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9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血宝合剂辅助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葛健 沈一格 +2 位作者 张佼佼 张振贤 唐暐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2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生血宝合剂辅助治疗血液恶性肿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是否使用生血宝合剂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细胞... 目的探讨生血宝合剂辅助治疗血液恶性肿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是否使用生血宝合剂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细胞因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血宝合剂,两组均持续治疗至造血干细胞植入。比较两组血液指标(白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粒系和巨核系细胞植入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网织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患者粒系和巨核系植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细胞因子治疗比较,加用生血宝合剂能更好地促进血液恶性肿瘤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的骨髓功能重建,改善骨髓抑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恶性肿瘤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抑制 生血宝合剂 中西医结合疗法
原文传递
西达本胺联合BEAM预处理方案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李森 高锦洁 +7 位作者 李艳 董菲 李其辉 赵伟 万伟 杨萍 王继军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目的:评估西达本胺联合BEAM(CBEAM)预处理方案在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9月在本中心行AHSCT的8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情况。结果:在8... 目的:评估西达本胺联合BEAM(CBEAM)预处理方案在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9月在本中心行AHSCT的8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情况。结果:在85例患者中,采用BEAM(BEAM组)和CBEAM(CBEAM组)做预处理方案患者分别为52例和33例。CBEAM组中54.5%(18例)患者将AHSCT作为挽救治疗方案,显著高于BEAM组患者的26.9%(14例)(P<0.01)。造血重建上,CBEAM组中位粒系植入时间为9 d,较BEAM组缩短2 d。两组血小板植入时间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上,CBEAM组出现预处理时肝功能损伤比例较高(12.1%),但均为I-II级不良反应。疗效上,两组移植后疾病的完全缓解率均达90%以上,无移植相关死亡事件发生。CBEAM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12,22)个月,BEAM组患者为39(20,59)个月。两组移植后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BEAM组和CBEAM组移植后的2年PFS率分别为74.1%和92.9%(P>0.05),展现出西达本胺在延长PFS上的一定优势。结论:CBEAM预处理方案在接受AHSCT的淋巴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可能有较好的疗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预处理方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预处理方案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西达本胺
原文传递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徐丽萍 杨诗雨 +5 位作者 叶佩佩 袁娇娇 曹俊杰 陈冬 裴仁治 陆滢 《现代实用医学》 2025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评估老年初治(ND)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疗效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液科确诊并接受ASCT治疗的47例老年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经诱导治... 目的评估老年初治(ND)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的疗效及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血液科确诊并接受ASCT治疗的47例老年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经诱导治疗后未接受ASCT(non-ASCT)的69例NDMM患者进行疗效及生存比较。结果ASCT组患者移植后均顺利获得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ASCT组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率(34.0%vs 13.0%)、sCR/完全缓解(CR)率(70.2%vs36.2%)及总缓解率(ORR)(100.0%vs75.4%)均显著高于non-ASCT组(均P<0.05)。ASCT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较non-ASCT组久(均P<0.05)。结论在诱导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SCT有望进一步提高老年NDMM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老年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疗效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新药联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4
作者 万茜茜 余涛 余甜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734-1743,共10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不可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由浆细胞单克隆性异常增生引起具有广泛的遗传和临床特征。好发于中老年人,占所有血液系统癌症的10%。虽然多发性骨髓瘤仍是无法治愈的疾病,但是随着21世纪引入新型...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不可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由浆细胞单克隆性异常增生引起具有广泛的遗传和临床特征。好发于中老年人,占所有血液系统癌症的10%。虽然多发性骨髓瘤仍是无法治愈的疾病,但是随着21世纪引入新型药物(如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等)的应用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治疗,大大提高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Response, OS),尤其是在年轻患者中有显著改善。在此篇综述中,我们将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和必要性、诱导疗法、干细胞动员与预处理方案、巩固治疗、维持治疗,5个方面来总结关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进展以及展望未来,在充分的研究数据支持下,通过个性化的精确治疗来提高患者生存率。