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例驼鸟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沙门菌、产气荚膜梭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1
作者 胡晓悦 肖娜 +8 位作者 杨威 郝立宾 谌志伟 崔雪霞 耿浩川 王珏 董玉玲 徐彤 张宁 《北方牧业》 2024年第8期8-8,共1页
禽流感病毒可感染鸡、火鸡、鸭、鹅、麻雀、雉鸡、鹧鸪、驼鸟、孔雀、鸽子等多种家禽和野禽。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正黏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导致呼吸系统症状及严重败血症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传染病,病原主要是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低... 禽流感病毒可感染鸡、火鸡、鸭、鹅、麻雀、雉鸡、鹧鸪、驼鸟、孔雀、鸽子等多种家禽和野禽。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正黏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导致呼吸系统症状及严重败血症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传染病,病原主要是H5和H7亚型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是由正黏病毒H9亚型弱毒株引起的,常伴随大肠杆菌、沙门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混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致病性禽流感 混合感染 禽流感病毒 致病性禽流感 病原微生物 H9亚型 沙门菌
下载PDF
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平板交配及其致病性分析
2
作者 邹晓威 夏蕾 +4 位作者 朱晓敏 孟灵敏 隋丽 姜兆远 郑岩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28,共6页
为验证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平板交配现象可以明确不同交配型菌株的可行性,运用稀释纯化法分离纯化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10个,将单倍体菌株两两混合后,运用划线法在固体培养基YPDA上培养7 d,选取菌落表面形成白色菌丝、镜检明确平板交... 为验证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平板交配现象可以明确不同交配型菌株的可行性,运用稀释纯化法分离纯化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10个,将单倍体菌株两两混合后,运用划线法在固体培养基YPDA上培养7 d,选取菌落表面形成白色菌丝、镜检明确平板交配的菌株。通过注射接种玉米植株幼苗,分析各菌株组合对玉米植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在45组菌株组合中出现平板交配现象的菌株组合有9种,因与同一单倍体菌株产生平板交配现象的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由此可知3号菌株、5号菌株、8号菌株及9号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1号菌株、4号菌株、6号菌株、7号菌株及10号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通过玉米侵染试验发现,在45组菌株组合中有26种组合可以引起玉米植株肿瘤,26种组合中每组中的2个单倍体菌株为不同型单倍体菌株,进而明确2号菌株、3号菌株、5号菌株、8号菌株及9号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1号菌株、4号菌株、6号菌株、7号菌株及10号菌株为相同交配型菌株。除2号菌株外,通过平板交配现象推导结果与玉米侵染试验获得的结果完全一致。本研究表明通过玉米黑粉菌单倍体菌株平板交配现象可以进行菌株的不同交配型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黑粉菌 平板交配 交配型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我国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的分子特征及致病性分析
3
作者 王国芬 李超萍 +5 位作者 时涛 吴会杰 蔡吉苗 李博勋 陆翠梅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6,共10页
为进一步探究我国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Sri Lankan cassava mosaic virus,SLCMV)的分子特征及致病性。以感染SLCMV的木薯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DNA-A和DNA-B基因组全长,通过生物信息软件分析比较其核酸及氨基酸序列特征;构... 为进一步探究我国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Sri Lankan cassava mosaic virus,SLCMV)的分子特征及致病性。