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对薏米酒醪色泽及风味的影响
1
作者 肖付才 李颖奎 +2 位作者 刘凯 谷俊华 王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1,共7页
该研究分别考察了商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单菌发酵,商业酿酒酵母(SC)分别与非酿酒酵母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TD)、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IO)、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 该研究分别考察了商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单菌发酵,商业酿酒酵母(SC)分别与非酿酒酵母德尔布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TD)、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IO)、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SP)混合发酵对薏米酒醪基础理化特性、颜色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C组发酵相比,混合发酵降低了薏米酒醪的酒精度、pH和还原糖含量,可增加酒醪的亮度;混合发酵增加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SC组、TD+SC组、IO+SC组和SP+SC组分别检出43种、49种、48种和4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可显著增加酯类化合物含量(P<0.05),其中,SP+SC组显著增加了苯乙醛、壬醛和3-羟基-2-丁酮的含量(P<0.05),SC组的标志性化合物为正戊醇、2,3-丁二醇、苯乙醇等;TD+SC组为正癸醇、2-甲基丁醇、丁二酸二乙酯等;IO+SC组为异戊酸、苯甲酸乙酯、苯乙酸乙酯等;SP+SC组为乙酸异丁酯、丁酸乙酯、苯乙醛等。综上,非酿酒酵母和商业酿酒酵母混合发酵有助于提高薏米酒醪的色泽及风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酿酒酵母 酿酒酵母 色泽 风味 薏米酒醪
下载PDF
宰后贮藏期间滩羊肉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与色泽稳定性的关系
2
作者 王金霞 杨波 +4 位作者 罗瑞明 李荣 陈雪妍 张倩 胡丽筠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2-209,共8页
为阐明滩羊肉贮藏期间氧化磷酸化与色泽稳定性的关系,以6月龄滩羊背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为研究对象,测定其4℃贮藏0、1、2、3、4、6、8 d时色泽稳定性与氧化磷酸化各指标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贮藏0~8 d,L^(*)、a^(*)、b^(*)... 为阐明滩羊肉贮藏期间氧化磷酸化与色泽稳定性的关系,以6月龄滩羊背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为研究对象,测定其4℃贮藏0、1、2、3、4、6、8 d时色泽稳定性与氧化磷酸化各指标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贮藏0~8 d,L^(*)、a^(*)、b^(*)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R_(630)/R_(580)先上升后下降(P<0.05);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MetMb)相对含量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氧合肌红蛋白相对含量先上升后下降(P<0.05);脱氧肌红蛋白相对含量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线粒体膜通透性显著增大(P<0.05);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复合物Ⅰ、Ⅱ、Ⅲ、Ⅳ活性显著下降(P<0.05),复合物V活性显著升高(P<0.05);活性氧水平显著上升(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0.05);ATP、ADP、AMP含量显著下降(P<0.05)。各肌红蛋白衍生态相对含量、肉色指标与氧化磷酸化各指标互有显著相关性。以上结果表明,宰后贮藏期间滩羊肉中内源抗氧化酶系的失效导致肌细胞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致使线粒体完整性受到破坏,对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相关酶活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肌细胞中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系统的活力,致使Met Mb无法被还原,最终导致滩羊肉色泽稳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宰后贮藏期间 色泽稳定性 氧化磷酸化
