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用艺术作品“阶层式”保护模式研究——兼评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第157号
1
作者 冯晓青 范臻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仅依赖“思想—表达二分法”处理实用艺术作品著作权问题显得捉襟见肘。我国传统著作权法以文字作品为核心,其评价体系面对美术类作品时略显不足,嵌套在实用性与艺术性共生的实用艺术作品之上更显乏力。实用艺术作品以实用性为前提,以... 仅依赖“思想—表达二分法”处理实用艺术作品著作权问题显得捉襟见肘。我国传统著作权法以文字作品为核心,其评价体系面对美术类作品时略显不足,嵌套在实用性与艺术性共生的实用艺术作品之上更显乏力。实用艺术作品以实用性为前提,以艺术性为核心,具有独立作为一类作品的逻辑自洽性与实践可行性。司法实践中,应当在“思想—表达二分法”的基础上引入“技术—艺术二分法”,采取“阶层式”的递进模式,对其中的可版权部分进行识别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艺术作品 美术作品 实用性 艺术 技术—艺术二分法 公共领域
下载PDF
艺术与真理:对海德格尔“艺术作品本源”的澄清
2
作者 郭建平 李军毓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艺术作品的本源》一直以来对于研究海德格尔哲学路径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同时因其标题即关于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故其也常常成为讨论艺术以及艺术作品的重要文献,甚至将海德格尔对艺术的看法定义为“艺术=真理”。这种简化式的... 《艺术作品的本源》一直以来对于研究海德格尔哲学路径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同时因其标题即关于艺术作品的本源问题,故其也常常成为讨论艺术以及艺术作品的重要文献,甚至将海德格尔对艺术的看法定义为“艺术=真理”。这种简化式的论述背离了海德格尔的初衷,难免与其背后的哲学、艺术研究产生一定的偏颇。海德格尔反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对艺术即模仿的理论解读,批判笛卡尔以来,尤其是在康德那里所凸显的主体性创造的艺术观。他借由物、用具的视角分析、拆解了传统对物质、材料的贬低和驳斥,认为只有在艺术作品中物才得以彰显,而非被抛弃。他认为只有进入循环之中才能发现并进入艺术作品之中。在当代论述艺术与哲学的关系中,或许更加应该被思索的路径不是从哲学到艺术,而是从艺术到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的本源》 艺术 真理 艺术作品 本源 解释
下载PDF
实验张力与媒介观念——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当代艺术作品赏鉴
3
作者 黄丹麾 《南腔北调》 2024年第3期58-75,共18页
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立足于实验与观念,在传统学院派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从而形成不同于以往学院派的当代艺术风貌,通过解读该院师生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窥见长春师大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的演变过程和当下状态,由此可以将它... 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立足于实验与观念,在传统学院派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从而形成不同于以往学院派的当代艺术风貌,通过解读该院师生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窥见长春师大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的演变过程和当下状态,由此可以将它上升到实验张力与媒介观念的理论层面和语境高度,这对于推动该院当代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笔者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探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风貌 赏鉴 张力 学院派 演变过程
下载PDF
隐喻视域下艺术作品的文化意蕴探析
4
作者 李忠友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5期173-178,共6页
