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乳化法制备生姜精油乳液及其特性研究
1
作者 王丽霞 李格 +3 位作者 汤宇琪 黄玉婷 何冀贤 李洪清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以生姜精油和玉米油为油相,通过自发乳化法制备生姜精油乳液.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生姜精油乳液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复配乳化剂添加量6.75%,生姜精油和玉米油的体积比1∶4.35,油水的体积比1∶8.33,单甘酯和吐温-20的质量比5... 以生姜精油和玉米油为油相,通过自发乳化法制备生姜精油乳液.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生姜精油乳液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复配乳化剂添加量6.75%,生姜精油和玉米油的体积比1∶4.35,油水的体积比1∶8.33,单甘酯和吐温-20的质量比5∶4.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样品乳化稳定系数可以达到(35.48±0.69)%.对生姜精油乳液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姜精油和玉米油为油相乳液的稳定性高于其他组合乳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精油乳液 自发乳化 稳定性
下载PDF
自发乳化微观驱油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康万利 刘述忍 +2 位作者 孟令伟 王志伟 周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9-102,共4页
利用可视化的微观光刻模型,通过显微观察和录像手段,直接观测了自发乳化驱油方法驱替水驱后的柱状残余油、岛状残余油、膜状残余油和盲端残余油时发生的现象,详细研究了自发乳化驱油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微观机理,即:减小毛管力、界面扰... 利用可视化的微观光刻模型,通过显微观察和录像手段,直接观测了自发乳化驱油方法驱替水驱后的柱状残余油、岛状残余油、膜状残余油和盲端残余油时发生的现象,详细研究了自发乳化驱油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微观机理,即:减小毛管力、界面扰动"拉油"、弹性变形"挤油"、降低界面张力和乳化液滴通过堵塞孔喉提高波及系数等,进一步完善了自发乳化驱油方法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乳化 微观驱油机理 采收率 界面张力
下载PDF
永平油田稠油自发乳化降粘剂的筛选及驱油效果评价 被引量:18
3
作者 康万利 刘延莉 +1 位作者 孟令伟 曹冬青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1,114-115,共3页
针对永平油田稠油粘度大、油层厚度薄、原始含油饱和度低及热采投产后产油量低的现状,筛选出一种能使稠油在地层中发生自发乳化的降粘剂,使稠油以较低粘度的乳状液被采出,从而提高稠油的采收率。针对不同乳化降粘剂对永平油田稠油的乳... 针对永平油田稠油粘度大、油层厚度薄、原始含油饱和度低及热采投产后产油量低的现状,筛选出一种能使稠油在地层中发生自发乳化的降粘剂,使稠油以较低粘度的乳状液被采出,从而提高稠油的采收率。针对不同乳化降粘剂对永平油田稠油的乳化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自发乳化降粘剂NS在质量分数为2%、温度为45℃的条件下,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数量级以下,并可完全自发乳化等体积的永平油田稠油,降粘率达99.74%。NS自发乳化驱油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后续水驱后,自发乳化驱的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提高了38.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自发乳化 界面张力 驱油 提高采收率 永平油田
下载PDF
自发乳化驱油方法Ⅰ:自发乳化驱油配方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康万利 张立东 +1 位作者 吴军政 张雪娜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89-90,共2页
研究油相含油酸和水相含碱的自发乳化体系。通过煤油体系自发乳化试验,探讨了乳化率随碱浓度和油酸浓度的变化规律,筛选出煤油体系的最佳配方。应用激光粒度仪测得了乳液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自发乳化体系的平均粒径随碱浓度... 研究油相含油酸和水相含碱的自发乳化体系。通过煤油体系自发乳化试验,探讨了乳化率随碱浓度和油酸浓度的变化规律,筛选出煤油体系的最佳配方。应用激光粒度仪测得了乳液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结果表明,自发乳化体系的平均粒径随碱浓度增加而增大,Na2CO3体系的粒径分布窄,粒径较均匀,稳定性好,平均粒径约为2.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乳化 驱油配方 乳化
下载PDF
胜坨油田二区自发乳化驱油体系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史胜龙 王业飞 +3 位作者 汪庐山 靳彦欣 王涛 杜鹏飞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84,9-10,共9页
