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1,6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艺术三万年》评介
1
作者 陈肸萌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I0008-I0008,共1页
《西方艺术三万年》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王瑞芸教授所著的一本西方艺术通史。全书一百零八章,分为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三个部分。该书以艺术发生的历史线索为经、艺术流变过程中的社会文化观念及重要现象与问题为纬,系统考察了西... 《西方艺术三万年》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王瑞芸教授所著的一本西方艺术通史。全书一百零八章,分为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三个部分。该书以艺术发生的历史线索为经、艺术流变过程中的社会文化观念及重要现象与问题为纬,系统考察了西方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类型特征。同时,该书也对西方艺术观念的流变进行了全面梳理,进一步揭示了西方艺术的发展规律。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抓住了艺术史与美学史、文化史、文明史之间的有机联系,聚焦具体历史时期文化语境的特殊性,不仅完成了对西方艺术的全方位巡礼,也对艺术起源、艺术风格、艺术趣味、艺术进化、艺术与审美、形式与功能等诸多艺术理论问题进行总结,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研究院 社会文化观念 历史线索 艺术起源 古典艺术 艺术趣味 形式与功能 艺术流变
下载PDF
实用艺术作品“阶层式”保护模式研究——兼评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第157号
2
作者 冯晓青 范臻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仅依赖“思想—表达二分法”处理实用艺术作品著作权问题显得捉襟见肘。我国传统著作权法以文字作品为核心,其评价体系面对美术类作品时略显不足,嵌套在实用性与艺术性共生的实用艺术作品之上更显乏力。实用艺术作品以实用性为前提,以... 仅依赖“思想—表达二分法”处理实用艺术作品著作权问题显得捉襟见肘。我国传统著作权法以文字作品为核心,其评价体系面对美术类作品时略显不足,嵌套在实用性与艺术性共生的实用艺术作品之上更显乏力。实用艺术作品以实用性为前提,以艺术性为核心,具有独立作为一类作品的逻辑自洽性与实践可行性。司法实践中,应当在“思想—表达二分法”的基础上引入“技术—艺术二分法”,采取“阶层式”的递进模式,对其中的可版权部分进行识别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艺术作品 美术作品 实用性 艺术 技术—艺术二分法 公共领域
下载PDF
实验张力与媒介观念——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当代艺术作品赏鉴
3
作者 黄丹麾 《南腔北调》 2024年第3期58-75,共18页
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立足于实验与观念,在传统学院派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从而形成不同于以往学院派的当代艺术风貌,通过解读该院师生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窥见长春师大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的演变过程和当下状态,由此可以将它... 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立足于实验与观念,在传统学院派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从而形成不同于以往学院派的当代艺术风貌,通过解读该院师生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窥见长春师大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的演变过程和当下状态,由此可以将它上升到实验张力与媒介观念的理论层面和语境高度,这对于推动该院当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探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风貌 赏鉴 张力 学院派 演变过程
下载PDF
美学视域下中国画用纸的艺术讲究
4
作者 杜思秋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39-I0040,共2页
一幅优秀的中国画作不仅体现在画家的艺术造诣上,而且与其所选用的纸张息息相关。中国画用纸不是简单的载体,更是艺术表达的一部分,是画家与观者情感交流的桥梁。审视中国画的用纸讲究,既要了解纸张的物理特性,也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美... 一幅优秀的中国画作不仅体现在画家的艺术造诣上,而且与其所选用的纸张息息相关。中国画用纸不是简单的载体,更是艺术表达的一部分,是画家与观者情感交流的桥梁。审视中国画的用纸讲究,既要了解纸张的物理特性,也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美学理念与文化意蕴,这对于研究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入理解中华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美学视域,围绕中国画用纸展开讨论,探索其对中国画艺术表现力的影响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美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视域 艺术表现手法 中国画 艺术造诣 艺术表达 艺术表现力 美学价值 文化意蕴
下载PDF