下载PDF
宰后贮藏期间氧化磷酸化调控滩羊肉色泽稳定性的机制
3
作者 王金霞 魏志宝 +4 位作者 陈雪妍 李荣 张倩 胡丽筠 罗瑞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3-162,共10页
为阐明滩羊肉贮藏期间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调控色泽稳定性的机制,以6月龄滩羊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其4℃贮藏0、4、8 d时内源抗氧化物酶体系活性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采用基于同... 为阐明滩羊肉贮藏期间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调控色泽稳定性的机制,以6月龄滩羊背最长肌为研究对象,测定其4℃贮藏0、4、8 d时内源抗氧化物酶体系活性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采用基于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absolutequantitation,iTRAQ)技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不同贮藏时间滩羊肉中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贮藏0~8 d,内源抗氧化物酶系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ROS含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显著上升(P<0.05);采用iTRAQ技术分析鉴定出8个差异蛋白质为影响滩羊肉色泽稳定性的核心蛋白质,分别为ATP合酶亚基α(ATP synthase F1 subunit alpha,ATP5A1)、ATP合酶亚基O(ATP synthase peripheral stalk subunit OSCP,ATP5O)、ATP合酶亚基D(ATP synthase peripheral stalk subunit D,ATP5H)、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COX)2、COX5A、琥珀酸脱氢酶复合铁硫亚基B(succin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 iron sulfur subunit B,SDHB)、ADP/ATP转位酶(ADP/ATP translocase 1,SLC25A4)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CS),这些蛋白质主要通过能量代谢过程和氧化还原过程影响滩羊肉色泽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宰后贮藏期间滩羊肉中抗氧化体系的失效导致ROS含量不断积累,造成肌细胞线粒体完整性受到破坏,促使OXPHOS通路上ATP5A1、ATP5O、ATP5H、COX2、COX5A、SDHB、SLC25A4和CYCS等复合物亚基表达紊乱,引起线粒体复合物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使OXPHOS进程受到阻碍,最终影响滩羊肉色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宰后贮藏 色泽稳定性 氧化磷酸化 蛋白质组学
下载PDF
‘无核白’葡萄热风干燥特性及色泽研究
4
作者 马云龙 谢辉 +4 位作者 张雯 朱学慧 王艳蒙 麦斯乐 张佳喜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69,共7页
为探究干燥温度、装载密度和风速对‘无核白’葡萄干燥特性及色泽的影响,通过调查制干过程中葡萄重量变化,葡萄干含水量、色差,以及总酚、叶绿素、总糖、总酸含量等品质指标,计算出干率、绿品率、成干时间,分析不同处理对加工效率和葡... 为探究干燥温度、装载密度和风速对‘无核白’葡萄干燥特性及色泽的影响,通过调查制干过程中葡萄重量变化,葡萄干含水量、色差,以及总酚、叶绿素、总糖、总酸含量等品质指标,计算出干率、绿品率、成干时间,分析不同处理对加工效率和葡萄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时间与物料温度和风速呈正相关,与装载量呈负相关,葡萄干总糖含量与果实的干燥工艺无相关性。当干燥温度为40℃时,‘无核白’葡萄会发生明显的褐变;而装载量超过15.62 kg·m^(-3)和风速超过2 m·s^(-1)时,褐变现象逐渐加重。综上,温度为35℃、风速1.0 m·s^(-1)、装载量7.81 kg·m^(-3)时,‘无核白’葡萄干燥时间为148 h,叶绿素、总酚含量分别为0.55、0.15 mg·g^(-1),与原材料色差为6.99,绿品率达到64%。葡萄干整体表现颗粒饱满,色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核白 热风干燥 干燥特性 绿品率 色泽
下载PDF
辣椒野生型与果色突变体果实不同发育阶段色泽比较与品质分析
5
作者 李丽缘 吴丽丽 +4 位作者 黄湖荣 蒋清清 徐欢 杨博智 周书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21,共6页
