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P水平与心境障碍患者自杀倾向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何文 胡强 +1 位作者 陈海峰 陈林俊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10-11,29,共3页
目的探讨心境障碍患者自杀倾向的发生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42例心境障碍患者和96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自杀倾向或行为的发生将心境障碍患者分为自杀倾向组与无自杀倾向组,分别测定心境障碍患者与... 目的探讨心境障碍患者自杀倾向的发生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42例心境障碍患者和96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自杀倾向或行为的发生将心境障碍患者分为自杀倾向组与无自杀倾向组,分别测定心境障碍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水平。采用非参数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心境障碍患者自杀倾向行为的发生与血清CRP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对照组与心境障碍组的血清CRP水平有差异(P=0.027);自杀倾向组与无自杀倾向组的血清CRP水平有差异(P=0.044);单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CRP、ESR是心境障碍患者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P=0.029,OR=1.129;P=0.047,OR=1.08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CRP水平升高是心境障碍患者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P=0.034,OR=1.502)。结论血清CRP水平是心境障碍患者发生自杀倾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境障碍 自杀倾向 CRP浓度
下载PDF
优质护理干预对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申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接收的88例抑郁伴自杀倾向患者,将开展常规护理的44例设定为A组,将开展优质护理的44例设定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对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接收的88例抑郁伴自杀倾向患者,将开展常规护理的44例设定为A组,将开展优质护理的44例设定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结果。结果 护理后,B组的抑郁评分、心理健康评分以及自杀意念评分相较于A组均明显更低,t=11.543,t=7.178,t=3.961,P<0.05,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明显;且B组的自评评分、生理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领域评分以及环境领域分相较于A组均明显更高,t=19.883,t=26.947,t=25.996,t=33.282,P<0.05,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优质护理 自杀倾向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注射用伏立康唑致自杀倾向与感觉异常1例分析
3
作者 胡碧原 汪静 +2 位作者 郑微旗 胡宏平 陈泳伍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4期469-472,479,共5页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致自杀倾向与感觉异常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关文献复习,为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肺部感染患者使用注射用伏立康唑治疗后出现自杀倾向同时伴有痛觉消失与味觉异常的病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监测患者伏...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致自杀倾向与感觉异常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关文献复习,为其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例肺部感染患者使用注射用伏立康唑治疗后出现自杀倾向同时伴有痛觉消失与味觉异常的病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监测患者伏立康唑的谷浓度和CYP2C19基因型及相关指标,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患者CYP2C19基因型为快代谢型,伏立康唑谷浓度为5.12 mg·L^(-1)。伏立康唑致自杀倾向与感觉异常不良反应的原因与肝功能、炎性指标及白蛋白情况等因素相关。结论高龄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时应尽早监测血清药浓度和测定代谢酶基因类型,密切监测肝功能、炎性指标及营养情况,及时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以避免伏立康唑导致的精神-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自杀倾向 痛觉消失 味觉异常 药品不良反应 肝功能 炎性指标 白蛋白情况
下载PDF
自杀倾向者在不同语言表述下的阅读眼动特征研究
4
作者 逯笛言 杨惠淋 +5 位作者 梁淑怡 李宇龙 王昕璐 张亚娟 黄玲巧 苗丹民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961-967,共7页
目的改进现有自杀倾向筛查不足,探究自杀倾向者与无自杀倾向者在隐喻语言和高表面效度语言的阅读眼动模式,提高自杀倾向者的检出率与有效性。方法通过《自杀意念量表》及访谈法对被试进行分组,最终自杀倾向组和对照组均纳入100例被试的... 目的改进现有自杀倾向筛查不足,探究自杀倾向者与无自杀倾向者在隐喻语言和高表面效度语言的阅读眼动模式,提高自杀倾向者的检出率与有效性。方法通过《自杀意念量表》及访谈法对被试进行分组,最终自杀倾向组和对照组均纳入100例被试的眼动数据,以隐喻材料和高表面效度材料两种不同性质自杀倾向语料作为认知加工材料,采集自杀倾向组与对照组阅读认知加工材料的眼动数据,使用SPSS 20.0对眼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自杀倾向组与对照组在注视时间持续之和、总注视次数、回视时间以及平均瞳孔大小均存在显著差异[F_((1,198))=13.364,P<0.01,η_(p)^(2)=0.063;F_((1,198))=13.633,P<0.001,η_(p)^(2)=0.064;F(1,98)=16.986,P<0.001,η_(p)^(2)=0.079;F(1,98)=7.879,P<0.01,η_(p)^(2)=0.038],自杀倾向组拥有更长注视时间持续之和及回视时间、更多总注视次数和更大平均瞳孔大小。结论与高表面效度材料相比,有自杀倾向的被试在隐喻性语料阅读过程中在眼动模式上产生了更复杂的认知加工,若将隐喻语言纳入自杀筛查工具及量表可能具有更高生态效度和更好筛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倾向 隐喻语料 眼动技术 机器学习
