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记忆的身体表达:壮族铜鼓舞蹈形态研究——以云南省泸西县法衣村为个案
1
作者 陈桂波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6-47,共12页
舞蹈是文化记忆的载体,是以人的身体为核心的文化表达,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与记忆。法衣村的铜鼓舞蹈可分为请四方神、拜铜鼓神、送恶灵、再拜铜鼓神四个段落,具有屈膝、跪蹲、顺边、托掌的形态特征,其基本体态、动作线路、祭拜对象与祭祀... 舞蹈是文化记忆的载体,是以人的身体为核心的文化表达,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与记忆。法衣村的铜鼓舞蹈可分为请四方神、拜铜鼓神、送恶灵、再拜铜鼓神四个段落,具有屈膝、跪蹲、顺边、托掌的形态特征,其基本体态、动作线路、祭拜对象与祭祀主题均保留着古代铜鼓舞蹈祭祀性的文化属性,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均表现出与青铜时期铜鼓舞蹈一脉相承的文化特征。壮族传统舞蹈动作形态不但蕴含着壮族的舞蹈文化基因,还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呈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身体表达 壮族舞蹈 铜鼓舞 舞蹈形态 法衣村
下载PDF
竹溪万民伞的舞蹈形态研究及教学思考
2
作者 刘畅 《戏剧之家》 2023年第33期106-108,共3页
提到万民伞,多数人可能会将其与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作风联系起来。而在十堰竹溪地区却流传着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就叫万民伞。其凭借占据三省交汇处交通便利的地理条件以及巴楚文化相融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表演风格,... 提到万民伞,多数人可能会将其与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作风联系起来。而在十堰竹溪地区却流传着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就叫万民伞。其凭借占据三省交汇处交通便利的地理条件以及巴楚文化相融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表演风格,成为荆楚大地上一朵绚烂的艺术之花。本文以竹溪传统舞蹈万民伞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背景、表演形式、动作特点以及音乐、服装等艺术形态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其舞蹈形态的本质特征,为其进入高校舞蹈教学做好前期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舞蹈 舞蹈形态 教学思考
下载PDF
湖南南县地花鼓中角色的舞蹈形态研究
3
作者 陈依昕 罗婉红 曾滢滢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0期49-52,共4页
湖南省的南县地花鼓是融舞蹈、音乐、戏剧表演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它的内容来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生产劳动场景,因此表演质朴、诙谐,能帮助辛苦劳作的人民驱散疲劳,深受当地人喜爱,但其台词表达不乏深意,能在轻松嬉笑中完成教化人的功能。... 湖南省的南县地花鼓是融舞蹈、音乐、戏剧表演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它的内容来源于当地人的生活和生产劳动场景,因此表演质朴、诙谐,能帮助辛苦劳作的人民驱散疲劳,深受当地人喜爱,但其台词表达不乏深意,能在轻松嬉笑中完成教化人的功能。南县地花鼓的角色通常为一旦一丑,旦角通常是正派人物,身着华丽的戏装,面容庄重,舞蹈动作华丽典雅,以正戏的表演形式出现,以高贵、优雅、正义、英勇的形象深入老百姓心中。丑角相对于旦角来说,是一个形象丑陋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动作 戏剧表演 舞蹈形态 南县地花鼓 辛苦劳作 旦角 丑角 人的功能
下载PDF
舞蹈形态视角下北路壮剧表演形式研究
4
作者 陆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年第6期0106-0109,共4页
