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勤荒漠区人工梭梭种群自然更新与人工辅助恢复机理分析
1
作者 张俊年 张裕年 +2 位作者 赵鹏 段晓峰 许明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2期22-24,共3页
本文探讨了民勤荒漠区内人工梭梭种群的自然更新和人工辅助恢复机理,文章通过调查民勤县荒漠区的概况,采用样地选择的调查方法收集了梭梭种群的相关数据,经过结果分析,发现不同土壤质地中盐碱度含量对梭梭种群的自然更新产生了影响,而... 本文探讨了民勤荒漠区内人工梭梭种群的自然更新和人工辅助恢复机理,文章通过调查民勤县荒漠区的概况,采用样地选择的调查方法收集了梭梭种群的相关数据,经过结果分析,发现不同土壤质地中盐碱度含量对梭梭种群的自然更新产生了影响,而灌溉对梭梭种群的水分利用和幼苗存活也有显著影响,最后深入分析了人工辅助恢复与梭梭种群自然更新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了人工辅助恢复措施在增加种群数量和维护种群健康方面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荒漠区 梭梭种群 自然更新 人工辅助恢复机理
下载PDF
功能性状与干旱下树木自然更新能力关系的meta分析
2
作者 廖慧璇 薛亚林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31,共10页
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对全球生态系统稳定造成了巨大挑战。森林在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不同乔木物种对干旱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特别是在自然更新阶段,不同物种种子产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全球气候变化下极端干旱事件频发,对全球生态系统稳定造成了巨大挑战。森林在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不同乔木物种对干旱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特别是在自然更新阶段,不同物种种子产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都对水分变化存在不同的敏感性,探讨影响种间敏感性差异的机制对预测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树木成体对干旱的响应已有众多实验性和整合性的定量研究,然而还未见关于树木自然更新对干旱响应的整合性研究。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搜集野外观测和控制实验获得的树木种子产量、种子萌发率、幼苗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等自然更新过程相关指标,定量评估干旱胁迫对不同物种自然更新的效应强度。结合树木的功能性状(包括叶片面积、叶片厚度、植株最大高度、根系深度、种子大小、比叶面积、气孔导度、P50和叶片水势),发掘不同物种干旱响应差异的潜在解释因子。结果表明,影响干旱胁迫下树木自然更新的功能性状在光合作用、叶片表型和种子大小之间存在相互协调关系,那些能够在降低水分散失的同时保证高光合速率或能够维持较快生长速率的树种将在干旱中保持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本研究为不同树种功能性状对其干旱下自然更新的影响提供了整合性的证据,强调了考虑物种性状信息对全球气候变化下森林保育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自然更新 树木 功能性状 META分析
下载PDF
闽楠自然更新过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罗忠 孙嘉伟 +4 位作者 梁李欣 段丁毓 党浩轩 王光军 文仕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6-124,共9页
【目的】探索闽楠自然更新机制,促进闽楠自然更新经营与保护,为其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7月—2020年6月,在江西省安福县明月山林场闽楠自然更新群落按闽楠最大胸径、苗木生长和重要值将更新过程划分为Ⅰ、Ⅱ、Ⅲ... 【目的】探索闽楠自然更新机制,促进闽楠自然更新经营与保护,为其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7月—2020年6月,在江西省安福县明月山林场闽楠自然更新群落按闽楠最大胸径、苗木生长和重要值将更新过程划分为Ⅰ、Ⅱ、Ⅲ、Ⅳ阶段,每个阶段分别设置3块20 m×20 m固定样地,调查每个阶段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年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分析每个阶段的土壤质量变化。【结果】1)在第Ⅰ、Ⅱ、Ⅲ、Ⅳ自然更新阶段中,闽楠的重要值分别为7.13%、12.54%、47.43%和63.34%,年凋落物量分别为3.401±0.060、3.882±0.745、4.338±0.779和4.165±0.122 t/hm^(2),Ⅱ、Ⅲ、Ⅳ更新阶段分别比第Ⅰ阶段增加了14.14%、27.50%和22.46%,凋落物N含量随自然更新过程呈减少趋势,而P含量增加;2)土壤理化性质随更新阶段而变化,第Ⅰ、Ⅱ、Ⅲ、Ⅳ阶段土壤SOC含量分别为14.07、14.24、16.03和16.27 g/kg,全氮含量分别为1.556、1.818、1.841和1.856 g/kg,全磷含量分别为0.261、0.260、0.322和0.251 g/kg,每层SOC、全氮含量均随更新过程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pH值、容重呈减小趋势;3)闽楠第Ⅰ、Ⅱ、Ⅲ、Ⅳ更新阶段土壤养分质量综合指数分别为-0.840、-0.696、1.506和0.974,表现为第Ⅲ阶段最高,其次是第Ⅳ阶段,第Ⅰ阶段最低,表明土壤质量提高,有利于闽楠生长发育。