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旧性肩关节后脱位伴反Hill-Sachs损伤1例报道
1
作者 张小亮 黄雅静 +4 位作者 张俊 李世仙 申震 李宗武 郭英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75-276,280,共3页
肩关节后脱位是一种罕见的损伤,仅占所有肩关节脱位的2%~5%[1]。根据Neer的报道,肩关节后脱位造成的骨折占肩部骨折的0.9%[2]。2012年Jacobson等[3]在综述中报道了肩关节后脱位造成的骨折类型,反Hill-sachs损伤最常见,占29.3%,肱骨解剖... 肩关节后脱位是一种罕见的损伤,仅占所有肩关节脱位的2%~5%[1]。根据Neer的报道,肩关节后脱位造成的骨折占肩部骨折的0.9%[2]。2012年Jacobson等[3]在综述中报道了肩关节后脱位造成的骨折类型,反Hill-sachs损伤最常见,占29.3%,肱骨解剖颈骨折占18.5%,大结节骨折占7.8%,小结节骨折占14.3%,肱骨干、肩胛骨、锁骨等其他骨折占6%。损伤原因中最常见的是肌肉的强烈收缩,如癫痫发作、电击伤或药物的戒断反应;其次是重大的创伤,如交通事故。2022年12月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1例陈旧性肩关节后脱位伴反Hill-Sachs损伤的患者,通过解剖复位肱骨头恢复了肩关节稳定性,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后脱位 肩关节脱位 戒断反应 附属医院 肱骨头 小结节 肩胛骨 电击伤
下载PDF
手术固定踝关节后踝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祖述春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37-0040,共4页
探析于踝关节后踝关节骨折中辅以手术固定诊疗的效果及运用安全性。方法 选取时间节点2018年3月~2023年3月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收治的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研究,总纳入病例数至56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行后踝... 探析于踝关节后踝关节骨折中辅以手术固定诊疗的效果及运用安全性。方法 选取时间节点2018年3月~2023年3月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收治的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研究,总纳入病例数至56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行后踝固定治疗者纳入至观察组,对比2组指标,涉及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及后踝关节活动度等。结果 ①手术效果:较之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手术优良率呈现出更高水平(P<0.05);②临床指标:较之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术后骨折复位及临床所获得的分数更高,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用时呈现更低水平(P<0.05);③后踝关节活动度:较之对照组而言,观察组内外翻活动度呈现更低水平,背伸、跖屈活动度呈现更高水平(P<0.05);④并发症:观察组较对照组,切口感染、关节面复位丢失等发生率更低(P<0.05);⑤AOFAS踝及后足功能/生活质量:观察组较对照组,AOFAS、生活质量更高(P<0.05)。结论 于踝关节后踝骨折中运用手术固定诊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利于临床指标的积极改善,且促使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修复,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后踝骨折 手术固定 后踝关节功能 治疗效果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手术固定踝关节后踝骨折的治疗价值分析
3
作者 王长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24-0027,共4页
分析不同手术固定疗法在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临床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40例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后,观察组(n=20)患者实施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n=20)患者则采取常规治疗。结果... 分析不同手术固定疗法在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临床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40例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后,观察组(n=20)患者实施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n=20)患者则采取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均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AOFAS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踝关节后踝骨折患者临床治疗干预中,对患者实施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疗法更有助于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后踝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关节功能
下载PDF
电击伤致肩关节后脱位伴反Hill-Sachs损伤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坤海 胡永荣 +7 位作者 屈波 曾智谋 刘浩 王力平 张向 王松 杨漪林 杨红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804-809,共6页
有研究[1]报道,美国每年因电击伤住院人数超过20000例,占美国所有烧伤科住院患者的4%~6.5%,其中超过1000例患者死亡。在发展中国家,电击伤是工伤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约为21%~27%[2]。我国电击伤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数据。电击对人体可造... 有研究[1]报道,美国每年因电击伤住院人数超过20000例,占美国所有烧伤科住院患者的4%~6.5%,其中超过1000例患者死亡。在发展中国家,电击伤是工伤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约为21%~27%[2]。我国电击伤发病率尚无确切统计数据。电击对人体可造成多系统损伤,包括运动、呼吸、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等[3]。电击伤导致的肩关节后脱位(posterior shoulder dislocation,PSD)是骨骼系统最常见的损伤[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击伤 肩关节后脱位 反Hill-Sachs损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郝良 李含 +2 位作者 孟祥翔 李晖 张超远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38-140,65,共4页