Multiple Myeloma (MM) is an incurable hematologic malignancy caused by an abnormal monoclonal proliferation of plasma cells with a wide range of genetic and clinical features. It is prevalent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eople and accounts for 10% of all hematologic cancers. Although multiple myeloma remains incurable, the introduction of novel drugs (e.g., proteasome inhibitors, immunomodulators, monoclonal antibodies, etc.) in the 21st century in combination with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overall survival (Overall Response, OS)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especially in younger patients. In this review, we will summarize the progress of autologous HSCT in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 from five aspects: indications and necessity of autologous HSCT, induction therapy, stem cell mobilization and pretreatment regimen, consolidation therapy,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as well as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and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through personalized and precise treatment supported by sufficient research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诱导疗法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动员 巩固治疗 维持治疗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序贯CD19/CD22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原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张嘉雯 王椋 《安徽医药》 2025年第4期793-797,共5页
目的为原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提供可能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于2022年9月7日收治的1例原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病人先后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吡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 目的为原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提供可能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胜利油田中心医院于2022年9月7日收治的1例原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病人先后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吡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及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1疗程、利妥昔单抗联合多柔比星脂质体、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及泼尼松(R-CDOP)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病情进展,后给予奥布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联合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及卡铂(奥布替尼+R-ICE)方案治疗后腹腔仍可见大包块,放疗降低肿瘤负荷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序贯CD19/CD22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过程中出现2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后行PET-CT评估疗效为完全代谢缓解。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序贯CD19/CD22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是治疗原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序贯治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放疗
下载PDF
1例复发/难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桥接CAR-T治疗的护理
6
作者 赵林娣 赫洋 《上海医药》 2025年第2期67-71,89,共6页
本文总结1例TP53突变合并多基因异常所致复发/难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AAⅣ期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桥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的预见性护理,包括多措施联合预防右上肢肿块处皮肤破溃及压疮的发生;疼痛评估及WHO癌痛三阶... 本文总结1例TP53突变合并多基因异常所致复发/难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AAⅣ期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桥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的预见性护理,包括多措施联合预防右上肢肿块处皮肤破溃及压疮的发生;疼痛评估及WHO癌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做好患者疼痛管理;个体化制订专属的心理护理方案;严格消毒隔离预防移植后低细胞期感染发热,鉴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反应;制定个体化的CAR-T治疗神经毒性评估方法等。患者干细胞移植后30d出院,右上肢肿块明显缩小,臂围基本同左上肢,病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CAR-T治疗 预见性护理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BeEAM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7
作者 苟风全 李佳佳 +4 位作者 朱俊锋 朱凯 韩莉莉 王蒙 张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预处理方案BeEAM(苯达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美法仑)在恶性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BeEAM方案预处理行ASCT的20例恶性淋... 目的:探讨预处理方案BeEAM(苯达莫司汀+依托泊苷+阿糖胞苷+美法仑)在恶性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BeEAM方案预处理行ASCT的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移植前临床特征、预处理相关毒性、移植后造血重建及疗效等进行分析。选择同时期67例未行ASCT的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移植组与非移植组患者之间1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及总生存(OS)率的差异。结果: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5例。移植组患者预处理过程中,14例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13例出现粒细胞缺乏伴发热,10例出现口腔黏膜炎,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仅1例出现急性肾损伤,上述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移植后19例获得造血重建,仅1例血小板植入不良。患者移植后外周血白细胞植入中位时间9(9-16)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12(10-23)d。至随访结束,无移植相关死亡病例。移植组和非移植组1年PFS率为分别为94.4%vs 68.5%;1年OS率分别为94.4%vs 83.5%;两组中位PFS及OS时间均为未达到。移植组的PFS明显优于非移植组(P<0.05),两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ASCT预处理采用BeEAM方案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可耐受,非血液学毒性可控,造血重建顺利,近期疗效较好;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跟踪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BeEAM方案 疗效
原文传递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8
作者 马惠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90-193,共4页
