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善风俗、民间权威与地方治理——《凉州十八拍》文学之外的附加值
1
作者 于语和 李凌璇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5期56-63,共8页
民国时期中原板荡,以凉州为代表的河西诸郡孤悬西北,饱受军阀割据之苦。动荡不安的岁月中,社会秩序的维系依靠的是千百年来形成的良善风俗与以乡贤为主的地方权威。《凉州十八拍》的故事对彼时的社会面貌和地方治理现状做出了生动的描摹... 民国时期中原板荡,以凉州为代表的河西诸郡孤悬西北,饱受军阀割据之苦。动荡不安的岁月中,社会秩序的维系依靠的是千百年来形成的良善风俗与以乡贤为主的地方权威。《凉州十八拍》的故事对彼时的社会面貌和地方治理现状做出了生动的描摹,其中所蕴含的地方治理经验依旧值得当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贤 良善风俗 地方治理 凉州
下载PDF
纳斯鲍姆良善生活思想探析
2
作者 吉雨喆 《西部学刊》 2024年第9期120-124,共5页
纳斯鲍姆主张幸福或良善生活是合德性的实现活动,承认人的有限性及不自足性,因此她认为,基于人的现实活动基础之上的良善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繁杂的“运气”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脆弱性的显现。她指出人类唯有通过实践智慧和情感认知能力... 纳斯鲍姆主张幸福或良善生活是合德性的实现活动,承认人的有限性及不自足性,因此她认为,基于人的现实活动基础之上的良善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繁杂的“运气”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脆弱性的显现。她指出人类唯有通过实践智慧和情感认知能力的共同参与,方能摆脱来自偶然的境遇和运气的束缚,从而实现人类的良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斯鲍姆 运气 善的脆弱性 良善生活
下载PDF
法律的良善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郑鹏程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7-30,共4页
法律的良善性是法律内在的精神、理念 ,是法律成为法律的根据和前提 ,是法治的精神支柱。本文认为 ,良法是法律的形式良善性和实质良善性的统一 ,而法治就是形式良善性和实质良善性统一的良法之治。
关键词 法律 良善 形式 实质 法治 良法
下载PDF
超越正义何以可能?——赫勒政治哲学的三重向度与良善生活的道德愿景 被引量:1
4
作者 温权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50,共6页
再现并反思当代社会与政治生活中的正义问题,是阿格妮丝·赫勒进行政治哲学批判的重要尝试。对此,她归纳出有关正义概念的三次跃迁:静态正义向动态正义的嬗变;完全的正义向不完备的伦理正义的转向;最终超越正义的诉求对正义本身的... 再现并反思当代社会与政治生活中的正义问题,是阿格妮丝·赫勒进行政治哲学批判的重要尝试。对此,她归纳出有关正义概念的三次跃迁:静态正义向动态正义的嬗变;完全的正义向不完备的伦理正义的转向;最终超越正义的诉求对正义本身的扬弃。作为赫勒政治哲学的基本向度,它们都指向构成人类良善生活的最高原则——自由与生命。而后者在道德哲学的框架内,又具有个体依据普遍道德律进行生存选择的理论内涵。因此,赫勒政治哲学中的正义问题,实际是其道德哲学中的个性伦理问题。进而,超越正义的可能性应当通过对良善生活的规划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正义 动态正义 超越正义 良善生活 生存选择 个性伦理
下载PDF
网络社会良善秩序的建构逻辑与实践取向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君录 李普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6,共4页
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场域,网络社会面临权力结构权责不清、网络公共领域义利不辨、网络意识形态内外勾连等秩序困境。以涵养网络道德为内在基石,以健全网络法治为根本保障,以繁荣发展优秀网络文化为核心要务等逻辑理路,探索树立善治... 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场域,网络社会面临权力结构权责不清、网络公共领域义利不辨、网络意识形态内外勾连等秩序困境。以涵养网络道德为内在基石,以健全网络法治为根本保障,以繁荣发展优秀网络文化为核心要务等逻辑理路,探索树立善治理念、培植政治信任,夯实制度之基、强化能力建设,高扬主旋律,净化网络舆情生态等实践选择,推动"良善"统摄人和网络社会发展的实际与真际,重构网络社会良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 良善秩序 现实困境 逻辑理路 实践选择
下载PDF
经济“良善生活”何以可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其东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7,112,共5页