【结论】在闽楠自然更新过程中,群落年凋落物量及全氮、全磷含量提高,土壤pH值和容重降低,土壤质量提高有利于闽楠的定居和扩展。到自然更新的第Ⅲ阶段,闽楠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在群落中成为优势种,重要值接近50%,闽楠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大于其他树种后,种内竞争压力远大于种间竞争,导致第Ⅳ阶段土壤质量低于第Ⅲ阶段,实现闽楠群落的“植物-土壤”反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土壤反馈 重要值 土壤质量 闽楠自然更新
下载PDF
森林生态系统植被自然更新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分析
4
作者 沙欢 庞丹波 +1 位作者 彭妞 陈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4期220-229,共10页
[目的]为未来开展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通过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CiteSpace,对2000至2021年全球已发表的有关森林生态系统植被自然更新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 [目的]为未来开展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通过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CiteSpace,对2000至2021年全球已发表的有关森林生态系统植被自然更新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领域的历年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美国、巴西、加拿大的发文量排在全球前列,在国际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国内发文量远低于国外,增长趋势缓慢且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国际影响力较弱,与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相比具有明显差距。国外以ZHU J J、KAREN D H、DANIEL C D等为核心作者形成的研究团队引领着该领域的发展。国内多以科研院所形成的团队内部合作为主。生态类期刊是该研究领域学术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期刊收录的相关文献最多,国内核心期刊发文量处在第一位的是《生态学杂志》。目前国内外对森林植被自然更新影响因素的研究多分布在光照或林窗动态、种子库或种子雨、火烧、水分、人为干扰等方面。探究林隙/林窗、土壤、火、种子特性的影响机制是该领域近几十年的研究热点。[结论]气候变暖引起的夏季极端干旱以及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植被更新障碍问题成为全球在该领域的新兴研究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自然更新 文献计量 CiteSpace软件 研究热点
下载PDF
森林自然更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5
作者 程瑞梅 沈雅飞 +4 位作者 封晓辉 肖文发 王娜 杨邵 郭燕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55-967,共13页
森林自然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它保证了种群的繁衍、维持了群落结构稳定,对森林群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森林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伴随着森林经营向多目标化和生态系统经营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开始强调自然过程所达到稳定的森林... 森林自然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它保证了种群的繁衍、维持了群落结构稳定,对森林群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森林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伴随着森林经营向多目标化和生态系统经营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开始强调自然过程所达到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对自然更新的研究也开始关注在自然状态下的更新过程。综述了森林自然更新的方式以及影响森林自然更新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讨论了火、采伐和林窗等干扰对森林自然更新的影响。