下载PDF
探究情绪管理联合心理疏导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PLWHA)自杀倾向干预作用
5
作者 王海红 申彩花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306-1307,共2页
目的探讨情绪管理联合心理疏导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PLWHA)自杀倾向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接诊的艾滋病感染自杀未遂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医务人员的常... 目的探讨情绪管理联合心理疏导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PLWHA)自杀倾向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接诊的艾滋病感染自杀未遂者80例,采取随机数字分配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医务人员的常规护理方案和依从性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情绪管理联合心理疏导,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生存质量、抑郁、焦虑以及再次自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消极情绪(SAS、SDS)、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2个月后,试验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再次自杀未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绪管理联合心理疏导能有效地管理艾滋病感染者,降低绝望感,从而降低再自杀行为风险,为成功控制艾滋病开辟了新的模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应用的普及性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管理 心理疏导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自杀倾向
下载PDF
离异单亲家庭高职生生命与意义感与自杀倾向的关系
6
作者 魏亚红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12期5680-5686,共7页
目的:了解离异单亲家庭高职生的生命意义感与自杀倾向现状,探讨父母离异的高职生自杀倾向影响因素以及生命意义感与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变量调查表、青少年自杀倾向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MLQ)中文修订版对某高... 目的:了解离异单亲家庭高职生的生命意义感与自杀倾向现状,探讨父母离异的高职生自杀倾向影响因素以及生命意义感与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一般人口学变量调查表、青少年自杀倾向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MLQ)中文修订版对某高职院校90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由于本研究需要的被试为单亲离异家庭高职生,因此研究对象以筛选出的58名离异家庭高职生为主。结果:离异单亲家庭高职生拥有意义感女生低于男生,生命意义感总分女生显著低于男生,没有身体疾病的离异单亲家庭高职生生命意义感高于有身体疾病的高职生;女生的自杀认同显著高于男生,有身体疾病的高职生绝望感显著高于没有身体疾病的高职生。生命意义感对自杀倾向存在显著负向预测关系。结论:生命意义感得分低的离异单亲家庭高职生更易产生自杀意念,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生命意义感教育从而降低离异单亲家庭高职生的自杀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异单亲 生命意义感 自杀倾向
下载PDF
童年创伤与HIV感染者/AIDS患者焦虑抑郁及自杀倾向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靳娟 杨佩莹 +6 位作者 李学敏 高津菁 罗培培 张媛 尹金玲 米白冰 张艳 《中国医院统计》 2023年第4期275-280,共6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PLWHA)的儿童期创伤经历与焦虑、抑郁及自杀风险间关系,为早期识别PLWHA心理问题风险与干预提供循证证据支持与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选取于西安市某医院艾滋病专科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广泛性焦...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PLWHA)的儿童期创伤经历与焦虑、抑郁及自杀风险间关系,为早期识别PLWHA心理问题风险与干预提供循证证据支持与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选取于西安市某医院艾滋病专科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广泛性焦虑症量表(GAD-7)评估患者焦虑水平,抑郁自评量表(PHQ-9)评定患者抑郁情绪,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自杀问卷部分(MINI)评估自杀风险,童年创伤问卷(CTQ)评估儿童期创伤;以频数和构成比描述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各组间比较,通过优势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表示关联强度。结果在470例患者中,64.7%的PLWHA有过童年创伤经历,其中童年受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的发生率均高于无焦虑症状者(P<0.05)。54.5%的PLWHA患有抑郁症状。童年受到情感虐待、躯体虐待者具有自杀倾向的风险分别是未受到的4.792倍(OR=4.792,95%CI:1.896~12.110)、3.130倍(OR=3.130,95%CI:1.430~6.851)。结论儿童期创伤经历的PLWHA更容易发展为焦虑抑郁,并增加自杀风险。应特别关注PLWHA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有童年期情感虐待与躯体虐待经历者,尽早设计相应心理干预措施,预防自杀和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AIDS患者 童年创伤 焦虑障碍 抑郁症 自杀倾向
下载PDF
如何识别并挽救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
8
作者 周彩丽 石依诺 《教育家》 2023年第10期31-33,共3页
