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燃气流风洞试验舱压的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王彪 曹知红 +2 位作者 姜一通 田宁 赵玲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针对高温燃气流风洞实际试验过程中舱压变化的情况,选取了收集口位置、收集器豁口、主动控制和堵塞比四种不同的影响因素,使用试验和三维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舱压试验匹配性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数值研究与试... 针对高温燃气流风洞实际试验过程中舱压变化的情况,选取了收集口位置、收集器豁口、主动控制和堵塞比四种不同的影响因素,使用试验和三维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舱压试验匹配性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数值研究与试验结果的趋势一致,舱压都随着影响因素数值的增加而升高。依据对舱压的影响程度的差异,这四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堵塞比、主动控制、收集口位置和收集器豁口,计算范围内对舱压变化的最大影响程度分别为345%,271%,139%和18%。这些因素都破坏了溢流与主流引射之间的初始平衡,通过或相当于增加向试验舱内的溢流和减小主流的引射能力来提高舱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风洞 舱压 收集口 主动控制 阻塞比
原文传递
高温风洞收集口对舱压试验匹配性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王彪 曹知红 +2 位作者 李彦良 田宁 赵玲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85,共6页
针对高温燃气流风洞试验中舱压不稳定可能造成试验设施损害的问题,从波系与分离涡之间相互干扰的角度,开展了扩压器的收集口位置和尺寸对舱压试验匹配性影响的机理研究。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收集口位置和尺寸的工况进行了模拟,... 针对高温燃气流风洞试验中舱压不稳定可能造成试验设施损害的问题,从波系与分离涡之间相互干扰的角度,开展了扩压器的收集口位置和尺寸对舱压试验匹配性影响的机理研究。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不同收集口位置和尺寸的工况进行了模拟,得到了试验舱内的压力分布情况,研究了波系与分离涡之间的相互干扰对试验稳定运行的影响,为收集口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研究表明,合理的收集口位置和尺寸,能够增强波系与锥身后的分离涡的相互影响,避免分离涡主导收集口,增加主流的通流量,减小舱内溢流及其产生的回流涡的尺度,有利于试验的成功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燃气流风洞 收集口 舱压 波涡相互干扰
下载PDF
载人航天器舱压和航天服压的匹配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汝果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1年第1期67-70,共4页
自50年代以来,曾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载人航天器座舱大气的选择及舱压和航天服压的匹配问题。苏联载人航天器一直采用1个大气压(atm)常氧(21%O_2)的气体环境。
关键词 航天器 舱压 航天服 匹配
下载PDF
舱压对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姿态光学敏感器安装精度影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沈锋钢 任春珍 张鹏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5年第3期264-267,共4页
姿态光学敏感器是航天器在轨姿态控制的重要部件,其安装精度直接影响航天器的姿态控制精度。为了研究舱压对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姿态光学敏感器安装精度的影响,以某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外安装的姿态光学敏感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安装精度要... 姿态光学敏感器是航天器在轨姿态控制的重要部件,其安装精度直接影响航天器的姿态控制精度。为了研究舱压对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姿态光学敏感器安装精度的影响,以某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外安装的姿态光学敏感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安装精度要求、安装状态与舱体变形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敏感器在设计阶段布局的分析方法。在地面进行了模拟充压试验,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分析和试验结果在型号后续设计中进行了相应的布局改进,改进结果满足了敏感器安装精度要求并经过了飞行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器 姿态光学敏感器 密封 舱压 安装精度