本论文以北路壮剧表演形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舞蹈形态在北路壮剧中的应用及其审美价值,分析了北路壮剧表演形式的传统基础和现代创新。通过对北路壮剧的历史渊源和演出特点进行梳理,揭示了北路壮剧作为一种地方戏剧形式的独特之处。在... 本论文以北路壮剧表演形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舞蹈形态在北路壮剧中的应用及其审美价值,分析了北路壮剧表演形式的传统基础和现代创新。通过对北路壮剧的历史渊源和演出特点进行梳理,揭示了北路壮剧作为一种地方戏剧形式的独特之处。在舞蹈形态方面,探讨了北路壮剧表演中舞蹈形态的表现和变化,以及其与唱词、音乐、服装、道具等要素的关系。论文还强调了北路壮剧舞蹈形态的审美特点和价值,包括其富有韵味的唱词、古朴素雅的音乐风格、精湛的角色扮演等,以及对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论文探讨了北路壮剧表演形式的创新与发展,包括对传统基础的继承和现代元素的融入,展示了北路壮剧在保持传统魅力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的努力。论文展望了北路壮剧表演形式的未来发展,强调其在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为观众带来的艺术享受和文化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路壮剧 表演形式 舞蹈形态 创新
下载PDF
孟连宣抚司礼仪乐舞的舞蹈形态研究
5
作者 邢琪 《包装世界》 2023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孟连宣抚司礼仪乐舞在普洱市孟连县广为流传,其既是一种古老的傣族宫廷乐舞,又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既展示了代代相传的中国古代雅乐舞蹈的传统艺术特征,又展示着社会礼乐教化的根基,是审美意识和教化功能结合的产物,在... 孟连宣抚司礼仪乐舞在普洱市孟连县广为流传,其既是一种古老的傣族宫廷乐舞,又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既展示了代代相传的中国古代雅乐舞蹈的传统艺术特征,又展示着社会礼乐教化的根基,是审美意识和教化功能结合的产物,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入了新时代的灵魂。笔者将孟连宣抚司礼仪乐舞放到更广泛的文化语境中,运用历史学、符号学和舞蹈形态学的研究方法,从三个部分进行深度剖析。首先梳理了孟连宣抚司礼仪乐舞活动的历史与文化,运用历史学田野调查的方法,探究了宣抚司礼仪乐舞的源流和变迁。其次运用皮尔斯三分法符号理论将孟连宣抚司礼仪乐舞嵌入一个特定的舞蹈符号体系中,用多层面的角度来解释仪式中的舞蹈符号特性,推动舞蹈文化研究深入发展。最后在对宣抚司礼仪乐舞的动作描述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美学“和”的思想进一步剖析孟连宣抚司礼仪乐舞中的舞蹈形态,结合舞蹈形态学的研究方法揭示宣抚司礼仪乐舞背后所蕴含的动作意蕴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连傣族 宣抚司礼仪乐舞 土司制度 舞蹈形态
下载PDF
白马人“跳曹盖”舞蹈形态分析与意义阐释
6
作者 廖莎 赵子丹 《艺术家》 2023年第11期66-68,共3页
本文将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族非遗舞蹈“跳曹盖”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等理论方法,从身体语言、意义阐释两个层面对四川绵阳平武县白马人舞蹈“跳曹盖”进行分析,旨在通过舞蹈形态特征的细化分析,解读其背后所蕴含... 本文将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藏族非遗舞蹈“跳曹盖”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等理论方法,从身体语言、意义阐释两个层面对四川绵阳平武县白马人舞蹈“跳曹盖”进行分析,旨在通过舞蹈形态特征的细化分析,解读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追寻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分析 意义阐释 舞蹈形态 白马藏族 四川省绵阳市 细化分析 身体语言 平武县
下载PDF
玉树“依”的舞蹈形态学分析
7
作者 李雯茜 《藏舞蹈学》 2023年第1期292-304,367,368,共15页
“依”是藏族舞蹈中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态,也是玉树独具魅力的自娱性民间歌舞。本文以玉树地区“依”为研究对象,从舞蹈形态学角度出发,来审视“依”的舞蹈形态及相关内容,重点分析其材料构成、历史生成和形态转换,以此对舞蹈进行... “依”是藏族舞蹈中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态,也是玉树独具魅力的自娱性民间歌舞。本文以玉树地区“依”为研究对象,从舞蹈形态学角度出发,来审视“依”的舞蹈形态及相关内容,重点分析其材料构成、历史生成和形态转换,以此对舞蹈进行文化解读和审美阐释,有助于“依”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为分析其他传统民间舞蹈形态提供了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形态 玉树“依” 民间舞蹈
