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分析
1
作者 张彪 曾丽娥 +4 位作者 卢鑫鑫 黄肖利 陈少婷 梅端容 江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7期895-899,共5页
目的分析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差异及25(OH)D水平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于福建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29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目的分析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差异及25(OH)D水平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于福建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229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58例、类风湿关节炎(RA)45例、干燥综合征(SS)37例、强直性脊柱炎(AS)60例、皮肌炎(DM)14例和系统性硬化症(SSc)15例;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29例作为对照组。收集血清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血清标本中的25(OH)D进行检测,分析25-羟维生素D_(2)[25(OH)D_(2)]、25-羟维生素D_(3)[25(OH)D_(3)]和总25(OH)D水平在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的差异;分析总25(OH)D水平与其他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的血清总25(OH)D水平表现为缺乏或不足的比例总体上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25(OH)D_(3)和总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疾病亚组25(OH)D_(3)、总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25(OH)D_(3)和总25(OH)D水平最低,与S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血清25(OH)D_(3)和总25(OH)D水平低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血清总25(OH)D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肌酐(CREA)和尿素氮(BUN)呈负相关(P<0.05),RA组血清总25(OH)D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呈负相关(P<0.05),DM组总25(OH)D水平与ESR呈负相关(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且存在性别差异。在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血清总25(OH)D水平与ESR、CREA、BUN及RF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25-羟维生素D 相关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干燥综合征
下载PDF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
2
作者 查蔷 李建勇 沈文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22,共6页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是一类以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及骨髓异常增生为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CMML患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AID与CMML合并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给...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是一类以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及骨髓异常增生为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CMML患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AID与CMML合并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给此类患者治疗的选择带来了一定挑战。已有研究提示合并AID对CMML患者的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MML患者合并AID的类型、可能发病机制、预后及相关治疗进展进行文献复习及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富马酸二甲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前景及作用机制
3
作者 杨莹洁 黄鸣清 +1 位作者 郑燕芳 陈剑钰 《海峡药学》 2024年第2期13-18,共6页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一线治疗药物富马酸二甲酯(Dimethyl Fumarate,DMF)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前景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ubchem检索DMF 2D、3D结构以及Canonical SMILES号,在Target...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一线治疗药物富马酸二甲酯(Dimethyl Fumarate,DMF)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前景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Pubchem检索DMF 2D、3D结构以及Canonical SMILES号,在Targetnet数据库预测其靶点并利用Uniprot(蛋白质数据库)进行靶点去重及标准化。综合GeneCards、DisGeNET、OMIM和TTD数据库对不同免疫疾病靶点进行汇总;Venny在线获取DMF靶点与不同免疫疾病靶点交集基因;交集基因结合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8.2软件进行PPI网络构建得到核心靶点;运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 3.8.2软件绘制“药物-疾病-靶点-通路”关系网络图,Network Analysis分析图中各因素(节点)的关联性及重要性;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将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分别进行分子对接,Pymol软件将对接结果可视化。结果DMF潜在的作用靶点216个,通过其中19个关键靶点治疗多种免疫性疾病,如银屑病(Psoriasis)、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结肠炎、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 osus,SLE),重要靶点是MMP9、PTGS2、TNF等;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DMF对细胞分子功能、生物学功能及细胞组成均有影响,KEGG结果表明DMF调控上述功能主要与PI3K/AKT、TNF、NF-κB和IL-17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DMF与核心靶点具有结合。结论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发现DMF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分别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干预多种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提示作为MS一线治疗药物DMF除MS治疗外,还具有治疗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二甲酯 自身免疫性疾病 网络药理学 作用机制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4