何为艺术史观念中的“再现”——《西方艺术史观念:再现与艺术史转向》(第2版)评介
5
作者 王之璇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I0009-I0009,共1页
“再现”是西方艺术理论的重要概念,对启蒙运动以来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艺术史论的写作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名潞教授认为,西方现代艺术史和批评理论的哲学基础就是启蒙所奠定的“再现”,或者“再现主义”。西方学者对于再现的基本概... “再现”是西方艺术理论的重要概念,对启蒙运动以来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艺术史论的写作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名潞教授认为,西方现代艺术史和批评理论的哲学基础就是启蒙所奠定的“再现”,或者“再现主义”。西方学者对于再现的基本概念界定也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是对古代希腊经典的“摹仿”学说的继承。摹仿论将艺术定位为摹仿,强调艺术就像镜子映照出现实一样,忠实地映照出对象的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希腊 西方现代艺术 批评理论 写作方法 艺术作品 艺术定位 艺术史论 再现
下载PDF
“完整儿童艺术表达”的理解与行动
6
作者 林敏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基于对学校艺术教育现实问题和育人目标的思考以及艺术课标的指引与启发,提出“完整儿童艺术表达”理念。“完整儿童艺术表达”,是完全的表达、完善的表达和完满的表达,具有独特性、差异性、持续性和综合性。“完整儿童艺术表达”的行动... 基于对学校艺术教育现实问题和育人目标的思考以及艺术课标的指引与启发,提出“完整儿童艺术表达”理念。“完整儿童艺术表达”,是完全的表达、完善的表达和完满的表达,具有独特性、差异性、持续性和综合性。“完整儿童艺术表达”的行动,可从艺术课程的实施、艺术资源的开发和艺术活动的开展三方面入手。其中,艺术课程的实施应追求系统性,艺术资源的开发应体现多样性,艺术活动的开展应突出主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整儿童艺术表达” 艺术课程 艺术资源 艺术活动
下载PDF
国风玉雕艺术创作思维与创新实践
7
作者 张晓玉 《理财(经济)》 2024年第4期84-86,共3页
玉雕艺术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工艺,玉石的独特质地和神秘气质,使其成为艺术创作的理想材料。然而,在众多的玉雕艺术家中,国风玉雕以独特的创作思维和创新实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玉雕创新不仅是工艺技术的创新,更是审美艺术的创新。作为... 玉雕艺术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工艺,玉石的独特质地和神秘气质,使其成为艺术创作的理想材料。然而,在众多的玉雕艺术家中,国风玉雕以独特的创作思维和创新实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玉雕创新不仅是工艺技术的创新,更是审美艺术的创新。作为国风玉雕的一员,笔者深信玉雕工艺是艺术思想性及艺术创造性的延伸,通过技术手法,表现创作理念和文化内涵,用精致的工艺打造符合当代审美观念的作品,从而展示玉雕艺术中的创作思维与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雕工艺 艺术创作 艺术创造性 创新实践 玉雕创新 玉雕艺术 创作思维 审美艺术
下载PDF
纸上的生命:剪纸艺术中的精美绘画
8
作者 司隆 《科学之友》 2024年第3期18-19,共2页
剪纸艺术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在纸上剪出各种形状和图案,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精美作品。本文将探讨剪纸艺术家如何通过细腻的剪纸技巧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出剪纸作品的美丽与神奇,并分析其对大众的启发和影响。剪纸艺术是... 剪纸艺术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在纸上剪出各种形状和图案,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精美作品。本文将探讨剪纸艺术家如何通过细腻的剪纸技巧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展现出剪纸作品的美丽与神奇,并分析其对大众的启发和影响。剪纸艺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形式,艺术家凭借独特的纸质材料和精湛的剪裁技艺,在纸上创造出栩栩如生的作品。通过剪纸艺术,艺术家能够展现出绚丽多样的景观和奇妙的生命力,引发人们对艺术的思考。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剪纸艺术中的精美绘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纸艺术 纸质材料 剪纸作品 传统艺术形式 艺术 绘画 艺术的思考 生命力
下载PDF
让艺术之翼于“乡土”中振飞——农村小学泥塑教育实践工作坊建设探索
9
作者 赵梅林 《四川教育》 2024年第6期12-13,共2页
