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致死突变体基因克隆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夏小东 张晓波 +1 位作者 施勇烽 许如根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3-1234,共12页
水稻致死突变体主要有叶片白化致死突变体和叶片早衰致死突变体2大类,这2类突变体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对于解析水稻白化致死和早衰致死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涉及光合色素的合成与降解、叶绿体发育与调控、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激素合... 水稻致死突变体主要有叶片白化致死突变体和叶片早衰致死突变体2大类,这2类突变体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对于解析水稻白化致死和早衰致死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涉及光合色素的合成与降解、叶绿体发育与调控、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激素合成与调控途径、细胞程序性死亡与转录因子调控等相关基因。本文综述了水稻致死突变基因的克隆与分子机制,并分析了它们的育种价值;并提出在阐明水稻衰老调控机制的基础上,从分子水平和栽培技术上设计调控水稻衰老的策略,发掘其育种和生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致死突变 白化叶 早衰 基因 叶绿体 蛋白质
下载PDF
链霉菌702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微波诱变筛选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涂璇 涂晓嵘 +1 位作者 张智平 涂国全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筛选出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高产链霉菌702突变株。方法分别以链霉菌702菌株为试验材料和以庆大霉素为敏感抗生素建立链霉菌702孢子致死突变标志的微波诱变筛选模型,通过微波对链霉菌702菌株孢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将诱变处理后... 目的筛选出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高产链霉菌702突变株。方法分别以链霉菌702菌株为试验材料和以庆大霉素为敏感抗生素建立链霉菌702孢子致死突变标志的微波诱变筛选模型,通过微波对链霉菌702菌株孢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将诱变处理后的孢子悬液涂布于含致死浓度的庆大霉素的PDA平板培养基上,获得抗庆大霉素突变株,分别挑取单个抗药性突变菌株进行摇瓶初筛和复筛。生物效价测定采用一剂量法。结果微波处理30s对菌株的致死率可达70.53%,抗药性突变率高达23.13%,获得的抗药性突变株经过摇瓶初筛和复筛,获得高产突变株20-29-47菌株,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摇瓶发酵单位达到1478μg/ml,比出发菌株发酵单位986μg/ml提高了49.9%。结论采用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的微波诱变筛选模型可以获得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链霉菌702高产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702 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 微波诱变 菌种选育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化学致死突变体的诱变筛选与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集文 武晓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5-68,共4页
通过对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W6154S辐射诱变获得了水稻化学致死突变体8077。从M3代至M5代,该突变体的自交苗在苗期能被300mg/L以上浓度的苯达松(bentazone)杀死,而以其为母本的杂交F1代则对苯达... 通过对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W6154S辐射诱变获得了水稻化学致死突变体8077。从M3代至M5代,该突变体的自交苗在苗期能被300mg/L以上浓度的苯达松(bentazone)杀死,而以其为母本的杂交F1代则对苯达松表现安全。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表现为隐性单基因(bel)遗传,且对农艺性状无明显不良影响。应用该突变体建立了一种针对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标记技术,能够简便而有效地除去两系杂交稻秧苗中可能混入的不育系自交种苗,从而保证了两系杂交稻田间种植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系 化学致死突变 诱变筛选 育种
下载PDF