作者 尹建运 董庆华 +2 位作者 苏杭 黄莉 倪倩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80-86,共7页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具有独特免疫效应的细胞,其在机体的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促进疾病的发展并对机体造成损伤。近年来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功能、在某些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致病机...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具有独特免疫效应的细胞,其在机体的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促进疾病的发展并对机体造成损伤。近年来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功能、在某些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致病机制以及相关的免疫治疗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以深入探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机体中的作用,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Ⅰ型干扰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 免疫疗法
下载PDF
纳米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
5
作者 敖正宏 王玥 +1 位作者 梅雅贤 罗文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4,共7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对自身抗原失去免疫耐受而发生的一类异质性疾病。近年来,抗体药物已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选择。单克隆抗体因相对分子质量大,不易穿透实体组织而应用受限,而纳米抗体是目前已知的具有完整抗原识别能...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机体对自身抗原失去免疫耐受而发生的一类异质性疾病。近年来,抗体药物已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选择。单克隆抗体因相对分子质量大,不易穿透实体组织而应用受限,而纳米抗体是目前已知的具有完整抗原识别能力的最小抗体片段,具有易于改造、穿透力强、能够靶向更加隐蔽的表位等特点,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重点阐述纳米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银屑病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展望纳米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细胞因子
下载PDF
lncRNA H19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6
作者 蒋志行 刘冬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6-640,共5页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至少为200个核苷酸的非蛋白质编码的RNA。现有证据表明lncRNA通过各种机制影响着人类的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且在免疫细胞的分化和激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的进程中扮演...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至少为200个核苷酸的非蛋白质编码的RNA。现有证据表明lncRNA通过各种机制影响着人类的生长发育和疾病发生,且在免疫细胞的分化和激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lncRNA H19被发现在炎症、纤维化等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独特的调节功能,因此H19参与的分子机制有望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靶点。本综述基于H19已知的功能讨论了其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的相关机制,并总结了H19在几种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H19 自身免疫性疾病 分子机制
下载PDF
自噬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7
作者 马瑜 严媚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自噬是一种由自噬体介导的真核细胞代谢过程,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作用。自噬异常可能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失调进而引发疾病。本文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例,对自噬在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噬是一种由自噬体介导的真核细胞代谢过程,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作用。自噬异常可能导致自身免疫反应失调进而引发疾病。本文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例,对自噬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噬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MCP-1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分析
8
作者 努尔赛乃木·马木提 常桂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184-0187,共4页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也称趋化因子配体2(C-C motif ligand 2, CCL2),作为一类 ccc型趋化因子,可调控炎症相关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的迁移、浸润和招募,参与多种急慢性炎症反应...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也称趋化因子配体2(C-C motif ligand 2, CCL2),作为一类 ccc型趋化因子,可调控炎症相关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 T淋巴细胞)的迁移、浸润和招募,参与多种急慢性炎症反应。最近有研究表明MCP-1在 SLE, RA,过敏性紫癜等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ANCA(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相关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 MCP-1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趋化因子配体2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血管炎
下载PDF
AIM2炎症小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郑昱洁 周京国 党万太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是AIM2炎症小体的重要组成部分。AIM2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与胞质中的双链DNA结合后,招募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和半胱天冬酶1(Caspase-1)前体在内的凋亡相关蛋白,诱导Caspase依赖性的炎症小体形成,促使Caspase-1激...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是AIM2炎症小体的重要组成部分。AIM2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与胞质中的双链DNA结合后,招募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和半胱天冬酶1(Caspase-1)前体在内的凋亡相关蛋白,诱导Caspase依赖性的炎症小体形成,促使Caspase-1激活及IL-1β成熟与分泌,启动自身免疫反应。AIM2介导的免疫反应异常激活可导致免疫相关疾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银屑病、白塞病等。在自身免疫疾病中,自身或外来DNA的异常累积可以激活AIM2炎症小体,释放致炎因子,参与炎症反应。因此,调控AIM2炎症小体活性,可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并阻止组织损伤及限制自身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M2炎症小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半胱天冬酶1 线粒体DNA 炎症反应
下载PDF
RORγt反向激动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鲁丽雪 王永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102,共16页
