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疗效
1
作者 卢肖慧 蒋海娇 +1 位作者 季永红 付亚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C-BPPV)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PC-BPPV患者163例,分为观察组(57例)、对... 目的探讨个体化手法复位治疗颈部活动受限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C-BPPV)的效果。方法选择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9年1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PC-BPPV患者163例,分为观察组(57例)、对照1组(51例)、对照2组(55例)。对照1组接受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和对照两组实施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比较三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并比较三组治疗前、后前庭症状指数(vestibular symptom index,VSI),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以及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各维度评分。结果三组治愈率[84.37%vs.81.82%vs.80.70%]、有效率[11.76%vs.10.91%vs.12.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PC-BPPV患者VSI、DHI各维度评分降低(P<0.01),BBS评分升高(P<0.01),三组VSI(23.19±3.88 vs.23.70±4.01 vs.23.46±3.92)、BBS评分(45.56±5.02 vs.45.14±4.98 vs.44.84±5.11)、DHI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Epley手法复位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状况,治疗颈部活动受限PC-BPPV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 后半规管 颈部活动受限 改良Epley手法复位 个体化
下载PDF
甲磺酸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位置试验眼震的影响
2
作者 刘晶 孙怡 +1 位作者 张小莉 佘万东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9期562-566,共5页
目的 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位置试验眼震的影响。方法 2022年1~6月就诊的头晕患者并且予BPPV位置试验检查,其中61例检查前24 h内仅口服过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199例检查前24 h内口服其他药物或者多种药物联合... 目的 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位置试验眼震的影响。方法 2022年1~6月就诊的头晕患者并且予BPPV位置试验检查,其中61例检查前24 h内仅口服过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199例检查前24 h内口服其他药物或者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观察其停药前、后BPPV位置试验眼震变化情况:检查前24 h内有用药史者,先予第1次BPPV位置试验,记录眼震情况;若第1次位置试验为阴性,嘱其停药24 h后再予第2次BPPV位置试验,记录眼震情况;若第1次位置试验为阳性,予手法复位治疗,1 h后复查,若复位效果欠佳,嘱其停药24 h后再予第2次BPPV位置试验,记录眼震情况。位置试验眼震均通过视频眼罩观察。结果 检查前24 h内仅口服过甲磺酸倍他司汀的患者中,第1次BPPV位置试验眼震阳性者占16.39%(10/61),停药24 h后第2次BPPV位置试验眼震阳性者占49.02%(25/51),停药前、后BPPV位置试验眼震阳性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8.89,P=0.003)。第1次位置试验眼震阳性者中,有5例(50%)在停药24 h后第2次位置试验中眼震强弱程度发生变化,导致定位患侧半规管发生变化:2例左水平半规管BPPV修正为右水平半规管BPPV;1例左水平半规管嵴帽型BPPV修正为右水平半规管嵴帽型BPPV;2例水平半规管嵴帽型BPPV,从第1次位置试验无法根据眼震强弱程度辨别患侧,到第2次位置试验可以根据眼震强弱程度明确患侧。结论 甲磺酸倍他司汀对BPPV位置试验的精确性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抑制患者发病时原有的眼震,建议停药24 h后再做位置试验,有助于BPPV精准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 倍他司汀 位置试验 眼震
下载PDF
短期针刺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存良 林秋虹 +3 位作者 刘怀锋 徐嘉宝 陆秋平 张碧茹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观察短期针刺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RD)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手法复位成功后存在RD症状的BPPV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短期针刺治疗,主穴为晕听... 目的观察短期针刺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手法复位成功后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RD)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手法复位成功后存在RD症状的BPPV患者8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短期针刺治疗,主穴为晕听区、平衡区等。常规针刺,留针30 min,1次/d,3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仅予以随访观察。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中文版及视觉模拟尺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结果。结果治疗后第1周,除对照组中DHI情绪评分项目外,针刺组和对照组治疗后DHI各项评分、总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第4周,针刺组和对照组治疗后DHI各项评分、总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降低(P<0.05);治疗后第1周,治疗组的DHI情绪、DHI功能评分、总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4周,治疗组的DHI功能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中医针刺治疗能有效减轻BPPV复位成功后的RD症状,尤其在发病后短期内能有效缓解患者头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头晕(Dizziness) 针刺疗法(Acupuncture Therapy) 残余头晕(residual dizziness)
