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述方式、自我视角与自我发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汪新建 朱艳丽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58-1863,共6页
叙事取向的自我研究认为,个体在叙述人生故事与回忆自传体记忆的过程中建构与发展自我。新近研究探讨了影响叙事的因素及其对于自我发展的意义,相关结果显示,一致性积极叙事、叙事模式、人格特质等与人生故事和自我发展程度存在一致性关... 叙事取向的自我研究认为,个体在叙述人生故事与回忆自传体记忆的过程中建构与发展自我。新近研究探讨了影响叙事的因素及其对于自我发展的意义,相关结果显示,一致性积极叙事、叙事模式、人格特质等与人生故事和自我发展程度存在一致性关系;一系列实验结果也证明,回忆自传体记忆时采用的不同视角和不同人称会对个体的情绪、行为和身体生理等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应用研究结论进行临床干预,开展脑神经活动机制等基础研究工作。未来的工作是扩大叙事材料,更深入探讨影响因素,如叙事方式和自我视角的跨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自我视角 叙事人称 自我发展
下载PDF
空间观点采择过程中自我视角表征的旋转和回位 被引量:1
2
作者 徐阵雁 张达 苏彦捷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4年第4期291-299,共9页
观点采择是用于理解别人的想法、观念的能力,允许人们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和视角来看待事物和客体。已有研究表明空间观点采择涉及自我旋转(self-rotation),在此基础上,我们假设自我视角表征在旋转到目标位置后将缓慢旋转回位,提出了"... 观点采择是用于理解别人的想法、观念的能力,允许人们从另一个人的观点和视角来看待事物和客体。已有研究表明空间观点采择涉及自我旋转(self-rotation),在此基础上,我们假设自我视角表征在旋转到目标位置后将缓慢旋转回位,提出了"旋转-回位"的假说。通过两个包含连续观点采择任务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任务的目标之间角度差越大,判断所需反应时越长,且角度差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类似于单个空间观点采择任务中目标与被试位置间的角度与反应时的关系;且两个任务间时间间隔的增长减弱了角度差对反应时的影响。研究初步支持了"旋转-回位"假说:空间观点采择过程中个体的自我视角表征先向目标位置旋转,在任务完成后逐渐回位。这一结果和结论巩固并补充了现有的关于观点采择的理论,并对理解观点采择过程中对视角表征进行的认知操作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观点采择 自我视角表征 自我旋转
下载PDF
自我与他人视角的动态信息加工:一项行为振荡研究
3
作者 孙楚 耿海燕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4-236,共13页
为了实现流畅的社会互动,个体需要同时加工自我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并能有效地区分二者。然而个体对自我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存在共享神经表征,那么大脑是如何在同时完成自我与他人视角信息加工的前提下又不至于混淆二者的呢?本文通过创... 为了实现流畅的社会互动,个体需要同时加工自我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并能有效地区分二者。然而个体对自我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存在共享神经表征,那么大脑是如何在同时完成自我与他人视角信息加工的前提下又不至于混淆二者的呢?本文通过创新性的、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内隐视觉观点采择任务,发现对于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加工存在频率约为1 Hz的行为振荡现象,并且二者存在180°左右的相位差。这一结果说明在有他人在场的社会情景中,自我视角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加工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的交替优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社会认知 视觉观点采择 自我视角 他人视角 行为振荡
下载PDF
群组视角观点采择:自动加工的证据
4
作者 何晓燕 杨滢巧 +1 位作者 杨丰伊 尹军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4期200-210,共11页
基于经典的视觉观点采择范式,本研究探讨人们如何采择群组视角观点。研究创设了自我视角信息与群组视角信息一致与不一致条件,比较两种条件下被试对自我视角信息判断的反应时。若被试在视角信息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其在一致条... 基于经典的视觉观点采择范式,本研究探讨人们如何采择群组视角观点。研究创设了自我视角信息与群组视角信息一致与不一致条件,比较两种条件下被试对自我视角信息判断的反应时。若被试在视角信息不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其在一致条件下时,提示被试在判断自我视角信息时受到了群组视角信息的干扰,即自动加工了群组视角的观点。结果显示,相比视角信息一致条件,被试在视角信息不一致条件下反应时更长。当虚拟人物群组被箭头替代后,被试自动加工群组视角信息效应消失。该结果揭示,人们会自动地加工社会群组的视觉信息,且该效应不能由物理层面的指向所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观点采择 群组视角 自我视角 自动加工
下载PDF
《瘟疫年纪事》中的瘟疫叙事视角解析
5
作者 孙伟 《文教资料》 2023年第3期24-29,共6页