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存在离不开隐喻,隐喻的表达作用是通过意象实现的。该文探析艺术作品中隐喻思维方式唤起的意义与系列意象的融合,试图从对意象的领悟中去把握和理解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构建理性思维价值观念,以期实现认知主体的感受、... 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存在离不开隐喻,隐喻的表达作用是通过意象实现的。该文探析艺术作品中隐喻思维方式唤起的意义与系列意象的融合,试图从对意象的领悟中去把握和理解人与世界的本质关系,构建理性思维价值观念,以期实现认知主体的感受、理解和认知。运用隐喻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从价值性与艺术性统一的角度,深入剖析艺术作品中渗透和融合的富有深刻文化意蕴的思想内容,认为艺术作品是关照和体验内在情感的精神性需要,是缓解和慰藉现实缺乏的想象性满足,是寓意和映象人类存在的诗意性追求。揭示艺术作品中富有深刻文化内涵的思想内容,对于人类认识和理解世界、人生具有可贵的借鉴与启迪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隐喻视域 价值性 艺术 意蕴 论析
下载PDF
“艺马为媒”马艺术作品设计
5
作者 闫占军 吴光宇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1期I0007-I0007,共1页
设计说明:在中华马文化艺术长河中,对马艺术形态的研究和创作绵延不断,内蒙古马文化与马产业研究是中华马文化艺术中灿烂的篇章。作者生动地捕捉和提炼马艺术形态,凝练马文化精神内涵,以马为媒介,将更为丰富的马文化艺术及马艺术产品融... 设计说明:在中华马文化艺术长河中,对马艺术形态的研究和创作绵延不断,内蒙古马文化与马产业研究是中华马文化艺术中灿烂的篇章。作者生动地捕捉和提炼马艺术形态,凝练马文化精神内涵,以马为媒介,将更为丰富的马文化艺术及马艺术产品融入新时代生活中,探索马艺术实践应用。项目形成了一系列设计研究成果,也将赋能马旅游发展,助力马产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名称 设计说明 艺术作品 文化精神内涵 研究成果 实践应用 艺术形态 内蒙古
下载PDF
艺术作品整体性、流畅时体与身体图式——论梅洛-庞蒂在审美时位与审美时间意识域之间的纠结
6
作者 刘彦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7,共10页
梅洛-庞蒂以流畅时体为出发点,对乐器演奏者身体的运动觉与身体图式进行审美时位构成分析,并把流畅时体与艺术作品整体性的空间构成彻底贯通、对应起来,把审美前摄视为审美时间意识域的生产者,规避了回忆、反思对审美滞留的干扰。同时,... 梅洛-庞蒂以流畅时体为出发点,对乐器演奏者身体的运动觉与身体图式进行审美时位构成分析,并把流畅时体与艺术作品整体性的空间构成彻底贯通、对应起来,把审美前摄视为审美时间意识域的生产者,规避了回忆、反思对审美滞留的干扰。同时,他还把流畅-整体对置思想落实在绝对同时性构成方式之上。他的纠结在于:现象学还原或认识还原的弊端,容易造成审美生活意义与其他意义的混淆;没有自觉地把审美时体的流畅性视为审美生活的关键显现状态之一;不再使用“时间意识”或“审美时间意识域”这样的整体概念,对审美时位的构成分析显得见树不见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洛-庞蒂 流畅时体 艺术作品空间构成 含混 审美滞留 回忆 审美时位
下载PDF
情感是艺术作品的审美核心——我的工笔人物画创作观
7
作者 宋彦军 《中国书画》 2024年第1期120-121,共2页
从事中国画近30年,在创作过程中,有时会阶段性明确,偶尔也会迷茫的问题只有两个:“画什么”和“如何画”。“画什么”,经过多年的诸多探寻与尝试后,决定将自己的创作方向主要放在当代青年都市女性上。一则,从人物画角度,年轻女性形象适... 从事中国画近30年,在创作过程中,有时会阶段性明确,偶尔也会迷茫的问题只有两个:“画什么”和“如何画”。“画什么”,经过多年的诸多探寻与尝试后,决定将自己的创作方向主要放在当代青年都市女性上。一则,从人物画角度,年轻女性形象适合表现绘画的形式之美;二则,经常会被身边都市青年女性独立自主、意气风发、奋发图强的精神所感动,通过绘画赞扬讴歌她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艺术作品 审美核心 创作观 中国画 都市女性 创作方向 都市青年
下载PDF
涂国生艺术作品鉴赏
8
作者 涂国生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2期1-1,共1页
1989年毕业于景德镇市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1993年作品《200件珍珠釉福娃瓶》获全国百花奖优秀奖;1999年获国家级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二级证书、全国书画及陶瓷美术画师资格二级证书;2001年作品《希望之路》荣获省级铜奖;2002年作品《奇峰... 1989年毕业于景德镇市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1993年作品《200件珍珠釉福娃瓶》获全国百花奖优秀奖;1999年获国家级陶瓷艺术设计专业二级证书、全国书画及陶瓷美术画师资格二级证书;2001年作品《希望之路》荣获省级铜奖;2002年作品《奇峰》荣获国家级银奖;2005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006年,两件陶瓷艺术作品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西省博物馆 陶瓷艺术作品 陶瓷美术 作品鉴赏 景德镇市 陶瓷职工 证书
下载PDF
为“新人类”造像——乔治·巴塞利茨艺术作品分析
9
