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金属氧化物对藻类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岱旭 屠金浩 +2 位作者 冯逸 邓慧萍 史俊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S01期26-31,共6页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环境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纳米金属氧化物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修复领域进行应用时,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其在环境中的累积及其与人们的直接接触,这会对环境安全、生物生命安全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文章围绕一些有较高可能...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环境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纳米金属氧化物在土壤和水体环境修复领域进行应用时,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其在环境中的累积及其与人们的直接接触,这会对环境安全、生物生命安全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文章围绕一些有较高可能被泄露而累积在环境中的纳米材料污染,如纳米CuO、纳米ZnO、纳米Fe_(3)O_(4)等进行相关资料收集,对现有的关于纳米金属氧化物对藻类的毒性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同时也整理了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一些纳米金属氧化物对藻类的致毒机理。另外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如致毒机理中具体过程尚需进一步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属氧化物 藻类 性效应 致毒机制 环境安全
下载PDF
典型炼化废水微生物功能结构与主要致毒物质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佳宇 张婷婷 +3 位作者 李立君 李丹丹 李兴春 李昀照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3-953,共11页
为探明典型炼化废水处理系统(简称“系统”)生物毒性削减效果、主要致毒物质类别及微生物功能响应关系,以费氏弧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为受试生物,测试系统沿程生物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并结合毒性鉴别评价方法甄别系统主要致毒物质,同时利... 为探明典型炼化废水处理系统(简称“系统”)生物毒性削减效果、主要致毒物质类别及微生物功能响应关系,以费氏弧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为受试生物,测试系统沿程生物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并结合毒性鉴别评价方法甄别系统主要致毒物质,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系统微生物功能结构与主要致毒物质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系统沿程生物毒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生化处理单元进水为急性毒性微毒、遗传毒性阳性.其中,炼油废水急性毒性总削减率为86.514%,遗传毒性总削减率为96.221%;化工废水急性毒性总削减率为53.281%,遗传毒性总削减率为62.273%.(2)通过毒性鉴别评价方法(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结果推断,炼油废水主要致毒物质可能为阳离子金属及非极性有机物,化工废水主要致毒物质可能为阳离子金属.(3)CCA分析表明,NH_(3)-N浓度(r=0.819,p=0.001)、Cr浓度(r=0.777,p=0.002)、TPH(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总石油烃)浓度(r=0.752,p=0.002)与生化处理前微生物群落结构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生化处理后微生物群落结构均呈显著负相关.(4)生化处理阶段微生物功能发生极显著(p≤0.01)变化.FAPROTAX数据库预测可知,化学异养、好氧化学异养、芳香化合物降解、亚硝酸盐呼吸、硝酸盐还原、硝酸盐呼吸、氮气呼吸7种与碳、氮循环相关的微生物功能丰度均较高.研究显示:系统沿程生物毒性虽呈下降趋势,但生化处理单元进水仍为急性毒性微毒、遗传毒性阳性;毒性表征推断炼油废水主要致毒物质可能为阳离子金属及非极性有机物,化工废水主要致毒物质可能为阳离子金属;生化处理单元中与碳、氮循环相关的微生物功能丰度较高,表明生化处理单元存在潜在毒性冲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化废水 急性 遗传 主要致毒物质 微生物功能丰度
下载PDF
炼油废水致毒物质甄别及微生物群落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宋佳宇 张婷婷 +2 位作者 秦榕 李丹丹 李昀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63,共8页