下载PDF
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中稳定舱压问题的研究
5
作者 彭超 张元生 +2 位作者 马光远 马亮 刘旺开 《兵工自动化》 2016年第6期57-59,75,共4页
针对在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综合试验中如何稳定大型空间的压力这一关键问题,采用专家PID系统控制算法进行研究。介绍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引用专家系统的控制方法,建立知识库和推理机,模拟专家利用知识进行推理,并对未使用专家系统控制和... 针对在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综合试验中如何稳定大型空间的压力这一关键问题,采用专家PID系统控制算法进行研究。介绍高低温环境模拟系统,引用专家系统的控制方法,建立知识库和推理机,模拟专家利用知识进行推理,并对未使用专家系统控制和使用专家系统控制2种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目前,该系统已顺利完成试验,并通过专家验收投入运行。运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控制舱内压力稳定维持在微正压,达到了试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控系统 软-硬件设计 专家系统 舱压
下载PDF
主动引射自由射流试验系统舱压的仿真建模分析
6
作者 孙顺利 李纲 +2 位作者 芦海洋 张磊扬 孙振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9-126,共8页
为了准确预测主动引射自由射流试验过程的舱压动态变化规律,对用于固体冲压发动机试验的自由射流试验系统的关键气动过程建模和仿真分析。建立了试验系统和固体冲压发动机试验件的数学模型与仿真流程图,对比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差异... 为了准确预测主动引射自由射流试验过程的舱压动态变化规律,对用于固体冲压发动机试验的自由射流试验系统的关键气动过程建模和仿真分析。建立了试验系统和固体冲压发动机试验件的数学模型与仿真流程图,对比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差异,分析了在不同工作时段的冲压发动机对舱压变化的影响,对模拟马赫数和高度均变化的变工况虚拟试验仿真,获得引射器进口总压和冲压发动机对舱压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仿真舱压与试验舱压的曲线变化规律一致,建模方法能有效模拟主动引射自由射流试验系统舱压的动态变化,还能模拟冲压发动机工作对舱压的影响,并具备变工况模拟功能,可用于预测新试验工况或新产品试验时的舱压,指导试验方案设计和系统性能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自由射流试验 舱压 引射器 变工况模拟
原文传递
饱和潜水中舱压和氧分压的自动控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惠平 《海洋技术》 1989年第3期26-31,共6页
过去,我国在饱和潜水的模拟和实海实验中,舱压和氧分压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控制参数均用人工手控,很易造成误差,也难保证其精确度。为了提高控制精确度和潜水员的安全,采用了一种 P 和 Po_2自动控制系统。该新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 过去,我国在饱和潜水的模拟和实海实验中,舱压和氧分压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控制参数均用人工手控,很易造成误差,也难保证其精确度。为了提高控制精确度和潜水员的安全,采用了一种 P 和 Po_2自动控制系统。该新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实时控制系统,它采用现代控制论中先进的自适应控制技术。它曾多次成功地用于饱和潜水实验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没有经过模拟实验的条件下,它曾直接用于氦气超压实验中。其控制精确度为 P—±0.001MPa,Po_2—±0.5kPa。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可靠性和实用性,它不但可用于饱和潜水试验舱,也可用于甲板加压舱、潜水钟、高压氧治疗舱、低气压训练舱以及水下作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 舱压 氧分 自动控制
下载PDF
油船风暴压载货油管路兼做货油舱压载管应用解析
8
作者 于志强 《造船技术》 2010年第3期29-29,32,共2页
通过对规范和公约的分析,在船舶设计过程中采取有效隔断措施,将货油管路与压载管路分开,避免了通过压载管路造成污染现象。既对现场检验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又满足了公约和规范的要求。
