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3篇文章
< 1 2 2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胞色素P450蛋白结构对环境中致癌物响应的分子模拟
1
作者 李倩 陈建新 +2 位作者 张朝辉 张莹莹 张攀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3年第4期58-61,68,共5页
细胞色素P450作为生物标记物,在环境质量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采用同源建模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细胞色素P450在纯水体系和含致癌物氨基甲酸甲酯的污水体系中的响应情况,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细胞色素P450的蛋白结构在不同水环境中的变... 细胞色素P450作为生物标记物,在环境质量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采用同源建模和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细胞色素P450在纯水体系和含致癌物氨基甲酸甲酯的污水体系中的响应情况,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细胞色素P450的蛋白结构在不同水环境中的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纯水体系,细胞色素P450的蛋白结构在污水体系中发生了明显变化,总表面积明显增大,二级结构盐桥、转向、折叠和螺旋所含残基数量发生了明显变化,氨基甲酸甲酯是影响细胞色素P450蛋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蛋白与水之间氢键数目的减少是细胞色素P450蛋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污水体系中,细胞色素P450蛋白结构变化的主要区域是转向区域。该研究为新型标记物的设计以及细胞色素P450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致癌物 蛋白结构 分子模拟
下载PDF
阿斯巴甜被列为致癌物,无糖饮料还能喝?
2
《大众科学》 2023年第7期38-39,共2页
阿斯巴甜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人造甜味剂之一,我们熟悉的无糖饮料如“零度可乐”等,就使用了阿斯巴甜。今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癌症研究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消息一出引发网民... 阿斯巴甜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人造甜味剂之一,我们熟悉的无糖饮料如“零度可乐”等,就使用了阿斯巴甜。今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癌症研究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消息一出引发网民阵阵热议,那么无糖饮料以后也不能喝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巴甜 无糖饮料 人造甜味剂 致癌物 可乐
下载PDF
化学致癌物与化学结构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树槐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9-52,共4页
经五十余年化学物质致癌的研究表明,实验动物和人的癌病发生与化学物分子中某些结构及官能团的特征有关。依据这种经验认识,多年来有关致癌方面的教科书和研究文章一直是按照化学致癌物的结构特性编写的。实践证明具有致癌结构的化合物... 经五十余年化学物质致癌的研究表明,实验动物和人的癌病发生与化学物分子中某些结构及官能团的特征有关。依据这种经验认识,多年来有关致癌方面的教科书和研究文章一直是按照化学致癌物的结构特性编写的。实践证明具有致癌结构的化合物对生物靶(不论代谢前还是代谢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物 化学结构 化学致癌物
下载PDF
环境致癌物的计算机预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扬 王永华 +1 位作者 李燕 刘海映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393-398,共6页
环境致癌物可诱发人类或哺乳动物体内的肿瘤,建立环境致癌物的计算机预测模型对环境风险评价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了3 780个化合物的数据集,随机选取其中3 024个作为训练集,其余756个作为外部验证集;基于定量构-效关系(QS... 环境致癌物可诱发人类或哺乳动物体内的肿瘤,建立环境致癌物的计算机预测模型对环境风险评价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了3 780个化合物的数据集,随机选取其中3 024个作为训练集,其余756个作为外部验证集;基于定量构-效关系(QSAR)方法,采用逐步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训练集非致癌物预测正确率为86.0%,可能致癌物的预测正确率为88.0%,而采用主成分建模时,非致癌物和可能致癌物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74.2%和73.1%.说明逐步判别分析法的结果优于主成分判别分析.同时确定了可能致癌物和非致癌物的分子结构参数,阐明了两者结构差异.以上结果为预测和评估环境致癌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致癌物 致癌物 分子参数 定量构-效关系
下载PDF
浅谈有机致癌物
5
作者 石凤湘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45-47,共3页
通过对有机致癌物的种类、来源及致癌机理的介绍 ,说明了有机致癌物的危害性 。
关键词 癌症 有机致癌物 环境污染 致同理 危害性 环境保护 化学致癌物 种类 来源
下载PDF
环境致癌物诱导慢性炎症致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吕建祎 张敏 +5 位作者 金红蕾 竹俊兰 危金龙 代佳 黄海山 高基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51,共11页