下载PDF
舞蹈形态分析方法的中国探索 被引量:4
8
作者 黄际影 高静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5期144-152,共9页
舞蹈形态分析是舞蹈研究的核心方法,也是舞蹈学成为现代学科的标志之一。舞蹈形态分析方法的中国探索历经七十余载,主要包括舞蹈研究和舞蹈实践两大类型。吴晓邦的人体自然运动法是中国第一个舞蹈形态分析方法。以舞蹈研究为目的的舞蹈... 舞蹈形态分析是舞蹈研究的核心方法,也是舞蹈学成为现代学科的标志之一。舞蹈形态分析方法的中国探索历经七十余载,主要包括舞蹈研究和舞蹈实践两大类型。吴晓邦的人体自然运动法是中国第一个舞蹈形态分析方法。以舞蹈研究为目的的舞蹈形态分析方法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方兴未艾,相继形成了定位法舞谱、舞蹈生态学、动态切入法和舞蹈形态学等。基于舞蹈实践生成的形态分析方法主要有元素教学法和舞蹈语言学等。舞蹈形态分析方法的中国探索形成了“民族”“科学”“本体”“体系”四个传统,呈现出本土自生与外来引入共在的局面。当前,学科自信不足、延续性研究匮乏、学科推进乏力等问题,都提示我们需要重新关注舞蹈形态分析方法,推动舞蹈基础理论发展,使舞蹈学中国学派有更加坚实的学科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形态分析方法 舞蹈形态 舞蹈研究 舞蹈实践
下载PDF
吴文化背景下的舞蹈形态探微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娜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5-56,123,共3页
在吴文化背景下,透视中国古典舞、江南民间舞、昆曲身段等方面的精髓,探讨其形态,从而通过古典舞蹈的发掘、昆曲身段的提纯、吴地民间舞蹈的运用等,再以当代舞蹈的审美观来进行舞蹈形态的体现与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吴文化 舞蹈形态 舞蹈创作
下载PDF
闽西民间歌舞“采茶灯”舞蹈形态的审美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捷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1期60-63,共4页
采用调查法、文献法等研究方式,从动作、语言、舞蹈形式等方面对闽西民间歌舞"采茶灯"的舞蹈形态、风格以及审美特征进行研究。从"形""情""意"三个方面,把握其基本审美特征,挖掘"采茶灯&q... 采用调查法、文献法等研究方式,从动作、语言、舞蹈形式等方面对闽西民间歌舞"采茶灯"的舞蹈形态、风格以及审美特征进行研究。从"形""情""意"三个方面,把握其基本审美特征,挖掘"采茶灯"舞蹈的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茶灯” 舞蹈形态 审美特征
下载PDF
区域文化视域下闽西北傩仪舞蹈形态分析与内涵阐释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荣珍 《三明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0-65,共6页
闽西北被法国人类学家劳格文(John Lagerwey)称为"族群边缘区",这里独特的地貌与文化生态使得域内众多民俗文化得以沉积,"傩仪"这个古老中原文化的载体以不同的面貌在闽西北得以存活并传衍至今。对闽西北地区傩仪... 闽西北被法国人类学家劳格文(John Lagerwey)称为"族群边缘区",这里独特的地貌与文化生态使得域内众多民俗文化得以沉积,"傩仪"这个古老中原文化的载体以不同的面貌在闽西北得以存活并传衍至今。对闽西北地区傩仪进行信息梳理,将其重新置放于该区域的文化中去解读,发现其舞蹈形态具有"巫"的行为指向、"武"的动作取材,闽西北傩仪舞蹈形态具有"和"的内蕴、农耕文化的烙印以及受到"理"与"礼"的规约而呈现出的独特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北 傩仪 舞蹈形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生态
下载PDF
湖北地区“莲湘”的舞蹈形态与审美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仪 《戏剧之家》 2016年第18期166-167,共2页
莲湘,是一种以舞者手执"长一米左右、两端贯有铜钱、饰有流苏或彩带的竹杆"为道具,击节歌舞表演的民间舞蹈形式。这种舞蹈在全国范围内流布极广,各地表演形式大同小异,但因习俗与方言等差异而名目多样。本文以湖北地区的民间... 莲湘,是一种以舞者手执"长一米左右、两端贯有铜钱、饰有流苏或彩带的竹杆"为道具,击节歌舞表演的民间舞蹈形式。这种舞蹈在全国范围内流布极广,各地表演形式大同小异,但因习俗与方言等差异而名目多样。本文以湖北地区的民间舞蹈"莲湘"为研究对象,对湖北地区"莲湘"的流布与发展概况、舞蹈形态、舞蹈审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湘 湖北 舞蹈形态 舞蹈审美
