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分析蚕蛹致敏原成份 被引量:3
1
作者 赵绮华 李文 +2 位作者 陈丽金 王锡忠 刘永平 《广西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 应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蚕蛹(silkworm chrysalis)浸出液中致敏原的成份,为蚕蛹致敏原的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取蚕蛹浸出液,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再转印到PVDF膜上,封闭后将血清与膜条共同孵育,后与... 目的 应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检测蚕蛹(silkworm chrysalis)浸出液中致敏原的成份,为蚕蛹致敏原的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取蚕蛹浸出液,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再转印到PVDF膜上,封闭后将血清与膜条共同孵育,后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人IgE抗体反应,显色底物用对氨基联苯胺。结果SDS-PAGE显示蚕蛹可辨条带有12条,分子量在14~94kD之间,其中主带有8条,分子量依次为80kD、68kD、62kD、50kD、29kD、23KD、18kD、16kD。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22例蚕蛹过敏患者血清全部呈阳性反应,浸出液中共有6条致敏条带,其中分子量68kD和29kD是主要致敏组份,阳性反应率均为100%。结论蚕蛹分子量68KD和29kD的组份为主要致敏组份,结果可为开发适舍我国特色的蚕蛹变应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 致敏组份 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免疫印迹分析 致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