在康复医疗领域,尤其关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两种手段的比较研究之一: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方法 医生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26人接受新型的双次移植方案,另外26人则按常规进行单次移植治疗。接... 在康复医疗领域,尤其关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两种手段的比较研究之一: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单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法。方法 医生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26人接受新型的双次移植方案,另外26人则按常规进行单次移植治疗。接受双次移植的患者普遍反映身体状况改善明显,他们的满意度评分远高于单次移植的患者。结果 这些患者的骨髓中浆细胞比例下降显著,血沉指标趋于正常,体内的M蛋白含量也大幅降低。尤其值得关注的是,β2-微球蛋白等免疫指标都显示出良好的恢复态势。具体到免疫球蛋白水平,做过双次移植的患者的IgG、IgA和IgE指标都明显优于单次移植组。这些数据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都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印证了双次移植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方面确实更有优势。临床观察发现,这些指标的改善直接反映在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上,他们的抵抗力普遍增强,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降低。结论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理指标和免疫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护理干预 生化指标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要点
9
作者 钱超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174-178,共5页
探索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供给精准且实用的参考。此探索聚焦于该领域核心问题,致力于为优化护理工作提供方向指引。方法 选取 2022 年 8 月至 2024 年 8 月期间,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淋... 探索淋巴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供给精准且实用的参考。此探索聚焦于该领域核心问题,致力于为优化护理工作提供方向指引。方法 选取 2022 年 8 月至 2024 年 8 月期间,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淋巴瘤患者 31 例。依护理干预手段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 24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而实验组采取个体化护理举措。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状况、移植后恢复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展开对比分析。结果 显示,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时间、住院时长、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维度,实验组均表现卓越,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成果有力彰显了个体化护理的优势。结论 综上,针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加快恢复速度、减少术后并发症,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在临床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个体化护理
下载PDF
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艺颖 周琴 +3 位作者 陈琳 余伟 张红宾 陈建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6-154,共9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前控制营养状况(CONUT)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20年在本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首次移植前CONUT评分将患者分为Low-CONUT组(0-4分,62例)和High-CONUT组(5-12分,1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疗效和生存情况,同时对预后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并用时间依赖的ROC曲线验证结果。结果:High-CONUT组男性患者比例和初诊时骨髓浆细胞>30%的患者比例均较Low-CONUT组高(均P<0.05),而在造血重建与不良反应(2级以上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差异。Low-CONUT组移植前完全缓解率、完全缓解+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都显著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后3个月后者优势仍然保持(P<0.01),但前者已无显著差异(P>0.05)。Low-CONUT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均优于High-CONUT组(均P<0.05)。移植前的CONUT评分低(0-4分)、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阴性是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有利因素(均P<0.05),初诊时国际骨髓瘤工作组预后危险分层为高危和移植前乳酸脱氢酶>250 U/L仅是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均P<0.05)。时间相关的ROC曲线分析提示,CONUT评分和移植后6个月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单独或联合预测1和2年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且联合预测效果更好。结论:结合移植前CONUT评分和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灶状态可以较好地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控制营养状况 微小残留病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
11
作者 程平 关军 +4 位作者 周英 王秋香 王兰兰 张婷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4-170,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在多发性骨髓瘤(MM)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后微小残留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2022年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uto-HSCT的26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重PCR联合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检测IgH重排来评价微小残留病(MRD),对疾病的转归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26例MM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59(41-70)岁,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33(7-52)个月。与骨髓IgH重排阴性组(17例)比较,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9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疗效的比例更低(1/9 vs 14/17),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10.78±4.35 vs 15.88±5.22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阴性组(21例)比较,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5例)患者移植后3个月达到CR和sCR的比例更低(0/5 vs 15/21),移植后缓解持续的时间(DOR)更短(9.60±4.83 vs 15.19±5.11个月),两组D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内,移植前骨髓IgH重排阳性的患者有5例(5/9)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均存活;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阳性患者有4例(4/5)死亡,IgH重排阴性患者有1例死亡(1/21)。无论是骨髓还是外周血干细胞采集物标本,IgH重排阳性患者移植后生存时间较IgH重排阴性患者更短(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疾病分期、初诊时骨髓涂片浆细胞比例、干细胞动员方案、移植前疗效评价(≥CR和<CR)、CD34+细胞计数对移植前骨髓及干细胞采集物IgH重排均无影响(P>0.05)。结论:通过检测接受auto-HSCT的MM患者IgH重排,可以进一步评价MRD的深度,对疾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H重排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留病
