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种水母碟状体色素细胞的显微观察
1
作者 刘滨 马书强 李文敏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4期69-71,共3页
在显微镜下对长腕束手水母、海月水母、咖啡金黄水母、巴布亚硝水母、澳洲斑点水母碟状体上的色素细胞进行详细观察,并记录、分析了五种水母色素细胞的显微结构特点。结果表明:组成水母碟状体的色素细胞主要有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 在显微镜下对长腕束手水母、海月水母、咖啡金黄水母、巴布亚硝水母、澳洲斑点水母碟状体上的色素细胞进行详细观察,并记录、分析了五种水母色素细胞的显微结构特点。结果表明:组成水母碟状体的色素细胞主要有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等三种。研究结果解析了水母基于色素细胞的体色形成机制,有助于水母性状的评价,推动水母观赏行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细胞 虹彩细胞 色素细胞 显微观察 水母 显微结构 碟状体
下载PDF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发育中体色花纹时序发生的色素细胞变化和控制基因表达的分析Ⅰ.胚胎时期
2
作者 孙伟恒 孙志宾 +8 位作者 王新安 马爱军 李迎娣 苟冬惠 于宏 李昊喆 Vorathep Muthuwan 曲江波 洪宜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9-498,共10页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不同体色和花纹与色素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在其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一直在变化,但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属于鲈形目、雀鲷科、双锯鱼属,是热带珊瑚礁观赏鱼类的首选品种。不同体色和花纹与色素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在其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一直在变化,但不同发育时期各种色素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控制基因表达情况等仍需明确研究。记录了眼斑双锯鱼胚胎时期色素细胞变化较为明显的6个发育时期,观察了不同时期的体色及色素细胞的变化特点,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各发育时期的10个体色控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胚胎发育阶段,整个胚胎的颜色从橙黄逐渐转变为暗红、黑红、黑色到最终透明,观察到卵黄囊表面幼体黑色素细胞到成体黑色素细胞的转变过程,鱼体表面在翻转期出现成体黑色素细胞、在器官形成期出现红色素细胞,眼睛及腹部在孵化期出现虹彩色素细胞。结合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发现:卵黄囊表面幼体黑色素细胞推测是外胚层中的神经嵴细胞直接发育而成,不需要迁移过程;Ednrb、TYR、Tbx2b基因对幼体黑色素细胞的形成和发育有重要作用,Pax3、Dct、Aim1基因与成体黑色素细胞的分化、迁移、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其中TY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体节期出现显著增加,说明TYR基因在胚胎发育初期就参与黑色素细胞的形成;Tbx2b基因不仅对黑色素细胞形成有影响,对眼斑双锯鱼心脏的形成也有一定作用;Fms基因对红色素细胞形成有重要作用;Ltk基因的表达要早于虹彩色素细胞的出现;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 发育 体色 色素细胞 表达分析
下载PDF
视盘黑色素细胞瘤病例报道1例并文献回顾
3
作者 冯晶华 杨潮 +3 位作者 李钠 吴小艳 武燕 杨迎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192-195,共4页
视盘黑色素细胞瘤(MCOD)是临床罕见的疾病,容易和脉络膜黑色素瘤相混淆,两者治疗方式截然不同,MCOD为良性疾病,存在恶性转化可能,因此与恶性疾病进行鉴别,及时发现肿瘤恶性转化对后续治疗至关重要。本文报道1例体积较大的右眼MCOD,最佳... 视盘黑色素细胞瘤(MCOD)是临床罕见的疾病,容易和脉络膜黑色素瘤相混淆,两者治疗方式截然不同,MCOD为良性疾病,存在恶性转化可能,因此与恶性疾病进行鉴别,及时发现肿瘤恶性转化对后续治疗至关重要。本文报道1例体积较大的右眼MCOD,最佳矫正视力为20/20,眼底照相可见右眼视盘区近似椭圆形的黑色肿物,边界不清,呈羽毛状;眼部B型超声可见右眼视盘上圆顶状隆起占位病灶;视野弓形缺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提示右眼神经节细胞层变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提示右眼血流密度增高,脉络膜血流缺损。诊断考虑为MCOD,未进行干预治疗,观察随访4个月后,瘤体无明显变化,嘱患者每年定期复查。分析检查结果发现:弓形视野缺损区域与患眼神经节细胞变薄区域有一致性,与脉络膜血流缺损、视网膜黄斑区血管密度增高具有相关性。通过对此病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顾文献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黑色素细胞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野缺损 血管密度 神经节细胞
下载PDF
