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EC共混制备自降解暂堵剂及性能评价
1
作者 李金涛 于洪江 +2 位作者 雷亮 黄鹤云 崔彦琦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8-12,共5页
以聚乳酸为主剂,将其与乙基纤维素、腰果酚NSF3、纳米碳酸钙进行熔融共混改性,制备了新型自降解暂堵剂。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和热重分析测试,对暂堵剂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自降解暂堵剂体系的降解性能、配伍性能、砂床封堵性能、储层保护... 以聚乳酸为主剂,将其与乙基纤维素、腰果酚NSF3、纳米碳酸钙进行熔融共混改性,制备了新型自降解暂堵剂。通过扫描电镜分析和热重分析测试,对暂堵剂的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自降解暂堵剂体系的降解性能、配伍性能、砂床封堵性能、储层保护性能等指标。结果表明,当聚乳酸和乙基纤维素的比例为4∶6时,暂堵剂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和热稳定性。90℃、pH=9的条件下,5d的降解率小于30%,15d的降解率大于90%,满足水平钻井作业要求。温度达到223℃时,质量损失仅为0.35%。在钻井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暂堵剂后,在0.69MPa压力下,30min侵入石英砂床的深度小于5cm,能起到良好的封堵作用。此外,该暂堵剂与钻井液的配伍性良好,具有降滤失作用,且解堵后不同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均在85%以上,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化学品 储层保护 自降解 共混 砂床封堵
下载PDF
裂缝性储层环氧树脂自降解堵漏剂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魏安超 刘书杰 +4 位作者 蒋东雷 刘培锴 曾春珉 邱正松 刘钲凯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68,共6页
针对裂缝性储层承压封堵与保护储层技术难题,基于环氧树脂材料自降解机理分析,研制了一种新型环氧树脂自降解堵漏剂,并探究了固化剂及改性剂加量对新型环氧树脂自降解堵漏剂性能的影响。借助承压强度实验、长裂缝封堵模拟实验装置、储... 针对裂缝性储层承压封堵与保护储层技术难题,基于环氧树脂材料自降解机理分析,研制了一种新型环氧树脂自降解堵漏剂,并探究了固化剂及改性剂加量对新型环氧树脂自降解堵漏剂性能的影响。借助承压强度实验、长裂缝封堵模拟实验装置、储层保护实验仪等,开展了抗压强度、裂缝封堵及储层保护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新研制的环氧树脂自降解堵漏剂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在不同温度下最终降解率均能达到90%以上,120℃下96 h降解率大于95%,且通过调整改性剂加量可实现降解速率可调,使其匹配施工时间窗口;同时自降解堵漏剂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良好的抗压破碎率,在30 MPa下抗压破碎率仅为6.2%,结合粒度级配优选,新型环氧树脂自降解堵漏剂可有效封堵0.5~4.0 mm之间的裂缝,具有较好的裂缝承压封堵效果,储层保护实验结果表明,自降解堵漏剂降解8 d后,岩心渗透率恢复率达99.1%,储层保护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自降解堵漏剂 裂缝封堵 井漏 储层保护
下载PDF
南海某区块保护储层自降解防漏堵漏钻井液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春珉 魏安超 +4 位作者 刘书杰 蒋东雷 刘培锴 邱正松 刘钲凯 《能源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53-57,共5页
针对南海某区块裂缝性储层漏失与保护储层技术难题,通过岩性分析与扫描电镜测试,分析了目标区块储层主要损害机理,并通过选用新型环氧树脂自降解堵漏剂,优化粒度级配准则,优选防水锁剂,构建了保护储层自降解防漏堵漏钻井液体系。试验结... 针对南海某区块裂缝性储层漏失与保护储层技术难题,通过岩性分析与扫描电镜测试,分析了目标区块储层主要损害机理,并通过选用新型环氧树脂自降解堵漏剂,优化粒度级配准则,优选防水锁剂,构建了保护储层自降解防漏堵漏钻井液体系。试验结果表明,目标区块储层裂缝发育,主要岩性为花岗岩,储层损害方式为固相侵入与水锁损害,选用的新型自降解防漏堵漏剂,120℃条件下96 h降解率大于95%,优化粒度级配准则为D90时其裂缝封堵承压能力达7.6 MPa,同时优选的防水锁剂SDFS-1的水锁损害率仅为15.24%。以此构建的自降解防漏堵漏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裂缝封堵承压能力,封堵层突破压力超过11 MPa,同时储层保护试验结果显示,目标区块地层岩心渗透率恢复率均达到90%以上,具有良好的裂缝封堵与储层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保护 井漏 花岗岩地层 自降解堵漏剂 裂缝封堵
