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控自组装技术在高分子材料设计中的应用
1
作者 时珉 郭晨忱 《聚酯工业》 CAS 2024年第2期50-52,共3页
以可控自组装技术为核心,深入探讨其在高分子材料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自组装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精准调控,实现了高分子材料的精密结构设计和可控性组装,为材料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可控自组装技术为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和性能优... 以可控自组装技术为核心,深入探讨其在高分子材料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对自组装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精准调控,实现了高分子材料的精密结构设计和可控性组装,为材料性能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可控自组装技术为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技术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自组装技术 高分子材料设计 分子间相互作用 结构调控
下载PDF
层层自组装技术增强乳酸菌抗药性的综合实验教学设计
2
作者 周文红 汪双双 +1 位作者 阳敏 胡汉娇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1-165,264,共6页
以益生菌抗药性为研究主题,设计了层层自组装(LBL)技术增强乳酸菌抗药性的综合实验。利用LBL技术在益生菌表面覆盖仿生细胞壁,Zeta电位法分析细胞涂层过程中的电位变化,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包覆前后细胞在诺氟沙星中的存活量。结果表明,... 以益生菌抗药性为研究主题,设计了层层自组装(LBL)技术增强乳酸菌抗药性的综合实验。利用LBL技术在益生菌表面覆盖仿生细胞壁,Zeta电位法分析细胞涂层过程中的电位变化,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包覆前后细胞在诺氟沙星中的存活量。结果表明,包覆后乳酸菌的抗药性明显增强。通过实验,学生深入了解人造细胞壁的结构特点及作用机制,理解抗生素与细胞的作用原理,熟悉相关仪器的操作流程,能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技术 乳酸菌 抗药性 综合实验
下载PDF
层层自组装技术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3
作者 林全愧 计剑 +2 位作者 谭庆刚 任科峰 沈家骢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8期58-63,共6页
基于聚电解质阴阳离子交替组装的层层自组装技术由于可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多种生物大分子在材料表面的固定,并通过对组装条件的控制实现多种生物功能,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表面设计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层层自组装技术在构建血液相容性界面... 基于聚电解质阴阳离子交替组装的层层自组装技术由于可在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多种生物大分子在材料表面的固定,并通过对组装条件的控制实现多种生物功能,已成为生物医用材料表面设计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层层自组装技术在构建血液相容性界面、组织工程表面、药物控释涂层等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技术 血液相容性 细胞相容性 药物控释 抗菌
下载PDF
自组装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邢丽 张复实 +1 位作者 向军辉 杨镜奎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7年第3期39-44,共6页
本文介绍了自组装的特点、驱动力及自组装技术的应用状况,并讨论了自组装技术的前景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自组装技术 表面修饰 自组装材料 自组装器件
下载PDF
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类水滑石基新型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天雷 刘梅堂 马鸿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84-1590,1603,共8页
类水滑石(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具有各向异性的结构特征、特殊的理化特性及多功能性,在材料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围绕近年来LDHs基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系统概括了层层自组装技术(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LBL技术... 类水滑石(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具有各向异性的结构特征、特殊的理化特性及多功能性,在材料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围绕近年来LDHs基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系统概括了层层自组装技术(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LBL技术)制备的LDHs基新型薄膜材料的基础作用力(如静电吸附作用、氢键作用等),阐述了LDHs与无机分子(如蒙脱石、二氧化锰、石墨烯等)、有机分子(如聚乙烯醇、荧光染料、聚苯乙烯磺酸盐等)等组装制备的特性薄膜材料,并总结了其在光、电、催化、生物无机材料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伴随着制备方法、化学组成及成膜作用力等方面基础研究的深入以及对LBL技术的功能化、实用化研究的日臻成熟,以LBL技术构筑的LDHs基薄膜材料必将对材料、化学、生物等科技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水滑石 层层自组装技术 薄膜材料