MC1R对白癜风黑色素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袁相凤 罗增香 +1 位作者 李建娜 孙丽娜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3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黑素皮质受体1(MC1R)对白癜风黑色素细胞的作用和相关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表皮黑色素细胞系PIG1和白癜风黑色素细胞系PIG3V,分别用MC1R siRNA和MC1R过表达载体处理,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MC1R的表达,MTT检... 目的探讨黑素皮质受体1(MC1R)对白癜风黑色素细胞的作用和相关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表皮黑色素细胞系PIG1和白癜风黑色素细胞系PIG3V,分别用MC1R siRNA和MC1R过表达载体处理,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MC1R的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改变,活性氧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的产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Caspase 3、Bax和Bcl-2、p53、p21和Cyclin D1表达情况。结果敲减MC1R表达后MC1R表达下降,显著抑制黑色素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G2/M期细胞比例增高,ROS水平增加,Bcl-2、Cyclin D1蛋白降低,p-p38 MAPK、JNK、Caspase 3、Bax、p53和p21蛋白水平升高(P<0.05);而过表达MC1R后逆转上述改变(P<0.05)。结论调控MC1R表达可引起黑色素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可能参与白癜风黑色素细胞的病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皮质受体1 白癜风 色素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翘嘴鳜皮肤、鳞片、鳍色素细胞显微观察
5
作者 吴明林 陈晓武 +3 位作者 崔凯 李海洋 侯冠军 蒋阳阳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5-552,共8页
采用冰冻切片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体质量500 g 1龄翘嘴鳜皮肤、鳞片和鳍色素细胞的组成、分布及形态特征。皮肤纵切显微观察显示,眼后头部、体侧黑斑、体侧下部皮肤主要含黑色素细胞,喉部及腹部皮肤主要含... 采用冰冻切片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体质量500 g 1龄翘嘴鳜皮肤、鳞片和鳍色素细胞的组成、分布及形态特征。皮肤纵切显微观察显示,眼后头部、体侧黑斑、体侧下部皮肤主要含黑色素细胞,喉部及腹部皮肤主要含虹彩细胞。皮肤横切显微观察显示,在皮肤表面,黑色素细胞聚集呈团状或块状,黄色素细胞呈颗粒状,虹彩细胞呈长梭形。苏木精—伊红染色下,皮肤黑色素细胞呈棕黑色,虹彩细胞呈浅灰色。皮肤色素层主要分布在表皮层与真皮疏松层之间、真皮致密层与肌肉相连处,少量分布在真皮疏松层纤维组织上。鳞片显微观察显示,眼后头部、体侧黑斑、体侧下部鳞片主要含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喉部及腹部为透明状,不含或含少量黑色素细胞及黄色素细胞。鳞片黑色素细胞胞体大,胞体周边分枝多且细,黄色素细胞呈颗粒状。鳍显微观察显示,鳍主要含黑色素细胞及黄色素细胞,不同部位各色素细胞占比、大小及着色存在较大的区别。翘嘴鳜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虹彩细胞不同的调配比及着色深浅,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特征的条纹及图案,利于隐藏及捕食,同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 色素细胞 色素细胞 色素细胞 虹彩细胞
下载PDF
小鼠黑色素细胞沉默及过表达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黑色素合成的影响
6
作者 梁睿 范小瑞 +1 位作者 张晋强 庞全海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916-3930,共15页
旨在研究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与黑色素合成调控因子之间的互作关系,探索PEDF对黑色素细胞活力和黑色素合成的调控作用,为研究动物毛色形成机制提供基础。本研究将PEDF siRNA及PEDF过表达载体分别... 旨在研究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与黑色素合成调控因子之间的互作关系,探索PEDF对黑色素细胞活力和黑色素合成的调控作用,为研究动物毛色形成机制提供基础。本研究将PEDF siRNA及PEDF过表达载体分别转染小鼠黑色素细胞,对黑色素细胞活力、黑色素含量进行检测,采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及细胞免疫荧光对PEDF、Wnt1、Wnt3α、MITF和β-catenin的表达和定位进行检测。黑色素细胞PEDF沉默后,黑色素细胞的细胞活力增强,黑色素含量增加,Wnt1、Wnt3α、MITF和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升高;黑色素细胞PEDF过表达后,黑色素细胞活力减弱,黑色素含量减少,Wnt1、Wnt3α、MITF和β-catenin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PEDF、Wnt1、MITF、β-catenin表达于黑色素细胞的细胞质;Wnt3α表达于黑色素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本研究证实:PEDF使黑色素细胞活力减弱,可通过下调促黑色素生成相关的因子Wnt1、Wnt3α、MITF和β-catenin,从而抑制黑色素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PEDF 沉默和过表达 色素 小鼠黑色素细胞
下载PDF
红鳍笛鲷皮肤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7
作者 许振民 陈子钊 +2 位作者 崔海涛 王中铎 郭昱嵩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2,共7页