下载PDF
试论影视剧中的舞蹈形态及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评 《戏剧之家》 2020年第13期90-91,共2页
随着影视剧的发展,舞蹈融入影视剧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不再受传统舞台的影响,舞蹈在影视剧中借助流动的画面和富有生命的镜头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给人以另一种美的感受。借助影视作品,舞蹈的传播范围和表现形态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舞台形式... 随着影视剧的发展,舞蹈融入影视剧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不再受传统舞台的影响,舞蹈在影视剧中借助流动的画面和富有生命的镜头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给人以另一种美的感受。借助影视作品,舞蹈的传播范围和表现形态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舞台形式,有利于舞蹈的表现内容和艺术张力的提升。舞蹈融入影视剧中一方面开辟了舞蹈文化不同形态传播的新渠道;另一方面,满足了观众对影视与舞蹈相结合的综合审美。本文通过探讨舞蹈在影视剧中的表现形态及其作用,阐述在影视剧中融入舞蹈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剧 舞蹈形态 作用
下载PDF
观念更迭场域中的舞蹈形态流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慧佳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25-28,共4页
人类社会的观念总体上经历了传统、现代、后现代三个发展阶段,传统舞蹈、现代舞蹈、后现代舞蹈就是在观念流变的语境下交替出现的不同的舞蹈形态。传统观念以客观世界为中心,现代观念以人的主观世界为中心,后现代观念则消解中心、追求... 人类社会的观念总体上经历了传统、现代、后现代三个发展阶段,传统舞蹈、现代舞蹈、后现代舞蹈就是在观念流变的语境下交替出现的不同的舞蹈形态。传统观念以客观世界为中心,现代观念以人的主观世界为中心,后现代观念则消解中心、追求关系的和谐。受不同观念的制约和影响,传统舞蹈的内容以反映自然世界和人们的客观社会生活为主,形式上呈现出鲜明的程式化倾向;现代舞蹈的内容多专注于反映人的主观精神世界,打破了传统舞蹈的程式规范,追求动作与人的精神活动相协调;后现代舞蹈则消解了内容与主题的中心和中心化的表演模式,并开始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 舞蹈形态 传统 现代 后现代
下载PDF
“开、绷、直、立”与“拧、倾、曲、圆”——中西方传统舞蹈形态及文化精神的差异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永红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85-87,共3页
语言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生命感觉和经验的传达方式 ,具有语言共同特性的舞蹈语言 ,以其特定的民族的思维方式表现特定民族生命生存的状态。从西方古典芭蕾“开、绷、直、立”的外拓性形态与中国戏曲舞蹈“拧、倾、... 语言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生命感觉和经验的传达方式 ,具有语言共同特性的舞蹈语言 ,以其特定的民族的思维方式表现特定民族生命生存的状态。从西方古典芭蕾“开、绷、直、立”的外拓性形态与中国戏曲舞蹈“拧、倾、曲、圆”的内聚性形态中 ,可以看出中西方传统舞蹈在起源上、形态上及文化精神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形态 文化精神 古典芭蕾 戏曲舞蹈 舞蹈语言 传统舞蹈 中国 西方国家 美学原理
下载PDF
江西采茶戏的女性舞蹈形态与审美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孟 《黄河之声》 2019年第20期140-141,共2页
采茶戏起源于江西省九龙山茶区,具有丰富的茶文化内涵。江西采茶戏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以及舞蹈美感,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此,笔者从江西采茶戏的历史背景出发,对其中的女性舞蹈形态与审美特征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舞蹈形态 审美价值 审美特征 采茶戏
下载PDF