关键词 货油 管路 防污染
下载PDF
潜艇高压气吹除主压载水舱应急挽回的运动规律和控制策略
9
作者 刘辉 李志辉 +1 位作者 官东 吴向君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针对潜艇高压气吹除压载水舱应急挽回姿态控制难题,以吹除高压气和压载水舱中压力气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并构建了高压气吹除和压载水舱解除气压数理模型。结合潜艇应急挽回数学模型,对潜艇发生破损进水事故的应急挽回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 针对潜艇高压气吹除压载水舱应急挽回姿态控制难题,以吹除高压气和压载水舱中压力气体为研究对象,推导并构建了高压气吹除和压载水舱解除气压数理模型。结合潜艇应急挽回数学模型,对潜艇发生破损进水事故的应急挽回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了某潜艇事故采取3种不同挽回方案条件下潜艇运动姿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数理模型能较好描述潜艇应急挽回姿态变化规律,为潜艇应急挽回运动规律预报、潜艇运动状态实时评估和姿态控制方案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水 应急挽回
下载PDF
FPSO海水压载舱涂层系统及锌合金牺牲阳极阴保系统失效分析和解决方案
10
作者 张国庆 吕建伟 +1 位作者 熊睿 周迎春 《涂层与防护》 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
分析了大于50℃条件下海洋石油工程FPSO海水压载防腐涂层失效及阴极保护失效的原因。基于高温环境下锌合金牺牲阳极的失效原因分析、涂层失效分析,结合阳极接触电阻测量、阳极材料化学成分分析、腐蚀产物分析(钝化层)以及对其实际使用... 分析了大于50℃条件下海洋石油工程FPSO海水压载防腐涂层失效及阴极保护失效的原因。基于高温环境下锌合金牺牲阳极的失效原因分析、涂层失效分析,结合阳极接触电阻测量、阳极材料化学成分分析、腐蚀产物分析(钝化层)以及对其实际使用环境的模拟等手段,确认导致该环境下防腐涂层失效及牺牲阳极阴保系统失效的主要原因,为该使用环境下的防腐设计和阳极材料选择提供风险分析,避免类似失效风险,避免由于该问题引发的停产及重大安全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阳极 失效原因分析 极性反转 浮式生产储油装置
下载PDF
船舶压载舱内装载生活污水和灰水的可行性探讨
11
作者 王慧芳 《船舶》 2024年第2期19-24,共6页
随着国际社会对保护海洋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港口和特定水域禁止船舶排放生活污水和灰水,这种禁排规定超出了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 随着国际社会对保护海洋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港口和特定水域禁止船舶排放生活污水和灰水,这种禁排规定超出了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from ships,MARPOL)中关于船舶生活污水和灰水的排放要求,使船舶不得不寻求其他舱室用于临时储存不允许排放的生活污水和灰水。该文针对目前船舶在营运过程中将生活污水和灰水临时储存在压载舱内的做法,分别通过对IMO压载水公约关于船舶压载水D-2标准排放要求,以及IMO MARPOL关于船舶生活污水和船舶灰水排放要求的解析,探讨了在压载舱内储存生活污水和灰水的可行性,同时结合IMO关于该问题的讨论进展,提出了在压载舱内临时储存灰水和经处理的生活污水需进一步考虑的技术和操作因素,以规避该行为可能带来的违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污 载水 D-2标准 生活污水 灰水
下载PDF
冰区船舶压载水舱吹泡防冻性能的模拟分析
12
作者 邓宏钰 徐立 +1 位作者 张毅伟 陈家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2期304-308,共5页
文中通过建立压载舱三维模型,采用VOF模型和凝固融化模型分析气泡在压载舱内的运动规律和形态变化,探究舱内海水-海冰-气泡多相流的换热规律以及海水-海冰的相变过程.结果表明:未吹泡情况下舱壁附近温度降低至海水凝固温度273.15 K以下... 文中通过建立压载舱三维模型,采用VOF模型和凝固融化模型分析气泡在压载舱内的运动规律和形态变化,探究舱内海水-海冰-气泡多相流的换热规律以及海水-海冰的相变过程.结果表明:未吹泡情况下舱壁附近温度降低至海水凝固温度273.15 K以下,会发生冻结;吹泡情况下温度降低至273.15 K后维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区 防冻 多相流 吹泡法
下载PDF
某型飞机“舱压低”告警故障分析
13
作者 张新珂 张伟 江伟华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23年第8期99-102,共4页
以某型飞机“舱压低”故障为例,从飞参数据、系统机理和故障树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应对措施,为以后排除同类故障提供经验支持。