【目的】揭示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红体色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方法】利用色差仪分别测定背部、腹部和尾部皮肤的体色值,用形态学观察、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和透射电镜切片等方法分析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和数量特征,并使... 【目的】揭示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红体色的分布特征及影响机制。【方法】利用色差仪分别测定背部、腹部和尾部皮肤的体色值,用形态学观察、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和透射电镜切片等方法分析色素细胞组成、分布和数量特征,并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研究类胡萝卜素和体色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结论】红鳍笛鲷体表的红色素细胞显著多于黑色素细胞(P<0.001),且从背部向腹部逐渐减少,红体色受到黑色素细胞分布的影响;皮肤和视网膜是类胡萝卜素的主要沉积部位,皮肤中类胡萝卜素以脂肪酸结合的形式存在,其中红色类胡萝卜素主要有虾青素、角黄素和β-柠乌素等3种,虾青素和角黄素含量与红色素细胞数量呈正相关。建议在饲料中补充虾青素和角黄素以提升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鲷 色素细胞 组织切片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患儿及家长心理特征和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毛小岳 甘承 +1 位作者 谢中垚 王大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6期58-61,66,共5页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患者在围手术期间,患儿与家长会面临心理上的痛苦,引发不良情绪、认知和行为,对身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关注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特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患者在围手术期间,患儿与家长会面临心理上的痛苦,引发不良情绪、认知和行为,对身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关注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特征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目前,国内针对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患儿及家长的护理学研究比较有限,缺乏系统性的心理护理研究。本文对目前关于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 患儿 家长 心理特点 心理干预
下载PDF
黑色素细胞Toll样受体在色素性皮肤病中的作用
9
作者 朱宇琪 宋秀祖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486-489,共4页
Toll样受体(TLR)作为一类跨膜蛋白在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黑色素细胞功能性表达TLR2、3、4、7和9,参与黄褐斑和白癜风的发病。在黄褐斑的发病中,TLR2可促进黑色素合成及转运,并参与固有免疫反应;TLR4可诱导局部炎... Toll样受体(TLR)作为一类跨膜蛋白在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黑色素细胞功能性表达TLR2、3、4、7和9,参与黄褐斑和白癜风的发病。在黄褐斑的发病中,TLR2可促进黑色素合成及转运,并参与固有免疫反应;TLR4可诱导局部炎性反应促进色素沉着,可能与黄褐斑发病中的炎性反应相关。TLR3和TLR9分别通过促进黑素小体转移到角质形成细胞和激活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促进黑色素合成,引起皮肤色素沉着。在白癜风的发病中,TLR3在病毒双链核糖核酸(dsRNA)的激活下可诱导黑色素细胞凋亡,并可诱导促炎基因表达。TLR7和TLR9均被证明在白癜风黑色素细胞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白癜风的发病。因此,TLR在皮肤色素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了色素性皮肤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固有免疫 色素细胞 黄褐斑 白癜风
下载PDF
圆斑星鲽仔稚鱼色素细胞发育和体色变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严俊丽 陈四清 +3 位作者 常青 刘长琳 胡建成 王志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78-686,共9页
为研究圆斑星鲽早期发育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实验对1~72日龄的圆斑星鲽鱼苗进行了连续的显微观察,并绘制了早期发育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圆斑星鲽从20日龄开始进入快速的增长期,在水温12~19.5°C时完成变态发育需要50 d,黑... 为研究圆斑星鲽早期发育过程中色素细胞的形态和分布,实验对1~72日龄的圆斑星鲽鱼苗进行了连续的显微观察,并绘制了早期发育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圆斑星鲽从20日龄开始进入快速的增长期,在水温12~19.5°C时完成变态发育需要50 d,黑色素细胞最早出现,数量最多,黄色素细胞次之,虹彩细胞最后发育,数量最少。变态前黑色素细胞密度先升高后降低,在9日龄密度最大为1390个/mm^2,色素细胞逐渐密集鱼体两侧对称分布;变态开始后鱼体两侧色素不对称,有眼侧体表黑色素细胞逐渐溶解消退,由成体黑色素细胞代替,体色变深,黑色素细胞密度稳定在150个/mm^2;无眼侧黑色素细胞逐渐消溶退化,体色逐渐变白。白化个体在变态开始后出现,有眼侧不能形成成体黑色素细胞,形成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斑星鲽 色素细胞 色素细胞 虹彩细胞 形态学观察
下载PDF
成人神经皮肤黑色素细胞增生症伴颅内黑色素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毅宏 张静 许敬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1-502,共2页