视黄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RORγt作为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可诱导Th17细胞的分化以及炎性因子IL-17等的产生,在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RORγt反向激动剂已成为学术界乃至国际制药公司研究... 视黄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RORγt作为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可诱导Th17细胞的分化以及炎性因子IL-17等的产生,在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病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RORγt反向激动剂已成为学术界乃至国际制药公司研究的热点领域。目前已报道多种骨架结构类型,包括正构位点反向激动剂和变构位点反向激动剂。本文通过介绍RORγt的结构与功能,并对处于临床和临床前研究中的一些RORγt反向激动剂进行综述,以期为RORγt反向激动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TH17细胞 RORγt反向激动剂
下载PDF
核仁型抗核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丁聪聪 王希 +3 位作者 林芳 于乐 陈慧 董轲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 探讨核仁型抗核抗体(ANA)在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就诊患者临床样本71 78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临床标本的ANA,统计核仁型ANA在临床就诊患者中的阳性率,以及核仁型ANA... 目的 探讨核仁型抗核抗体(ANA)在相关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该院就诊患者临床样本71 780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临床标本的ANA,统计核仁型ANA在临床就诊患者中的阳性率,以及核仁型ANA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和实验室特征。结果 在71 780例患者ANA常规检测中,ANA阳性的有16778例,阳性率为23.37%。其中核仁型有1708例,占所有ANA常规检测的2.38%,在ANA阳性者中的比例为10.18%。>20~<50岁组和≥50岁组中不同性别患者核仁型A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0岁组中不同性别患者核仁型A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女性的核仁型A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20~<50岁组女性核仁型ANA阳性率为最高。不同年龄组男性核仁型ANA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A阳性率以风湿免疫科患者为最高(70.35%),但核仁型ANA阳性主要见于生殖医学中心(12.90%)、呼吸内科(12.40%)及神经内科(11.29%)等科室,且科室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08例核仁型ANA阳性者中,420例做了ANA滴度,包括34例AID患者,386例非AID患者。核仁阳性滴度在非AID患者与AID患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仁型是ANA阳性者中的常见荧光模式,在ANA阳性者中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核仁型ANA阳性率和滴度在不同AID疾病中均存在差异。联合其他免疫功能指标检测,有助于早期鉴别诊断A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型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伴发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六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王荣荣 张阳 刘坚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57-159,163,共4页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D)伴发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 PJP)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3年5月航天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6例PJP患者的临...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D)伴发耶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jirovecii pneumonia, PJP)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3年5月航天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6例PJ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6~84岁,病程1~336个月,均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PJP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为发热、憋喘等;实验室结果提示,CD4^(+)淋巴细胞减少、乳酸脱氢酶升高、低氧血症等。6例患者经联磺甲氧苄啶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复查胸部CT双肺病灶吸收好转。结论 使用GC、免疫抑制剂或生物制剂、淋巴细胞减少、年龄和肺部疾病等都是AD伴发PJP的高危因素,因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病死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临床高度怀疑而暂时不能确诊时,应立即开始经验性治疗。此外,对高危人群应考虑使用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进行预防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耶氏肺孢子菌肺炎 临床特点 治疗 预防
原文传递
抗核抗体联合抗核抗体谱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13
作者 刘玉民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124-126,132,共4页
目的分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诊断中应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联合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s)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收的90例AID患者纳入AID组,同期选择9... 目的分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诊断中应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联合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s)检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收的90例AID患者纳入AID组,同期选择9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组,健康组成员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可分为3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c arthritis,RA)患者、4例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AP)患者、3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11例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患者、6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患者和8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rogressive systemic sclerosis,PSS)患者。2组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IBT)接受ANA及ANAs检测,对比2组阳性表达率以及AID组内各类患者ANA核型、ANAs阳性表达情况。结果AID组各类患者ANA均呈现阳性表达,其中SLE患者ANA阳性率为96.77%,高于其他类型患者ANA阳性率(P<0.05)。与健康体检者相比,AID组中SLE患者抗dsDNA、抗SmDl、抗SSB、抗SSA、抗组蛋白和抗核小体阳性率较高,RA患者抗SSA、抗组蛋白阳性率较高,AP患者抗Scl-70阳性率较高,PSS患者抗SSB、抗CENP-B阳性率较高,SS患者抗SSB、抗SSA阳性率较高,MCTD患者抗SmDl、抗SSA、Ul-SnRNP阳性率较高(P<0.05)。AID组ANAs阳性率为73.33%,与AID组的ANA总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A联合ANAs检测阳性率为91.11%,高于各项单独检测阳性率(P<0.05)。58例ANA及ANAs阳性患者阳性表达情况显示,核颗粒型常见于抗组蛋白、抗SSA、抗SSB、抗dsDNA表达,核均质型常见于抗核小体、抗组蛋白表达,胞浆颗粒型常见于抗SmDl、抗Scl-70表达。结论ANA联合ANAs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AID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谱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对复发性流产的影响及治疗
