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定双上肢悬挂致死机理初探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玉川 竞花兰 +1 位作者 罗汉川 吴伟康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97-98,143,共3页
为探索固定双上肢悬挂致死的死因及其死亡机理,本研究对10只家兔进行案例的模拟实验及血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动物悬挂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紫绀、呼吸困难、呼吸停止,继而心跳停止、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PH值、PaO2、H... 为探索固定双上肢悬挂致死的死因及其死亡机理,本研究对10只家兔进行案例的模拟实验及血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动物悬挂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紫绀、呼吸困难、呼吸停止,继而心跳停止、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PH值、PaO2、HCO3-、BE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PaCO2、K+、Ca2+水平明显升高(P<0.01).这说明其死因属窒息死.其死亡机理为固定双上肢悬挂后,呼吸肌协调失常致呼吸衰竭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上肢 致死机理 HCO3^- 死亡机理 PACO2 Ca^2+ 血气分析 模拟实验 实验动物 呼吸困难 呼吸停止 心跳停止 PAO2 呼吸衰竭 实验前 PH值 K^+ 呼吸肌 死因 水平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研究MPEF对毕赤酵母的致死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宁 于宁 +3 位作者 朱月 韦玉龙 张嘉颖 孙爱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0-137,共8页
探究微芯片脉冲电场(microchip pulse electric field,MPEF)技术对毕赤酵母的致死效果和致死机理。在400 V电压和80个脉冲条件下,MPEF技术可以很好地钝化毕赤酵母。借助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MPEF处理前后毕赤酵母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 探究微芯片脉冲电场(microchip pulse electric field,MPEF)技术对毕赤酵母的致死效果和致死机理。在400 V电压和80个脉冲条件下,MPEF技术可以很好地钝化毕赤酵母。借助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MPEF处理前后毕赤酵母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将差异表达基因在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测序结果表明,MPEF组和对照组差异变化显著的基因共794个,其中上调基因361个,下调基因433个;在MPEF作用下,半胱天冬蛋白酶活性、丙酮酸转运等显著上调,而核苷酸代谢、核糖体生物合成、蛋白质转录翻译、RNA聚合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跨膜运输调节、维生素代谢等显著下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6个差异基因进行验证,得到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的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毕赤酵母体内细胞结构的破坏、基因损伤、蛋白质合成和功能受限以及酶活性的改变可能是MPEF处理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MPEF杀菌技术 致死机理 转录组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对霉菌孢子致死机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潘裕添 林志超 +3 位作者 李晓华 洪坤山 陈金妹 林荣榕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7-101,共5页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50ppm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对于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的孢子杀灭率可达100%.其作用机理是:稳定性二氧化氯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并对霉菌孢子的细胞壁有较高的吸附和透过能力,使菌体细胞内的蛋白质发生氧化...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50ppm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对于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ani)的孢子杀灭率可达100%.其作用机理是:稳定性二氧化氯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并对霉菌孢子的细胞壁有较高的吸附和透过能力,使菌体细胞内的蛋白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代谢功能受干扰,从而导致霉菌孢子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二氧化氯 霉菌 孢子 致死机理
下载PDF
干旱多风环境下沙棘移栽苗木致死机理与成活率的提高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宗锁 孙群 +3 位作者 王俊峰 李丽霞 韩蕊莲 魏宇昆 《沙棘》 2003年第1期14-20,共7页
