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风总色原酮苷元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1
作者 陈浩 李艳露 +4 位作者 韩佳宏 宋佳琪 韩梅 蔡恩博 杨利民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12期30-36,共7页
目的:优化防风总色原酮苷元提取工艺,并初步探究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以升麻素及5-O-甲基维斯阿米醇总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防风总色原酮苷元提取工艺;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模型,探究最优参... 目的:优化防风总色原酮苷元提取工艺,并初步探究其体外抗炎活性。方法:以升麻素及5-O-甲基维斯阿米醇总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防风总色原酮苷元提取工艺;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模型,探究最优参数下防风总色原酮苷元对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为加酶量89.87%,酶解时间59.97 min,酶解温度55.95℃;预测提取率为4.58 mg/g,实际平均提取率为4.49 mg/g,与理论值相差0.09 mg/g,与未加酶提取法相比,提高了3倍;最优参数下防风总色原酮苷元显著抑制了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NO分泌,与参比提取物比较,抑制效果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炎活性。结论:该工艺稳定性好,提取率高,提取物抗炎活性好,为防风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色原酮苷元 纤维二糖酶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二氢色原酮拼接多环吡咯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3m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作用及机制
2
作者 唐姗姗 荣冬芸 +4 位作者 王叶 苏羽屾 汪涛 龙秋 曹煜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6-1092,共7页
目的探究二氢色原酮拼接多环吡咯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3m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Colo-16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5、10、20、40、80μmol/L)3m作用24、48、72 h后对A431、Colo-16... 目的探究二氢色原酮拼接多环吡咯螺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3m抗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Colo-16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5、10、20、40、80μmol/L)3m作用24、48、72 h后对A431、Colo-16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培养48 h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将A431、Colo-16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和3m低、高浓度组(15、30μmol/L),加入相应药物或培养基培养48 h后,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迁移率、侵袭数、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率,检测细胞中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JAK2、STAT3、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磷酸化或表达水平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3m作用24、48、72 h后均能显著抑制A431、Colo-16细胞增殖(P<0.01),48 h时的IC50分别为20.36、23.72μmol/L。作用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3m低、高浓度组A431、Colo-16细胞排列稀疏、连接松散;克隆形成率、迁移率、侵袭数,细胞中JAK2、STAT3、Bcl-2 mRNA表达水平,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减少(P<0.01);细胞周期G2期占比、凋亡率、Bax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上述作用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3m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Colo-16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活性,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状细胞癌 二氢色原酮 多环吡咯螺环氧化吲哚 增殖 凋亡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生物炭配施氮磷钾与微肥对圆齿野鸦椿色原酮碳苷的影响
3
作者 李金燃 李俊伟 +1 位作者 张培兰 邹双全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72-76,共5页
为探讨施肥对圆齿野鸦椿果皮高抗炎物质色原酮碳苷(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8-c-β-d-葡萄糖苷和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6-c-β-d-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采用L18(35)正交试验设计,选取4年生圆齿野鸦椿幼树,设置生物炭、氮、磷、钾... 为探讨施肥对圆齿野鸦椿果皮高抗炎物质色原酮碳苷(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8-c-β-d-葡萄糖苷和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6-c-β-d-葡萄糖苷)含量的影响,采用L18(35)正交试验设计,选取4年生圆齿野鸦椿幼树,设置生物炭、氮、磷、钾元素肥与微肥施肥配比,并设空白对照组,共19个处理。经方差、相关性、线性回归和隶属函数等分析,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元素肥单施效果不明显,钾肥与微肥使isobiflorin(B1)和biflorin(B2)含量较大;配施时,B1、B2含量在T16处理时最大,分别为24.39、24.93 mg·g^(-1),与隶属函数分析结果一致;B1和B2含量相关性为0.999,显著度<0.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B2=-0.082+1.026×B1。综上,T16处理是色原酮高含量药用林培育的施肥方案,圆齿野鸦椿存在体内互相转换的可能。本研究为其科学培育与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齿野鸦椿 生物炭 微肥 色原酮碳苷
下载PDF
防风色原酮类化合物及药理作用研究
4
作者 戴炜辰 陈璟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3期78-80,共3页
色原酮是我国传统中药防风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其尚无系统性总结与综述,因此本文对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药理作用以及主要入血成分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地阐述... 色原酮是我国传统中药防风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国内外对其尚无系统性总结与综述,因此本文对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药理作用以及主要入血成分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地阐述,为防风及其有效成分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色原酮 升麻素 化学结构 药理作用
