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葡聚糖硫酸钠自由饮用与灌胃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衡宇 李晰 +2 位作者 孙涛 张琰 杨鹏 《中国药师》 CAS 2017年第4期603-606,共4页
目的:比较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用与灌胃两种给药方式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疾病相关指标的差异,为优化UC小鼠造模方法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由饮用组和灌胃组3组,每组10只,分别自由饮水、自由... 目的:比较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用与灌胃两种给药方式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疾病相关指标的差异,为优化UC小鼠造模方法提供实验参考。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由饮用组和灌胃组3组,每组10只,分别自由饮水、自由饮用3%DSS溶液及4 g·kg^(-1)·d^(-1)灌胃DSS,连续7 d,建立UC模型。以疾病活动指数(DAI)、小鼠结肠的组织学损伤评分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种给药方式的各指标均数及变异系数的差异。结果:自由饮用组造模过程中有2只小鼠死亡,造模结束后存活小鼠的DAI值为(8.8±1.6)分,灌胃组无小鼠死亡,其DAI值为(9.0±0.8)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自由饮用组的变异系数高于灌胃组(18.7 vs.8.6)。自由饮用组与灌胃组结肠组织学损伤评分分别为(24.8±4.2),(27.0±2.8)分,均呈典型性炎症改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由饮用组的变异系数高于灌胃组(16.9 vs.10.4)。正常对照组、自由饮用组与灌胃组结肠组织MPO分别为(0.41±0.03),(2.32±0.34),(2.05±0.18)U·g^(-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自由饮用组与灌胃组的MP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由饮用组与灌胃组两组间MP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由饮用组的变异系数高于灌胃组(14.7 vs.8.8)。结论:自由饮用组与灌胃组均可成功诱导小鼠UC模型。与自由饮用组相比,灌胃组各项指标数据的变异系数小,离散度低,采用灌胃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动物表现更均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葡聚糖硫酸钠 造模方法 自由饮用 灌胃
原文传递
葡聚糖硫酸钠自由饮用与灌胃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茶亚飞 郭雪艳 +3 位作者 李宝晶 李艳平 王亭 毛晓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5-740,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在自由饮用和灌胃两种方式下诱导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成模情况和模型相关指标变异系数,优选UC造模方法。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3%DSS溶液自由饮...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在自由饮用和灌胃两种方式下诱导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成模情况和模型相关指标变异系数,优选UC造模方法。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3%DSS溶液自由饮用组、4%DSS溶液自由饮用组、30%DSS溶液灌胃组、40%DSS溶液灌胃组。灌胃组晚于自由饮用组1 d开始给予DSS,30%DSS灌胃组和40%DSS溶液灌胃组的灌胃剂量分别与3%DSS饮用组、4%DSS饮用组小鼠前1 d摄入DSS的平均剂量相等。观察记录小鼠体质量、食量、疾病活动指数(DAI)、主要脏器指数、结肠长度及组织病理学评分,比较不同造模方法上述各指标变异系数。结果4种造模方式均能成功诱导UC。其中,3%DSS自由饮用组在动物存活率、造模成本和操作方便程度方面优于其他造模方法,各指标变异系数未明显高于其他方法。结论3%DSS溶液自由饮用法是本实验中小鼠急性UC较合适的造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葡聚糖硫酸钠 自由饮用 灌胃 存活率 变异系数
下载PDF
慢性氟中毒大鼠肾脏自由基含量与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21
3
作者 高勤 王守立 +2 位作者 于燕妮 刘家骝 肖开棋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3期213-215,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氟中毒大鼠肾脏自由基含量与形态学变化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染氟组,自由饮用含氟化钠132.6mg/L的含氟水;抗氧化中药—染氟组,自由饮用含氟化钠132.6mg/L的含氟水,同时每日经腹腔... 目的研究慢性氟中毒大鼠肾脏自由基含量与形态学变化的关系。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未作任何处理;染氟组,自由饮用含氟化钠132.6mg/L的含氟水;抗氧化中药—染氟组,自由饮用含氟化钠132.6mg/L的含氟水,同时每日经腹腔内注射抗氧化中药丹参绞股蓝复方3.125毫克/公斤/天,实验6个月时检查动物。用电子自旋共振的方法检测肾组织内自由基的含量,并观察肾脏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动物相比,染氟组自由基明显升高,电镜下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巨大线粒体及髓鞘样结构形成,内质网扩张,粗面内质网上核糖体脱落,细胞浆内游离核糖体增加,胞核内异染色质有向核膜下聚集的趋势;光镜下呈颗粒性变,偶见坏死。抗氧化中药一染氟组肾组织中自由基含量不增高,光镜及电镜下均未见明显病变。结论慢性氟中毒时肾脏病变与自由基含量增多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变化 慢性氟中毒 自由 含量 wistar大鼠 肾小管上皮细胞 正常对照组 抗氧化中药 电子自旋共振 自由饮用 绞股蓝复方 腹腔内注射 游离核糖体 中药丹参 异染色质 密切关系 肾脏病变 氟化钠 染氟 组织内 线粒体 镜下 内质网 胞浆内 颗粒性 肾组织 含氟
下载PDF
溃疡结合MNNG攻击诱发大鼠胃癌模型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周本杰 陈蔚文 +1 位作者 王建华 唐纯志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胃癌 动物模型 胃溃疡 MNNG N-甲基-N-硝基-亚硝基脏 胃癌模型 自由饮用 灌胃
下载PDF