在《瘟疫年纪事》中,笛福交叉采用了第一人称下的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视角。一方面,他通过经验自我视角,以亲历者的身份,向读者实时讲述1665年伦敦大鼠疫下满目疮痍的社会景象,触发读者情感;另一方面,他借助叙述自我视角,以旁观者的身份... 在《瘟疫年纪事》中,笛福交叉采用了第一人称下的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视角。一方面,他通过经验自我视角,以亲历者的身份,向读者实时讲述1665年伦敦大鼠疫下满目疮痍的社会景象,触发读者情感;另一方面,他借助叙述自我视角,以旁观者的身份,对在瘟疫中显露的人性道德和宗教观念做出评述并提供应对经验,引发读者对瘟疫社会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瘟疫年纪事》 丹尼尔·笛福 经验自我视角 叙述自我视角 瘟疫叙事
下载PDF
自我认知视角下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教育探研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美婧 《黑河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8-29,共2页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自我认知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机制构建便显得尤为重要。以自我认知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现状作为突破口,探讨基于自我认知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困境,... 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自我认知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机制构建便显得尤为重要。以自我认知视角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养现状作为突破口,探讨基于自我认知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困境,应建立基于自我认知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知视角 大学生 网络道德 心理机制
下载PDF
自我中心视角转换——基于自身的心理空间转换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杨柯 钱秀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864-1871,共8页
自我中心视角转换是通过调整自我中心参考系以认知外界物体的心理过程,是相对于基于物体空间转换的另一种心理空间转换方式。行为数据显示自我中心视角转换存在观察者优势,脑成像结果也表明这类转换与基于物体空间转换存在脑区上的分离... 自我中心视角转换是通过调整自我中心参考系以认知外界物体的心理过程,是相对于基于物体空间转换的另一种心理空间转换方式。行为数据显示自我中心视角转换存在观察者优势,脑成像结果也表明这类转换与基于物体空间转换存在脑区上的分离,这些结论都支持了多系统模型,说明自我中心视角转换是一种拥有独立脑机制的心理转换方式。自我中心视角转换的研究有其独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空间转换 自我中心视角转换 基于物体空间转换 双分离模型
下载PDF
自我认知视角下物流专业大学生返乡创业历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麻城市返乡创业大学生为例
8
作者 黄东娥 凌杏纯 +3 位作者 廖帆 肖瑞 郑金鑫 张冕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9年第6期161-164,共4页
文中基于麻城市返乡创业物流专业大学生随机调查,从物流专业大学生自我认知角度下,注重过程研究,以得出关于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创业阶段对于外倾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同... 文中基于麻城市返乡创业物流专业大学生随机调查,从物流专业大学生自我认知角度下,注重过程研究,以得出关于返乡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创业阶段对于外倾性、神经质或情绪稳定性、开放性、宜人性、尽责性全部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同时人力、房租等各种成本人员上涨会对创业阶段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因此,得到了相关启示,相信可以为政府、返乡创业的物流专业大学生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认知视角 返乡创业物流专业大学生 创业过程
下载PDF
《朝花夕拾》中儿童视角的叙事分析
9
作者 齐童巍 《昆明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5-58,共4页
《朝花夕拾》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回顾性叙述,在叙事视角上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叙述者从目前的角度来观察往事"的"叙述自我视角"和用"当时的经验眼光"来观察的"经验自我视角";而"经验自我视... 《朝花夕拾》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回顾性叙述,在叙事视角上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叙述者从目前的角度来观察往事"的"叙述自我视角"和用"当时的经验眼光"来观察的"经验自我视角";而"经验自我视角"在《朝花夕拾》中又具体分为儿童视角和成人以后的"我"的视角。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细致地区分和使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事,用极具文学性的文字,完成了对人生的一次自我剖析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朝花夕拾 儿童视角 叙事分析 叙述自我视角 经验自我视角
下载PDF