近期,两起高中生失联事件迎来悲伤结局。2月7日,失联高中生曹某英的尸体在沱江中被发现,警方通报称死者符合生前溺水死亡特征,排除他杀。在其生前录音中,她表达了对学校生活的留恋,担心自己结束生命的行为让老师失望;称对家人没有感情,... 近期,两起高中生失联事件迎来悲伤结局。2月7日,失联高中生曹某英的尸体在沱江中被发现,警方通报称死者符合生前溺水死亡特征,排除他杀。在其生前录音中,她表达了对学校生活的留恋,担心自己结束生命的行为让老师失望;称对家人没有感情,也没有动力继续下去。广受关注、失联百余天的胡某宇,被警方证实为自缢。心理专家认为胡某宇失踪前心理状态失衡,存在内疚自责、痛苦、无力无助无望感、无意义感等情绪问题,表现出明确的厌世和轻生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溺水死亡 心理专家 高中生 自杀倾向 无望感 心理状态 失联 青少年
下载PDF
早年创伤与抑郁症及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苑成梅 黄佳 +10 位作者 王振 李则挚 王志阳 易正辉 王勇 洪武 彭代辉 陈俊 胡莺燕 曹岚 方贻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早年创伤经历与抑郁症及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41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154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早年创伤问卷简表评估早年创伤情况,贝克抑郁自评问卷相关条目评估自杀倾向,运用M ann-W h itney非参数检验... 目的探讨早年创伤经历与抑郁症及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41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154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早年创伤问卷简表评估早年创伤情况,贝克抑郁自评问卷相关条目评估自杀倾向,运用M ann-W h itney非参数检验和B 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早年创伤与抑郁症及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组与对照组情感虐待分量表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情感虐待分(β=0.410,P<0.001)和贝克抑郁自评问卷总分(β=0.134,P<0.001)进入最终的回归方程,方程的预测准确率为81.1%。结论抑郁症患者有较多早年情感虐待经历;早年情感虐待经历与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密切相关,可能增加患者自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年创伤 抑郁症 自杀倾向
下载PDF
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强度和自杀倾向的关系 被引量:16
10
作者 安静 黄悦勤 +2 位作者 童永胜 李献云 杨甫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讨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强度和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为预防自杀提出理论依据和实证经验。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和山东的城乡居民共1172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情况调查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CV)和巴... 目的:探讨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强度和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为预防自杀提出理论依据和实证经验。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和山东的城乡居民共1172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情况调查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CV)和巴瑞特冲动性人格量表(BIS)来了解被试的自杀意念、自杀倾向和冲动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强度和自杀倾向的关系。采用Bootstrap程序对自杀意念在冲动性人格与自杀倾向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居民最忧郁时的自杀意念率是18.1%。BSI-CV得分与BIS得分呈正相关(r=0.14、0.15,均P<0.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自杀意念在冲动性与自杀倾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96%。结论:冲动性人格特质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杀意念,进而影响自杀倾向,因此有必要对高冲动性和自杀意念强的个体予以关注,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意念强度 自杀倾向 冲动性人格 中介作用
下载PDF
医学生自杀倾向与性相关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利人 谭秋浩 +1 位作者 王效军 丁元林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41-543,共3页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自杀倾向发生状况,探讨自杀倾向与性相关行为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问卷调查1466名1~5年级医学本科生的自杀、性相关行为等35项相关因素及行为现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了解医学生的自杀倾向发生状况,探讨自杀倾向与性相关行为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问卷调查1466名1~5年级医学本科生的自杀、性相关行为等35项相关因素及行为现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医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15.96%;不同年级间自杀倾向发生率有差别,高年级发生率高于低年级;独生子女的发生率高于非独生子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倾向与经常怨天尤人、被告知患性病、打架行为、看黄色书刊影像、异性性行为、自慰行为、使用违禁药品、通宵上网游戏、控制体重、睡眠异常、缺少锻炼、找心理医生等12项因素和性相关行为有联系,OR值分别为3.247,1.868,1.736,1.671,1.566,1.542,1.530,1.478,1.425,1.401,1.351,1.321。结论医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较高,性相关行为是自杀倾向的重要危险因素,自杀倾向与性相关行为相互影响,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自杀倾向实施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倾向 性相关行为 LOGISTIC回归分析 医学生
