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免疫球蛋白A缺乏症合并自身免疫性胃炎及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报告
1
作者 钱小溪 吴昊天 +1 位作者 陈兆耀 骆守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54,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62岁,主诉“四肢麻木3个月”于2022年4月28日收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中心。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步态不稳,脚踩棉花感,伴双上肢麻木,间断性头晕,腰部束带感,症状逐渐加重;并有胃胀不适,... 1病例资料患者男,62岁,主诉“四肢麻木3个月”于2022年4月28日收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中心。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步态不稳,脚踩棉花感,伴双上肢麻木,间断性头晕,腰部束带感,症状逐渐加重;并有胃胀不适,大便干结难解,排尿不净感,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有颈椎病病史、长期饮酒史(每天约饮白酒250 g,已戒酒半年),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家族遗传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免疫球蛋白A缺乏症 自身免疫性胃炎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甲钴胺
原文传递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在自身免疫性胃炎诊断中的效能比较
2
作者 杨蔚峰 李莹 +2 位作者 邹尤宝 班洁虹 杨新弘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6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在自身免疫性胃炎(AIG)诊断中的使用价值,为AIG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并疑诊为AIG的5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采用白光模式及NBI-ME...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NBI-ME)在自身免疫性胃炎(AIG)诊断中的使用价值,为AIG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5月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并疑诊为AIG的56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并采用白光模式及NBI-ME模式进行观察,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NBI-ME模式、白光模式对AIG的检出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经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疑似患者中阳性35例,阴性21例。经NBI-ME模式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3例,阴性23例,其中27例为真阳性;经白光模式检查结果显示,阳性31例,阴性25例,其中17例为真阳性;NBI-ME模式阳性检出率[58.93%(33/56)]高于白光模式[55.36%(31/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ME模式对AIG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白光模式组(均P<0.05)。结论NBI-ME模式诊断AIG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AIG的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带成像 放大内镜 自身免疫性胃炎 白光模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并发结肠息肉患者CagA、胃黏膜功能和自身抗体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盼 贺赛玉 +2 位作者 黄定鹏 陈英英 乔思竹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603-606,共4页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胃炎并发结肠息肉患者CagA、胃黏膜功能和自身抗体的变化。方法纳入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122例作为AIG组,另外收集同期萎缩性胃炎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AIG组根据结肠是否有息肉,分为有、无增生性息肉组或有、无腺瘤性...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胃炎并发结肠息肉患者CagA、胃黏膜功能和自身抗体的变化。方法纳入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122例作为AIG组,另外收集同期萎缩性胃炎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AIG组根据结肠是否有息肉,分为有、无增生性息肉组或有、无腺瘤性息肉组。比较各组血清胃泌素、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抗胃壁细胞抗体(PCA)、抗内因子抗体(IFA)、胃蛋白酶原Ⅰ/Ⅱ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122例AIG患者中,73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46例CagA阳性,43例PCA阳性,46例IFA阳性。AIG组结肠多发性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增生性息肉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高于无增生性息肉组,有腺瘤性息肉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和CagA阳性率高于无腺瘤性息肉组(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胃炎易伴有结肠增生性成腺瘤性息肉,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结肠息肉增生 自身抗体 CAGA 胃黏膜功能
下载PDF
“因热成毒致虚”三期廓清理论辨治自身免疫性胃炎经验
4
作者 张忠绵 张希颜 +6 位作者 韩睿 卢晓曼 王岚 叶王宇 陈嘉钦 林子力 李志红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7期792-794,共3页