下载PDF
防风色原酮甙类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 被引量:150
5
作者 薛宝云 李文 +1 位作者 李丽 肖永庆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目的 :观察防风两种色原酮甙类成分升麻甙和 5 O 甲基维斯阿米醇甙的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酵母致热法、醋酸致痛法、温热致痛法及二甲苯致炎法分别研究了其镇痛、抗炎作用。结果 :升麻甙和 5 O 甲基维斯阿米醇甙可降低大鼠体温 ,使醋... 目的 :观察防风两种色原酮甙类成分升麻甙和 5 O 甲基维斯阿米醇甙的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酵母致热法、醋酸致痛法、温热致痛法及二甲苯致炎法分别研究了其镇痛、抗炎作用。结果 :升麻甙和 5 O 甲基维斯阿米醇甙可降低大鼠体温 ,使醋酸扭体数减少 ,提高温热痛阀 ,减轻二甲苯引起的耳肿胀 ,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升麻甙和 5 O 甲基维斯阿米醇甙均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抗炎及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解热 镇痛 抗炎 色原酮甙类成分
下载PDF
防风色原酮微波辅助提取及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韩忠明 王云贺 +2 位作者 李轶雯 韩梅 杨利民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5-468,共4页
目的:优选防风色原酮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确定防风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亥茅酚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防风色原酮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并测定不同采收时期防风色原酮的含量。结果:... 目的:优选防风色原酮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并确定防风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亥茅酚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防风色原酮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并测定不同采收时期防风色原酮的含量。结果:防风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为1∶30,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 min;不同时期防风色原酮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5月10日防风中色原酮含量最高,5月20日抽薹后防风色原酮含量迅速下降,进入10月份以后,防风色原酮含量逐渐上升。结论:采用微波提取技术提取防风色原酮,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防风最佳采收期为春季5月上旬或秋季10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提取 色原酮 正交试验 采收期
原文传递
防风色原酮成分群的分离制备及其含量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村 肖永庆 +2 位作者 李丽 逄镇 李桂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761-2764,共4页
目的:以6种色原酮类成分的含量比较研究防风色原酮有效部位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6种色原酮类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 目的:以6种色原酮类成分的含量比较研究防风色原酮有效部位的分离、纯化方法。方法: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6种色原酮类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结果:6个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7%,RSD均小于5%。各样品含量差异显著。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防风色原酮成分群的制备方法以水煎醇沉树脂分离结合硅胶纯化法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色原酮成分群 分离制备 HPLC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不同产地防风中4种色原酮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双利 张春红 张连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76-778,共3页
关键词 成分比较 色原酮 防风 《神农本草经》 产地 现代药理研究 伞形科植物 华北地区
下载PDF
超声波提取防风色原酮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韩忠明 杨荣艳 +3 位作者 王云贺 韩梅 孔伟伟 杨利民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035-3037,共3页
目的优选防风色原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方法以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亥茅酚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超声波提取防风色原酮的最佳工艺。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30,超声时间45 min,超声温度50℃,超... 目的优选防风色原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方法以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亥茅酚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超声波提取防风色原酮的最佳工艺。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30,超声时间45 min,超声温度50℃,超声频率90 kHz。结论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提取防风色原酮,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可用于防风色原酮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防风 色原酮 正交实验 高效液相
下载PDF
茵陈蒿及其复方制剂中6,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茵陈色原酮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喜军 孙晖 刘中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667-670,共4页
建立了利用三维HPLC快速、准确评价茵陈蒿生药及含该生药的复方制剂质量的方法。利用紫外吸收峰面积与浓度关系,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按Y=84.15X-0.023(r=1.000)计算,茵陈色原酮的含量按Y=62... 建立了利用三维HPLC快速、准确评价茵陈蒿生药及含该生药的复方制剂质量的方法。利用紫外吸收峰面积与浓度关系,6,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按Y=84.15X-0.023(r=1.000)计算,茵陈色原酮的含量按Y=62.17X-0.149(r=1.000)计算。其中Y为百分浓度,X为HPLC紫外吸收峰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氧基香豆素 茵陈色原酮 茵陈蒿 HPLC
