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IL/CIN2自然转归及管理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圆梦 刘丽萍 +1 位作者 赵宇贺 陈丽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24-626,共3页
HSIL/CIN2的消退率极高,作为临床干预的“阈值”,对HSIL/CIN2个体的治疗需要从生育要求、年龄、p16免疫组化染色等方面综合分析。近年来,随着三胎政策的开放,冷冻、激光技术的发展,以及有生育要求的女性逐渐增多,部分满足条件的患者可进... HSIL/CIN2的消退率极高,作为临床干预的“阈值”,对HSIL/CIN2个体的治疗需要从生育要求、年龄、p16免疫组化染色等方面综合分析。近年来,随着三胎政策的开放,冷冻、激光技术的发展,以及有生育要求的女性逐渐增多,部分满足条件的患者可进行2年的随访观察或消融等保守治疗。本文通过对HSIL/CIN2的管理、自然转归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积极探索HSIL/CIN2女性治疗的最佳方案,减少HSIL/CIN2女性诊治不足及过度治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IL/CIN2 p16免疫组化染色 保守治疗 年龄分层 自然转归 消退率
下载PDF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致大鼠髁突软骨组织学变化的自然转归
2
作者 刘杨 刘晓波 +2 位作者 李强 赵雅娟 陈永进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5期312-320,共9页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引起的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的组织学受损的转归,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动物实验经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实验动物管理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0伦审字081号)。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引起的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的组织学受损的转归,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动物实验经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实验动物管理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0伦审字081号)。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应激组、应激去除2周组、应激去除4周组、应激去除8周组。对大鼠施加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oderate stress,CUMS)包括24 h潮湿垫料、12 h倾斜饲养、4 h噪音、昼夜颠倒、强迫浸水、夹尾、束缚应激,持续8周;在去除应激2周、4周、8周后观察其血清学、行为学以及髁突软骨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的变化,其中采用酶联免疫法观察大鼠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水平的变化,采用糖水偏好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抑郁样情绪的行为学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髁突软骨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的表达。结果应激组在CUMS刺激持续8周末时,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血清中CORT和ACTH水平增高(P<0.01),行为学表现为摄糖减少、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延长(P<0.01),说明出现了明显的快感缺失、抑郁、绝望情绪,证明CUMS模型建立成功;并且髁突软骨表现出明显的退行性改变,软骨表面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蛋白多糖合成减少;髁突中的IL-1α和MMP-3在各层软骨的胞内和细胞外基质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水平升高(P<0.01)。应激去除2周后CORT和ACTH血清学水平下降,但高于对照组(P<0.01),行为学检测与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1);髁突软骨表面仍可看到松解的胶原纤维,增殖层内可见一些游离细胞区;髁突中的IL-1α和MMP-3在各层软骨的表达较应激组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应激去除4周后,CORT和ACTH血清学变化恢复到正常水平,行为学测试与对照组仍有差异(P<0.05),髁突软骨表面有少量胶原纤维,IL-1α和MMP-3的表达与应激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其中IL-1α水平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但MMP-3的表达仍高于对照组(P<0.01)。应激去除8周后,行为学变化也恢复到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胶原纤维增多,呈现波纹状,并未发生严重的软骨下骨的损伤,未发生不可逆损害,IL-1α和MMP-3的表达水平均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CUMS引起的行为学改变和髁突软骨损伤在应激因素去除后可以随时间自然恢复,IL-1α和MMP-3表达的下降可能是这种自我修复过程的内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应激 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抑郁样情绪 髁突软骨 白细胞介素-1Α 基质金属蛋白酶-3 自然转归
下载PDF
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现状与自然转归
3
