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费意识形态:当代资产阶级日常生活的改变——列斐伏尔《当代世界的日常生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一兵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4,160,共14页
列斐伏尔意识到,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列宁所预测的那样走向灭亡,而是出现了“垂而不死”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原先马克思预设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通过自觉认识生产规律所进行的... 列斐伏尔意识到,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列宁所预测的那样走向灭亡,而是出现了“垂而不死”的情况。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原先马克思预设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通过自觉认识生产规律所进行的“计划化观念”现在被资本主义有效整合到了自身的生产方式之中。今天的资本主义可以被指认为消费被控制的官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中作为消费动机的欲望本身,是资本通过软性的广告制造出控制人们的无意识中的虚假需要,由此再生产出盲目跟风消费的“他者欲望”。这个所谓的“消费社会”中已经生成了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即现代资产阶级世界中特有的消费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当代世界的日常生活 消费被控制的官僚社会 消费意识形态
下载PDF
日常性与现代性:当代资产阶级日常生活的改变--列斐伏尔《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研究
2
作者 张一兵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4,共11页
日常生活并非传统哲学所低看的物性生活琐事,它是不可见的生活存在场,这种场存在的本质不是衣服、食物和家具那样的对象物,而是不可见的人与物、人与人的生活关系场境。与宏大社会实践和重大历史事件相比,日常生活正是社会变革初始发生... 日常生活并非传统哲学所低看的物性生活琐事,它是不可见的生活存在场,这种场存在的本质不是衣服、食物和家具那样的对象物,而是不可见的人与物、人与人的生活关系场境。与宏大社会实践和重大历史事件相比,日常生活正是社会变革初始发生的基础,创造性实践和社会革命的创造性,正是在不起眼的日常生活中孕育和生长起来的。当代日常生活批判是一种对日常生活中资产阶级日常性的透视,日常性表现为生活中无意义的重复发生的事情,然而它却在隐性的伦理实践和非直观的雇佣时间美学中实现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 日常性 现代性
下载PDF
生活世界视角下我国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3
作者 袁彦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61-64,共4页
我国乡村旅游呈现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发展趋势.目前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开发存在文化发展与经济融合发展失衡、居民态度和游客意愿耦合失调、身份认同与内生动力激发不足等问题.生活世界理论对文化、社会、个性三者关系的逻辑判断为乡村... 我国乡村旅游呈现文化和旅游相融合的发展趋势.目前乡村旅游的文化资源开发存在文化发展与经济融合发展失衡、居民态度和游客意愿耦合失调、身份认同与内生动力激发不足等问题.生活世界理论对文化、社会、个性三者关系的逻辑判断为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哲学理论依据,基于生活世界理论对乡村旅游文化资源进行个性发掘、场域构建和社会再生产有利于新时代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全面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乡村旅游 文化资源 开发模式
下载PDF
“生活世界”重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培育——一种跨越二元范式的折中方案
4
作者 陈志远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5-123,共9页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传统和现代两个面向,然而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过度关注“高、精、尖”的理论论题,而对“生活世界”的关注相对不足。因此,寻求一种可能的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拉回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就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传统和现代两个面向,然而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总是过度关注“高、精、尖”的理论论题,而对“生活世界”的关注相对不足。因此,寻求一种可能的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拉回对“生活世界”的关注,就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关怀意义和理论导向价值。具体说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面对面的阶级动员与政治宣传为法宝,在复盘现实生活的过程中解决现实问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则在传播效率、包容度和实践技能导向上具有优势。而一种可能的方案,即折中思维,提出了在全社会分工教育格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规范、叙事和修辞手法等方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亲近性和亲和力的途径。思想政治教育应跳出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通过折中思维创造新的发展路径。这种折中方案可以通过重建“生活世界”和培育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提高教育有效性,并增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与参与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下载PDF