下载PDF
带压作业用自降解凝胶性能的评价
4
作者 杨雪 廖锐全 汪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1-216,共6页
凝胶带压封隔技术要求凝胶所需的强度与其破胶性能的矛盾性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鉴于外部破胶困难,通过引入不稳定交联剂PLG与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合成了一种PLG自降解凝胶,采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配方组分浓度对凝胶降解时间的影响,通... 凝胶带压封隔技术要求凝胶所需的强度与其破胶性能的矛盾性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鉴于外部破胶困难,通过引入不稳定交联剂PLG与丙烯酰胺、丙烯酸共聚合成了一种PLG自降解凝胶,采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配方组分浓度对凝胶降解时间的影响,通过单轴压缩实验探究了凝胶强度,通过热重分析与PEGDA凝胶对比分析了PLGN凝胶的降解性能,探究了PLG凝胶的封堵性能。结果表明,PLG凝胶优化配方为:丙烯酸加量为7%、丙烯酰胺加量为7%、不稳定交联剂PLG加量为0.4%、APS加量为0.3%。PLG凝胶的本体强度为55.1 N;热重分析表明PLG凝胶具有优异的降解性能,相比PEGDA凝胶,PLG凝胶具有更短的降解时间。凝胶在60~100℃均可实现降解,温度越高降解时间越短。此外,凝胶封堵实验表明,凝胶在60~100℃均有较好的封堵能力,且在凝胶封堵作业结束后不需要额外注入破胶剂。凝胶降解时间可以通过设计配方来控制,以实现凝胶的快速破胶。该自降解凝胶可以作为油气井带压作业封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压作业 凝胶 破胶 自降解 封堵
下载PDF
修井作业自降解防漏堵漏体系 被引量:8
5
作者 胡成亮 何丕祥 +5 位作者 蒋官澄 王兴伟 宋玉文 韩项勇 陈建光 李倩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150-157,共8页
为减少修井液漏失防止油层伤害,借鉴钻井过程中的屏蔽暂堵理论,提出了修井作业堵漏材料自匹配堵漏技术。该技术开发了弱凝胶悬浮基液,合成了黏弹性好、变形程度大、强度高、可吸水膨胀且在一定温度下能够自动水化降解的聚合物材料作为... 为减少修井液漏失防止油层伤害,借鉴钻井过程中的屏蔽暂堵理论,提出了修井作业堵漏材料自匹配堵漏技术。该技术开发了弱凝胶悬浮基液,合成了黏弹性好、变形程度大、强度高、可吸水膨胀且在一定温度下能够自动水化降解的聚合物材料作为堵漏关键材料,并与其他辅助暂堵材料协同配合形成了集凝胶、自降解材料、油溶树脂和微泡沫于一体的修井作业防漏堵漏体系,能够在漏失层快速形成封堵屏障,有效减少修井液漏失。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承压可达15 MPa,同时可在3-5d自动降解,渗透率恢复率大于90%,可以达到堵得住、解得开、油层污染小的目的。在大港油田现场应用52井次,对于渗滤性、微裂缝和大孔道型漏失或多种漏失并存的井防漏堵漏成功率高达95%以上;作业井的平均产量恢复期小于5d、平均产量恢复率大于97%,保护油层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井 堵漏 弱凝胶 自降解 保护油层
下载PDF
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的非酶褐变反应动态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亚 杨艳 +1 位作者 余爱农 胡停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7-122,127,共7页