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沙棘苗木萌芽过程中体内水分状况与ABA累积的关系 ,土壤含水量和风速对沙棘苗木含水量和水势有明显的影响 ,当定植后根系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低于 14 .5 % ,风速达到 6m/s,可使苗体含水量占干重比值小于 1.2 ,水势小于 - 2... 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沙棘苗木萌芽过程中体内水分状况与ABA累积的关系 ,土壤含水量和风速对沙棘苗木含水量和水势有明显的影响 ,当定植后根系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低于 14 .5 % ,风速达到 6m/s,可使苗体含水量占干重比值小于 1.2 ,水势小于 - 2 .5Mpa,芽和韧皮中ABA含量与苗体组织含水量、萌芽率及成活率呈显著负相关 ;在干旱多风条件下苗木成活率显著降低 ,即使少量成活的苗木幼芽生长缓慢。在干旱多风条件下沙棘造林宜采取截干、埋苗造林 ,避免苗木自身过度失水而降低成活率和成活后的生长 ,因此 ,可以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多风环境 移栽 苗木 致死机理 成活率 沙棘
下载PDF
研究发现流感病毒致死机理
5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73-73,共1页
据科学网报道,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了流感病毒使感染者病重甚至死亡的机理。相关研究发表在9月16日出版的《细胞》杂志上。研究人员将这种流感致死的免疫过程称为"细胞因子风暴",
关键词 流感病毒 致死机理 《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过程 研究人员 科学家 研究所
原文传递
超高压处理对牡蛎冷藏过程腐败菌群结构的影响及典型菌株——腐败希瓦氏菌致死机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曹荣 孟辉辉 +1 位作者 刘淇 魏玉西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2-198,共7页
为揭示超高压处理对牡蛎腐败菌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生鲜和腐败牡蛎的细菌群落结构,并以存活率、胞外碱性磷酸酶活力、胞外还原糖含量等为指标,结合电镜观察,探讨超高压处理对牡蛎中典型致腐菌株的致死机制。结... 为揭示超高压处理对牡蛎腐败菌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生鲜和腐败牡蛎的细菌群落结构,并以存活率、胞外碱性磷酸酶活力、胞外还原糖含量等为指标,结合电镜观察,探讨超高压处理对牡蛎中典型致腐菌株的致死机制。结果表明:新鲜牡蛎中菌群以弧菌属、希瓦氏菌属和交替假单胞菌属为主,而腐败时交替假单胞菌属和希瓦氏菌属比例较高。超高压处理改变了牡蛎冷藏过程中的菌群结构,腐败样本中嗜冷菌属占绝对优势,而交替假单胞菌属比例仅为0.8%,希瓦氏菌属比例小于0.1%。代表性菌株腐败希瓦氏菌经100 MPa以下的压力处理后,存活率无明显变化(P>0.05),之后随处理压力的增大而迅速下降,用400 MPa及以上压力处理后未检出活菌。胞外碱性磷酸酶活力、还原糖含量均在较低压力处理条件(<100 MPa)下发生显著变化,之后随着处理压力的增大变化趋于缓和。菌体经超高压处理,细胞发生相互黏连,出现聚集成簇的现象。随着处理压力的进一步增大,菌体细胞彼此间的界限已模糊不清,直至丧失原有形态,最终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牡蛎 细菌群落 腐败希瓦氏菌 致死机理
原文传递
松材线虫感染松树致死机理及防治实践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建和 张军 +3 位作者 张德 周复艳 布海珍 王妍筠 《林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9期84-86,共3页
作者从树木生理学的角度分析,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短时间内致死松树的原因是松树对松材线虫的入侵过于敏感,造成韧皮部和木质部大量细胞程序化死亡,严重破坏松树的输导系统,造成感病松树在短时间内死亡。当前的防治都... 作者从树木生理学的角度分析,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短时间内致死松树的原因是松树对松材线虫的入侵过于敏感,造成韧皮部和木质部大量细胞程序化死亡,严重破坏松树的输导系统,造成感病松树在短时间内死亡。当前的防治都是阻止传播。文章从直接杀死松材线虫和提高松树抗性方面提出了实践性的思考,为从根本上防治松材线虫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松树致死机理 抗性
原文传递
木本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基于水力学性状视角
8
作者 程莉 李玉霖 +3 位作者 宁志英 杨红玲 詹瑾 姚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88-2705,共18页
干旱最显著的影响表现在区域尺度的森林死亡事件中,可以在短时间内杀死数百万棵树木。鉴于未来极端干旱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可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迫切需要明确树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对策以及衰退死亡机理,揭示木本植物在干旱环境中存活... 干旱最显著的影响表现在区域尺度的森林死亡事件中,可以在短时间内杀死数百万棵树木。鉴于未来极端干旱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可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迫切需要明确树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对策以及衰退死亡机理,揭示木本植物在干旱环境中存活和死亡的生理机制,了解树木在未来气候下的适应机制,提高预测树木对干旱反应的准确性。在常用植物功能性状的基础上,重点纳入与植物水分运输能力及耐旱性相关的水力学性状,系统总结了:1)植物木质部水分运输的物理机制;2)植物应对干旱胁迫的水力响应过程:3)干旱胁迫下木本植物水分利用对策;以及4)干旱胁迫下木本植物衰退/死亡机理。最后,提出3个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1)加强纳入水力性状阐明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和调节机制;2)加强从全株植物的角度考虑植物不同组织性状间的关系;3)深入探究树木干旱致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植物 干旱胁迫 水力性状 水分运输策略 干旱致死机理