作者 董春宇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2期157-159,共3页
乔治·巴塞利茨是20世纪德国重要的画家,他的作品对后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巴塞利茨的“新人类”图像为切入点,分析了他在绘画语言和美学追求上的革新。他通过图像倒置、表现内心世界、关注群体属性等手法,展开了对人性... 乔治·巴塞利茨是20世纪德国重要的画家,他的作品对后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巴塞利茨的“新人类”图像为切入点,分析了他在绘画语言和美学追求上的革新。他通过图像倒置、表现内心世界、关注群体属性等手法,展开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探索,突破现实主义和抽象艺术的界限,形成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最后,文章指出乔治·巴塞利茨艺术作品对当代艺术的启示,通过分析巴塞利茨的“新人类”图像,评价其在现代艺术史上的贡献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巴塞利茨 艺术作品 美学分析 启示
下载PDF
可见中的不可见——论蒙克艺术作品的表现性魅力
10
作者 黄琴 《收藏与投资》 2024年第2期129-131,共3页
20世纪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的一生充满痛苦的体验,他一生下来就与病魔作斗争,不幸的经历和家人离去带来的伤痛和孤独驱使蒙克走上艺术道路。蒙克的艺术创作正是他生命的内需,这最终决定了他的创作基调。他借助绘画进行自我疗愈,在艺术作品... 20世纪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的一生充满痛苦的体验,他一生下来就与病魔作斗争,不幸的经历和家人离去带来的伤痛和孤独驱使蒙克走上艺术道路。蒙克的艺术创作正是他生命的内需,这最终决定了他的创作基调。他借助绘画进行自我疗愈,在艺术作品中反复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艺术是蒙克的毕生追求,是内心的真实倾诉。他一生的创作都围绕死亡与爱情两大主题,不幸的经历成为其艺术创作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克 艺术作品 表现性 艺术疗愈
下载PDF
分析数字时代的艺术作品及评论
11
作者 巩泽乾 《炫动漫》 2024年第8期0028-0030,共3页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艺术作品与评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旨在探讨数字时代艺术作品的特征,分析艺术评论的新动向,并深入研究数字时代艺术创作与评论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 数字时代 艺术作品 评论
下载PDF
图书馆中纸张艺术作品的展示与教育价值
12
作者 孔美华 《造纸信息》 2024年第3期65-67,共3页
图书馆是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也是文化和艺术交流的重要空间。纸张艺术作品的展示为图书馆注入了新的文化生命力,拓展了其在公共艺术教育领域的作用。纸张艺术作品以其多样性和创造性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在当代艺术教育... 图书馆是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也是文化和艺术交流的重要空间。纸张艺术作品的展示为图书馆注入了新的文化生命力,拓展了其在公共艺术教育领域的作用。纸张艺术作品以其多样性和创造性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在当代艺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在图书馆中展示纸张作品,既可以丰富访客的艺术体验,还能有效促进艺术教育和文化普及。文章叙述了图书馆在推动艺术教育和文化交流中的潜力和重要性,以期为未来图书馆的文化发展和艺术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纸张艺术作品 教育价值
下载PDF
论“女性思维”在当代陶瓷艺术作品中的具体展现
13
作者 贾亚丽 《佛山陶瓷》 2024年第1期153-154,共2页
陶瓷艺术作品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它利用陶土为基础材料并通过烧制、加工后制成。此次为探究“女性思维”在当代陶瓷艺术作品中的具体展现,特以当代陶瓷艺术作品作为研究基础,“女性思维”作为研究切入点,先简单概述了陶瓷艺术... 陶瓷艺术作品是一种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它利用陶土为基础材料并通过烧制、加工后制成。此次为探究“女性思维”在当代陶瓷艺术作品中的具体展现,特以当代陶瓷艺术作品作为研究基础,“女性思维”作为研究切入点,先简单概述了陶瓷艺术作品,随后围绕“女性思维”的展现深入探究。得出结论,“女性思维”可展现于当代陶瓷艺术作品的创作主题(如女性形象主题、家庭生活主题、花卉植物主题)、文化内涵、外在表达三个方面上,从而给陶艺作品注入了鲜活的能力,刻画上了独特的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思维 陶瓷艺术作品 具体展现