水稻纯合胚致死突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凌定厚 徐信兰 +2 位作者 马镇荣 陈琬瑛 陈梅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以EMS的处理并结合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地获得胚致死突变的纯合再生植株。该植株生长发育正常,除种子无发芽能力外,纯合突变体的一切性状均与亲本品种表现一致。观察到胚败育的各种表现:(1)仅具有一个球形胚。(2)完全没有胚器... 以EMS的处理并结合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地获得胚致死突变的纯合再生植株。该植株生长发育正常,除种子无发芽能力外,纯合突变体的一切性状均与亲本品种表现一致。观察到胚败育的各种表现:(1)仅具有一个球形胚。(2)完全没有胚器的分化。(3)仅具胚根的分化而无胚芽的分化。(4)胚芽分化不完全。(5)胚芽与胚根之间没有输导组织相连接或者输导组织发育不完全等等。(纯合突变体×正常品种)杂种当代的种子(F1)发芽正常,而由F1及R1植株上所产生的种子(F2及R2)约有3/4具发芽能力,而1/4无发芽能力。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胚致死突变受隐性单基因控制。据我们所知,获得胚致死突变纯合体的成熟植株,本研究乃是首例报告,至少在水稻上是如此。在以利用无融合生殖之固定杂种优势的“一系法”杂交水稻生产的设想中,胚致死突变可作为胚乳的提供者而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纯合胚致死 致死突变 突变
下载PDF
放线菌素X_2高产菌株的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的诱变筛选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平 熊智强 涂国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2-125,共4页
链霉菌702菌株所产抗细菌活性物质为放线菌素X2,为了提高其发酵单位,试验采用了林可霉素对放线菌素X2产生菌———链霉菌702孢子致死标志的UV诱变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紫外作用20 s时链霉菌702林可霉素致死标志的突变率高达20.77%,抗药... 链霉菌702菌株所产抗细菌活性物质为放线菌素X2,为了提高其发酵单位,试验采用了林可霉素对放线菌素X2产生菌———链霉菌702孢子致死标志的UV诱变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紫外作用20 s时链霉菌702林可霉素致死标志的突变率高达20.77%,抗药性突变菌株与产放线菌素X2高产菌株的正突变率达25%,效价提高20%以上达10%,从突变菌株中摇瓶筛选到42-3473菌株,摇瓶发酵生物效价达2 062μg/mL,比初始菌株生物效价提高了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702 UV 放线菌素X2 抗药性致死突变
下载PDF
果蝇伴性隐性致死突变试验中芥子碱的辐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群 郭房庆 顾瑞琦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269-274,共6页
过去的工作证明一些十字花科植物的抗辐射性与其体内存在的天然辐射保护物质有关。芥子碱是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一种天然辐射保护物质。它对大麦和小麦以及小鼠均有辐射保护作用。本文报道芥子碱在果蝇伴性隐性致死(SLRL)突变试验系... 过去的工作证明一些十字花科植物的抗辐射性与其体内存在的天然辐射保护物质有关。芥子碱是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的一种天然辐射保护物质。它对大麦和小麦以及小鼠均有辐射保护作用。本文报道芥子碱在果蝇伴性隐性致死(SLRL)突变试验系统中的辐射保护作用。供试果蝇并不拒食芥子碱水溶液。10 mg/ml芥子碱对果蝇无生理毒性,对生育力亦无不良影响。40 Gy X 射线诱发8.96% SLRL 突变。而40 Gy 辐照前喂10 mg/ml芥子碱的果蝇其SLRL 突变率降为0.4%。Oregon K 果蝇的自发突变率为0-0.4%。可见喂芥子碱后辐射诱发的SLRL 突变不复出现,说明芥子碱对果蝇有很强的辐射保护作用。也讨论了芥子碱作为潜在抗癌物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芥子碱 伴性 隐性 致死突变
下载PDF
家蚕性连锁致死突变的诱发 被引量:2
7
作者 徐安英 方瑷 +1 位作者 陈素倩 黄君霆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1期47-48,共2页
家蚕是雌性异型昆虫,雌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蚕为ZZ。W染色体除了有决定雌性的功能外,还没有确认存在其他的生理或形态基因。已知有许多形态和生理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凡是Z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支配的性状表现为性连锁遗传。如果隐性致... 家蚕是雌性异型昆虫,雌蚕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蚕为ZZ。W染色体除了有决定雌性的功能外,还没有确认存在其他的生理或形态基因。已知有许多形态和生理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凡是Z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支配的性状表现为性连锁遗传。如果隐性致死突变发生在Z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性连锁 致死突变 诱发
