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舞蹈生态学视域下的黎族打柴舞
1
作者 彭媛琼 陈磊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6-144,共9页
打柴舞是黎族传统民间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诞生于黎族古老的丧葬活动,其形成和发展与黎族人民劳动生活、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舞蹈生态因子具有不可剥离的依附性关系。打柴舞以综合的、质朴的身体动态传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 打柴舞是黎族传统民间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诞生于黎族古老的丧葬活动,其形成和发展与黎族人民劳动生活、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舞蹈生态因子具有不可剥离的依附性关系。打柴舞以综合的、质朴的身体动态传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特定的舞蹈形态和社会功能,体现出黎族人民对所处环境的适应与创造、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生态学黎族舞蹈 打柴舞 舞蹈形态 社会功能
下载PDF
舞蹈生态学视角下的壮族舞求形态研究
2
作者 毕佳惠 张小春 《歌海》 2024年第1期85-92,共8页
舞求是壮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浓厚的民族性、地域性与风格性特征,承载着壮乡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壮民崇高的精神信仰。与古代巫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舞求,庄重神秘,上通下达,是壮族民间舞蹈区别于其他民间舞蹈的显要标志,亦是壮族民间舞... 舞求是壮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浓厚的民族性、地域性与风格性特征,承载着壮乡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壮民崇高的精神信仰。与古代巫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舞求,庄重神秘,上通下达,是壮族民间舞蹈区别于其他民间舞蹈的显要标志,亦是壮族民间舞蹈中的代表性舞蹈。运用舞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壮族舞求的形态展开全面、具体的研究,以求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广西民间舞蹈,也为舞求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舞求 舞蹈生态学 形态
下载PDF
舞蹈生态学视域下中国当代舞蹈的流变与反思
3
作者 张璐 《文学艺术周刊》 2024年第2期81-84,共4页
“舞蹈生态学”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跨学科舞蹈研究方法,它将舞蹈视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现象,主张以舞蹈为核心,研究舞蹈与舞蹈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舞蹈生态学”把舞蹈置于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系统中进行宏观的、多... “舞蹈生态学”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跨学科舞蹈研究方法,它将舞蹈视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现象,主张以舞蹈为核心,研究舞蹈与舞蹈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舞蹈生态学”把舞蹈置于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系统中进行宏观的、多维的综合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舞蹈 舞蹈生态学 舞蹈生态环境 综合思考 以人为本 跨学科舞蹈 相互关联 相互关系
下载PDF
舞蹈生态学视域下的江苏睢宁落子舞探研
4
作者 张议丹 《艺术评鉴》 2024年第2期61-66,共6页
“落子舞”,又称“莲花落”,是主要流传于江苏徐州睢宁一带的民间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以睢宁落子舞为研究对象,运用舞蹈生态学的理论方法,从源流、形态、功能、发展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在尝试挖掘其历史意义... “落子舞”,又称“莲花落”,是主要流传于江苏徐州睢宁一带的民间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以睢宁落子舞为研究对象,运用舞蹈生态学的理论方法,从源流、形态、功能、发展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在尝试挖掘其历史意义的同时,探寻其当代的价值,并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寻找发展睢宁落子舞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睢宁落子舞 舞蹈生态学 民间舞蹈文化