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中的非酶褐变行为。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溶液初始p H对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中无色中间体(294 nm处特征峰)和褐变物质(420 nm处特征峰)的影响。研究了不同p H时,L-抗坏血酸的自降... 采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中的非酶褐变行为。分别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溶液初始p H对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中无色中间体(294 nm处特征峰)和褐变物质(420 nm处特征峰)的影响。研究了不同p H时,L-抗坏血酸的自降解过程中非酶褐变的反应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延长反应时间和提高反应温度均会加快L-抗坏血酸非酶褐变过程的降解,溶液的初始p H对L-抗坏血酸的非酶褐变过程也有较大影响,当p H为4.5时较宜生成无色中间体;而当p H为6.8时较适宜生成褐色物质。L-抗坏血酸的非酶褐变自降解过程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在各条件下,生成无色中间体的活化能均小于生成褐色物质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自降解 非酶褐变 动力学
原文传递
酸压用自降解颗粒暂堵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振峰 叶亮 +5 位作者 李明瑞 王文雄 古永红 牟春国 吴文川 于小荣 《合成化学》 CAS 2022年第3期167-174,共8页
暂堵酸压技术是改造碳酸盐岩储层、提高储层渗透性、保证油井增产稳产的有效措施。其中,暂堵剂是暂堵酸压技术的关键。本文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酸压用自降解颗粒暂堵剂TDJ,通过室内实验对TDJ进行了配方优化、降解性、封堵性及解... 暂堵酸压技术是改造碳酸盐岩储层、提高储层渗透性、保证油井增产稳产的有效措施。其中,暂堵剂是暂堵酸压技术的关键。本文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酸压用自降解颗粒暂堵剂TDJ,通过室内实验对TDJ进行了配方优化、降解性、封堵性及解堵性等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60℃,30%丙烯酰胺,1%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0.3%过硫酸铵合成的TDJ性能最好。TDJ适用地层温度为60~120℃,其降解时间受HCl浓度和NaCl溶液浓度影响,在1%HCl中完全降解需要85 h,20%HCl中完全降解需要67 h;在10000 mg/L NaCl溶液中完全降解需要10 h,70000 mg/L NaCl中完全降解需要18 h。岩心实验表明:TDJ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和解堵性能,暂堵率和解堵率分别达到90%和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压 暂堵剂 自降解 耐酸性 采收率 制备 性能 丙烯酰胺
下载PDF
蕲蛇蛇毒中一种新型自降解抗凝血酶AA-ACA-I的纯化和表征(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潘剑茹 何火聪 +3 位作者 周康靖 汪少芸 王中来 饶平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1-817,共7页
利用嗜硫色谱和POROSHQ20离子交换色谱从蕲蛇蛇毒中纯化得到一种新型P-Ⅲ型蛇毒金属蛋白酶(snake venom metalloproteases SVMP)AA-ACA-I.该酶经SDS-PAGE测得分子量为47.6kD,含有链内二硫键,加DTT处理后,分子量为50.8kD,中性糖含量为3.... 利用嗜硫色谱和POROSHQ20离子交换色谱从蕲蛇蛇毒中纯化得到一种新型P-Ⅲ型蛇毒金属蛋白酶(snake venom metalloproteases SVMP)AA-ACA-I.该酶经SDS-PAGE测得分子量为47.6kD,含有链内二硫键,加DTT处理后,分子量为50.8kD,中性糖含量为3.5%,具有出血毒性和抗凝血活性.在70℃和pH9.0条件下保温60min,该酶会自降解成分子量30kD左右的新蛋白,降解得到的新蛋白抗凝血活性高于原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蕲蛇蛇毒 抗凝血酶 自降解 纯化 表征
原文传递
一种用于油井地层封堵的凝胶自降解剂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崔丹丹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2期40-41,共2页
实验研究一种可自降解的交联配方体系,该体系可在短时间交联后进行自降解,降解率达到99%以上,避免造成近井地带堵塞。
关键词 凝胶 自降解 黏度 渗透率
下载PDF
新型自降解堵漏剂封堵裂缝与保护储层特性评价 被引量:10
10