作者 孔嘉宁 施军平 《肝脏》 2023年第9期1018-1020,共3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作为一种日益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虽然传统观点将NAFLD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紧密联系,但NAFLD患者中存在一个亚群,被称为瘦型NAFLD,其表现为正常的体质指数(BMI)。由于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和潜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作为一种日益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虽然传统观点将NAFLD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紧密联系,但NAFLD患者中存在一个亚群,被称为瘦型NAFLD,其表现为正常的体质指数(BMI)。由于其独特的临床特征和潜在的不良结局,瘦型NAFLD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就瘦型NAFLD的流行现状与自然转归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瘦型 流行病学 自然转归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老年抑郁的自然转归及风险预测模型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丽婷 陈树林 +6 位作者 金涛 李琳 范海楠 余湘娥 方瑜 马彦 许百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53-658,共6页
目的:了解社区情境中老年抑郁的患病率、自然转归及风险因素预测模型。方法:随机选取一个完整社区作为研究点,采用PHQ-9量表对1275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筛查;然后使用SCID,对所有PHQ-9在10分以上、50%的PHQ-9在5~9分之间的和5%的PHQ-... 目的:了解社区情境中老年抑郁的患病率、自然转归及风险因素预测模型。方法:随机选取一个完整社区作为研究点,采用PHQ-9量表对1275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筛查;然后使用SCID,对所有PHQ-9在10分以上、50%的PHQ-9在5~9分之间的和5%的PHQ-9小于5分的老年人进行诊断性访谈,对所有接受诊断性访谈的老年人使用PHQ-9,在1年内每隔3个月随访一次,第12个月时使用SCID进行诊断访谈;把12个月之后的PHQ-9得分作为因变量,对10个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初次筛查有141人(11.1%)得分超过10分,298人(23.4%)得分为5~9分,836人(65.5%)得分为0~4分,初次诊断访谈发现符合major depressivedisorder(MDD)的老年人有93名,老年抑郁症的时点患病率是7.3%;与1年后PHQ-9得分相比,原先无抑郁症状对象中,17.6%出现抑郁症状;有抑郁症状的对象中,50%抑郁症状减少或程度下降,9%发展为明显的抑郁症状,有41%没有变化;有明显抑郁症状的对象中,12%缓解为没有明显抑郁症状,24%抑郁症状减少或程度下降,64%持续抑郁症状明显;累积疾病、社会支持、文化程度、日常能力及基线抑郁水平是其显著预测因素。结论:老年抑郁症的患病率高,1年的自然转归无明显缓解,识别率和诊断和治疗率都很低,专科-社区卫生合作的管理模型是老年抑郁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流行病学 抑郁症 病因学 风险调节 老年抑郁 社区 自然转归 预测因素
下载PDF
无症状性BV的自然转归及其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瑞 桑佳特 +3 位作者 吴文湘 那日苏 牛小溪 廖秦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81-884,共4页
目的:研究无症状性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的自然转归情况,分析可能影响自然转归的高危因素。方法:从体检中心选取未治疗的无症状性BV患者160例,跟踪观察4个月,记录每例患者的病例特点及最终结局。单变量分析及多变量分析各种因素与... 目的:研究无症状性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的自然转归情况,分析可能影响自然转归的高危因素。方法:从体检中心选取未治疗的无症状性BV患者160例,跟踪观察4个月,记录每例患者的病例特点及最终结局。单变量分析及多变量分析各种因素与结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60例患者中,41%病情进展,53%病情无明显变化,6%病情自行好转。病情进展的患者中,38%变为有症状的BV,24%变为BV合并VVC。单变量分析发现,经常出差(OR 3.72,95%CI 1.85-7.46)、BV病史(OR 4.78,95%CI 2.42-9.44)与患者病情进展有关。安全套避孕(OR=0.46,95%CI 0.24-0.90)、Nugent评分较低(OR=0.40,95%CI 0.21-0.79)对无症状BV有保护作用。多变量分析发现,安全套避孕对患者有保护作用,BV病史和经常出差是病情进展的高危因素。结论:对无症状性BV患者进行干预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性细菌性阴道病 自然转归 高危因素 阴道乳杆菌 阴道微生态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的自然转归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荣晅 乌兰娜 +3 位作者 高积勇 周艳秋 王纯 吴瑞芳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2年第5期365-368,372,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的自然转归情况。方法:对经病理诊断为CINⅠ的548例患者进行24~48个月的定期随访。以液基细胞学检查(L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HC-Ⅱ)作为监测手段。对LCT≥ASCUS,高危型HPV阳性或LCT≥LSIL者,行... 目的:了解我国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的自然转归情况。方法:对经病理诊断为CINⅠ的548例患者进行24~48个月的定期随访。以液基细胞学检查(L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HC-Ⅱ)作为监测手段。对LCT≥ASCUS,高危型HPV阳性或LCT≥LSIL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以病理为最终诊断评价CINⅠ在6、12、24和36个月的自然转归情况。以寿命表法计算病变转归率。结果:(1)随访36个月时,累积失访率为10.22%。(2)随访36个月,CINⅠ向高级别进展者16例,病情稳定者29例,病变逆转447例。CINⅠ随访6个月时病变进展、持续存在和逆转为正常的百分率分别为0.58%、67.11%、37.39%;12个月时分别为1.15%、48.13%、55.61%;24个月时分别为2.30%,20.90%,77.28%;36个月时分别为3.07%,5.56%,85.71%。(3)高危型HPV阳性的CINⅠ患者6、12、24和36个月HPV累计自然清除率分别为52.76%、61.84%、82.64%和94.52%。