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生物分型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肖玉春 王鑫 +1 位作者 邱海燕 景怀琦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1-653,共3页
目的初步了解我国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3、O∶9血清型菌株的生物型分布,掌握我国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生物学特征。方法用文献报道方法对1986-2008年从我国不同地区的腹泻病人、家禽家畜、鼠类、食品、环境等各类宿主中分... 目的初步了解我国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3、O∶9血清型菌株的生物型分布,掌握我国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生物学特征。方法用文献报道方法对1986-2008年从我国不同地区的腹泻病人、家禽家畜、鼠类、食品、环境等各类宿主中分离到的427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进行生物分型。结果 427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中213株属于生物2型(49.9%),全部为O∶9血清型;208株属于生物3型(48.7%),其中191株为O∶3血清型,17株为O∶9血清型;6株属于生物4型(1.4%),全部为O∶3血清型。没有发现生物1A型、1B型与5型的致病性菌株。结论我国O∶3血清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生物3型为主、O∶9血清型致病性菌株以生物2型为主,没有生物1B型菌株,与国外致病性菌株的生物血清型分布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血清型 生物型
下载PDF
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耐热肠毒素多重PCR鉴定
2
作者 谢鸿飞 陈忠余 陈庆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07-108,111,共3页
目的对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产生的耐热肠毒素用多重PCR方法进行鉴定、分析,开展病原微生物基因诊断。方法根据GenBank中致病性耶尔森菌耐热肠毒素基因序列,设计出针对Y-STa、Y-STb、Y-STc毒素基因的3对特异引物,运用多重PCR方法鉴... 目的对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产生的耐热肠毒素用多重PCR方法进行鉴定、分析,开展病原微生物基因诊断。方法根据GenBank中致病性耶尔森菌耐热肠毒素基因序列,设计出针对Y-STa、Y-STb、Y-STc毒素基因的3对特异引物,运用多重PCR方法鉴定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产生的耐热肠毒素。结果运用多重PCR扩增出预先设计的3条特异的目的条带。结论所设计的多重PCR反应体系能够得到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耐热肠毒素的特异序列,同时能够对3种毒素基因序列进行鉴定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尔森 小肠结肠炎 肠毒素类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ail基因克隆菌株的构建及其侵袭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吉芳坤 李中杰 +4 位作者 邱海燕 肖玉春 景怀琦 段广才 王鑫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86-389,393,共5页
目的利用3种不同序列型致病性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ail基因构建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ail基因克隆菌株,并对其进行表达和侵袭性研究。方法将3种不同序列型ail基因连接到载体pMD18-T后转化入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40中。并以HE... 目的利用3种不同序列型致病性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ail基因构建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ail基因克隆菌株,并对其进行表达和侵袭性研究。方法将3种不同序列型ail基因连接到载体pMD18-T后转化入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40中。并以HEP-2和HT-29细胞做粘附侵袭实验。结果经PCR和序列分析证实3种序列型ail基因正确与载体连接并成功转入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结果表明ail基因在受体菌中成功转录,但并未赋予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粘附侵袭的能力,并且反常性降低了其非特异粘附效能。结论 3种不同序列型ail基因转入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后,并不能赋予其粘附侵袭的功能;在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上可能缺乏某种协同Ail蛋白作用的因子或者其膜表面结构上可能存在着某种影响重组Ail蛋白与组织细胞作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ail基因 侵袭粘附特
下载PDF
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外膜蛋白A对SD大鼠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楚楚 刘畅 +5 位作者 梁俊容 段然 肖萌 景怀琦 邵世和 王鑫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5-500,508,共7页
目的研究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外膜蛋白A(OmpA)对大鼠的免疫保护作用,为研制疫苗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通过腹股沟注射方式对大鼠进行免疫,包括OmpA免疫组(OmpA+弗氏不完全佐剂)、对照组(PBS+弗氏不完全佐剂)和空... 目的研究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外膜蛋白A(OmpA)对大鼠的免疫保护作用,为研制疫苗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通过腹股沟注射方式对大鼠进行免疫,包括OmpA免疫组(OmpA+弗氏不完全佐剂)、对照组(PBS+弗氏不完全佐剂)和空白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经首次免疫(0.58mg/只)和加强免疫(1 mg/只)后,用两个浓度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92010(106 CFU、108 CFU)对OmpA免疫组和对照组进行攻毒,观察攻毒后各组大鼠的体征、排菌情况以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攻毒后OmpA免疫组与对照组大鼠均出现厌食、被毛杂乱、粪便呈松软非颗粒状等症状。OmpA免疫组大鼠粪便排菌时间均为14d,对照组大鼠粪便排菌时间分别为17d(低剂量攻毒)和21d(高剂量攻毒)。OmpA免疫组的肝、脾、肠组织病变程度相对较轻,组织变性及坏死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结合各组大鼠粪便排菌时间和大体观察结果,表明实验大鼠经OmpA免疫后可有效抵御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肠道定植,且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提示OmpA对SD大鼠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外膜蛋白A 免疫保护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辽宁省市售生肉及冷冻鱼糜制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及病原特征分析