下载PDF
基于层层自组装技术的纳米电化学传感界面构建及其免疫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立 范丽霞 +1 位作者 梁汝萍 邱建丁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95-1800,共6页
将壳聚糖-二茂铁/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CS-Fc/MWNTs)与金纳米粒子(AuNPs)通过层层自组装(LBL)技术固定于3-巯基丙烷磺酸钠盐(MPS)修饰电极表面,形成的三维多层网状结构增加了电极表面的活性位点,可高效吸附抗体,从而制得免标记... 将壳聚糖-二茂铁/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物(CS-Fc/MWNTs)与金纳米粒子(AuNPs)通过层层自组装(LBL)技术固定于3-巯基丙烷磺酸钠盐(MPS)修饰电极表面,形成的三维多层网状结构增加了电极表面的活性位点,可高效吸附抗体,从而制得免标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界面。以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例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传感器对HBsAg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1~350μg/L,检出限为0.037μg/L。免疫传感器对不同浓度HBsAg的测定结果与ELISA法测得数据的相对偏差在-4.5%~8.3%之间,表明此免疫感器对HBsAg测定的可靠性高,适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培免疫传感器 层层自组装技术 壳聚糖-二茂铁 多壁碳纳米管 金纳米粒子
下载PDF
自组装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蒲利春 崔旭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8-20,共3页
介绍了自组装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并分析影响自组装体系形成的因素 。
关键词 自组装技术 薄膜 静电 成膜技术 分子识别 热力学平衡 化学吸附 化学嫁接
原文传递
基于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的吸油型聚氨酯泡沫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伟 陆愈实 +2 位作者 潘海峰 俞笔豪 谌祺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127,共7页
利用高效吸油材料处理溢油事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针对现有吸油材料吸油效率较低、制备方式复杂的问题,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钠基蒙脱土填充的涂层构筑于软质聚氨酯泡沫表面,经过后续疏水改性处理,制备了具有超疏水超亲油表面的聚... 利用高效吸油材料处理溢油事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针对现有吸油材料吸油效率较低、制备方式复杂的问题,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钠基蒙脱土填充的涂层构筑于软质聚氨酯泡沫表面,经过后续疏水改性处理,制备了具有超疏水超亲油表面的聚氨酯泡沫材料。材料测试结果表明:组装4层涂层改性的聚氨酯泡沫水接触角达到135°,对不同种类油品的吸油重量能达到自身重量的30~60倍;油水混合物中的吸油效果也显示其能有效处理水面、水下油污。宏观燃烧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改性聚氨酯泡沫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采用上述简单易行的制备技术制得的吸油材料,可成功应用于油水分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技术 软质聚氨酯泡沫 吸油材料 蒙脱土
下载PDF
技术创新与全球纳米自组装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赵愚 余海湖 姜德生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5-77,共3页
纳米科技在本世纪将引导新一轮技术革命,纳米材料学是纳米科技的重要分支,自组装技术在纳米科技、纳米材料的发展与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自组装机制的纳米复合薄膜的研究是自组装技术研究的重要部分,在近期采用自组装技术开展以有机... 纳米科技在本世纪将引导新一轮技术革命,纳米材料学是纳米科技的重要分支,自组装技术在纳米科技、纳米材料的发展与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自组装机制的纳米复合薄膜的研究是自组装技术研究的重要部分,在近期采用自组装技术开展以有机材料为基础的薄膜器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纳米科技 纳米材料 自组装技术
