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1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因素影响下四川省滨水传统村落选址特征研究
1
作者 莫倩 袁雪莉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3年第10期75-79,84,共6页
四川省河网纵横,水系密布,传统村落受到河流水系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如何协调滨水空间与传统村落关系是滨水传统村落保护的重点。为研究四川省滨水传统村落选址特征,根据村落与水的距离、村落周围山体海拔、山体坡度等自然因素将四川... 四川省河网纵横,水系密布,传统村落受到河流水系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如何协调滨水空间与传统村落关系是滨水传统村落保护的重点。为研究四川省滨水传统村落选址特征,根据村落与水的距离、村落周围山体海拔、山体坡度等自然因素将四川省滨水传统村落分为4类。结合分类通过ARC GIS可视化分析各类村落选址特征,对比各类选址村落的区域特色,解析四川省典型流域滨水传统村落选址特征,并探讨其形成机制,为四川省滨水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因素 传统村落 选址特征
下载PDF
自然因素对植物识别手机应用程序精度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雷军成 陈文娟 +10 位作者 陈雅兰 谭瑞 王淼 阙文飘 杨欢 邵雅琪 李安琪 章嘉玲 邵钰珊 王珊 阎琴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4期252-258,共7页
为确定生长型、季节和气象条件对植物识别手机应用程序(APP)的识别精度是否存在影响,选取市面上综合评价较高的“百度识图”“植物识别”和“拍照识花”等6款植物识别手机APP,对赣南师范大学及其周边地区的103种植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 为确定生长型、季节和气象条件对植物识别手机应用程序(APP)的识别精度是否存在影响,选取市面上综合评价较高的“百度识图”“植物识别”和“拍照识花”等6款植物识别手机APP,对赣南师范大学及其周边地区的103种植物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实地观测;对同一植物识别手机APP在不同自然条件(4种生长型、4个季节和4种气象条件)下的识别结果进行了两-两间的方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生长型、季节和气象条件对植物识别手机APP的识别精度均存在影响,但影响程度因植物识别手机APP而不同;(2)生长型和季节对植物识别手机APP的识别精度影响较大,气象条件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能为用户选择和使用植物识别手机APP提供参考,也能为植物识别手机APP的升级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识别手机APP 识别精度 自然因素 时间序列 连续观测 方差分析
下载PDF
东北地区旱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主控自然因素研究 被引量:33
3
作者 王丹丹 史学正 +4 位作者 于东升 王洪杰 孙维侠 任红艳 赵永存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49-1053,共5页
土壤有机碳(SOC)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获得的1022个东北地区旱地土壤剖面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年均温、年均降水量、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和pH值对旱地SOC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 土壤有机碳(SOC)库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获得的1022个东北地区旱地土壤剖面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年均温、年均降水量、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和pH值对旱地SOC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对东北地区旱地SOC密度在表层和剖面均有显著影响。在5个自然因子中,对SOC密度变异程度的独立解释能力最大的在表层为气温,达32%,剖面为土壤质地,为28.7%。5个自然因子的综合作用分别能解释旱地表层和剖面SOC密度变异的51.2%和50.2%。其中,气温和土壤质地是影响东北地区旱地SOC密度的主要自然因子。因此,合理利用自然条件有利于该区旱地SOC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主控自然因素 旱地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华南沿海地表红土地球化学特性变异的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干预 被引量:14
4
作者 朱照宇 谢久兵 +2 位作者 王彦华 谢先德 黄宁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2-408,共7页
文章对珠江三角洲和粤西地区地表表层红土的地球化学指标和矿物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全岩的化学蚀变指数 (CIA)值主要代表自然作用下化学风化的强度 ;而硅铝率 (或Al2 O3 SiO2 比值 )和 (高岭石 +伊利石 ) 石英比值在全岩... 文章对珠江三角洲和粤西地区地表表层红土的地球化学指标和矿物学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全岩的化学蚀变指数 (CIA)值主要代表自然作用下化学风化的强度 ;而硅铝率 (或Al2 O3 SiO2 比值 )和 (高岭石 +伊利石 ) 石英比值在全岩研究中代表化学风化与侵蚀作用的共同强度 ;Al2 O3 SiO2 比值与CIA值的相关关系可以作为区分化学风化作用自然因素变化与侵蚀作用加剧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当样品CIA值异常偏离趋势线时 ,反映出自然化学风化作用的异常变化 ,而Al2 O3 SiO2 比值的异常偏离则可能反映了表层侵蚀作用的加剧 ;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地球化学特征变异 自然因素 侵蚀作用 人类干预 华南沿海
下载PDF