近年来,由于工业发展负面影响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吸烟等不良嗜好导致吸入人体肺部的致癌物急剧增加,致使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已跃居各癌症之首.研究表明,环境致癌物诱导肺部慢性炎症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环境致... 近年来,由于工业发展负面影响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吸烟等不良嗜好导致吸入人体肺部的致癌物急剧增加,致使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已跃居各癌症之首.研究表明,环境致癌物诱导肺部慢性炎症与肺癌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环境致癌物如砷、镍及苯并芘等暴露可激活NFAT、NF-κB、AP-1等转录因子,调控炎症因子如TNFα及COX-2等的表达,且这些炎性因子的释放又可正反馈激活转录因子,促进更多的炎性因子产生,进而形成炎性因子产生回路,维持肺部炎性微环境,从而促进肺癌的发生发展.本文就环境致癌物诱导肺部炎症导致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信号通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致癌物 炎症 恶性转化 肺癌
原文传递
彗星试验检测环境致癌物的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涛 衡正昌 张遵真 《卫生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彗星试验 敏感性 DNA损伤 环境致癌物
下载PDF
致癌物3-氯-1,2-丙二醇的毛细管电泳/电导分离检测 被引量:8
8
作者 谢天尧 李娜 +1 位作者 唐亚军 莫金垣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3-515,共3页
利用硼酸能与3 氯 1,2 丙二醇(3 MCPD)上的2个邻位羟基进行键合生成配合阴离子、从而增加多羟基化合物的负电荷的特性,在15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 10mmol/LH3BO3(pH8 3)介质中,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法分离检测了3 MCPD,该方... 利用硼酸能与3 氯 1,2 丙二醇(3 MCPD)上的2个邻位羟基进行键合生成配合阴离子、从而增加多羟基化合物的负电荷的特性,在15m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 10mmol/LH3BO3(pH8 3)介质中,采用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法分离检测了3 MCPD,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 5~20mg/L,检出限为0 1mg/L(S/N=3)。对缓冲溶液的种类、浓度、pH值以及硼酸与3 MCPD的相互作用对分离检测的影响作了探讨。应用于水解植物蛋白(HVP)中的3 MCPD的分离检测,取得了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物 3-氯-1 2-丙二醇 毛细管电泳 电导分离检测 水解植物蛋白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鲁中南地区双村岩溶水系统地下水中化学致癌物和非致癌物的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庆令 李清彩 +2 位作者 谢江坤 史启朋 陈丽娇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7,共8页
我国对水质的评价大多局限于各项指标与饮用水源标准的比较,关注的是超标情况,而对相关指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关注甚少。本文运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鲁中南地区的双村岩溶水系统中2种化学致癌物[As、Cr(Ⅵ)]和7... 我国对水质的评价大多局限于各项指标与饮用水源标准的比较,关注的是超标情况,而对相关指标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关注甚少。本文运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鲁中南地区的双村岩溶水系统中2种化学致癌物[As、Cr(Ⅵ)]和7种非致癌物(Hg、F、CN^-、NO2^--N、NH4^+-N、NO3^--N、酚类)引起的健康风险作出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个别采样点的NO3^--N、NO2^--N含量超过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由基因毒物质通过饮水途径所致的个人年健康风险表现为Cr(Ⅵ)〉As,由躯体毒物质通过饮水途径所致的个人年健康风险表现为NO3^--N〉F〉NO2^--N〉Hg〉CN^-〉NH4^+-N〉酚类,且致癌毒物质的危害远远超过非致癌毒物质,Cr(Ⅵ)为首要污染物。研究区地下水的个人健康总风险值介于5.0×10^-5~10.0×10^-5a^-1之间,风险等级为Ⅳ级(一般),其作为饮用水源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中南地区 岩溶水系统 地下水 致癌物 健康风险评价
下载PDF
环境致癌物风险评价和生物标记物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秦涛 赵立新 +1 位作者 徐晓白 金祖亮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2-35,共14页
反映暴露水平与生物效应等重要信息的生物标记物研究是环境致癌物风险评价的核心内容。本文综述了环境化学致癌物风险性评价和生物标记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环境致癌物 风险性评价 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环境致癌物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被引量:27
11
作者 王进军 刘占旗 +1 位作者 古晓娜 高增林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8,共9页