下载PDF
药用植物防风中色原酮类成分的提取 被引量:5
11
作者 宗晓菲 张慧荣 +2 位作者 李博 桂语歌 李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6-177,180,共3页
为探明防风植物中色原酮类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采用冷浸提取、超声提取、回流提取和ASE快速溶剂萃取4种不同提取方法,以不同溶剂提取防风中的色原酮类化合物,确定防风中色原酮类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定量分析... 为探明防风植物中色原酮类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采用冷浸提取、超声提取、回流提取和ASE快速溶剂萃取4种不同提取方法,以不同溶剂提取防风中的色原酮类化合物,确定防风中色原酮类成分的最佳提取方法。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定量分析防风不同提取物中的色原酮类成分。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提取法,以80%乙醇为提取溶剂,防风中色原酮类成分提取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色原酮 提取方法
下载PDF
应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析鉴定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丽 桂语歌 +1 位作者 宗晓菲 刘春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1-712,共2页
文章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了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根据其在正离子条件下表现出的特征质谱行为,提出了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可能的电喷雾质谱碎裂规律,建立了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鉴定方法。
关键词 防风 色原酮化合物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原文传递
茵陈色原酮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慧 崔戈 +6 位作者 李阳 孙倩 蔡倩 张婷 柳金娜 冯馨园 钱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06,共4页
目的:探讨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Cap)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Cap体外干预结肠癌细胞SW620及正常结肠细胞FHC,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实时定量PCR(q... 目的:探讨茵陈色原酮(capillarisin,Cap)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Cap体外干预结肠癌细胞SW620及正常结肠细胞FHC,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实时定量PCR(q PCR)法检测癌基因(K-ras、c-Src、c-Myc)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表达。结果:与DMSO对照组相比,各组Cap可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SW620增殖活性及迁移细胞数(P<0.05),但对正常结肠细胞FHC增殖及迁移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与5-FU组相比,各组Cap对于正常结肠细胞FHC的增殖及迁移活性抑制作用显著减小(P<0.05)。与DMSO对照组相比,各组Cap可显著降低结肠癌细胞K-ras、c-Src、c-Myc的m RNA水平。与DMSO对照组相比,Cap高剂量组可提高结肠癌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间质标志物Vimentin蛋白表达。结论:Cap可能通过抑制癌基因(K-ras、c-Src、c-Myc)m RNA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通过逆转EMT过程抑制结肠癌细胞转移。与5-FU相比,Cap可能具有更好的应用安全性,具有开发为新一代天然抗肿瘤单体药物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色原酮 结肠癌 增殖 转移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滨蒿中的茵陈色原酮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秀燕 邢山闽 +2 位作者 李明慧 王立群 苑健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0-113,共4页
以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三维高效液相色谱对滨蒿中利胆保肝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分析 ,采用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对其结构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 :滨蒿中的利胆有效成分除含有绿原酸、对羟基苯乙酮、6 ,7 二甲氧基香... 以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三维高效液相色谱对滨蒿中利胆保肝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分析 ,采用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对其结构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 :滨蒿中的利胆有效成分除含有绿原酸、对羟基苯乙酮、6 ,7 二甲氧基香豆素外 ,还首次分离鉴定出具有保肝活性的茵陈色原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蒿 茵陈色原酮 高效液相 液相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闽产圆齿野鸦椿中两种色原酮碳苷的含量 被引量:8
15
作者 倪林 邱亚铁 +2 位作者 李艳蕾 邹小兴 徐会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圆齿野鸦椿中两个成分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8-C-β-D-葡萄糖苷(A)和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6-C-β-D-葡萄糖苷(B)的方法,并测定了这两个成分在闽产圆齿野鸦椿枝条、叶片、果皮和种子中的含量。结果表明:HPLC... 建立了HPLC同时测定圆齿野鸦椿中两个成分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8-C-β-D-葡萄糖苷(A)和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6-C-β-D-葡萄糖苷(B)的方法,并测定了这两个成分在闽产圆齿野鸦椿枝条、叶片、果皮和种子中的含量。结果表明:HPLC测试条件为色谱柱Dikma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25∶75,体积比),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6 nm,柱温30℃,检测时间15 min时,化合物A和B分别在2.000 2~20.002 0μg和2.001 6~20.016 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2%和99.77%,RSD均小于1.00%(n=6)。HPLC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为今后圆齿野鸦椿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应用方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鸭椿属 色原酮碳苷 高效液相谱法