5
作者 王伟杰 刘海霞 +2 位作者 冯怡博 赵韬然 张眉眉 《生物加工过程》 2025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为了解辽宁省市售鸡肉、牛肉、猪肉和冷冻鱼糜制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污染情况和病原特征。2018—2021年从辽宁省超市和农贸市场采集鸡肉250份、猪肉320份、牛肉178份以及冷冻鱼糜制品128份,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对分离菌株... 为了解辽宁省市售鸡肉、牛肉、猪肉和冷冻鱼糜制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污染情况和病原特征。2018—2021年从辽宁省超市和农贸市场采集鸡肉250份、猪肉320份、牛肉178份以及冷冻鱼糜制品128份,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分型、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药敏试验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876份样品中共检出30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率为3.42%(30/876);其中鸡肉检出率为7.20%(18/250),牛肉检出率为4.49%(8/178),猪肉检出率为0.94%(3/320),冷冻鱼糜制品检出率为0.78%(1/128)。30株分离菌株的生物型均为1A型;血清型O:5型为27株,O:8型为3株;检测的5种毒力基因中,ail、ystA、yadA、virF均为阴性,ystB阳性为15株。30株分离株中,耐4种药物的分离株为4株(13.33%),耐6种药物的为1株(3.33%);30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和头孢噻肟3种药物的整体耐药程度较高,耐药率分别为93.33%、66.67%和53.33%,30株分离株均对头孢他啶、氯霉素和庆大霉素3种抗生素100%敏感。30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质谱特征分析表明,聚类为3簇,其中携带ystB基因的分离株均分布在第3簇中。辽宁省市售鸡肉、牛肉、猪肉和冷冻鱼糜制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污染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潜在风险因素,分离株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和头孢噻肟有较高耐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耐药 毒力基因 血清型 微生物质谱 食源疾病 食品安全
下载PDF
1株牦牛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全基因组测序及功能预测分析
6
作者 李生强 冈林环树 +9 位作者 赵猛 马凯茹 铁忠华 莫迥 冯春辉 方娅琼 马玉婷 乔勇升 仝丽娜 张红见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7,共11页
为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全基因组序列的功能特点,并丰富该菌基因组数据库信息,试验采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牦牛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SHN1株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总长度和GC含量分析,并采用多种生物学软件对细菌全基因组功能元件... 为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全基因组序列的功能特点,并丰富该菌基因组数据库信息,试验采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牦牛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SHN1株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总长度和GC含量分析,并采用多种生物学软件对细菌全基因组功能元件(编码基因、非编码RNA、CRISPR元件)和亚系统(前噬菌体、基因岛)进行预测分析,然后基于GO数据库、KEGG数据库、COG数据库、NR数据库、CAZy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注释,最后基于VFDB数据库和CARD数据库分别对该毒株进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预测。结果表明:SHN1株全基因组DNA总长度为4965752 bp,GC含量为49%。基因组中编码基因数量为4523个,有72个tRNA、9个rRNA(其中5S rRNA 7个,16S rRNA 1个,23S rRNA 1个)、28个sRNA、17个CRISPR元件、13个前噬菌体,长度小于15 kb的基因岛共有6个。GO数据库注释得到3141个基因,富集在14060个功能条目上,其中生物学途径类的功能条目占比最高,为50.58%;其次为分子功能类的条目,占比为27.24%;最后为细胞学组件类的条目,占比为22.18%。KEGG数据库注释得到4236个基因,富集在3135个功能条目上,这些功能条目参与了40条通路,其中细胞过程类包含4条通路、295个条目,环境信息处理类包含2条通路、511个条目,遗传信息处理类包含4个通路、195个条目,人类疾病类包含11条通路、173个条目,新陈代谢类包含12条通路、1910个条目,生物系统类包含7个通路、51个条目。COG数据库注释得到3580个基因、富集在4031个功能条目上,这些功能条目可分为24类。其中氨基酸转运和代谢类包含的条目最多,占比为9.65%;其次是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类及转录类,占比分别为8.21%、7.10%;细胞骨架类和RNA加工和代谢类包含条目最少,占比分别为0.05%和0.02%。NR数据库注释得到4401个基因、3576条序列,SHN1株与35个物种具有同源性,其中与耶尔森菌属中的3A生物群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高度同源。CAZy数据库注释得到186个基因,其中糖酯酶对应基因有8个,糖苷水解酶对应基因有76个,糖基转移酶对应基因有65个,多糖裂解酶对应基因有8个,氧化还原酶对应基因有3个,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对应基因有26个。VFDB数据库注释得到552个毒力基因,主要的毒力因子有15个,分别为Ail、YadA、YstA、VirF、Fur、O-抗原、AcrAB、ClpP、杆菌素、PhoPQ、SodB、BfmRS、RpoS、极性鞭毛及鞭毛,其主要功能有参与菌株的黏附、侵入、摄取铁元素和形成细胞膜等。CARD数据库注释得到191个耐药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决定了菌株对糖肽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α-霉素、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林可酰胺类、异烟肼、多黏菌素类、氨基香豆素类、利福霉素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二氨基嘧啶类、氯霉素类、利奈唑胺等药物的抗性,同时还与调节抗生素渗透性的蛋白、抗生素耐药基因簇或操纵子、产生耐药性的外排泵复合体或亚单位和控制调节抗生素外排的双组分调控系统有关。说明牦牛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SHN1株携带了大量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牦牛 全基因组 测序 功能预测