目的:研究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化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后内侧入路... 目的:研究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化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后内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研究组采用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血清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AOFAS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踝关节内翻、外翻活动度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hs-CRP和PCT水平均升高(P<0.05),但研究组hs-CRP和PC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疗效更为显著,术后恢复时间短,且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炎症反应小,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 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BartonicekⅢ型 后踝关节骨折
下载PDF
自然周期与降调节后人工周期在玻璃化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祁 陈瑜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2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准备内膜与降调节后人工周期准备内膜在玻璃化冻融囊胚移植(FET)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行玻璃化FET治疗且首次行单囊胚(囊胚质量为3BB以上的优质囊胚)移植...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准备内膜与降调节后人工周期准备内膜在玻璃化冻融囊胚移植(FET)周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行玻璃化FET治疗且首次行单囊胚(囊胚质量为3BB以上的优质囊胚)移植的74例患者,根据其内膜准备方案不同,分为NC组与G–HRT组,各37例。NC组患者均为进行自然周期内膜准备,G–HRT组患者均为进行降调节后人工周期内膜准备,两组患者均为单囊胚移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G–HRT组患者转化日内膜厚度为(10.22±0.44)mm,与NC组的(10.18±0.38)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G–HRT组患者A型子宫内膜率为59.46%(22/37),与NC组的59.46%(22/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G–HRT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自然周期相比,在玻璃化FET周期中,采用降调节后人工周期进行子宫内膜准备,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是有效的玻璃化FET子宫内膜准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化冻融囊胚移植 内膜准备 自然周期 降调节后人工周期
下载PDF
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的对比研究
7
作者 范沙沙 王久清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3年第3期363-366,共4页
目的比较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98例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化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目的比较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与空心钉内固定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98例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化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后内侧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活动度(背伸、跖屈、内翻、外翻)、美国矫形足与踝关节协会评分(AOFAS)变化;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度、AOFAS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踝关节内翻、外翻活动度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空心钉内固定,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icekⅢ型后踝关节骨折疗效确切,可加快骨折愈合速度,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踝关节后内侧入路 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空心钉内固定术 BartonicekⅢ型 后踝关节骨折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分析
8
作者 陈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060-0063,共4页
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本文抽选我院三踝骨折病例共40例,抽调时段2020年4月-2022年4月;所有病例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选择常规入路的20例病例为基础组,选择改良踝关节后外... 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本文抽选我院三踝骨折病例共40例,抽调时段2020年4月-2022年4月;所有病例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选择常规入路的20例病例为基础组,选择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的20例病例为改良组,对比2组手术成效。结果 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得分,改良组高于基础组;骨折愈合及负重下床时长,改良组短于基础组,P<0.05。总有效率,改良组(95.00%)高于基础组(70.00%),P<0.05。并发症(患肢麻木、皮肤坏死、踝关节肿胀等)发生率,改良组(5.00%)低于基础组(30.00%),P<0.05。出院前1d的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维度评分,改良组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 临床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中选择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可获得更为显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万明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8期0101-0104,共4页
