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5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自然保护地环境教育功能实施路径研究
1
作者 时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93,共9页
自然保护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进行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体现。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既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的关键区域,又是开展科学研究、实施环... 自然保护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进行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体现。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既是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的关键区域,又是开展科学研究、实施环境教育、传承生态文化、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如何在科学合理保护自然保护地的前提下,在自然保护地内划定适当区域有效实施环境教育成为应当关注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环境教育 国家公园 自然资源 环境治理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以欧美地区的实践为例
2
作者 李咏华 姚松 高欣芸 《华中建筑》 2024年第4期142-146,共5页
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关系到保护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是自然保护地规划和建设的首要环节。该文以欧美地区的实践案例为例,介绍了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首先对现有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进行梳理,... 科学划定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关系到保护目标的实现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是自然保护地规划和建设的首要环节。该文以欧美地区的实践案例为例,介绍了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首先对现有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面向实施的景观单元(Operational Landscape Units)的概念和划定流程;其次梳理了韦斯特布鲁克圩田保护边界划定和旧金山湾海岸带保护边界划定的案例;最后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划定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向实施的景观单元 自然保护地 生态系统完整性 边界划定 生态过程
下载PDF
云南省近20年间地表覆盖变化及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影响研究
3
作者 吴亮 王瑛 +4 位作者 杨霞 董草 曾双贝 苏晓毅 庞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对GlobeLand30涉及云南省2000、2010、2020年共15个分幅图进行地表解译,利用点数测算法对各类地表覆盖测算面积,并对地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间云南省9种地表覆盖类型中耕地... 对GlobeLand30涉及云南省2000、2010、2020年共15个分幅图进行地表解译,利用点数测算法对各类地表覆盖测算面积,并对地表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对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间云南省9种地表覆盖类型中耕地、林地、草地和灌木地呈“1增3减”、湿地和冰川永久积雪覆盖有所减少、水体先减后增、裸地先增后减、人造地表持续增加等变化特征。全省16个州(市)人造地表扩占耕地并非主导,多数州(市)的林、草、灌地表覆盖面积有所减少,人造地表扩占林草灌是首要矛盾。承载自然保护地的5种主要地表覆盖减少,提出监测地表覆盖变化以维护自然保护地的边界建设稳定性,以省级地表覆盖的视角研发省级荒野地图作为规划底数底图,识别最不被打扰的地理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时空变化特征 自然保护地 云南省
下载PDF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现状特征及其体系重构规划策略
4
作者 吴亮 王瑛 +4 位作者 董草 杨霞 马山俊 曾双贝 谭秀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100-105,112,共7页
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有序开展省域和全国2个层级的自然保护地归并整合及体系规划,以云南省域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为客观基础,提出体系规划策略“完备制度、科学规划”。对云南省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及16个州市... 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发展需要科学有序开展省域和全国2个层级的自然保护地归并整合及体系规划,以云南省域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及空间分布特征为客观基础,提出体系规划策略“完备制度、科学规划”。对云南省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及16个州市自然保护地资源进行数量和空间分布的梳理、归纳分析,从现象到本质凝练特征,提出体系重构规划策略。结果发现:全省11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由7个主管部门管理,分布于全省16个州市约377处,面积约55277 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约14%。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数量、面积差异极大,以林业和住建行政主管部门为管理主体,分级和分级标准不确定。空间分布特征以“哀牢山—无量山”为界限,以西有创建国家公园等大型自然保护地的基础,以东则适合构建自然公园体系。一是以体系思维、系统完整性为重构逻辑。二是“哀牢山—无量山”以西的滇西、滇西南、滇西北是国家公园建设的关键区域。三是“哀牢山—无量山”以东的滇中、滇东、滇东南、滇东北等地则亟待完善自然公园体系。展望由地表覆盖类型、距道路遥远度、人口分布密度、距聚居点遥远度、生物物理自然度等维度识别云南省域最不被打扰的地理空间及客观存在的相对较荒的区域作为省域自然保护地扩容的备选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保护地体系规划 规划策略 云南省
下载PDF
研学旅游的知识与社区居民的地方认同重构——以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地为例
5
作者 杨继荣 张朝枝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3-402,共10页
以知识生产和传播为核心的研学旅游逐渐成为自然保护地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的替代性选择,但知识如何影响参与研学旅游的社区居民的地方认同尚未得到充分关注。文章以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地为案例地,探讨丹霞山从观光旅游向研学旅游转型发展... 以知识生产和传播为核心的研学旅游逐渐成为自然保护地创新发展生态旅游的替代性选择,但知识如何影响参与研学旅游的社区居民的地方认同尚未得到充分关注。文章以广东丹霞山自然保护地为案例地,探讨丹霞山从观光旅游向研学旅游转型发展过程中,知识类型的转变以及社区居民的知识学习、传播对他们的地方认同产生影响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1)研学旅游中的知识重新建立社区居民与地方之间的联系并产生地方认同;2)知识对于地方差异的界定与学习、传播知识的行为互动过程共同影响社区居民地方认同形成与变化,不同类型的知识界定地方差异并赋予相应的意义;3)地方认同产生于社区居民对于特定知识框架下的地方差异和地方意义的学习内化过程。知识传播过程中的身份展演实现地方认同的社会化,并产生集体层面的地方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认同 知识 身份展演 研学旅游 自然保护地 丹霞山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维度生态评估的自然保护地边界优化方法——以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为例