作者 叶链 邱正松 +3 位作者 陈晓华 钟汉毅 赵欣 暴丹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1-736,共6页
在裂缝性储层钻进过程中,既要封堵储层裂缝,还要兼顾完井后可解堵。针对常用暂堵类材料无法自降解,且封堵储层承压不足等问题,分析了一种新型环保自降解堵漏剂SDPF,并借助承压强度实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SEM)观测... 在裂缝性储层钻进过程中,既要封堵储层裂缝,还要兼顾完井后可解堵。针对常用暂堵类材料无法自降解,且封堵储层承压不足等问题,分析了一种新型环保自降解堵漏剂SDPF,并借助承压强度实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和扫描电镜(SEM)观测等方法,探讨了新型自降解堵漏剂SDPF的降解作用机理、承压堵漏和自解堵保护储层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新型自降解堵漏剂SDPF在25 MPa下的承压破碎率小于5%;随温度升高其自降解率增大,酸性和碱性环境可促进其自降解作用,无机盐不影响其自降解作用。以SDPF为架桥颗粒,协同其它可酸溶堵漏材料,实验优化出适用于微米级和毫米级裂缝的自降解堵漏体系,该体系的封堵承压能力可达7.5 MPa;泥饼清除和岩心返排恢复实验表明,自解堵后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为85%以上,具有较好的承压堵漏与自解堵保护储层效果,可望解决裂缝堵漏与储层保护难以兼顾的技术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地层 自降解堵漏剂 承压堵漏 堵漏 储层保护
下载PDF
自降解淀粉塑料膜的研制 被引量:9
11
作者 邱威扬 喻继文 陈小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5-28,共4页
以淀粉和PVA(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用流延法制造淀粉塑料膜(简称SP膜)。所得薄膜的淀粉含量为60%左右,比重0.91、厚度0.07mm、吸水率0.6%、耐热温度135℃、拉伸强度35.8~39.5MPa、断裂伸长率400~420%、撕裂强度140~150N/M。该膜作为... 以淀粉和PVA(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用流延法制造淀粉塑料膜(简称SP膜)。所得薄膜的淀粉含量为60%左右,比重0.91、厚度0.07mm、吸水率0.6%、耐热温度135℃、拉伸强度35.8~39.5MPa、断裂伸长率400~420%、撕裂强度140~150N/M。该膜作为降解地膜使用时具有与PE膜相似的保温性能,其自降解性能良好,在3~6月膜能全部降解。文中还对SP膜性能的改进、淀粉与PVA的配比、SP膜的耐水性等进行了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降解 淀粉塑料 薄膜
全文增补中
超深水裂缝储层自降解随钻堵漏剂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书杰 刘和兴 +2 位作者 王成文 孟仁洲 王瑞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7-115,共9页
针对南海永乐超深水花岗岩储层裂缝发育而导致钻井液漏失问题,以随钻防漏、储层保护、环保为原则,以聚合物树脂为主要原料,研发出自降解随钻堵漏剂材料。通过承压强度实验、自降解性能评价实验等,研究了堵漏剂抗压、降解性能;通过承压... 针对南海永乐超深水花岗岩储层裂缝发育而导致钻井液漏失问题,以随钻防漏、储层保护、环保为原则,以聚合物树脂为主要原料,研发出自降解随钻堵漏剂材料。通过承压强度实验、自降解性能评价实验等,研究了堵漏剂抗压、降解性能;通过承压封堵与解堵实验、CT扫描、扫描电镜等,评价了新堵漏剂封堵和储层保护性能,优化了超深水堵漏钻井液体系。实验结果表明:25 MPa下新堵漏剂承压破碎率小于6%;升高温度及pH值有利于新堵漏剂降解,90℃、pH=14条件下,5天基本完全降解;新堵漏剂与超深水钻井液相容性好,3%加量下,0.2 mm、1.0 mm微裂缝承压能力分别可达7.6 MPa和6.9 MPa;降解10天后,裂缝性储层、高渗透储层的渗透率恢复值达99.15%、96.90%,具有优异的暂堵、储层保护效果,可应用于超深水钻井随钻堵漏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水 裂缝储层 随钻堵漏 封堵剂 自降解 堵漏 储层保护
下载PDF
新型暂堵酸化用自降解暂堵剂的制备及现场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洋 何旺 +4 位作者 左振君 郑建刚 陈辉 王凯璐 于小荣 《合成化学》 CAS 2022年第2期98-106,共9页