14
作者 孙晓娜 许红英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195-198,共4页
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研究,免疫功能异常成为引起复发性流产(RSA)的重要原因之一。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两种表现形式,其中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机体淋巴细胞的激活或自身高滴度抗体的产生导致组织... 随着生殖免疫学的发展研究,免疫功能异常成为引起复发性流产(RSA)的重要原因之一。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器官特异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两种表现形式,其中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机体淋巴细胞的激活或自身高滴度抗体的产生导致组织、器官损伤为主要特点的免疫紊乱性疾病,是导致病理妊娠(RSA、胎儿死亡、早产、胎盘功能不全等)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引起RSA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抗磷脂综合征(APS)、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类风湿性关节炎(RA)、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干燥综合征(SS)为主。本文就RSA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做一阐述,以丰富RSA临床诊疗方案,减轻患者及家庭的心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复发性流产 免疫紊乱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T淋巴细胞线粒体损伤定量分析及其临床价值探讨
15
作者 吴子燕 奉福泰 +3 位作者 李昊隆 徐洪琳 张蜀澜 李永哲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5期991-998,共8页
目的 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以期为AID病因学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3—4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AID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人群的临床资料,并依据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 目的 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以期为AID病因学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3—4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AID患者及同期体检健康人群的临床资料,并依据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 cell, Th)百分比/杀伤性T淋巴细胞(T cytotoxic cell, Tc)百分比比值,将AID患者分为免疫功能低下亚组和免疫功能正常亚组。采用流式细胞术评估AID患者T淋巴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以线粒体膜电位偏低细胞百分比(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low percentage, MMP-low%)表示线粒体功能障碍程度并分析其与AID的相关性。结果 共入选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AID患者70例,健康人群20名。AID患者中,免疫功能低下者20例(Th/Tc比值<0.70),免疫功能正常者50例(Th/Tc比值≥0.70);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33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19例,干燥综合征(Sj9gren syndrome, SS)患者18例。SLE、RA、SS患者CD3^(+)T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偏低细胞百分比(T MMP-low%)、CD3^(+)CD4^(+)T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偏低细胞百分比(Th MMP-low%)、CD3^(+)CD8^(+)T淋巴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偏低细胞百分比(Tc MMP-low%)均低于健康人群(P均<0.05)。AID患者中,免疫功能低下亚组和免疫功能正常亚组T MMP-low%、Th MMP-low%、Tc MMP-low%均低于健康人群(P均<0.05);相较于免疫功能正常亚组,免疫功能低下亚组T MMP-low%、Th MMP-low%、Tc MMP-low%均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线粒体损伤指标中,仅发现Th MMP-low%/Tc MMP-low%比值与AID患者免疫功能(Th/Tc比值)具有相关性(r=-0.39,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T MMP-low%、Tc MMP-low%、Th MMP-low%在AID的识别中均具有良好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5%CI:0.74-0.92)、0.82(95%CI:0.73-0.92)、0.77(95%CI:0.67-0.88)。结论 AID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线粒体损伤,尤其在免疫功能低下者中此现象更显著。T淋巴细胞线粒体损伤相关指标或可作为AID辅助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T淋巴细胞 线粒体损伤 免疫功能低下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英惠 刘子玉 +4 位作者 王智民 高天舒 尹远平 金哲 杨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4-170,共7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是一种受免疫、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多发性、难治性疾病,其具体的致病机理尚不明确。随着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固有免疫中占据重要地位的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AID)是一种受免疫、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多发性、难治性疾病,其具体的致病机理尚不明确。随着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固有免疫中占据重要地位的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NLRP3)炎症小体,其活化后可诱发炎症级联反应,释放炎症因子、导致组织损伤,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成为今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潜在靶点。研究发现中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表达可有效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进程。深入开展NLRP3炎症小体的相关靶向抑制药物及相关作用机制研究,将为新药研制、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保障。从NLRP3炎症小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经典活化途径、相关药物对其抑制等方面进行阐述整理,对NLRP3炎症小体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以及中医药相关作用机制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临床与基础科研工作者对NLRP3炎症小体在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进行探索、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症小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药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应用t-SNE算法探讨实验室检查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上临床意义
