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岁时节日里的饮食流动与“守望相助”
1
作者 成明明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宋代普遍存在节前和节日当天的饮食馈赠习俗,既有官方、僧道机构的单向度赠送,又有民间百姓及文人士大夫的互赠行为,这种饮食流动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守望相助”精神。宋人对饮食的关注讲究,饮食与身份匹配的亲缘关系,饮食流动中“同乐... 宋代普遍存在节前和节日当天的饮食馈赠习俗,既有官方、僧道机构的单向度赠送,又有民间百姓及文人士大夫的互赠行为,这种饮食流动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守望相助”精神。宋人对饮食的关注讲究,饮食与身份匹配的亲缘关系,饮食流动中“同乐”“共享”的情绪价值,是“守望相助”实现的社会基础;而节日饮食具有的趋吉避邪、祭祀祈福和欢乐团聚功能,则是“守望相助”实现的文化心理。宋代节日饮食的流动馈赠,从文人士大夫视角来看更是以传统的力量辉映践行了“修齐治平”的理想愿景。宋代节日饮食书写,可以洞视出宋韵文化的某些特质——烟火气和神秘性兼具,世俗性和高雅性并存,“俗里光尘合,胸中泾渭分”的精神底蕴和意趣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时节日 饮食 馈送 守望相助 宋代
下载PDF
重构传统节日的文化记忆
2
作者 徐赣丽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1,共3页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千百年来代代相承演变而形成的民族文化标志。传统节日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传递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文化记忆,凝聚着广大民众的深厚情感和精神寄托,具有重要的...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千百年来代代相承演变而形成的民族文化标志。传统节日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传递着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文化记忆,凝聚着广大民众的深厚情感和精神寄托,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要对全民族共享的节日文化记忆进行不断挖掘与重构,激发其本身的活力,让传统节日赋予现实生活以新的能量,夯实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与文化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文化记忆 文化遗产
下载PDF
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3
作者 王霄冰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9,共3页
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意味着团聚、纪念、新生,通过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活动,我们能从祖先留下的节日遗产中,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恩泽,充分地领悟到数千年来中国人民遗留下的宝贵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深切地体... 中国的传统节日往往意味着团聚、纪念、新生,通过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活动,我们能从祖先留下的节日遗产中,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恩泽,充分地领悟到数千年来中国人民遗留下的宝贵生活经验和人生智慧,深切地体会到传统赋予我们的巨大文化力量。确立文化主体性,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蕴,在传承其核心主题与符号元素的基础上,推出更多富有时代气息的节庆活动,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从历史中汲取前行动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文化自信 文化主体性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域下中国节日体系的价值
4
作者 邢莉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4年第1期50-56,共7页
在全世界共同认同建构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作为农耕大国,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汉代已经成形的我国的节日体系是根据二... 在全世界共同认同建构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作为农耕大国,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汉代已经成形的我国的节日体系是根据二十四节气厘定的。节日的时空选择在自然界处于变化的特殊时刻,人们在节日中用各种仪式表述与天地的沟通和对话,其显示的既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狂妄,也不是以自然为中心的畏惧,而是天、地、人共同构成的一个生命的共同体。中国人在过节的过程中,其文化行为与文化逻辑与当代的生态文明的建构存在相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中国 节日 价值
下载PDF
节日影像与当代中国视听形象的建构
5
作者 梁君健 王静 《文化遗产》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对于全球大多数国家而言,从历史中延续至今的文化遗产都是国家形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构件。在文化遗产的诸多事项中,传统节日不仅是一个文化唤起和文化参与的时间契机,其本身也蕴含了丰富多元的要素与内容。本文以影视剧和综艺节目这两... 对于全球大多数国家而言,从历史中延续至今的文化遗产都是国家形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构件。在文化遗产的诸多事项中,传统节日不仅是一个文化唤起和文化参与的时间契机,其本身也蕴含了丰富多元的要素与内容。本文以影视剧和综艺节目这两个形态的节日影像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文化遗产在当代视听创作中的话语表征方式。与传统的纪实类作品相比,本文所研究的节日影像突破了纪实假定中对于历史真实性的质询,而进入到一个诗学的共鸣模式。一批古装影视剧通过故事世界、历史叙事与“节日-博物馆”的营造,让观众重返历史现场,达成了节日沉浸的效果;而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创作的文化综艺类节目不仅营造贯通古今的文化共振,也依靠“第三时空”实现文化创新,形成了对于我们今天所处的文化情境的历史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传统节日 视听研究 国家形象建构
下载PDF
传统节日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动向
6