循证视角下的自我管理项目对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BD-SES评分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远征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1523-1524,共2页
目的探讨循证视角下的自我管理项目对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自我效能(IBD-SES)评分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120例中、轻度UC患者,按照不同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循证视角下的自我管理项目对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自我效能(IBD-SES)评分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120例中、轻度UC患者,按照不同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循证视角下的自我管理项目,对比两组干预前后IBD-SES评分、健康行为合格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IBD-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1.86%,健康行为合格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视角下的自我管理项目可提高中、轻度UC患者自我效能,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习惯,增强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视角下的自我管理项目 溃疡性结肠炎 自我效能 健康行为
下载PDF
循证视角下的自我管理项目对老年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影响
11
作者 杨萍 《临床研究》 2020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观察循证视角下的自我管理项目对老年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老年活动期UC患者6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实施... 目的观察循证视角下的自我管理项目对老年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老年活动期UC患者6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视角下的自我管理项目。观察对比干预前后两组健康行为、自护能力(ESCA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定时复查、按时服药、饮食合理、功能锻炼、自我监测及ES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活动期UC患者采用循证视角下的自我管理项目,可有效改善健康行为,提高自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视角下的自我管理项目 活动期UC 健康行为 自护能力
下载PDF
傻子视角:上帝的第三只眼——析《尘埃落定》的叙事视角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素英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53-55,共3页
《尘埃落定》采用了比较特殊的叙事视角,它将第一人称的经验自我的限制视角和全知全 能的叙事视角通过视角越界方式联系起来混同使用,并结合了“白痴叙述”的傻子视角,造成叙事视角的 多重叠置;它在继承鲁迅的狂人视角的基础上打破了中... 《尘埃落定》采用了比较特殊的叙事视角,它将第一人称的经验自我的限制视角和全知全 能的叙事视角通过视角越界方式联系起来混同使用,并结合了“白痴叙述”的傻子视角,造成叙事视角的 多重叠置;它在继承鲁迅的狂人视角的基础上打破了中西叙事理论的许多规范,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叙事 视角,是一种颠覆性叙事视角的运用,并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叙事视角经验。所以说《尘埃落定》在 叙事视角的运用和探讨上对文学史的意义和贡献是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自我视角 傻子视角 全知全能视角 视角越界
下载PDF
论耿林莽散文诗的创作视角
13
作者 陆孝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68-72,共5页
耿林莽散文诗创作视角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人文情怀、价值取向选择的思想视角,情绪节奏组成的心灵视角,空间和时间视角,"自我"和"他人"视角。多种视角的交替综合使用,使得耿林莽的散文诗意象新颖丰富,画面广阔唯... 耿林莽散文诗创作视角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人文情怀、价值取向选择的思想视角,情绪节奏组成的心灵视角,空间和时间视角,"自我"和"他人"视角。多种视角的交替综合使用,使得耿林莽的散文诗意象新颖丰富,画面广阔唯美,结构多维立体,意境神秘幽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耿林莽 思想视角 自我”和“他人”视角 空间和时间视角 心灵视角
下载PDF
从自我到他人:观点采择的加工方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晓劲 邵静 帕丽扎提.木合塔尔 《心理研究》 2018年第4期319-325,共7页
采用自我-他人视角转换任务,探讨个体对自我推理、母亲观点采择和他人观点采择的心理加工特点。结果发现:(1)母亲观点采择所用的时间最短,其后依次是自我推理和他人观点采择;(2)当观点不一致时,自我推理不受母亲、他人观点定向的影响,... 采用自我-他人视角转换任务,探讨个体对自我推理、母亲观点采择和他人观点采择的心理加工特点。结果发现:(1)母亲观点采择所用的时间最短,其后依次是自我推理和他人观点采择;(2)当观点不一致时,自我推理不受母亲、他人观点定向的影响,对母亲的观点采择不受自我观点定向的影响,对他人观点采择受自我观点定向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我推理与母亲观点采择相似,都是快速、自动化的加工过程,所需要的认知资源少;对他人观点采择是先自我中心锚定再调整校正的过程,需要消耗认知资源克服自我中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推理 观点采择 自我—他人视角转换任务