关键词 舱压 故障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多传感器鲁棒容积卡尔曼融合的半潜式起重平台立柱快速压载舱液位估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业方 郭蕴华 +1 位作者 高海波 胡义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80,共11页
在半潜式起重平台立柱快速压载舱的液位测量过程中,由于可能存在传感器故障和外界干扰等因素,从而产生观察野值并导致系统输出的可靠性降低。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鲁棒容积卡尔曼融合(Multi-Sensor Robust Cubature Kalm... 在半潜式起重平台立柱快速压载舱的液位测量过程中,由于可能存在传感器故障和外界干扰等因素,从而产生观察野值并导致系统输出的可靠性降低。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传感器鲁棒容积卡尔曼融合(Multi-Sensor Robust Cubature Kalman Fusion,MSRCKF)的液位估计算法。借鉴Huber等价权函数的思想,引入一个自适应因子以抑制观测野值对容积卡尔曼滤波的影响,再通过基于扩展信息滤波的矩阵变换推导出近似等效于集中式融合的MSRCKF算法。仿真结果表明,MSRCKF算法可以在单传感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液位测量系统估计值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融合 容积卡尔曼滤波 鲁棒性 液位估计 立柱快速 半潜起重平台
下载PDF
盾构气压开舱条件下的泥膜闭气失效理论研究
15
作者 蔡博文 金大龙 +3 位作者 李兴高 袁大军 陈健 杨公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5-1404,1415,共11页
近年来,泥水盾构工法在越江跨海隧道中被广泛应用,在泥水盾构施工过程中,带压开舱始终是一个高风险、高难度技术环节。盾构带压开舱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泥膜的闭气性能。然而,一直以来泥膜闭气破坏机制、闭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从理论上较... 近年来,泥水盾构工法在越江跨海隧道中被广泛应用,在泥水盾构施工过程中,带压开舱始终是一个高风险、高难度技术环节。盾构带压开舱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泥膜的闭气性能。然而,一直以来泥膜闭气破坏机制、闭气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从理论上较少探讨。对此,首先考虑了气体对泥膜中孔隙水的驱替作用,建立了泥膜压气从渗流启动-击穿渗透带的多相流模型,提出了泥膜压气渗水量和闭气时间评估方法;然后开展了室内渗透柱泥膜压气破坏试验,验证了所提出理论方法的适用性;最后探讨了气压、地层参数、泥膜厚度、泥浆剪切强度等参数对闭气时间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盾构带压开舱以“泥皮为主、渗透带为辅”的闭气作用。研究成果对泥水盾构带压开舱的安全保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泥膜 闭气时间 闭气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CFD的主压载水舱吹除仿真与试验验证
16
作者 羿琦 林博群 +3 位作者 张万良 陈硕 邹文天 张康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8-226,共9页
采用CFD方法对压缩空气吹除主压载水舱过程进行仿真,同时开展水舱吹除等比模型试验,验证了两种湍流模型的预报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水舱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以及舱内气体压力动态变化特性,分析气源压力、通海孔面积对吹除的影响。... 采用CFD方法对压缩空气吹除主压载水舱过程进行仿真,同时开展水舱吹除等比模型试验,验证了两种湍流模型的预报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水舱气液两相流动过程以及舱内气体压力动态变化特性,分析气源压力、通海孔面积对吹除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湍流模型均可以较好地预测水舱吹除过程,其中,Realizable k-ε模型对气瓶气体压力的预测与试验吻合更好;SST k-ω模型对于水舱中气体压力的预测与试验相对较为接近。通海孔面积增加可以显著减弱水舱气体积压,在气源压力为2.16 MPa、5.04 MPa和8.16 MPa时,通海孔面积增大5.14倍,试验测得的水舱峰压分别减少51.13%、59.90%和64.82%,仿真得到的水舱峰压分别减少50.44%、57.30%和60.02%。在吹除后期,有压缩空气从通海孔溢出,舱内气体压力迅速下降,可以此作为解除吹除的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F方法 载水 通海孔
下载PDF
耐压液舱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匹配设计
17
作者 汤德文 刘均 程远胜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1-257,共7页
