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不同体重儿童的身体活动:真实与自我知觉的动作能力匹配的影响
1
作者 李宣熹 苏政 +2 位作者 李静 王丽 刁玉翠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4,116,共9页
目的:探讨真实的动作能力(MC)与自我知觉的动作能力(PMC)匹配情况对不同体重儿童身体活动(PA)的影响。方法:使用加拿大灵敏与动作技能评价、Harter修订的儿童自我知觉量表中的运动分量表、Yamax EX510型计步器对济南市9~12岁342名(M年龄... 目的:探讨真实的动作能力(MC)与自我知觉的动作能力(PMC)匹配情况对不同体重儿童身体活动(PA)的影响。方法:使用加拿大灵敏与动作技能评价、Harter修订的儿童自我知觉量表中的运动分量表、Yamax EX510型计步器对济南市9~12岁342名(M年龄=10.73,SD=0.86)儿童的MC、PMC和PA进行测量,并运用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在匹配情况下,相较于低MC-低PMC被试,具有高MC-高PMC特征的儿童的PA水平更高(正常体重,a_(1)=0.50,p<0.05且a_(2)=0.09,p>0.05;超重肥胖,a_(1)=0.59,p<0.05且a_(2)=0.01,p>0.05);2)在不匹配情况下:相较于低估MC的被试,高估MC的正常体重组儿童表现出更高的PA水平(a_(4)=0.07,p>0.05;a_(3)=-0.19,p<0.05),但这一差异在超重肥胖组儿童中并不显著(Z-Hat=0.19,p<0.05)。结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MC与PMC的协同提高对不同体重儿童的PA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两者的不协调发展对不同体重儿童的PA的影响存在差异。建议采取针对性策略促进儿童MC与PMC的同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超重肥胖 身体活动 动作能力 自我知觉动作能力
下载PDF
真实-自我知觉的动作能力一致性与儿童身体活动的关系——自主性动机的中介作用
2
作者 刁玉翠 李宣熹 +1 位作者 陈思同 李静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3-116,共14页
目的:为丰富儿童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变化发展机制模型的内容,根据自我差异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能力动机理论和自我提升理论,探讨真实动作能力(motor competence,MC)与自我知觉动作能力(perceived MC,PMC)的一致性与儿童PA... 目的:为丰富儿童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变化发展机制模型的内容,根据自我差异理论、自我决定理论、能力动机理论和自我提升理论,探讨真实动作能力(motor competence,MC)与自我知觉动作能力(perceived MC,PMC)的一致性与儿童PA水平的关系以及自主性动机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多项式回归与响应面分析技术,对济南市4所小学的369名3~6年级儿童的MC、PMC、自主性动机和PA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MC-PMC一致性程度越高,女童的PA水平越高(a4=-0.417,P<0.01),但男童未出现相似结果(a4=-0.146,P>0.05);2)在一致情况下,相比于“MC低-PMC低”的儿童,“MC高-PMC高”的男童(Z-hat=1.135,95%CI:0.743,1.530)和女童的PA水平更高(a2=-0.044,P>0.05;a1=0.356,P<0.01);3)在不一致情况下,与“MC高-PMC低”的儿童相比,“MC低-PMC高”的男童(a3=-0.252,P<0.01;a4=-0.146,P>0.05)和女童的PA水平更高(Z-hat=-0.426,95%CI:-0.912,-0.008);4)自主性动机在MC-PMC的一致性与男童的PA关系之间存在中介作用(b=0.135,95%CI:0.095,0.182),但该中介作用未出现在女童中(b=0.029,95%CI:-0.083,0.143)。结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小学中高年级女童的PMC越准确,其PA水平就越高;MC和PMC都高的儿童以及适当高估MC的儿童的PA水平更高;纳入自主性动机后的PA变化的发展机制模型可能更适用于男童。建议促进儿童PA水平时需强化MC与PMC的同步提升,尤其重视女童PMC的准确性和低估MC儿童的PMC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动作能力 自我知觉动作能力 自主性动机 身体活动 响应面分析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