泥塑是传统民间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从古到今,中国人民用泥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无不体现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及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农村小学可以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创造性地建设泥塑工作坊,丰富艺术教育的形式。开展有序... 泥塑是传统民间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从古到今,中国人民用泥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无不体现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及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农村小学可以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创造性地建设泥塑工作坊,丰富艺术教育的形式。开展有序的泥塑实践活动,教导学生基本的泥塑知识,引导他们探索制作泥塑艺术作品的方法,既是对我国泥塑传统艺术的传承,也让学生丰富的情感及创意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与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小学 工作坊 传统民间艺术 泥塑艺术 艺术表现能力 人民的智慧 艺术作品 泥塑教育
下载PDF
数字艺术应有独有的批评体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永亮 《中国文艺评论》 2016年第6期67-71,共5页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数字艺术这一新兴艺术虽然发展历史短,但已经在各门艺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并沿着自身轨迹前行。既然它有着自身的艺术本体,也应当有一套特殊的艺术批评体系。而构建这一批评体系,首先需要厘清'...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数字艺术这一新兴艺术虽然发展历史短,但已经在各门艺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并沿着自身轨迹前行。既然它有着自身的艺术本体,也应当有一套特殊的艺术批评体系。而构建这一批评体系,首先需要厘清'数字艺术'的内涵。目前,对数字艺术的理解和表述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两种。其一,在计算机上创作的、或受计算机制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艺术批评 艺术作品 新兴艺术 艺术方法 网络艺术 艺术评论家 艺术媒介 艺术形式 艺术风格
下载PDF
同源·分流·汇合:技术与艺术联动发展的三个阶段——兼及传媒艺术史的视角
11
作者 刘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3,共12页
人类技术/科技与艺术的联动是一对经典关系,二者的共生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技术与艺术的同源;二是技术与艺术的分流;三是技术与艺术的再度汇合。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含网络视听和数字艺术)等艺... 人类技术/科技与艺术的联动是一对经典关系,二者的共生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技术与艺术的同源;二是技术与艺术的分流;三是技术与艺术的再度汇合。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新媒体艺术(含网络视听和数字艺术)等艺术形式在内的传媒艺术,其发展历程体现出不少人类技术/科技与艺术联动发展的生态和规律,特别是在技术与艺术的分流、再度汇合两个阶段中表现得尤为显著。在未来,随着AI、VR、AR、MR、XR、5G+、8K+、IoT、BT等科技的不断发展,传媒艺术的理论研究有责任快速捕捉到科技与艺术联动背后的本质、规律、特质等具有普遍性阐释力的底层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技术 科技 传媒艺术 传媒艺术
下载PDF
旅游艺术地理研究:内涵、框架与新方向
12
作者 孙佼佼 郭英之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0,共12页
艺术不仅是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推动目的地实现新的地方生产,由此引发的旅游艺术地理议题产生了巨大的理论需求,亟待学术探索。文章首先厘清广义与狭义的艺术地理研究,剖析其时空观,提出旅游研究与实践中的艺术地理现象,阐释... 艺术不仅是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推动目的地实现新的地方生产,由此引发的旅游艺术地理议题产生了巨大的理论需求,亟待学术探索。文章首先厘清广义与狭义的艺术地理研究,剖析其时空观,提出旅游研究与实践中的艺术地理现象,阐释旅游、艺术、地理三者的逻辑关系,分析旅游艺术地理的内涵,建构包含艺术旅游、旅游艺术、艺术联合旅游促进地方生产的主题框架。在此框架下,文章辨析了艺术旅游(以艺术体验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与旅游艺术(具有艺术性的旅游行为及其衍生品)的概念;厘清旅游艺术的3个主题,即旅游作为艺术行为而产生的地理活动现象、旅游引发的仪式艺术作为一种地理文化现象,以及旅游地图艺术作为一种研究工具;阐述艺术联合旅游对地方生产的促进。最后,文章提出旅游艺术地理研究新趋势,包括基于地方艺术的旅游产业创意开发、旅游及其艺术形式带动地方振兴以及旅游艺术的数字化空间与工具。理论层面,文章一方面为旅游研究引入了一个创新且系统的艺术地理框架,另一方面为艺术地理研究提供了来自旅游领域的重要理论构成;实践层面,文章以艺术为切入口,为目的地创造个体体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促进地方生产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研究 艺术地理 旅游艺术 艺术旅游 地方生产
