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变相:《老残游记》艺术观照方式解读 被引量:5
1
作者 彭松乔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25-28,共4页
从生态文艺批评的角度来看 ,《老残游记》是一部典型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各种生态变相的小说范本 ,作者刘锷以独特的艺术观照方式 ,深刻地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从自然生态到文化生态和精神生态各个方面的变化 ,使之具有强烈的生态意味。
关键词 老残游记 艺术观照方式 生态变相
下载PDF
特区社会变革的艺术观照——深圳特区文学发展进程的回顾与思考
2
作者 吴俊忠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84-90,共7页
本文从特区文学发展与特区社会变革的关系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了深圳特区文学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指向,展示了特区社会现代化与特区人的现代化的历史轨迹,提出了特区社会变革促进特区文学发展的理论观点。
关键词 特区文学 社会变革 艺术观照
下载PDF
明清商业思潮的艺术观照
3
作者 周柳燕 《船山学刊》 200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关键词 艺术观照 思潮 商业 社会经济结构 商品货币经济 文学艺术 明清时期 社会意识 民情风俗 文学作品 具体表现 马克思 发达
下载PDF
古典诗词艺术观照下的新翻《杨柳枝》——解读《沙扬那拉》的多重艺术
4
作者 高运荣 何江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1-21,共1页
徐志摩的诗歌多如繁星,最让人乐吟不疲的是《沙扬那拉》。该诗究竟有何卓越的艺术魅力呢?本文拟将从从传统的言语艺术、内在结构与行文艺术三方面去解读。
关键词 艺术观照 古典诗词 解读 艺术魅力 言语艺术 内在结构 徐志摩
下载PDF
中国古代艺术观照方式论—“心物交融”说 被引量:1
5
作者 祁志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74-78,共5页
创作的发生牵涉到作家对现实的艺术观照方式。中国文论中的“心物交融”、“物我双会”说,就是对艺术观照方式的比较精采的表述。较早对这一问题作出论述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分析到“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的现象,在... 创作的发生牵涉到作家对现实的艺术观照方式。中国文论中的“心物交融”、“物我双会”说,就是对艺术观照方式的比较精采的表述。较早对这一问题作出论述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分析到“情往似赠,兴来如答”的现象,在同书《诠赋》篇中指出过“情以物兴,物以情观”的现象,这“情往似赠”、“物以情观”是作家观照现实时“由我及物”的一面,这“兴来如答”、“情以物兴”是作家观照现实时“由物及我”的一面,刘勰二者并提,表明他对作家观照现实的“物我双会”、“心物交融”的特点已有所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观照方式 心物交融 僧肇 中国古代文论 以我观物 哲学观照 以物观物 二谛 天台宗 作家
下载PDF
“物我双会”说——中国古代的艺术观照方式论
6
作者 祁志祥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04-107,共4页
“物我双会”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深刻命题,肇始于南朝,极盛于清代,它不仅有其理论演变的逻辑进程,而且有其思想发生的文化背景。中国古代“天人感应”的世界观,以“虚静”为特点的哲学认识论和以“比德”为特点的审美观照传统,道家兼合... “物我双会”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深刻命题,肇始于南朝,极盛于清代,它不仅有其理论演变的逻辑进程,而且有其思想发生的文化背景。中国古代“天人感应”的世界观,以“虚静”为特点的哲学认识论和以“比德”为特点的审美观照传统,道家兼合“无欲”、“有欲”的观“道”方式,佛家圆融“真”、“俗”二谛的“中观”思想,无不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根植于传统文化的美学命题又因与现代“发生认识论”和“审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相吻合而至今仍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二谛 艺术观照方式 道家 中国古代 以我观物 物我 以物观物 审美观照 哲学观照
下载PDF
文化视角的艺术观照——《“文化小说”选》前言
7
作者 张炯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32-36,共5页
“文化小说”的兴起是文学创作中文化意识自觉的表现。它是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现象。 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曾涌起一股“文化寻根”的浪潮。由于这种“寻根”着眼于“文化”,许多作家不独揭橥自己的此种主张,而且写出了大批相... “文化小说”的兴起是文学创作中文化意识自觉的表现。它是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殊现象。 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曾涌起一股“文化寻根”的浪潮。由于这种“寻根”着眼于“文化”,许多作家不独揭橥自己的此种主张,而且写出了大批相应的小说,有人就称之为“文化寻根小说”。但这种小说仅属“文化小说”之一类,并非“文化小说”的全部。“文化小说”这个概念的外延比“文化寻根”为宽,它包括一切着眼于文化视角去观照生活的小说作品。阿城曾把他的小说《棋王》等作品称作“半文化小说”。而较早给这类作品命名为“文化小说”的,大概是评论家滕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小说 艺术观照 文化视角 作品 作家 “文化寻根” 文化内容 邓友梅 钟鼓楼 民族文化