下载PDF
纸艺术作品在公共艺术项目中的角色与价值
14
作者 范文华 《造纸信息》 2024年第1期129-130,共2页
在公共艺术项目中,纸艺术作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创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纸艺术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观赏性,能够为公共空间带来美感和活力。而纸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具有亲和力和易于理解的特点,也能够促进社区的参与和互动。因此... 在公共艺术项目中,纸艺术作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创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纸艺术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观赏性,能够为公共空间带来美感和活力。而纸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具有亲和力和易于理解的特点,也能够促进社区的参与和互动。因此,研究纸艺术作品在公共艺术项目中的角色与价值十分必要。文章针对纸艺术作品在公共艺术项目中的角色与价值展开研究,以期为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公共艺术项目 文化内涵
下载PDF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区块链+版权”保护模式下的法律风险及化解
15
作者 田成硕 《知识经济》 2024年第13期179-181,共3页
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承载着瑰丽绚烂的中华文化,但由于权利主体不清、保护期限不明、保护途径不畅等问题,致使中华文化遗产处在被窃取的危险境地。基于文化血脉的传承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应在版权法领域被严格保护,而采用“区块链+版... 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承载着瑰丽绚烂的中华文化,但由于权利主体不清、保护期限不明、保护途径不畅等问题,致使中华文化遗产处在被窃取的危险境地。基于文化血脉的传承性,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应在版权法领域被严格保护,而采用“区块链+版权”模式既可以提升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水平,又能发挥其经济效用,创造可观的收益,实现文化的交融。遵循“法律控制”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区块链+版权”保护模式下的法律风险,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版权交易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区块链+版权”保护模式 版权交易
下载PDF
为什么艺术作品会有谜一般的特点——阿多诺的分析及其启示
16
作者 王晓升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1,共8页
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具有谜一般的特点,因为艺术创作是用同一性的精神来表达不能用同一性表现的精神,精神的这种自我矛盾使精神难于被理解;在艺术作品中,精神还与反精神的东西相冲突,存在着模仿和建构的冲突;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天然... 阿多诺认为,艺术作品具有谜一般的特点,因为艺术创作是用同一性的精神来表达不能用同一性表现的精神,精神的这种自我矛盾使精神难于被理解;在艺术作品中,精神还与反精神的东西相冲突,存在着模仿和建构的冲突;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天然地无法证明自己的正当性,但是又必须证明自己的正当性,于是,它就只能如此这般。艺术所要把握的非同一的东西类似于康德的“自在之物”,当艺术把握这个不能被把握的“自在之物”的时候,艺术陷入了一种“幻相”;既然艺术所要把握的是非同一的东西,那么这个非同一的东西就无法用概念来说明,当艺术作品用直观形式来呈现这种东西的时候,它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神秘”的色彩。由于艺术作品具有谜一般的特点,所以解释艺术作品就成为艺术作品的必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作品 同一性 真理内容 阿多诺
下载PDF
阿多诺论艺术作品的实践态度与社会效果
17