原文传递
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毒力基因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爱蓉 李毅 +4 位作者 楼辉煌 谢中必 章乐怡 胡玉琴 吴跃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5,共6页
目的了解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毒力基因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对温州市食品及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人中分离得到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生物型、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并基于全基因组测序进行菌株的毒力基因、多位点... 目的了解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毒力基因分布及遗传多样性特征。方法对温州市食品及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人中分离得到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生物型、血清型和耐药性分析,并基于全基因组测序进行菌株的毒力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分析。结果71株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94.4%(67/71)的分离株为生物1A型,生物血清型以1A/O∶5占比最高(29.6%,21/71)。分离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达到95.8%以上。共获得了16种126个毒力基因,其中2株菌株携带pYV质粒和染色体相关毒力基因。分离株以ST3型最常见(31.6%,12/38),cgMLST分析显示除具有相同ST型的菌株外,菌株无明显基因型簇形成。结论温州市食源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存在致病性菌株,菌株呈高度遗传多态性,需加强此类菌株的监测,以预防其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血清型 毒力基因 耐药 全基因组测序
下载PDF
CpxRA双组分系统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环境耐受性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影响
8
作者 邹丹阳 田晓雅 +1 位作者 夏万鹏 陈晶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29-36,共8页
目的探究CpxRA双组分系统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环境耐受性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用Cat-SacB无标记基因敲除系统,利用同源重组双交换原理,构建了基因敲除菌株ΔcpxA和ΔcpxR,以及相应的回补菌株ΔcpxA-cpxA和ΔcpxR-cpxR,... 目的探究CpxRA双组分系统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环境耐受性和抗生素耐药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用Cat-SacB无标记基因敲除系统,利用同源重组双交换原理,构建了基因敲除菌株ΔcpxA和ΔcpxR,以及相应的回补菌株ΔcpxA-cpxA和ΔcpxR-cpxR,然后分别测定了野生型、突变型和回补型在酸性、碱性、高氧和高渗环境中的存活率,以及红霉素、罗红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值。结果cpxA和cpxR基因的缺失使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在酸性环境下的存活率由55.1%分别降为45.9%和42.8%;使该菌在碱性环境下的存活率由43.4%分别降为38.9%和37.2%;在高渗环境下的存活率由44.1%分别降为36.3%和33.7%;在高氧环境下的存活率由20.8%分别降为15.1%和15.8%。cpxA基因的缺失增强了该菌对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的耐药性,而cpxR基因的缺失减弱了该菌对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性。结论CpxRA双组分系统参与调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不良环境中的存活能力以及抗生素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CpxRA双组分系统 环境耐受 抗生素耐药
原文传递
2020-2023年辽宁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表型分布和分子特征研究
9
作者 李雪 孙婷婷 +2 位作者 魏彤竹 王晓丹 刁文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3,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表型分布和分子特征的关联性,了解辽宁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的流行趋势,为辽宁省YE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2020-2023年辽宁省60株YE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 目的通过研究表型分布和分子特征的关联性,了解辽宁省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YE)的流行趋势,为辽宁省YE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2020-2023年辽宁省60株YE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生物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和PFGE、MLST分子分型研究。结果60株YE分离株可分为4个血清型、2个生物型、8个毒力基因型和29种ST型。2023年40株YE分离株分为8组PFGE优势带型A-G,A组为2023年沈阳市地区流行分子型。PFGE的分辨力(DI)为0.954,MLST分辨力(DI)为0.948。ST3、ST252位于树状图核心位置向四周发散。PFGE较MLST方法分辨力稍高。结论2020-2023年辽宁省YE分离株流行致病血清型是O∶3,毒力基因型和ST型均呈现多样化状态。沈阳市YE污染较严重。应重点加强对于生物1A型菌株的研究工作。猪是辽宁省地区重要的宿主和传染源。PFGE和MLST对YE分离株分型均是可行的,ST分型与PFGE分型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血清型 生物型 基因型 分子型
