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血管衰老机制:巨自噬功能受损和表观遗传学改变
1
作者 郑刚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24年第9期907-913,共7页
心血管系统在持续的机械和代谢压力下运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分子、细胞和器官水平上发生功能障碍的风险逐渐升高。特别是巨自噬功能受损和表观遗传学改变,其中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这些心血管衰老机制紧密交织,个别... 心血管系统在持续的机械和代谢压力下运行,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分子、细胞和器官水平上发生功能障碍的风险逐渐升高。特别是巨自噬功能受损和表观遗传学改变,其中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这些心血管衰老机制紧密交织,个别机制的加强或减弱会影响其他机制。了解心血管衰老机制,有望为今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系统 衰老 自噬功能 表观遗传学
原文传递
自噬功能异常与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洪玉 王舰浩 +9 位作者 李易易 高锋 余杭 李芳 秦冬冬 李翔 刘松燕 王嘉贝 张茜 王志昊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3年第6期626-628,共3页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导致人类痴呆的最常见原因。AD的病理特征是异常蛋白聚集,如淀粉样斑块(Amyloid beta, Aβ)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自噬(Autophagy...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导致人类痴呆的最常见原因。AD的病理特征是异常蛋白聚集,如淀粉样斑块(Amyloid beta, Aβ)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一种进化保守的依赖溶酶体的清除受损细胞器和错误折叠蛋白的生物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功能受损参与了AD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原纤维缠结 阿尔兹海默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自噬功能 ALZHEIMER 溶酶体 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脊髓自噬功能与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娜 何小景 +1 位作者 刚新玲 付丽萍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自噬功能与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STZ制备的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制模后3 d组、制模后1周组、制模后2周组、制模后3周组及制模后4周组,每组20只。同期选取5组健康大鼠分为对照1~5组(Con 1~5),每组20只... 目的探讨脊髓自噬功能与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STZ制备的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制模后3 d组、制模后1周组、制模后2周组、制模后3周组及制模后4周组,每组20只。同期选取5组健康大鼠分为对照1~5组(Con 1~5),每组20只,注射柠檬酸缓冲液。比较各组血糖、机械疼痛阈值、热刺疼痛阈值,以及脊髓自噬功能和脊髓补体C3的表达。结果制模后各组血糖均高于同期对应的Con组(P<0.05),除制模后3 d组外,其余各组机械疼痛阈值低于同期对应的Con组(P<0.05)。制模后3周组、制模后4周组热刺激疼痛阈值也低于同期对应的Con组(P<0.05)。制模后2周组、制模后3周组和制模后4周组C3 mRNA、补体C3、Beclin-Ⅰ和LC3-Ⅱ表达均高于同期对应的Con组(P<0.05)。制模后3 d组、制模后1周组、制模后2周组、制模后3周组和制模后4周组P62蛋白表达均低于同期对应的Con组(P<0.05)。结论大鼠脊髓补体C3、Beclin-Ⅰ、LC3-Ⅱ、P62激活提示脊髓自噬功能激活;脊髓自噬功能激活可能参与了DNP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自噬功能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补体C3
原文传递
通过LPS造成小鼠脓毒症模型探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自噬在免疫功能变化中的动态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杨钊斌 陈雯雯 +3 位作者 陈权 黄玲玲 黄道丰 邱陆阵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分析脓毒症模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自噬性能的波动情况。方法生存实验小鼠随机分为WT/LPS组(n=12)以及IRF-1 KO型LPS组(n=12)。向LPS组小鼠腹腔中输入180~230μl LPS(20 mg/kg)。完成LPS输入后的96 h后采集小鼠的生存曲线。其余在体... 目的分析脓毒症模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自噬性能的波动情况。方法生存实验小鼠随机分为WT/LPS组(n=12)以及IRF-1 KO型LPS组(n=12)。向LPS组小鼠腹腔中输入180~230μl LPS(20 mg/kg)。完成LPS输入后的96 h后采集小鼠的生存曲线。其余在体动物实验小鼠分为WT/NS组、WT/LPS组、IRF-1 KO/NS组、IRF-1 KO/LPS组,向LPS组小鼠腹腔中输入180~230μl 20 mg/kg的LPS,向NS组小鼠腹腔输入等量的LPS(20 mg/kg),完成注射12 h后全部处死,采集小鼠肺组织标本和肺泡巨噬细胞、脾脏巨噬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LC3B颗粒聚集情况进行检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巨噬细胞cleaved caspase-3,LC3-Ⅱ/Ⅰ的表达自噬水平。结果 WT/LPS组的病理组织学出现急性肺损伤的情况,IRF-1 KO/LPS组的急性肺损伤的情况有所减缓;WT/LPS组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以及脾脏巨噬细胞中的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LC3-Ⅱ蛋白表达水平、LC3-Ⅱ/Ⅰ的比例均要高于WT/NS组,IRF-1 KO/LPS组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要低于WT/LPS组,该组LC3-Ⅱ蛋白表达水平、LC3-Ⅱ/Ⅰ的比例、LC3-Ⅰ向LC3-Ⅱ的转化均高于WT/LPS组;通过LPS诱导,WT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线粒体损伤较为严重,IRF-1 KO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线粒体自噬的情况;WT/LPS组以及IRF-1 KO/LPS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的LC3Bd颗粒聚焦程度,分别高于WT/NS组和WT/LPS组,IRF-1 KO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自噬程度比WT组大。结论 IRF-1 KO对脓毒症的预后及脏器炎症有明显的修复作用,LRF-1干扰了小鼠巨噬细胞的凋亡和自噬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小鼠腹腔巨细胞 自噬功能 动态变化
