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兔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全基因组测序及毒力和耐药基因分析
1
作者 董浩 赵明海 +8 位作者 刘志国 李楠 邢壮壮 张乐颖 左琴 董青花 梁春南 刘佐民 马丽颖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目的揭示一株从腹泻实验兔中分离到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ILAREc-01的基因组特征、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采用VFDB、ARDB、CAZy、SWISS-PROT、COG、CARD、KEGG、T3SS等8个数据库对基因... 目的揭示一株从腹泻实验兔中分离到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ILAREc-01的基因组特征、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采用VFDB、ARDB、CAZy、SWISS-PROT、COG、CARD、KEGG、T3SS等8个数据库对基因组中的基因功能进行预测,并且对ILAREc-01菌株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ILAREc-01基因组中编码5249个基因;CARD数据库分析表明ILAREc-01菌株具有7类耐药机制的59个耐药基因;通过VFDB数据库分析,在ILAREc-01中注释了553个毒力基因,并发现了肠细胞脱落位点毒力岛(LEE);ILAREc-01与FORC028、E2865和110512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本研究进行了兔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ILAREc-01的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了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注释,并开展了遗传进化分析,为揭示该病原的致病机制和科学防控实验兔大肠埃希菌病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全基因组测序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下载PDF
江苏省某监测点家畜来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2
作者 孔筱筱 韩悦 +2 位作者 周璐 程晓庆 董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某监测点家畜来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分子特征,进而评估其潜在的致病性,为感染性腹泻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江苏省某监测点分离的家畜来源的37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菌株进行特征... 目的分析江苏省某监测点家畜来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分子特征,进而评估其潜在的致病性,为感染性腹泻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江苏省某监测点分离的家畜来源的37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菌株进行特征性分析。结果本地家畜来源的EPEC均为非典型EPEC(aEPEC),其血清型多样,携带多种与腹泻相关的毒力基因,有9种ST型且具有区域性流行特征,eae基因包含有5种亚型,β1为优势亚型,其在腹泻病人中也最为常见。结论aEPEC对公众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应在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工作中,加强对家畜粪便及养殖环境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感染腹泻 分子特征分析
下载PDF
一起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暴发疫情调查
3
作者 周华 吴朦 +1 位作者 季伟国 郭轩宇 《江苏卫生保健》 2023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查明省运会志愿者闭环训练期间发生的1起感染性腹泻事件的致病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提供科学防控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及卫生学调查,收集病例及相关卫生学信息,采集病例咽拭子、肛拭子、手及食品、水和环境样本开展致病因... 目的查明省运会志愿者闭环训练期间发生的1起感染性腹泻事件的致病原因,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提供科学防控依据。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及卫生学调查,收集病例及相关卫生学信息,采集病例咽拭子、肛拭子、手及食品、水和环境样本开展致病因子检测,分析暴发原因。结果疫情持续时间为10 d,共搜索到学生志愿者临床诊断病例88例,罹患率为6.6%。临床症状以腹泻(100.0%)、腹痛(63.6%)为主。女生罹患率(12.0%)高于男生(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2,P<0.05);来源于7所学校学生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11,P<0.05);首例病例居住在的6号楼罹患率最高(22.7%),不同宿舍楼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1,P<0.05)。3例疑似病例的肛拭子样本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环境样本、食品和自来水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本次暴发疫情由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引起,闭环管理下的互相接触传播是引起疫情持续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感染腹泻 暴发
下载PDF
中药对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43
4
作者 张召兴 李蕴玉 +7 位作者 常超越 张香斋 史秋梅 张艳英 吴同垒 张志强 贾青辉 李佩国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67,共5页
为研究25种中药对秦皇岛地区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地方流行株QH1(O78)、QH2(O89)、QH4(O1)的体外抑菌效果,以E.coli标准株ATCC25922作为质控菌株。利用水提法制备中药药液,使终浓度为1g/mL;用平板琼脂打孔法和改良微量... 为研究25种中药对秦皇岛地区鸡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地方流行株QH1(O78)、QH2(O89)、QH4(O1)的体外抑菌效果,以E.coli标准株ATCC25922作为质控菌株。利用水提法制备中药药液,使终浓度为1g/mL;用平板琼脂打孔法和改良微量二倍稀释-平板法分别测定25种中药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金银花、黄连、乌梅、五味子4种中药对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极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20.3mm^22.7mm之间,其MIC在15.65mg/mL^31.25mg/mL之间;其他药物对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为鸡致病性E.coli地方株中药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中药 体外抑试验
下载PDF