本研究以野生型6421和果色突变体E55为对象,通过测定二者不同发育阶段果实色价、色素含量及品质成分,探讨果实发育过程中色泽和品质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绿熟期至成熟期,6421、E55果色分别由绿转褐再转红和由绿转黄再转橙,二者色... 本研究以野生型6421和果色突变体E55为对象,通过测定二者不同发育阶段果实色价、色素含量及品质成分,探讨果实发育过程中色泽和品质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从绿熟期至成熟期,6421、E55果色分别由绿转褐再转红和由绿转黄再转橙,二者色价指标a^(*)、C^(*)值增加而色度角(h)值降低,叶绿素(chlorophyll,Chl)含量降低,而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Car)含量增加,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以及辣椒素含量增加而纤维素含量下降。对6421、E55果实同一发育阶段色价和品质成分进行比较,绿熟期时,6421与E55果实5个色价指标(L^(*)、a^(*)、b^(*)、C^(*)和h值)、Chl、Car含量以及6个品质指标(纤维素、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辣椒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转色期至成熟期,E55果实L^(*)、b^(*)、C^(*)值以及VC、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6421果实(P<0.05),可溶性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均显著低于6421果实(P<0.05),辣椒素含量与6421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6421和E55果实Chl、Car含量分别与除纤维素含量之外的各品质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正相关。各品质指标中,纤维素含量与其他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辣椒素含量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可为辣椒果色呈色机理和选育高品质型辣椒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果色突变体 色泽 品质
下载PDF
LED光质对辣椒果实色泽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杨奇 谢小玉 +1 位作者 李清明 郑胤建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4-803,共10页
为探究LED光质处理对辣椒果实色泽的影响,采用光强为140μmol·m^(-2)·s^(-1)的LED蓝光(450 nm)、LED绿光(520 nm)、LED红光(660 nm)和LED白光,其中LED白光为对照,在温度25℃、相对湿度80%和光周期12 h的条件下,对花后30 d的... 为探究LED光质处理对辣椒果实色泽的影响,采用光强为140μmol·m^(-2)·s^(-1)的LED蓝光(450 nm)、LED绿光(520 nm)、LED红光(660 nm)和LED白光,其中LED白光为对照,在温度25℃、相对湿度80%和光周期12 h的条件下,对花后30 d的辣椒果实分别进行照射,测定照射前及花后38、46 d辣椒果实的色泽指标、总叶绿素含量、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总类黄酮相对含量、总花青素相对含量、β-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β-隐黄质含量、玉米黄质含量、辣椒红素含量、美国香料贸易协会标准(ASTA)色值和国际色价标准(ICU)等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LED红光能加速辣椒果实的转色,花后38和46 d,LED红光照射下辣椒果实的色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在花后38 d时,LED红光照射下的辣椒红素含量显著增加至花后30 d的27倍,ASTA色值则显著提高至花后30 d的约3.5倍(P<0.05)。在花后46 d时,LED红光照射下的辣椒红素含量和ASTA色值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相比之下,LED绿光和LED蓝光则延缓了辣椒果实正常转色。综上,对位于绿熟前期的辣椒果实采用LED红光照射可以加速其转色,并显著加快辣椒红素积累速率和ASTA色值提高速率(P<0.05)。本研究结果为LED光质加速采前辣椒果实转色,尤其是加快辣椒红素的积累及果实色泽品质提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光质 辣椒果实 色泽品质 辣椒红素 ASTA色值
下载PDF
树冠喷白对沃柑病虫害和果面色泽的影响
7
作者 梁增 邓永朝 +7 位作者 李果果 姚炎良 欧强 罗增桂 陈香玲 梁春 韦金才 李旭 《中国果业信息》 2024年第3期69-71,共3页