文章以某石化废水处理厂炼油废水为研究对象,对处理流程各阶段废水进行毒性测试,评价各阶段对生物毒性的削减效果;为探明主要毒性来源及其对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该研究结合毒性鉴别评价技术甄别各处理阶段主要致毒环境因子类别,... 文章以某石化废水处理厂炼油废水为研究对象,对处理流程各阶段废水进行毒性测试,评价各阶段对生物毒性的削减效果;为探明主要毒性来源及其对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该研究结合毒性鉴别评价技术甄别各处理阶段主要致毒环境因子类别,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致毒类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响应关系。毒性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对废水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削减效率分别为(90.25%±3.19%)和(97.17%±1.95%),调节池与A/O池分别表现出对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的显著削减效果。毒性鉴别评价结果表明,系统主要致毒环境因子类别为非极性有机物和金属阳离子。致毒类环境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a(r^(2)=0.80,p=0.01)和总石油烃(r^(2)=0.90,p=0.01)显著影响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结果为炼油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探究废水毒性物质对生物处理阶段潜在影响提供了实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废水 性鉴别评价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主要致毒类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三维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对微藻的毒性影响及致毒机制
4
作者 何涛 潘雪梅 +2 位作者 陈金城 王亲媛 章萍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546-3557,共12页
为探究三维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3D-MgAl-LDH)对微藻的毒性影响及致毒机制,本研究选取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作为受试藻,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径分... 为探究三维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3D-MgAl-LDH)对微藻的毒性影响及致毒机制,本研究选取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作为受试藻,借助X射线粉末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径分析仪等测试技术表征3D-MgAl-LDH的组成及形貌,通过改变3D-MgAl-LDH暴露浓度、暴露时间以及溶出物质SDS浓度,明晰各因素对两种微藻的毒性影响,并测定3D-MgAl-LDH暴露后微藻的细胞结构、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MDA、SOD)活性以揭示其致毒机制.结果表明:1)3D-MgAl-LDH是由LDH和SDS共组成的三维花状材料.2)随3DMgAl-LDH浓度增加,两种微藻的生长抑制率均呈增加趋势(P<0.05),其中小球藻对3D-MgAl-LDH毒性影响更为敏感,而斜生栅藻对3D-MgAl-LDH毒性影响表现出更强的耐受性.3)随3D-MgAl-LDH暴露时间延长,两种微藻的生长抑制率均逐渐减小,表明微藻对3D-MgAl-LDH的胁迫作用产生抗逆性.4)3D-MgAl-LDH对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致毒机制主要包括细胞割伤、遮光效应和氧化应激.本研究结果为LDHs应用于实际废水治理的潜在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镁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小球藻 斜生栅藻 性影响 致毒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蓄毒致毒”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态靶治毒思路
5
作者 何宪顺 田佳庆 +6 位作者 何晓铭 何敏聪 魏腾飞 韦雨柔 詹芝玮 林天烨 魏秋实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2006-2010,共5页
痛风性关节炎是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的一种反复炎症性疾病,专家团队在长期临证学习及总结古人经验的基础上,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因湿、热相搏,郁而不解,热极成毒,蓄毒于内,阳动生风,助热毒攻注骨节而发病,疾病发展演变历经“蓄毒而发,毒... 痛风性关节炎是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的一种反复炎症性疾病,专家团队在长期临证学习及总结古人经验的基础上,认为痛风性关节炎因湿、热相搏,郁而不解,热极成毒,蓄毒于内,阳动生风,助热毒攻注骨节而发病,疾病发展演变历经“蓄毒而发,毒损骨络——湿滞难去,毒伏骨脉”过程。近年研究发现尿酸钠晶体刺激体内炎性体的激活和肠道菌群失调是痛风性关节发生的重要机制,其中炎性体激活可促进机体分泌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加重炎症过程,并且肠菌失调还会导致尿酸的分解、排泄减少。团队认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疾病可借鉴仝小林院士的“态靶结合”辨治方略,对痛风辨毒识态定其靶,热毒为痛风急性期所处之“态”,湿毒为痛风缓解期所处之“态”,炎性体、肠菌失调为痛风治疗的重要靶点;治疗上遵循“解毒—化毒”原则,急性期以清热解毒定风为法,缓解期以除湿化毒通络为法。结合态靶辨治方略,分期辨态治毒打靶,减低疾病发病率和复发率,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致毒 态靶结合 清热解定风 除湿化通络
下载PDF
Cu^(2+)对日本沼虾幼虾的急性致毒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邓道贵 张桂凤 耿雪侠 《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6-38,共3页