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璇 汤细彪 +4 位作者 吴斌 陈石 夏欣 满晓营 陈焕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98-504,共7页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猪、鸡源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其携带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指导临床用药,探究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性机制。方法应用K-B法测定分离株对19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用双纸片法检测产ESBLs菌株并...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猪、鸡源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其携带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指导临床用药,探究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性机制。方法应用K-B法测定分离株对19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用双纸片法检测产ESBLs菌株并进行基因分型。用PCR和测序方法检测氨基糖苷类抗性基因aadA1,aadA2,strA-strB,aadB,aacC2,aac(3)-IV,aph(3′)-Ia,aph(3′)-IIa。结果临床分离株表现多重耐药性,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和阿米卡星的敏感性最高(63%~97%),93%的菌株耐药谱值≥10。共检测到两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基因型属TEM-1+CTX-M-14。耐药菌株与相应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符合率高(≥74%)且序列保守。结论猪、鸡源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呈多重耐药性,其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性机制以产生针对该类抗生素的修饰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耐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耐药基因型
下载PDF
湖北省部分肉鸡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罗玲 杨峻 +7 位作者 艾地云 王红琳 罗青平 温国元 张蓉蓉 廖永红 张琳 邵华斌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8-131,共4页
对湖北省部分肉鸡场的大肠埃希菌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从采集的50份发病及死亡鸡肝脏、心脏和气囊中共分离出21株大肠埃希菌,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生化特性、致病性进行了研究,初步鉴定为大肠埃希菌。同时对分离的21株大肠埃希菌的O... 对湖北省部分肉鸡场的大肠埃希菌病流行病学进行调查,从采集的50份发病及死亡鸡肝脏、心脏和气囊中共分离出21株大肠埃希菌,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生化特性、致病性进行了研究,初步鉴定为大肠埃希菌。同时对分离的21株大肠埃希菌的O群抗原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其结果为10株O78、6株O18,2株O1,还有3株有待于进一步的血清型鉴定。动物试验表明,已鉴定出血清型的18株大肠埃希菌均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选择临床上常用的15种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鸡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血清型 分离鉴定 耐药 肉鸡
下载PDF
克痢痧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R质粒消除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边保华 林平 +3 位作者 汪旭明 包兆胜 项昌富 朱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克痢痧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R质粒 消除
下载PDF
26味中药对狐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地方株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召兴 肖丽荣 +6 位作者 李巧玲 李蕴玉 李佩国 吉志新 岳香云 贾青辉 史秋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7-130,共4页
为了研究五味子等26味中药对狐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HL2(O1)地方流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水提法制备了单味中草药药液,浓缩为生药含量为1g/mL,利用平板打孔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26味中药对狐源致病性E.coli HL2... 为了研究五味子等26味中药对狐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HL2(O1)地方流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水提法制备了单味中草药药液,浓缩为生药含量为1g/mL,利用平板打孔法和微量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26味中药对狐源致病性E.coli HL2(O1)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五味子、诃子对狐源致病性E.coli呈极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21.3mm^20.3mm之间,MBC均为7.825mg/mL;金银花、黄连、苦参3味药物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6.4 mm^19.3 mm之间,MBC在15.65mg/mL^31.25mg/mL;板蓝根、黄芩、五倍子等10味药物中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1.3mm^14.2mm之间,MBC在62.5mg/mL^250mg/mL;连翘、地丁、白头翁、穿心莲4味药物为低度敏感;其余药物无明显的效果。筛选出了五味子、诃子、黄连、金银花、苦参5味对狐源致病性E.coli HL2(O1)地方株敏感的中药,可为狐源致病性E.coli的防治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体外抑
下载PDF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外膜蛋白T敲除株的构建及功能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赵铁 方幸幸 +5 位作者 刘晓露 彭亮 龙敏 张文炳 罗军 曹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56-959,共4页
目的探索外膜蛋白T(OmpT)基因在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CFT073致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ED重组技术构建UPEC CFT073 ompT基因缺失株(命名为COTD),并建立小鼠急性尿路感染模型,体内外实验比较野生株与敲除株之间在膀胱组织的定... 目的探索外膜蛋白T(OmpT)基因在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CFT073致尿路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ED重组技术构建UPEC CFT073 ompT基因缺失株(命名为COTD),并建立小鼠急性尿路感染模型,体内外实验比较野生株与敲除株之间在膀胱组织的定植能力。结果 PCR分析及测序鉴定证实ompT基因缺失株构建成功;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野生株粘附率为(8.3±1.9)%,敲除株粘附率为(6.7±2.2)%,敲除株粘附率明显低于野生株(P<0.05)。体内实验膀胱组织内,野生株定植细菌数为(7±2)×105cfu,敲除株定植细菌数为(17±8)×104cfu,ompT敲除株定植于膀胱组织的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证实OmpT作为毒力因子参与细菌定植膀胱组织,在UPEC致尿路感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外膜蛋白T 尿路感染 定植
下载PDF