原文传递
自噬在肿瘤细胞中的功能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晓明 陈琦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1期171-172,174,共3页
1962年Ashford和Porten在人的干细胞中发现了细胞自噬,随着人类对于自噬研究的不断深入,自噬的机制以及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也逐渐被认知,临床上通过调控自噬以及将自噬和传统疗法结合应用来治疗肿瘤已收到一定的成效,这有可能会给众多... 1962年Ashford和Porten在人的干细胞中发现了细胞自噬,随着人类对于自噬研究的不断深入,自噬的机制以及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也逐渐被认知,临床上通过调控自噬以及将自噬和传统疗法结合应用来治疗肿瘤已收到一定的成效,这有可能会给众多肿瘤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1自噬及其分子机制1.1自噬自噬这个词,源自于希腊的自食,是指细胞循环利用自己成分的分解代谢过程,自噬在细胞内稳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自噬功能 自噬应用前景
下载PDF
细胞废弃物移除过程和人类帕金森病发生之间存在关联
6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337-337,共1页
据Kakuda K 2024年1月2日[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24,121(1):e2312306120-e2312306120.]报道,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人类帕金森病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即溶酶体膜损伤及溶酶体自噬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进... 据Kakuda K 2024年1月2日[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24,121(1):e2312306120-e2312306120.]报道,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人类帕金森病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即溶酶体膜损伤及溶酶体自噬功能障碍与帕金森病进展及严重程度的紧密关联。该发现为攻克这一困扰人类已久的神经系统顽疾开辟了崭新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膜 帕金森病 日本大阪大学 神经系统 自噬功能 废弃物 研究路径
原文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田杰 孙荣欣 +2 位作者 王萍 谭国鹤 刘斯佳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7期97-100,共4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人数逐年增多。作为老年期痴呆中最为常见的类型,AD的病情呈慢性不可逆性进行性加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AD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病因迄今仍未完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人数逐年增多。作为老年期痴呆中最为常见的类型,AD的病情呈慢性不可逆性进行性加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AD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病因迄今仍未完全明确。人们已经发现,AD患者脑内的Aβ蛋白的过量产生及沉积,会产生神经毒性作用;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会影响细胞内微管的组装、稳定及囊泡运输;突触传递障碍、神经营养因子的缺失或者神经递质通路的异常,会影响学习记忆,引起认知功能的障碍;而线粒体自噬功能障碍及胰岛素信号代谢通路的异常则引起神经元能量产生不足,会加重Aβ蛋白和Tau蛋白的沉积,这就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机制,最终导致了神经元死亡;此外,脑内神经性炎症的异常会激活触发脑内反应,释放神经毒性产物,造成突触的损伤和缺失,也会引起神经元死亡;同时,肠道微生物失调也可增加脑中Aβ斑块的形成,加速A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Β蛋白 TAU蛋白 突触功能 神经递质 线粒体自噬功能 胰岛素信号代谢通路
下载PDF
脊髓神经元自噬与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潘勤 柏晓勇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神经元自噬与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的关系。方法选取成年雄性健康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50只和对照组10只。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糖、机械疼痛阈值、LC3/TUNEL阳性神经元细胞数、LC3-Ⅱ蛋白表达和LC3-Ⅱ/... 目的探讨脊髓神经元自噬与大鼠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的关系。方法选取成年雄性健康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50只和对照组10只。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糖、机械疼痛阈值、LC3/TUNEL阳性神经元细胞数、LC3-Ⅱ蛋白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的差异,以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造模后,造模组血糖值随时间而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阈值及热刺疼痛阈值均随时间而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LC3/TUNEL阳性神经元细胞数,LC3-Ⅱ蛋白表达和LC3-Ⅱ/LC3-Ⅰ比值随时间而升高,且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糖与LC3/TUNEL阳性神经元细胞数、LC3-Ⅱ蛋白表达、LC3-Ⅱ/LC3-Ⅰ比值呈正相关(P<0.05),机械疼痛阈值与LC3/TUNEL阳性神经元细胞数、LC3-Ⅱ蛋白表达、LC3-Ⅱ/LC3-Ⅰ比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大鼠DNP模型中脊髓神经元自噬功能增强,提示其可能与DNH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神经元自噬功能 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关性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