以感染SLCMV的木薯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DNA-A和DNA-B基因组全长,通过生物信息软件分析比较其核酸及氨基酸序列特征;构建了强、弱致病力分离物(SLCMV-Colombo和SLCMV-DG1922)的侵染性克隆,分别将2种致病力分离物的DNA-A和DNA-B组分进行重组,接种烟草(Nicotianatabacum),比较2种分离物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我国SLCMV为“旧世界”双组份菜豆花叶病毒,编码包括AV2基因在内的8个开放阅读框(ORFs);具有双生病毒典型的共同序列(CR)、重复序列、TATABox和TAATATT↓AC茎环结构,Rep蛋白羧基末端有7个氨基酸缺失;我国SLCMV的基因组、编码和非编码区与柬埔寨、泰国和越南分离物的相似性在97.0%~100.0%之间,与印度和斯里兰卡早期的分离物相似性为86.5%~98.6%,DNA-B组份与印度木薯花叶病毒株系(ICMV)编码区序列相似性为95.0%~97.6%,与其他9个非洲木薯花叶病毒株系序列之间的序列相似性均低于80.0%。侵染性克隆接种结果证实,强致病力分离物SLCMV-Col的DNA-A(Col-A)组份在烟草叶片表现典型花叶症状中起主要作用,而我国分离物的DNA-B(DG1922-B)能协同Col-A对烟草产生强致病性。本研究分析了我国SLCMV的全基因组结构,建立的侵染性克隆及其技术为进一步解析SLCMV致病性机理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 分子特征 侵染克隆 致病性
下载PDF
湖南省部分地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生物特性分析
4
作者 刘伯承 燕海峰 +4 位作者 罗阳 王慧 杨俊 陈一峰 周望平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3期28-37,共10页
为探究湖南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物特性,从部分地区规模肉鸡场采集122份病死鸡临床肝脏样品,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方法进行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利用大肠杆菌持家基因phoA进行PCR扩增,对纯化鉴定后的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种系发育群检测... 为探究湖南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生物特性,从部分地区规模肉鸡场采集122份病死鸡临床肝脏样品,采用传统细菌培养方法进行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利用大肠杆菌持家基因phoA进行PCR扩增,对纯化鉴定后的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种系发育群检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毒力基因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出83株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鉴定出15种血清型,其中O2、O1、O78、O14为优势血清型,种系发育群分为B2、B1、A和D群,高致病性株主要来自B2、B1群;MLST分析共得到12种ST型,其中ST95、ST481、ST350为主要ST型;分离株irp2、fyuA、iutA、fimC毒力基因携带率为100%,其中38.55%菌株同时携带irp2、afa、fyuA、iutA、hlyF、iss、papC、fimC毒力基因;雏鸡致病性试验检出高致病性菌株46株(55.42%)、中等致病性菌株31株(37.35%)、低等致病性菌株6株(7.23%);分离株对10种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其中对四环素和新生霉素耐药最严重,耐药率分别为96.38%和92.77%。结果表明,湖南省禽致病性大肠杆菌遗传关系整体复杂多态,且致病性较高,耐药广泛,提示该地区应加强对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杆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MLST 耐药
下载PDF
滑液囊支原体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
5
作者 王晨燕 邵国青 侯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为比较滑液囊支原体(MS)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本研究将144只28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MS感染组、IBV-M41感染组、IBV-M41+MS共感染组、IBV-QX感染组、IBV-QX+MS共感染组共6组,采用50μL/只剂量... 为比较滑液囊支原体(MS)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本研究将144只28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MS感染组、IBV-M41感染组、IBV-M41+MS共感染组、IBV-QX感染组、IBV-QX+MS共感染组共6组,采用50μL/只剂量按相应分组点眼感染MS (106CCU50)、IBV(105EID50),阴性对照组以50μL/只点眼KM2培养基(左眼)和PBS (右眼)。感染后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在感染后7 d、14 d、21 d和28 d每组随机剖检6只鸡,观察气囊炎和气囊损伤评分,并采集气管进行病原再分离,其中MS经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培养后进行PCR鉴定,IBV接种SPF鸡胚后进行RT-PCR鉴定。此外,各组鸡气管均经10%甲醛固定后进行粘膜厚度检测以及病理损伤评分。结果显示:除阴性对照组和MS感染组,其他组鸡在感染后4 d均出现一过性呼吸道症状。剖检结果显示MS感染组鸡在感染后21 d出现气囊炎,28 d仍可见气囊炎;而IBV-M41感染组和IBV-QX感染组鸡在感染后7 d或14 d出现气囊炎,且气囊炎的发生率均未超过50%。感染后14 d IBV-QX+MS共感染组鸡气囊炎发生率达100%(6/6),直至21 d并且大部分鸡气囊炎可持续至感染后28 d (5/6),而IBV-M41+MS共感染组鸡气囊炎仅可持续至感染后21 d,且气囊炎的发生率最高在感染后14 d (5/6)。