Cu2+浓度为0.0005mg/L、0.005mg/L、0.05mg/L时,日本沼虾幼体在54h内均能够正常存活;Cu2+浓度为0.1mg/L时,只有部分沼虾幼体中毒致死.而当Cu2+浓度超过0.25mg/L时,日本沼虾幼虾在48h内致死,并出现鳃变兰、肝脏变黑的现象.随着Cu2+浓度增... Cu2+浓度为0.0005mg/L、0.005mg/L、0.05mg/L时,日本沼虾幼体在54h内均能够正常存活;Cu2+浓度为0.1mg/L时,只有部分沼虾幼体中毒致死.而当Cu2+浓度超过0.25mg/L时,日本沼虾幼虾在48h内致死,并出现鳃变兰、肝脏变黑的现象.随着Cu2+浓度增大,日本沼虾幼虾存活的时间变短,肝脏和鳃的中毒颜色变深.日本沼虾幼虾48h的半致死浓度为0.268mg/L,其安全浓度为0.026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虾 急性致毒 日本沼虾 Cu^2+浓度 性实验 致毒效应 致死浓度 人工养殖
下载PDF
铜、锌、锰和铬对中国对虾仔虾的急性致毒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王安利 王维娜 +1 位作者 李铁水 刘存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34-139,共6页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广温和广盐性虾类,具有体长、壳薄和生长快的特点.又因其具有很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在我国沿海其人工养殖面积逐年扩大,使养虾业一跃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之一.但随着沿海工业的迅...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广温和广盐性虾类,具有体长、壳薄和生长快的特点.又因其具有很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近年来在我国沿海其人工养殖面积逐年扩大,使养虾业一跃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之一.但随着沿海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污水排放量的急剧增加,在有些地区陆源重金属污染物已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危害,特别是直接影响到对虾养殖的基础工作——人工育苗的进行.这个问题正在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系统查阅中外文献时,发现国内外对某些常见重金属如锰和铬影响生物体的报道或是很少或没有,我国“渔业水质标准”中也没有锰这一项目.对其他重金属危害的研究也只停留在单一元素效应的水平上.然而,在海水中实际上同时存在着多种重金属元素,它们对生物体的作用无疑是综合性的.为弄清这些常见有害物质对中国对虾仔虾的单一危害和综合危害程度,我们于1990年5月下旬在河北省唐海县十里海养殖场进行了该项实验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仔虾 致毒
下载PDF
重金属对藻类的致毒效应 被引量:78
8
作者 况琪军 夏宜 惠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77-283,共7页
重金属对藻类的致毒效应况琪军,夏宜,惠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TOXICEFFECTSOFHEAVYMETALSONALGAE¥KuangQijun;XiaYichengandHuiYang(... 重金属对藻类的致毒效应况琪军,夏宜,惠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TOXICEFFECTSOFHEAVYMETALSONALGAE¥KuangQijun;XiaYichengandHuiYang(InstituteofHydro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重金属 致毒效应
下载PDF
铜、镉、敌敌畏和甲胺磷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急性致毒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31
9
作者 姚庆祯 臧维玲 +3 位作者 戴习林 江敏 徐桂荣 丁福江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在恒温(25±1℃)和充气条件下,研究了铜、镉、敌敌畏和甲胺磷对南美白对虾的急性致毒效用,得到了铜、镉、敌敌畏、甲胺磷对幼虾的24hLC50、48hLC50、72hLC50、96hLC50,四种毒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8、0.001、7.6×10-4、7.8... 在恒温(25±1℃)和充气条件下,研究了铜、镉、敌敌畏和甲胺磷对南美白对虾的急性致毒效用,得到了铜、镉、敌敌畏、甲胺磷对幼虾的24hLC50、48hLC50、72hLC50、96hLC50,四种毒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008、0.001、7.6×10-4、7.8×10-4mg/L,四种毒物的毒性大小顺序为:甲胺磷>敌敌畏>Cd2+>Cu2+。铜与敌敌畏、甲胺磷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的联合毒性作用为相加作用,镉与敌敌畏、甲胺磷的联合毒性作用为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敌敌畏 甲胺磷 急性致毒
下载PDF
DBP对斜生栅藻及天然混合藻类致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28
10
作者 况琪军 赵文玉 邓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关键词 DBP 斜生栅藻 天然混合藻类 致毒效应
下载PDF
黄荆精油的提取和对5种储粮害虫的致毒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卢传兵 刘雨晴 +1 位作者 薛明 王洪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5-80,共6页