针对胜坨油田高温高盐、水驱采收率低问题,开展适合胜坨油田二区油藏条件自发乳化驱油配方研究.采用乳化能力测试和油/水界面张力测量,对自发乳化驱油体系中的碱、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质量浓度进行优化,并结合物模实验对优选出的配方进... 针对胜坨油田高温高盐、水驱采收率低问题,开展适合胜坨油田二区油藏条件自发乳化驱油配方研究.采用乳化能力测试和油/水界面张力测量,对自发乳化驱油体系中的碱、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质量浓度进行优化,并结合物模实验对优选出的配方进行驱油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复合碱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并导致油滴在轻微界面扰动作用下自发乳化;表面活性剂静态吸附量较小,且油砂上的吸附量小于净砂上的吸附量;均质模型中,自发乳化体系与残余油在多孔介质剪切作用下形成乳状液,依靠乳状液液滴堵塞大孔喉产生的贾敏效应和分流作用,提高波及系数,同时伴随油带的形成,自发乳化驱的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提高25%;非均质模型中,形成的乳状液不足以有效封堵高渗通道,而是被驱替液携带流出地层,驱油效果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乳化 界面扰动 波及系数 采收率 贾敏效应 胜坨油田
下载PDF
剪切作用对自发乳化驱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史胜龙 王业飞 +3 位作者 汪庐山 靳彦欣 王涛 李文正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5-299,共5页
为获得剪切作用对自发乳化体系提高采收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引入无量纲剪切速率和有效水油流度比两个参数研究了填砂管渗透率、化学驱驱替速率和剪切强度对自发乳化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分析了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填砂管渗透率较高... 为获得剪切作用对自发乳化体系提高采收率的影响规律,通过引入无量纲剪切速率和有效水油流度比两个参数研究了填砂管渗透率、化学驱驱替速率和剪切强度对自发乳化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分析了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填砂管渗透率较高且化学驱驱替速率较低时,无量纲剪切速率较低,形成的乳滴粒径较大,依靠乳滴在孔喉处聚并产生的贾敏效应降低有效水油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和采收率;随着填砂管渗透率降低或化学驱驱替速率增加,无量纲剪切速率增加,乳滴粒径变小,不能有效封堵水流通道,而被驱替液携带流出地层,降低有效水油流度比能力减弱,驱油效果变差。自发乳化驱乳化-捕集作用提高采收率效果优于乳化-携带作用,应降低驱替过程中无量纲剪切速率以获得较高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乳化 剪切作用 提高采收率 无量纲剪切速率 有效水油流度比
下载PDF
胜坨油田高温高盐油藏自发乳化驱提高采收率 被引量:3
7
作者 史胜龙 王业飞 +3 位作者 汪庐山 靳彦欣 王涛 王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2-246,258,共6页
通过乳化能力、油水界面张力测定优选出适合胜坨高温高盐油藏的碱/表面活性剂自发乳化体系,并通过驱油实验考察了自发乳化体系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在2 g/L Na OH+2 g/L Na2CO3复合碱溶液中加入0.5 g/L表面活性剂B4,可使油/水界面张力... 通过乳化能力、油水界面张力测定优选出适合胜坨高温高盐油藏的碱/表面活性剂自发乳化体系,并通过驱油实验考察了自发乳化体系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在2 g/L Na OH+2 g/L Na2CO3复合碱溶液中加入0.5 g/L表面活性剂B4,可使油/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有助于油滴在界面扰动作用下发生自发乳化,形成乳状液。乳化体系在多孔介质的剪切作用下将油滴乳化,依靠乳滴在孔喉处聚并产生的贾敏效应,有效地降低了水油流度比,提高了波及系数和采收率。乳状液液滴的夹带作用可使油滴被驱替液携带着通过地层,提高洗油效率。但乳化夹带作用提高采收率和驱替压力的幅度不如乳化捕集作用显著。最佳的自乳化体系配方为:2 g/L B4+2 g/L Na OH+2 g/L Na2CO3,自发乳化驱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可提高21.5%,采收率并未随着填砂管长度的延长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乳化 界面扰动 波及系数 采收率 贾敏效应
下载PDF
细小乳状液的制备及其自发乳化 被引量:14
8
作者 苏晓燕 戴乐蓉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7-30,共4页
本文介绍了制备细小乳状液(粒径约为0.1~1μm)的四种方法:(1)乳化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长链醇的混合物)在水中法.(2)相转变温度法。(3)反相乳化法。(4)D相乳化法。对影响细小乳状液形成的条件进行了讨论,并对乳化的... 本文介绍了制备细小乳状液(粒径约为0.1~1μm)的四种方法:(1)乳化剂(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长链醇的混合物)在水中法.(2)相转变温度法。(3)反相乳化法。(4)D相乳化法。对影响细小乳状液形成的条件进行了讨论,并对乳化的机制作出说明。还对自发乳化作用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小乳状液 制备 自发乳化 乳化 乳化
下载PDF
自发乳化驱油方法Ⅱ:自发乳化驱油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康万利 贾红兵 +2 位作者 吴军政 王德民 孟令伟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6期910-912,815,共4页