对森林自然更新的研究大多从野外调查资料和现象对自然更新过程进行描述性分析,很少从生理生态方面揭示森林自然更新的机制。研究对象多是主要的森林类型,局限于林窗的更新及森林群落的建群种,主要以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干扰频发森林中的萌生更新重视不够,促进自然更新困难树种更新的对策研究不足。森林自然更新的范围和深度尚待扩展和加深。对森林自然更新的研究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研究各种因子的作用;(2)扩展自然更新的研究尺度;(3)深入研究萌生更新的生理机制和生态作用;(4)重视加大更新困难树种以及珍惜濒危物种和生态脆弱区的更新研究力度;(5)开展种子幼苗对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水热条件变化的生理响应;(6)加强各种类型不同强度和频度干扰对种子幼苗影响的研究。(7)加强森林群落更新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进一步揭示森林群落的更新规律。总结了森林自然更新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旨在为森林经营和生态恢复准备理论,为林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供参考,为森林的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自然更新 干扰 林窗 更新动态 综述
下载PDF
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的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雪云 潘萍 +5 位作者 臧颢 宁金魁 欧阳勋志 李小林 桂亚可 吴自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01-708,共8页
[目的]分析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其科学经营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西省吉安市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多元数量化模型I建立闽楠幼树幼苗重要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 [目的]分析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其科学经营及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西省吉安市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多元数量化模型I建立闽楠幼树幼苗重要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单个环境因子对闽楠幼树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密度(闽楠下种母树株数、郁闭度、株数密度)、坡位、腐殖质层厚度、坡向、林下植被盖度、凋落物层厚度是影响闽楠天然次生林自然更新的主要因素,偏相关系数在0.325 7 0.715 7之间,t检验结果为极显著或显著;模型复相关系数为0.966,F检验结果为极显著(F=30.96^(**))。[结论]闽楠下种母树株数对其幼树幼苗的更新起着最主要的作用,而郁闭度与株数密度过高或过低、凋落物层越厚、腐殖质层越薄、林下植被盖度越大均不利于其自然更新,同时,半阴坡、下坡位条件下的闽楠幼树幼苗的更新好于其它坡向与坡位。为促进闽楠幼树幼苗的自然更新,林分中闽楠下种母树应保留200株·hm^(-2)以上,以及对郁闭度、林下植被盖度及凋落物层厚度等实施相应的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天然次生林 自然更新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植物自然更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110
7
作者 李小双 彭明春 党承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081-2088,共8页
植物自然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它对种群的增殖、扩散、延续和群落稳定及演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植被动态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多数研究主要从更新过程中的某一或几个阶段入手,分析各生态因子对更新的影响,或从林窗、... 植物自然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学过程,它对种群的增殖、扩散、延续和群落稳定及演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植被动态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多数研究主要从更新过程中的某一或几个阶段入手,分析各生态因子对更新的影响,或从林窗、火烧、动物等干扰对自然更新影响的角度揭示植被自然更新的机制。本文从植物自然更新方式、干扰对更新的影响及群落的更新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更新 干扰 群落更新
下载PDF
干旱区荒漠景观的植被自然更新机制初探 被引量:9
8