下载PDF
“啃酸枣”与“嚼橄榄”——读申自强的《艺术观照的审美性》
8
作者 廖春保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8-20,共3页
恩格斯把读杜林的著作比作啃酸果,他在《反杜林论》三版序言中说:“在一年以后,我才下决心放下其他的工作,着手来啃这一酸果。”恩格斯之所以下决心要“啃这一酸果”,那是批判杜林的需要。当前我国一些理论文章和学术著作没人看,或皱着... 恩格斯把读杜林的著作比作啃酸果,他在《反杜林论》三版序言中说:“在一年以后,我才下决心放下其他的工作,着手来啃这一酸果。”恩格斯之所以下决心要“啃这一酸果”,那是批判杜林的需要。当前我国一些理论文章和学术著作没人看,或皱着眉头看,或咬着牙看,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些“酸果”。有的作者自命不凡,矜耀身份,故意把文章写得艰深玄奥,似乎“因为这可以使他特别的尊严”。(鲁迅语)有的为了掩盖其理论的肤浅和观点的错误,或闭门造出一大堆谁也并不懂的所谓新概念,或搜索枯肠去寻找那些艰涩冷僻的字眼,或夹杂着“半文不白”、“洋腔洋调”,以此来自炫高深。孰不知,这些诘屈聱牙酸腐不堪的货色读者是不买帐的。然而,申自强先生的美学专著《艺术观照的审美性》一书给我的感觉,却不是啃酸果,而是嚼橄榄了,而且越嚼越有味道。这味道,当然首先出于理论的建树,结构的严谨,但归根结底还是在语言的运用上。阿·托尔斯泰说:“思想只能表现在唯一的一句话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观照 审美性 酸枣 语言的逻辑性 橄榄 金刚石 审美视觉 恩格斯 托尔斯泰 《反杜林论》
下载PDF
电子游戏娱乐化的艺术观照与审美反思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朝斌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3年第6期86-88,共3页
娱乐化在当今时代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审美文化现象,电子游戏作为娱乐产品,是以大众娱乐、商业文化为审美主旨,且与文化产业紧密相连的平民化艺术。新媒介所带来的文化转型,使游戏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电子游戏理应在文化的传播上凸显... 娱乐化在当今时代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审美文化现象,电子游戏作为娱乐产品,是以大众娱乐、商业文化为审美主旨,且与文化产业紧密相连的平民化艺术。新媒介所带来的文化转型,使游戏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电子游戏理应在文化的传播上凸显它的优势,使视觉与文本的优良元素得到传播,尊重现世和传统的审美习惯,合理的怀疑和批判游戏中的审美文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化 艺术观照 审美反思
原文传递
新旧文学的交融与互补——沈祖棻艺术世界的一种观照 被引量:3
10
作者 段晓华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22-25,共4页
现代杰出女词人沈祖将新文学的“新的血液”,注入束缚极严的传统词体之中。通过沈氏的艺术创作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寻绎出新旧文学交融与互补的痕迹。
关键词 新文学 旧传统 交融互补 艺术观照
下载PDF
中西画家的文化眼光与艺术观照 被引量:5
11
作者 章利国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7-86,共10页
艺术家……审视风景时,那些能够成功地跟他业已掌握的图式相匹配的景象就会跃然而出,成为注意的中心。风格跟手段一样,也创造了一种心理定向,使得艺术家在四周的景色中寻找一些他能够描绘的东西。绘画是一种活动,所以艺术家的倾向是看... 艺术家……审视风景时,那些能够成功地跟他业已掌握的图式相匹配的景象就会跃然而出,成为注意的中心。风格跟手段一样,也创造了一种心理定向,使得艺术家在四周的景色中寻找一些他能够描绘的东西。绘画是一种活动,所以艺术家的倾向是看到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国家 画家 文化眼光 艺术观照 视知觉活动 形式结构 亲和性文化 文化观念
原文传递
纪录片《苏东坡》的文化品格与艺术观照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宇恒 《当代电视》 CSSCI 2019年第7期77-79,共3页
大型人文历史电视纪录片《苏东坡》截取苏东坡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片段,以浅近平实的语言、生动活泼的画面展现出苏东坡跌宕的人生和复杂的精神世界,同时贯古今、通中外、观照其对后人的深远影响。本文从文化品格与艺术观照两个方面来分... 大型人文历史电视纪录片《苏东坡》截取苏东坡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片段,以浅近平实的语言、生动活泼的画面展现出苏东坡跌宕的人生和复杂的精神世界,同时贯古今、通中外、观照其对后人的深远影响。本文从文化品格与艺术观照两个方面来分析纪录片《苏东坡》的人文性与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东坡》 文化品格 艺术观照
原文传递
把艺术观照的镜头对准自己的心灵世界——兼评冯志奇散文集《独坐书斋》
13
作者 徐治平 《南方文坛》 1996年第5期30-31,共2页