云南省保山市在大滇西旅游环线中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比较优势及发展路径
5
作者 王芳 《商展经济》 2024年第14期45-49,共5页
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是云南省及保山市切合自身资源实际提出的“十四五”期间重要的旅游发展战略,且保山是云南省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本文从“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定义出发,结合旅游产业的技术进步、固定资产、... 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是云南省及保山市切合自身资源实际提出的“十四五”期间重要的旅游发展战略,且保山是云南省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本文从“健康生活目的地”的定义出发,结合旅游产业的技术进步、固定资产、旅游资源和劳动就业4个基本要素,选择从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区位交通、经济发展、旅游服务管理六方面综合比较分析保山在大滇西旅游环线中建设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优势条件,认为保山在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区位交通方面具有绝对发展优势,在经济发展、人文历史和服务管理方面具有潜在发展优势。据此,本文提出保山要树立区域旅游形象,打造特色旅游品牌;高质量打造文化旅游休闲产品,提高消费吸引力;发挥康养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康养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区域旅游协作与共同发展等发展路径,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滇西旅游环线 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 比较优势 旅游产业 康养旅游 旅游经济
下载PDF
听障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焦虑的中介作用
6
作者 刘在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第19期20-26,共7页
公正世界信念不仅能维持个体的积极情绪,还能缓解消极情绪。以447名7-12年级听障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听障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焦虑和生活满意度的性别、年级差异,以及公正世界信念、焦虑和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公正世界信念不仅能维持个体的积极情绪,还能缓解消极情绪。以447名7-12年级听障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听障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焦虑和生活满意度的性别、年级差异,以及公正世界信念、焦虑和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听障学生公正世界信念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显著;听障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焦虑年级差异显著;听障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不仅能够直接正向预测其生活满意度,还通过焦虑的中介作用显著正向影响其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障学生 公正世界信念 生活满意度 焦虑
下载PDF
高品质校园学习空间的构建:生活世界的视角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建坤 严从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0,共10页
学习空间的科学化引发了校园学习空间的客体化、空间布局区隔化和空间设计的标准化等问题,导致学生的空间安全感不足,归属感缺乏,获得感弱化。基于生活世界构建高品质的校园学习空间是缓解学习空间科学化危机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活世界... 学习空间的科学化引发了校园学习空间的客体化、空间布局区隔化和空间设计的标准化等问题,导致学生的空间安全感不足,归属感缺乏,获得感弱化。基于生活世界构建高品质的校园学习空间是缓解学习空间科学化危机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活世界的高品质学习空间,在本体上具有非结构性和动荡性的特点,在关系上让学习者寓于学习空间之中,在功能上致力于筹划并实现学习者生命可能性,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构建高品质的校园学习空间要放弃对空间科学化的迷恋,回归基于生活世界的学习空间;要打破学习空间的边界,增强灵活性和开放性;将空间权利返回给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空间,以增强学生的空间安全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学习空间 安全感 归属感 获得感
下载PDF
源于生活世界的判断:胡塞尔的判断发生论探微 被引量:1
8
作者 帅巍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9-176,共8页