下载PDF
基于舞蹈生态学视阈下“卓舞”形态之解读
5
作者 朱传琦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9期137-139,共3页
“卓舞”是流传于康区且具有代表性的藏族传统歌舞,本文将视角放置于康区具有“卓舞”,发现其类别众多,既有个性,又存共性。笔者认为不论是其个性还是共性中的特征都是与其生存,育化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息息相... “卓舞”是流传于康区且具有代表性的藏族传统歌舞,本文将视角放置于康区具有“卓舞”,发现其类别众多,既有个性,又存共性。笔者认为不论是其个性还是共性中的特征都是与其生存,育化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息息相关。因此,笔者立足于舞蹈生态学的视阈,将以上因素视为影响“卓舞”形态的生态因子项,将其与“核心物”进行关联分析,尝试对“卓舞”之形态进行解读,旨在揭示传统舞蹈与其生存空间之间的关系,以此加深文化持有者和“他者”对于传统歌舞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区 “卓” 舞蹈生态学 传统歌舞 形态解读
下载PDF
“舞武相融”:舞蹈生态学视域下的岭南舞蹈编创特征
6
作者 包雨薇 《新疆艺术(汉文)》 2023年第3期89-94,共6页
岭南舞蹈是在中国岭南地区产生,并不断发展、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地域特色及独特的艺术形态。以“舞武相融”创作的岭南舞蹈作品数不胜数,已然成为了岭南舞蹈编创中的一大特征。那么,岭南地区独特的武术... 岭南舞蹈是在中国岭南地区产生,并不断发展、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历史悠久,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地域特色及独特的艺术形态。以“舞武相融”创作的岭南舞蹈作品数不胜数,已然成为了岭南舞蹈编创中的一大特征。那么,岭南地区独特的武术文化究竟是在怎样的文化、生态下形成的?在丰富的武术文化中,岭南舞蹈又将哪些武术元素融于作品之中?本文旨在从舞蹈生态学的视角,对岭南舞蹈独具一格的创作特征进行剖析,弘扬岭南舞蹈文化的同时,为推动我国地域性舞剧创作研究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文化 岭南舞蹈 舞蹈形式 舞蹈生态学 岭南地区 舞蹈编创 舞剧创作 创作特征
下载PDF
舞蹈生态学视野下拉祜族班利摆舞形态分析研究
7
作者 熊靖雯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23期111-113,共3页
拉祜族是云南独有的15个少数民族之一,盘踞云南的拉祜族人口约有47万人,其80%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普洱、临沧地区。拉祜族人民在云南这片土地上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创造出了特有的民族文化。笔者选取拉祜族舞蹈艺术中的摆舞展... 拉祜族是云南独有的15个少数民族之一,盘踞云南的拉祜族人口约有47万人,其80%分布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普洱、临沧地区。拉祜族人民在云南这片土地上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创造出了特有的民族文化。笔者选取拉祜族舞蹈艺术中的摆舞展开研究,摆舞是拉祜族世代相传的集体舞蹈,2006年被云南省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笔者运用舞蹈生态学,聚焦形态研究,多角度分析、探讨影响拉祜族班利摆舞外在形态与文化内涵的多种因素,阐释班利摆舞在发展中的舞蹈现象并对其形态做出提炼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祜族 摆舞 舞蹈生态学 形态分析
下载PDF
舞蹈生态学视域下陕北秧歌形态研究
8
作者 王培艺 李玥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17期153-155,共3页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我国陕北地区的特色民间舞蹈,多年来始终保持着古朴的形态特征,并被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陕北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产物。本文从舞蹈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陕北秧歌舞蹈形态、历史发展变迁的分析,阐述了生态环...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我国陕北地区的特色民间舞蹈,多年来始终保持着古朴的形态特征,并被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陕北民间舞蹈文化的重要产物。本文从舞蹈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陕北秧歌舞蹈形态、历史发展变迁的分析,阐述了生态环境对于陕北秧歌形态的影响,并总结了陕北秧歌的文化内涵及当代价值,以期为陕北秧歌的传承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生态学 陕北秧歌 舞蹈形态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洞口瑶族“棕包脑”舞蹈形态探析——基于舞蹈生态学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袁杰雄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5-33,共9页