作者 刘虎俊 王继和 +3 位作者 孙坤 马全林 杨自辉 詹科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16-1820,共5页
根据实地调查和参阅资料,依山前洪积扇、河流沿岸阶地、沙丘及丘间低地、戈壁、盐沼的景观斑块,初步探讨干旱区植被的自然更新机制.干旱区的高温干燥、温差强烈、风蚀沙埋已成为植物繁衍后代的动力;萌蘖、劈裂、地下茎萌生等多种繁殖方... 根据实地调查和参阅资料,依山前洪积扇、河流沿岸阶地、沙丘及丘间低地、戈壁、盐沼的景观斑块,初步探讨干旱区植被的自然更新机制.干旱区的高温干燥、温差强烈、风蚀沙埋已成为植物繁衍后代的动力;萌蘖、劈裂、地下茎萌生等多种繁殖方式,使荒漠植物在严酷的条件下实现自然更新,形成以母株为中心的母系居群.地貌形态和种子传播动力决定了群落外形.在干旱区,以种子繁殖的植物之种子成熟期与年内的丰水期相吻合,有利于植被更新,只有在连续2年降水较大时(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沙丘和丘间地、戈壁植被的自然更新才可能发生;河流沿岸植被的自然更新受地下水影响最明显;湖盆盐碱地植被带有水生植被的痕迹,自然更新相对较难;景观斑块镶嵌分布,形成微环境均异的廊道,有利于植被的自然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区 荒漠景观 植被 自然更新 机制
下载PDF
白音锡勒草原沙地云杉林的性质、可能成因及自然更新能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炜 梁存柱 +2 位作者 李洪峰 刘钟龄 宝音陶格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2期59-64,共6页
本文对内蒙古白音锡勒草原沙地白杆 (Picea meyeri)种群的大树和幼树及伴生植物进行了初步研究 ,认为沙地白杆林是在近极限生境条件下 ,由适应性不同的植物种依生境异质性组合而成的疏林群落。是第三纪云杉属植物广布分布区的残存片段 ... 本文对内蒙古白音锡勒草原沙地白杆 (Picea meyeri)种群的大树和幼树及伴生植物进行了初步研究 ,认为沙地白杆林是在近极限生境条件下 ,由适应性不同的植物种依生境异质性组合而成的疏林群落。是第三纪云杉属植物广布分布区的残存片段 ,也是白杆现代分布区的北界。白杆种群现有大树 3 3 0株 ,幼树 1 62 9株。大树的死亡率随胸围增大而增高 ;幼树则每增加一个龄级死亡 48.7%。该种群具有自然更新的能力。由于生境相对严酷 ,种群较小 ,局部灭绝的危险尚不能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白杆林 自然更新 群落性质 草原 云彬 性质
下载PDF
海南龙血树种群生境及自然更新能力调查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郑道君 李海文 +2 位作者 云勇 张浪 张治礼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7-632,共6页
对海南岛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生境、人为破坏情况和自然更新能力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其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属典型的岩石伴生型植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少雨地区,常生长在陡峭且裸露的花岗岩或... 对海南岛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生境、人为破坏情况和自然更新能力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探讨了其濒危原因。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属典型的岩石伴生型植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少雨地区,常生长在陡峭且裸露的花岗岩或石灰岩的石缝残积土中,或紧贴石壁生长于砂壤土中,其伴生树种以小乔木或灌木为主;由于无节制采挖和生境破坏,海南龙血树野生资源数量已十分有限。自然条件下海南龙血树的更新方式有种子更新、根蘖更新和桩蘖更新,但现有生境条件下无论何种更新方式均无法有效地实现种群的扩大和更新。可见,原生境破坏和无节制采挖是海南龙血树濒危的外因,"濒危生境"造成种子无法萌发或幼苗生长失败,导致种群无法实现自然更新是内因和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龙血树 濒危原因 生境 人为破坏 自然更新能力
下载PDF
广东江门地区雷林1号桉的自然更新与扩散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宁 郑勇奇 +2 位作者 张川红 宗亦臣 茹广欣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6-620,共5页
调查了雷林1号桉单株的扩散情况及雷林1号桉林缘在广东江门地区主要植被类型(杉木人工林、红花荷人工林和灌木丛)中的扩散情况,采用小样方法调查了雷林1号桉林下乡土乔木树种的自然更新情况。调查发现:15年生雷林1号桉单株在45°扇... 调查了雷林1号桉单株的扩散情况及雷林1号桉林缘在广东江门地区主要植被类型(杉木人工林、红花荷人工林和灌木丛)中的扩散情况,采用小样方法调查了雷林1号桉林下乡土乔木树种的自然更新情况。调查发现:15年生雷林1号桉单株在45°扇形样地单向扩散的最大距离为17.82 m,扩散苗最多22株,平均树高4.72 m;雷林1号桉不能扩散进入20年生杉木人工林,可以扩散进入红花荷幼林,但实生苗数量很少,还可以扩散进入地被物较少的灌木丛,且更新苗数量较多。分析表明:雷林1号桉在引种栽培地能自然更新;雷林1号桉种子落地接触土壤、光照充足是其更新的主要条件;有5种乡土树种能在雷林1号桉林下自然更新且正常生长,因此,目前雷林1号桉对乡土树种的自然更新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林1号桉 自然更新 扩散