自身免疫性胃炎(AIG)作为进展性疾病,病机复杂,病程较长,结合内镜下微观表现与中医宏观理论,根据AIG病理组织学及内镜下表现,将其分为三期。以“廓清论”为治疗总纲,病初在气,病机在热气结盛,治当清热泻实通腑;病进入血,病机在毒热积聚... 自身免疫性胃炎(AIG)作为进展性疾病,病机复杂,病程较长,结合内镜下微观表现与中医宏观理论,根据AIG病理组织学及内镜下表现,将其分为三期。以“廓清论”为治疗总纲,病初在气,病机在热气结盛,治当清热泻实通腑;病进入血,病机在毒热积聚,治当以理气解毒散结;病久致虚,病机在耗气败血,治当益胃和肝健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廓清论 因热成毒致虚 微观理论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胃炎40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洋 付新新 +1 位作者 罗晓旭 郝英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2期5-8,15,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40例被误诊为各类贫血的自身免疫性胃炎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61.5%。40例均以贫血或全血细胞减少就诊,26例存在胃肠...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40例被误诊为各类贫血的自身免疫性胃炎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61.5%。40例均以贫血或全血细胞减少就诊,26例存在胃肠道症状,3例有明显的神经症状,其中1例诊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2例肌电图诊断周围神经病变,误诊时间1周~40年。33例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2例同时存在溶血性贫血),7例符合缺铁性贫血。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仅11例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再次回顾所有患者胃镜图像均存在典型局限于胃底、胃体部的黏膜萎缩,胃窦黏膜正常。实验室检查26例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升高,31例乳酸脱氢酶和(或)α-羟丁酸脱氢酶升高。32例检测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阳性。本组均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胃炎,给予补充维生素B_(12)、叶酸治疗,6例住院期间输血治疗。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贫血好转,胆红素及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明显下降。结论自身免疫性胃炎消化道症状为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常以血液系统异常和神经精神症状起病,误诊率高,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误诊 贫血 巨幼细胞性 贫血 缺铁性 胃黏膜萎缩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韩暄 党志博 赵丽萍 《河南中医》 2014年第10期2063-2064,共2页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诊断方法有消化内镜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胃蛋白酶原检查、胃泌素检查和蛋白组学检测;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西医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加强黏膜的营养与保护治疗,中医治疗包含...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诊断方法有消化内镜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胃蛋白酶原检查、胃泌素检查和蛋白组学检测;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西医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加强黏膜的营养与保护治疗,中医治疗包含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及其他外治疗法。治疗应该综合考虑,选择科学、合理的个体化诊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消化内镜检查 胃蛋白酶原检查 胃泌素检查 蛋白组学检测 一般治疗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加强黏膜的营养与保护治疗 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 其他外治疗法
下载PDF
以缺铁性贫血为首发的自身免疫性胃炎1例
7
作者 刘欣 崔京京 +4 位作者 郭亚平 梁颖 王芊 李伟皓 安洪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905-906,共2页
病例女,41 岁,因周身乏力 6 个月,加重 1 个月,入住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患者于 6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乏力,无呕血、黑便,未特殊关注,1 个月前乏力症状加重,遂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Hb 68 g/L↓,WBC6.56×10^9/L,PLT 231... 病例女,41 岁,因周身乏力 6 个月,加重 1 个月,入住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患者于 6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乏力,无呕血、黑便,未特殊关注,1 个月前乏力症状加重,遂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Hb 68 g/L↓,WBC6.56×10^9/L,PLT 231×10^9/L。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抗胃壁细胞抗体 贫血 首发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后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波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2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对血清壁细胞抗体(PCA)、血清胃泌素、血清维生素B12、胃内pH值的影响。方法 104例患者均经胃镜及血清壁细胞抗体(PCA)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胃炎(AIG),Hp感染由13C尿素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根除幽门螺杆菌(Hp)后对血清壁细胞抗体(PCA)、血清胃泌素、血清维生素B12、胃内pH值的影响。方法 104例患者均经胃镜及血清壁细胞抗体(PCA)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胃炎(AIG),Hp感染由13C尿素呼气试验或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证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经典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共服药10d。治疗结束后4~8周,检测Hp根除情况。对照组不用任何对Hp有影响的药物,且与治疗组在同一时间作Hp检测、胃镜及PCA、血清胃泌素、血清维生素B12等检查。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83.8%,对照组根除率为0%(χ2=76.2,P<0.01),在患者根除Hp后PCA阳性率下降,转阴率为72.2%,对照组PCA转阴率为0%(χ2=57.3,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与对照组比较自身免疫性胃炎根除Hp后,PCA阳性率明显下降,血清胃泌素降低,胃内pH值及血清维生素B12升高(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上腹部胀痛症状改善明显,对照组中原有上腹部胀痛症状无改善,治疗组贫血明显改善,对照组贫血改善不明显。结论自身免疫性胃炎根除Hp后,PCA阳性率下降,血清胃泌素降低,胃内pH值及血清维生素B12升高。对于Hp感染的自身免疫性胃炎建议根除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自身免疫性胃炎 血清壁细胞抗体(PCA) 胃泌素 维生素B12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并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9