IBV-QX+MS共感染组鸡平均气囊损伤评分在感染后14 d、21d和28 d均极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P<0.001),而IBV-M41+MS共感染组鸡仅在感染后14 d极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P<0.001)。病原再分离结果显示,各感染组鸡均在气管中再分离到MS(感染后28 d内)或IBV(感染后7 d内)。病理损伤检测结果显示,共感染组鸡较各单一感染组鸡气管粘膜增厚持续时间更长以及病理损伤更为严重。IBV-M41+MS共感染组鸡在感染后14 d平均气管粘膜厚度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P<0.05),而在感染后21 d极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P<0.001),其余各组鸡在感染后14 d和21 d均极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鸡(P<0.001)。IBV M41+MS共感染组鸡最早14 d出现气管病变,而IBV QX+MS共感染组鸡在共感染后7 d就可见气管病理损伤,且共感染组鸡的平均气管损伤评分均极显著高于单一MS或IBV感染组(P<0.01或P<0.001)。上述结果证实MS和IBV共感染较单一感染对28日龄SPF鸡的致病性更强,IBV M41或QX株与MS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存在差异,本研究为临床IB和MS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液囊支原体 鸡传染支气管炎病毒 共感染 致病性
下载PDF
无乳链球菌致病性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晶 马骏 +2 位作者 范钊玮 刘慧婷 崔玉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7-1285,共9页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人兽共患性致病菌,通过形成生物膜可在奶牛乳腺中黏附、定植并长期存活,同时增强对宿主免疫防御的抵抗,引起奶牛乳腺感染而发生亚临床型乳腺炎,是全球范围内引起奶牛乳腺炎的最常...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人兽共患性致病菌,通过形成生物膜可在奶牛乳腺中黏附、定植并长期存活,同时增强对宿主免疫防御的抵抗,引起奶牛乳腺感染而发生亚临床型乳腺炎,是全球范围内引起奶牛乳腺炎的最常见病原体之一,给奶牛养殖业和奶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其还可感染骆驼与罗非鱼等多种动物,造成严重的动物福利恶化,且存在人与动物间接传播的可能。无乳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机会致病菌,可在健康成年人的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中无症状定植,感染新生儿可导致危及生命的败血症及脑膜炎的发生,并常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近年来,成人无乳链球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对孕妇、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具有更高的易感率,可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以及更为严重的败血症、脑膜炎和心内膜炎等疾病的发生。尽管使用抗生素治疗可部分缓解症状,但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使得抗生素的治疗效果逐步下降,对无乳链球菌感染的控制愈发困难。笔者就无乳链球菌对多种动物及不同人群的致病性进行综述,以期为无乳链球菌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感染 致病性
下载PDF
一株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对不同日龄SPF鸡的致病性研究
7
作者 陈玲 杨宵玥 +1 位作者 荣俊 蒋桃珍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3期16-23,共8页
为评价鸡传染性贫血病毒AV1550株的致病性,取1日龄、7日龄和14日龄SPF鸡分别经胸部肌肉注射不同病毒含量的病毒液,同时设置正常对照,隔离饲养观察21 d。感染后14 d采血测定红细胞压积,21 d统计死亡率、体重变化以及胸腺、骨髓、法氏囊... 为评价鸡传染性贫血病毒AV1550株的致病性,取1日龄、7日龄和14日龄SPF鸡分别经胸部肌肉注射不同病毒含量的病毒液,同时设置正常对照,隔离饲养观察21 d。感染后14 d采血测定红细胞压积,21 d统计死亡率、体重变化以及胸腺、骨髓、法氏囊病变情况并测定1日龄SPF鸡感染后不同组织中的病毒载量。结果表明,1日龄SPF鸡感染AV1550株后,表现出精神沉郁、增重减缓、贫血等明显的临床症状,死亡率为53.9%;死亡鸡或观察期结束时存活鸡剖检,可见胸腺萎缩,骨髓变成淡黄色;不同剂量感染后14 d,均能引起红细胞压积显著下降;21 d时,胸腺病毒载量最高,可达10^(6.7) copies/mg。7日龄SPF鸡感染后,出现增重减缓,高感染剂量(100000EID_(50))出现贫血,部分鸡出现胸腺萎缩和骨髓病变,但病变率低于30%。14日龄SPF鸡感染后,不引起明显临床症状。研究证实,CAV对SPF鸡的致病性具有明显的日龄依赖性,红细胞压积降低、骨髓病变、胸腺萎缩以及胸腺病毒载量测定可作为评价CAV致病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贫血病毒 SPF鸡 致病性
下载PDF
1株山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8