树冠喷白是夏季高温期果实易日灼柑桔产区的常见管理措施。为探究喷白处理对其他病虫害及果实外观的影响,在南宁市西乡塘区以6年生沃柑为试材,测定喷白处理对柑桔全爪螨(红蜘蛛)、柑桔锈壁虱(柑桔锈螨、锈蜘蛛)和溃疡病的防控效果,以及... 树冠喷白是夏季高温期果实易日灼柑桔产区的常见管理措施。为探究喷白处理对其他病虫害及果实外观的影响,在南宁市西乡塘区以6年生沃柑为试材,测定喷白处理对柑桔全爪螨(红蜘蛛)、柑桔锈壁虱(柑桔锈螨、锈蜘蛛)和溃疡病的防控效果,以及对果实色泽度的影响。喷白方法为将树脂喷白粘剂、轻质CaCO_(3)和水以一定比例配制成喷白液,在夏季高温季节利用机械喷洒设备将喷白液均匀喷洒于沃柑树体结果部位。试验结果表明,喷白处理能够有效防控红蜘蛛和锈蜘蛛,对降低溃疡病发病程度有一定作用,对果面色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树冠喷白 红蜘蛛 锈蜘蛛 溃疡病 果面色泽
下载PDF
珍珠镍工艺砂感和色泽的影响因素
8
作者 刘文芬 王志明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4,共5页
珍珠镍电镀工艺因其柔和、高雅、防炫目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装饰性电镀产品中。镀层砂感与色泽的控制是珍珠镍电镀工艺的难点。针对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塑胶电镀珍珠镍工艺,通过对其工艺流程、溶液组成成份、原理及作... 珍珠镍电镀工艺因其柔和、高雅、防炫目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装饰性电镀产品中。镀层砂感与色泽的控制是珍珠镍电镀工艺的难点。针对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塑胶电镀珍珠镍工艺,通过对其工艺流程、溶液组成成份、原理及作用的阐述,详细分析了各参数对珍珠镍镀层砂感及色泽的影响,并介绍了相应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严格把控这些影响因素,可有效提高镀层砂感及色泽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电镀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镍电镀 砂感及色泽 影响因素 稳定性
下载PDF
超声波处理对桑葚酒色泽、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雷昌贵 孟宇竹 +2 位作者 陈锦屏 蔡花真 姚会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4-50,共7页
为提高桑葚酒陈酿过程中的品质,该文将超声波应用于陈酿初期的桑葚酒中,探究不同超声波功率(100、200、300 W及400 W)处理对桑葚酒陈酿过程中色泽、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并未对桑葚酒中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 为提高桑葚酒陈酿过程中的品质,该文将超声波应用于陈酿初期的桑葚酒中,探究不同超声波功率(100、200、300 W及400 W)处理对桑葚酒陈酿过程中色泽、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处理并未对桑葚酒中花青素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并且与未处理样品相比,300 W超声功率条件下处理桑葚酒20 min,陈酿4周后其亮度值、红色值、饱和度值、亚硫酸盐稳定颜色值、酒龄值及花青素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较强。研究表明,超声波增强桑葚酒在陈酿过程中的颜色呈现及抗氧化活性,300 W超声波处理条件是较为合适的桑葚酒陈酿处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桑葚酒 色泽 花青素含量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新疆小麦品种面粉色泽(白度)的变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刘娜 哈力旦·依克热木 +4 位作者 刘联正 曹俊梅 周安定 张新忠 达买力江·合孜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26-2432,共7页
【目的】研究新疆小麦品种面粉色泽(白度)的变异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新疆小麦品种的面粉白度及选育具有优良面粉色泽的小麦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小麦育成品种和自育成品种(系)为材料,研究新疆小麦面粉白度的分布规律;以37个新... 【目的】研究新疆小麦品种面粉色泽(白度)的变异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新疆小麦品种的面粉白度及选育具有优良面粉色泽的小麦品种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小麦育成品种和自育成品种(系)为材料,研究新疆小麦面粉白度的分布规律;以37个新疆不同品质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小麦相关品质性状与面粉白度和色泽的相关性及影响。【结果】71份新疆小麦品种资源的面粉白度平均值的分布范围较大,筛选出13份面粉白度值超过80的小麦种质;面粉的吸水率、籽粒硬度与白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籽粒硬度、吸水率、淀粉含量和延伸度共同决定了面粉白度变异的63.3%。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粉白度相关性不显著,仅与面粉色泽红度(a*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新疆小麦育成品种和自育成品种(系)中高白度种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度 色泽 品质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煮制过程中卤煮鸡肉色泽变化的动力学模型构建