下载PDF
LBL自组装技术及自组装生物功能膜结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德水 林汉枫 +2 位作者 李扬眉 徐立恒 林贤福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99-503,共5页
主要介绍近几年发展的用于生物大分子自组装功能膜的三种逐层 (LBL)自组装技术与制备方法 ,酰胺化反应自组装技术、生物分子的特异识别自组装技术、分子沉积自组装技术 ;同时总结了自组装功能膜的结构、特性的表征方法 ,主要有AFM、TEM... 主要介绍近几年发展的用于生物大分子自组装功能膜的三种逐层 (LBL)自组装技术与制备方法 ,酰胺化反应自组装技术、生物分子的特异识别自组装技术、分子沉积自组装技术 ;同时总结了自组装功能膜的结构、特性的表征方法 ,主要有AFM、TEM、循环伏安法、石英晶体微天平 (QCM )技术、UV/VIS、XPS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BL 生物功能膜 结构 表征方法 酰胺化反应 分子识别 生物大分子逐层 自组装技术 分子沉积
下载PDF
基于巯基化合物和纳米金自组装技术固定化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龙姝 李继山 +3 位作者 王桦 邓婷 沈国励 俞汝勤 《化学传感器》 CAS 2003年第1期17-25,共9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压电免疫传感器新的蛋白的固定化方法。先在压电石英晶体电极表面自组装半胱氨酸,再通过纳米金与氨基的共价键合作用,在巯基自组装膜的氨基表面形成一均匀的纳米金单层膜,实现蛋白质分子(抗IgG)在传感器表面的固定。探讨... 该文提出了一种压电免疫传感器新的蛋白的固定化方法。先在压电石英晶体电极表面自组装半胱氨酸,再通过纳米金与氨基的共价键合作用,在巯基自组装膜的氨基表面形成一均匀的纳米金单层膜,实现蛋白质分子(抗IgG)在传感器表面的固定。探讨了半胱氨酸自组装及IgG抗体固定等一系列实验条件及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传感器的频率响应和IgG的浓度在0.33~98.91μ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5 mol/L NaCl十0.01 mol/L NaOH溶液中,蛋白质层可容易地被洗脱,使免疫传感器获得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化合物 纳米金 自组装技术 固定化方法 研究 半胱氨酸-纳米金自组装 共价键合 压电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利用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修饰静电纺纳米纤维制造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彬 毛雪 尹彦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11,27,共3页
综述了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修饰静电纺纳米纤维制造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形成机理及潜在应用。
关键词 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 纳米纤维膜 机理 应用
原文传递
纳米材料与自组装技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海湖 周灵德 姜德生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纳米科技在本世纪将引导一轮新的技术革命 ,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的重要分支 ,自组装技术在纳米科技、纳米材料的发展与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采用自组装技术开展有机薄膜及器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纳米科技 纳米材料 自组装技术 制造
下载PDF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在光纤上制备光学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余海湖 李小甫 +1 位作者 许丕池 姜德生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46,共4页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在石英玻璃光纤和显微镜载玻片上制备了二氧化钛胶体与阴离子聚电解质 PSS、二氧化硅胶体与阳离子聚电解质 PDDA的复合薄膜 ,研究了薄膜的光反射性能 .在光纤端面上交替沉积光学厚度为λ/4的 PSS/Ti O2 高折射率薄膜... 采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在石英玻璃光纤和显微镜载玻片上制备了二氧化钛胶体与阴离子聚电解质 PSS、二氧化硅胶体与阳离子聚电解质 PDDA的复合薄膜 ,研究了薄膜的光反射性能 .在光纤端面上交替沉积光学厚度为λ/4的 PSS/Ti O2 高折射率薄膜和光学厚度为λ/4的 PDDA/Si O2 低折射率薄膜 ,可以获得λ/4多层高反射膜 ,使样品表面的反射性能大大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 自组装技术 光纤 制备 光学薄膜 二氧化钛胶体 二氧化硅胶体
下载PDF
SAW自组装技术对甲基膦酸二甲酯的测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潘勇 赵建军 +2 位作者 刘卫卫 余建华 黄启斌 《化学传感器》 CAS 2004年第2期46-50,共5页