下载PDF
毛脉酸模根中一新的色原酮苷类化合物(英文)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海鹏 王振月 +2 位作者 程建蕊 李瑞明 王宗权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89-191,共3页
从毛脉酸模根(Rumexgmelini Turcz.)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色原酮苷和5个已知化合物,应用波谱学方法及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e-7-O-β-glucopyranoside(1),nepodin-8-O-β-D-glucopyranoside(2),10-hy... 从毛脉酸模根(Rumexgmelini Turcz.)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色原酮苷和5个已知化合物,应用波谱学方法及文献对照分别鉴定为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e-7-O-β-glucopyranoside(1),nepodin-8-O-β-D-glucopyranoside(2),10-hydroxyaloin A(3),10-hydroxyaloin B(4),5-methoxyl-1(3H)-benzofuranone-7-O-β-D-glucopyranoside(5),phenylethyl-O-α-L-arabinopyranosy-(1→6)-O-β-D-glucopyranoside(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3~6首次从酸模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脉酸模 色原酮 酸模素苷 10-羟基芦荟苷 苯丙呋喃
下载PDF
福参活性成分色原酮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视 许玲玲 +2 位作者 孔令义 张涵庆 贺善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 :研究中药福参 (AngelicamorriHayata)的活性成分。方法 :95 %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手段提取分离 ,波谱学方法及理化常数对照进行结构鉴定 ;采用K+ 、Ca2 + 诱导的大鼠主动脉环收缩模型对 3′S ( ) Ο 乙... 目的 :研究中药福参 (AngelicamorriHayata)的活性成分。方法 :95 %乙醇提取、石油醚萃取、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手段提取分离 ,波谱学方法及理化常数对照进行结构鉴定 ;采用K+ 、Ca2 + 诱导的大鼠主动脉环收缩模型对 3′S ( ) Ο 乙酰基亥茅酚和 (± ) 亥茅酚进行了活性测试。结果 :从石油醚部分依次分离到 4个色原酮类化合物 ,分别为 3′R (+) 亥茅酚 [3′R (+) hamaudol],3′S ( ) Ο 乙酰基亥茅酚 [3′S ( ) Ο acetylhamaudol],(± ) 亥茅酚 [(± ) hamaudol]和 3′S ( ) 亥茅酚 [3′S ( ) hamaudol]。 3′S ( ) Ο 乙酰基亥茅酚和 (± ) 亥茅酚对K+ 诱导的高钾模型呈剂量依赖型抑制效应。结论 :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 亥茅酚 [(± ) hamaudol]为一新天然产物 ;3′S ( ) Ο 乙酰基亥茅酚和 (± ) 亥茅酚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内流而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参 色原酮 心血管活性 主动脉环 分离 鉴定 中药
下载PDF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纯化玉屏风复方中色原酮苷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克迪 葛利 +2 位作者 李宏 唐文 龙云飞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915-2916,共2页
目的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纯化玉屏风复方提取物中色原酮苷成分。方法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D101,AB-8,S-8,X-5等7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两种色原酮苷的吸附效果,筛选出吸附性能较好的树脂;对所筛选出的树脂,进一步... 目的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纯化玉屏风复方提取物中色原酮苷成分。方法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D101,AB-8,S-8,X-5等7种大孔吸附树脂对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两种色原酮苷的吸附效果,筛选出吸附性能较好的树脂;对所筛选出的树脂,进一步采用固定床吸附法分离玉屏风提取物中色原酮苷,探讨主要参数对色原酮苷固定床穿透曲线及洗脱曲线的影响。结果AB-8树脂的吸附性能优于其它考察的树脂,经AB-8树脂固定床分离纯化后,玉屏风复方提取物中色原酮苷含量从0.55%提高到10.01%,回收率为87.2%。结论AB-8大孔吸附可用于玉屏风提取物中色原酮苷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屏风 色原酮 大孔树脂吸附 分离纯化
下载PDF
HPLC测定防风中色原酮的含量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桂玉 郭洪丽 项东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1年第9期24-25,28,共3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防风中4种色原酮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4.6mm×20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甲醇:0~15min,20%~45%;15~25min,45%~70%);流速1mL·min-1。柱温30℃;波长254nm。结果:升麻素苷...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防风中4种色原酮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4.6mm×20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甲醇:0~15min,20%~45%;15~25min,45%~70%);流速1mL·min-1。柱温30℃;波长254nm。结果:升麻素苷在0.15~3μg、升麻素在0.02~0.4μg、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在0.25~5μg、亥茅酚苷在0.01~0.2μg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防风中4种色原酮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风 微波提取 色原酮
下载PDF
两个色原酮衍生物的二维谱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易以军 杨大龙 +3 位作者 曹正中 曹圆 吴永平 赵守训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5-289,共5页
应用2DNMR技术研究了土茯苓中两个新色原酮衍生物的结构,证实二维谱技术(COLOC,1H-1HCOSY,2DINADEQUATE)可用于确定该类化合物的取代基位置.同时也有助于确定该类化合物的13C、1HNMR谱的... 应用2DNMR技术研究了土茯苓中两个新色原酮衍生物的结构,证实二维谱技术(COLOC,1H-1HCOSY,2DINADEQUATE)可用于确定该类化合物的取代基位置.同时也有助于确定该类化合物的13C、1HNMR谱的详细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茯苓 色原酮 异黄 二维谱 COLOC 中药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