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坡体结构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0
1
作者 周德培 钟卫 杨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7-695,共9页
充分利用地质资料建立正确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模型,对于获得正确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根据地质资料建立坡体结构,由此建立分析计算模型。考虑到岩质边坡所经历的浅表生改造和受到自然营力作用而具有的特殊工程地质性质,坡体结构... 充分利用地质资料建立正确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模型,对于获得正确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根据地质资料建立坡体结构,由此建立分析计算模型。考虑到岩质边坡所经历的浅表生改造和受到自然营力作用而具有的特殊工程地质性质,坡体结构和现有岩体结构的概念存在较大差别,用这些差别来充实现有坡体结构的概念,由此建立的计算分析模型才能获得较为正确的稳定性分析结果。首先对比坡体结构和岩体结构的不同之处,重点论述建立坡体结构应考虑的问题(即边坡所在岩体的浅表生改造特征)、自然营力对坡体浅层的作用程度和影响范围、坡体地质力学模型涉及的范围等;结合地勘资料建立坡体结构,在此坡体结构上既要能体现边坡所在岩体的地质结构特征,又要能反映其特殊工程地质性,例如组成坡体的岩性、节理裂隙特征、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作用、结构面形状及其充填物、浅表生改造形迹、风化与卸荷性等;再由坡体结构建立用于稳定性分析的计算模型,确定模型范围、计算参数、主控结构面位置、可能的失稳破坏模式等,在此基础上选用合适的分析理论进行坡体的二维或三维稳定性分析就能得出较为合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坡体结构 浅表生改造 自然营力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黄河悬河的形成演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魏常兴 刘海龄 +1 位作者 黄鼎成 张毅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42-45,共4页
本文以黄河为例 ,首先分析了悬河的特点 :①位于河流的下游 ;②悬河段无支流补给 ,流域面积小 ;③易决堤、易断流 ;④是自然营力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然后总结出悬河形成的 3要素 :①丰富的泥沙 ,上中游携带来丰富的泥沙是悬河形... 本文以黄河为例 ,首先分析了悬河的特点 :①位于河流的下游 ;②悬河段无支流补给 ,流域面积小 ;③易决堤、易断流 ;④是自然营力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然后总结出悬河形成的 3要素 :①丰富的泥沙 ,上中游携带来丰富的泥沙是悬河形成的物质基础 ;②开阔的空间 ,下游开阔低平的地形为悬河的形成提供了必需的空间 ;③人类活动 ,筑堤修坝 ,使悬河的形成成为可能。最后根据悬河在不同演化时期的不同特点 ,把悬河的演化划分为 5个阶段 :①幼年期悬河 ;②青年期悬河 ;③成年期悬河 ;④老年期悬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悬河 演化阶段 自然营力 流域面积 支流 地形 人类活动
下载PDF
膨胀土堑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肖世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2-155,共4页
提出膨胀土堑坡稳定性分析时应考虑自然营力、膨胀力、孔隙水压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详细讨论了这些因素对堑坡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膨胀力的作用规律。将这种综合分析方法应用于成都市三环路工程时,得出了较合理的结果。
关键词 膨胀土 堑坡 稳定性 膨胀力 自然营力 孔隙水压力
下载PDF
人类世呼之欲出,中国地质学家应当有所作为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宗喜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1-412,共2页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就开始出现。直到最近,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开始注意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已经可与自然营力相匹敌。2000年,荷兰科学家Paul Crutzen提出了人类世(Anthropocene)的概念,在此背景下,基... 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就开始出现。直到最近,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开始注意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已经可与自然营力相匹敌。2000年,荷兰科学家Paul Crutzen提出了人类世(Anthropocene)的概念,在此背景下,基于现代地层-年代学框架的人类世研究逐渐兴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逐渐得到科学界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地质学家 中国 人类活动 科学家 自然营力 自然环境 自然
下载PDF
极端地质灾害与风险(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思敬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9-296,共8页
极端地质灾害与风险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概念。在地球演进过程中,极端地质灾害被认为是小概率事件。但这并不意味这种小概率的自然灾害只发生在遥远的未来,也不能排除这种事件发生在我们现在或者未来不久几代人中间。2008年汶川8.0级强震,... 极端地质灾害与风险是本文提出的一个概念。在地球演进过程中,极端地质灾害被认为是小概率事件。但这并不意味这种小概率的自然灾害只发生在遥远的未来,也不能排除这种事件发生在我们现在或者未来不久几代人中间。2008年汶川8.0级强震,吞噬了数万人的生命,大量的建筑被损毁,就是这种极端自然灾害的典型实例。它再一次向人类发出警告,一旦产生,后果将非常可怕。因此作者呼吁工程地质学家们要注意并研究这种极端灾害与风险。科学地判识可引发极端地质灾害的自然营力级别,为灾害预测提供基础,是工程地质工作的基本目标之一。地圈动力过程的区域研究将对实现这一目标有所帮助。评价一个地方的潜在风险,灾害影响区域的估计方法非常重要,同时对破坏结果和破坏对象易损性相关关系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一个灾害风险性级别。风险管理的策略中,预警措施和警告要受到足够重视,而不仅仅是工程防护。在极端风险减灾中,公众意识和对灾害的预备程度也同样重要。一系列的减灾的战略措施可以相应地制定出来,这不同于普通的安全设计标准和非工程措施。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减少和管理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必将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地质灾害 风险 概率 自然营力 社会灾害意识 减灾预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