针对传统暂堵酸化用暂堵剂颗粒耐酸性差、降解性差和除堵工艺复杂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自降解暂堵剂CQZDJ。考察了单体加量、交联剂加量、引发剂加量对CQZDJ凝胶强度和降解性的影响;通过FT-IR、TGA、SE... 针对传统暂堵酸化用暂堵剂颗粒耐酸性差、降解性差和除堵工艺复杂等问题,本研究通过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自降解暂堵剂CQZDJ。考察了单体加量、交联剂加量、引发剂加量对CQZDJ凝胶强度和降解性的影响;通过FT-IR、TGA、SEM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在长8区块的环平81-8实验井进行了现场实践。结果表明:CQZDJ凝胶强度及降解时间与单体加量、交联剂加量、引发剂加量成正比关系,且降解时间可控;降解性实验表明CQZDJ在(1%~10%)HCl溶液、水、(2%~10%)NaCl溶液中均可在4 d内完全降解,具备良好的降解性能,对地层伤害小;SEM照片显示CQZDJ的降解过程是从初始三维网状结构逐渐崩解为层状结构,最终降解为无规则线性小分子链的过程;暂堵后现场流压上升6.3 MPa,日产油由3.87 t/d增产至5.22 t/d,实现了储层的有效改造,增产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酸性 自降解 降解机理 暂堵酸化 暂堵剂 采收率 现场应用 制备
下载PDF
自降解水溶性暂堵剂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伟星 王玉功 周宾宾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3,共5页
随着国内油田对环境保护、储层保护的日益重视,绿色无毒的自降解暂堵剂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重点。通过将两种自降解材料复配研发了一种配方为60%PA+40%YG-1的自降解水溶性暂堵剂,研究了该暂堵剂的溶解性、配伍性、封堵性、抗压性、分... 随着国内油田对环境保护、储层保护的日益重视,绿色无毒的自降解暂堵剂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研究重点。通过将两种自降解材料复配研发了一种配方为60%PA+40%YG-1的自降解水溶性暂堵剂,研究了该暂堵剂的溶解性、配伍性、封堵性、抗压性、分散悬浮性及对压裂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暂堵剂水解液的成分,并在长庆低渗透储层进行了现场应用。该暂堵剂在地层水、配液水及压裂液中8 h内的溶解率均大于95%且配伍性良好;在50~80℃下对裂缝岩心的封堵率均大于80%;该暂堵剂在40 MPa压力内的破碎率小于10%;该暂堵剂在胍胶基液中具有较好的分散悬浮性能,且该暂堵剂的水解液中只含有葡萄糖和乙醇酸,对压裂液的耐温耐剪切性能影响很小,对储层无伤害,对环境无污染。该暂堵剂已在长庆低渗油气藏的某中高含水区块共成功应用32口井,有效提升了裂缝岩心缝内净压力并开启新裂缝,与常规暂堵剂相比取得了更好的增产效果,同时又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 低伤害 自降解 水溶性 暂堵剂 低渗油气藏 中高含水区块
下载PDF
中、碱性条件下L-抗坏血酸自降解非酶褐变过程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科 杨艳 +1 位作者 余爱农 刘玉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3-1020,共8页
在中、碱性溶液环境下,对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非酶褐变反应的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pH等对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的影响,包括对底物消耗、无色中间体及褐色物质生成的影响;分析探讨了褐色物质生成的动力学特征。... 在中、碱性溶液环境下,对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非酶褐变反应的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pH等对L-抗坏血酸自降解过程的影响,包括对底物消耗、无色中间体及褐色物质生成的影响;分析探讨了褐色物质生成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反应体系温度越高,时间越长,溶液越偏向碱性环境,越有利于L-抗坏血酸的自降解及无色中间体和褐色物质的生成。生成褐色物质动力学研究表明:褐色物质的生成只与L-抗坏血酸的降解有关;通过建立褐色物质生成动力学方程发现,褐色物质的生成符合准零级动力学特征。不同pH环境,生成褐色物质的活化能不一样。当溶液pH值为9.5时,褐色物质的生成活化能为27.62kJ·mol^-1,均小于其它pH值下的生成活化能。根据L-抗坏血酸降解过程,对L-抗坏血酸降解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中、碱性条件下可能的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自降解 非酶褐变 动力学 机理