"棕包脑"舞蹈源自"梅山文化"圈的民间巫傩祭祀活动,属瑶族祭祀性舞蹈。通过特定的舞蹈形态,叙述祖先迁徙、劳作、祭祀、狩猎、战斗、孝母的情节,内涵极为丰富。文中以舞蹈生态学为研究视角,对洞口瑶族"棕包脑&... "棕包脑"舞蹈源自"梅山文化"圈的民间巫傩祭祀活动,属瑶族祭祀性舞蹈。通过特定的舞蹈形态,叙述祖先迁徙、劳作、祭祀、狩猎、战斗、孝母的情节,内涵极为丰富。文中以舞蹈生态学为研究视角,对洞口瑶族"棕包脑"舞蹈进行论述,从历史渊源的考察、形态特征的提取、舞蹈语言的审美表意功能三方面进行阐释,发现这一"千年一舞"——"棕包脑"舞蹈的传承,俨然并不在于舞蹈动作的形式美感,而是特定舞蹈语言符号系统所蕴含的意义、价值、功能以及情感依托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包脑”舞蹈 舞蹈生态学 形态分析 舞蹈语言符号
下载PDF
舞蹈生态学视角下原生态胶州秧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杰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8-32,共5页
运用舞蹈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通过观察和访谈记录,在舞蹈生态学视角下综合分析研究,进一步证实原生态胶州秧歌的步态、动律的形成主要受"缠足"的历史文化影响。"踙蹻"(趋跷),是胶州秧歌竞争时期文秧歌一派个别艺... 运用舞蹈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通过观察和访谈记录,在舞蹈生态学视角下综合分析研究,进一步证实原生态胶州秧歌的步态、动律的形成主要受"缠足"的历史文化影响。"踙蹻"(趋跷),是胶州秧歌竞争时期文秧歌一派个别艺人在表演期间所使用过的道具,马蹄鞋是胶州秧歌武秧歌融合文秧歌后所使用过的道具,它们由于不适应胶州秧歌的运动规律,都被弃用。两者均不是原生态胶州秧歌形成的舞蹈伴同物,对原生态胶州秧歌女角风格、步态未能产生影响。缠足风俗是胶州秧歌的主导性生态环境,在封建社会末期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下,舞体模仿缠足妇女的步态,衍变成"风摆杨柳"的美感、"三道弯"的动态和"脚跟碾动"的文化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生态学 田野调查 生态胶州秧歌 步伐
下载PDF
基于舞蹈生态学视角的“当代中国古典舞”谱系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铭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第16期170-172,共3页
舞蹈生态学构建了一个舞蹈哲学的思想体系,提供了一种科学揭示人类舞蹈文化现象的思路与方法。本文以舞蹈生态学的视角和首都师范大学史红教授对"北京舞蹈群落"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对从北京舞蹈群落中... 舞蹈生态学构建了一个舞蹈哲学的思想体系,提供了一种科学揭示人类舞蹈文化现象的思路与方法。本文以舞蹈生态学的视角和首都师范大学史红教授对"北京舞蹈群落"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对从北京舞蹈群落中生发出的"当代中国古典舞"这一高密度舞种的"源""流""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期能够对当下中国古典舞"重建"和"复现"的理论争鸣和实践探索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生态学 当代中国古典舞 重建 复现
下载PDF
舞蹈生态学理论下梅州客家民俗舞蹈的生存机制研究
12
作者 蔡享丽 《嘉应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8-22,共5页
“舞蹈生态学”理论下,自然舞蹈的生存、发展、变异和消失,由“舞体—生态环境—舞目”的各种关系生成。一个舞业的兴衰、消亡受到各种各样的生态因素的影响,其中,生态环境与舞体心理的关系,对梅州客家民俗舞蹈生存现象有着显著影响。... “舞蹈生态学”理论下,自然舞蹈的生存、发展、变异和消失,由“舞体—生态环境—舞目”的各种关系生成。一个舞业的兴衰、消亡受到各种各样的生态因素的影响,其中,生态环境与舞体心理的关系,对梅州客家民俗舞蹈生存现象有着显著影响。环境变迁改变了客家人的经济方式,从农业劳作为主转向海外经商、考取功名为荣的价值观转换,从而对舞体心理产生的间接影响,在这种心态制约下呈现出梅州客家节庆舞蹈的非持久性和宗教祭祀舞蹈的持久性现象。以“梅州客家民俗舞蹈舞体心理对舞目原初功能产生的影响”为经验,讨论全球化背景下的自然舞蹈的生存发展是当今社会舞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生态学 民俗舞蹈 生存机制 生态环境 民族心理
下载PDF
舞蹈生态学视域下“双望月”舞畴分析
13
作者 汪法萍 《艺术评鉴》 2019年第1期55-56,78,共3页