自然因素作用下沥青老化化学机理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张倩 赵洁 +1 位作者 史梦琪 童申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4年第4期457-459,493,共4页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探讨了沥青在热、光、氧、臭氧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可能发生的老化化学反应,指出在通常的自然条件下,沥青中各组分会自行发生热氧化老化、光氧老化、臭氧老化等老化反应,分析提出了这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从化学反...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探讨了沥青在热、光、氧、臭氧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可能发生的老化化学反应,指出在通常的自然条件下,沥青中各组分会自行发生热氧化老化、光氧老化、臭氧老化等老化反应,分析提出了这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从化学反应角度揭示了沥青老化的化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老化 化学反应 机理 自然因素
下载PDF
青海省海南州自然因素和载畜量对牧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范青慈 杜铁瑛 +1 位作者 王立亚 杨力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6-18,共3页
以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对海南州5个县天然草地的牧草产量与主要自然因素、载畜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州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主要受降水、≥0℃积温、载畜量三因素的制约、干扰(F>F0.01),其中降水为主导因素,其次为载畜... 以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对海南州5个县天然草地的牧草产量与主要自然因素、载畜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州天然草地牧草产量主要受降水、≥0℃积温、载畜量三因素的制约、干扰(F>F0.01),其中降水为主导因素,其次为载畜量,再次为≥0℃积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因素 载畜量 牧草产量 回归分析 青海 海南州 天然草地 降水
下载PDF
我国人工林生产力问题的研究(Ⅰ)——影响我国人工林生产力的自然因素评价 被引量:27
7
作者 孙长忠 沈国舫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2-77,共6页
以桉树、杉木、马尾松、落叶松及樟子松等为对象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对造成我国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多种自然因素 ,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按人工林现实分布格局及立地质量水平 ,全国人工林气候—立地生产... 以桉树、杉木、马尾松、落叶松及樟子松等为对象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对造成我国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多种自然因素 ,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按人工林现实分布格局及立地质量水平 ,全国人工林气候—立地生产潜力 (材积 )平均为 8 6m3 hm2 ·a ;现有人工林由于大面积幼龄林的存在 ,所带来的生产力总体水平下降的幅度为 31%~ 3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生产力 自然因素 气候 林地质量 林龄结构
下载PDF
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在阿拉善盟荒漠化过程中的相对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何磊 马文瑛 赵传燕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350,共7页
使用MODIS和TRMM遥感资料定量研究荒漠化两大驱动因素的相对作用,得到以下结果:近些年荒漠化加重区域主要分布在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左旗,零星地分布在阿拉善右旗,荒漠化加重区域占阿拉善盟土地总面积的22.6%;在荒漠化加重区域,人类活动... 使用MODIS和TRMM遥感资料定量研究荒漠化两大驱动因素的相对作用,得到以下结果:近些年荒漠化加重区域主要分布在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左旗,零星地分布在阿拉善右旗,荒漠化加重区域占阿拉善盟土地总面积的22.6%;在荒漠化加重区域,人类活动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是负面的,即人类活动促进了该区域荒漠化加重.将2000-2012年分为3个时段:第1时段(2000-2004年)、第2时段(2005-2008年)和第3时段(2009-2012年),第1-2时段和第2-3时段,人类活动是引起阿拉善荒漠化加重的主导诱因,相对作用达到60.6%-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 人类活动 自然因素 阿拉善盟
原文传递
石羊河下游沙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及其位移 被引量:54
9
作者 常兆丰 韩福贵 +2 位作者 仲生年 赵明 梁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石羊河流域下游自汉代以来逐渐沙漠化,生态环境退化。其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特征构筑了封闭的内陆河流域;水蚀是内陆河流域沙漠化的开始,上游集流区为中、下游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水资源的减少使得中、下游大面积湖积沙沙漠化。人为因素... 石羊河流域下游自汉代以来逐渐沙漠化,生态环境退化。其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特征构筑了封闭的内陆河流域;水蚀是内陆河流域沙漠化的开始,上游集流区为中、下游提供了丰富的沙源;水资源的减少使得中、下游大面积湖积沙沙漠化。人为因素主要有:农业开发是引起水资源减少的关键,巩固边塞是引起河西走廊农业开发和耕地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战争对石羊河流域生态退化的影响不可忽视。石羊河下游民勤县在自汉代以来沙漠化和生态环境退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人为因素不断增强。20世纪中期以来,尤其是1958年红崖山水库建成以来,沙漠化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 下游 生态环境退化 石羊河流域 内陆河流域 位移 农业开发 1958年 沙漠化过程 地形特征 耕地面积 河西走廊 生态退化 历史过程 20世纪 主导地位 水资源 民勤县 汉代 上游 水库