下载PDF
中国屠宰场生猪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崔志刚 梁俊容 +3 位作者 肖玉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李可维 景怀琦 王鑫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对中国屠宰场生猪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带型分布进行分析,为该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屠宰场采集猪咽拭子和猪回盲部肠内容物标本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同时对致病性菌株进行PFG... 目的对中国屠宰场生猪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带型分布进行分析,为该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屠宰场采集猪咽拭子和猪回盲部肠内容物标本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同时对致病性菌株进行PFGE分析。结果采用PFGE分型用NotⅠ酶切后将763株致病性O∶3血清型菌株分为47个型别,其中K6GN11C30021带型是猪中携带的致病菌株优势PFGE型别,占56.49%(431/763);另外1株O∶9血清型菌株为K6GN11C90004型别。所有的屠宰场皆有多种PFGE带型,不同地区除具有各自的优势型别外存在交叉带型。结论中国屠宰场生猪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PFGE带型多样,具有一定地域性特征。且猪咽部与回盲部肠内容物中能同时携带多种带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应警惕猪中携带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通过污染猪肉及其制品以及环境而感染人类,从而对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脉冲场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对黄颡鱼的致病性及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11
11
作者 苟小兰 王利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3-296,共4页
为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菌株GM2402对黄颡鱼的致病性及毒力基因分布,采用动物回归感染试验方法探讨菌株对黄颡鱼的致病性,利用PCR技术扩增毒力基因,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检测该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在动物回归感染试验中,试验处理组... 为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菌株GM2402对黄颡鱼的致病性及毒力基因分布,采用动物回归感染试验方法探讨菌株对黄颡鱼的致病性,利用PCR技术扩增毒力基因,通过药物敏感试验检测该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在动物回归感染试验中,试验处理组鱼7d内的死亡率达100%,从感染后的试验鱼体中再次分离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证实了该菌株具较强致病性;成功扩增到粘附侵袭位点、耐热肠毒素、粘附素、毒力活化因子和强毒力岛上P4样噬菌体整合酶5种毒力基因,揭示毒力基因与致病性密切相关。菌株GM2402对卡拉霉素、恩诺沙星、磺胺异恶唑等9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氟苯尼考、先锋霉素V中度敏感,而对链霉素、洁霉素等5种药物表现为耐药,这将为鱼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黄颡鱼 致病 毒力基因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肉制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12
作者 于明明 孙广雷 +2 位作者 汪忆梦 姜丽丹 沈万恒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35期79-82,共4页
目的:进一步提高肉制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出效率。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GB 4789.8—2016)进行样品处理、增菌,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目的:进一步提高肉制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检出效率。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检验》(GB 4789.8—2016)进行样品处理、增菌,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对增菌液进行初筛,初筛阳性的样本进行菌株分离,挑取选择性平板上典型菌落进行PCR鉴定及生化验证。结果: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检出肉制品中低污染水平(1~10 CFU·mL^(-1))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52份肉制品中共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阳性样本34份,总检出率为9.66%,其中禽肉检出率为8.94%(27/302),猪肉检出率为14.0%(7/50)。结论:肉制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污染率较高,采用荧光定量PCR结合传统生化分离法能提高肉制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测效率,减少漏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肉制品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多重PCR快速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健 杨华源 +3 位作者 刘巧宜 李孝权 邓志爱 陈守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740-741,760,共3页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多重PCR方法。方法:利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ail毒力基因以及该菌属的保守序列16 s rRNA基因,设计针对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PCR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并对退火温度、Mg2+浓度以及...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多重PCR方法。方法:利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ail毒力基因以及该菌属的保守序列16 s rRNA基因,设计针对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PCR引物,进行多重PCR扩增。并对退火温度、Mg2+浓度以及引物浓度等扩增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研究证实本次多重PCR用于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100%)和敏感性(检测下限为102cfu/ml)。经过多次实验比较,PCR反应的退火温度为62℃,Mg2+浓度为2.5 mmol/L,引物A il和Yer浓度分别为200 nmol/L、100 nmol/L。结论:多重PCR较传统鉴定方法省时省力,对于监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多重PCR