本文介绍了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的发展过程及对环境管理的意义。重点对环境致癌物的健康风险评价的四阶段:危害性鉴定、剂量-反应关系评定、暴露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式、数学模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并引用... 本文介绍了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的发展过程及对环境管理的意义。重点对环境致癌物的健康风险评价的四阶段:危害性鉴定、剂量-反应关系评定、暴露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公式、数学模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并引用实例证明此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致癌物 健康风险评价 数学模型
下载PDF
乙肝病毒和化学致癌物致肝细胞癌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豪 孙桂菊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9-511,共3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癌的主要形式,也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新认HCC病例大约为437 000,在常见的癌症中排名第五(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5%).HCC的发病率在不同的地区有很大的差异...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癌的主要形式,也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新认HCC病例大约为437 000,在常见的癌症中排名第五(占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5%).HCC的发病率在不同的地区有很大的差异,如中国江苏的启东、广西扶绥等均为肝癌高发区,世界范围内荷兰发病率最低[1].HCC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的病理过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和黄曲霉毒素的暴露被认为是HCC发生的两个重要因素.流行病学资料已经显示受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HCC发生的危险性将提高100倍[2].除了HBV感染外,其他因素如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慢性感染,酗酒和吸烟,抗氧化类维生素和硒摄入不足,高剂量摄入铁,长期摄入无机砷,暴露于二氧化钍和氯乙烯等都是HCC的环境危险因素.本文就HBV和化学致癌物的致肝癌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黄曲霉毒素类 致癌物
下载PDF
生物标志物在低剂量致癌物暴露危险度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登忠 刘韵源 何兴舟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8-192,共5页
利用生物标志物高灵敏的特性 ,可以直接测量人群长期低剂量的暴露水平及其效应水平 ,能够较准确地估计生物标志物水平与特定危险性之间的关系 ,这方面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 ,但在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对生物标志物的... 利用生物标志物高灵敏的特性 ,可以直接测量人群长期低剂量的暴露水平及其效应水平 ,能够较准确地估计生物标志物水平与特定危险性之间的关系 ,这方面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 ,但在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中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对生物标志物的选择 ,其在低剂量致癌物暴露危险度评价中的作用 ,评价方法或途径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生物标志物 危险度评价 致癌物 人体监测
下载PDF
以DNA加合物为生物标志物研究钱塘江水系致癌物水平 被引量:6
14
作者 蔡德雷 傅剑云 +4 位作者 陈玉满 郑云燕 鹿伟 陈江 赵家瑞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6年第9期1046-1047,1058,共3页
目的:研究钱塘江水系中致癌物大致污染情况。方法:以淳安千岛湖作为对照点,以钱塘江水系中闻家堰、兰江和衢江段为调查区,对各个采样点野生鲫鱼鳃DNA加合物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兰江、闻家堰和衢江段鱼鳃相对DNA加合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P... 目的:研究钱塘江水系中致癌物大致污染情况。方法:以淳安千岛湖作为对照点,以钱塘江水系中闻家堰、兰江和衢江段为调查区,对各个采样点野生鲫鱼鳃DNA加合物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兰江、闻家堰和衢江段鱼鳃相对DNA加合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P<0.05),分别为对照的4、2.2和1.9倍。结论:鱼鳃DNA加合物水平的显著升高,表明水体中致癌物含量升高,可能导致人体致癌危险度增加,这对人体是一种潜在的危害,应该引起广泛的重视。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定饮用水标准时,应该将水源水中除氮磷外的其它污染物尤其是致癌物考虑在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加合物 生物标志物 钱塘江 致癌物
下载PDF
微量营养素对致癌物诱发鸡食管癌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建端 赵卫星 +3 位作者 赵勤 马丽萍 张惠芳 李红娅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2-95,共4页
微量营养素对致癌物诱发鸡食管癌过程的影响TheEfectofMicronutrientsonEsophagealCarcinogenesisInducedbyCarcinogenInHen李建端赵卫星赵勤马丽萍张惠... 微量营养素对致癌物诱发鸡食管癌过程的影响TheEfectofMicronutrientsonEsophagealCarcinogenesisInducedbyCarcinogenInHen李建端赵卫星赵勤马丽萍张惠芳李红娅(河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食管肿瘤 致癌物 肿瘤发生
下载PDF