石首麋鹿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定宗 邹苗 +3 位作者 万春云 张韦 郭锐 杨世锦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2-58,共7页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三大麋鹿保护基地之一,自然放养状态的麋鹿易受到大肠埃希菌侵袭并导致死亡。为了弄清石首麋鹿保护区内麋鹿大肠埃希菌感染和流行现状,以及致病性和主要毒力因子,通过药敏试验、生化鉴定、16SrDNA PC... 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三大麋鹿保护基地之一,自然放养状态的麋鹿易受到大肠埃希菌侵袭并导致死亡。为了弄清石首麋鹿保护区内麋鹿大肠埃希菌感染和流行现状,以及致病性和主要毒力因子,通过药敏试验、生化鉴定、16SrDNA PCR、小鼠毒力试验等方法从病料中分离到15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到的15株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唑啉的敏感度均达到了100%;其次是对氯霉素、新霉素以及链霉素敏感度均超过60%;耐药性方面,对克林霉素和磺胺嘧啶的耐药度分别为80%和60%。毒力因子PCR结果显示,主要毒力因子为ompA(100.00%)、traTa(80.00%)、iss(80.00%)、iucD(60.00%)、irp2(53.33%)、sta(33.33%)、cva/cvi(26.67%)、vat(2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麋鹿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毒力因子
下载PDF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直接基因鉴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向阳 杨锦红 +1 位作者 陶红群 廖汉强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88-789,共2页
目的 测定腹泻儿童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PEC)的bfpA和eaeA基因鉴定EPEC。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从粪便标本中和传统方法分离后获得的菌株中测定bfpA和eaeA基因。 结果 主要的血清型为O12 4K72 ,bfpA和eaeA基因存在于血清学凝集... 目的 测定腹泻儿童的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EPEC)的bfpA和eaeA基因鉴定EPEC。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从粪便标本中和传统方法分离后获得的菌株中测定bfpA和eaeA基因。 结果 主要的血清型为O12 4K72 ,bfpA和eaeA基因存在于血清学凝集的 2 3株EPEC菌株中 ;直接从粪便标本中和传统方法分离后获得的菌株中测定bfpA和eaeA基因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两种基因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腹泻 基因测定
下载PDF
两种营养条件对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葛新 王辉 +1 位作者 张晓雷 董小青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研究2种培养基对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株UPEC分别接种LB培养基或M63基础培养基,用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法检测各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分别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UPEC在2... 目的研究2种培养基对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株UPEC分别接种LB培养基或M63基础培养基,用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法检测各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分别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UPEC在2种培养基中的生物膜形成过程与厚度的差异。结果 5株UPEC在2种培养基中均为生物膜阳性菌株,早期生物膜的形成趋势基本一致,但同时期LB培养基中的生物膜菌量少于M63基础培养基中的生物膜菌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在M63基础培养基中各菌株生物膜最大平均厚度均大于LB培养基的相应数值(P<0.05)。结论培养基成分对UPEC生物膜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M63基础培养基相对于LB培养基更适于培养UPEC生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生物膜 培养基 绿色荧光蛋白
下载PDF
一起水源污染致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毅本 许利国 +1 位作者 王冬飞 丁水军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564-565,共2页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暴发疫情 水源污染 实验室检查 临床症状 污染水源 调查结果
下载PDF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型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任春阳 李向阳 +1 位作者 杨锦红 周义正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79-380,共2页
目的了解临床病例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血清型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鉴定使用血清学的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WHONET 5.0软件分析药敏结果。结果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5.93%,共分离到7种血清型。... 目的了解临床病例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血清型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鉴定使用血清学的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WHONET 5.0软件分析药敏结果。结果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5.93%,共分离到7种血清型。在分离到的菌株中,ESBLs的检出率达45%。结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一种重要致病菌,应开展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血清型 敏感
下载PDF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与耐药性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玉秀 葛新 +1 位作者 靳颖 董小青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05-408,共4页
目的研究50株临床分离的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形成生物膜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膜阳性菌株,K-B纸片扩散法分析UPEC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再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细菌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之... 目的研究50株临床分离的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UPEC)形成生物膜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膜阳性菌株,K-B纸片扩散法分析UPEC对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再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细菌耐药性与生物膜形成之间的关系。结果 50株UPEC中,生物膜阳性34株,占68.00%。UPEC对8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性;经统计学分析,生物膜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76.47%和55.88%)明显高于生物膜阴性菌株(43.75%和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PEC产生物膜现象较普遍,生物膜形成与其对氨苄两林和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泌尿道感染 生物膜 抗药 微生物 药物