结论:绝大多数CINⅠ可在36个月内自然逆转,其携带高危型HPV病毒亦可被自然清除。CINⅠ可能由高危型HPV一过性感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 自然转归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TERC基因预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级自然转归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凌 江维 +1 位作者 曾四元 李隆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FISH方法检测hTERC基因,预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CIN1)自然转归的可能性。方法:以人群为基础选取江西省2 499例30~49岁农村妇女,对其进行了以病理为金标准的宫颈癌筛查。第一次病理学诊断有74例CIN1患者,入组作为观察对... 目的:探讨运用FISH方法检测hTERC基因,预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CIN1)自然转归的可能性。方法:以人群为基础选取江西省2 499例30~49岁农村妇女,对其进行了以病理为金标准的宫颈癌筛查。第一次病理学诊断有74例CIN1患者,入组作为观察对象,同时用宫颈细胞学样本进行hr-HPV HC-2和hTERC基因检测以了解基线情况。全部入组对象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不行干预,第12个月hr-HPV HC-2随访,第24个月对所有对象进行hr-HPV HC-2+阴道镜检查并取活检,以第24个月的随访病理结果评价hTERC基因和hr-HPV检测在预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级自然转归中的作用。结果:74例CIN1患者全部随访24个月,病变进展7例(9.5%),病变持续为25例(33.8%),病变消退42例(56.7%)。hTERC基因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病变进展率(包括持续和进展)的差别有显著性差异(χ2=21.07,P<0.001),hTERC基因表达阳性病变进展和持续的相对危险性是hTERC基因表达阴性组的3.24(1.96~5.37)倍。hr-HPV持续阳性组病变进展率和阴性组(hr-HPV转阴组+持续阴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5,P=0.006)。hTERC基因和初次检测hr-HPV两者均为阳性组病变进展率和两者均为阴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P=0.033)。结论:hTERC基因异常扩增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级进展和持续呈高度正相关。而hr-HPV需多次检测,持续阳性与病变进展和持续相关,FISH方法检测hTERC基因异常扩增可能可单独预测CIN1自然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自然转归
下载PDF
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现状与自然转归 被引量:42
8
作者 魏国华 范建高 《肝脏》 2006年第6期438-439,共2页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自然转归 流行现状 NAFLD 代谢综合征 心脑血管事件 相关性疾病 酒精性肝病
下载PDF
妊娠期子宫肌瘤的自然转归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赵静 罗美 +2 位作者 王淑珍 丁灵 郑婧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100,共7页
目的了解妊娠期子宫肌瘤自然转归的规律。方法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建档、孕期监护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499例,对其子宫肌瘤在不同妊娠时期的最大径进行分析。结果49... 目的了解妊娠期子宫肌瘤自然转归的规律。方法采用纵向研究的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建档、孕期监护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孕妇499例,对其子宫肌瘤在不同妊娠时期的最大径进行分析。结果499个入组病例中,子宫肌瘤最大径中孕期较早孕期有显著增长[(3.94±2.02)cm vs(3.05±1.69)cm,t=13.94,P<0.001],晚孕早期较中孕期亦有显著增长[(4.18±2.22)cm vs(4.02±2.23)cm,t=2.96,P=0.003],而晚孕晚期较晚孕早期则无显著变化[(3.91±2.15)cm vs(3.93±2.17)cm,t=-0.81,P=0.417]。子宫肌瘤最大径自早孕期至晚孕晚期有显著增长[(2.94±1.70)cm vs(3.86±2.01)cm,t=-13.43,P<0.001]。175例数据完整的患者中,不同初始最大径的子宫肌瘤孕期肌瘤变化的规律及幅度大致相同,其变化幅度与早孕期子宫肌瘤最大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肌瘤部位及数目均无关(P>0.05)。子宫肌瘤整个孕期的最大径有38.3%出现在中孕期,33.1%在晚孕早期,21.1%在晚孕晚期,仅7.4%出现在早孕期。兼顾敏感度和特异度的情况下,当早孕期子宫肌瘤最大径超过4 cm时,对孕期子宫肌瘤将会显著增大(>3 cm)的预测效果最好,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76.07%。结论妊娠期子宫肌瘤在早孕至中孕期有显著增长且增幅最大,至晚孕早期增幅明显放缓,至晚孕晚期大部分肌瘤较前缩小,不同初始最大径的子宫肌瘤表现出大致相似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子宫肌瘤 最大径 自然转归
下载PDF
慢性HBV携带状态自然转归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娜 武琼 +3 位作者 徐光华 李春霞 任婷婷 吴殿磊 《肝脏》 2016年第9期755-758,共4页
目的通过纵向随访慢性HBV携带状态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分析其不同转归的相关预测因子.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检测218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HBsAg、HBeAg含量,... 目的通过纵向随访慢性HBV携带状态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特征,分析其不同转归的相关预测因子.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检测218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HBVDNA、HBsAg、HBeAg含量,用速率法检测ALT水平.结果随访时间为1年-10年,中位随访时间4.5年.至随访终点共有63例(28.90%)从免疫耐受状态过渡到免疫清除状态,性别、年龄、家族史、饮酒史可影响慢性HBV感染临床转归.结论慢性HBV携带状态患者应定期随访,可根据相关预测因素采取个体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 免疫耐受期 自然转归