下载PDF
现代草地沙漠化中自然因素贡献率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振山 贺丽敏 王涛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87-692,共6页
基于草地沙漠化发展过程中流沙面积变化模型和植被盖度变化模型,结合沙漠化监测资料,提出了。种定量确定自然因素在沙漠化中贡献率的方法,从而也可以间接地推算人为因素在沙漠化中的贡献率。以内蒙古奈曼旗现代草地沙漠化为例对模型... 基于草地沙漠化发展过程中流沙面积变化模型和植被盖度变化模型,结合沙漠化监测资料,提出了。种定量确定自然因素在沙漠化中贡献率的方法,从而也可以间接地推算人为因素在沙漠化中的贡献率。以内蒙古奈曼旗现代草地沙漠化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效果良好,并发现人类活动停止后,如果随后不出现持续的干旱年份,沙漠化所造成的流沙一般经过4~5a的时间就会自然消失,说明在计算时段内草地沙漠化中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沙漠化 自然因素 贡献率 流沙盖度 植被盖度 模型
下载PDF
自然因素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发生的影响和防治对策 被引量:9
11
作者 于江南 王登元 +1 位作者 曲丽红 赵珠莲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64-67,共4页
1998~ 2 0 0 0年于新疆昌吉地区研究了棉田自然因素对棉田主要叶螨土耳其斯坦叶螨的影响。探讨了气候、栽培管理、自然天敌与棉叶螨发生的关系。研究表明 ,合理的农业栽培管理措施 。
关键词 棉花 叶螨 自然因素 防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损失和退化的自然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长新 袁红明 +1 位作者 孟祥君 李绍全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3-50,共8页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损失和功能退化是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黄河入海水沙是形成滨海湿地的物质基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水沙减少,新生湿地的形成速率变小;波浪、潮汐、风暴潮、地面下沉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导致...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损失和功能退化是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黄河入海水沙是形成滨海湿地的物质基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水沙减少,新生湿地的形成速率变小;波浪、潮汐、风暴潮、地面下沉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导致了滨海湿地的损失,湿地的面积呈减小趋势。由于淡水资源的短缺导致滨海湿地土壤严重的盐碱化和干旱灾害,限制了湿地植被的发育,湿地功能退化。黄河冲淡水的减弱甚至消失,导致滨海湿地海水的盐度升高,温度降低,物理环境平衡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损失 退化 自然因素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1900年前后中国特大旱灾的旱情及其形成的自然因素 被引量:3
13
作者 董安祥 李耀辉 张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1-776,共6页
为了深入认识近代特大干旱事件的成因,利用中国1900年前后旱涝等级资料、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和西北地区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资料等,分析了1900年前后中国特大旱灾的旱情及其形成的自然因素。结果表明:(1)1900年前后的特大旱灾出现在10... 为了深入认识近代特大干旱事件的成因,利用中国1900年前后旱涝等级资料、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和西北地区近500年旱涝分布图集资料等,分析了1900年前后中国特大旱灾的旱情及其形成的自然因素。结果表明:(1)1900年前后的特大旱灾出现在100年来年代际变暖期,以北方干旱最严重,且多灾并发。(2)1900年前后是年代际夏季风最弱的时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和西伯利亚高压年代际增强期是特大旱灾发生的直接原因。(3)强厄尔尼诺事件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低值期,也是1900年前后特大旱灾发生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00年前后 特大旱灾 自然因素 夏季风 厄尔尼诺
下载PDF
泡球蚴病流行的自然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立英 伍卫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3-66,共4页
关键词 泡球蚴病 自然因素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多房棘球绦虫 地理分布 中间宿主 终宿主 人体内
下载PDF
土壤元素背景值与自然因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东威 刘杰 +1 位作者 李生智 于海东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89年第5期32-34,共3页
土壤元素背景值是指土壤在未受外来物质污染的条件下,元素的基本化学组成。实际上,它只是与一定的时间和地点相联系的相对概念。为使土壤环境背景值图。
关键词 土壤 元素 背景值 自然因素
下载PDF