下载PDF
论The Grate Gatsby的叙述技巧
15
作者 邓红花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85-89,共5页
弗.司.菲兹杰拉德的《大人物盖茨比》是形式导演成的一场“美国梦”幻灭的戏。小说的叙述者尼克被置于故事当中,且有他自己的故事。尼克的故事与盖茨比的故事的交叉与并列,构成了一个青年“美国梦”的梦幻世界。作者运用了各种叙事策略... 弗.司.菲兹杰拉德的《大人物盖茨比》是形式导演成的一场“美国梦”幻灭的戏。小说的叙述者尼克被置于故事当中,且有他自己的故事。尼克的故事与盖茨比的故事的交叉与并列,构成了一个青年“美国梦”的梦幻世界。作者运用了各种叙事策略,如叙述时间,叙事情境及其转换,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的经验自我视角与叙述自我视角交替使用。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突现一个美丽绝伦的“美国梦”的幻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时间 叙事情境 经验自我视角 叙述自我视角
下载PDF
浅谈《月牙儿》的叙事模式
16
作者 韦宁钰 《科技信息》 2009年第26期117-117,共1页
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中有两种不同虚实眼光:叙述自我视角与经验自我视角,两种视角之间可以相互渗透,从而造成一种模糊性。本文试对《月牙儿》一文中的这种叙事做点浅要分析。
关键词 叙述者 受述者 叙述自我视角 经验自我视角 小说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自我抽离视角对自我参照记忆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小勇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2-407,共6页
目的:考察自我抽离视角的自我信息加工方式对自我参照记忆效应的影响。方法: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分别以36名和30名健康大学生为被试,都采用自我参照实验范式,以240个特质形容词作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自我参照加工条件下被试的自我参照记... 目的:考察自我抽离视角的自我信息加工方式对自我参照记忆效应的影响。方法: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分别以36名和30名健康大学生为被试,都采用自我参照实验范式,以240个特质形容词作为实验材料,考察不同自我参照加工条件下被试的自我参照记忆效应水平。结果:两个实验均证实,经典自我参照加工条件下的再认率和R值显著高于自我抽离视角参照加工条件下的再认率和R值。结论:相对于经典自我参照加工,自我抽离视角的参照加工降低了自我参照记忆效应水平,自我参照记忆效应的出现可能与自我相关情绪的卷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抽离视角 自我浸入视角 自我参照记忆效应
原文传递
《活着》与《尘埃落定》叙事角度的比较分析
18
作者 邹丽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B08期23-25,29,共4页
《活着》与《尘埃落定》在叙述角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采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的方式叙述,并且将第一人称的经验限知视角和全知全能的视角加以糅合,通过视角越界的方式联系起来,从而赋予读者叙述上的参与和阅读时的对话姿态,造成... 《活着》与《尘埃落定》在叙述角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都采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的方式叙述,并且将第一人称的经验限知视角和全知全能的视角加以糅合,通过视角越界的方式联系起来,从而赋予读者叙述上的参与和阅读时的对话姿态,造成叙事视角的多重叠置。在阅读效果与文本审美趣味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 《尘埃落定》 第一人称 经验自我视角 全知全能视角 读者姿态
下载PDF
创新例谈
19
作者 李凤君 侯沛成 《政治教育》 2001年第1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肯定视角”创新 “否定视角”创新 “求异视角”创新 “术同视角”创新 自我视角 非我视角
原文传递
中国在联合国机构的国际角色:一种自我与他者视角 被引量:3
20
作者 宗华伟 谢喆平 《国际政治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75,M0004,M0005,共26页
自我与他者视角下的中国国际角色既有共识也有差异。在自我视角下,中国国际角色为支持维护国际秩序、践行多边主义、积极贡献、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等联合国机构... 自我与他者视角下的中国国际角色既有共识也有差异。在自我视角下,中国国际角色为支持维护国际秩序、践行多边主义、积极贡献、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等联合国机构的他者视角下,中国作为支持维护者的角色获得普遍认同,但关于贡献者、发展中国家、多边主义践行者以及负责任国家的角色评价相对于自我认知还存在程度和内涵上的差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日益强调要树立正确的角色观,在自我与他者互动中把握世界大势、发挥积极作用,为此,中国可在角色概念、内涵和支撑性行动等方面同联合国机构进一步磨合,提升国际角色塑造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与外交 国际角色 中国 联合国机构 自我—他者视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