现代形态的伦理学面临进退维谷的局面。一方面,走出现代伦理学之困境的出路在应用伦理中;另一方面,面向"生活世界"的应用伦理学面临着实证化和丧失价值理性的危险。经济良善生活的道德论证也面临着困难。本文的思路是:首先回... 现代形态的伦理学面临进退维谷的局面。一方面,走出现代伦理学之困境的出路在应用伦理中;另一方面,面向"生活世界"的应用伦理学面临着实证化和丧失价值理性的危险。经济良善生活的道德论证也面临着困难。本文的思路是:首先回答和解决现代性伦理所面对的生活世界,只有深刻地认识和融入现代性的世界图景,才能为现代人的存在寻获栖居之所——现代人的良善生活;然后再探寻哈贝马斯现代性交往话语的逻辑,以期奠立区别于先验"语用学"的"经济—伦理"生活世界的"良善生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善生活“生活世界” 应用伦理学 世界图景 论证实践
下载PDF
论良善官学关系的建构及其意义
7
作者 桑玉成 邓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22,共8页
中国官学关系的发展源远流长,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始终具有重要意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贵族即有招贤士、养门客的传统;而后,无论声名远扬的汉唐还是文化灿烂的宋朝,中华文明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与办太学、兴科举等良善的官学渠道建构... 中国官学关系的发展源远流长,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始终具有重要意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贵族即有招贤士、养门客的传统;而后,无论声名远扬的汉唐还是文化灿烂的宋朝,中华文明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与办太学、兴科举等良善的官学渠道建构密切相关;借此,国家和社会之间建立起了有效的良性互动;而进入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官学关系的建构都必然要纳入科学的开放性力量。中国封建王朝末期,不仅未能有效整合进这种新兴的学术力量,而且因官学关系僵化、学术思想枯竭等造成了国内万马齐喑的局面。当前,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前,中国官学关系的建构面临着新的难点:如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始终是关系建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良善官学关系的建构至关重要,不仅能引领社会、治理市场、提供更充分的合法性资源,而且能更好引导善政思想的回归,为中国梦的光大和民族的复兴提供扎实的人才渠道等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善官学 关系建构 意义
下载PDF
社会公平与法的良善
8
作者 赵迅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4-66,21,共4页
社会公平的本质诉求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合理均衡。我国社会分配不公与过往分配政策与发展理念在经过一定发展时期后所呈现的负面性不无关系。社会公平的实现需良法之治。法的良善标准是:体现人类正义;反映人民利益;推动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社会公平 发展理念 法的良善
下载PDF
超越正义 回归多元良善生活——阿格妮丝·赫勒正义理论解读
9
作者 魏金华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1-65,共5页
正义作为政治哲学研究的主题,一直以来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赫勒认为,我们不能仅从正义本身去研究它,不能局限于宏观的视域。我们的目标是超越正义,回归微观的良善生活,而良善生活的三个构成要素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超越正义的目标。
关键词 超越 正义 良善生活
下载PDF
德性的良善的反思——赫勒的超越正义思想评析
10
作者 牟海侠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18,共6页
赫勒将已有的正义概念分为静态的正义概念和动态的正义概念,并认为静态正义的概念所要求的将规范和规则持续不断地适用于社会群体内的每一个成员是难以实现的,动态的正义概念所诉诸的自由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本身又是不可靠的。赫勒认为正... 赫勒将已有的正义概念分为静态的正义概念和动态的正义概念,并认为静态正义的概念所要求的将规范和规则持续不断地适用于社会群体内的每一个成员是难以实现的,动态的正义概念所诉诸的自由和生命的终极价值本身又是不可靠的。赫勒认为正义的最终只能是用正直的好人的良善生活超越正义,但是良善作为好的人类生活本身却是存在脆弱性的,良善对世界采取了一种柔顺、开放的姿态,但正因为此,良善像花朵一样脆弱,良善生活之于超越正义也必然陷入思辨的乌托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勒 超越正义 良善
下载PDF
港澳政府咨询委员会制度与良善公共治理——兼论一种作为大国治理的民主机制
11
作者 邓剑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64,共5页