作者 张春晓 赵玉林 +5 位作者 杨富琳 王利丽 赵奇 侯冠欣 孙欣艺 张志强 《现代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查明秦皇岛市某山鸡养殖场山鸡大批量死亡病因,试验对分离到的致病优势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测试分离菌对2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利用清洁级昆明小鼠和SPF鸡胚分别对分离... 为查明秦皇岛市某山鸡养殖场山鸡大批量死亡病因,试验对分离到的致病优势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测试分离菌对2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的耐药基因。利用清洁级昆明小鼠和SPF鸡胚分别对分离菌进行致病性试验,并采用PCR方法检测分离菌的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出有金属光泽的菌落,生化特性与大肠杆菌生化特性符合率高达99%。BLAST分析发现,分离菌16S rRNA序列与大肠杆菌的基因相似性高达99.8%。分离菌对恩诺沙星和阿米卡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曲松等15种药物耐药。分离菌的磺胺类、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相符,其余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不符,提示该分离菌可能存在其他的耐药机制。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具有较强致病性,共检测到12种大肠杆菌主要毒力基因。研究表明,分离菌为山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且耐药情况复杂,具有较强的毒力和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药敏试验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致病性试验
下载PDF
附球属真菌DT-014对杂草的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9
作者 朱海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7-241,251,共6页
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鹞子沟自然发病的大刺儿菜叶片中分离出的附球属真菌DT-014为研究对象,通过发酵喷雾法接种测定其对4种盆栽杂草猪秧秧(Galium spurium L.)、藜(Chenopodium album L.)、冬葵(Malva verticillate L. var.crispa)、... 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鹞子沟自然发病的大刺儿菜叶片中分离出的附球属真菌DT-014为研究对象,通过发酵喷雾法接种测定其对4种盆栽杂草猪秧秧(Galium spurium L.)、藜(Chenopodium album L.)、冬葵(Malva verticillate L. var.crispa)、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的致病性和5种作物蚕豆(Vicia faba L.)、豌豆(Pisum sativum L.)、青稞(Hordeum vulgare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安全性,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以菌落直径和其孢子悬浮液OD600值为测量标准,探究菌株DT-014的最适生长培养基、碳源、氮源、固态发酵基质。结果表明,DT-014对藜(C.album)和猪秧秧(G.spurium)致病力较强,其次为密花香薷(E.densa),对冬葵(M.crispa)致病力最低。DT-014对于小麦(T.aestivum)、蚕豆(P.sativum)、青稞(H.vulgare)、豌豆(P.sativum)相对安全,对油菜(B.napus)有轻微影响。DT-014的最适培养基为蛋白胨培养基,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适固态发酵基质为大豆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除草剂 附球属真菌 杂草致病性 作物安全 最适培养基
下载PDF
2022年柳州市秋季高致病性禽流感集中免疫效果监测与评估
10
作者 许宗丽 王翠 +5 位作者 梁竞臻 周师师 覃艳然 马小蓉 严斯刚 卢军 《广西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42-44,共3页
高致病性禽流感(H5和H7亚型)为禽类烈性传染病,危害性较大,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目前,疫苗免疫仍然是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最有效方法。我国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强制免疫病种,实行强制免疫制度。由于高致病禽流感病毒容易发... 高致病性禽流感(H5和H7亚型)为禽类烈性传染病,危害性较大,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目前,疫苗免疫仍然是预防和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最有效方法。我国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为强制免疫病种,实行强制免疫制度。由于高致病禽流感病毒容易发生突变,不同毒株间免疫保护性差异大,所以疫苗要与流行情况相匹配,免疫效果才能发挥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禽流感 传染病 一类动物疫病 免疫保护 强制免疫 H7亚型 免疫效果 疫苗免疫
下载PDF
2018~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监测分析
11