本文通过运用舞蹈生态学因子提取的方法,对信阳地区花鼓灯类舞蹈的典型性代表动作"双望月"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总结出了信阳花鼓灯类舞蹈"双望月"的舞动特征为上肢动作以山膀、托掌和其简单变形为主,下肢动作以踏步为... 本文通过运用舞蹈生态学因子提取的方法,对信阳地区花鼓灯类舞蹈的典型性代表动作"双望月"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总结出了信阳花鼓灯类舞蹈"双望月"的舞动特征为上肢动作以山膀、托掌和其简单变形为主,下肢动作以踏步为主,内在舞意为青年男女劳动闲暇之余的逗趣嬉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生态学 "双望月" 舞畴
下载PDF
论舞蹈生态学视域下传统祭祀仪式舞蹈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湘西苗族绺巾舞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贝贝 傅宇晗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第8期1-2,共2页
苗族绺巾舞是流传于湘西苗民聚集县的民间舞蹈艺术,是祭神又娱人的传统祭祀舞蹈,也是在重大节日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作为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绺巾舞风格独特,深受当地民众喜爱。本文从舞蹈生态学角度出发,探析... 苗族绺巾舞是流传于湘西苗民聚集县的民间舞蹈艺术,是祭神又娱人的传统祭祀舞蹈,也是在重大节日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作为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的典型代表,绺巾舞风格独特,深受当地民众喜爱。本文从舞蹈生态学角度出发,探析湘西苗族绺巾舞的艺术特征及影响其艺术特征的生态因子项,以期能使人们对绺巾舞以及其产生的自然及社会环境有更为系统、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生态学 苗族绺巾舞 艺术特征 生态因子
下载PDF
以舞蹈生态学角度来浅析东北秧歌形态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慧 《风景名胜》 2019年第5期35-35,共1页
“东北”是中国的东北地区国土的总称,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以汉文化为主并融合了其他民族等习俗的多元文化。东北秧歌舞蹈是汉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一个舞种,为了研究东北地区的秧歌,采用不同层面与角度来分析。本文拟选取舞蹈... “东北”是中国的东北地区国土的总称,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以汉文化为主并融合了其他民族等习俗的多元文化。东北秧歌舞蹈是汉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一个舞种,为了研究东北地区的秧歌,采用不同层面与角度来分析。本文拟选取舞蹈生态学角度来对东北秧歌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了解这一舞种的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秧歌 舞蹈生态学 历史源流 形态特征
下载PDF
运用舞蹈生态学方法分析彝族原生态舞蹈“阿妹戚托”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嘉馨 崔颖 《当代音乐》 2019年第1期106-108,共3页
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潮流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是我国唯一一个彝族自治乡,且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阿妹戚托"的发源地,"阿妹戚托"作为贵州彝族文化的... 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潮流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是我国唯一一个彝族自治乡,且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阿妹戚托"的发源地,"阿妹戚托"作为贵州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贵州彝族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舞蹈生态学的方法分析原生态舞蹈"阿妹戚托",文章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详细地介绍了"阿妹戚托"的来源以及表演形式;第二部分从动作形态中分析了"阿妹戚托"的几个典型舞畴;第三部分分析了生态环境,分别从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最后分析了自然环境因子对"阿妹戚托"的影响。"阿妹戚托"这一民族舞蹈文化历经一代又一代彝族民众的传承、凝练、创新、发展才奠定了今天的成果,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更要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弘扬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原生态舞蹈 阿妹戚托 舞蹈生态学方法