11
作者 柳艳霞 刘纯 +3 位作者 李苗云 赵改名 于家欢 闫晓戈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49-256,共8页
为探究煮制过程中鸡肉不同部位色泽变化,研究测定了鸡肉表面、中心、里层3个部位色差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肌红蛋白含量以及感官评分,并利用阿仑尼乌斯方程构建鸡肉色泽预测动力学模型,以提高卤煮鸡肉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随着温... 为探究煮制过程中鸡肉不同部位色泽变化,研究测定了鸡肉表面、中心、里层3个部位色差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肌红蛋白含量以及感官评分,并利用阿仑尼乌斯方程构建鸡肉色泽预测动力学模型,以提高卤煮鸡肉感官品质。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各部位亮度值L、感官得分与脱氧肌红蛋白(deoxymyoglobin,DMb)占比呈上升趋势,而红度值a、黄度值b与氧合肌红蛋白(oxymyoglobin,OMb)占比则呈下降趋势;随着时间的延长,亮度值L、红度值a与OMb占比呈下降趋势,黄度值b呈上升趋势,感官得分和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MMb)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a与L、OMb及感官得分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而DMb和OMb均与MMb呈显著负相关(P<0.05);对a建立的预测方程经验证拟合度较好,能较准确预测95℃以下卤煮鸡肉的色泽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煮鸡肉 色泽 肌红蛋白 阿仑尼乌斯方程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柠檬酸缓冲液对蒸谷米色泽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12
作者 宋玉 邵子晗 +6 位作者 曹磊 孙剑 陶澍 洪莹 刘超 张彪 余执枫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34,共8页
采用不同pH的柠檬酸缓冲液浸泡稻谷,以纯水浸泡的蒸谷米为对照组,考察了不同处理组蒸谷米的色差、加工品质、感官评价、体外消化、热力学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变化,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低pH浸泡液预处理后,蒸谷米色差有显著变化,... 采用不同pH的柠檬酸缓冲液浸泡稻谷,以纯水浸泡的蒸谷米为对照组,考察了不同处理组蒸谷米的色差、加工品质、感官评价、体外消化、热力学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变化,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低pH浸泡液预处理后,蒸谷米色差有显著变化,其中pH 4浸泡液颜色最浅,相对纯水浸泡的蒸谷米,其L*值增加了5.27;消化结果显示,样品淀粉消化率随pH降低而降低,其中pH 3组淀粉消化率最低,其eGI值降低了11.83%,抗性淀粉增加了29.06%;加工品质结果显示,pH对出米率无显著影响,但随着浸泡液pH降低整精米率有所降低、爆腰率有所上升;感官评价和质构特性结果表明,蒸谷米的食用品质随着pH的降低先上升后下降。综合结果表明,适当低pH浸泡液预处理对蒸谷米的色泽、体外消化特性、感官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缓冲液 蒸谷米 色泽 加工品质 体外消化
下载PDF
育肥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中华绒螯蟹雌体卵巢发育、抗氧化免疫性能和组织色泽的影响
13