17
作者 肖瑞平 朱有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8期0059-0062,共4页
应用机器学习算法t-SNE(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探索其中数据结构、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方面的意义。方法 构建以t-SNE为基础的数据分析模型... 应用机器学习算法t-SNE(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探索其中数据结构、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方面的意义。方法 构建以t-SNE为基础的数据分析模型,以原始实验室检查数据生成的大量高维数据集反复训练模型,确定各种重要参数和实验流程,最终对生成的一系列可视化散点图进行分析,揭示其中包含的信息和知识。结果 本研究建立了可靠性与实用性较强的数据分析模型以及具有临床实践意义的数据分析流程。通过对880例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种的数据分析,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将所有病例显著地分为两大类;同病种的病例具有明显聚集的数据簇结构,不同病例的数据点有重叠现象;通过比较不同的数据集分析结果,进一步简化了检查项目组合。结论 采用本研究建立的数据分析模型,能够将复杂的临床高维数据集通过计算简化为二维的可视化散点图。通过对散点图上重叠数据点的解析,快速地将疑难病例甄别出来,表明了数据分析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超敏c反应蛋白可能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启动者的作用;简化的检查项目组合也可以取得具有临床诊断价值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NE(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 自身免疫性疾病 数据分析 超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的指征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川阳 李佳钋 乔宠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2-103,共2页
随着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长,临床上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越来越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导致流产、早产、子痫前期、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孕前及妊娠期准确进行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能够早期识别诊断,并进行有效干预,以改... 随着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的逐年增长,临床上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越来越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导致流产、早产、子痫前期、胎死宫内等不良妊娠结局。孕前及妊娠期准确进行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能够早期识别诊断,并进行有效干预,以改善母儿预后。本文旨在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筛查的指征及意义,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过度筛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胎死宫内 子痫前期 不良妊娠结局 母儿预后 妊娠合并 识别诊断 妊娠期
下载PDF
中药单体基于肠道菌群调节Th17/Treg轴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干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金雨 董政委 王永霞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550-2555,共6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ADs)是一类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的疾病。促炎性的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抗炎性的调节性T细胞(Treg)在功能上相互拮抗,两者间的免疫失衡及相关细胞因子失调与多种ADs发生密切相关。大量证据表明... 自身免疫性疾病(ADs)是一类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的疾病。促炎性的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抗炎性的调节性T细胞(Treg)在功能上相互拮抗,两者间的免疫失衡及相关细胞因子失调与多种ADs发生密切相关。大量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产生、调控转录因子表达、影响能量代谢等调节Th17/Treg分化,重建自身免疫耐受,延缓ADs进程。本文综述了红景天苷、人参皂苷Rg1、白芍总苷、熊果酸等中药单体基于肠道菌群调节Th17/Treg分化平衡途径在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1型糖尿病等ADs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恢复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平衡从而缓解肠黏膜屏障受损、降低滑膜血管新生及改善胰腺β细胞破坏等。这可为ADs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肠道菌群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单指数模型扩散加权成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曼婷 丁长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8-164,共7页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是检测人体水分子微观运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单指数模型DWI可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定量评价水分子扩散运动中受限的方向和程度,间接反映组织内微观结... 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是检测人体水分子微观运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单指数模型DWI可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定量评价水分子扩散运动中受限的方向和程度,间接反映组织内微观结构的变化及特点,其结果包含纯水分子与微循环血液灌注二者的重叠效应。双指数模型DWI指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成像,是在单指数模型DWI的基础上发展的多b值DWI,能够准确区分组织内纯水分子扩散信息和微循环血流灌注信息。由于二者对微观结构变化的高敏感性,在诊断疾病、评估疾病活动程度及预后效果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有效影像证据支持,因此单指数模型DWI和IVIM成像目前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对单指数模型DWI及IVIM成像现今在自身免疫性脑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强直性脊柱炎、免疫性肾脏疾病及大动脉炎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了解其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一步探究二者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前景及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疾病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