研究了模拟油在岩心中的自发乳化驱油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机理。不同渗透率岩心中,自发乳化驱油效果好于表面活性剂驱及聚合物驱。碱聚合物自发乳化驱替后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还可提高23.7%,远远高于单独碱自发乳化驱、聚合物驱和表面活性剂... 研究了模拟油在岩心中的自发乳化驱油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机理。不同渗透率岩心中,自发乳化驱油效果好于表面活性剂驱及聚合物驱。碱聚合物自发乳化驱替后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还可提高23.7%,远远高于单独碱自发乳化驱、聚合物驱和表面活性剂驱,说明这一自发乳化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驱替能力,能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模拟油在岩心中的自发乳化驱采收率和总采收率分别为24.5%和71.8%,与超低界面张力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相近。高于三元复合驱、高浓聚合物驱。微观驱油试验证实光刻模型中发生了自发乳化现象。残余油自发乳化成小油滴,很容易穿过孔喉,以水包油型乳化状态开采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乳化 驱油方法 采收率 微观驱油
下载PDF
用混合乳化剂制备不同粒径的乳状液 被引量:2
10
作者 戴乐蓉 姜海莲 李外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85-288,共4页
Miniemulsions were prepared using mixed emulsifiers comprising of fatty alcohols ROH (C5OH-C16OH) and ionic or noinonic surfactants in low concentration.As a cosurfactant, fatty alcohol served as an aid for decreasing... Miniemulsions were prepared using mixed emulsifiers comprising of fatty alcohols ROH (C5OH-C16OH) and ionic or noinonic surfactants in low concentration.As a cosurfactant, fatty alcohol served as an aid for decreasing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and increasing the lifetime of oil drops at the oil-water interface. The mixed emulsi fier R(EO)12-NP(EO)2-ROH(R=C5-C8) could spontaneously form O/W miniemulsion in kerosene-wate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状液 自发乳化 制备
下载PDF
嵌段高分子自乳化体系及其对超稠油的乳化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延龙 蒲春生 +3 位作者 郑伟林 任杨 董巧玲 陈庆栋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7-391,共5页
针对特超稠油开采难度大,乳化降黏过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以嵌段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为核心的自乳化降黏体系。合成的高分子型非离子嵌段聚氨酯表面活性剂DBPS,其临界胶束浓度为2.71×10^(-6)mol/L。考察了引发剂(Na_2CO_3)加量,不同乳... 针对特超稠油开采难度大,乳化降黏过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以嵌段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为核心的自乳化降黏体系。合成的高分子型非离子嵌段聚氨酯表面活性剂DBPS,其临界胶束浓度为2.71×10^(-6)mol/L。考察了引发剂(Na_2CO_3)加量,不同乳化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对超稠油乳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自乳化体系配方。结果表明,自乳化降黏体系最佳配方为:0.5%Na_2CO_3、0.5%DBPS、0.5%吐温80和0.6%聚乙二醇。自乳化体系与稠油混合后,形成较为分散的水包油型油水乳状液滴,乳化降黏率达98%以上。80℃时,乳状液沉降2.5 h后的脱水率达73%;70℃时,自乳化体系水溶液表面张力为27.02mN/m,自乳化体系水溶液与稠油的界面张力为0.0057 m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自发乳化 聚氨酯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原油与化学驱油体系界面Marangoni对流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崔彬 刘卫东 +2 位作者 孙灵辉 时昌新 程宝利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8-321,共4页
利用微观显微摄像系统研究了新疆油田石油磺酸盐(KPS)、Na2CO3及其复合体系与新疆原油接触后的界面变化特征。结果表明:KPS,Na2CO3及其复合体系与新疆原油接触后可以发生Marangoni对流,产生剧烈的界面扰动;Na2CO3与KPS在产生Marangoni... 利用微观显微摄像系统研究了新疆油田石油磺酸盐(KPS)、Na2CO3及其复合体系与新疆原油接触后的界面变化特征。结果表明:KPS,Na2CO3及其复合体系与新疆原油接触后可以发生Marangoni对流,产生剧烈的界面扰动;Na2CO3与KPS在产生Marangoni对流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低界面张力条件下Marangoni对流产生的界面扰动能够使原油自发乳化;聚合物的加入抑制了Marangoni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Marangoni对流 界面扰动 自发乳化