下载PDF
新型灭鼠药实验室灭鼠效果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大鹏 顾键 +3 位作者 章进宝 陈怀友 谢龄庆 孙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 检测一种新型灭鼠药在实验室内对昆明种小白鼠和SD大鼠致死效果。通过解剖部分死鼠初步探讨致死机理。方法 实验室采用强迫连续饲喂的方法进行该杀鼠剂对昆明种小鼠和SD大鼠的致死率的观察 ;采用普通解剖法肉眼观察解剖结果。结... 目的 检测一种新型灭鼠药在实验室内对昆明种小白鼠和SD大鼠致死效果。通过解剖部分死鼠初步探讨致死机理。方法 实验室采用强迫连续饲喂的方法进行该杀鼠剂对昆明种小鼠和SD大鼠的致死率的观察 ;采用普通解剖法肉眼观察解剖结果。结果 该杀鼠剂 10d内对小白鼠的致死率为 80 % ,对大鼠的 8d致死率为 10 0 %。经 χ2检验 ,表明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经对死鼠解剖发现肠管内有梗阻、梗阻肠管前部胀气、梗阻部肠壁坏死 ,并尿潴留等现象发生。结论 通过实验室观察 ,认为该灭鼠剂对大鼠和小鼠有较好的致死效果 ,对大鼠效果优于小鼠 ;同时认为肠管内梗阻致使肠管胀气、肠壁坏死并发的败血症及尿潴留等是致死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鼠药 实验室灭鼠效果 致死机理 强迫连续饲喂法 普通解剖法
下载PDF
白僵菌在蟑螂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辛正 张晓 +2 位作者 刘慧媛 王东 王永明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7年第5期401-406,共6页
蟑螂是重要的全球性卫生害虫,其对人工合成化学杀虫剂的高度抗性以及化学杀虫剂对人类和其他非靶标生物的毒性都强调了探索其他有效控制蟑螂种群可持续发展途径的重要性。白僵菌作为一种对昆虫致病性强,但对温血动物和植物安全的虫生真... 蟑螂是重要的全球性卫生害虫,其对人工合成化学杀虫剂的高度抗性以及化学杀虫剂对人类和其他非靶标生物的毒性都强调了探索其他有效控制蟑螂种群可持续发展途径的重要性。白僵菌作为一种对昆虫致病性强,但对温血动物和植物安全的虫生真菌,是目前世界上研究和应用最多的病原真菌之一,但其在卫生害虫上的应用却十分局限。本文主要在总结白僵菌侵染、传播、致病力影响因素及致死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白僵菌在蟑螂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蟑螂防治新方法的探索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蟑螂 白僵菌 侵染途径 致病力 传播方式 致死机理
原文传递
高压CO_2杀菌技术对猪肉糜中枯草芽孢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凤娟 周先汉 《肉类研究》 2012年第10期1-4,共4页
通过对影响高压CO2杀菌技术(HPCD)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保压时间进行分析,利用正交试验,以杀灭猪肉糜中枯草芽孢的致死率为指标,对猪肉糜中枯草芽孢的杀菌条件进行优化,并优选出辅助试剂来协同HPCD进行灭菌,在此基础上,推测HPCD致死... 通过对影响高压CO2杀菌技术(HPCD)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保压时间进行分析,利用正交试验,以杀灭猪肉糜中枯草芽孢的致死率为指标,对猪肉糜中枯草芽孢的杀菌条件进行优化,并优选出辅助试剂来协同HPCD进行灭菌,在此基础上,推测HPCD致死枯草芽孢的机理。结果表明:HPCD能有效杀灭枯草芽孢,3个因素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程度为压力>保压时间>温度,最优参数组合为30MPa、40℃、保压60min,致死率可以达到3.39。添加辅助试剂的最佳杀菌方式为:既添加芽孢的萌发剂又添加天然抑菌剂,致死率可达5.16。单独添加萌发剂的效果要好于单独添加天然抑菌剂的,故猜测HPCD致死芽孢的机理为先促使芽孢萌发而后将其营养体杀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藏 芽孢 高压CO2 辅助试剂 致死机理
下载PDF
火场烟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鑫玉 张金专 +3 位作者 金静 刘卓洋 黄文晓 杨云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1年第9期17-19,共3页
火灾烟气的毒害性作为火场中致死率最高的因素而备受关注,通过梳理和分析烟气毒性的致死机理、影响因素及评估方法等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火灾烟气 致死机理 影响因素 评估方法
下载PDF
暗示力量也能杀人
13
作者 何人 《海峡科技》 2003年第9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暗示 死亡 致死机理 心理学 应激反应 血压降低
下载PDF
芒刺高压静电场处理对大肠杆菌微生活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佰清 程玉来 常雪妮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43,共4页
采用直流芒刺高压静电场对食品中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的菌液进行处理,测定了电导率、pH、温度变化,以及大肠杆菌细胞的蛋白质泄露和核酸溢出的情况,并根据大肠杆菌生活微环境的变化对致死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大肠杆菌 高压静电场 致死机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