建立于回归之前的港澳政府咨询委员会制度被明定于《基本法》之中,现今已是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一项法定制度,亦是良善公共治理的重要部分。港澳政府咨询委员会对于在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中协调各界利益和观念冲突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一... 建立于回归之前的港澳政府咨询委员会制度被明定于《基本法》之中,现今已是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的一项法定制度,亦是良善公共治理的重要部分。港澳政府咨询委员会对于在一个复杂多元的社会中协调各界利益和观念冲突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一种社会整合机制。当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的中国,亦存在着多元利益的冲突,港澳政府咨询委员会制度可以成为重要借鉴。建立内地政府咨询委员会制度,使之成为一种大国治理的民主机制,可以促进良善的公共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澳政府咨询委员会制度 社会整合 利益协调 良善公共治理
下载PDF
良善之光照亮人间万象——读陈美华的短篇小说集《戒烟》
12
作者 陈卫 《华文文学》 2013年第5期91-94,共4页
新加坡华语作家陈美华于201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戒烟》,关注周围华人世界的情感生活和生存压力,表现了新加坡普通华人的爱情、误会、感恩、道德、礼义,也写出人们的精神疾病和社会丑态,有的作品平淡,有的颇具麻辣味,这些短篇小说和小... 新加坡华语作家陈美华于201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戒烟》,关注周围华人世界的情感生活和生存压力,表现了新加坡普通华人的爱情、误会、感恩、道德、礼义,也写出人们的精神疾病和社会丑态,有的作品平淡,有的颇具麻辣味,这些短篇小说和小说中的人物组成了新加坡社会的人间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华语作家 陈美华 戒烟 良善
下载PDF
科技创新与良善生活的辨正
13
作者 黎松 《阴山学刊》 2022年第4期27-32,F0002,共7页
科技创新和社会良善生活的关系由来已久,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来看,科技创新促进了人类自身的进化,给人类带来了物质上的充裕和精神上的满足。但科技创新真正地促进了人类良善生活的实现?从科技创新对于良善生活的正面效应、中性效应和负... 科技创新和社会良善生活的关系由来已久,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来看,科技创新促进了人类自身的进化,给人类带来了物质上的充裕和精神上的满足。但科技创新真正地促进了人类良善生活的实现?从科技创新对于良善生活的正面效应、中性效应和负面效应的现实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当前各种高新技术的大力发展下,科技创新要促进良善生活的真正实现,就需要在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饱含善的理念、蕴藏正义的价值、彰显人的自由和尊严、造就健康和安全的福祉。由此,科技创新才能真正地为人的良善生活服务,增进人类的福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良善生活 正义 健康
下载PDF
中国人的良善生活:财富、公正与责任
14
作者 俞丽霞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5-89,共5页
普通中国人追求金钱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高成本的生活。德沃金对选择的运气和无情的运气、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个人和环境的区分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中国人的良善生活的线索。不公正的制度以及非常不平等的财富分配阻碍了人们对良善生... 普通中国人追求金钱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付高成本的生活。德沃金对选择的运气和无情的运气、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个人和环境的区分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中国人的良善生活的线索。不公正的制度以及非常不平等的财富分配阻碍了人们对良善生活的追求。政府应承担应尽的责任,改革不公正的制度并改变资源分配非常不平等的状况,为人们创造平等的选择环境,同时根据资源条件设计众多普通人可以承受的生活模式。人们只有在能够承受生活的成本和风险以后,才可能过上体现自身抱负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善生活 中国 公正 责任 德沃金
下载PDF
依法治校之良善制度
15
作者 李海明 朱翠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9年第3期14-16,共3页
依法治校的实质就是要建设一个法治化的校园,而兼具实质良善性和形式良善性之质素的良善制度则是法治化校园的肌体。依法治校,就要创制良善制度,通过执行、遵守、适用、监督等环节将良善制度现实化,从而真正实现善"法"之治、... 依法治校的实质就是要建设一个法治化的校园,而兼具实质良善性和形式良善性之质素的良善制度则是法治化校园的肌体。依法治校,就要创制良善制度,通过执行、遵守、适用、监督等环节将良善制度现实化,从而真正实现善"法"之治、良"法"之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校 法治 良善制度
下载PDF