作者 洪金鹏 王弼 +4 位作者 陈璠玲 陈嘉屿 马强 王彪猛 杨永林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318-1320,共3页
自身免疫性胃炎(AIG)可导致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早期识别困难。本文报道病例病程长,早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期出现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贫血等,系统诊查后明确诊断,补充维生素B12等治疗后获得成功。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贫血 胃壁细胞抗体 抗内因子抗体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格日乐 李艳梅 赵丽萍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82-87,共6页
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AIG)临床少见,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胃底、胃体萎缩而胃窦不受累。早期临床无特异性症状,目前无根治方法。AIG患者随访主要关注胃黏膜萎缩程度及癌前病变。我... 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AIG)临床少见,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组织病理学表现为胃底、胃体萎缩而胃窦不受累。早期临床无特异性症状,目前无根治方法。AIG患者随访主要关注胃黏膜萎缩程度及癌前病变。我国尚缺乏AIG的系统研究,国外研究较多。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AIG及相关疾病最新研究进展作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A型胃炎 抗壁细胞抗体 抗内因子抗体 贫血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胜男 孙为豪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7-152,共6页
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AIG)是一组由异常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有一些新认识,文章将对于该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免疫机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 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AIG)是一组由异常自身免疫反应所介导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有一些新认识,文章将对于该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免疫机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感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归纳和阐述。AIG可能为多因素、多基因致病,遗传易感性的发现,免疫调节机制的改变,Hp感染及维生素D缺乏机制为阐明AIG的发病机制带来新的曙光。针对Fas/FasL通路的靶向性治疗,操纵Toll样受体信号,开发针对细胞因子的新疗法有望抑制炎症性疾病,根除HP及积极补充维生素D都能抑制AIG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 自身抗体 遗传易感性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胃炎关联疾病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英斌 谢玲 +1 位作者 吴云林 陈平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5期484-490,共7页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胃炎关联性疾病病例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检查及血清学检测确诊的3例分别因胃肠道症状伴贫血、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肝功能异常就诊的合并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总...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胃炎关联性疾病病例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检查及血清学检测确诊的3例分别因胃肠道症状伴贫血、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肝功能异常就诊的合并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总结自身免疫性胃炎与所伴随疾病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1以"恶心伴间歇性呕吐伴贫血1个月",入院后血清学检查提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胃镜检查提示胃体增生,并在胃镜下对其病灶进行切除治疗,术后病理提示为局部高级别瘤变管状腺瘤;病例2以"反复中上腹部不适数月"就诊,入院后行胃镜检查提示胃体增生,在胃镜下对其病灶进行切除,术后病理提示为神经内分泌肿瘤(G1期);病例3以"肝功能异常"就诊,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3例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后见胃底胃体黏膜层菲薄,黏膜下血管透见,在胃镜下对胃体增生病灶进行活检,病理提示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且其血清检测内因子抗体和壁细胞抗体均显示阳性,故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胃炎。综合分析相关文献显示,自身免疫性胃炎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神经内分泌肿瘤、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结论:本文报道3例分别以巨幼细胞性贫血、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肝功能异常就诊的病例,就诊中结合其内镜下(表现胃体黏膜萎缩)和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内因子抗体和壁细胞抗体阳性),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胃炎,从而为疾病的后续诊治提供依据,故临床医师需注重慢性胃炎与之相关联性疾病的筛查,反之亦然,从而避免疾病的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关联性疾病 诊断
原文传递