原文传递
鲜猪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豪举 刘华英 +1 位作者 彭远义 俞纯方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5期455-457,共3页
对鲜猪肉中分离的6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体外测毒试验表明,5株0∶3血清型VW抗原、自凝性和刚果红试验均为阳性,而0∶6.30菌株均为阴性。小白鼠口服感染、腹腔注射、眼球后注射和Sereny试验证明,5株0∶3血... 对鲜猪肉中分离的6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体外测毒试验表明,5株0∶3血清型VW抗原、自凝性和刚果红试验均为阳性,而0∶6.30菌株均为阴性。小白鼠口服感染、腹腔注射、眼球后注射和Sereny试验证明,5株0∶3血清型菌株对小鼠均致病,0∶6.30菌株则无致病性。本试验还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动物致病性试验法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小肠结肠炎 耶尔森 毒力 致病
下载PDF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致病性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夏云 胡宏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89年第5期1-2,6,共3页
<正>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对人的致病性1964年由Carlsson 和Mollaret 等证实,70年代后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陆续有所报导,其所致疾病以肠道为主,又以小肠结肠炎最为多见,此外尚有胃肠炎、末端回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结节性红斑... <正>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对人的致病性1964年由Carlsson 和Mollaret 等证实,70年代后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陆续有所报导,其所致疾病以肠道为主,又以小肠结肠炎最为多见,此外尚有胃肠炎、末端回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结节性红斑、关节炎及败血症等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化,易与食物中毒和痢疾等相混淆,败血症型死亡率较高,应引起重视。本菌致病性与产毒素和侵袭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结肠炎 耶尔森 致病
下载PDF
云南省西部地区5岁以下腹泻儿童感染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调查
16
作者 段彪 郑勇 +5 位作者 秦帅 段然 洪梅 艾志琼 肖萌 王鑫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36-138,156,共4页
目的了解云南西部地区≤5岁腹泻儿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水平及病原学特征,为儿童感染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20—2021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岁腹泻儿童粪便标本,同时收集病例临床特征信息,标本冷增菌后利用... 目的了解云南西部地区≤5岁腹泻儿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水平及病原学特征,为儿童感染性腹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20—2021年在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5岁腹泻儿童粪便标本,同时收集病例临床特征信息,标本冷增菌后利用耶尔森菌选择培养平板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通过生物分型、血清学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分析菌株病原学特征。结果共采集397份腹泻粪便标本,在3份标本中检出7株耶尔森菌,耶尔森菌感染率为0.76%(3/397)。3份耶尔森菌阳性标本中,第212号标本检出2株弗氏或中间型耶尔森菌,第24号和第226号标本中检出5株的耶尔森菌均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其中第24号标本检出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1A型,毒力基因检测为:ail-、ystA-、ystB+、yadA-、virF-,为非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第226号标本检出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为生物3型、血清O∶3型(rfbc+),毒力基因检测为:ail+、ystA+、ystB-、yadA+、virF+,为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率为0.50%(2/397),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自11月龄腹泻儿童粪便标本。结论云南省西部地区≤5岁儿童存在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散发的感染状况,需加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腹泻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致病 调查
原文传递
天津蓟县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布调查
17
作者 王艳玲 陈继永 +2 位作者 于凤泰 司福德 贾艳合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6-247,共2页