作者 殷涛 张旭 +3 位作者 刘洁琼 李杰 张力 李岩 《新农业》 2024年第3期60-61,共2页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HP-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HPPRRSV)引起的猪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疾病,该病会引起生猪免疫力下降,从而继发其他疫病的感染。2018年以来通过对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抗体持续进行监测,开展猪高致病性...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HP-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HPPRRSV)引起的猪繁殖障碍和呼吸系统疾病,该病会引起生猪免疫力下降,从而继发其他疫病的感染。2018年以来通过对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抗体持续进行监测,开展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感染情况调查,有效控制了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的传播,通过针对性地制定合理免疫程序,有效防止了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免疫抗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呼吸系统疾病 感染情况调查 猪繁殖障碍 变异毒株
下载PDF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综合防治措施
12
作者 龙志忠 《农村新技术》 2024年第1期40-41,共2页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又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该病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力,对生猪健康危害巨大,一旦发病,将给猪场带来毁灭性灾难。因此,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工作对保证猪群安全、确保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致病性猪蓝耳病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 防控工作 综合防治措施 传染力 毁灭灾难 健康危害
下载PDF
一株猪丹毒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研究
13
作者 刘武函 胡巧云 +8 位作者 董尚坤 唐小明 王卫国 彭志 谢怡灵 张坤 王昌建 范仲鑫 杨青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为确定湖南省某猪场猪只发病死亡的病原,从送检猪组织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革兰阳性菌,通过生化鉴定及16S rDNA测序对分离菌进行了鉴定,药敏试验验证分离菌的耐药性,并进一步测序分析了其毒力因子基因的遗传变异;最后通过动物试验研究了分... 为确定湖南省某猪场猪只发病死亡的病原,从送检猪组织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革兰阳性菌,通过生化鉴定及16S rDNA测序对分离菌进行了鉴定,药敏试验验证分离菌的耐药性,并进一步测序分析了其毒力因子基因的遗传变异;最后通过动物试验研究了分离菌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分离菌呈针尖大小、半透明,生化鉴定为猪丹毒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等15种抗生素敏感。分离株16S rDNA序列与猪丹毒疫苗株G4T10的同源性为100%;与G4T10株相比,spaA基因高突变区存在4个突变位点,分别是A509C、C510A、A924C和C925T,相对应的氨基酸有3个突变位点,包括P170H、D308E和F309L,而其他毒力因子基因包括神经氨酸酶基因、荚膜多糖A、B和C基因序列则无变化。小鼠攻毒试验显示,当剂量为1.466×10^(3)CFU或更高时,小鼠呈全身败血症病理变化,死亡率100%,说明该菌株毒力较强;从死亡小鼠各脏器组织中可分离到与分离株形态特征一致的菌株。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了1株毒力较强的猪丹毒杆菌,为湖南省猪丹毒的流行病学及致病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丹毒杆菌 生化特征 spaA基因 致病性
下载PDF
1株马源马红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与致病性分析
14
作者 段兴勋 刘璐 +5 位作者 高仕文 马玉辉 蔡涛 刘来珍 顾伟芳 赵红琼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10-2218,共9页
【目的】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R.equi)感染可导致宿主发生致命的化脓性肺炎。本研究拟对从新疆地区1例死亡马驹肺脓汁中分离获得的马红球菌临床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旨在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采集死亡马驹肺脓汁样... 【目的】马红球菌(Rhodococcus equi,R.equi)感染可导致宿主发生致命的化脓性肺炎。本研究拟对从新疆地区1例死亡马驹肺脓汁中分离获得的马红球菌临床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分析,旨在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采集死亡马驹肺脓汁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染色、生化反应、16S rRNA PCR扩增测序鉴定菌株种属并分析其遗传进化关系;使用药敏纸片扩散法鉴定分离菌株药物敏感性;利用小鼠感染试验评估菌株致病性。