下载PDF
林窗对长苞冷杉自然更新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44
12
作者 刘庆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4-209,共6页
长苞冷杉 (Abiesgeorgei)林是我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的重要类型之一 ,分布于海拔 32 0 0~ 4 2 0 0m。目前对于该森林林窗对树苗更新的调节还很少了解。通过 1 997~ 2 0 0 0年对 2 0个林窗的连续观测调查 ,研究了滇西北白马雪山自然保... 长苞冷杉 (Abiesgeorgei)林是我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的重要类型之一 ,分布于海拔 32 0 0~ 4 2 0 0m。目前对于该森林林窗对树苗更新的调节还很少了解。通过 1 997~ 2 0 0 0年对 2 0个林窗的连续观测调查 ,研究了滇西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西坡亚高山长苞冷杉林林窗大小和林窗位置对自然更新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长苞冷杉针叶林林窗大小分布为 ,面积大于 1 0 0m2 的大林窗占 2 0 %左右 ,中等林窗面积为 5 0~ 1 0 0m2 ,占 35 %左右 ,小林窗面积小于 5 0m2 ,占 4 5 %左右。 4个生长季节的连续观测结果表明 :林窗与林下非林窗内的幼苗大小和幼苗存活数量差异明显。林窗由小到大 ,单位面积内的自然更新苗木数量逐渐增加 ,大林窗中更新苗为小林窗的 1 .5倍左右 ,而林下的更新苗很少 ,0 .5ind .·1 0m-2 。中等林窗和小林窗内的幼苗数量在从南到中心到北的位置上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异 ;大林窗中存在由南到北的位置差异 ,更新幼苗数量逐渐增加。从更新幼苗的生长来看 ,中等林窗内的幼苗 ,高度最大、生长最快 ,定居阶段的平均年高生长为 (7.8± 0 .5 )cm·a-1 ,小林窗次之 ,大林窗和林下幼苗个体最小 ,生长最慢。更新幼苗的基径随林窗大小的变化与高度变化相似。进一步从林窗位置来看 ,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 长苞冷杉 自然更新 幼苗 生长 存活 亚高山针叶林
下载PDF
林窗大小和位置对丽江云杉自然更新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1
13
作者 刘庆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81-285,共5页
通过 1997~ 2 0 0 0年对 32个林窗的连续观测调查 ,研究了滇西北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云杉坪亚高山丽江云杉林林窗大小和林窗位置对自然更新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4个生长季节的观测结果表明 :林窗与林下非林窗内的幼苗大小和幼苗存活... 通过 1997~ 2 0 0 0年对 32个林窗的连续观测调查 ,研究了滇西北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云杉坪亚高山丽江云杉林林窗大小和林窗位置对自然更新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4个生长季节的观测结果表明 :林窗与林下非林窗内的幼苗大小和幼苗存活数量差异明显 .林窗由小到大 ,单位面积内的自然更新苗木数量逐渐减少 ,小林窗中更新苗为大林窗的 5倍左右 ,而林下的更新苗很少 ,0 .2ind .10m-2 .中等林窗和小林窗内的幼苗数量在从南到中心到北的位置上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异 ;大林窗中存在由南到北的位置差异 ,更新幼苗数量逐渐减少 .从更新幼苗的生长来看 ,中等林窗内的幼苗 ,高度最大、生长最快 ,定居阶段的平均年高生长为 (7.1± 0 .5 )cma-1,小林窗次之 ,大林窗和林下幼苗个体最小 ,生长最慢 .进一步从林窗位置来看 ,中、小林窗幼苗大小几无位置差异 ,大林窗则由南到北 ,幼苗由大变小 .从幼苗存活数量和大小来看 ,中等林窗大小是丽江云杉幼苗更新的适宜面积 ,对该类型退化亚高山针叶林恢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图 4表 2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云杉 林窗 自然更新 幼苗 亚高山针叶林
下载PDF
无瓣海桑人工林下乡土树种自然更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仁恩 陈玉军 +5 位作者 黄勃 杨文杰 张钰 李诗川 梁振辉 李隆飞 《热带生物学报》 2011年第4期342-348,共7页