6
作者 李业涵 刘楠 吴雪飞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5,共7页
科学准确划定自然保护地边界是设立保护地及制定和实施保护管理措施的首要前提,厘清自然保护地边界是在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双保护为目标,基于In VEST和SWAT模型综合评估生态系统服务... 科学准确划定自然保护地边界是设立保护地及制定和实施保护管理措施的首要前提,厘清自然保护地边界是在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双保护为目标,基于In VEST和SWAT模型综合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并基于生物完整性等级(Degree of Biological Integrity,DBI)和生态增强因子(Enhancement Factor,EF)评估了保护成本及生态效益,提出了一种自然保护地的边界优化方法。基于这种方法将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现有边界优化为涵盖总体自然边界、核心生态边界与管理边界的多重边界,从而使生态系统服务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使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并同时考虑管理效益,确保新增保护成本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地 边界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评估 保护成本 生态效益
下载PDF
基于IAD模型的自然保护地社区治理的居民参与意愿研究——以普者黑仙人洞村为例
7
作者 施雪妍 唐雪琼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93-101,共9页
基于奥斯特罗姆的IAD模型,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普者黑仙人洞村居民参与自然保护地社区治理的意愿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寻社群属性、资源禀赋、行动者及行动情境等对居民参与治理的意愿影响。结果表明:居民受教育程度... 基于奥斯特罗姆的IAD模型,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普者黑仙人洞村居民参与自然保护地社区治理的意愿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寻社群属性、资源禀赋、行动者及行动情境等对居民参与治理的意愿影响。结果表明:居民受教育程度、民族、居民身份和家庭年收入等因素对参与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居民对制度环境、治理行动和治理目的满意程度与实行意愿是导致行为主体选择差异的主要因素;彝族撒尼人传统文化在培养原居住居民形成顺应及保护自然思想意识的同时,参与意愿选择还受收益获取诉求的影响。社区治理应兼顾保护地社区居民的意愿选择与利益诉求,建立健全利益共享及相应分配机制,积极探寻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与制度体系,寻求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自然保护地社区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社区治理 自然保护地 参与意愿 IAD模型
下载PDF
国内外自然保护地健康效益研究综述与启示——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吴晨虹 刘佳欣 李房英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自然保护地健康效益研究进行梳理归纳。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地健康效益相关研究年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发文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和英国;相关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还不够密切;研究关键词主要...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自然保护地健康效益研究进行梳理归纳。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地健康效益相关研究年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发文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为美国、中国和英国;相关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还不够密切;研究关键词主要有体能活动、生物多样性、管理、环境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生态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研究结果表明:亲近自然环境有助于人们减轻压力、恢复注意力、降低患心血管疾病概率、提升社会幸福感等。最终,结合实际,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两个方面,对我国自然保护地建设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健康效益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声纹识别技术支持下自然保护地鸟类多样性节律特征及监测有效性研究——以黄龙自然保护区为例
9
作者 许晓青 余楚萌 +1 位作者 徐荣林 刘颂 《园林》 2024年第4期11-18,共8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声纹识别技术正在成为辅助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手段,由于声纹数据采集的特征及计算性生物声学的发展,声学技术在物种鉴别、种群研究、环境成因研究方...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血脉和根基。声纹识别技术正在成为辅助生物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手段,由于声纹数据采集的特征及计算性生物声学的发展,声学技术在物种鉴别、种群研究、环境成因研究方面正表现出优势。以黄龙自然保护区为例,以指示性物种鸟类的鸣声为对象,通过保护区中较高人为影响(黄龙景区)和较低人为影响(张家沟)这两个区域的被动式监测,采集了6303 min声音数据。通过经典声学指数计算、人工智能物种识别与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得出:(1)人工智能技术下鸟类多样性及鸣声时间分布特征;(2)声纹识别技术较之于传统调查方法更具有效性;(3)声学指数计算对环境的响应程度与有效性辨析。研究试验性地对数据进行了分析阐释,以黄龙自然保护区为例作为方法的探索,为此类保护地保护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纹识别 鸟类多样性 自然保护地 声景 保护管理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社区生计保护兼容性评价
10
作者 何思源 王博杰 闵庆文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1期7-19,共13页
自然保护地内及其周边社区生计活动关乎生态保护成效,推动保护兼容性生计成为协同保护与发展的可行路径。针对保护兼容性生计所强调的土地的多元价值及其在保护管理下生态、文化向经济价值的转换,探索开展自然保护地社区生计活动保护兼... 自然保护地内及其周边社区生计活动关乎生态保护成效,推动保护兼容性生计成为协同保护与发展的可行路径。针对保护兼容性生计所强调的土地的多元价值及其在保护管理下生态、文化向经济价值的转换,探索开展自然保护地社区生计活动保护兼容性评价,衡量其在与保护目标的协同性和保障社区生计可持续的程度。研究在保护兼容性生计理论体系基础上,通过比较视角阐释社区生计保护兼容性的内涵,进一步整合文化生态学、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与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生计活动保护兼容性快速评价指标体系,形成生态文化、资源管理、生态影响和生计结果4个准则层、12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武夷山和祁连山国家公园传统产业进行评价。研究表明,该体系能够在初步判断生计活动的典型特征后,相对精准地识别生计活动在实现保护目标时的协同性和可持续性的优势与不足;案例研究表明国家公园社区的传统生计活动存在相对持久的文化传承、较强的生态系统韧性和较为稳定的经济惠益,但在资源管理体系中实现现代与传统融合、经营主体合作共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等方面还需内力激发和外力引导。研究建议在运用快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标保护兼容性生计总体模式开展更为精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应评价,寻求生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兼容性 生产性景观 可持续发展目标 文化生态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下载PDF