为明确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荆精油的提取效果和黄荆精油对主要储粮害虫的毒力差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二氯甲烷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分别从泰山黄荆(Vitex negundo)叶片和种子中提取精油,研究了水蒸气蒸馏提取的黄荆叶片精油对绿豆象... 为明确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荆精油的提取效果和黄荆精油对主要储粮害虫的毒力差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二氯甲烷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分别从泰山黄荆(Vitex negundo)叶片和种子中提取精油,研究了水蒸气蒸馏提取的黄荆叶片精油对绿豆象、谷蠹、玉米象、锯谷盗和赤拟谷盗的毒力及杀虫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黄荆叶片或种子中的精油均以超临界CO2萃取的提取率最高,水蒸气蒸馏的提取率最低,叶片精油的提取率前者是后者的5.39倍,但对玉米象成虫的综合毒力后者却是前者的5.95倍。水蒸气蒸馏法从黄荆叶片中获得的精油对绿豆象、谷蠹、玉米象、锯谷盗和赤拟谷盗,不仅具有很高的触杀、驱避和综合杀虫毒效,且对种群有持续控制作用,作为储粮保护剂的开发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 精油 提取方法 储粮害虫 致毒作用
下载PDF
松油烯-4-醇对几种昆虫的熏蒸毒力及其致毒症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根强 冯俊涛 +1 位作者 马志卿 张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0-52,56,共4页
 采用三角瓶熏蒸法或熏蒸盒法,测定了松油烯-4-醇对小菜蛾、粘虫、棉铃虫的3龄幼虫及家蝇、玉米象、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毒力。结果表明,松油烯-4-醇对不同种类昆虫的熏蒸毒力有较大差异;对小菜蛾、粘虫、家蝇的熏蒸毒力较高,其LC50值...  采用三角瓶熏蒸法或熏蒸盒法,测定了松油烯-4-醇对小菜蛾、粘虫、棉铃虫的3龄幼虫及家蝇、玉米象、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毒力。结果表明,松油烯-4-醇对不同种类昆虫的熏蒸毒力有较大差异;对小菜蛾、粘虫、家蝇的熏蒸毒力较高,其LC50值分别为1.8321,5.3473,2.9511μL/L,而对玉米象、赤拟谷盗、棉铃虫的熏蒸毒力较低;不同种类试虫的症状反应有所差异,但中毒反应过程都包括兴奋、痉挛、麻痹昏迷、死亡或复苏等几个阶段;鳞翅目昆虫小菜蛾、粘虫和棉铃虫大量吐胃液现象明显,家蝇有忌避和被迅速击倒现象,中毒后部分试虫有复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油烯-4-醇 熏蒸 致毒症状 砂地柏精油
下载PDF
蒽对 3种海洋微藻致毒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健 唐学玺 +1 位作者 王仁卿 李永祺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36-738,共3页
新月菱形藻 (N itzschia closterium)、绿光等鞭金藻 870 1(Isochrysis galbana870 1)和亚心形扁藻 (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 3种海洋微藻用不同浓度的蒽胁迫 72 h,分别测定 3种藻的生长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 新月菱形藻 (N itzschia closterium)、绿光等鞭金藻 870 1(Isochrysis galbana870 1)和亚心形扁藻 (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 3种海洋微藻用不同浓度的蒽胁迫 72 h,分别测定 3种藻的生长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呼吸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 :3种藻对蒽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 :新月菱形藻、金藻 870 1和亚心形扁藻 ;3种微藻呼吸作用受抑制的程度要高于光合作用 ;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光合作用的变化趋势呈一定的正相关 ;但有时光合色素含量低而光合作用强 ;比较 3种藻的净呼吸作用速率发现 ,新月菱形藻呼吸作用相对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毒效应 微藻 海洋污染
下载PDF
几种重金属对梭鱼的急性致毒及梭鱼回避反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侯兰英 赵鸿儒 吴玉霖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07-510,共4页
分别于1986和1987年研究了Cu,Zn,Cd对梭鱼的急性致毒效应及梭鱼对Cu,Zn,Cd,Cr的回避反应。结果表明,Cu,2n,Cd对梭鱼均有明显的毒性,其毒性的大小顺序为Ca>Zn>Cd。梭鱼对Cu,Zn,Cd有显著的回避反应,其回避率大小顺序为Cu>Zn>... 分别于1986和1987年研究了Cu,Zn,Cd对梭鱼的急性致毒效应及梭鱼对Cu,Zn,Cd,Cr的回避反应。结果表明,Cu,2n,Cd对梭鱼均有明显的毒性,其毒性的大小顺序为Ca>Zn>Cd。梭鱼对Cu,Zn,Cd有显著的回避反应,其回避率大小顺序为Cu>Zn>Cd;梭鱼对Cr无明显的回避反应,即使Cr浓度高达10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梭鱼 急性致毒 回避反应
下载PDF
大气颗粒物致毒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童永彭 张桂林 叶舜华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6-248,共3页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致毒效应 动物实验 理学 性成分
下载PDF