下载PDF
耳石手法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被引量:2
4
作者 朴京淑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7期2974-2975,共2页
100例用Epley首创的耳石复位法(PRM)治疗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治疗结果为9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消失,有4例患者还有头昏的表现,有2例患者的眩晕症状有所改善。有效率为94%。总有效率为100%(100╱100),这表明进行手法复位可以... 100例用Epley首创的耳石复位法(PRM)治疗后半规管性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治疗结果为9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消失,有4例患者还有头昏的表现,有2例患者的眩晕症状有所改善。有效率为94%。总有效率为100%(100╱100),这表明进行手法复位可以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此方法对患者没有损失、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规管 复位法 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 耳石
下载PDF
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高铭媛 丁雷 +1 位作者 王嘉玺 王冬梅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2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相关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复发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3月-2021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730例原发性BPPV患者的数据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受累...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相关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复发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3月-2021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的730例原发性BPPV患者的数据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受累类型、双温试验半规管轻瘫CP值、复发与否,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PPV复发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复发患者256例,复发率为35.1%,由回归方程可知,复发与患者年龄、病程、受累类型及CP值呈正相关,仅性别与复发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 对于原发性BPPV,年龄大、病程长、嵴帽型、CP值异常且双侧前庭不对称性差异大的患者,其复发的概率更高,帮助临床医师对其转归做出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 复发 原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后半规管短臂侧和长臂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治 被引量:3
6
作者 林萍 郑丽芬 +2 位作者 吴曙智 冯梅 杨晓凯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2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 探讨后半规管短臂侧和长臂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治策略。方法 Dix-Hallpike试验确诊后半规管BPPV患者240例,行低头摆头试验区分和治疗后半规管短臂侧BPPV,对其他可能长臂侧BPPV予以Epley法复位。结果 36%患者行低头摆... 目的 探讨后半规管短臂侧和长臂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诊治策略。方法 Dix-Hallpike试验确诊后半规管BPPV患者240例,行低头摆头试验区分和治疗后半规管短臂侧BPPV,对其他可能长臂侧BPPV予以Epley法复位。结果 36%患者行低头摆头试验后复查Dix-Hallpike试验阴性,考虑短臂侧BPPV;其他可能长臂侧BPPV用Epley法复位,78%复位1次成功,9%复位3~5次成功。结论 制定后半规管BPPV的诊断和治疗策略,能够将大部分短臂侧和长臂侧BPPV进行区分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总体治愈率接近100%,且短臂侧BPPV患者可以免除低头摆头试验复位过程中的眩晕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 半规管 结石 后半规管 短臂 长臂
下载PDF
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进展
7
作者 杜娟 李晓燕 朱小明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329-333,共5页
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率低,其特征表现为位置性眩晕以及Dix-Hallpike试验或正中深悬头位试验出现带扭转成分的单侧或双侧垂直下跳性眼震,需与中枢性眩晕相鉴别,给诊断带来困难,且常因患侧不能明确而降低手法复位的成功率.... 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率低,其特征表现为位置性眩晕以及Dix-Hallpike试验或正中深悬头位试验出现带扭转成分的单侧或双侧垂直下跳性眼震,需与中枢性眩晕相鉴别,给诊断带来困难,且常因患侧不能明确而降低手法复位的成功率.本文回顾相关文献综述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历史与发展,以期诊治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检查治疗方法精确定位,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位置眩晕 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 半规管 眼球震颤电流描记 眼震电图描记术 眼震电图描记法 手法复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