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写生教学应注重艺术感受力的培养
1
作者 赖琳 《美术大观》 2009年第10期193-193,共1页
高校美术专业写生教学最注重的当然是训练扎实的基本功,但基本功绝不仅仅指手上功夫的训练,还应包括对艺术规律的认识和理解,而且在训练学生基本功的同时,尤其应注重学生对生活对自然对艺术感受力的培养。
关键词 艺术感受力 写生教学 培养 基本功 美术专业 艺术规律 训练 学生
下载PDF
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最佳突破口——艺术感受力培养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兴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34期125-125,共1页
教师指导学生善于吸取著名艺术家的丰富经验,多读、多看、多听、多讲、多练,这样才能拓宽、丰富艺术实践,才能积累丰富的艺术经验,才能训练出敏锐的审美感官、增强艺术感受力、提高审美能力。
关键词 艺术感受力
下载PDF
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艺术感受力的方法刍探 被引量:2
3
作者 雒长江 《成才之路》 2020年第3期56-57,共2页
美术欣赏作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起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文章分析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艺术感受力的重要意义,探讨培养学生艺术感受力的措施,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较... 美术欣赏作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起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文章分析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艺术感受力的重要意义,探讨培养学生艺术感受力的措施,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美,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剖析,结合创作背景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欣赏课 艺术感受力 艺术作品 能力培养
下载PDF
论艺术家的艺术感受力
4
作者 刘正国 《江汉学术》 1998年第4期13-18,共6页
本文根据艺术感受力的实践、情感、审美品格,从精心观察、倾情体验、展开想象、审美静观四个方面对艺术创作中感受的捕捉、强化、丰富、升华运动过程作了论述。这几方面又存在着条合性、互补性,它何1的有机融合遂能形成艺术家的独特... 本文根据艺术感受力的实践、情感、审美品格,从精心观察、倾情体验、展开想象、审美静观四个方面对艺术创作中感受的捕捉、强化、丰富、升华运动过程作了论述。这几方面又存在着条合性、互补性,它何1的有机融合遂能形成艺术家的独特感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感受力 观察 体验 情感 想象 审美静观
下载PDF
培育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试析多媒体在古诗诵读教学中的运用
5
作者 史菊辉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第4期162-165,共4页
对学生艺术感受力的激发、培育是古典诗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网络多媒体知识的丰富性为学生艺术感受力的启发"沿波讨源",创设了必要的文化背景及情境氛围。网络多媒体的拓展性明晰了古典诗歌语言的文句魅力,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系... 对学生艺术感受力的激发、培育是古典诗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网络多媒体知识的丰富性为学生艺术感受力的启发"沿波讨源",创设了必要的文化背景及情境氛围。网络多媒体的拓展性明晰了古典诗歌语言的文句魅力,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系统地体味中华文字的丰富性。通过对语言内涵的体味,提高学生艺术感受方面的鉴赏能力。多媒体的延伸性和灵活性让学生在网络的平台上进行三维互动,在互动中可以丰富和再创造古典诗歌的艺术形象,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艺术感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教学 艺术感受力 多媒体
下载PDF
艺术感受力
6
《父母世界》 2009年第4期138-138,共1页
解决方案:美育奥尔夫 艺术感受力不是为了双手而生,而是为了心灵而存在。它给人增加了一份超出艺术范畴的触类旁通的理解能力,铺设了一条表达和释放情感的便捷通道.提供了一种语言之外的沟通方式。它是更完美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艺术感受力 理解能力 触类旁通 艺术范畴 完美人格 奥尔夫 美育
原文传递
关于婴幼儿亲子活动中艺术感受力的分析
7
作者 陈沫寒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8年第12期251-252,共2页
本文就关于婴幼儿亲子活动中艺术感受力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幼儿 亲子活动 艺术感受力
下载PDF
大学生艺术感受力的培养现状与提升策略
8
作者 高雅 《艺海》 2018年第9期150-152,共3页
随着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的艺术教育。然而现实是,除了专业的艺术生,从小几乎不接触艺术教育、缺乏基本艺术素养的大学生比比皆是。为培养合格的艺术管理及艺术创造人才,重视大学艺术教育是应有之义。... 随着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国家越来越重视大学的艺术教育。然而现实是,除了专业的艺术生,从小几乎不接触艺术教育、缺乏基本艺术素养的大学生比比皆是。为培养合格的艺术管理及艺术创造人才,重视大学艺术教育是应有之义。本文研究大学生艺术感受力的培养现状和意义,从而找到提高艺术感受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艺术感受力 培养方法