下载PDF
大学生D型人格与抑郁、绝望及自杀倾向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丽 刘贵浩 +4 位作者 薛允莲 陈维清 王自成 宁静 徐桂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80-580,585,共2页
关键词 大学生 D型人格 抑郁 绝望 自杀倾向
下载PDF
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的相关分析——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与危机干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玲 樊召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5-237,共3页
基于了解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之目的,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自编的大学生自杀倾向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采用t检验、F检验和LSD多重比较。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年级和不同家庭... 基于了解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的相关性之目的,采用自杀态度问卷和自编的大学生自杀倾向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采用t检验、F检验和LSD多重比较。分析认为大学生自杀态度与自杀倾向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年级和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在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上有显著差异(F=3.093,p=0.028;F=7.045,p=0.001);生活满意度对自杀倾向性有显著影响(F=3.999,p=0.004)。不同的自杀态度显著影响自杀倾向,自杀态度越消极的大学生,其自杀倾向性越强;年级、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生活满意度都对大学生自杀态度或自杀倾向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生命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杀态度 自杀倾向 生命教育
下载PDF
自编军人自杀倾向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康莉 张晓明 +1 位作者 辛阔林 于莉莉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编制适合我国军人的自杀倾向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以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军人自杀倾向。方法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经验选编条目池,对161名官兵进行预测验,而后根据测验结果进行筛选形成初稿,再对1258名官兵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目的编制适合我国军人的自杀倾向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以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军人自杀倾向。方法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经验选编条目池,对161名官兵进行预测验,而后根据测验结果进行筛选形成初稿,再对1258名官兵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形成最终量表。结果军人自杀倾向量表包括7个因子,共有46个条目。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1,分半信度为0.862,各条目与量表总分相关系数为0.297~0.613,并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结论自编军人自杀倾向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均达到统计学要求,可作为筛查军人自杀倾向的有效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人 自杀倾向量表 信度 效度
下载PDF
心理健康症状对大学生自杀倾向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连海 王萍 +2 位作者 王磊 牟宏玮 王树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1期99-100,共2页
目的构建大学生自杀倾向的预测模型。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9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大学生自杀倾向调查问卷。结果心理健康症状对自杀倾向存在0.79的直接预测效应。自杀倾向、自杀意念、自杀企图和自伤想法与... 目的构建大学生自杀倾向的预测模型。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9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编大学生自杀倾向调查问卷。结果心理健康症状对自杀倾向存在0.79的直接预测效应。自杀倾向、自杀意念、自杀企图和自伤想法与心理健康症状及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等相关较高。结论建立心理健康症状对自杀倾向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自杀倾向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深圳市中学生自杀倾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奋 段卫东 胡赤怡 《精神医学杂志》 2009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深圳市中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以中学生情绪及相关问题调查表、贝克抑郁量表和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为工具对417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自杀意念终生发生率... 目的探讨深圳市中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以中学生情绪及相关问题调查表、贝克抑郁量表和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为工具对4177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自杀意念终生发生率、自杀计划发生率和自杀未遂终生发生率分别为42.40%、7.92%和1.46%。