下载PDF
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的自然转归 被引量:7
11
作者 任婷婷 徐光华 李春霞 《肝脏》 2014年第1期71-73,共3页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程度差异很大。据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HCC。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程度差异很大。据WHO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HCC。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例[2]。非活动性HBV携带状态是免疫控制的结果,临床多无症状,易被忽视,正确认识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的自然转归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携带状态 HBSAG 自然转归 活动性 慢性HBV感染者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世界性流行 流行程度
下载PDF
糖调节异常伴相关疾病3年后自然转归初探 被引量:8
12
作者 顾惠琳 吴元民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9期467-467,479,共2页
关键词 糖调节异常 自然转归 糖尿病 并发症 调查 高血压病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自然转归和对体操治疗的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光铂 李子荣 +2 位作者 李中实 谢欲晓 崔群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5,共4页
本文通过对81例7~15岁特发性脊柱侧凸1.5~2年的随诊,分析了年龄、性别、侧凸程度及类型,脊柱旋转程度等对其自然转归的影响。结果表明,脊柱旋转度对自然转归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年龄、性别及侧凸类型。旋转度大、年龄小的右胸型女性... 本文通过对81例7~15岁特发性脊柱侧凸1.5~2年的随诊,分析了年龄、性别、侧凸程度及类型,脊柱旋转程度等对其自然转归的影响。结果表明,脊柱旋转度对自然转归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年龄、性别及侧凸类型。旋转度大、年龄小的右胸型女性患者进展快,预后差。本文还介绍了脊柱侧凸及后凸畸形的体操治疗方法、适应证及注意事项。资料表明,对10°~19°轻型侧凸患者,体操治疗比单纯观察更为积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自然转归 体操治疗
下载PDF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及自然转归 被引量:19
14
作者 陈树宝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1-243,共3页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CHD)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其发生率为3/1000~8/1000活产婴儿,较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6.5倍,较神经管缺陷发生率高4倍。在欧洲国家中,重要先天性畸形的发病率为23.9/1000活产婴儿,心脏畸形在非染色...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CHD)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其发生率为3/1000~8/1000活产婴儿,较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6.5倍,较神经管缺陷发生率高4倍。在欧洲国家中,重要先天性畸形的发病率为23.9/1000活产婴儿,心脏畸形在非染色体异常中最常见,占6.5/1000活产婴儿。胎儿CHD中约1/2为严重心血管畸形,在围生期因先天性畸形死亡的婴儿中约占40%。20%~30%心脏缺陷胎儿在宫内死亡,40%~60%在新生儿期死亡,长期存活率低[1]。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进行CHD的产前诊断以来,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逐渐成熟、规范,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许多经验。产前诊断胎儿CHD对出生后的处理及转归的影响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自然转归 发病率 超声心动图技术 缺陷发生率 染色体异常 先天性畸形 宫内死亡
下载PDF
无症状胆囊结石的自然转归及治疗现状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月锋 钟立明 《医学综述》 2010年第3期401-404,共4页
无症状胆囊结石是常见的临床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自然转归无明确规律,且影响自然转归的因素很多,导致预防难度大。目前有保守治疗、预防性胆囊切除手术2种治疗方案,但治疗方案选择上仍存在争论。有必要就无症... 无症状胆囊结石是常见的临床疾病,近年来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自然转归无明确规律,且影响自然转归的因素很多,导致预防难度大。目前有保守治疗、预防性胆囊切除手术2种治疗方案,但治疗方案选择上仍存在争论。有必要就无症状胆囊结石的发病机制、自然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治疗原则及治疗时机的选择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胆囊结石 发病机制 自然转归 治疗
下载PDF
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自然转归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万晓艳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39-140,共2页