环境致癌物阻断NIH3T3细胞间隙连接通讯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关系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晓丽 高宁 +3 位作者 卓鉴波 邱志群 曹波 陈东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405-407,共3页
选用环境致癌物芥子气(MG)、苯并(a)芘(B(a)p)、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二甲基亚硝胺(DEN)、环磷酰胺(CP)、雌二醇(Est)、四氯化碳(CCl4),作用于该细胞12h后,用划痕标记染料示... 选用环境致癌物芥子气(MG)、苯并(a)芘(B(a)p)、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QO)、二甲基亚硝胺(DEN)、环磷酰胺(CP)、雌二醇(Est)、四氯化碳(CCl4),作用于该细胞12h后,用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SLDT)检测其对该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功能的阻断作用,同时测定该细胞内[Ca2+]i的变化,结果表明,环境致癌物阻断细胞GJIc与[Ca2+]i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隙 连接通讯 钙离子 环境致癌物
下载PDF
基于GADD153启动子的环境致癌物快速筛选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荣 石丹 +3 位作者 李华文 郝巧玲 吕斌 周宜开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构建快速检测环境中痕量致癌物DNA损伤效应的重组人肝细胞株。[方法]构建含生长抑制与DNA损伤基因153(GADD153)启动子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重组稳定转染人肝肿瘤HepG2细胞;发光检测不同致癌物对稳定转染细胞的DNA损伤效应;同时RT-... [目的]构建快速检测环境中痕量致癌物DNA损伤效应的重组人肝细胞株。[方法]构建含生长抑制与DNA损伤基因153(GADD153)启动子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的重组稳定转染人肝肿瘤HepG2细胞;发光检测不同致癌物对稳定转染细胞的DNA损伤效应;同时RT-PCR检测内源性GADD153mRNA的表达;彗星试验(Cometassay)检测DNA的损伤效应。[结果]稳定转染GADD153-LUC细胞株可检出多环芳烃、芳香胺、重金属、农药等已知环境致癌物以及实际水样中的含量。检测结果与彗星试验结果相比,大多数检测下限均低于彗星试验的检测限,其中对苯并芘、氯化镉和2-氨基芴的检测灵敏度分别高于彗星试验1000、300和100倍;对Aems试验不敏感的重金属、四氯化碳、氟化钠等重组细胞株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性。10μmol/L的氯化镉可诱导内源性GADD153mRNA和萤光素酶活性表达增加,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539)。[结论]重组细胞株GADD153-LUC细胞可快速检测环境中痕量污染物的DNA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抑制与DNA损伤基因153启动子 萤光素酶报告基因 重组细胞 环境致癌物
下载PDF
三种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对细胞周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红兵 王起恩 +2 位作者 吴卫东 朱惠刚 刘世杰 《卫生毒理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3期135-137,共3页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试了微囊藻毒素、佛波酯及苯巴比妥钠对BALB/c3T3细胞周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发S期细胞比例增高,并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试了微囊藻毒素、佛波酯及苯巴比妥钠对BALB/c3T3细胞周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非遗传毒性致癌物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发S期细胞比例增高,并呈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佛波酯0.1μg/ml时S期细胞达57.9%,表明半数以上的细胞进入DNA合成期。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在受试物作用下随剂量增高阳性表达明显加强。提示诱导细胞异常增殖可能是此3种非遗传毒性致癌物致癌作用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毒性 致癌物 细胞周期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工业致癌物的分类及接触限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志俊 郑光 +2 位作者 郑捷 戴旭峰 薛寿征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3-336,共4页
关键词 工业致癌物 分类 接触限值 IARC ACGIH NIOSH NTP
下载PDF
遗传毒理学试验预测致癌物的作用和策略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宗灿 傅娟龄 +2 位作者 徐厚恩 方积乾 王纪宪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246-248,共3页
对我们建立的化学物致癌性和遗传毒性数据库分析,证实以遗传毒理学试验预测致癌物具有不肯定性。在常规使用的试验中,首选沙门氏菌回变试验,不同试验之间多数是统计学上不独立的。试验组应由检测不同遗传学终点的试验组成并至少包括一... 对我们建立的化学物致癌性和遗传毒性数据库分析,证实以遗传毒理学试验预测致癌物具有不肯定性。在常规使用的试验中,首选沙门氏菌回变试验,不同试验之间多数是统计学上不独立的。试验组应由检测不同遗传学终点的试验组成并至少包括一个哺乳动物体内试验。我们推荐遗传毒理学试验和致癌试验相结合的检测致癌物序贯试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毒理学 致癌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