【结果】分离菌株在NANAT平板上生长状态良好,菌落呈灰黑色、黏稠样,在TSA培养基上呈奶白色、黏液状,革兰染色镜检可见两头钝圆的球杆状或棒状的革兰阳性球杆菌。生化反应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不发酵糖类,不产生靛基质、不液化明胶,氧化酶阴性,分解尿素。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马红球菌分离株WGC11为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多黏菌素B及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对其余所选抗菌药物均敏感。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小鼠腹腔攻毒4 d内死亡率为33.3%(2/6),剩余存活小鼠剖检可见肺部出现脓肿及出血,肝脏及脾脏肿大、出血淤血;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脾脏、肝脏、肺脏组织均发生不同程度病变。【结论】本研究从新疆地区马驹肺样本中分离鉴定出1株致病性马红球菌,该菌株具有较强致病能力且存在天然耐药,试验结果为马红球菌致病机制的研究与防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红球菌 分离鉴定 遗传进化 耐药 致病性
下载PDF
2株鸭源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及其致病性研究
15
作者 朱峻锋 刘朔 +4 位作者 尹馨 彭程 刘华雷 蒋文明 张传美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为了掌握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的遗传进化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对2020年在福建某活禽市场上分离得到的F1464和F1473两株鸭源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SPF鸡及小鼠的... 为了掌握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我国的遗传进化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本研究通过基因组测序和遗传演化分析,对2020年在福建某活禽市场上分离得到的F1464和F1473两株鸭源H10N6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对SPF鸡及小鼠的致病性。结果:序列分析显示,HA基因与人感染的H10N8和H10N3亚型禽流感病毒同源性分别为91.4%~91.5%和95.3%~95.4%;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株病毒属于欧亚谱系分支,可能是由包括H1、H2、H3、H4、H9、H10和H11在内的多种AIV亚型重组而来;SPF鸡感染试验显示,F1464和F1473毒株均为低致病性病毒;小鼠感染试验显示,F1464毒株可以在小鼠鼻甲、肺、脾脏中高效复制,并导致小鼠体重下降,而F1473毒株仅在鼻甲和肺中复制,对小鼠的致病力更低。本研究为H10亚型禽流感的防控和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0N6 禽流感病毒 遗传进化 致病性
下载PDF
广东规模化鸡场死鸡胚中鸡毒支原体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
16
作者 陈玥彤 刘晓涵 +9 位作者 王芷洋 赵宇馨 周铁忠 胡增金 朱悦 王少辉 田明星 丁思羽 祁晶晶 于圣青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0-299,共10页
旨在从广东某规模化鸡场死鸡胚进行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的分离,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研究。本研究从广东某规模化鸡场的带菌死胚卵黄组织中分离禽支原体,通过菌落观察、血清学试验、16S rRNA支... 旨在从广东某规模化鸡场死鸡胚进行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epticum,MG)的分离,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研究。本研究从广东某规模化鸡场的带菌死胚卵黄组织中分离禽支原体,通过菌落观察、血清学试验、16S rRNA支原体通用引物序列鉴定等方法,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同时将分离的毒株对鸡胚和SPF鸡进行攻毒试验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显微镜下菌落呈典型的“荷包蛋”状。平板凝集试验显示其与MG阳性血清有凝集反应,与MS阳性血清不反应;16S rRNA序列测序发现各分离株与MG相似性达99.9%,因此确定分离株为MG。将各分离株感染7日龄SPF鸡胚,结果显示感染鸡胚大多于临近出壳时死亡;感染3周龄的SPF鸡,3周后解剖发现鸡气囊发生显著病理变化,说明其具有较强致病力;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对盐酸沃尼妙林、多西环素、泰万菌素及泰妙菌素有较高敏感性,对替米考星、泰乐菌素、恩诺沙星、红霉素、吉他霉素、林可霉素呈现出不同程度耐药性。综上,从广东某规模化鸡场死鸡胚中成功分离到5株MG分离株,各分离株均可引起红细胞凝集,导致鸡胚死亡,对SPF鸡可引起典型的气囊炎症状,且对多种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本研究为临床MG的分离鉴定及用药选择提供了可参考的技术方法及指导,为MG攻毒模型建立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死鸡胚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药物敏感
下载PDF