下载PDF
P(AM/AA/PEGDA)微凝胶的制备及自降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玉龙 段文猛 +1 位作者 谢虎 郑存川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528-3534,共7页
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交联剂,与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共聚,制备了一种自降解性微凝胶,考察各因素对微凝胶吸水性能和自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凝胶合成优化条件为:0.05%PEG600DA,0.5%过硫酸铵,25%AA,75%AM,反应温度65... 以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交联剂,与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共聚,制备了一种自降解性微凝胶,考察各因素对微凝胶吸水性能和自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凝胶合成优化条件为:0.05%PEG600DA,0.5%过硫酸铵,25%AA,75%AM,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7 h。微凝胶的吸水倍数随一价离子和二价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在50℃纯水中,吸水倍数最高可达近800 g/g。微凝胶在碱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自降解性能,并且温度越高,自降解时间越短,在150℃下放置6 h,降解液残渣几乎为0,通过凝胶色谱(GPC)测得数均分子量为Mn=2.9×10^(5)g/mol,表明微凝胶可以完全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自降解性能 微凝胶 吸水性能
下载PDF
海上低渗储层自降解暂堵液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宋吉锋 梁玉凯 +2 位作者 周玉霞 程利民 贾辉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76,共4页
针对南海西部涠洲RRX油田低渗储层修井漏失造成水敏、水锁伤害的问题,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及药剂协同复配,研发了一套自降解暂堵液体系。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流变性能优异,滤失量低,无需替入破胶液,6 d自降解率超过50%;气-液表面张... 针对南海西部涠洲RRX油田低渗储层修井漏失造成水敏、水锁伤害的问题,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及药剂协同复配,研发了一套自降解暂堵液体系。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流变性能优异,滤失量低,无需替入破胶液,6 d自降解率超过50%;气-液表面张力低于20 mN/m,防膨率超过95%,岩心模拟实验渗透率平均恢复值为90%。在现场应用过程中,零漏失,零污染,可解决低渗储层修井过程中的储层保护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水锁 水敏 储层保护 自降解
下载PDF
“反应性自降解模板”制备导电聚合物纳米管/线
18
作者 戴庭阳 杨晓明 陆云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06年第1期34-39,52,共7页
本文采用"反应性自降解模板"制备导电高分子纳米管(线),在具有掺杂剂和模板双重功能的偶氮染料分子甲基橙(MO)与三氯化铁(FeCl_3)形成的纤维状复合物表面氧化聚合吡咯单体,同时三价铁离子被还原而使复合物发生自降解,最终得... 本文采用"反应性自降解模板"制备导电高分子纳米管(线),在具有掺杂剂和模板双重功能的偶氮染料分子甲基橙(MO)与三氯化铁(FeCl_3)形成的纤维状复合物表面氧化聚合吡咯单体,同时三价铁离子被还原而使复合物发生自降解,最终得到专一的导电聚吡咯纳米管,制备过程无需去除模板的步骤。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氨(CTAB)被引入该体系,变化其浓度可成功调控尺寸和形貌可控的聚吡咯纳米管/线的生长。