下载PDF
家蚕Z染色体上胚胎期隐性致死突变的诱发及其基因座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安英 李木旺 +2 位作者 方瑷 陈秀 黄君霆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家蚕 Z染色体 胚胎期 致死突变 基因位点
下载PDF
γ射线低剂量慢性照射诱发小鼠显性致死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连珍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7-39,共3页
γ射线低剂量慢性照射诱发小鼠显性致死突变的研究张连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太原030006电离辐射对人类的遗传效应是当前放射生物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一些学者(1,2,4,8)通过对动物(主要是... γ射线低剂量慢性照射诱发小鼠显性致死突变的研究张连珍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太原030006电离辐射对人类的遗传效应是当前放射生物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一些学者(1,2,4,8)通过对动物(主要是小鼠)出生前的宫内检胚法研究显性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慢性照射 小鼠 显性致死突变
下载PDF
低剂量氚水诱发雄性小鼠显性致死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涛 周湘艳 +1 位作者 董金婵 王春燕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35-137,共3页
本文报道了氚水β射线照射雄性小鼠诱发显性致死突变的研究结果。小鼠精细胞受照剂量为0.073-0.71Gy时,与其交配后怀孕的正常雌鼠的植入后丢失率与受照剂量呈正相关的关系;显性致死突变率亦随着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高。在受照剂量为0.49... 本文报道了氚水β射线照射雄性小鼠诱发显性致死突变的研究结果。小鼠精细胞受照剂量为0.073-0.71Gy时,与其交配后怀孕的正常雌鼠的植入后丢失率与受照剂量呈正相关的关系;显性致死突变率亦随着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高。在受照剂量为0.494Gy时,初级精母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似乎高于精原细胞和精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氚水 生殖细胞 显性致死突变
全文增补中
一个水稻白化致死突变体abl25鉴定及其基因定位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环环 刘艳霞 +3 位作者 潘倩文 郑凯伦 林冬枝 董彦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38-244,共7页
经Co60辐照的粳稻嘉花1号得到一个新的致死白化突变体albino lethal 25(abl25),该突变体从发芽至4叶期表现为白化苗,之后逐渐死亡.与野生型嘉花1号相比,abl25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大大降低,叶绿体结构不正常,说明其叶... 经Co60辐照的粳稻嘉花1号得到一个新的致死白化突变体albino lethal 25(abl25),该突变体从发芽至4叶期表现为白化苗,之后逐渐死亡.与野生型嘉花1号相比,abl25突变体的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大大降低,叶绿体结构不正常,说明其叶绿体发育受到严重阻碍,导致植物死亡.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一对隐性核基因(abl25)控制,进一步利用abl25与广占63S杂交的F2分离群体,将该突变体基因(abl25)定位于第2染色体上SSR标记RM424与Indel分子标记ID7330之间,随后利用新开发的分子标记和扩大群体将其定位在Indel分子标记ID9111和ID9261之间的150 kb内,发现abl25是一个新的水稻苗期白化致死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绿体 白化致死突变 基因定位
下载PDF
链霉菌702菌株原生质体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NTG诱变筛选研究
12
作者 熊姗薇 孙宇辉 涂国全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X期38-40,共3页