作者 姜晓东 朱凌翔 +1 位作者 成永旭 吴旭干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04-1715,共12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雌蟹育肥效果的影响,分别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人工合成β-胡萝卜素,配制五组实验饲料(β-胡萝卜素测定含量分别为3.3、56.7、108.9、207.9和320.0 mg/kg)投喂生殖蜕壳后雌蟹,评价了饲料...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中华绒螯蟹成体雌蟹育肥效果的影响,分别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人工合成β-胡萝卜素,配制五组实验饲料(β-胡萝卜素测定含量分别为3.3、56.7、108.9、207.9和320.0 mg/kg)投喂生殖蜕壳后雌蟹,评价了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增重率(WGR)、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常规生化组成、抗氧化和免疫指标、色泽参数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人工合成β-胡萝卜素对雌蟹育肥期间的WGR、GSI和HSI均无显著影响,但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显著增加了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总脂含量;(2)就抗氧化和免疫指标而言,肝胰腺和血淋巴中SOD、T-AOC、GSH-Px、AKP和ACP免疫相关酶活均随着饲料中β-胡萝卜素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饲料中β-胡萝卜素含量为100~200 mg/kg时,组织中抗氧化和免疫相关酶活最高;(3)卵巢、肝胰腺和蟹壳中虾青素和β-胡萝卜素含量均随着饲料中β-胡萝卜素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饲料中添加β-胡萝卜素仅显著增加了卵巢和肝胰腺红度值(a^(*))。综上,饲料中添加人工合成β-胡萝卜素对中华绒螯蟹雌体育肥期间的增重率和性腺发育无明显影响,但添加适量β-胡萝卜素可以提高中华绒螯蟹抗氧化免疫性能、组织色泽及其类胡萝卜素含量,综合考虑各项指标及饲料成本,建议中华绒螯蟹雌体育肥饲料中人工合成β-胡萝卜素的适宜含量为100 mg/kg左右。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β-胡萝卜素对甲壳动物生理功能的影响,而且有助于中华绒螯蟹功能性饲料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育肥饲料 类胡萝卜素 养殖性能 色泽参数
下载PDF
加丽素红对海兰蛋鸡色泽及肉质营养影响的研究
14
作者 李栋 薛瑞婷 肖蓉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80,共5页
本研究旨在评价加丽素红对海兰蛋鸡色泽和肉质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将108只海兰蛋鸡分为3组,每组36只,设立一个对照组,两个剂量组,剂量组分别饲喂添加加丽素红80和8000 mg/kg的饲料。结果显示,加丽素红可显著提高鸡脚胫色泽RYCF值(P<... 本研究旨在评价加丽素红对海兰蛋鸡色泽和肉质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将108只海兰蛋鸡分为3组,每组36只,设立一个对照组,两个剂量组,剂量组分别饲喂添加加丽素红80和8000 mg/kg的饲料。结果显示,加丽素红可显著提高鸡脚胫色泽RYCF值(P<0.05);对鸡体皮肤、肌肉、脂肪的红度a*、黄度b*值有显著提高作用(P<0.05),同时对鸡体肌肉、脂肪的亮度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通过对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营养指标及pH、嫩度、失水率的统计分析发现,加丽素红对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丽素红 海兰蛋鸡 色泽 营养
下载PDF
干燥对果蔬加工色泽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莹 陈芹芹 +2 位作者 李旋 胡佳星 毕金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68-377,共10页
色泽是影响果蔬食品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鲜艳且稳定的色泽不仅给人良好的视觉享受,更能促进食欲,提高产品市场价值。本文首先概括果蔬中天然色素的种类及性质,明确热、非热及联合干燥技术对果蔬色泽的影响规律,揭示色素降解产物对产品... 色泽是影响果蔬食品感官品质的重要因素,鲜艳且稳定的色泽不仅给人良好的视觉享受,更能促进食欲,提高产品市场价值。本文首先概括果蔬中天然色素的种类及性质,明确热、非热及联合干燥技术对果蔬色泽的影响规律,揭示色素降解产物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机制,并对果蔬干燥护色的调控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果蔬干燥产品的护色提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 天然色素 干燥 色泽 护色技术
下载PDF
不同光质处理对采后桃果皮色泽及花色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池铭 孙丽娟 +7 位作者 马立杰 赵婧 周宏胜 凌军 罗淑芬 李国锋 李鹏霞 张映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9-217,共9页