影响贵州省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自然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雷丽 蔡雄飞 +1 位作者 程星 王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244-4248,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自然因素,为石漠化的调控与治理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野外考察并实地取样,分析影响石漠化的自然因素。[结果]不同碳酸盐岩上石漠化程度不同,石漠化发生率为:连续性灰岩>其他... [目的]分析影响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自然因素,为石漠化的调控与治理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野外考察并实地取样,分析影响石漠化的自然因素。[结果]不同碳酸盐岩上石漠化程度不同,石漠化发生率为:连续性灰岩>其他岩性、白云岩夹碎屑岩>白云岩组合、白云岩夹碎屑岩和白云岩夹碎屑岩的互层>纯白云岩。石漠化的发生率基本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植被覆盖越高,越易有效遏制石漠化的进程。不同植被类型其土壤含水量不同,林地土壤的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平均含水率>草坡>灌丛,草坡、灌丛较林地易发生石漠化。土壤含水量与土层厚度总体呈正相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幅度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小。此外全省范围内的大雨、暴雨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强大的动能。[结论]碳酸盐岩的岩性、坡度、植被、土层厚度、降水等因素是影响石漠化的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石漠化 自然因素 土层厚度 含水量
下载PDF
考虑自然因素投入的林业生产效率评价研究——以南方集体林区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田杰 张晓棠 姚顺波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378-386,共9页
为了对林业生产效率进行准确科学评价,将4~10月平均气温与年平均降雨量两种自然因素,与资本和劳动一起构成四要素投入模型。采用南方集体林区9省区1999~2011年样本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方法... 为了对林业生产效率进行准确科学评价,将4~10月平均气温与年平均降雨量两种自然因素,与资本和劳动一起构成四要素投入模型。采用南方集体林区9省区1999~2011年样本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方法研究了各省区林业生产效率水平和要素利用效率,并将结果与仅含资本、劳动的二要素投入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肯定了加入自然因素对于林业生产各种效率评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四要素投入模型的分析,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生产能保持较高效率水平主要是技术效率的贡献,除了2004、2005年以外,其他年份技术效率均高于规模效率;由要素利用效率分析可知,多数省区的资本与劳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现象,具有很大的节约空间,其中资本要素的浪费尤为严重;考察资源利用效率与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关系发现,资源利用效率与技术效率水平密切相关,技术效率评价是决定资本与劳动投入要素利用效率高低的一个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因素 林业生产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南方集体林区
下载PDF
青藏高原“黑土滩”形成的自然因素与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103
18
作者 李希来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0-22,共3页
“黑土滩”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海拔范围、区域特征和独特的气象条件。整个过程的主导因素是人为过度放牧 ,导致秃斑地的形成 ;害鼠破坏、风蚀、水蚀和冻融剥离等自然因素起到加速“黑土滩”
关键词 “黑土滩” 形成机制 高寒草甸 退化草地 青藏高原 生物学机制 自然因素
下载PDF
甲螨数量昼夜变动与自然因素相关规律的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新华 郑经鸿 +1 位作者 王丽真 张兴亚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89年第2期37-38,共2页
本文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甲螨数量昼夜变动的因素——气温、相对湿度、地温和日照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它们对甲螨数量昼夜变动的重要性顺序为:相对湿度>气温>地温>日照度.
关键词 甲螨 数量 地温 通径分析 日照 自然因素 气温 昼夜 影响 重要性
下载PDF
自然因素对宋金元时期温病理论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磊 李海燕 严世芸(指导) 《江苏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5-9,共5页
宋金元时期,温病理论较隋唐以前有了明显发展,影响宋金元时期温病发生以及温病理论发展的自然因素,包括重大灾害、水系的变化、气候的变化、植被的破坏以及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等方面。由于灾害发生逐渐频繁,河流的决口、改道增多,气候... 宋金元时期,温病理论较隋唐以前有了明显发展,影响宋金元时期温病发生以及温病理论发展的自然因素,包括重大灾害、水系的变化、气候的变化、植被的破坏以及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等方面。由于灾害发生逐渐频繁,河流的决口、改道增多,气候的冷热变化迅速,传染性疾病的不断传入,宋金元时期我国的温病发生率明显增高,而且范围扩大,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众多医家潜心研究在温病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到元朝末年,已经基本冲破了伤寒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因素 温病理论 灾害 水系变化 气候转变 植被破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