为了探明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人工林下乡土树种自然更新的机理及无瓣海桑对其影响,用野外样方调查法,对海南东寨港地区的14年生人工无瓣海桑林试验样地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4年生人工无瓣海桑林处于自然更新... 为了探明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Buch.-Ham.)人工林下乡土树种自然更新的机理及无瓣海桑对其影响,用野外样方调查法,对海南东寨港地区的14年生人工无瓣海桑林试验样地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4年生人工无瓣海桑林处于自然更新的初期;种源距、滩面高度、林间距、林下呼吸根数目均与林下乡土树种的自然更新存在相关关系,灌木模型为:Y1=0.998X1+0.324X2+8.54X3-0.122X1X3-75.953;幼苗模型为:Y2=151.934-0.565X1-1.682X4;无瓣海桑呈林圈和林间带种植能够加快乡土树种自然更新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乡土树种 自然更新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小甘菊自然更新与种子萌发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娜 凌加富 +1 位作者 高阳 黄俊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4-680,共7页
【目的】研究小甘菊自然更新途径以及促进小甘菊种子萌发的方法。【方法】通过样地法对小甘菊群落进行实地调查;根据春季气温条件,实验设置5个温度条件,以及温水、NaOH溶液、赤霉素溶液浸种处理和低温层积处理,对小甘菊种子进行萌发实验... 【目的】研究小甘菊自然更新途径以及促进小甘菊种子萌发的方法。【方法】通过样地法对小甘菊群落进行实地调查;根据春季气温条件,实验设置5个温度条件,以及温水、NaOH溶液、赤霉素溶液浸种处理和低温层积处理,对小甘菊种子进行萌发实验,测定其发芽率与发芽指数。【结果】自然群落中,植株平均密度为90.16株/m2;在实验设置的最高变温15/30(℃)条件下,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分别达到最高46%与3.45,而2/5(℃)低温完全抑制了种子的萌发;室温温水浸种、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指数无明显差异,随水温的逐渐升高,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指数逐渐降低;随着NaOH溶液和低温层积处理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指数明显降低;750 mg/L浓度的赤霉素浸种处理种子发芽率与发芽指数分别提高至78%与8。【结论】种子繁殖为小甘菊天然更新的唯一方式,自然界中,小甘菊巨大的种子量有效保障了种群的良好延续;室内萌发试验表明小甘菊种子存在明显的休眠现象,温度是影响小甘菊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之一,种子萌发率与温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小甘菊种子种皮透性良好,不是导致休眠的原因,而种内含有某种萌发抑制物质可能是引起休眠的关键因素;应用适当浓度的激素处理可有效提高种子萌发率,可作为今后生产中提高小甘菊种子萌发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甘菊 种子萌发 自然更新 新疆
下载PDF
冷箭竹种子特性及自然更新 被引量:21
16
作者 秦自生 蔡绪慎 黄金燕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2,共12页
冷箭竹(Bashania fangina)为四川西部特产,分布于海拔2100~3600米之针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下,是邛崃山系大熊猫的主食竹种。1983年,该竹种发生大面积的开花、结实而枯死,开花面积占竹子分布总面积的65~95%。据史书记载,冷箭竹... 冷箭竹(Bashania fangina)为四川西部特产,分布于海拔2100~3600米之针阔叶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下,是邛崃山系大熊猫的主食竹种。1983年,该竹种发生大面积的开花、结实而枯死,开花面积占竹子分布总面积的65~95%。据史书记载,冷箭竹的开花周期为50~60年。竹种萌发成林约需10年以上时间,从而导致以此为食的大熊猫发生周期性的食物危机。因此,研究冷箭竹的种子特性及幼苗更新规律,采取人为措施加速幼苗的更新复壮,这不仅是研究该物种生态生物学特性的需要,也是保护大熊猫,促进其种群繁衍的主要途径。本文描述了冷箭竹种子的净度、含水量、千粒重、生活力、发芽率、休眠期和生命期限等特性,并介绍了该竹和在自然条件下林地上的种子数量、种子发芽持续时间、幼苗更新的期数量的动态变化、幼苗成活率和幼苗的生长变化。通过这些研究,初步掌握了冷箭竹种子生命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幼苗生长的基本特征,为提高高山地区冷箭竹的自然更新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箭竹 种子 特性 自然更新
下载PDF
森林自然更新影响因子的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乌拉 唐翠平 +3 位作者 高辉 陈贝贝 曾诚 郭峰 《防护林科技》 2014年第8期102-105,共4页
