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板自承力原理与液压支架支护技术改进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尚智 《煤矿开采》 1998年第3期8-12,共5页
通过分析不稳定顶板自承极限跨距与日益加大的支架前方无立柱空间的矛盾,提出应采用整体刚性顶梁掩护式支架。并提出应从防止支架底座前端陷底、改进整体顶梁结构、解决支架存在的稳定性问题,提高支架支护系统的抗压缩刚度。
关键词 顶板 自承力原理 液压支架 支护 煤矿
下载PDF
巷道围岩自承能力利用的几个途径
2
作者 黄运飞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9-41,共3页
文章从巷道形状、支护设置、弱化处理等方面论述围岩自承能力的利用.
关键词 巷道 围岩 自承力 巷道施工 支护
下载PDF
高拱坝坝基断层加固力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英儒 杨强 +1 位作者 刘耀儒 包劲青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67,共6页
高拱坝坝基断层的处理是拱坝建基面设计中重要的一环,该处应力复杂,确定置换体、锚固体所应承受加固力比较困难。本文运用变形加固理论对高拱坝坝基断层的加固机理进行研究。变形加固理论揭示了自承力、加固力、外荷载、结构稳定性和变... 高拱坝坝基断层的处理是拱坝建基面设计中重要的一环,该处应力复杂,确定置换体、锚固体所应承受加固力比较困难。本文运用变形加固理论对高拱坝坝基断层的加固机理进行研究。变形加固理论揭示了自承力、加固力、外荷载、结构稳定性和变形之间内在的联系,指出在给定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加固区域就是出现不平衡力的区域,为抑制破坏所需加固力即为不平衡力的反向力。研究结果表明:坝基断层为不平衡力集中区,断层的不平衡力与断层受力相比为小量,但它关系到断层的稳定性;不平衡力的大小、方向和分布有助于确定断层的加固区域及制定合理的加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结构 加固 有限元分析 断层 高拱坝 不平衡 变形加固 自承力
下载PDF
巷道支架与围岩共同承载的规律与支护方式
4
作者 李程昊 《煤炭技术》 CAS 2003年第7期61-62,共2页
巷道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 ,具有共同承载作用。利用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实现共同承载是合理利用围岩自承力的途径。
关键词 巷道支架 围岩 相互作用 共同载作用 自承力 支护方式
下载PDF
软岩巷道支护荷载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14
5
作者 景海河 何满潮 +1 位作者 孙晓明 段庆伟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76-379,共4页
通过分析巷道围岩与支护的相互作用原理 ,得出了软岩巷道失稳的原因是由于围岩自承力与支护力不足的结果 .认为一个优化的软岩巷道支护设计应在确保支护稳定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释放围岩的能量 ,使以变形形式转化的工程力达到最大 ,同... 通过分析巷道围岩与支护的相互作用原理 ,得出了软岩巷道失稳的原因是由于围岩自承力与支护力不足的结果 .认为一个优化的软岩巷道支护设计应在确保支护稳定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释放围岩的能量 ,使以变形形式转化的工程力达到最大 ,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使工程支护力达到最小 ,而其关键是确定变形能释放时间和最佳支护时间 .软岩巷道开挖后 ,通常在巷道周围形成塑性软化区和塑性流动区 ,实施支护力就是要控制塑性流动区的范围与发展 ,达到最佳支护时间时的支护荷载为最小支护荷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支护荷载 围岩 支护 自承力
下载PDF
基于变形加固理论的高拱坝坝踵开裂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强 陈英儒 刘耀儒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6,共7页
本文运用变形加固理论从变形稳定的角度来研究高拱坝坝踵开裂问题。变形加固理论揭示了加固力、自承力、外荷载、结构稳定性、变形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在给定荷载下,结构出现不平衡力的区域为破坏先导区域,为抑止破坏所需加固力就是不... 本文运用变形加固理论从变形稳定的角度来研究高拱坝坝踵开裂问题。变形加固理论揭示了加固力、自承力、外荷载、结构稳定性、变形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在给定荷载下,结构出现不平衡力的区域为破坏先导区域,为抑止破坏所需加固力就是不平衡力的反向力。研究指出,拱坝坝踵区为不平衡力集中区,分析坝踵区不平衡力的分布和方向将有助于认清坝踵开裂模式,不平衡力的大小可以作为坝踵开裂的评价指标。文末以小湾拱坝为实例进行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 变形加固 自承力 坝踵 开裂 高拱坝
下载PDF
建筑物下软岩巷道建设过程中的支护载荷问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文君 孙文杰 宋兴海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2-84,共3页
在软岩巷道建设过程中,软岩巷道失稳是影响建设安全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巷道围岩与巷道支护之间的相互作用,经过力学计算,得出软岩巷道失稳的主要原因。经过理论分析与实例论证,软岩巷道的正确支护的设计前提是建立稳定的支护,在稳定... 在软岩巷道建设过程中,软岩巷道失稳是影响建设安全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巷道围岩与巷道支护之间的相互作用,经过力学计算,得出软岩巷道失稳的主要原因。经过理论分析与实例论证,软岩巷道的正确支护的设计前提是建立稳定的支护,在稳定的支护作用下使周围围岩的积蓄能可以最大限度地释放,另外,使以变形形式转换的工程力达到最大值,这样巷道围岩的自承力也能趋近于最大值,这时巷道的支护力可以趋近于最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失稳 自承力 支护
原文传递
基于变形加固理论的小湾拱坝坝趾锚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强 陈英儒 周维垣 《云南水力发电》 2007年第1期1-8,18,共9页
岩体工程中加固设计的加固机理本质上是一个变形稳定问题。刚体极限平衡法不考虑变形机制,针对的是结构濒临破坏时的特定状态,其结论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处于高梯度应力区的坝趾,该处大坝和坝基的相互作用以及锚固实际作用都对变形极为... 岩体工程中加固设计的加固机理本质上是一个变形稳定问题。刚体极限平衡法不考虑变形机制,针对的是结构濒临破坏时的特定状态,其结论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处于高梯度应力区的坝趾,该处大坝和坝基的相互作用以及锚固实际作用都对变形极为敏感,忽略变形机制会导致很大的误差。变形加固理论要求只对出现弹塑性不平衡力的区域进行加固,且加固力和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向反。同时该理论指出在给定外荷载作用条件下,真实结构总是趋于自承力最大化而加固力最小化的状态,这和潘家铮最大最小原理是一致的。运用该理论对小湾坝趾锚固及坝踵破损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 变形和加固 自承力 坝址锚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