下载PDF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思想基础与时代关联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具有三大特点:四个场极(先锋艺术、大众艺术、电型艺术、设计艺术),三类对立(先锋艺术与后三类艺术),四圈(先锋艺术之圈、大众艺术之圈、电型艺术和设计艺术的艺术部分之圈、非艺术部分之圈)互动。三大特点在思想上受...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具有三大特点:四个场极(先锋艺术、大众艺术、电型艺术、设计艺术),三类对立(先锋艺术与后三类艺术),四圈(先锋艺术之圈、大众艺术之圈、电型艺术和设计艺术的艺术部分之圈、非艺术部分之圈)互动。三大特点在思想上受升级了的科学和哲学形成的新世界观的影响,这就是相对论和量子论中的质能一体和时空一体观念。这两大特点从各类艺术特别是绘画中体现出来,后艺术时代的西方绘画,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如何在画中表现虚;二是如何在画中突出时间。最有代表性的画家,在这两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通过对西方绘画大家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到,西方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在体现虚实结构之“虚”和突出时空结构之“时”上,与中国和印度的古典绘画既有相同的一面,还有不同的一面,体现了西方对虚和时的理解。这种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自身的历史演进;二是中西印的文化比较。从西方的古今之变和中西印的艺术互鉴,可以更深地体悟西方后艺术时代中的艺术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时代 质能一体 时空一体 中西印艺术 艺术互鉴
下载PDF
历史意识与未来视野:2023年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14
作者 李修建 孙晓霞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2期5-20,共16页
2023年艺术学理论在多个领域取得丰硕成绩。学科建设中,以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为核心,形成整体性的学术布局;同时,学界认真反思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不足与短板,积极寻求解决通道。对学科内基本概念、问题、核心思想的历史溯源... 2023年艺术学理论在多个领域取得丰硕成绩。学科建设中,以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为核心,形成整体性的学术布局;同时,学界认真反思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中的不足与短板,积极寻求解决通道。对学科内基本概念、问题、核心思想的历史溯源,对艺术物性、事性、定义的哲学追问,对艺术的跨媒介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艺术史学理论、中国艺术学学术史、文献整理、史学方法论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艺术批评理论聚焦新媒体时代的新批评、批评方法以及中西方艺术批评理论等。交叉学科与跨学科研究中,艺术传播学异军突起,在学术史梳理、学科建构及热点分析等方面都有新突破;艺术社会学、艺术地理学等持续推进;人工智能时代,关于艺术与科技的历史联系、当代互动及跨学科的研究范式等方面形成颇多创见。总结历史、面向未来,学术史和跨学科研究成为当下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大体系” 跨媒介理论 艺术史学 艺术批评理论 跨学科
下载PDF
生成式AI影响下的艺术媒介本体论转向
15
作者 汤筠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7,共9页
以Midjourney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中的“文字转图像”(Text-to-image)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其崭新的交互方式向大众宣告了生成式AI带领当代艺术步入“艺术大众化”时代。生成式AI技术影响下的艺术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变迁。艺术媒介已不... 以Midjourney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中的“文字转图像”(Text-to-image)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其崭新的交互方式向大众宣告了生成式AI带领当代艺术步入“艺术大众化”时代。生成式AI技术影响下的艺术传播媒介发生了巨大变迁。艺术媒介已不仅具有“材料”“媒材”“质料”等传统属性,艺术传播的媒介环境从“再现”走向“再生产”;艺术媒介从“聚块”(Agglomerations)的传播模式发展为多元形态,在分散且广泛的“灰色媒介”中,艺术媒介的“物质性”被关注;人机艺术传播中的“媒介在场”和“社会在场”共同建构社会景观,塑造社会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AI 艺术媒介 艺术传播 本体论
下载PDF
风格迁移、指令设计与“世界模拟器”——兼论Sora模型产出艺术杰作的可能
16
作者 杨俊蕾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4,共9页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监督学习和对抗神经网络的推动下不断升级,程序化算法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也逐渐加大。回溯人工智能技术在作品生成方面的路径与方法,有助于理解人工智能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的新特征。通过细审艺术风格迁...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监督学习和对抗神经网络的推动下不断升级,程序化算法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也逐渐加大。回溯人工智能技术在作品生成方面的路径与方法,有助于理解人工智能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的新特征。通过细审艺术风格迁移的技术迭代现象,可以发现人机交互界面上隐形存在的深层指令设计问题。围绕指令文本做出的无休止调整,在增强艺术创作的游戏化体验时,迎来了动态的涌现现象。作为世界模拟器之一的Sora模型,能够部分地呈现运动中的物理世界,却无法模拟情感动态,艺术杰作难以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艺术 风格迁移 指令设计 世界模拟器 生成式AI SORA 艺术涌现