研究三踝骨折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复位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三踝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对照组(常规外侧入路+内侧入路固定疗法)、观察组(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各32例,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效果:观察组(97.... 研究三踝骨折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复位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三踝骨折患者64例,随机分对照组(常规外侧入路+内侧入路固定疗法)、观察组(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各32例,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效果:观察组(97.9%)高于对照组(78.1%);在治疗后,围术期的临床指标进行观察,表示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分析疼痛感2组表示无差异,P>0.05,而术后不同时段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踝关节功能(跖出与背伸度、Baird-Jackson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不同时段观察组较高,P<0.05。治疗后,分析并发症率发现观察组(0%)少于对照组(15.6%),P<0.05。结论 三踝骨折患者,运用改良的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复位固定术,效果显著,还能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疼痛感,可促使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 内侧复位固定治疗 治疗效果 并发症率 疼痛评分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节后分支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
10
作者 王旭 方金牛 +2 位作者 许俊芳 齐森 甘金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102-0105,共4页
以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节末分枝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为主要研究方向。方法 该方法随机分为A组(常规功能鼻内镜手术)/B组(高选择性翼管神经节后分枝切断术,在鼻内镜下进行)共4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时间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各22... 以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节末分枝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为主要研究方向。方法 该方法随机分为A组(常规功能鼻内镜手术)/B组(高选择性翼管神经节后分枝切断术,在鼻内镜下进行)共4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时间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各22例。将两组生活质量、成效指标和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B组RQLQ较A组更高,P<0.05;B组相关炎性因子水平较A组更低,P<0.05;B组VAS较A组更低,P<0.05;B组疗效较A组更高,P<0.05。结论 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节后分支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提高控制炎症的效果,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高选择性翼管神经节后分支切断术 常规功能鼻内镜手术 变应性鼻炎
原文传递
狗肾脏交感节后纤维来源的研究
11
作者 李奎 肖传斌 +2 位作者 张书松 张龙现 刘英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3-645,共3页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技术(HRP技术)将CB-HRP注入狗的一侧肾脏,对8只狗肾脏交感节后纤维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感节后神经元标记细胞分布于注射侧T6-L3节段交感干神经节,高峰节段为T12-L2节段,8例共见标记细胞7077个...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技术(HRP技术)将CB-HRP注入狗的一侧肾脏,对8只狗肾脏交感节后纤维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感节后神经元标记细胞分布于注射侧T6-L3节段交感干神经节,高峰节段为T12-L2节段,8例共见标记细胞7077个,占交感干神经节内标记细胞总数90.86%.在注射侧腹腔神经节、肠系膜前神经节和主动脉肾神经节也见有大量交感节后神经元标记细胞.标记细胞以梭形、卵圆形和多极的中小型细胞为主,交感干神经节内标记细胞靠边缘分布,而其它部位则均匀、散在分布.说明狗肾脏交感节后纤维来源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节后纤维 交感节后神经元 标记细胞 肾脏
下载PDF
玉米光合生理参数对全生育期干旱与拔节后干旱过程的响应 被引量:28
12
作者 宋贺 蒋延玲 +1 位作者 许振柱 周广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05-2415,共11页
作物对干旱的响应已有大量研究,但对不同强度干旱及其持续时间响应过程的研究甚少。通过开展全生育期干旱和拔节后干旱过程的影响模拟实验,试图揭示夏玉米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对不同干旱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的响应机理,为我国北方地区玉米育... 作物对干旱的响应已有大量研究,但对不同强度干旱及其持续时间响应过程的研究甚少。通过开展全生育期干旱和拔节后干旱过程的影响模拟实验,试图揭示夏玉米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对不同干旱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的响应机理,为我国北方地区玉米育种和节水灌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干旱显著降低了玉米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但两种干旱处理下的SPAD随干旱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出现响应差异并逐渐扩大;2)不同强度、不同持续时间的干旱处理均明显抑制了玉米叶片的最大净固碳速率(A_(sat)),拔节后的轻度干旱过程对玉米叶片A_(sat)的影响最大;3)拔节期后重度干旱过程处理下玉米叶片虽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但叶片数量急剧减少,而且一直保持在营养生长阶段,没有产量;4)在两种干旱处理方式下,玉米叶片PSII的光化学效率(F_v′/F_m′)均到灌浆中期才开始出现显著降低现象,表现出了较强的干旱适应能力;5)SPAD与叶片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玉米叶片光合性能对干旱胁迫敏感性的指示性指标;6)不仅干旱强度影响玉米叶片的生理生态过程,干旱发生的时间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育期干旱 节后干旱过程 玉米 光合生理 响应机理
下载PDF