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与自杀意念相关的因素为抑郁情绪、抑郁家族史、父母婚姻关系差、自杀家族史、独生子女、高年级学生和家庭经济状况差;与自杀计划相关的因素为抑郁情绪、母亲文化程度高、自杀家族史、家庭经济状况差和学习成绩差等因素;与自杀未遂相关的因素为抑郁情绪和父母婚姻关系差。结论深圳市中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高,抑郁情绪、父母婚姻关系差、有抑郁家族史、有自杀家族史和家庭经济状况差是发生自杀倾向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引起社会与家庭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干预,尽量减少自杀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自杀倾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自杀倾向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道祥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6-527,共2页
关键词 自杀倾向 大学生 心理因素分析
下载PDF
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原因分析及规范化护理对其预防效果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玲 张慧琼 +1 位作者 叶年英 林泽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0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原因及规范化护理对其预防效果,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0例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自杀规范化护理。分析患者的自杀原因,并比较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2个月的汉密...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原因及规范化护理对其预防效果,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0例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自杀规范化护理。分析患者的自杀原因,并比较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2个月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自尊量表(SES)评分、贝克自杀意念量表(SSI)评分、自杀次数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结果 30例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原因:对前途悲观失望占30.00%(9/30),缺乏自我价值感占26.67%(8/30),因要求未得到满足与家人争吵占23.33%(7/30),幻觉、妄想症状支配占20.00%(6/30)。护理后1、2个月, 30例患者的HAMD、贝克SS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自杀次数少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护理后1、2个月的SES评分分别为(29.55±4.35)、(38.73±5.01)分,均高于护理前的(19.42±3.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2个月, 30例患者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项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及意念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对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倾向 自杀原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上海市青少年危险行为现状研究(五)——自杀倾向与离家出走情况 被引量:11
19
作者 罗春燕 彭宁宁 +2 位作者 朱蔚 周月芳 高根娣 《中国校医》 2003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少年自杀倾向与离家出走的情况。 方法 抽取上海市 19个区县中 2 7所初级中学、2 6所高级中学、13所完中和 39所中等职业学校 ,对 1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结果  19.0 %的学生在过去的 1...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少年自杀倾向与离家出走的情况。 方法 抽取上海市 19个区县中 2 7所初级中学、2 6所高级中学、13所完中和 39所中等职业学校 ,对 1年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结果  19.0 %的学生在过去的 1年中曾感到非常悲伤和无望持续两周以上。不同学校学生和不同性别的发生率在统计上有差异 (P <0 .0 1)。 13.2 %的学生在过去的 1年中曾想过自杀 ,该项发生率在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发生率有差异 ,男女生有差异 (P <0 .0 1)。 5 .1%的学生在过去的 1年中曾经为如何自杀制订过计划 ,1.2 %的学生在过去的 1年中曾有自杀行为 ,以上 4个变量在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中的差异均没有统计意义 (P >0 .0 5 )。 2 0 .1%的学生调查前过去的 1年中想过离家出走。 3.1%的学生在调查前过去的 1年中离家出走过。 结论 青春期是开展自杀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年龄段 ,通过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综合干预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青少年 危险行为 自杀倾向 离家出走 调查
下载PDF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导致自杀倾向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平 赵祎镭 吴兴繁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38-338,共1页
患者,女,16岁,患者情绪低落近半年,伴有情绪烦躁不安,近期感到一切都不顺心,经常想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遗忘。生活懒散,不语不动。在家长陪同下于2008年5月来我院精神科就诊。体检:既往身体健康,
关键词 氢溴酸西酞普兰 药物不良反应 自杀倾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