通过对胡塞尔进行前判断或前谓词经验考察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看到胡塞尔对生活世界进行探讨的目的绝非要背离其先前将哲学建立为“严格的科学”的理想及其先验哲学的思路,而毋宁是要通过作为前谓词经验的生活世界向先验哲学回溯,也就... 通过对胡塞尔进行前判断或前谓词经验考察的原因进行分析,我们看到胡塞尔对生活世界进行探讨的目的绝非要背离其先前将哲学建立为“严格的科学”的理想及其先验哲学的思路,而毋宁是要通过作为前谓词经验的生活世界向先验哲学回溯,也就是要向作为先验哲学体系基础的先验自我回溯,并由此重申了其“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体系”的立场。其次,胡塞尔谓词判断的发生结构表明判断仍然是先验自我的意向性构成作用的体现。最后,从海德格尔等人的角度看,胡塞尔判断发生的动力,即先验自我的意向性构成作用实际上并非判断发生的最源始的动力,它的真正动力在于人的此在的生存实践活动之中,然而学者奥弗加德(Søren overgaard)对此持有不同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判断发生 前谓词的经验 先验自我 意志
下载PDF
从“小世界”到“同心生活圈”:我国老年妇女健康信息搜寻行为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琳 杨莹 +1 位作者 朱华健 赵敏君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0-231,共12页
文章基于中国本土化情境,分析老年妇女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模式。选取15位60岁以上老年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半结构化方式开展访谈,使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对应用扎根理论得出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炼升华,发现我国老年妇女... 文章基于中国本土化情境,分析老年妇女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模式。选取15位60岁以上老年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半结构化方式开展访谈,使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对应用扎根理论得出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提炼升华,发现我国老年妇女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呈现出小世界理论所描述的明显特征,信息搜寻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社群的社会规范、社会类型、世界观、语言和习惯的影响;跨界健康信息行为在一些特定的场景中亦有发生。其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模式可概括为以小世界圆周生活圈为中心、过渡生活圈和陌生圈为拓展的“同心生活圈”模式。“同心生活圈”理论的价值在于可以帮助老年妇女突破“小世界”局限,引导其有效获取高质量健康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妇女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 世界理论 同心生活
下载PDF
艺术地掌握世界:论马克思生活实践理论及其审美价值指向——兼论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10
作者 陈理宣 马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4-172,共9页
人类实践的本质是以生活为主题的社会活动。马克思生活实践理论建基于自古希腊哲学思想及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哲学厚重的历史文化,揭示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表征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确立了马... 人类实践的本质是以生活为主题的社会活动。马克思生活实践理论建基于自古希腊哲学思想及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哲学厚重的历史文化,揭示了实践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表征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和生活实践观,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生活实践理论以“艺术地掌握世界”为价值指向,形成了科学、生产和审美内在统一的生活实践理论。艺术地掌握世界,标志着人类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等生活实践活动的统一整合,实现个体生命与类生命的全面、自由而自觉的发展,推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实践哲学 生活实践理论 掌握世界方式
下载PDF
20世纪手工棉纺织与女性生活世界的建构——以山东邹平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亚妮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纵观20世纪中国华北农村社会,在面临社会结构性变迁的过程中,女性借助手工棉纺织技艺不断改变生计策略,满足家庭及村落的基本需求,缓解物资匮乏的社会紧张局面,或者通过促进亲友互动,为社会带来温情,呈现出一种韧性极强的生命力特征。... 纵观20世纪中国华北农村社会,在面临社会结构性变迁的过程中,女性借助手工棉纺织技艺不断改变生计策略,满足家庭及村落的基本需求,缓解物资匮乏的社会紧张局面,或者通过促进亲友互动,为社会带来温情,呈现出一种韧性极强的生命力特征。手工棉纺织于农村妇女而言,并不是西方话语体系下僵化的妇女解放途径,而是一种构建女性自我社会关系和生活世界的依凭。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时期作为被规训的家务劳动,到农业集体化时期“不可见”的家务劳动,再到改革开放后自主选择的家务劳动,邹平农村妇女逐渐将这一技艺内化为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载体,并借此构建自我的社会生活圈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体现了她们在时代变革中坚韧的自我身份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手工棉纺织 技艺 女性 生活世界
下载PDF
生活世界视角下农村校园欺凌现象审视与德育治理
12