自身免疫性胃炎2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国菊 王代文 +2 位作者 肖华静 司晓凤 徐嘉忆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1-473,共3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AI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AIG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内镜下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3例AIG中,女性16例,男性7例,年龄34~70岁...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AI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AIG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内镜下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3例AIG中,女性16例,男性7例,年龄34~70岁,中位年龄54岁,发生于胃体17例,胃底7例。均表现为非特异性胃肠表现,内镜下表现为非特异性胃炎及黏膜隆起,其中5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6例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2例伴甲状腺疾病。23例中7例伴增生性息肉,5例伴腺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伴幽门腺腺瘤,1例伴胃腺癌,1例伴多发神经内分泌肿瘤。镜下均表现为以胃体、胃底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壁细胞减少,程度不等的肠化、假幽门腺样化生及胰腺腺泡细胞化生。免疫表型:23例CgA示神经内分泌细胞呈线状、微结节状增生,胃底、胃体黏膜Gastrin呈阴性,胃窦Gastrin染色呈增生改变,Ki-67呈增殖区阳性。胃窦黏膜无明显炎症改变或呈轻度慢性炎。结论AIG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一,起病隐匿,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不同临床阶段组织学表现也不尽相同,日常工作中极易漏诊。胃黏膜活检对AIG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内镜表现 假幽门腺样 CgA GASTRIN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及内镜下表现(附31例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丽妮 吴伟东 雷延昌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1期77-81,共5页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内镜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对自身免疫性胃炎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31例经内镜及血清学确诊的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检查、病理检查、... 目的总结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内镜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对自身免疫性胃炎的诊断水平。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31例经内镜及血清学确诊的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检查、病理检查、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和随访结果。结果31例患者中,纳差14例(45.2%),上腹胀12例(38.7%),缺铁性贫血7例(22.6%),巨幼红细胞贫血5例(16.1%),合并胃神经内分泌肿瘤4例(12.9%),合并脊髓亚联综合征2例(6.5%),合并Ⅰ型糖尿病1例(3.2%),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1例(3.2%)。内镜下表现在胃底腺区域高度萎缩,胃窦部没有发现萎缩;部分患者内镜下见黏膜下隆起,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壁细胞阳性28例(90.3%),内因子抗体阳性3例(9.7%),抗胃壁细胞抗体及内因子抗体均阳性6例(19.4%)。13例行胃泌素-17及胃蛋白酶检查,8例(25.8%)出现胃泌素-17升高、胃蛋白酶原Ⅰ/Ⅱ降低。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测定10例(32.3%)阳性。组织病理以胃体、胃底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合并神经内分泌肿瘤者经氩气刀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目前仍在随访,合并脊髓亚联综合征患者补充维生素B12后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巨幼红细胞贫血及缺铁性贫血患者分别补充维生素及二价铁后,血红蛋白较前上升。结论自身免疫性胃炎起病隐匿,巨幼红细胞贫血或慢性缺铁性贫血口服补铁效果欠佳者,要考虑是否合并自身免疫性胃炎;内镜检查发现逆向萎缩表现时,需完善抗胃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检查和胃黏膜组织活检,以排除自身免疫性胃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临床表现 内镜特点 病理特点 合并症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诊治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田珂 王晶桐 《胃肠病学》 2010年第9期515-517,共3页
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是由CD4^+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洲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内对其重视不足。内因子抗体和壁细胞抗体阳性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和胃酸分泌,导致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参与了AIG的发病... 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是由CD4^+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亚洲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内对其重视不足。内因子抗体和壁细胞抗体阳性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和胃酸分泌,导致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参与了AIG的发病。AIG常伴发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AIG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降低,并与胃体萎缩程度相关,可能成为一种无创胃体萎缩筛查指标。对恶性贫血患者应予维生素B12替代治疗。目前对AIG患者接受内镜监测的时间间隔仍存在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自身免疫性 贫血 恶性 抗体 壁细胞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发生胃息肉的危险因素研究
16
作者 王蕤兰 金敬争 +2 位作者 张新 梁晓 李晓波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646-651,共6页