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甲基橙/三氯化铁体系诱导聚吡咯纳米管形成的机理,并系统研究了 CTAB 的参与对模板及吡咯聚合过程的影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也被引入体系,分析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在该体系中的不同作用。以甲基橙和三氯化铁的复合物为模板,成功合成了聚苯胺纳米管,此时甲基橙/三氯化铁纤维状复合物起到了硬模板的作用,并可在聚苯胺纳米管的水洗后处理中方便地被除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管/纳米线 反应性自降解模板 表面活性剂 聚吡咯 聚苯胺
下载PDF
新型自降解压裂转向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19
作者 张瀚澜 赖小娟 +5 位作者 王鹏程 杨文飞 刘学文 马锐 曹建坤 杨明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5期15586-15591,共6页
针对重复压裂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压裂暂堵剂暂堵能力不足,且暂堵后无法有效解堵的技术难题。以马来酸酐、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合成单体,采用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引发剂,通过沉淀聚合法研制了一种新型自降解压裂转向材料。红外特征分析结果表... 针对重复压裂施工过程中面临的压裂暂堵剂暂堵能力不足,且暂堵后无法有效解堵的技术难题。以马来酸酐、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为合成单体,采用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引发剂,通过沉淀聚合法研制了一种新型自降解压裂转向材料。红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各单体聚合成一种聚合物分子链。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230℃质量损失仅为10%,玻璃化转变温度达165℃,可在高温条件下保持较好的力学强度。该材料粒径D50值为12.82μm且粒径呈现多峰分布,具有较好的广谱性暂堵效果。综合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其对裂缝暂堵承压效果高于岩心直接压裂破裂压力7 MPa,且在90℃条件下自降解时长可达10 h,有效满足了重复压裂时间需求。抗污染测试结果表明,该材料可抗10%氯化钠、10%氯化钙及10%碳酸钠污染,并可通过增加溶液碱性,加快压裂转向材料的自降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转向材料 暂堵性能 解堵性能 自降解 沉淀聚合法
下载PDF
碱性条件下L-抗坏血酸自降解的非酶褐变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扬栋 余科 +4 位作者 汪汝浩 宋雷 马昌卫 杨艳 余爱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11-1319,共9页
在偏碱性溶液环境下,对L-抗坏血酸(ASA)自降解过程的非酶褐变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因素(温度、时间、p H值)对其非酶褐变过程的影响,主要考察了各反应因素对ASA自降解过程中的底物消耗及生成物(挥发性产物、无色中间体和褐色物质... 在偏碱性溶液环境下,对L-抗坏血酸(ASA)自降解过程的非酶褐变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因素(温度、时间、p H值)对其非酶褐变过程的影响,主要考察了各反应因素对ASA自降解过程中的底物消耗及生成物(挥发性产物、无色中间体和褐色物质)生成的影响;利用经典动力学模型分析了ASA自降解过程中底物消耗、生成无色中间体和褐色物质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较高温度、较长时间和较强碱性均会促进ASA的自降解,同时也有利于挥发性物质、无色中间本和褐色物质的生成。在碱性条件下挥发性产物主要为呋喃类化合物。ASA非酶褐变自降解过程的动力学表现为其自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而无色中间体和褐色物质的生成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抗坏血酸 自降解 非酶褐变反应 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