正常臂丛节后神经MR神经成像术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李新春 陈健宇 +2 位作者 刘庆余 沈君 梁碧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 探讨正常人臂丛节后神经MR神经成像术参数及其可行性。方法 对 30例健康志愿者行双侧臂丛节后神经MR冠状位扫描 ,扫描序列包括 :常规自旋回波序列 (SE)T1加权 (T1WI)、T2加权 (T2WI,TSE)、MR神经成像术 (MRN) ,观察 3种序列对臂... 目的 探讨正常人臂丛节后神经MR神经成像术参数及其可行性。方法 对 30例健康志愿者行双侧臂丛节后神经MR冠状位扫描 ,扫描序列包括 :常规自旋回波序列 (SE)T1加权 (T1WI)、T2加权 (T2WI,TSE)、MR神经成像术 (MRN) ,观察 3种序列对臂丛节后神经的同层显示情况 ,并计算各序列图像对比噪声比。结果 T1WI、T2WI、MRN对臂丛节后神经同层显示率分别为 5 6 .7%、5 3.3%、83.3% ;对臂丛节后神经根与锁骨下束同层显示率分别为 5 0 %、4 6 .7%、70 %。MRN对臂丛节后神经的同层显示率 ,臂丛节后神经根与锁骨下束同层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序列 (P <0 .0 1,P <0 .0 5 ) ,T1WI与T2WI序列对臂丛节后神经的显示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各序列图像对比噪声比分别为 :2 .0 4± 0 .97、2 .11± 1.0 1、2 3.6 8± 5 .93,MRN图像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常规组 (P =0 .0 0 0 )。结论 MR神经成像术对臂丛节后神经的显示率及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常规成像序列 ,使臂丛节后神经显示成为高信号 ,可作为显示臂丛病变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节后神经 磁共振成像 MR神经成像术
下载PDF
拔节后糜子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贾根良 张社奇 +3 位作者 代惠萍 屈继旗 高小丽 冯佰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6-90,共5页
【目的】明确糜子拔节后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规律。【方法】以榆糜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于拔节后测定糜子各器官干物质含量,研究糜子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糜子从拔节到成熟过程中,在拔节后34... 【目的】明确糜子拔节后期不同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规律。【方法】以榆糜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于拔节后测定糜子各器官干物质含量,研究糜子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糜子从拔节到成熟过程中,在拔节后34-48 d(籽粒灌浆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量达到最大值;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符合"慢-快-慢"的增长规律。干物质积累过程表明,叶、茎、鞘、根系等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与株高、穗长等生物学性状互为显著正相关。【结论】糜子籽粒产量的形成过程是植株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过程,在一定时间内分配到生殖器官的干物质量越多,其产量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节后 干物质积累 分配规律
下载PDF
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 被引量:25
15
作者 孙磊 宁志杰 +5 位作者 田敏 宁廷民 魏嵬 张红 马清元 高加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528-1531,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自2000年12月~2004年1月收治急性膝关节损伤12例(12膝),病人均表现为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和伤膝旋转不稳定,于伤后2~12d接受了关节镜检查及内侧开放探查,12... [目的]探讨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自2000年12月~2004年1月收治急性膝关节损伤12例(12膝),病人均表现为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和伤膝旋转不稳定,于伤后2~12d接受了关节镜检查及内侧开放探查,12膝均有后内侧角损伤和内侧副韧带损伤,4膝伴前、后交叉韧带断裂;2膝伴前交叉韧带断裂;4膝伴后交叉韧带断裂。12膝均一期手术修复后内侧角和内侧副韧带。8周后,12例病人中8人接受二期关节镜下手术,前交叉韧带重建3例,前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3例,后交叉韧带重建2例。[结果]一期手术后8周评估表明12膝均恢复内后侧稳定性,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12例病人随访10~20个月,平均12.0±3.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7.08±6.28。IKDC综合评定正常(A级)4例,接近正常(B级)7例,异常(C级)1例。[结论]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见于较高能量损伤,多为复合损伤,表现为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和伤膝旋转不稳定。应一期手术修复后内侧角和内侧副韧带,二期酌情重建交叉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后内侧角 内侧副韧带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后交叉韧带 半月板 急性膝关节损伤 内侧副韧带损伤 节后
下载PDF
心经与相应脏腑及五官联系途径的形态学研究──经线区域感觉神经元与交感节后神经元的节段分布 被引量:8
16
作者 潘朝宠 金文秀 +2 位作者 侯思伟 沈慧娟 戴培东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2-25,共4页
研究经线相关区域感觉神经无节段支配及交感节后神经元的起源,对经络脏腑相关、针灸治疗及经络实质探讨均有重要价值。心脏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支配已有较多的研究,而心经有关的经线区域的节段支配至今未见报道。故我们对18只家兔及10只W... 研究经线相关区域感觉神经无节段支配及交感节后神经元的起源,对经络脏腑相关、针灸治疗及经络实质探讨均有重要价值。心脏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支配已有较多的研究,而心经有关的经线区域的节段支配至今未见报道。故我们对18只家兔及10只Wistar大鼠的前肢心经及心包经的有关穴位,注射20%HRP,观察两经区域神经节段支配情况。结果发现:(1)心经和心包经相关区域感觉神经元分布较广(C5-T2),心经相对集中于C7-T1,而心包经相对集中于C6-T2。提示两经感觉神经元在节段分布上与心脏的节段支配大体相同,但有相对差异性。(2)两经相关区域感觉神经元的数量,大型标记神经细胞明显少于中、小型。提示两经区域的感觉传入以直径较细的神经纤维为主;由于支配血管的主要是细神经纤维,所以血管及其神经装置在躯体循经感传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3)分布于家兔心经及心包经相关区域的交感节后神经元胞体位于预下、胸1和胸2交感神经节,这与支配心脏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主要部分相重叠,这可能是两经穴位治疗心脏疾病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经 节段支配 感觉神经元 交感节后神经元