我国自然保护地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
11
作者 江南 徐卫华 刘增力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建设自然保护地是保护海洋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对我国涉海自然保护地进行全面梳理,结合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布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评估典型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在现有保护地网络中的保护状况。结果显示,我国... 建设自然保护地是保护海洋和海岸带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对我国涉海自然保护地进行全面梳理,结合海洋生物多样性分布信息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评估典型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在现有保护地网络中的保护状况。结果显示,我国已建涉海自然保护地363个,总面积10.5万km2,其中海洋自然保护区占总数的44%,占总面积的84%。涉海保护地集中分布于近岸浅水区域,河口生态区的平均保护比例为14.5%,近岸生态区的平均保护比例为10.9%,浅海和深海生态区几乎没有保护地覆盖。我国较为重视红树林的保护,沿海一半以上的红树林已纳入保护地管理,相比之下珊瑚礁、海草床和海藻场的保护力度较弱,珊瑚礁的保护比例约为10%,海草床和海藻场的保护比例在15%—16%。涉海保护地的规模偏小,难以满足大型海洋动物的保护需求,即使对于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印太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等近岸集群活动且备受关注的物种来讲,保护空缺仍在80%以上。建议借助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契机,打破地方海域管辖权限制,将距离海岸较远的重要海域纳入保护,重点关注珊瑚礁、海草床和海藻场等保护空缺较大的特殊生境,扩大针对斑海豹(Phoca largha)、绿海龟(Chelonia mydas)等珍稀濒危洄游类型物种核心栖息地的保护地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生物多样性 海岸带 海洋生态系统
下载PDF
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以青甘宁片区为例
12
作者 束任天 肖景义 +3 位作者 杨延霞 孔祥丹 张又文 单洪腾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6,284,共10页
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构建黄河流域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现实意义。以黄河流域青甘宁片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案例地,基于2003-2021年306个自然保护地点数据,借助ArcGIS 10.8空间分析工具,运用核密度... 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构建黄河流域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现实意义。以黄河流域青甘宁片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地为案例地,基于2003-2021年306个自然保护地点数据,借助ArcGIS 10.8空间分析工具,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类型、密度等方面,对研究区域内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的时空格局进行研究;运用空间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青甘宁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地空间结构类型为凝聚型和随机型;2)从分布密度上看,呈现出以省会及重点城市为核心,以黄河为轴的点状集聚与线状扩张并存的演变态势;3)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方向分布变化不显著,方向与黄河在该区域的流向一致;4)影响流域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的因素依次为社会因素(0.6260)>自然因素(0.5797)>经济因素(0.5413),影响因素存在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社会因素成为首要因素与青甘宁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影响因素在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青甘宁片区 自然保护地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淄博市自然保护地评估与整合优化路径研究
13
作者 姚志诚 陈赞 +3 位作者 邢立鹏 潘奕颖 赵杨 侯宪省 《吉林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通过对淄博市5类26处自然保护地开展资源现状和管理现状评估赋分,客观分析自然资源现状及管理工作成效,为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供科学路径。
关键词 自然资源 管理成效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下载PDF
贵州省自然保护地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
14
作者 赵勤 张兴强 +1 位作者 蒲应春 陈斯侃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贵州省围绕“四山八水”生态格局正在努力构建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具有喀斯特山地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2021年底,全省林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地共314个,总面积456.88 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2.97%。分析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存在的... 贵州省围绕“四山八水”生态格局正在努力构建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具有喀斯特山地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截至2021年底,全省林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地共314个,总面积456.88 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2.97%。分析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存在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面积占比相对偏低,空间布局不尽合理,整合优化未达预期,综合利用研究匮乏等问题。藉此,提出逐步理顺体制机制,积极创建国家公园,稳步推进整合优化,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积极探索价值研究等自然保护地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国家公园 贵州省
下载PDF
新宁县自然保护地生态现状与保护修复对策
15