采用庆大霉素对链霉菌702原生质体致死突变标志的NTG诱变筛选模型,以提高其所产抗真菌生物活性物质的产量。实验结果表明,NTG处理90min时,致死率达71.32%,突变率高达48.58%,突变株经过摇瓶筛选获得高产菌株NTG-20,其所产抗真菌活性物质... 采用庆大霉素对链霉菌702原生质体致死突变标志的NTG诱变筛选模型,以提高其所产抗真菌生物活性物质的产量。实验结果表明,NTG处理90min时,致死率达71.32%,突变率高达48.58%,突变株经过摇瓶筛选获得高产菌株NTG-20,其所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生物效价达到1680μg/mL,比出发菌株产量提高了118%,菌株NTG-12和NTG-3的产量也比出发菌株产量相应提高了95%和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702 原生质体 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 诱变筛选
下载PDF
一个水稻苗期白化致死突变体asl6的鉴定及其基因定位
13
作者 雷晓庆 吴兰兰 +2 位作者 王文娟 林冬枝 董彦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5期577-584,共8页
经60Coγ诱变处理粳稻"嘉花1号"得到一个稳定遗传苗期白化致死突变体asl6(albino seedling lethality 6).与野生型(WT)相比,该突变体从发芽出苗起一直表现白化,四叶期逐渐死亡,叶合色素含量几乎没有且没有完整的叶绿体结构.通... 经60Coγ诱变处理粳稻"嘉花1号"得到一个稳定遗传苗期白化致死突变体asl6(albino seedling lethality 6).与野生型(WT)相比,该突变体从发芽出苗起一直表现白化,四叶期逐渐死亡,叶合色素含量几乎没有且没有完整的叶绿体结构.通过qRT-PCR分析发现,与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及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表达量明显下调.对利用asl6突变体与"培矮64S"杂交获得的F2代分离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发现该突变表型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该asl6基因定位于第2号染色体的InDel分子标记ID31982与SSR分子标记MM5712之间约293 kb的区域内.目前,该范围内没有叶色相关基因的报道,可能为一新的调控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绿体 白化致死突变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氯醚避孕针对小鼠显性致死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芒莉 吴亦帆 《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9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用昆明种小鼠对氯醚避孕针进行显性致死突变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用显性致死突变指数分析与用负二项分布分析,氯醚避孕针均无显性致死突变作用。
关键词 氯醚避孕针 显性致死突变 小鼠 负二项分布
下载PDF
地中海螟性连锁隐性致死突变的诱导
15
作者 F.Marec 刘桂林 杨长举 《粮食储藏》 1993年第1期38-41,共4页
Strunnikov提出的鳞翅目害虫遗传防治方法是建立在释放带有两个性连锁隐性致死基因异质结合雄虫的基础上的.本文以地中海螟(Enhestia Kuehnilla Zeller)为材料研究了甲烷磺酸乙酸(EMS)对性连锁隐性致死突变(SLRLM)的诱导,绘制出利用性... Strunnikov提出的鳞翅目害虫遗传防治方法是建立在释放带有两个性连锁隐性致死基因异质结合雄虫的基础上的.本文以地中海螟(Enhestia Kuehnilla Zeller)为材料研究了甲烷磺酸乙酸(EMS)对性连锁隐性致死突变(SLRLM)的诱导,绘制出利用性连锁隐性突变dz检测和分离SLRLM的图解,共获得14个SLRLM,并揭示了它们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螟 致死突变 诱导
下载PDF
低剂量电离辐射诱发小鼠显性致死突变的适应性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杰 王献理 +1 位作者 蔡露 姚瀚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82-384,共3页
须先给予雄性小鼠0.05Gy照射,随后给予2.0Gy照射,观察精子发生不同阶段显性致死突变率,受孕率.结果表明精原干细胞阶段、分化型精原细胞阶段预先照射0.05Gy组,平均植入胚胎数、活胎数均明显高于单纯2.0Gy组... 须先给予雄性小鼠0.05Gy照射,随后给予2.0Gy照射,观察精子发生不同阶段显性致死突变率,受孕率.结果表明精原干细胞阶段、分化型精原细胞阶段预先照射0.05Gy组,平均植入胚胎数、活胎数均明显高于单纯2.0Gy组,显性致死突变率明显低于单纯2.0Gy照射组,表现出适应性反应.同时还观察到预先给予小剂量处理组与雌鼠交配的受孕率也高于单纯大剂量组。统计学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电离辐射 显性致死突变 适应性反应
原文传递
抽余油对小鼠显性致死致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贻嘉 卢庆生 +1 位作者 程一平 许力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34-34,共1页
抽余油是一种无苯的低毒溶剂,其甲苯、二甲苯含量也非常低,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较广泛。本文选用显性致死致突变实验方法,以了解抽余油对小鼠雄性生殖细胞有无致突变作用。实验方法与材料1.