下载PDF
关节镜治疗陈旧性固定性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贾学文 朱迎春 +5 位作者 宓云峰 王哲洋 朱玉峰 顾春晓 王毳 金占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8-273,共6页
目的:评估关节镜治疗陈旧性固定性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的可行性以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8年4月,对本院收治的9例陈旧性肩关节后脱位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后方盂唇修补+反向remplissage手术治疗,所有患者肱骨头... 目的:评估关节镜治疗陈旧性固定性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的可行性以及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8年4月,对本院收治的9例陈旧性肩关节后脱位患者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后方盂唇修补+反向remplissage手术治疗,所有患者肱骨头前方缺损面积20%~50%。其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5~78岁,平均56.2岁;右肩6例,左肩3例。分别于患者术后3月、6月、1年、2年进行随访,根据术前以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评分)和Constant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月~24月,平均17.8月。术前患者疼痛VAS 5.4±0.8分,UCLA评分11.4±1.8分,Constant评分21.4±4.8分。末次随访时,未见肩关节脱位复发,影像学检查显示1例出现肩关节肱骨头坏死早期表现。肩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改善。末次随访肩关节疼痛VAS 0.8±0.2分,UCLA评分29.8±4.5分,Constant评分76.8±10.2分,其中优6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88.89%。结论:采用关节镜治疗肩关节陈旧性固定性后脱位可行,创伤小、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后脱位 反向Hill-Sachs损伤 remplissage手术 关节镜
原文传递
关节镜技术治疗肩关节后脱位4例临床疗效 被引量:7
18
作者 华英汇 陈世益 +1 位作者 马魁 李云霞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肩关节后脱位及肱骨头前方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我们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4例肩关节后脱位患者,并对其中3例肱骨头缺损在25%~50%的患者行改良镜下Mclaughlin术,术前及术后进行随访并进行C...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肩关节后脱位及肱骨头前方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我们采用关节镜技术治疗4例肩关节后脱位患者,并对其中3例肱骨头缺损在25%~50%的患者行改良镜下Mclaughlin术,术前及术后进行随访并进行Constant评分和UCLA评分。结果:本组病例均复位成功,随访时间平均30.0个月。Constant评分从术前平均20.0分改善至术后平均76.8分。UCLA评分从术前平均13.0分改善至术后33.5分。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肩关节后脱位,方便、微创、疗效良好、后遗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后脱位 关节镜 反Hill-Sachs损伤 Mclaughlin术
原文传递
Neer改良Mclaughlin手术治疗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涛 陈啸 +2 位作者 张蔚然 李超英 魏万富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1507-1509,共3页
目的探讨Neer改良Mclaughlin手术治疗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6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7例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肱骨头缺损面积为25%~40%,全部... 目的探讨Neer改良Mclaughlin手术治疗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6年6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7例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肱骨头缺损面积为25%~40%,全部采用Neer改良Mclaughlin手术予以治疗。根据末次随访时患者影像学表现、主观满意度、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评分、UCLA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3±4.3)个月,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肩关节脱位复发。影像学检查发现1例患者出现轻微骨关节炎。主观满意度评价方面2例患者表示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其余5例患者表示满意;关节活动范围前屈145.7°±12.7°,外展148.6°±15.7°,外旋47.1°±5.7°;Constant评分(78.6±7.2)分,肩关节UCLA评分(26.6±2.8)分。结论Neer改良Mclaughlin手术治疗肩关节后脱位合并反Hill-sachs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中短期随访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脱位 改良Mclaughlin手术 肩关节后脱位 反Hill-sachs损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及“阳陵泉”对腹腔神经节节后纤维放电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喻晓春 宋利明 +1 位作者 马慧敏 高惠合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96年第1期49-51,共3页
本工作比较了电针“足三里”及“阳陵泉”对腹腔神经节节后纤维放电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电针上述二穴均可抑制上述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放电活动,但二者抑制程度有明显差异,电针“足三里”抑制上述放电的作用比电针“阳陵泉”更大。... 本工作比较了电针“足三里”及“阳陵泉”对腹腔神经节节后纤维放电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电针上述二穴均可抑制上述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放电活动,但二者抑制程度有明显差异,电针“足三里”抑制上述放电的作用比电针“阳陵泉”更大。这一结果表明,不同经穴在功能上具有相对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神经节 节后纤维放电 足三里 电针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