[目的]旨在讨论相同的强度储备裕度条件下耐压船体与耐压液舱极限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以获得二者极限承载能力相当的匹配设计。[方法]首先,以典型的外置式耐压液舱为研究对象,在评估耐压液舱初始结构方案稳定性与极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 [目的]旨在讨论相同的强度储备裕度条件下耐压船体与耐压液舱极限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以获得二者极限承载能力相当的匹配设计。[方法]首先,以典型的外置式耐压液舱为研究对象,在评估耐压液舱初始结构方案稳定性与极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分析液舱壳板厚度、液舱实肋板厚度以及液舱横舱壁结构对耐压液舱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随后,适当调整初始方案,获得耐压船体与耐压液舱强度储备裕度相当的设计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耐压船体与耐压液舱极限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耐压船体,获得匹配耐压液舱与耐压船体承载能力的方案以及对应的强度裕度。[结果]结果显示,减薄液舱壳板30%、液舱实肋板33.3%及液舱横舱壁30%,其极限承载能力将分别降低16.5%,36.4%和0.17%。[结论]研究表明在相当强度储备裕度条件下,耐压船体的承载能力远低于耐压液舱的承载能力;在耐压液舱壳板的强度储备裕度约为25%、耐压船体壳板的强度储备裕度约为40%时,耐压船体与耐压液舱的极限承载压力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置式耐 船体 极限承载能力 匹配设计
下载PDF
基于ASME BPVC的船舶耐内压方舱强度评估方法研究
18
作者 张一鸣 袁昱超 唐文勇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7-165,共9页
[目的]针对船舶耐内压方舱结构性能评估方法尚不明确、舰船通用规范要求并不完全适用的问题,开展适用于船舶耐内压方舱结构的应力分析方法和强度评估衡准研究。[方法]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分析ASME BPVC中常用的Mises和Tresca两种屈服准则,... [目的]针对船舶耐内压方舱结构性能评估方法尚不明确、舰船通用规范要求并不完全适用的问题,开展适用于船舶耐内压方舱结构的应力分析方法和强度评估衡准研究。[方法]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分析ASME BPVC中常用的Mises和Tresca两种屈服准则,根据安全性原则确定Tresca屈服准则为适用于船舶耐内压方舱结构的分析准则;以舱壁板架为基本单元,基于ASME BPVC对船舶耐内压方舱结构进行应力分类,得到4个典型评估位置,即板格中心、板格短边中点、板格长边中点和板格角点;为减少工程计算量,基于应力线性化理论,提出板单元有限元分析的应力分量理论公式和数值计算方法;同时建立板架实体单元有限元模型,对比两种模型下结构强度评估结果。[结果]与实体单元模型准确结果相比,板单元应力分析误差基本在3%左右且板单元结果普遍偏大,结合船、核结构安全保守性评估原则,可认为基于板单元有限元模型和ASME BPVC的船舶耐内压方舱结构强度评估方法满足工程需求。[结论]所做研究可为船舶耐内压方舱结构应力分析和强度评估提供参考,对攻克核动力装置上船面临的技术瓶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耐内 ASME BPVC 屈服准则 应力分类 应力线性化
下载PDF
压载水舱吹除系统模型构建及仿真分析
19
作者 季红涛 邢丹 +3 位作者 陈志达 李玲珑 马云祥 张小献 《机械工程师》 2023年第7期44-46,49,共4页
采用理论分析与工程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救生钟压载水舱吹除数理模型,并结合水池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模型针对压载水舱吹除系统的不同工况展开仿真分析,进而对吹除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关键词 载水 吹除 数理模型 仿真
下载PDF
平顶型内置式耐压液舱力学性能分析与设计
20
作者 王文 郝宁 张兆龙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9-23,共5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不同工况下平顶型内置式耐压液舱及耐压船体的应力分布特征和稳定性,并对耐压液舱结构进行改进设计。结果表明,耐压液舱内外相连通时的工况各结构的应力水平较高,高应力主要出现在耐压液舱区域,耐压液舱区域结构稳定... 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不同工况下平顶型内置式耐压液舱及耐压船体的应力分布特征和稳定性,并对耐压液舱结构进行改进设计。结果表明,耐压液舱内外相连通时的工况各结构的应力水平较高,高应力主要出现在耐压液舱区域,耐压液舱区域结构稳定性高于非液舱区域耐压船体。采用增减板厚和增加纵向结构的方式改进设计有效地改善了液舱结构的高应力问题,该研究结果可为平顶型内置式耐压液舱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结构强度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