赭曲霉毒素A生成转化及致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郝俊冉 许文涛 黄昆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27-433,共7页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由曲霉属(Aspergillus.sp)和青霉属(Penicillium.sp)真菌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它的生成受温度、水活度等的影响。检测食品及饲料中OTA含量的基本方法有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由曲霉属(Aspergillus.sp)和青霉属(Penicillium.sp)真菌产生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它的生成受温度、水活度等的影响。检测食品及饲料中OTA含量的基本方法有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OTA因被认为与巴尔干半岛肾病有关而引起全球的关注,研究发现,OTA具有肾毒性、肝毒性、免疫毒性、基因毒性等,并且主要是通过促进膜的过氧化反应,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和影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蛋白及关键因子的转录表达等来达到致毒效应。吸附、转化、降解是OTA脱毒的主要方式。本文就OTA的检测方法、生物合成、致毒机制和脱毒转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素A 检测方法 生物合成 致毒机制 转化
原文传递
微囊藻毒素对尼罗罗非鱼原代肝细胞致毒机理的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秀霞 梁旭方 +4 位作者 丁雪芬 王琳 林群 李光照 沈丹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5-30,共6页
采用离体细胞培养诱导方法,研究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原代肝细胞的毒性效应。尼罗罗非鱼原代肝细胞经10、50、150、500μg/L MC-LR体外诱导24h后,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SCGE)检测显示... 采用离体细胞培养诱导方法,研究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原代肝细胞的毒性效应。尼罗罗非鱼原代肝细胞经10、50、150、500μg/L MC-LR体外诱导24h后,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SCGE)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出现明显的彗星拖尾现象,说明MC-LR可引起尼罗罗非鱼肝细胞DNA的损伤,并随着剂量的增加,DNA的损伤程度增大。PI/Annexin V双染色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表明MC-LR能明显引起肝细胞凋亡,与SCGE结果一致,且DNA损伤程度越大,细胞早期凋亡率越高,呈现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本研究为进一步从分子、细胞水平阐明MC-LR的毒性以及致毒机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素(MC-LR) 原代肝细胞 致毒机理 尼罗罗非鱼
下载PDF
从“虚瘀致毒”论骨痿骨折 被引量:18
18
作者 毛一凡 张佳锋 +2 位作者 陈文亮 刘钟 史晓林 《中医正骨》 2019年第2期44-45,共2页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的范畴,主要病因病机为脏腑虚衰、血瘀经脉。骨折是骨痿最主要的并发症,脏腑虚衰是骨痿骨折的根本原因,血瘀是骨痿骨折的病理基础,虚瘀相互作用,导致邪毒的产生,虚瘀致毒是骨痿骨折发生的关键。本文从&...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的范畴,主要病因病机为脏腑虚衰、血瘀经脉。骨折是骨痿最主要的并发症,脏腑虚衰是骨痿骨折的根本原因,血瘀是骨痿骨折的病理基础,虚瘀相互作用,导致邪毒的产生,虚瘀致毒是骨痿骨折发生的关键。本文从"虚瘀致毒"方面对骨痿骨折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痿证 虚证 血瘀 虚瘀致毒
下载PDF
汞、砷、铬、苯酚对东方对虾幼体急性致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碧鹃 陈民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51-53,共3页
通过实验室内的短期实验评价了砷、汞、铬、苯酚对东方对虾溞状幼体和糠虾幼体的毒性分别给出了各毒性对不同对虾幼体的96h LC_(50)。
关键词 苯酚 对虾 幼体 致毒
下载PDF
11种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致毒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邹立 程刚 +1 位作者 李永祺 林岿璇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34,共6页
通过研究不同盐度条件下11种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的相对增长率(K)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得到S=30(接近近岸海水盐度值)和S=20时(接近河口区海水盐度值)的半数有效浓度,并比较其大小。盐度作为环境因子,影响到有机磷农药的毒性。... 通过研究不同盐度条件下11种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的相对增长率(K)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得到S=30(接近近岸海水盐度值)和S=20时(接近河口区海水盐度值)的半数有效浓度,并比较其大小。盐度作为环境因子,影响到有机磷农药的毒性。研究发现,有的有机磷农药在低浓度时出现一定限度的促生长作用;容易进攻细胞膜的有机磷农药对扁藻的致毒性相对较强;此外,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大小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含有苯环结构的有机磷农药毒性大于不含有苯环结构的有机磷农药的毒性。结构、组成相似条件下,脂溶性大,分子类型复杂的有机磷农药毒效大。其中辛硫磷除含有苯环结构外,尚含有氰基,具有特别高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扁藻 海洋污染 海洋生物 致毒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