前些年有人提出“大散文”的观念,主张“散文乃一切文章”。之后虽有不少人赞同,但近来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锡庆树起了“艺术散文”大旗与之抗衡,他认为“大散文”主张是“对‘现代散文’(文学四体之一)的一种否... 前些年有人提出“大散文”的观念,主张“散文乃一切文章”。之后虽有不少人赞同,但近来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锡庆树起了“艺术散文”大旗与之抗衡,他认为“大散文”主张是“对‘现代散文’(文学四体之一)的一种否定和倒退”,其最大弊患是“使散文的‘范畴’无从界定,‘审美特征’无法规范,使它继续成为除诗歌、小说、戏剧之外驳杂纷乱文体的一个‘收容所’和‘大杂烩’”。“再这样‘大散文’地纠缠下去,散文必死无疑”。 刘锡庆认为,“散文欲提升,文体宜净化”。他所提倡的“艺术散文”是把杂文、随笔、报告文学、史传文学都排除在外的这么一种散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散文 艺术观照 心灵世界 散文集 “大散文” 刘锡庆 审美特征 报告文学 生命体验 史传文学
原文传递
“精神贫穷”的艺术观照──看《狗不吃回村记》
14
作者 彭加瑾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11,共3页
关键词 艺术观照 精神贫穷 人的现代化 社会问题剧 社会主义现代化 官僚主义 复员费 人格精神 人格建构 作品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艺术观照
15
作者 张新建 《艺术市场》 2008年第4期108-109,共2页
当代,无可质疑的与时间有关,是当下正在进行的时态。由此延伸出去,当代艺术应当是参与时代、关注时代、表现时代的艺术。脱离时代语境的艺术和艺术形式,都不能称为当代艺术,就像库尔贝所说,“每个时代都必须有它自己的艺术家.他... 当代,无可质疑的与时间有关,是当下正在进行的时态。由此延伸出去,当代艺术应当是参与时代、关注时代、表现时代的艺术。脱离时代语境的艺术和艺术形式,都不能称为当代艺术,就像库尔贝所说,“每个时代都必须有它自己的艺术家.他能表达那个时代,而且也能为未来复制那个时代。”拿这个概念来印证当代艺术,谁能用新语音、新观念来抒发当代情怀,正视当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观照 中国当代 当代艺术 艺术形式 时代语境 艺术
原文传递
社会转型期乡土生活的艺术观照——浅谈《我爱我爹》中赵铁贤形象的塑造
16
作者 肖怡聪 《东方艺术》 2010年第S1期119-120,共2页
戏曲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结晶,更是风土人情的自然流露。作为中原大地上的文化代表,豫剧有着最浓郁的乡土色彩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早年的《朝阳沟》可谓是家喻户晓。该剧因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了敏锐的捕... 戏曲艺术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结晶,更是风土人情的自然流露。作为中原大地上的文化代表,豫剧有着最浓郁的乡土色彩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早年的《朝阳沟》可谓是家喻户晓。该剧因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了敏锐的捕捉和艺术的阐释而成为豫剧的经典之作。艺术作品要不断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人物形象 豫剧 生活 艺术观照 父子关系 人物塑造 老人 观众 创作
原文传递
论朱光潜与宗白华的“观照艺术”
17
作者 何丹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88-90,共3页
朱光潜和宗白华在各自的论著中都对中国古典诗学的"观照艺术"作了细致的分析和多重解读。朱光潜在前期美学思想体系中主要提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审美是形象的直觉"等重要观点。宗白华也以其颇具特色... 朱光潜和宗白华在各自的论著中都对中国古典诗学的"观照艺术"作了细致的分析和多重解读。朱光潜在前期美学思想体系中主要提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审美是形象的直觉"等重要观点。宗白华也以其颇具特色的"散步"美学,立足于艺术本体与生命经验的分析,将中国古典美学与现代观照方式相结合,建立了"艺术的、有我的、自由的"审美体验论,拓展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审美的"观照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宗白华 观照艺术
下载PDF
论郑敏早期诗歌观照生命的多维视野与理性光辉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登科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7-42,共6页
这里所说的郑敏的早期诗歌是指诗人40年代的作品,郑敏诗歌的主要艺术目标是揭示生命的现状和本质,从而体现诗人的生命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诗人对生命现状和本质进行了全方位的打量,主要包括四个层面:自我解剖、自然观照、社会观... 这里所说的郑敏的早期诗歌是指诗人40年代的作品,郑敏诗歌的主要艺术目标是揭示生命的现状和本质,从而体现诗人的生命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诗人对生命现状和本质进行了全方位的打量,主要包括四个层面:自我解剖、自然观照、社会观照和艺术观照。这些生命观照的结果使郑敏诗歌形成了感性与知性错综、哲学与玄学交织的独特的艺术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敏 诗歌 多维视野 自我解剖 自然观照 社会观照 艺术观照 哲学 玄学
下载PDF
《诗经》与原始造型艺术
19
作者 张建军 《贵州文史丛刊》 2000年第5期48-52,共5页
关键词 《诗经》 为文 艺术观照 诗歌总集 外部世界 意象 艺术门类 造型艺术 原始艺术 遗存
全文增补中
论汉大赋“以奇为美”的审美特质──兼及汉大赋的兴盛与衰亡原因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洪波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75-79,共5页
关键词 汉大赋 审美特质 《诗经》 人与自然 《七发》 《子虚赋》 黑格尔 客观物象 审美心态 艺术观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