下载PDF
舞蹈生态学视域下山西榆社霸王鞭的动作开发与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少婷 《北方音乐》 2019年第5期226-227,共2页
在我国多民族多地区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名为霸王鞭。本文所要研究的主题是将霸王鞭从山西民间舞之中提炼出来,使其具备独特的风格并不断向前发展,另外,通过研究资华筠先生所创立的"舞蹈生态学",将其中的形态特征与... 在我国多民族多地区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名为霸王鞭。本文所要研究的主题是将霸王鞭从山西民间舞之中提炼出来,使其具备独特的风格并不断向前发展,另外,通过研究资华筠先生所创立的"舞蹈生态学",将其中的形态特征与分析作为本文方法论的指导思想,并且采用"特征提取"的方法对榆社霸王鞭传统形态下的舞蹈特征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生态学 山西榆社霸王鞭 动作形态 特征提取
下载PDF
论在舞蹈生态学视野下万荣花鼓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1
18
作者 逯超智 《当代音乐》 2018年第12期118-120,125,共4页
万荣花鼓是流传在山西南部黄河岸边的民间舞蹈艺术。花鼓是山西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舞种之一,其中万荣花鼓被冠于"花鼓之乡"的誉称,它是祭神同时又娱人的传统社火活动和在逢年过节、迎娶、丧葬时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 万荣花鼓是流传在山西南部黄河岸边的民间舞蹈艺术。花鼓是山西最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舞种之一,其中万荣花鼓被冠于"花鼓之乡"的誉称,它是祭神同时又娱人的传统社火活动和在逢年过节、迎娶、丧葬时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万荣花鼓在历史的演变中,集舞蹈、戏剧、民俗于一体,风格独特,有低鼓、高鼓、多鼓三种表演形式,深受当地民众喜爱。本文运用舞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万荣花鼓的艺术形态进行宏观的、多维的分析,使人们更加深刻清晰地了解万荣花鼓艺术特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生态学 万荣花鼓 艺术特征
下载PDF
从舞蹈生态学看湖南花鼓灯戏
19
作者 张雪 《北方音乐》 2019年第9期33-34,共2页
生态学分析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舞蹈表演中的形态分析,研究分析舞蹈中主要的动作部位、次要的动作部位以及相应的舞蹈动作范畴等;其二是对舞蹈表演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综合性地分析舞蹈的形态与相应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联系。运用生态... 生态学分析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其一是舞蹈表演中的形态分析,研究分析舞蹈中主要的动作部位、次要的动作部位以及相应的舞蹈动作范畴等;其二是对舞蹈表演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综合性地分析舞蹈的形态与相应生态环境之间存在联系。运用生态学对舞蹈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舞蹈的内涵。湖南花鼓灯戏作为湖南最有影响的地方小戏,由各地农村劳动山歌、民间小调、灯舞和对子戏、地花鼓发展而来。花鼓戏本身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在人民群众中有很深基础。由此本文就以舞蹈生态学角度对湖南花鼓灯戏进行分析研究,对这一类型舞蹈做出更为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生态学 分析 湖南花鼓灯
下载PDF
用舞蹈生态学理论分析舞蹈剧目《走西口》的编创
20
作者 魏亚男 《北方音乐》 2016年第23期60-60,62,共2页
舞蹈剧目《走西口》作为有深厚文化历史背景铺垫下的产物,其舞蹈编排的素材,技法与艺术表达,无一不运用对民族舞蹈文化发展规律的探索。它巧妙的结合舞蹈生态学中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生态学、艺术学等多种门类的相关学科,通过对... 舞蹈剧目《走西口》作为有深厚文化历史背景铺垫下的产物,其舞蹈编排的素材,技法与艺术表达,无一不运用对民族舞蹈文化发展规律的探索。它巧妙的结合舞蹈生态学中社会学、心理学、美学、生态学、艺术学等多种门类的相关学科,通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并利用各种舞蹈生态因子和舞蹈生态项,创造意象,达成舞意,成为优秀的舞台舞蹈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生态学 舞蹈编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