作者 熊友明 《南方农业》 2024年第4期95-97,共3页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近些年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对自然保护地产生较大破坏。因此,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近些年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对自然保护地产生较大破坏。因此,加强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为促进生态保护修复,概述了湖南省新宁县崀山风景名胜区、湖南崀山国家地质公园、湖南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新宁舜皇山省级森林公园、湖南新宁夫夷江国家湿地公园及湖南新宁国家石漠公园6个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现状,同时分析了生态修复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修复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生态现状 保护修复对策 湖南省新宁县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6
作者 黄超 《林业世界》 2024年第1期34-38,共5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党的十八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党的十八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当前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本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从自然保护地逻辑理念、问题矛盾、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自然保护地体系在未来发展中提供了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规划与保护
17
作者 李阳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4期0028-0031,共4页
这项研究对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编制与保护阶段中的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推动自然环境的长期保护。首先,这项研究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的历史发展以及基本价值,明确指出了其作用环境保护事业和生物多样化保护中所产生的影响。然后,... 这项研究对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编制与保护阶段中的重要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推动自然环境的长期保护。首先,这项研究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的历史发展以及基本价值,明确指出了其作用环境保护事业和生物多样化保护中所产生的影响。然后,探讨了自然保护区规划在当前所遇到的困难与困境,涉及到土地利用分歧、气候变化和资源管理等多个难题。接着,依据实际案例开展国际经验的学习与探究,这项研究为促进自然维护区规划与保护之间的相互关联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点,为生态环境的长期保护提供有利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规划 保护 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质检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18
作者 王羽蓉 《测绘技术装备》 2024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为推广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促进自然保护地的高效率管理和高质量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工作。广东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任务艰巨,如何推动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至关重... 为推广保护自然生态文明理念,促进自然保护地的高效率管理和高质量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工作。广东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任务艰巨,如何推动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广东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数据,利用Model Builder的功能特性,提出分模块式质检方案的思路和方法,以保障成果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情况的量化分析、范围界定提供数据基础,对构建完善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成果 质检 Model Builder
下载PDF
福州市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保护对策研究
19
作者 陈凤娇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期43-47,共5页
以福州市自然保护地现状为基础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福州市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自然遗迹保护重点区域对全市自然保护地进行了保护空缺分析,以期为福州市自然保护地发展建设提供理论依... 以福州市自然保护地现状为基础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福州市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自然遗迹保护重点区域对全市自然保护地进行了保护空缺分析,以期为福州市自然保护地发展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福州市自然保护地类型以自然保护区为主;(2)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相对集中地分布于闽侯县、鼓楼区、马尾区、仓山区等中部行政区域;(3)交叉重叠情况共3种类型,分别为自然保护地与风景名胜区交叉重叠、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交叉重叠及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交叉重叠,重叠区域面积569.74 hm^(2);(4)福建省保护空缺区域主要分布于晋安区、罗源县等中北部区域,保护空缺面积为105788.90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分布特征 空缺分析 福州市
下载PDF
云南罗平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分析
20
作者 唐永 沙剑斌 《花卉》 2024年第6期187-189,共3页
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中,罗平县按照客观科学、实事求是、科学评估、合理调整的原则,对县内5个自然保护地进行了空间叠加分析、保护空缺分析及矛盾冲突分析后,结合前期对保护地保护价值的评估结果,对现有自然保护地就行了整合优化。整... 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中,罗平县按照客观科学、实事求是、科学评估、合理调整的原则,对县内5个自然保护地进行了空间叠加分析、保护空缺分析及矛盾冲突分析后,结合前期对保护地保护价值的评估结果,对现有自然保护地就行了整合优化。整合优化后,全县自然保护地由原来的5个整合优化为4个,总面积为52355.55hm2,占国土面积的17.3%。通过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整合优化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然保护地的功能定位,各保护区边界的优化可以为解决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提供类似的参考,保护区制度的重建更加科学、系统、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和优化 效益分析 罗平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