禽致病性大肠杆菌HlyE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17
作者 张春晓 王利丽 +6 位作者 赵奇 孙欣艺 侯冠欣 刘畅 史秋梅 吴同垒 张志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7,共7页
为评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溶血素HlyE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对APEC溶血素HlyE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并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将纯化蛋白利用透析袋在4℃透析后,利用血琼脂平板对其溶血活性进行检测。SD... 为评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溶血素HlyE蛋白的免疫原性,本研究对APEC溶血素HlyE蛋白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并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将纯化蛋白利用透析袋在4℃透析后,利用血琼脂平板对其溶血活性进行检测。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表达并纯化到分子量约为36 ku的重组HlyE蛋白(rHlyE),经ND-2000超微量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定纯化后蛋白浓度为0.65 mg/mL;溶血活性检测结果显示,rHlyE具有溶血活性。以透析后的rHlyE作为抗原,按照50μg/只的剂量免疫小鼠,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PBS,共免疫3次间隔14 d,并于首免后不同时间采血,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两组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并于三免后18 d以2 LD_(50)的APEC菌液攻毒小鼠,观察7 d内小鼠的死亡情况;于首免后28 d剖杀各组小鼠取其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型比率,对rHlyE的免疫原性进行评估。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该蛋白能够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分泌高表达量的IgG抗体,抗体水平于三免后15 d达到最高水平。rHlyE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组小鼠基本无明显临床症状,7 d内存活率达80%;而对照组小鼠表现明显临床症状,于攻毒后3 d内全部死亡。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小鼠的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型比率均升高。上述结果表明,rHlyE在大肠杆菌BL21中为部分可溶性表达,将其免疫小鼠后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应答,并且可对小鼠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明确了APEC HlyE蛋白的免疫原性,为APEC免疫保护蛋白的筛选以及疫苗研发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杆菌 重组HlyE蛋白 原核表达 溶血活 免疫原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对BALB/c小鼠致病性研究
18
作者 刘镝钺 程子龙 +8 位作者 陈益 陈思宇 李文良 毛立 杨蕾蕾 孙敏 张纹纹 熊富强 刘茂军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7,共6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原。2021年本实验室从患有肺炎的牛肺中分离出1株BVDV(毒株编号为JS2201),经鉴定为1b亚型。为了评价该分离株的毒力与致病性,分别建立了分离株与参考株BVDV-1型Oregon C24V株、BVDV-2型C160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原。2021年本实验室从患有肺炎的牛肺中分离出1株BVDV(毒株编号为JS2201),经鉴定为1b亚型。为了评价该分离株的毒力与致病性,分别建立了分离株与参考株BVDV-1型Oregon C24V株、BVDV-2型C1602株BVDV感染BALB/c小鼠模型,通过检测攻毒后小鼠临床症状、体重变化、病毒血症情况、血液中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变化、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及病毒载量,比较了分离株JS2201与1型和2型参考株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BVDV分离株JS2201与参考株均能够成功感染BALB/c小鼠,攻毒BALB/c小鼠均形成病毒血症,导致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百分比短暂下降;BVDV分离株JS2201株攻毒组小鼠肝脏、肾脏、肺脏、脾脏中BVDV载量要高于C24V、C1602株攻毒组;攻毒组小鼠均表现为间质性肺炎病变,JS2201株攻毒组与1型参考株C24V株攻毒组小鼠肺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相似,BVDV-2型参考株C1602株攻毒组小鼠肺脏病变更为严重。综上,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不同亚型BVDV急性感染BALB/c小鼠的模型,且比较分析了分离株与参考株之间的致病性差异,为BVDV疫苗的研制以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腹泻病毒 BALB/C小鼠 致病性 基因型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19