森林自然更新是对幼树进行补充的一个自然再生过程,是森林群落动态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综述了土壤种子库、林窗、林火、凋落物、立地条件等生态因子对森林自然更新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自然更新动态和群落演替方向提供参考,旨在为... 森林自然更新是对幼树进行补充的一个自然再生过程,是森林群落动态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综述了土壤种子库、林窗、林火、凋落物、立地条件等生态因子对森林自然更新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自然更新动态和群落演替方向提供参考,旨在为我国森林保护、植被恢复和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自然更新 影响因子 持续经营
下载PDF
东北刺人参自然更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秋菊 汪英侠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55,共4页
东北刺人参是五加科刺人参属的落叶灌木,地理分布区域狭小,生态类型差异大,在群落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可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进行自然更新,由于其天然结实困难、种子幼苗转化率低、生态环境恶化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导致的自然更新障碍... 东北刺人参是五加科刺人参属的落叶灌木,地理分布区域狭小,生态类型差异大,在群落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可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进行自然更新,由于其天然结实困难、种子幼苗转化率低、生态环境恶化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导致的自然更新障碍,是其在自然界处于濒危状态的重要原因;在种子繁殖困难的情况下萌生成为东北刺人参种群延续的主要策略。建议加强对其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刺人参 自然更新 种质资源 濒危
下载PDF
野生甘草自然更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海鸽 蒋齐 +2 位作者 王占军 刘华 何建龙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4-188,共5页
在搜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甘草生物生态学特性、非生物生态因子、干扰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野生甘草自然更新的研究概况,并提出了在甘草萌生更新和群落更新等方面的研究展望,以期增进对该问题的理解,为野生甘草资源保护、永续... 在搜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甘草生物生态学特性、非生物生态因子、干扰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野生甘草自然更新的研究概况,并提出了在甘草萌生更新和群落更新等方面的研究展望,以期增进对该问题的理解,为野生甘草资源保护、永续利用及恢复沙区植被、防治荒漠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甘草 自然更新
原文传递
天目山皆伐毛竹林自然更新群落类型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铮屹 戴其林 +4 位作者 柏宬 陈涵 库伟鹏 赵明水 余树全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0-719,共10页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是中国亚热带区域近30 a来不断扩展的森林群落类型之一,物种多样性单一、生态功能不强。近年来,毛竹林蔓延和入侵越来越严重,已威胁到竹林周边植被,势必要进行更新改造。本研究旨在探讨毛竹纯林皆伐...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是中国亚热带区域近30 a来不断扩展的森林群落类型之一,物种多样性单一、生态功能不强。近年来,毛竹林蔓延和入侵越来越严重,已威胁到竹林周边植被,势必要进行更新改造。本研究旨在探讨毛竹纯林皆伐后自然更新形成群落类型、生物多样性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天目山毛竹林皆伐自然更新后形成的次生群落的监测数据,利用TWINSPAN分析方法对自然更新群落进行了分类,比较了不同群落之间α多样性之间的差异性,用冗余分析法分析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毛竹林皆伐后自然更新群落物种和类型多样,可分成11个不同的群落,不同群落之间α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冗余分析发现:在海拔、坡向、坡度3个地形因子中海拔是决定自然更新群落木本层以及草本层α多样性大小的主要因子,且与其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揭示了毛竹林皆伐后演替初期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分布格局,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图3表3参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天目山 自然更新 次生群落 Α多样性 冗余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