设计之良善与共生之反思——借改造激活设计伦理与生态共生
16
作者 熊承霞 《创意与设计》 2017年第4期92-98,共7页
在建筑改造的热潮中探索历史文化样态的传承与伦理视觉的激活,对时尚现代西方样态"入侵"后遮蔽本土民粹设计而进行伦理反思。通过改造工业建筑的内外空间而铸造良善视觉图景,焕发传统中国营造中经典样式的当代价值,理解传统... 在建筑改造的热潮中探索历史文化样态的传承与伦理视觉的激活,对时尚现代西方样态"入侵"后遮蔽本土民粹设计而进行伦理反思。通过改造工业建筑的内外空间而铸造良善视觉图景,焕发传统中国营造中经典样式的当代价值,理解传统建筑中传递的物质化中介符号作用,重塑儒家思想与建筑的生态伦理共生,实现建筑改造中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摘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伦理 生态共生 良善样态 造物之美
下载PDF
法治中国视阈下的良善法律观研究
17
作者 周音 冶刚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47-148,共2页
任何一种法律观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及社会因素,法律观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有内在联系的,在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对于更好地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 任何一种法律观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及社会因素,法律观的产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有内在联系的,在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对于更好地贯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是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社会基础 法律观 良善理念
下载PDF
社会制度中的良善生活——马克思和杜威的伦理学构架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如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20-25,共6页
马克思和杜威的伦理学都强调道德是具体社会制度中的生活形式,这一观点既摆脱为伦理学寻求形而上学根源的困境,又指明了良善生活可能具有的内容。同时,社会制度包容不同的良善生活形式,认可了伦理价值的多元性;社会制度也排斥那些不道... 马克思和杜威的伦理学都强调道德是具体社会制度中的生活形式,这一观点既摆脱为伦理学寻求形而上学根源的困境,又指明了良善生活可能具有的内容。同时,社会制度包容不同的良善生活形式,认可了伦理价值的多元性;社会制度也排斥那些不道德的生活形式,它限定着良善生活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制度 全面发展 良善生活 道德批判
下载PDF
“良善人生”之慢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华江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5-66,共2页
李砚祖先生提出了为"良善人生"服务之设计目的,从此观点出发,在当今社会思瀚之下,可以发现慢生活的主张以及所发展起来的慢设计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表达"良善人生"之要求。本文通过对慢设计的四个维度:与行为、与... 李砚祖先生提出了为"良善人生"服务之设计目的,从此观点出发,在当今社会思瀚之下,可以发现慢生活的主张以及所发展起来的慢设计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表达"良善人生"之要求。本文通过对慢设计的四个维度:与行为、与自然、与情感、与工艺的关系的解释,进一步阐述了慢设计的内在主张:重新回归人与日常生活本身,拥抱传统,关注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善人生 慢生活 慢设计
下载PDF
交往实践与良善的生活——哈贝马斯实践哲学的基础概念与问题旨趣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齐勇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65,共8页
对哈贝马斯的研究中,将其定义为当代批判理论家已成普遍现象,但仅仅如此就使得哈氏理论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被遮蔽,其深刻性和独特性变得模糊。哈贝马斯与亚里士多德古典实践哲学传统关系极其密切。依据实践哲学的定义... 对哈贝马斯的研究中,将其定义为当代批判理论家已成普遍现象,但仅仅如此就使得哈氏理论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被遮蔽,其深刻性和独特性变得模糊。哈贝马斯与亚里士多德古典实践哲学传统关系极其密切。依据实践哲学的定义和基本问题框架剖析哈贝马斯实践哲学的核心问题和基本概念,厘清其与实践哲学传统的关系,可以揭示出其交往实践哲学与亚里士多德古典实践哲学的继承与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实践 良善的生活 哈贝马斯 实践哲学 问题旨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