针对采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后如何进行暂时性甲状腺机能低下症的调整、治疗问题进行了分析,为甲状腺机能低下症的调整、治疗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131I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自然转归分析 药物治疗 甲状腺机能低下症 用药量 药物敏感性
下载PDF
糖调节异常285例3年后自然转归的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翟绍忠 孙良阁 王守俊 《医药论坛杂志》 2005年第15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糖调节异常(IGR)的自然转归及比较空腹血糖受损(IFG)和葡萄糖耐量异常(IGT)之间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对329名不愿干预治疗的IGR患者随访3年,对OGTT等检测结果进行相应分析、比较。结果单纯IFG(I-IFG)糖尿病年转化率10.35%,单纯I... 目的探讨糖调节异常(IGR)的自然转归及比较空腹血糖受损(IFG)和葡萄糖耐量异常(IGT)之间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对329名不愿干预治疗的IGR患者随访3年,对OGTT等检测结果进行相应分析、比较。结果单纯IFG(I-IFG)糖尿病年转化率10.35%,单纯IGT(I-IGT)糖尿病年转化率11.90%,IFG/IGT糖尿病年转化率20%,I-IFG组病人和I-IGT组相比,发病年龄较年轻,体重指数、腰围数较小,肥胖者较少,而且高血压、高胆固醇程度也较轻,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IGT和IFG都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显著相关,而最大危险是IGT/IFG人群,I-IFG组和I-IGT组相比,其胰岛素抵抗程度比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异常 葡萄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 自然转归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的自然转归及手术并发症 被引量:2
18
作者 仉建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7-358,共2页
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常见,已为脊柱外科医师所熟悉,而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临床上较少见,尽管两者有时影像学表现相似,但后者常具有畸形发生早、发展快、侧弯僵、术中出血多、术后假关节发生率高等特点,在治疗方式、手术时机、术式选... 特发性脊柱侧凸临床常见,已为脊柱外科医师所熟悉,而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临床上较少见,尽管两者有时影像学表现相似,但后者常具有畸形发生早、发展快、侧弯僵、术中出血多、术后假关节发生率高等特点,在治疗方式、手术时机、术式选择等方面两者有着很大不同,因而不能等同对待。为让广大脊柱外科医生对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有全面了解,本刊特邀请了几位有经验的脊柱外科专家,对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的分型、自然史、治疗方法选择、术后并发症处理、伴发病的诊断与治疗等,作一全面介绍与讨论,以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神经纤维瘤病 手术并发症 自然转归 瘤病性 营养不良型 脊柱畸形 椎体楔形变
原文传递
329例糖调节异常患者2年后自然转归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向芳 张一英 袁红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6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了解空腹血糖受损(IFG)、葡萄糖耐量异常(IGT)阶段的糖调节异常(IGR)患者的自然转归情况。方法对329例新发现的IGR异常患者进行随访,分别在1年和2年后,进行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应分析和比较... 目的了解空腹血糖受损(IFG)、葡萄糖耐量异常(IGT)阶段的糖调节异常(IGR)患者的自然转归情况。方法对329例新发现的IGR异常患者进行随访,分别在1年和2年后,进行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应分析和比较。结果随访1年后,有62.01%的IGR患者血糖转为正常,但在第2年有8例转为糖尿病,转化率为4.15%。IGR患者2年内糖尿病转变率为13.37%,年转化率为6.68%,低于第1年的9.12%。IFG患者2年内糖尿病转变率为12.22%,年转化率为6.11%,高于第1年的5.56%。结论对于糖调节异常人群,即使血糖正常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要高于正常人群,应继续定期检测血糖,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随着时间的延长,空腹血糖受损的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越高。而对于IGT患者来说,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降低。应对IFG、IGT患者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异常 自然转归 随访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自然转归
20
作者 张光铂 李中实 李子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1期29-30,共2页
对78例7~15岁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5年随诊,发现脊柱旋转度对其自然转归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年龄及侧凸程度.结果表明。侧凸发病年龄越大。畸形加重的可能性和程度越大。本文还对X线摄片及波纹照相在随诊时的作用进行了... 对78例7~15岁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5年随诊,发现脊柱旋转度对其自然转归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年龄及侧凸程度.结果表明。侧凸发病年龄越大。畸形加重的可能性和程度越大。本文还对X线摄片及波纹照相在随诊时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转归 脊柱侧凸 脊柱畸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