下载PDF
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鑫 罗钰 +2 位作者 修伟业 徐美玉 马永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133,共10页
甜玉米芯多糖是一种水溶性多糖,但是其分子量较大,难以吸收及利用。采用自发乳化法制备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通过伪三元相图筛选并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混合表面活性剂和甜玉米芯多糖溶液对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透明度及粒径的影响,得到最佳... 甜玉米芯多糖是一种水溶性多糖,但是其分子量较大,难以吸收及利用。采用自发乳化法制备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通过伪三元相图筛选并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混合表面活性剂和甜玉米芯多糖溶液对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透明度及粒径的影响,得到最佳配方,并研究其体外释放效果和体外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制备的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是一种W/O(油包水)型纳米乳液,其最佳配方为(Tween80:Span80=1:1)/无水乙醇/液体石蜡/1.5%甜玉米芯多糖水溶液=33.3%/11.1%/44.5%/11.1%,粒径为(43.22±4.84)nm;多分散系数(PDI)为(0.320±0.014);pH为(7.6±0.2);粘度为(209.9±4.1)cP;透明度为97.62%±0.39%;多糖含量为2.154±0.024 mg/mL,稳定性实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实验表明,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具有缓释性能,能延长药效作用时间。体外降血糖实验表明,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芯多糖 纳米乳 自发乳化 伪三元相图 模拟消化 降血糖
下载PDF
二元驱油水界面Marangoni对流启动残余油机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罗莉涛 刘先贵 +2 位作者 廖广志 刘卫东 崔彬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2-160,共9页
二元驱的Marangoni对流在启动油藏残余油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其微观机理对更好地应用二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具有重大意义。设计了验证Na_2CO_3溶液、KPA表活剂溶液及二者的二元驱溶液与原油接触后产生Marangoni对流效果的实验和利用能产... 二元驱的Marangoni对流在启动油藏残余油方面有重要作用,研究其微观机理对更好地应用二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具有重大意义。设计了验证Na_2CO_3溶液、KPA表活剂溶液及二者的二元驱溶液与原油接触后产生Marangoni对流效果的实验和利用能产生强Marangoni对流的二元驱进行微观仿真模型驱油的实验,分析了二元驱中油水界面Marangoni对流启动残余油微观机理。结果表明:Na_2CO_3溶液、KPA表活剂溶液及二元混合溶液与原油接触后都能产生Marangoni对流效果,且浓度越大,Marangoni对流效果越好;Na_2CO_3和KPA对于产生Marangoni对流有协同作用;1.2%Na_2CO_3和0.3%KPA二元驱产生的强Marangoni对流引起了界面扰动和自发乳化作用,对启动膜状、岛状和盲端等残余油均有显著效果。建议油田采用能够产生强Marangoni对流的二元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驱 Marangoni对流 残余油 界面扰动 自发乳化
下载PDF
超低界面张力重烷基苯磺酸盐复配驱油剂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韩方 刘卫东 +2 位作者 管保山 丛苏男 康敬程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38-2343,2347,共7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烷基苯磺酸盐对长庆油田S区块的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将重烷基苯磺酸盐与阴离子和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复配,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10-3 mN/m数量级),并研究复配体系的乳化、自发乳化、耐温耐盐以及稳定性。结果表明,...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重烷基苯磺酸盐对长庆油田S区块的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将重烷基苯磺酸盐与阴离子和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复配,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10-3 mN/m数量级),并研究复配体系的乳化、自发乳化、耐温耐盐以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重烷基苯磺酸盐的复配体系具有优秀的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尤其是与石油磺酸盐和椰油酰胺丙基羟基磺基甜菜碱(CHSB),能够大幅提升界面张力性能,同时两种复配体系具有优异的耐温耐盐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复配 乳化性能 自发乳化