下载PDF
日益开放的中国艺术史研究——读翟进《天真与自由——漫步中国古代艺术》
17
作者 刘成纪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4期127-128,共2页
作为现代美学的起步,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将美学界定为低级认识论或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这一定位意味着,在人类围绕自然和人自身建构的诸多知识形态中,从美学角度谈论美和艺术可能属于门槛最低的一类。比如,作为审美活动,只要某... 作为现代美学的起步,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将美学界定为低级认识论或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这一定位意味着,在人类围绕自然和人自身建构的诸多知识形态中,从美学角度谈论美和艺术可能属于门槛最低的一类。比如,作为审美活动,只要某物被人看到或听到,并引起感官快适,我们就可以说它是美的;在博物馆或美术馆看一幅作品,只要观看者对它是有感觉的,他谈论自己的感觉就应该算是在谈论艺术。这种状况,极易引人生发出关于“人人都是艺术家”或“人人都是美学家”的想象。但事实并非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研究 知识形态 中国古代艺术 鲍姆嘉通 美学角度 现代美学 观看者 美术馆
下载PDF
“出了象牙之塔”:《申报·艺术界》与《艺术界周刊》的互文性传播研究
18
作者 刘晨 《美育学刊》 2024年第1期93-103,共11页
《申报》著名副刊《艺术界》与《艺术界周刊》存在明确的互文现象,这种互文现象对民国时期的艺术界传播产生积极影响,推动艺术文化研究从“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形成提倡艺术、走向民众、趋向普及的传播语境,同时也成为“民族主... 《申报》著名副刊《艺术界》与《艺术界周刊》存在明确的互文现象,这种互文现象对民国时期的艺术界传播产生积极影响,推动艺术文化研究从“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形成提倡艺术、走向民众、趋向普及的传播语境,同时也成为“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重要生发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艺术界》 艺术界周刊》 互文性 传播 民国
下载PDF
区域民俗与地方艺术:造型类民俗艺术研究的几个问题
19
作者 张兆林 董琦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民俗艺术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文化物象,是民众现实生产生活的重要部分。研究民俗艺术必须要关注其所处的外在环境,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观察民俗艺术及其参与且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生态,必须关注艺术形式本体及其所发生关系的... 民俗艺术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文化物象,是民众现实生产生活的重要部分。研究民俗艺术必须要关注其所处的外在环境,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观察民俗艺术及其参与且与之密切相关的文化生态,必须关注艺术形式本体及其所发生关系的民众的生产日常生活,必须关注创造并传承民俗艺术的民间艺人。要通过个案研究进而关注该类艺术形式自身嬗变的文化逻辑及现实影响力的实现,特别是在当下社会文化意义重塑过程中的生存智慧与发展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艺术 文化逻辑 艺术民俗学
下载PDF
一幅瑰玮奇谲的楚艺术画卷--《楚艺术全集·绘画与纹饰卷》评介
20
作者 刘玉堂 赵越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作为先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的绘画与纹饰既是其中的鲜明代表,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源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楚墓出土的各类精美漆器等文物不仅工艺水平高超,所附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也代表了铜、陶、木、竹、玉等各类材质装... 作为先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的绘画与纹饰既是其中的鲜明代表,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源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楚墓出土的各类精美漆器等文物不仅工艺水平高超,所附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也代表了铜、陶、木、竹、玉等各类材质装饰艺术的最高水准。同时,楚美术还具有强烈的现代感,与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和艺术旨趣多有相通之处,使我们得以穿越时空,领略两千多年前古人的智慧与风神。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楚艺术全集》立足于艺术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墓 图书出版 艺术 图案纹样 装饰艺术 楚美术 中国传统绘画 现代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