关键词 抽余油 生殖细胞 致死突变
下载PDF
链霉菌702菌株原生质体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紫外诱变筛选研究
18
作者 熊姗薇 孙宇辉 涂国全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共4页
实验采用庆大霉素对链霉菌702原生质体致死突变标志的紫外诱变筛选模型,以提高其所产抗真菌生物活性物质的产量。实验结果表明,紫外线处理40 s时,致死率达67.15%,突变率高达20.18%,突变株经过摇瓶筛选获得高产菌株42-23-111,产素单位达... 实验采用庆大霉素对链霉菌702原生质体致死突变标志的紫外诱变筛选模型,以提高其所产抗真菌生物活性物质的产量。实验结果表明,紫外线处理40 s时,致死率达67.15%,突变率高达20.18%,突变株经过摇瓶筛选获得高产菌株42-23-111,产素单位达到949μg/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702 原生质体 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 诱变筛选
原文传递
桑蚕无半月纹突变体的致死胚子的形态学和卵黄蛋白质组成
19
作者 河口.丰 王磊 《广东蚕业》 1997年第4期63-65,共3页
致死突变在家蚕中经常发生,而且也已经确立了许多胚子突变体。到目前为止,已知的大部分桑蚕致死突变为胚子突变体。早期已报道的自发突变体中有一例没有半月纹,用基因N1标明(TANAKA,1925)。N1突变的杂合体无半月斑与星状斑,眼状斑正常,... 致死突变在家蚕中经常发生,而且也已经确立了许多胚子突变体。到目前为止,已知的大部分桑蚕致死突变为胚子突变体。早期已报道的自发突变体中有一例没有半月纹,用基因N1标明(TANAKA,1925)。N1突变的杂合体无半月斑与星状斑,眼状斑正常,纯合体死于胚子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 胚子发育 形态学观察 卵黄蛋白 纯合体 致死突变 杂合体 蚕卵 桑蚕 材料与方法
下载PDF
水稻分离群体中半矮秆和致死性黄苗突变体的形成机理研究
20
作者 张永华 孙丙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0107-10109,10115,共4页
[目的]鉴定sdwrky和lysrcc1突变体的Ds插入突变基因,初步分析sdwrky和lysrcc1突变体形成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TAIL-PCR技术,分别从sdwrky突变体和lysrcc1突变体克隆Ds侧翼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Ds分别插入sdwrky突变体4号... [目的]鉴定sdwrky和lysrcc1突变体的Ds插入突变基因,初步分析sdwrky和lysrcc1突变体形成的分子机理。[方法]采用TAIL-PCR技术,分别从sdwrky突变体和lysrcc1突变体克隆Ds侧翼基因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Ds分别插入sdwrky突变体4号染色体Os04g0597300(sdwrky)基因和lysrcc1突变体3号染色体Os03g0599600(lysrcc1)基因,导致sdwrky和lysrcc1基因突变。[结论]sdwrky基因编码包含WRKY结构域的蛋白质(SDWRKY),推测SDWRKY与OsWRKY24具相似功能,作为糊粉层细胞内ABA和GA信号传导途径中共同的抑制因子,调控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Sdwrky基因突变导致形成sdwrky突变体。lysrcc1基因编码包含RCC1结构域的蛋白质(LYSRCC1),LYSRCC1可能作为RanGEF参与核质运输,影响叶绿体合成的某一环节,lysrcc1基因隐性突变导致形成ylrcc1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半矮秆突变 致死性黄苗突变 WRKY RCC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