作者 戴唯信 郑航 《中小学德育》 2024年第4期5-9,共5页
生活世界作为日常的、可被感知的世界,成为学生的生命基底和生命意义源泉。从生活世界视角出发,农村校园欺凌现象实则是农村学生的生活世界出现了危机,主要体现为学生个体生活缺失生命关怀体验,同伴主体间地位失衡以及学校德育缺少对学... 生活世界作为日常的、可被感知的世界,成为学生的生命基底和生命意义源泉。从生活世界视角出发,农村校园欺凌现象实则是农村学生的生活世界出现了危机,主要体现为学生个体生活缺失生命关怀体验,同伴主体间地位失衡以及学校德育缺少对学生生命存在意义的关注。治理农村校园欺凌,需要家校合力唤醒学生愧疚感,提振生命意识;促进同伴间积极交往体验,产生身体同情;强化法治意识,促进师生间生命的共契与圆融,从而共同构筑指向学生美好生活的农村德育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农村德育 校园欺凌 德育治理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困境与教育美好生活的追求
13
作者 李锐 安亚伦 傅王倩 《少年儿童研究》 2024年第1期30-40,共11页
运用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审视数字技术下的教育生活世界,发现数字技术与货币、权力一样是系统对生活世界进行殖民的媒介,并且后者须主动地融入并借助数字技术。数字系统对教育生活世界的殖民体现为,在文化维度导致人际交往的单体迷思... 运用哈贝马斯生活世界理论审视数字技术下的教育生活世界,发现数字技术与货币、权力一样是系统对生活世界进行殖民的媒介,并且后者须主动地融入并借助数字技术。数字系统对教育生活世界的殖民体现为,在文化维度导致人际交往的单体迷思与情感伦理遮蔽,在社会维度导致学校秩序的数字精控与不平等的再生产,在个性维度导致受教育者的外主体化与个性丧失的正向殖民困境。而教育生活世界通过数字技术对其他生活世界的殖民则表现为家庭层面上学校对私域的扩张,个人层面上学校对休闲的教化的反向殖民困顿。鉴于此,探求教育美好生活、复归数字教育生活世界需要培育数字公共理性,再造教育公共秩序;涵养数字解放兴趣,拉开技术反思距离;重塑数字语言交往机制,构建伦理性共同体;形构数字主体间性,确保交往主体共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 数字技术 殖民化 美好生活
原文传递
生活世界中的师生交往与师德同构
14
作者 佘清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8期144-147,共4页
师德建设是培育新时代合格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之举。传统视角的师德建设主要针对教师层面,忽略了学生层面对师德建构的重要意义。文章借鉴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探寻师生交往行为对师德的共同建构机理,以一种师生共同体思... 师德建设是培育新时代合格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之举。传统视角的师德建设主要针对教师层面,忽略了学生层面对师德建构的重要意义。文章借鉴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探寻师生交往行为对师德的共同建构机理,以一种师生共同体思想和视角促进师德动态生成。哈贝马斯把人之间的关系定义为生活世界中的交往行为关系,师生亦在生活世界中产生交互和发生交往。师德并非一成不变的形态,关涉教师和学生,并在师生交往中受生活世界的文化再生产、社会整合和个体社会化三大功能影响而处在一种动态生成状态。由此,师生在交往中共同建构可以凸显师德文化层面的客观性,社会层面的正确性以及在个性层面的真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师生交往 师德 同构
下载PDF
纳斯鲍姆良善生活思想探析
15
作者 吉雨喆 《西部学刊》 2024年第9期120-124,共5页
纳斯鲍姆主张幸福或良善生活是合德性的实现活动,承认人的有限性及不自足性,因此她认为,基于人的现实活动基础之上的良善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繁杂的“运气”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脆弱性的显现。她指出人类唯有通过实践智慧和情感认知能力... 纳斯鲍姆主张幸福或良善生活是合德性的实现活动,承认人的有限性及不自足性,因此她认为,基于人的现实活动基础之上的良善生活不可避免地受到繁杂的“运气”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脆弱性的显现。她指出人类唯有通过实践智慧和情感认知能力的共同参与,方能摆脱来自偶然的境遇和运气的束缚,从而实现人类的良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斯鲍姆 运气 善的脆弱性 良善生活
下载PDF
生活世界概念的社会学转向——基于胡塞尔、舒茨和哈贝马斯的分析
16
作者 夏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58,207,208,共12页
“生活世界”最初是胡塞尔晚期现象学中的重要概念,舒茨对其进行了社会学改造,哈贝马斯将其理解为“生活世界—系统”两层面结构社会的其中一个层面,从而完成了这一概念的社会学转向。这一转向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阐释。从内... “生活世界”最初是胡塞尔晚期现象学中的重要概念,舒茨对其进行了社会学改造,哈贝马斯将其理解为“生活世界—系统”两层面结构社会的其中一个层面,从而完成了这一概念的社会学转向。这一转向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阐释。从内容上看,生活世界虽然最初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出现在胡塞尔晚期的超越论现象学之中,但有关它的阐释却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学内容;舒茨为了使韦伯的意义理论在哲学上得到奠基,对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进行了社会学的改造,生活世界为构成社会元素的行动提供意义,而行动也同样赋予生活世界以意义;哈贝马斯则从语用学的立场对生活世界进行了再改造,使之成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奠基概念。从形式来看,胡塞尔所理解的生活世界概念既包含了主观世界也涵盖了客观世界,是对近代主、客二分思维方式的否定;舒茨进一步从社会学的立场强调了客观世界或社会世界的意义基础和文化内涵,他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解蕴含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哈贝马斯则从言语行为与世界的关系入手,把生活世界理解为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揭示了作为交往行动背景的生活世界所具有的批判力量,为他的社会批判理论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舒茨 哈贝马斯 生活世界 社会学