目的了解天津蓟县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分布情况。方法于2006年6月用常规方法从腹泻病患者、家畜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进行生物化学鉴定、血清分型、相关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从腹... 目的了解天津蓟县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分布情况。方法于2006年6月用常规方法从腹泻病患者、家畜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进行生物化学鉴定、血清分型、相关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从腹泻病患者和猪粪便中分离到的5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为O:3血清型。全部携带毒力基因(ail、ystA、yadA、virF),其中4株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属于同一带型(K6GN11C30021)。另有1株带型为KGGN11C30026。结论该县从腹泻病患者与宿主动物中分离到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有4株属于同一个克隆系,初步推断猪为当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人群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学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基因
原文传递
麝香草酚破坏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细胞膜并抑制其生物被膜的形成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畅 田露 +1 位作者 卢家兴 龚国利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致病菌,其生物被膜是主要的污染源.为了阐明麝香草酚对Y.enterocolitica的抑制机制,本研究首先测定了最小抑制浓度(MIC)、最小抑制生物被膜浓度(MBIC)和最小清除生物...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致病菌,其生物被膜是主要的污染源.为了阐明麝香草酚对Y.enterocolitica的抑制机制,本研究首先测定了最小抑制浓度(MIC)、最小抑制生物被膜浓度(MBIC)和最小清除生物被膜浓度(MBEC),随后检测了细胞膜电位以及细胞内ATP和pH值的变化,最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GSEM)和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了麝香草酚引起的细胞膜损伤及其对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麝香草酚对Y.enterocolitica的MIC为0.156 25 mg/mL,MBIC仅为1/16 MIC,改变了细胞形态并导致胞内ATP降低、膜去极化和pH下降.旨在探索麝香草酚抑制Y.enterocolitica及其生物被膜的机理,从而为麝香草酚能否作为植物源天然防腐剂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草酚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生物被膜 细胞膜完整
下载PDF
断奶仔猪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关乃瑜 夏爽 +5 位作者 赵丽丽 罗继龙 谷珊珊 崔文 葛俊伟 陈洪岩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9-682,共4页
为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nterocolitica)在断奶仔猪腹泻发生中可能的致病作用,本研究采集黑龙江地区58份断奶仔猪腹泻粪便样品,经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到18株Y.enterocolitica,命名为Y1~Y18;对其6种毒力基因(all、ystA... 为研究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nterocolitica)在断奶仔猪腹泻发生中可能的致病作用,本研究采集黑龙江地区58份断奶仔猪腹泻粪便样品,经细菌分离鉴定,共分离到18株Y.enterocolitica,命名为Y1~Y18;对其6种毒力基因(all、ystA、ystB、virF、yadA和册0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中10株携带ystB基因,3株携带ail基因,其余5株分离株未检测到任何毒力基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这些分离株的致病性存在很大差异,含有ail基因的致病性分离株Y7对小鼠和猪均具有致病性,而Y17分离株则无致病性;含有ystB基因的Y11分离株对小鼠具有致病性对猪无致病性,Y18分离株则对小鼠也无致病性;不含毒力基因的分离株Y9和Y16则可以引起小鼠和猪不同程度发病。各分离株除引起腹泻的程度、持续时间和粪便带茵天数不同以外,在肺、后肢关节液、肠系膜淋巴结和小肠内容物中的分离情况也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与其致病性并不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并且初步证明Y.enterocolitica在断奶仔猪腹泻发生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腹泻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毒力基因 致病
下载PDF
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实时荧光RP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婧文 黄成栋 +2 位作者 凌莉 王菊芳 李志勇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5-262,共8页
本研究建立了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al-timeRecombinase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eal-time RPA)检测方法。根据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黏附侵袭位点ail致病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exo探针,... 本研究建立了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al-timeRecombinase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eal-time RPA)检测方法。根据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黏附侵袭位点ail致病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exo探针,在37℃恒温下20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方法特异性高,对目的DNA的检测限为0.1 ng/μL。在稳定性实验中,对10 ng/μL、0.1ng/μL、0.01 ng/μL、0.001 ng/μL的目的DNA各进行8个平行的测试,0.1 ng/μL及以上浓度的DNA均可稳定检出;当DNA为0.1 ng/μL时,8个平行的阈值时间和最大荧光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最低且≤7.06%。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在奶粉和牛肉的人工污染样品中初始污染量为3 CFU/25 g时,培养20 h后,可用本方法检出。对20份各种类实际样品进行检测,本方法与国标方法结果一致。本方法对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常温现场快速定性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小肠结肠炎耶尔森 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