作者 刘影 闫若潜 +10 位作者 王东方 杨海波 赵美雪 宋丹 赵雪丽 谢彩华 王淑娟 马震原 柴茂 王翠 刘梅芬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30,共13页
建立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的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用于非洲猪瘟病毒(ASFV)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的鉴别诊断。针对ASFV的B646L基因和HP-PRRSV的NSP2基因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对,经优化反应体系、反应... 建立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的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用于非洲猪瘟病毒(ASFV)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的鉴别诊断。针对ASFV的B646L基因和HP-PRRSV的NSP2基因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对,经优化反应体系、反应程序等反应条件,建立一种基于探针技术的FQ-PCR方法,验证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对13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与OIE检测方法(ASFV)及国标方法(HP-PRRSV)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成功建立的ASFV和HP-PRRSV二重FQ-PCR检测方法在10^(-1)~10^(5) copies/μL模板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ASFV和HP-PRRSV基因出现阳性扩增,但对猪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猪瘟(CSFV)、猪细小病毒(PP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美洲经典株(VR2332株)、健康猪脾脏等7种病原核酸样品对照未出现扩增;批内、批间试验变异系数在0.53%~3.14%,重复性良好;对ASFV和HP-PRRSV的最低检测模板浓度均为10 copies/μL;利用建立的二重FQ-PCR方法对13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OIE检测方法(ASFV)及国标方法(HP-PRRSV)完全一致。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鉴别ASFV和HPPRRSV二重FQ-PCR检测方法,为ASFV和HP-PRRSV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快速、敏感、特异且能满足临床检测需求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二重FQ-PCR
下载PDF
半乳糖基转移酶gttA基因缺失对4b型单增李斯特菌致病性的影响
20
作者 郑明浩 郭骞 +5 位作者 刘芳 梁雄燕 刘晶 杨玉莹 田光明 方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4-1222,共9页
【目的】探究半乳糖基转移酶gttA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表面蛋白锚定及致病性的影响,以期为单增李斯特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gttA基因缺失株,分析亲本株ScottA、缺失株ΔgttA、回补株CΔgttA的生长与... 【目的】探究半乳糖基转移酶gttA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表面蛋白锚定及致病性的影响,以期为单增李斯特菌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gttA基因缺失株,分析亲本株ScottA、缺失株ΔgttA、回补株CΔgttA的生长与运动能力;通过Western blotting探究gttA基因缺失对单增李斯特菌2种表面毒力蛋白InlB、ActA锚定的影响。采用结肠腺癌细胞系(Caco-2)进行黏附与侵袭试验及小鼠感染试验评估gttA基因缺失后对单增李斯特菌黏附与侵袭能力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单增李斯特菌正常生长与运动能力不受gttA基因缺失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ttA基因缺失导致毒力蛋白InlB和ActA在细菌细胞壁表面的锚定量极显著降低(P<0.01)。细胞黏附与侵袭试验结果显示,ΔgttA对Caco-2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极显著低于ScottA和CΔgttA(P<0.01)。小鼠感染试验结果显示,gttA基因缺失导致单增李斯特菌在小鼠肝脏及脾脏中的定植能力极显著或显著减弱(P<0.01;P<0.05)。将gttA基因回补后,细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与侵袭水平,以及在肝脏、脾脏中的定植能力均能恢复至亲本株ScottA水平。【结论】gttA基因缺失并不影响单增李斯特菌生长与运动能力,但会影响主要毒力蛋白在单增李斯特菌表面的锚定,减弱该菌对Caco-2细胞系的黏附与侵袭能力及对小鼠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半乳糖基转移酶 表面蛋白 致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