作者 王晓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阿多诺认为,艺术是精神性的、动态的,艺术作品中包含了真理内容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阐释过程就是艺术作品的生产过程,就是艺术作品的真理内容和意识形态的斗争过程。艺术作品的这种动态特征显示出艺术作品的实践意向... 阿多诺认为,艺术是精神性的、动态的,艺术作品中包含了真理内容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阐释过程就是艺术作品的生产过程,就是艺术作品的真理内容和意识形态的斗争过程。艺术作品的这种动态特征显示出艺术作品的实践意向,但是艺术作品的实践效果是不确定的。艺术作品发挥的积极作用,就是艺术作品的真理内容在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内在批判中对人的精神的影响。虽然艺术作品会有社会效果,但是它不能刻意追求这种社会效果,这需要借助艺术接受者的反思能力。艺术创作虽然不刻意追求社会效果,但是也应有所“规划”。当然这个规划不是要教育大众,而是要促进接受者反思,否则就会转向专断。艺术作品的接受既不是要得到精神的安慰,也不是要直接对抗社会。艺术作品的实践态度和社会效果依赖于艺术接受者对于艺术作品真理内容的建构,而不是他们外在的实际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艺术作品 社会效果 介入 自律性
下载PDF
朱光潜艺术作品论解析——兼谈艺术理论的中国式现代化建构
18
作者 白艳霞 凌继尧 《艺苑》 2023年第2期6-10,共5页
朱光潜诞生于中国文化从古典向现代发展的转型时期,通过研究其艺术作品论可以发现,他在把握中西、古今学术思想的定位与取舍上,以中国哲学为立足点和内在理路;在处理艺术作品与理论的关系上,以多国艺术作品为立论的证据;突破时代理论主... 朱光潜诞生于中国文化从古典向现代发展的转型时期,通过研究其艺术作品论可以发现,他在把握中西、古今学术思想的定位与取舍上,以中国哲学为立足点和内在理路;在处理艺术作品与理论的关系上,以多国艺术作品为立论的证据;突破时代理论主潮局限,从创新的视角解读艺术。他自觉的现代追求和大胆创新的学术勇气,他不依附既有的理论,而是直面古今中外学术与艺术的广阔视野和理论创新的典范方法,百年来感召并启发了众多学术后辈对当下的艺术理论的中国式现代化建构,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与示范作用,别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艺术作品 现代 艺术理论建构
下载PDF
著作权法上实用艺术作品审美价值判断的批判与超越
19
作者 付继存 杨翱恺 《西部法学评论》 2023年第2期41-52,共12页
我国实用艺术作品保护在理论和实践中普遍存在对权利客体“艺术高度”的要求,即在有无“艺术性”的定性判断之外,以客体是否具有相对较高的审美价值的定量来判断决定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与否。但这一被广泛接受的标准对实用艺术作品的保... 我国实用艺术作品保护在理论和实践中普遍存在对权利客体“艺术高度”的要求,即在有无“艺术性”的定性判断之外,以客体是否具有相对较高的审美价值的定量来判断决定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与否。但这一被广泛接受的标准对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实际弊大于利。此要件将主观因素放大,不利于维护法秩序的安定性。同时,审美价值判断在理论与实践中均不能实现预想的与外观设计专利权的协调。在我国作品类型开放模式下,放弃审美价值判断,通过对工业制作的实用艺术作品实行择一保护来实现体系协调,不失为一个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艺术作品 审美价值 独创性 艺术
下载PDF
论我国著作权法对实用艺术作品的保护条件与保护策略——以“唐韵衣帽间家具”著作权纠纷案为例
20
作者 刘佳 马瑞洁 《中国艺术》 2023年第4期107-111,共5页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家具的选择会极大地影响“住”的品质。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具产品的设计创新越来越成为消费者选择和购买家具产品的重要因素。“唐韵衣帽间家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所涉及的家具产品保护及侵权...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内容,家具的选择会极大地影响“住”的品质。随着现代生活质量的提高,家具产品的设计创新越来越成为消费者选择和购买家具产品的重要因素。“唐韵衣帽间家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所涉及的家具产品保护及侵权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实用艺术作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保护的要件及其侵权认定标准。近年来,模仿、抄袭原创家具产品的侵权行为日渐猖獗。面对严峻的原创作品保护形势,权利人应当从源头做好作品创作资料的管理工作,通过公开发表和多途径宣传以满足侵权认定标准的“接触”要件,并及时进行实用艺术作品的版权登记。当侵权行为发生时,可通过申请公证以有效固定侵权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 著作权纠纷 实用艺术作品 实用性 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