下载PDF
现象学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生活世界的遮蔽与回归
17
作者 滕洋 黄姣华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97,共6页
高校青年教师的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的统一,其生活世界既具有一般人生活世界的奠基性、直观体验性以及交互主体性,又具有教育世界的个性特征。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生活世界被不上不下的“工蜂族”职业身份、狭隘的专业成长界... 高校青年教师的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的统一,其生活世界既具有一般人生活世界的奠基性、直观体验性以及交互主体性,又具有教育世界的个性特征。当前高校青年教师生活世界被不上不下的“工蜂族”职业身份、狭隘的专业成长界定、孤立无援的职业生活境遇,以及遗忘的教师话语权等困境所遮蔽。基于现象学视角的“生活世界”理论,正视高校青年教师发展阶段的奠基性,呈现其真实客观的自我形象;重视高校青年教师日常生活的直观体验,提供其专业成长的源泉;展开高校青年教师主体间的交往互动,构建专业成长共同体;重拾高校青年教师的话语权,关照多样适切的个体需求,是回归高校青年教师生活世界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生活世界 现象学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必要性及策略——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
18
作者 周元玲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I0006-I0006,共1页
大学生思政教育起源于现实生活世界,现实生活是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作用点。倘若游离于生活世界,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了解不充分,只会让思政教育出现“假、大、空”的育人效应,既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不相适... 大学生思政教育起源于现实生活世界,现实生活是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作用点。倘若游离于生活世界,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了解不充分,只会让思政教育出现“假、大、空”的育人效应,既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与社会发展现实需求不相适应。因此,大学生思政教育亟须回归生活世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心理认同,并使其由心理认同逐渐上升至思想、价值认同,从而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由李清薇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一书逻辑清晰、内容翔实,围绕大学生思政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重要性、可能性及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且专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政教育 回归生活世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认同 现实生活世界 作用点 社会发展现实 育人效应
下载PDF
生活世界中国化:五山文学的同名同趣与交流的愉悦
19
作者 张哲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1,共11页
以注释的方式研究交流关系,是比较文学文献学的方法。地名、人名是注释的常规内容,如何注释并注出人名、地名的交流关系,是比较文学文献学的重要内容。五山诗人经常使用同名同趣的方法,牵合中日同一地名以及同一名姓,制造交流关系并获... 以注释的方式研究交流关系,是比较文学文献学的方法。地名、人名是注释的常规内容,如何注释并注出人名、地名的交流关系,是比较文学文献学的重要内容。五山诗人经常使用同名同趣的方法,牵合中日同一地名以及同一名姓,制造交流关系并获得快乐。生活世界的同一地名不多,但唐风地名带来了丰富的同一地名,同名同趣成为普遍现象。同名同趣也是五山诗人推进生活世界中国化的方法,他们极力增加中国因素,甚至刻意模糊中日生活世界的界限,从而打造生活世界共同体。生活世界共同体也会带来文学的愉悦,是诗文写作的动力。中国文学也有类似的方法,但不是以增加他国因素为主,这是五山文学独特的变异,因而五山文学是日本文学,不是中国文学的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中国化 同名同趣 刻意牵合 比较文学文献学
下载PDF
基于生活世界重审教育的复杂性与行动性
20
作者 杨曌旻 魏星星 《教育评论》 2024年第2期75-81,共7页
生活世界是所有意义的基底世界,从生活世界看教育,复杂性是教育的重要特性,教育包含着诸多复杂的生活现象,面向的每个人都是复杂而特别的。行动性是教育的核心特点,行动具有开端启新的意义,蕴含着人的主体性和独特性,教育与人的发展需... 生活世界是所有意义的基底世界,从生活世界看教育,复杂性是教育的重要特性,教育包含着诸多复杂的生活现象,面向的每个人都是复杂而特别的。行动性是教育的核心特点,行动具有开端启新的意义,蕴含着人的主体性和独特性,教育与人的发展需要这种特性和力量。但是,在技术理性的裹挟下,教育更多被视为一种有用或有价值的工作,注重可测量、可控制、可预设等,容易导致教育的复杂性被消解、行动性被遮蔽。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需要以行动为引领实现从外在控制转向内在自为、从线性思维转向生活化思维、从被塑造的客体转向主动的行动者、从预设的教育转向开放的教育、突出教育的行动性与主体化、重视他者在场的意义与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世界 复杂性 行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