原文传递
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析
12
作者 韦中玲 张岚鑫 +4 位作者 黄辰 陈彩婷 李光羲 黄东平 黄来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2-1758,共7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液科进行自体移植一线巩固治疗的17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的安全性... 目的:探讨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安全性、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血液科进行自体移植一线巩固治疗的17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的安全性、疗效和预后。结果:17例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7例,中位年龄56(45-64)岁。干细胞植入率100%,中性粒细胞中位植入时间为+10(9-12)d,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为+12(10-21)d。口腔黏膜炎及肠道感染发生率100%,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皮肤感染1例;11例患者发生血清淀粉酶一过性升高。移植后评估13例获得CR以上疗效,CR率较移植前有提高趋势(13/17 vs 8/17;P=0.078)。中位随访18(6-36)个月,15例无进展存活,1例出现疾病进展,1例因临床复发放弃治疗而死亡,2年OS率约90.0%,2年PFS率约83.9%。结论: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线巩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能加深患者缓解深度,进一步提高疗效,而且移植相关并发症可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疗效 大剂量美法仑 复发
原文传递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进展
13
作者 高锦宏 高大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2,I0003,共8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学恶性肿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核心治疗方案。诱导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后续巩固和维持治疗是目前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基本框架。达雷妥...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学恶性肿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剂量美法仑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已成为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核心治疗方案。诱导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后续巩固和维持治疗是目前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基本框架。达雷妥尤单抗等抗CD38单克隆抗体的引入改变了适合移植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模式,四联疗法成为新的标准诱导治疗。随着强效新型免疫疗法的引入,骨髓瘤的治疗格局正在发生变革性转变。笔者拟对在新药及新疗法时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达雷妥尤单抗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
下载PDF
关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全程管理及关键技术问题的优化研究
14
作者 闫金松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81,共1页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利用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的治疗方法,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和非恶性血液肿瘤以及部分其他系统的疾病[1-3],它显著延长了疾病的无病生存时...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利用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的治疗方法,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恶性和非恶性血液肿瘤以及部分其他系统的疾病[1-3],它显著延长了疾病的无病生存时间,甚至部分疾病获得临床治愈。因此针对auto-HSCT进行全程管理,在提高auto-HSCT的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肿瘤 患者负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 全程管理 临床治愈 无病生存时间 HSCT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面临的科学问题及展望
15
作者 闫金松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5,I0002,共5页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常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低危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适应证目前已经拓展至某些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冻存及复苏等质量控制对于移植的成功率非常重要,未来...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常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低危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适应证目前已经拓展至某些遗传性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的动员、采集、冻存及复苏等质量控制对于移植的成功率非常重要,未来针对造血干细胞质量控制相关的研究会进一步的深入和优化。现阶段,中国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较欧美仍较少,但随着各移植中心技术的成熟,移植医生对移植患者年龄的主动拓展、对移植前化疗方案的优化更新,预处理方案的选择和优化,以及移植后的系统管理,自体造血干细胞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基于此,我们推测中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未来的数量和质量将会大幅度的提升,而与此相匹配的相关科学问题将成为未来临床科研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肿瘤 质量控制 干细胞动员 预处理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髓母细胞瘤4例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杨帆 唐汝泽 +3 位作者 赵东亮 吴琳琳 黄顺根 卢俊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24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病例资料1移植前基本资料2019年1月-2022年2月共有4例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患儿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大剂量化疗(high-dose chemotherapy,HDCT)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 病例资料1移植前基本资料2019年1月-2022年2月共有4例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患儿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大剂量化疗(high-dose chemotherapy,HDCT)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治疗,4例患儿初诊时均经历了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其中3例综合治疗后序贯ASCT(未复发),1例患儿随访观察8个月后出现复发,后再次进行手术,并根据CCCG-MB-2017方案中的挽救化疗方案进行化疗联合鞘注治疗,评估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后进行ASCT。