下载PDF
艺术感受力的匮缺——批评家是否也需要作家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伟林 《南方文坛》 1997年第3期34-35,共2页
20世纪是一个批评的世纪,许多人都这样说过。目睹许多文学刊物的版面被文学批评抑或文化批评悄然占领,我们似乎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20世纪的批评有过许多流派,变幻过许多旗帜。新批评、形式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结构主义、符号学、... 20世纪是一个批评的世纪,许多人都这样说过。目睹许多文学刊物的版面被文学批评抑或文化批评悄然占领,我们似乎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 20世纪的批评有过许多流派,变幻过许多旗帜。新批评、形式主义、精神分析学派、结构主义、符号学、后结构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感受力 文学批评 批评家 20世纪 文学理论 当代中国作家 后结构主义 精神分析学派 文化批评 文学评论
原文传递
论艺术感受力的培养 兼及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目的及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莫艾 《美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21,共6页
艺术感受力看似是一种"天然"能力,无需多言。其实,它的形成过程,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艺术趣味、判断力、艺术理解、主体的认知状况与方式、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直接相关。这一能力不仅是艺术创造不可或缺的深层基础,也在很... 艺术感受力看似是一种"天然"能力,无需多言。其实,它的形成过程,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艺术趣味、判断力、艺术理解、主体的认知状况与方式、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直接相关。这一能力不仅是艺术创造不可或缺的深层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影响着主体的艺术创造方向与质量。特别在当代艺术环境中,对于艺术感受力这一艺术创造基础环节的反思和有意识的培养,理应成为必须且紧迫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感受力 方法探讨 课程目的 美术鉴赏 培养 高校 思想文化因素 艺术创造
原文传递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培养学生艺术感受力的方法
11
作者 牟櫆佑 《新智慧》 2020年第2期139-139,共1页
随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的实行,美术在小学教学中也变得尤为受重视。在当前的中小学课程设置中,美术课程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和社会价值,能够提高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而艺术感受力作为美术欣赏中... 随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的实行,美术在小学教学中也变得尤为受重视。在当前的中小学课程设置中,美术课程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和社会价值,能够提高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而艺术感受力作为美术欣赏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在美术欣赏中更深层次的理解体会和学习。本文就将围绕如何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这一问题,进行简单的探究和整理,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美术 艺术感受力 培养
原文传递
关于演员的感受力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克敏 《民族艺术研究》 2001年第3期14-17,共4页
文章从艺术表演教学的角度 ,对什么是演员的感受力 ,感受力在表演中的作用 。
关键词 演员 艺术感受力 表演艺术 艺术创作 艺术情境 艺术角色 戏剧艺术
下载PDF
艺术感受与文学写作
13
作者 潘大华 《写作(中)》 1995年第4期5-7,共3页
汪曾祺的一个短篇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一个喜欢钓鱼的医生在湖边垂钓,有病人来了,他把鱼杆往那一搁就去给病人看病了。蓦地,一只钢蓝色的蜻蜒飞来,停立在鱼杆之上。“你想一想那个画面,非常静,非常宁静。要是没有这个蜻蜒飞来往鱼杆... 汪曾祺的一个短篇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一个喜欢钓鱼的医生在湖边垂钓,有病人来了,他把鱼杆往那一搁就去给病人看病了。蓦地,一只钢蓝色的蜻蜒飞来,停立在鱼杆之上。“你想一想那个画面,非常静,非常宁静。要是没有这个蜻蜒飞来往鱼杆上一站的话,你就感觉不到那个宁静。那个蜻蜒,钢蓝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写作 艺术感受能力 艺术感觉 艺术感受力 短篇小说 感情 宁静 艺术体验 文学作品 创作
下载PDF
关于幼儿艺术教育若干问题的对话 被引量:19
14
作者 边霞 刘丽玲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57,共3页
“网上二人转”是本刊今年开出的“问题与讨论”栏目的一种重要形式,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我们认为,通过网络互发邮件,能使两人就某个问题的交流非常深入地进行下去。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艺术感受力 艺术教育
