482,共7页
目的 探讨大剂量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治疗高危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上海市儿童... 目的 探讨大剂量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治疗高危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予以大剂量化疗联合ASCT的29例高危NB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29例大剂量化疗联合ASCT的患儿中,男18例(62%),女11例(38%),中位发病年龄为36 (27,59)个月。根据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标准分期,Ⅲ期6例(21%),Ⅳ期23例(79%),初诊时常见转移部位为骨22例(76%)、骨髓21例(72%)、颅内4例(14%)。29例患儿ASCT后造血功能均获得满意重建,中位随访时间为25 (17,45)个月,移植后持续完全缓解21例(72%),复发8例(28%),3年总生存率及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8.9%±16.1%、61.4%±14.4%。存在骨髓转移、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370 ng/mL、骨髓免疫分型阳性可降低患儿的3年无事件生存率(P<0.05)。结论 初诊时存在骨髓转移的高危NB患儿预后差。ASCT联合大剂量化疗可有效改善NB患儿预后,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方案 预后 儿童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侵袭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
14
作者 刘栋林 张旭东 +4 位作者 钱思宇 侯户婷 王妍杰 马珊珊 张文君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3086-3091,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治疗高侵袭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7月至2021年8月我院88例高侵袭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伯基特淋... 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治疗高侵袭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7月至2021年8月我院88例高侵袭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患者33例,移植组13例,单纯化疗组20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ymphoblastic cell lymphoma,T-LBL)患者53例,移植组25例,单纯化疗组28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B-lymphoblastic cell lymphoma,B-LBL)患者2例,移植组2例。结果:BL移植组12例无进展生存,1例复发,所有患者均存活。单纯化疗组15例无进展生存,5例复发,16例存活,4例死亡。移植组1、3年PFS率为92%、53%,单纯化疗组1、3年PFS率为65%、10%,两组PFS无统计学意义(P=0.167)。移植组1、3年OS率为100%、61%,单纯化疗组1、3年OS率为70%、10%,两组OS无统计学意义(P=0.073)。T-LBL移植组13例无进展生存,12例复发,2例死亡。单纯化疗组的3例无进展生存,25例复发,25例死亡。移植组1、3年PFS率为80%、24%,单纯化疗组1、3年PFS率为32%、10%,两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组1、3年OS率为92%、36%,单纯化疗组1、3年OS率为39%、18%,两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Auto-HSCT患者,1例无病生存,1例复发后死亡。结论:化疗序贯Auto-HSCT可显著改善BL患者预后,也可以作为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巩固和挽救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高侵袭性淋巴瘤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苯达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美法仑(BeEAM)预处理方案的安全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黛 王新凯 +6 位作者 裴晓杭 连成 牛晓娜 白炎亮 牛俊伟 朱尊民 刘忠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975-2979,共5页
背景:近年来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等新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恶性淋巴瘤整体治疗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背景:近年来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等新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近期疗效和长期生存,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恶性淋巴瘤整体治疗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预处理,但目前尚无标准的预处理方案。目的:探讨苯达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美法仑(BeEAM)预处理方案用于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07-05/2022-05-31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行BeEAM预处理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1例淋巴瘤患者纳入研究,对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处理相关非血液学毒性、造血重建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BeEAM预处理方案的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口腔黏膜炎、腹泻、粒缺期发热,发生率分别为72.7%,63.6%,90.9%;②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9(8-11)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10(7-16)d;③BeEAM预处理方案用于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非血液学毒性可控,造血重建顺利,100 d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截至随访期末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ChiCTR21000482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方案 非血液学毒性 造血重建
下载PDF
活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任瑞瑞 马梁明 +6 位作者 王涛 谢云霞 朱秋娟 高志林 田卫伟 贡蓉 牛燕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9-1515,共7页
目的:比较活化自体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与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治疗首次完全缓解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CR1)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采用改良MAC预处理[... 目的:比较活化自体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与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治疗首次完全缓解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CR1)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0年6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采用改良MAC预处理[马法兰160 mg/(m^(2)·d),-3 d,Ara-C 2 g/(m^(2)·2次),-3 d 21∶00,-2 d 9∶00,CTX 60 mg/(kg·d),-3 d,-2 d],回输经IL-2(1000 U/ml)、IFN-α(100 U/ml)、IFN-γ(100 U/ml)活化处理后干细胞,行Auto-HSCT(41例)及MSD-HSCT(45例)的86例首次完全缓解成人AML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不同移植方式患者的总生存(OS)率、无白血病生存(LFS)率、累积复发率(CIR)及非复发死亡率(NRM)。结果:Auto-HSCT组与MSD-HSCT组的3年OS率分别为75%、69.5%,3年LFS分别为70.6%、82.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遗传学低危、中危、高危组3年OS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90.2%vs 87.5%,68.4%vs 68.8%,28.6%vs 53.3%,P>0.05);行Auto-HSCT和MSD-HSCT患者低危组的LFS率分别为90.2%、87.5%(P=0.838),中危组为71.8%、91.7%(P=0.184),高危组为0、67.5%(P=0.027)。Auto-HSCT与MSD-HSCT组的NRM分别为4.9%、20%(P=0.036),CIR分别为24.4%、13.3%(P=0.188)。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生存时间与CR疗程数及疾病危险度分层显著有关(P=0.005,P=0.00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疾病危险度分层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对于成人原发性AML-CR1患者,行Auto-HSCT治疗安全、有效;中危AML CR1患者在无同胞相合供者时,Auto-HSCT是一种有效的缓解后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MAC预处理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疗效