关键词 色素细胞增生 色素细胞 脑肿瘤
下载PDF
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伴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多症恶性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国良 林健 +1 位作者 公方和 王卓才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11年第3期208-214,共7页
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congenital melanocyticnevus,CMN)是出生时即有的一种先天性色斑样痣,绝大多数患者均能健康地正常生活,仅极少部分可演变为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关键词 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CMN) 恶性黑色素瘤(MM) 神经皮肤黑色素细胞增多症(NCM)
下载PDF
斑马鱼鳍和鳞片色素细胞的显微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金杏 冯丽萍 +1 位作者 胡建华 高诚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94-101,共8页
目的观察斑马鱼鳍和鳞片色素细胞的组成、分布及形态特征。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对AB品系斑马鱼鳍和鳞片色素细胞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斑马鱼鳍上分布有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未观察到虹彩细胞。根据色素细胞的分布规律,将斑马鱼鳍... 目的观察斑马鱼鳍和鳞片色素细胞的组成、分布及形态特征。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对AB品系斑马鱼鳍和鳞片色素细胞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斑马鱼鳍上分布有黑色素细胞和黄色素细胞,未观察到虹彩细胞。根据色素细胞的分布规律,将斑马鱼鳍分为有、无斑马鱼条纹两类。鳞片中分布有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黑色素细胞较大,形态上主要分为呈树突状、颜色较浅、体积较大的I类黑色素细胞和呈团状、颜色较深、个体较小的Ⅱ类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个体最小,呈黄色或者橙黄色。虹彩细胞较长呈长棒状或梭形,数量最少。结论斑马鱼体表有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三种类型色素细胞,但鳍和鳞片在色素细胞组成和分布上存在着差异,鳞片中色素细胞的种类和形态特征较鳍中色素细胞更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鳍鳞片色素细胞 色素细胞 色素细胞 虹彩细胞
下载PDF
椎管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亚明 田增民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8年第3期207-210,共4页
椎管内原发性黑色素细胞肿瘤十分罕见,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和病理学特征,可以分为:恶性黑色素瘤和良性脑脊膜黑色素细胞瘤,二者在治疗方式和预后上截然不同,本文就此种罕见肿瘤的临床特征做一文献复习。
关键词 椎管内 色素细胞肿瘤 脑脊膜黑色素细胞 恶性黑色素
下载PDF
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伴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多症恶性变1例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王国良 林健 公方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CMN)伴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多症恶性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MN伴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多症恶性变病人的临床资料,行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并对该病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病变达镜下... 目的探讨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CMN)伴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多症恶性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MN伴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多症恶性变病人的临床资料,行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并对该病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病变达镜下全切除,病理检查结果符合恶性黑色素瘤(MM),综合临床特征,病理诊断考虑为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多症恶性变。病人术后未行进一步治疗,于术后3个月死亡。结论 CMN是一种先天性色斑样痣,仅极少部分可演变为MM和神经皮肤黑色素细胞增多症(NCM)并恶性变,大型CMN病人存在大量复合卫星痣是发生MM和NCM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上一旦出现颅内MM,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主,放、化疗及免疫治疗仅可使极少部分病人受益,预后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 先天性黑色素细胞 神经皮肤黑色素细胞增多症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几种鲤鲫鳞片色素细胞和体色发生的观察 被引量:36