为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桃果采后色泽的影响,探讨光照对桃果花色苷代谢的调控机制,本实验以‘中桃九号’为实验材料,在(22±1)℃条件下对桃果进行不同光照处理(红、绿、蓝、白光),光照时间12 h/d,以黑暗处理为对照。分析不同光照处理... 为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桃果采后色泽的影响,探讨光照对桃果花色苷代谢的调控机制,本实验以‘中桃九号’为实验材料,在(22±1)℃条件下对桃果进行不同光照处理(红、绿、蓝、白光),光照时间12 h/d,以黑暗处理为对照。分析不同光照处理后桃果色泽、花色苷含量,及花色苷合成途径酶活力、结构基因和相关转录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红光、绿光对桃果皮着色没有明显影响,白光有微弱的促进作用,而蓝光能显著促进桃果皮色泽的提升,采后第6天时蓝光处理组桃果皮花色苷含量达到27.26mg/kg,分别是白光处理组和对照组的4.48倍和10.34倍。在蓝光作用下,花色苷合成途径酶活力以及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表达水平在大多数时间点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及其他光照处理组(P<0.05)。其中,结构基因PAL、CHS、F3H、DFR、ANS、UFGT和转录因子MYB10.1的表达水平与桃果皮色泽参数以及花色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蓝光处理通过上调花色苷合成通路诱导桃果皮花色苷的合成和积累。研究结果将加深对光照调控植物花色苷代谢机制的理解,同时为研发桃采后色泽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色泽 花色苷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热压加工过程中紫玉米花色苷的热降解动力学及色泽变化
17
作者 庞文倩 刘春菊 +8 位作者 李大婧 李越 赵邯 牛丽影 吴海虹 白冰 陈艳萍 袁建华 朱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83-1592,共10页
为了解热压加工过程中紫玉米花色苷含量及色泽的稳定性,主要分析在不同温度下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紫玉米花色苷含量及色泽指标[亮度(L^(*))、红绿度(a^(*))、黄蓝度(b^(*))、总色差(△E)]的变化,并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其热降解动力学,分... 为了解热压加工过程中紫玉米花色苷含量及色泽的稳定性,主要分析在不同温度下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紫玉米花色苷含量及色泽指标[亮度(L^(*))、红绿度(a^(*))、黄蓝度(b^(*))、总色差(△E)]的变化,并建立动力学模型研究其热降解动力学,分析花色苷含量与色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热压加工过程中紫玉米的花色苷含量、a^(*)呈下降趋势,L^(*)、b^(*)、△E呈上升趋势;紫玉米花色苷的热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色泽的变化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70~120℃),紫玉米花色苷含量及色泽指标的反应速率常数(k)增大,半衰期(t_(1/2))减小,加热30 min,花色苷含量、L^(*)、a^(*)、b^(*)、△E的表观活化能(E a)分别为23.61 kJ/mol、26.10 kJ/mol、19.44 kJ/mol、17.20 kJ/mol、12.54 kJ/mol。通过建立紫玉米花色苷含量及色泽指标的动力学模型,对花色苷含量及色泽指标的实测值、预测值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其决定系数(R 2)>0.9000,表明紫玉米花色苷含量及色泽指标动力学模型有效。紫玉米花色苷含量与L^(*)、b^(*)、△E呈显著负相关(r=-0.90、-0.92、-0.90),与a^(*)呈显著正相关(r=0.84)。可根据本研究结果对紫玉米在热压加工过程中花色苷含量及色泽指标的变化进行预测,再根据预测结果调整加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玉米 花色苷 色泽 温度 模型 动力学
下载PDF
采后苯丙氨酸处理对‘湖景蜜露’桃果皮色泽的影响
18
作者 马立杰 邵小达 +7 位作者 赵晟 潘泓 赵婧 张映曈 凌军 李鹏霞 黄雯 周宏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95-201,共7页