四氯化碳/乙醇在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肖祖刚 余径松 +3 位作者 张俊艳 汤祥军 金妙全 朱名安 《医学动物防制》 2006年第3期164-165,共2页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乙醇在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昆明小鼠40 只,随机挑30只和10只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并自由饮用8%的乙醇溶液。结果: 20周后实验组小鼠有明显肝硬化,并有肝细...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乙醇在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选择昆明小鼠40 只,随机挑30只和10只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并自由饮用8%的乙醇溶液。结果: 20周后实验组小鼠有明显肝硬化,并有肝细胞增生活跃,且有散在异型肝细胞。实验组的AFF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四氯化碳、乙醇能够成功地诱导出小鼠原发性肝癌的模型,为肝癌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复制模型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癌模型 昆明小鼠 乙醇溶液 四氯化碳 机理 实验组 自由饮用 腹腔注射 氮化碳
下载PDF
葡聚糖硫酸钠不同给药方式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亚妮 李瑶 +2 位作者 张妍 王四旺 安军明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21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研究小鼠分别经灌胃或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后发生溃疡性结肠炎的成模情况。方法选取3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3%DSS自由饮用组、5 g/kg和6 g/kg DSS灌胃组,每组8只,连续给药7 d。每天记... 目的研究小鼠分别经灌胃或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后发生溃疡性结肠炎的成模情况。方法选取3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3%DSS自由饮用组、5 g/kg和6 g/kg DSS灌胃组,每组8只,连续给药7 d。每天记录各组小鼠的饮水量、体质量、粪便性状及便血情况,进行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第8天处死小鼠,分离小鼠结肠、胸腺及脾脏,称胸腺和脾脏质量,计算免疫器官指数;测量结肠长度,观察结肠病理变化,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各给药组小鼠7 d的DSS总摄入量均超过30 mg/g。与空白组比较,灌胃组小鼠的DA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自由饮用组小鼠从第3天起DAI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的结肠明显缩短(P<0.01),但胸腺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由饮用组小鼠的胸腺指数下降和结肠萎缩程度较灌胃组更明显(P<0.05)。组织病理学改变方面,6 g/kg灌胃组小鼠结肠发生轻微病理学变化;自由饮用组小鼠结肠的病理学改变更为显著,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灌胃各剂量组(P<0.01或P<0.05)。结论采用DSS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时,自由饮用的方式较灌胃造模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葡聚糖硫酸钠 自由饮用 灌胃 小鼠
下载PDF
三七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TNF-α、Leptin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何蓓晖 项柏康 +2 位作者 蔡丹莉 陈芝芸 严茂祥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6-58,共3页
目的:观察三七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TNF-α、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6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易善复组、三七大、小剂量组各13只;模型组大鼠2次/日采用50%酒精灌胃,同时每天自由饮用10%酒精饮料进行造模,易善复组、三七... 目的:观察三七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TNF-α、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6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易善复组、三七大、小剂量组各13只;模型组大鼠2次/日采用50%酒精灌胃,同时每天自由饮用10%酒精饮料进行造模,易善复组、三七大、小剂量组大鼠在造模的同时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连续14周后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α、Leptin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脂肪变性,血清中TNF-α、Leptin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应用三七大、小剂量干预后,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明显减轻,血清TNF-α、Leptin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七降低血清TNF-α、Leptin的水平可能是其有效防止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TNF-α LEPTIN水平 酒精性脂肪肝 大鼠 三七 50%酒精 病理学改变 放免法测定 肝脂肪变性 小剂量 肝组织 酒精饮料 自由饮用 不同程度 正常组 易善复 模型 含量 干预后 显著性 造模
下载PDF
强痛定及酒精的致依赖性特性在大鼠试验中的相互作用
8
作者 陶青 史曙光 蔡志基 《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 CSCD 1993年第1期36-41,29,共7页
本项工作采用大鼠自由饮用药液的给药方法,比较研究了酒精和国产镇痛药强痛定(AP-237)致依赖性特性的相互作用,对强痛定与酒精之间可能存在的依赖性方面相互强化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分为三部分,首先建立人鼠自由饮川药液形成对酒... 本项工作采用大鼠自由饮用药液的给药方法,比较研究了酒精和国产镇痛药强痛定(AP-237)致依赖性特性的相互作用,对强痛定与酒精之间可能存在的依赖性方面相互强化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分为三部分,首先建立人鼠自由饮川药液形成对酒精和强痛定的依赖性模型,而后通过动物对饮液的选择评价其精神依赖性,最后以自然戒断方式评价其身体依赖性。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下述结论:1.用本实验程序可以使人鼠在35 d内对酒精或强痛定产生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前者表现为在同时存在药液和水的条件下,大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觅药行为;后者表现为断药后人鼠所出现的不同类型戒断症状。2.与强痛定或酒精分别单独川药相比,二药同时应用时,可以明显地增强精神依赖性潜力。3.强痛定对酒精的身体依赖性无明显增强或减弱作用。而酒精对强痛定的身体依赖性潜力,则有明显增强作用。本项研究的结果为对人群中可能出现的这两者合并滥用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提供了实验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致依赖性 强痛定 酒精 大鼠试验 身体依赖性 精神依赖性 自由饮用 前瞻性研究 给药方法 初步探讨 戒断方式 实验程序 觅药行为 不同程度 戒断症状 单独用药 增强作用 药液 镇痛药 同类型 出现 潜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