16
作者 徐伟 李池陶 +1 位作者 曹顶臣 尹家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2,共6页
通过普通鲫、红鲫、水晶彩鲫、普通鲤、蓝鲤、荷包红鲤和锦鲤的不同色彩鳞片色素细胞和体色发生过程观察,确定组成鳞片的色素细胞有4种:红色素、黄色素、黑色素和鸟粪素细胞,分布在鳞片的上层和下层,由于组合不同、大小不同和形状不同,... 通过普通鲫、红鲫、水晶彩鲫、普通鲤、蓝鲤、荷包红鲤和锦鲤的不同色彩鳞片色素细胞和体色发生过程观察,确定组成鳞片的色素细胞有4种:红色素、黄色素、黑色素和鸟粪素细胞,分布在鳞片的上层和下层,由于组合不同、大小不同和形状不同,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不同体色。本研究描述了不同品种鲤、鲫鱼从出苗到体色形成的发生过程,总结和归纳了不同时期体色变化的异同点,以期为鱼类的体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鱼 鲫鱼 鳞片 色素细胞 体色 发生
下载PDF
大菱鲆早期变态发育和体表黑色素细胞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1
17
作者 朱杰 张秀梅 +2 位作者 高天翔 柳广东 杨原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3-200,共8页
对大菱鲆早期变态发育及体表黑色素细胞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绘制了 1~ 6 0日龄大菱鲆鱼苗形态发育图 ,同时观察拍摄不同发育时期体表黑色素细胞的形态变化。 14~ 17℃水温时 ,大菱鲆早期变态发育约需6 0d。 1~ 14日龄主要为器官发... 对大菱鲆早期变态发育及体表黑色素细胞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绘制了 1~ 6 0日龄大菱鲆鱼苗形态发育图 ,同时观察拍摄不同发育时期体表黑色素细胞的形态变化。 14~ 17℃水温时 ,大菱鲆早期变态发育约需6 0d。 1~ 14日龄主要为器官发育 ;14~ 40日龄主要为形态变化 ,2 5日龄左右开始变态 ;40~ 6 0日龄变态基本完成。变态前 ,鱼苗体表的幼体黑色素细胞对称分布 ,色素细胞密度先增加后减少。变态开始后 ,鱼体两侧体色出现不对称。有眼侧体表幼体黑色素细胞减少 ,逐渐由成体黑色素细胞替代 ,体色变深 ;无眼侧幼体黑色素细胞逐渐消褪 ,未出现成体黑色素细胞 ,体色逐渐变为白色。若有眼侧体表成体黑色素细胞的出现受阻 ,则形成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早期变态发育 体表黑色素细胞 形态学 白化现象
下载PDF
构建含黑色素细胞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源 金岩 +2 位作者 王新文 赵宇 李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 探讨运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含有黑色素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 方法 以包皮组织作为细胞来源 ,采用消化法获得角朊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黑色素细胞 ,在自行设计的组织工程皮肤培养系统构建组织工程皮肤。行Dopa染色、透射电镜和 S- 1... 目的 探讨运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含有黑色素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 方法 以包皮组织作为细胞来源 ,采用消化法获得角朊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黑色素细胞 ,在自行设计的组织工程皮肤培养系统构建组织工程皮肤。行Dopa染色、透射电镜和 S- 10 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构建的皮肤中黑色素细胞的分布和状态。 结果 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结构完整 ,细胞状态良好 ,Dopa染色、透射电镜和 S- 10 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均显示含有大量黑色素细胞并处于良好状态。 结论 构建了含黑色素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 ,可用于下一步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细胞 组织工程皮肤 细胞培养 检测
下载PDF
几种天然活性物对黑色素细胞毒性及美白功效的比较 被引量:33
19
作者 康琰琰 张美英 +3 位作者 邢少璟 熊盛 王一飞 朱艳梅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1-363,379,共4页
为比较几种天然产物的美白效果及细胞毒性大小,采用小鼠B16黑色素细胞为受试细胞,分别研究了熊果苷及两种不同的海藻多糖对黑色素细胞的细胞毒性、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熊果苷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与之相比,海藻多... 为比较几种天然产物的美白效果及细胞毒性大小,采用小鼠B16黑色素细胞为受试细胞,分别研究了熊果苷及两种不同的海藻多糖对黑色素细胞的细胞毒性、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熊果苷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与之相比,海藻多糖对黑色素细胞活力几乎无影响;3种药物对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及黑色素合成均有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且熊果苷的抑制作用高于海藻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添加剂 海藻多糖 熊果苷 色素细胞 细胞毒性 酪氨酸酶
下载PDF
眼、皮肤色素细胞增生症1例
20
作者 梁春元 张秀兰 《吉林医学信息》 1998年第7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皮肤色素细胞增生病 眼睑皮肤色素细胞增生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