下载PDF
凝析气藏纳米活性油控水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翔宇 葛际江 +2 位作者 张贵才 赵赛 张洪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8-73,共6页
为了控制高温高盐边底水凝析气藏气井过量产水,解除产气通道内水锁,恢复气井产能,研制了一种可在地下自发乳化的纳米活性凝析油选择性堵水剂。通过评价纳米活性油生成的W/O乳状液的黏度、粒度、润湿反转能力、活化能、热稳定性和物模封... 为了控制高温高盐边底水凝析气藏气井过量产水,解除产气通道内水锁,恢复气井产能,研制了一种可在地下自发乳化的纳米活性凝析油选择性堵水剂。通过评价纳米活性油生成的W/O乳状液的黏度、粒度、润湿反转能力、活化能、热稳定性和物模封堵性,表明活性油体系在地层条件下易于自发乳化,活化能最低为7.1 kJ/mol。高黏度乳状液和液滴贾敏效应可封堵高渗通道,突破压力是单纯油封堵的4倍,产水率降低为封堵前的1/9。地层润湿性变为亲油,在毛管阻力作用下地层水难以进入低渗产气通道,解除通道内水锁。产气通道内乳化剂被原油稀释,生成的乳状液被破坏,对气道不会造成堵塞,具有很好的选择性。现场注入活性油前建议关井做氮气预处理,并根据不同地层条件给出合适的注入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凝析气藏 纳米活性凝析油 自发乳化 水锁 选择性控水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in vitro Studies of Stealth PEGylated PLGA Nanoparticles as Carriers for Arsenic Trioxide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志清 刘卫 +1 位作者 徐辉碧 杨祥良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6期795-801,共7页
学习是准备砷三氧化物(ATO ) 的这的目的装载了秘密 PEGylated PLGA nanoparticles (PEG-PLGA-NPs ) 并且为 ATO 作为药搬运人估计 PEG-PLGA-NPs 的优点交货。PEG-PLGA 共聚物与 methoxypolyethyleneglycol 被综合(Mw = 5000 ) ,由戒... 学习是准备砷三氧化物(ATO ) 的这的目的装载了秘密 PEGylated PLGA nanoparticles (PEG-PLGA-NPs ) 并且为 ATO 作为药搬运人估计 PEG-PLGA-NPs 的优点交货。PEG-PLGA 共聚物与 methoxypolyethyleneglycol 被综合(Mw = 5000 ) ,由戒指洞聚合方法的 D, L 减水乳酸,和 glycolide。非结晶的 ATO 被转变成立方的水晶形式在器官的溶剂增加它的溶解度。装载 ATO 的 PEG-PLGA-NPs 被修改自发的乳化溶剂散开(SESD ) 准备方法,和影响 nanoparticles 的特征的主要试验性的因素被调查,到优化准备。由吞噬细胞从吞噬作用证实 PEG-PLGA-NPs 的逃跑,鼠科的腹巨噬细胞(MPM ) 标记玫瑰精 B 举起的 PEG-PLGA-NPs 被流动 cytometry 分析。结果证明 PEG-PLGA-NPs 的物理化学的特征被 emulsifiers,聚合物集中,和药集中的类型和集中影响。装载 ATO 的 PEG-PLGA-NPs 与 120.8nm 的粒子尺寸,希腊语的第六个字母潜力 - 10.73mV, 73.6% 的封装效率,和 1.36% 装载的药,在最佳的条件下面被准备。传播电子显微镜学(TEM ) 的图象显示优化 nanoparticles 是近球形的并且没有聚集或粘附。在 vitro 的版本实验证明从因而展出的 PEG-PLGA-NPs 的 ATO 版本为超过 26d 支撑了版本,它根据 Higuchi 方程。由 MPM 的 PEG-PLGA-NPs 的举起被发现与 PLGA-NPs 相比显著地减少。试验性的结果证明 PEG-PLGA-NPs 是为 ATO 的潜在的 nano 药交货搬运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砒霜 开环聚合 吞噬细胞 体外药物缓释 自发乳化溶解扩散法 高分子聚乙二醇
下载PDF
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制备及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邱玲 尹蓉莉 +5 位作者 申宝德 张利红 武娜 郑娟 韩晋 袁海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495-3499,共5页
目的制备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Pae-LLCN),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自发乳化-超声法制备Pae-LLCN,用正交试验设计对Pae-LLCN的处方进行优化,用透析法测定Pae-LLCN在24 h内的累积释放量并绘制释药曲线,采用透射电... 目的制备芍药苷脂质液晶纳米粒(Pae-LLCN),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采用自发乳化-超声法制备Pae-LLCN,用正交试验设计对Pae-LLCN的处方进行优化,用透析法测定Pae-LLCN在24 h内的累积释放量并绘制释药曲线,采用透射电镜、纳米粒度仪对其形态和粒径进行考察。结果 Pae-LLCN最佳处方为泊洛沙姆407(F127)与甘油单油酸酯(GMO)质量比为1∶10、芍药苷投料量为40 mg、磷酸盐缓冲液(PBS)的用量为20 m L,药物的平均包封率达到73.72%,载药量为14.81%,粒径(170±16)nm,体外24 h累积释放量为72.68%。结论 Pae-LLCN制备合理可行,稳定性好,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脂质液晶纳米粒 体外释放 包封率 自发乳化-超声法 正交设计 透析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