下载PDF
238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谈华 王惠云 +1 位作者 迟富丽 刘雪梅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3-483,共1页
为了解本地区小儿感染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的发病情况,我们对我院近期分离到的238株EPEC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和耐药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血清型 耐药
下载PDF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HPI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臧雅婷 严玉霖 +6 位作者 高洪 高利波 赵汝 李祥峰 邵志勇 卢琴 崔艳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3-156,共4页
强毒力岛(HPI)首先在耶尔森菌属中发现,由于水平转移等原因在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也有发现,这在基础生命和生命科学领域已成为对HPI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HPI与人及动物的致病关系非常密切,目前研究发现铁载体与细菌致病性有... 强毒力岛(HPI)首先在耶尔森菌属中发现,由于水平转移等原因在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也有发现,这在基础生命和生命科学领域已成为对HPI研究的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HPI与人及动物的致病关系非常密切,目前研究发现铁载体与细菌致病性有着重要的关系。论文主要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HPI的基本特征、流行病学特征、HPI的获取机制、HPI与致病性关系的研究现状做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强毒力岛 基因
下载PDF
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毛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华 祁克宗 +1 位作者 涂健 朱良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6年第5期16-19,共4页
菌毛是鸡大肠埃希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文章对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毛的特点及分类,各型菌毛亚单位基因结构及其功能与控制,鸡源致病性与其他动物源大肠埃希菌菌毛之间的同源性进行了综述。这对了解菌毛亚单位基因结构与致病力的关... 菌毛是鸡大肠埃希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文章对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菌毛的特点及分类,各型菌毛亚单位基因结构及其功能与控制,鸡源致病性与其他动物源大肠埃希菌菌毛之间的同源性进行了综述。这对了解菌毛亚单位基因结构与致病力的关系,探讨鸡源大肠埃希菌的致病力与分布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基因结构
下载PDF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Deng致病岛基因进化特点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重 郑金鑫 +7 位作者 杨唯枝 王红燕 姚伟明 邓向斌 李多云 刘晓军 余治健 邓启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分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致病岛(PAIs)基因进化特点。方法 EPEC Deng分离自我国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鉴定该菌株血清型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Illumina 2000仪器对菌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序,PHAST软件定位菌株原噬菌体(prophages... 目的分析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致病岛(PAIs)基因进化特点。方法 EPEC Deng分离自我国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鉴定该菌株血清型并进行药敏试验;采用Illumina 2000仪器对菌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序,PHAST软件定位菌株原噬菌体(prophages,PPs)在染色体中的位置,MUMmer软件进行共线性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了解同源基因进化规律。应用PAI_finder软件对基因组进行PAIs预测,了解PAIs核心区域(LEE)和核心基因同源进化规律,并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结果 EPEC Deng菌株归属O119∶H6,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及氨苄西林耐药,对其余的抗菌药物均敏感。基因组(染色体)序列大小为5 025 482 bp(GC含量为50.52%),质粒序列大小为207 564 bp(GC含量为49.50%)。共找到17个PPs,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EPEC Deng株基因组与O26∶H11、O111∶H同源性较高;EPEC Deng株PAIs和核心基因均与RDEC-1和O26∶H413/89-1株具有高同源性;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紧密素(eae)及其受体(tir)多态性丰富,π值均>0.10,Ⅲ型分泌系统(TTSS)分泌蛋白相对稳定。结论此研究明确了EPEC Deng株基因组及PAIs的进化特点,有助于了解了本土分离的EPEC基因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高通量测序 全基因组序列 致病 核心基因 同源
下载PDF
多重PCR和基因芯片检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被引量:9
20
作者 蔡军 王金良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87-88,共2页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包括肠道致病性和肠道外致病性两大部分。两部分中又各包括多种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长期以来,此类细菌的检测缺乏可常规应用的鉴别手段,成为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薄弱环节。此类感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迫切需要可靠的致病性大...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包括肠道致病性和肠道外致病性两大部分。两部分中又各包括多种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长期以来,此类细菌的检测缺乏可常规应用的鉴别手段,成为临床细菌学检验的薄弱环节。此类感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迫切需要可靠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技术。该文重点介绍多重PCR技术同时检测多种致腹泻大肠埃希菌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同时检测多种肠道内和肠道外感染的大肠埃希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多重PCR 基因芯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