下载PDF
未成曲调先有情——影视配音艺术的内部技巧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阳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4,共1页
影视配音主要指影视作品中专门为对白、独白、内心独白、旁白、解说以及群杂语言的后期配音。高质量的配音工作是配音演员综合运用自身语音条件、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与录音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配音主体角度来说则离不开演员对语言内部... 影视配音主要指影视作品中专门为对白、独白、内心独白、旁白、解说以及群杂语言的后期配音。高质量的配音工作是配音演员综合运用自身语音条件、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与录音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配音主体角度来说则离不开演员对语言内部技巧运用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感受力 后期配音 影视作品 曲调 内心独白 配音演员 综合运用 配音工作
下载PDF
洞悉物色之动,感听沁人诗情——巧谈初中诗歌教学之法
16
作者 宗琪 《作文(高中版)》 2024年第1期21-22,共2页
古代诗歌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学魅力的作品,诗人缘情造境,执术驭篇,运用独特的艺术感受力,将客观事物与个人情感结合,创造出物我融一的诗境。所以,刘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这样描述诗人的创作行为:“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 古代诗歌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学魅力的作品,诗人缘情造境,执术驭篇,运用独特的艺术感受力,将客观事物与个人情感结合,创造出物我融一的诗境。所以,刘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这样描述诗人的创作行为:“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无论是情感,还是辞章都将围绕物色之动奇妙展开,并在物我融一、诗意飘然中达到高潮。这是诗人创作的规律,也是古代诗歌创作约定俗成的方式。教师可以遵循这一创作规律,循序开展古代诗歌教学,引导学生捕捉典型客观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创作 古代诗歌 缘情 创作规律 诗歌教学 创作行为 艺术感受力 文学魅力
下载PDF
作家的艺术知觉与心理定势 被引量:5
17
作者 鲁枢元 《文艺研究》 1985年第2期42-47,共6页
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深入生活过程中的艺术感觉,是十分重要的。古往今来的有成就的文学艺术家无不具有敏锐丰富的艺术感受力,并且都总是非常珍视这种艺术感受力的。普列汉诺夫在论及海涅时写道:海涅作为一个艺术家的第一个特征,即他:“
关键词 艺术知觉 心理定势 文学创作 艺术感觉 普列汉诺夫 艺术 艺术感受力 深入生活 作家 海涅
下载PDF
信息时代的艺术
18
作者 王小东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29,共3页
信息时代的艺术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副研究员王小东我希望将来自己学会电脑作画,因为我对市场上的艺术品不满意,在那我找不到能感动我的艺术品。我不仅仅是指绘画艺术,我对当下的小说、电影、电视等都不满意:它们就是感动不了我。艺术... 信息时代的艺术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副研究员王小东我希望将来自己学会电脑作画,因为我对市场上的艺术品不满意,在那我找不到能感动我的艺术品。我不仅仅是指绘画艺术,我对当下的小说、电影、电视等都不满意:它们就是感动不了我。艺术本来不是这样的。据说远古时代的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时代 艺术 电脑艺术 艺术形式 工业时代 艺术创造 电影 个性化 宗教情怀 艺术感受力
下载PDF
执着而艰难的艺术追求——王旭鸣小说创作谈
19
作者 罗国荣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4-37,共4页
虽和王旭鸣有几次见面,但并未留下什么突出的印象。她朴实得如常人一般,冷静得不动声色。大家在一起的时候,难得听到她的笑谈。她总是匆匆来,又悄悄去,似乎有许许多多的不幸强压心中。 终于,有幸拜谈完旭鸣君的小说作品,有机会与旭鸣君... 虽和王旭鸣有几次见面,但并未留下什么突出的印象。她朴实得如常人一般,冷静得不动声色。大家在一起的时候,难得听到她的笑谈。她总是匆匆来,又悄悄去,似乎有许许多多的不幸强压心中。 终于,有幸拜谈完旭鸣君的小说作品,有机会与旭鸣君单独切谈,方知,那朴实冷静中负载了多么厚重的人生体验,那苦难的人生历程里孕育了她执着而艰难的艺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谈 艺术追求 人生体验 小说作品 人生历程 无形的命运 人的权利 乡土 艺术感受力 《萌芽》
下载PDF
艺术整合力
20
作者 周秀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5期93-95,共3页
本文探讨了"艺术整合力"在作家创作中的重要意义,认为,"艺术整合力"在构思阶段表现为作家对意象、形象、细节、情节等的统摄与把握,使之成为形象系列和艺术整体;在创作过程中,则以技巧的形式──结构表现出来;"艺术整合力"... 本文探讨了"艺术整合力"在作家创作中的重要意义,认为,"艺术整合力"在构思阶段表现为作家对意象、形象、细节、情节等的统摄与把握,使之成为形象系列和艺术整体;在创作过程中,则以技巧的形式──结构表现出来;"艺术整合力"与作为技巧层次的结构并不完全对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力 创作主体 作家素质 主体能力 艺术感受力 艺术整体 主体意识 文学创作 艺术想象力 语言表现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