该文通过在声表面波(SAW)双通道延迟线上,以巯基十一酸自组装和铜离子修饰成膜的方法(SAMs),形成了有机膦类化合物的选择性吸附薄膜(纳米级),并以此对有机膦化合物DMMP(甲基膦酸二甲酯)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 声表面波 双通道延迟线 SAW自组装技术 甲基膦酸二甲酯 测定 选择性吸附薄膜 DMMP
下载PDF
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及其在脂溶性功能因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米红波 王聪 +6 位作者 劳敏军 马永钧 励建荣 沈琳 宋强 牟伟丽 张道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90-394,400,共6页
脂溶性功能因子的包埋、释放及稳定性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聚合物电解质沉积在带电油滴表面形成多层乳液可提高其贮藏稳定性和消化吸收率。本文综述了层层自组装技术及制备多层乳液所需电解质种类,介绍了多层乳... 脂溶性功能因子的包埋、释放及稳定性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将聚合物电解质沉积在带电油滴表面形成多层乳液可提高其贮藏稳定性和消化吸收率。本文综述了层层自组装技术及制备多层乳液所需电解质种类,介绍了多层乳液在脂溶性功能因子中的应用及其结构表征,并提出了目前需重视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自组装技术 多层乳液 脂溶性功能因子 聚合物电解质
原文传递
分子自组装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娟娟 晁小练 杨祖培 《塑料科技》 CAS 2004年第4期42-47,共6页
 综述了分子自组装技术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对接枝、旋涂、化学吸附、分子沉积、慢蒸发溶剂等成膜方法作以介绍,简介了分子自组装技术在液晶、非线性光学材料、聚合物表面改性等材料领域的应用,并对其今后的发展作出预测。
关键词 分子自组装技术 化学吸附法 分子沉积法 接枝成膜法 蒸发溶剂法 旋涂法 可控聚合物薄膜制备法 表面活性引发原位聚合法 光引发聚合法 电化学催化聚合法 成膜方法
下载PDF
分子自组装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生杰 范晓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04期197-199,共3页
综述了分子自组装技术的特点及研究现状,展望了分子自组装技术在生物医学、物理化学、纳米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分子自组装技术 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生物医学 物理化学 纳米材料
下载PDF
扫描探针加工和自组装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进展——表面图形可控的功能纳米结构的制备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善堂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随着扫描指针和分子组装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不仅可以在固体表面构建纳米尺度的结构,而且也可以使表面的纳米结构进一步功能化,并且还能够更进一步制备出精确控制的复合功能材料及理想的原型器件.本文在简单介绍扫描探针加工技术和分子... 随着扫描指针和分子组装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不仅可以在固体表面构建纳米尺度的结构,而且也可以使表面的纳米结构进一步功能化,并且还能够更进一步制备出精确控制的复合功能材料及理想的原型器件.本文在简单介绍扫描探针加工技术和分子自组装膜制备的基础上,总结了原子力显微镜纳米刻蚀和分子组装相结合的最新进展,并着重介绍了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研究进展的构筑纳米刻蚀法和蘸笔水刻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探针显微镜 纳米加工 自组装 纳米刻蚀 纳米结构 自组装技术
下载PDF
采用自组装技术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微型免疫传感器
20
作者 许媛媛 边超 +1 位作者 陈绍凤 夏善红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74-76,共3页
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制备出电化学微型电极芯片,并运用自组装技术修饰微型电极表面用于抗体的固定化,研制出新型的电化学微型免疫微传感器.采用MEMS技术,在硅片上制备了分别以Au、Pt、Pt为电极材料的工作电极、对电极以及准参比电... 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制备出电化学微型电极芯片,并运用自组装技术修饰微型电极表面用于抗体的固定化,研制出新型的电化学微型免疫微传感器.采用MEMS技术,在硅片上制备了分别以Au、Pt、Pt为电极材料的工作电极、对电极以及准参比电极的微型三电极系统.采用自组装技术,以"Au-巯基乙胺-A蛋白"作为抗体的定向固定程序.与在平面裸电极Au表面上固定生物分子的传统方法相比,基于自组装技术的巯基乙胺修饰工作电极Au表面具有更高的生物亲和性,并且能够提高A蛋白在Au表面的固定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抗体的结合能力.研究表明,这种电化学微型免疫传感器具有检测灵敏度较高、响应快、试剂用量少、与集成电路工艺相兼容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自组装技术 电化学 微型免疫传感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