原文传递
改良版预处理方案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临床观察及文献复习
17
作者 杨嫄 敬承旺 +5 位作者 张颖 罗綦 查涵 周晓露 廖云娅 李云龙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23期4013-4017,共5页
目的 分析克拉屈滨(CLAD)联合阿糖胞苷及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的预处理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及生存影响。方法 选取完全缓解且残留病灶阴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CLAD联合阿糖胞苷及BuCy的预处理... 目的 分析克拉屈滨(CLAD)联合阿糖胞苷及白消安+环磷酰胺(BuCy)的预处理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及生存影响。方法 选取完全缓解且残留病灶阴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CLAD联合阿糖胞苷及BuCy的预处理方案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疗效、移植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3例患者移植并发症轻,造血重建时间早。3例患者无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25、20、12个月,目前仍无复发。结论 对于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CLAD联合阿糖胞苷的预处理方案,可促进植入,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屈滨 急性髓系白血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元玲 马洁娴 谢彦晖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3年第3期453-456,463,共5页
目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血液系统肿瘤的有效治疗选择,但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仍有争议,本文旨在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老年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在华东医院血液科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 目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血液系统肿瘤的有效治疗选择,但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仍有争议,本文旨在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老年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在华东医院血液科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数据,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n=25)和中青年组(<60岁,n=174),比较2组的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造血重建效果、肿瘤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长期预后。结果与中青年组比较,老年组的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和重建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加重移植相关的不良反应。长期预后分析显示2组均未达到中位总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组5年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无差异,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不是影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体能良好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淋巴瘤 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基因编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19
作者 刘美萍 梁悦悦 +6 位作者 蒋文霞 罗玉娇 余艳萍 邓期 黄艺 马小霞 龙文艳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年第13期0045-0047,共3页
目的:分析基因编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TM)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2022年对4例通过基因编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全程护理:干细胞采集、全环境保护、饮食护理、中心静脉导... 目的:分析基因编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TM)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2022年对4例通过基因编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全程护理:干细胞采集、全环境保护、饮食护理、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自体造血干细胞回输护理。结果:经过细致全面的护理,4例TM患者在回输经编辑的自体造血干细胞后的29、27、26和20天粒细胞植入,168、137、43和23天血小板植入,204、144、67和45天脱离输血依赖,近的每3个月检测一次的血红蛋白值分别为120、140、132和129g/L。结论:重型β地中海贫血(TM)患儿经基因编辑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后,患儿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可为后期其他地中海贫血患儿移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型Β地中海贫血 护理
下载PDF
新型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结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20
作者 张潇予 张荣莉 姜尔烈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669-671,共3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目前仍是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的最重要的治疗方式。相比于异基因HSCT(allo-HSCT),自体HSCT(auto-HSCT)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包括较低的治疗相关死亡率、患者年龄限制放宽、无供者限...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目前仍是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的最重要的治疗方式。相比于异基因HSCT(allo-HSCT),自体HSCT(auto-HSCT)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包括较低的治疗相关死亡率、患者年龄限制放宽、无供者限制等。但auto-HSCT后的复发仍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患者通过新型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获得了更迅速、更持续的深度缓解,为桥接auto-HSCT治疗创造了条件与机会,也为移植后的维持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在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时代,auto-HSCT迎来了发展的重大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留病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