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伸向西南民族音乐的文化触角——《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一书读后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天虹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81-83,共3页
杨民康先生的《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一书,通过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其在各个方面的音乐文化形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研究方法上,他一方面采用介乎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中观研究法”,同时又确立了适于展开... 杨民康先生的《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一书,通过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其在各个方面的音乐文化形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研究方法上,他一方面采用介乎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中观研究法”,同时又确立了适于展开此项研究的“仪式文本”(text)与“语境”(context)这样一对有效概念,对于“破解”并阐明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民康 《贝叶礼赞——傣族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研究》 云南掸傣系族群 中观研究法 仪式文本 语境
下载PDF
少数民族当代节庆仪式音乐与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以西南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实践为例 被引量:24
2
作者 杨民康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6,43,共9页
以往的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一向侧重于艺术本体形态及传统文化内容的考察、梳理、分析以及"非遗"保护发展层面的研究,对于着眼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语境下,因种种社会音乐文化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复杂矛盾状况而导致... 以往的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一向侧重于艺术本体形态及传统文化内容的考察、梳理、分析以及"非遗"保护发展层面的研究,对于着眼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语境下,因种种社会音乐文化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复杂矛盾状况而导致的各种当代节庆仪式音乐展演、旅游音乐及其文化建构与身份认同等问题则关注较少,由此引发了中国民族音乐话语体系研究的"两头热,中间冷"现象。在当今中国学界,由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由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学术理论框架里,国家认同可视为中华民族意义上的整体文化认同,然后才是各单一民族的民族认同。本文的研究便主要关注到传统节庆仪式音乐活动中少数民族主体、地方政府与国家三者之间的多维互动关系,同时还对与少数民族节庆仪式音乐的身份建构与文化认同相关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音乐 跨界族群音乐 当代节庆仪式音乐 民族文化身份建构
原文传递
专栏主持人语——中国少数民族节庆仪式音乐的建构与认同 被引量:7
3
作者 杨民康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共4页
中国少数民族节庆仪式音乐,包含了长期沿袭下来的传统样式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当代样式两种基本类型。民族音乐文化身份的塑造或建构,如今不仅作为一种国族认同现象,发生在中华民族层面;同时也作为民族认同的另一种面目,分别存在于... 中国少数民族节庆仪式音乐,包含了长期沿袭下来的传统样式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当代样式两种基本类型。民族音乐文化身份的塑造或建构,如今不仅作为一种国族认同现象,发生在中华民族层面;同时也作为民族认同的另一种面目,分别存在于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层面。在当前上下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及国族文化认同意识的大趋势下,与之相关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身份建构也势在必行,并且同音乐文化传承之间保持着共时并存、一体两面和"二元背反"的关系。作为身居学术界的传统音乐研究者和研究主体,我们或许并没有"非遗"传承(传播除外)的参与权和发展权;但对于民族音乐文化身份建构的问题,自己却难以完全置身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少数民族 节庆仪式音乐 建构与认同
原文传递
族群·区域·国家——彝、哈、傣、苗杂居区节庆仪式音乐中的三重文化认同 被引量:6
4
作者 胡晓东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33,85,共9页
多族群杂居区节庆仪式音乐是用以标识族群身份和边界的重要符号,主要呈现出族群、区域、国家三重文化认同。族群认同(Ethnic identity)主要由祖先信仰及原始叙事派生出的赋有根基性情感的节庆仪式音乐组成,特点是原生性、非理性与下意识... 多族群杂居区节庆仪式音乐是用以标识族群身份和边界的重要符号,主要呈现出族群、区域、国家三重文化认同。族群认同(Ethnic identity)主要由祖先信仰及原始叙事派生出的赋有根基性情感的节庆仪式音乐组成,特点是原生性、非理性与下意识性,表现为以原始古歌为核心,以本族群音乐与舞蹈为语言描述族群内部特定的生活场景,其功能在于标识族群边界,即稳固族群内部身份认同;区域认同(Regional identity)由地方行政组织以驱动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为目的而使用的节庆仪式音乐组成,其特点为场景性、利同性、理性和不稳定性;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表现在国家(国际)节日庆典仪式音乐中,特点是政治性、理性与建构性,表现为政府主流媒体输导下歌、舞、乐的介入,以及国家话语体系主导下族群音乐的改造和征用。云南玉溪元江彝、哈、傣、苗等族群杂居区的节庆仪式音乐中,上述三重文化认同清晰可见,三者之间既有微观上的相互博弈,又在国家"一体多元"宏观政策驱动下整体趋同,且相互交叉、各有渗透,呈网络交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族群杂居区 节庆仪式音乐 族群认同 区域认同 国家认同
原文传递
论城乡社会背景中的傣族佛教节庆“赕坦”仪式音乐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民康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8-101,共14页
本论文通过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城乡地区两个傣族佛寺的安居节“赕坦”节庆仪式音乐的实地考察和比较分析 ,试图解读一种在少数民族地区城乡文化背景中发生的多元并存、互补交融音乐文化现象 ,进而去解释当今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及全球化、... 本论文通过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城乡地区两个傣族佛寺的安居节“赕坦”节庆仪式音乐的实地考察和比较分析 ,试图解读一种在少数民族地区城乡文化背景中发生的多元并存、互补交融音乐文化现象 ,进而去解释当今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及全球化、本土化对峙的状况下 ,于佛教节庆仪式音乐中呈现出来的某些有异于传统的特殊运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社会背景 傣族 佛教 赕坦 节庆仪式音乐 云南 西双版纳 安居节 维先答腊 经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