广西毛南族傩舞历史变迁与舞蹈形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樊姝乐 《艺术评鉴》 2017年第8期58-59,64,共3页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毛南族的傩舞文化,其本身具有极具特色且高辨识度的文化品格,并且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文化生态艺术形式。如今,广西毛南族作为傩舞的传承地来说,至今还保留着大量的傩仪文化,毛南族人民对大自然有着十分崇敬的感情,同时还... 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毛南族的傩舞文化,其本身具有极具特色且高辨识度的文化品格,并且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文化生态艺术形式。如今,广西毛南族作为傩舞的传承地来说,至今还保留着大量的傩仪文化,毛南族人民对大自然有着十分崇敬的感情,同时还拥有着独有的原生态肢体语言。本文针对广西毛南族傩舞的历史变迁与舞蹈形态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对毛南族傩舞的理解来进一步探究傩舞艺术形态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毛南族 舞蹈历史 舞蹈形态
下载PDF
广西采茶戏舞蹈形态分析
18
作者 李妮娜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9-410,共2页
采茶戏是集歌、舞、戏等为一体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随着当代茶文化再次被重视,采茶戏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以广西采茶戏作为研究对象,现存广西采茶戏主要有桂南采茶戏、玉林采茶戏,本文也以此作为广西采茶戏舞蹈形态... 采茶戏是集歌、舞、戏等为一体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随着当代茶文化再次被重视,采茶戏艺术形式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以广西采茶戏作为研究对象,现存广西采茶戏主要有桂南采茶戏、玉林采茶戏,本文也以此作为广西采茶戏舞蹈形态的主要分析对象,文章首先分析采茶戏的发展脉络以及广西采茶戏起源,进而重点分析分析广西地区采茶戏的舞蹈形态文化,一方面从舞蹈文化视角进一步拓展广西采茶戏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为摸索我国采茶戏健康可持续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采茶戏 舞蹈形态 分析
下载PDF
浅析满族萨满舞蹈形态特点
19
作者 魏树发 肖彤卓 《艺术家》 2020年第8期142-142,共1页
萨满舞蹈作为我国北方富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自先秦时期发展至今,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形态特点。一、满族萨满舞蹈的源流(一)历史上的满族萨满舞蹈先秦时期,自夏代至战国,肃慎人在富饶的松辽大平原和白... 萨满舞蹈作为我国北方富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自先秦时期发展至今,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形态特点。一、满族萨满舞蹈的源流(一)历史上的满族萨满舞蹈先秦时期,自夏代至战国,肃慎人在富饶的松辽大平原和白山黑水上生息繁衍,他们以歌舞祭天、娱乐。秽貊、东胡两大族群一起被中原华夏统称为东夷人。东夷诸部落自古以来均能歌善舞,既有春秋大祭之礼,又有出事凯旋祭天之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夷 生息繁衍 舞蹈形态 形态特点 白山黑水
下载PDF
岭南民间杯花舞舞蹈形态研究
20
作者 尚冉 陶媛 《艺海》 2018年第6期68-70,共3页
杯花舞是流传于广东兴宁地区的岭南民间舞蹈,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杯花舞的舞姿婀娜俏丽,配合着道具"伯公杯"舞出了迥然不同的艺术情怀,终而形成了轻盈灵动的舞蹈风格,给人以人杯合一的灵动美感。本文从民俗学... 杯花舞是流传于广东兴宁地区的岭南民间舞蹈,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杯花舞的舞姿婀娜俏丽,配合着道具"伯公杯"舞出了迥然不同的艺术情怀,终而形成了轻盈灵动的舞蹈风格,给人以人杯合一的灵动美感。本文从民俗学角度阐述杯花舞的艺术形态及传承发展,为更多的民间舞蹈研究者了解兴宁杯花舞提供些许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杯花舞 舞蹈形态 艺术风格 精神实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