背景:自身免疫性胃炎(AIG)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和肠嗜铬样细胞增生,增加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胃腺癌发生风险。目前关于AIG与胃息肉关系的研究尚少。目的:探讨AIG患者发生胃息肉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2023年6月就诊于武... 背景:自身免疫性胃炎(AIG)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和肠嗜铬样细胞增生,增加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胃腺癌发生风险。目前关于AIG与胃息肉关系的研究尚少。目的:探讨AIG患者发生胃息肉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2023年6月就诊于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的AIG患者103例,采集性别、诊断时年龄、抗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胃蛋白酶原Ⅰ、Ⅱ及其比值、胃泌素17(G⁃17)、OLGA、OLGIM分期、息肉大小、部位和病理类型、维生素B12、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是否贫血等信息。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IG患者发生胃息肉的危险因素,以ROC曲线分析各变量的预测效能。结果:103例AIG患者中女性占65.05%,中位年龄58岁,14例(13.59%)患者检出胃息肉。与未合并胃息肉者相比,合并胃息肉的患者血清G⁃17水平显著增高(P<0.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17是AIG患者发生胃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47,95%CI:1.017~1.078,P=0.002)。G⁃17和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AIG患者发生胃息肉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1和0.884;G⁃17的最佳截断值为69.50 pmol/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和67.4%。结论:血清G⁃17水平对AIG患者具有潜在预后价值,预测胃息肉发生的最佳截断值为69.50 p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胃息肉 神经内分泌瘤 胃泌素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内因子及壁细胞抗体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胃炎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传楠 张海涵 +1 位作者 刘世育 陈光侠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58-360,共3页
本文报道1例内因子抗体(internal factor antibody,IFA)及壁细胞抗体(parietal cell antibody,PCA)阴性的自身免疫性胃炎(autoimmune gastritis,AIG)患者,并通过文献复习,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胃黏膜萎缩 巨幼细胞性贫血 内因子抗体 壁细胞抗体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研究
18
作者 韩林育 杨维霞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462-1463,共2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整理120例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的完整信息,观察其临床症状、内镜表现、活检标本的病理特征。结果12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且血清学检查结果看到抗壁细胞抗...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整理120例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的完整信息,观察其临床症状、内镜表现、活检标本的病理特征。结果12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且血清学检查结果看到抗壁细胞抗体、抗内因子抗体阳性。经内镜检查,发现9例胃体黏膜变薄,77例胃体多处隆起,17例胃体不规则形态的隆起肿物;17例胃体黏膜水肿与充血,皱襞规整。经病理学检查显示胃体黏膜慢性炎性病变。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胃泌素染色结果阴性;胃蛋白酶原I结果是胃底腺数降低;突触素、嗜铬粒素A结果呈现强胞质着色;Ki-67阳性指数低于1%。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均存活,且未出现转移。结论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其内镜表现较为多样,并存在不同组织学变化,而临床病理医生应准确掌握疾病的形态特征,为患者尽早接受有效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症状 自身免疫性胃炎 临床病理学 内镜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的自身抗体
19
作者 丁关庆 宗子 《中老年保健》 2016年第4期19-19,共1页
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三大类。在萎缩性胃炎中又分为自身免疫性胃炎(A型胃炎.和恶性贫血相关)和多灶萎缩性胃炎(B型胃炎、萎缩性全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临床表现为胃酸明显缺乏.胃镜检... 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三大类。在萎缩性胃炎中又分为自身免疫性胃炎(A型胃炎.和恶性贫血相关)和多灶萎缩性胃炎(B型胃炎、萎缩性全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临床表现为胃酸明显缺乏.胃镜检查可见胃体部黏膜显著萎缩.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的炎性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自身抗体 萎缩性胃炎 患者 慢性胃炎 炎性浸润 淋巴细胞 胃镜检查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1例
20
作者 德吉 索朗拉吉 格桑 《西藏医药》 2022年第6期160-160,共1页
1病例患者,女性,35岁,因“上腹部不适3年^(+),加重伴乏力、气短15天”入院。患者自3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偶伴腹胀,未给予特殊诊治,15天前开始症状加重,同时伴有乏力,气紧等不适,无呕吐、呕血、便血等不适,就诊于我院... 1病例患者,女性,35岁,因“上腹部不适3年^(+),加重伴乏力、气短15天”入院。患者自3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偶伴腹胀,未给予特殊诊治,15天前开始症状加重,同时伴有乏力,气紧等不适,无呕吐、呕血、便血等不适,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查血常规提示重度贫血,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科。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神志清,贫血貌,未见出血点和瘀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心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贫血 急诊科 出血点 自身免疫性胃炎 上腹部不适 生命体征 血常规 呕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