基本临床资料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化疗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髓母细胞 chemotherapy 病例资料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综合治疗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理念与方案的创新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斌 王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55,I0003,共9页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于首次完全缓解预后良好组、部分预后中等组的AML、复发后再次完全缓解的急...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uto-HSCT)是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对于首次完全缓解预后良好组、部分预后中等组的AML、复发后再次完全缓解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及某些特殊核型的AML患者。然而,尽管auto-HSCT在这些情况下显示出显著的疗效,但治疗过程中仍可能遇到诸多挑战和并发症,这要求医疗团队不断探索和优化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将综述auto-HSCT治疗AML的最新理念和方案,以期为进一步优化该治疗方式提供潜在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临床管理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联合G-CSF或仅用G-CSF支持疗法在预防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中的作用
18
作者 王鑫炜 杨丽萍 +5 位作者 姚琼 赵洁 贺少龙 马梁明 魏俊妮 田卫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6-910,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左氧氟沙星或仅用G-CSF支持疗法在预防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中的作用,分析移植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移植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接受自体造...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左氧氟沙星或仅用G-CSF支持疗法在预防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中的作用,分析移植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移植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左氧氟沙星+G-CSF预防感染组和G-CSF支持组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细菌感染发生率及静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期间总费用及移植90天后存活情况。结果:10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多发性骨髓瘤54例,急性白血病36例,淋巴瘤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轻链型淀粉样变性1例,POEMS综合征1例。47例接受G-CSF+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55例接受G-CSF支持治疗。左氧氟沙星+G-CSF组中40例(85.11%)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13例(27.66%)明确为细菌感染。G-CSF组中44例(80.00%)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16例(29.09%)细菌感染。两组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和细菌感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46,P=0.50;χ^(2)=0.03,P=0.87)。左氧氟沙星+G-CSF组静脉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5.11%(40/47),与G-CSF组的85.45%(47/5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4,P=0.84)。左氧氟沙星+G-CSF组与G-CSF组左氧氟沙星耐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57%(3/35)和21.43%(6/28),无统计学差异(χ^(2)=0.65,P>0.05)。左氧氟沙星+G-CSF与G-CSF组患者住院中位时间为25 d vs 22 d,住院中位费用为78216.24元vs 80724.38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00,P=0.09;t=0.94,P=0.09)。移植后90天内,左氧氟沙星+G-CSF组有2例(4.26%)死亡,G-CSF组有1例(1.82%)死亡,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53,P=0.47)。结论:较G-CSF支持相比,患者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应用G-CSF+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无明显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菌感染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原文传递
来那度胺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OEMS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19
作者 张权娥 陈月 +3 位作者 张丽娟 丁亦含 王春玲 何正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6,共4页
POEMS综合征(POEMS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克隆性浆细胞病,Bardwick等[1]于1980年根据该疾病主要症状的首字母: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megaly)、内分泌异常(endocrinopathy)、M蛋白(mprotein)、皮肤改变(skin cha... POEMS综合征(POEMS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克隆性浆细胞病,Bardwick等[1]于1980年根据该疾病主要症状的首字母: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脏器肿大(organmegaly)、内分泌异常(endocrinopathy)、M蛋白(mprotein)、皮肤改变(skin changes),提出了POEMS综合征的命名方式。POEM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并且没有特定的检查方法,所以POEMS综合征早期容易漏诊或误诊。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清,可能与细胞因子失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来那度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二线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20
作者 李柠汶 曹阳 张义成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淋巴瘤亚型。一线规范的治疗后,60%的患者可以实现治愈,但是仍有40%的患者复发或者难治,预后不佳。挽救性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是化疗敏感患者的标准二线治疗方案。然而,伴随着...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淋巴瘤亚型。一线规范的治疗后,60%的患者可以实现治愈,但是仍有40%的患者复发或者难治,预后不佳。挽救性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是化疗敏感患者的标准二线治疗方案。然而,伴随着新的治疗方式,如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双特异性抗体、靶向药物等的出现,标准二线治疗方案受到一定的挑战,尤其对于挽救性化疗不够敏感的患者。本文对目前复发难治DLBCL的二线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及适应证进行综述,以探讨复发难治DLBCL的最佳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