为探究苯丙氨酸处理对采后桃果皮着色的影响,该研究以套袋采收的‘湖景蜜露’桃为材料,采用8 mmol/L苯丙氨酸浸泡10 min处理后于常温(22±2)℃条件下贮藏8 d,研究苯丙氨酸处理对采后桃果实外观、果皮色差、花色苷含量和花色苷代谢... 为探究苯丙氨酸处理对采后桃果皮着色的影响,该研究以套袋采收的‘湖景蜜露’桃为材料,采用8 mmol/L苯丙氨酸浸泡10 min处理后于常温(22±2)℃条件下贮藏8 d,研究苯丙氨酸处理对采后桃果实外观、果皮色差、花色苷含量和花色苷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采后苯丙氨酸处理可以有效促进桃果实着色,显著提高桃果皮色差ΔE值、a^(*)值、颜色指数(color index of red grape,CIRG)和总花色苷含量,在贮藏第8天时,苯丙氨酸处理组的花色苷含量是对照组的1.64倍;苯丙氨酸处理显著促进了贮藏前期桃果皮中花色苷合成相关结构基因(PAL、F3H、DFR、UFGT)和调节基因(MYB10.1、bHLH3、WD40-1)的表达。研究证实了采后苯丙氨酸处理在促进套袋桃果皮花色苷合成和果皮着色中的作用,为苯丙氨酸在桃采后色泽调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技术指导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 色泽 花色苷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炆远志炮制工艺优化及其成分与色泽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宋金菊 钟凌云 +7 位作者 薛晓 解杨 李家晴 王卓 黄艺 陈明霞 刘斌 李育净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85-4090,共6页
目的优化炆远志炮制工艺,并对其成分与色泽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加水量、甘草用量、干燥温度工艺参数,AHP法确定远志口山酮Ⅲ、阿魏酸、细叶远志皂苷、3,6′-二芥子酰基蔗糖、醇浸出物含量权重系数,计算综... 目的优化炆远志炮制工艺,并对其成分与色泽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加水量、甘草用量、干燥温度工艺参数,AHP法确定远志口山酮Ⅲ、阿魏酸、细叶远志皂苷、3,6′-二芥子酰基蔗糖、醇浸出物含量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采用色差仪量化炆远志色泽程度,Prism关联性分析其成分与色泽之间的关系。结果最佳条件为每100 g远志加5倍量水,甘草用量7 g,干燥温度70℃。明亮度(L值)与远志口山酮Ⅲ、醇浸出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阿魏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红绿色值(a值)与醇浸出物、远志口山酮Ⅲ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总色度值(Eab值)与醇浸出物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远志口山酮Ⅲ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阿魏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预测炆远志饮片的质量。炆远志化学成分与色泽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炆远志 炮制工艺 成分 色泽 Box-Behnken响应面法 AHP法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丙二醛氧化对牦牛肉肌浆蛋白理化特性及色泽稳定性的影响
20
作者 陈腊梅 唐善虎 +3 位作者 李思宁 李锦锦 赵佳莹 李巧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13-120,共8页
利用不同浓度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氧化牦牛肉源肌浆蛋白(sarcoplasmic proteins,SP),通过评价SP侧链氨基酸氧化情况、蛋白结构、色泽、肌红蛋白(myoglobin,Mb)氧化状态,探讨脂质氧化对牦牛肉SP理化特性及色泽稳定性的影响。结... 利用不同浓度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氧化牦牛肉源肌浆蛋白(sarcoplasmic proteins,SP),通过评价SP侧链氨基酸氧化情况、蛋白结构、色泽、肌红蛋白(myoglobin,Mb)氧化状态,探讨脂质氧化对牦牛肉SP理化特性及色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MDA氧化后,SP的a^(*)值、b^(*)值、C^(*)值、脱氧肌红蛋白含量和氧合肌红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L^(*)值、高铁肌红蛋白含量和超铁肌红蛋白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即MDA氧化导致色泽稳定性降低。SP的羰基含量、二聚酪氨酸含量、SP-MDA加合物荧光强度、β-螺旋和β-转角相对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总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内源荧光强度、α-螺旋和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小分子条带的模糊扩展和高分子聚集物的形成,反映MDA促进了SP的氧化、聚集。Pearson相关性分析揭示了MDA氧化、SP理化性质、色泽稳定性三者之间的强相关性(P<0.05)。本研究认为,MDA通过直接氧化SP和间接介导Mb氧化改变了SP结构,并导致SP交联聚集和色泽稳定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二醛氧化 肌浆蛋白 色泽稳定性 牦牛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