作者 张继焦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共4页
近年来,传统节日借力文旅融合发展越来越火。传统节日之所以火起来,既是由于新媒体传播,也是由于传统节日自身的文化底蕴及其与时俱进的特性。传统节日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既是具有内源性的资源,又自带能量,可以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内... 近年来,传统节日借力文旅融合发展越来越火。传统节日之所以火起来,既是由于新媒体传播,也是由于传统节日自身的文化底蕴及其与时俱进的特性。传统节日是重要的文化遗产,既是具有内源性的资源,又自带能量,可以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内驱动力,为文旅融合发展赋能。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传统节日有利于文旅融合发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减少或避免传统节日与文旅融合发展中的负能量。传统节日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良性双向互动,可以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 文化遗产 文旅融合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新时代云南民族传统节日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
作者 王亚军 《创造》 2024年第1期26-29,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传统节日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之一。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民族传统节日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之一。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我国特有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自古以来,因民族种类众多,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样而成为民族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沃土和宝库。对于新时代云南各民族而言,节日文化作为文化再生产重要类型,依赖于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内部延续和传承习俗惯例,在官方和民间指导参与下,通过村落仪式、日常社会互动、经济交往和社会交换等载体予以呈现和共享。如何依据云南民族传统节日互动特点,挖掘不同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共生成为实践性较强的现实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文化资源 民族传统节日 文化再生产 实践路径 社会互动 社会学研究 民族大团结 西南边疆
下载PDF
节日表达与文化共生:节日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8
作者 汤夺先 王雯雯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在经济发展上互为补充、文化上相互吸纳、生活上互相尊重,其节日文化中烙刻着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基因,成为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媒介。就节日符号而言,可划分为中华民族共有传统节日、少数... 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在经济发展上互为补充、文化上相互吸纳、生活上互相尊重,其节日文化中烙刻着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基因,成为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媒介。就节日符号而言,可划分为中华民族共有传统节日、少数民族特色传统节日和新型节日。就节日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交往交流交融的媒介价值与实践逻辑而言,在日常生活实践、社会互动和文化认同中表明节日可以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并以节日为媒介构建出经济空间、互动空间和仪式空间来展现其实践逻辑,维系了地方认同和民族内聚力,促进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重视挖掘节日的共有共享媒介价值,促进散杂居地区民族乡村各民族群众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杂居地区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节日表达 文化共生
下载PDF
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以传统新年为例
9
作者 刘魁立 付冰冰(整理) 《人民周刊》 2024年第3期55-56,共2页
春节从何时开始?经历过哪些历史变迁?春节和我们所说的“年”有什么区别?在祖国的不同地区有哪些民俗节庆?春节之于中华文明又有何意义?为什么能够影响世界?甲辰春节到来前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国家图书馆国图讲坛... 春节从何时开始?经历过哪些历史变迁?春节和我们所说的“年”有什么区别?在祖国的不同地区有哪些民俗节庆?春节之于中华文明又有何意义?为什么能够影响世界?甲辰春节到来前夕,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国家图书馆国图讲坛推出的“春节--我们的节日”文化六讲邀请六位专家学者,围绕各自研究领域讲述春节民俗和文化,本刊采撷其中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图书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节庆 中华文明 春节民俗 文化和旅游 历史变迁 节日
下载PDF
互联网群体传播视域下节日叙事策略分析--以河南卫视《2022中秋奇妙游》为例
10
作者 常启云 王琪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0-88,共9页
互联网群体传播是一种新的文化传播环境,具有边界模糊和情感偏向两大特征。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节日文化能够借助互联网群体传播的力量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河南卫视“节日奇妙游”的成功即是一个典型。其互联网群体传播... 互联网群体传播是一种新的文化传播环境,具有边界模糊和情感偏向两大特征。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统节日文化能够借助互联网群体传播的力量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河南卫视“节日奇妙游”的成功即是一个典型。其互联网群体传播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注重以情感为叙事核心,深挖节日内涵,触发群体期盼家人团圆的情感共鸣;注重将趣味性融入叙事过程,巧用视觉符号,贴近年轻群体的表达习惯;注重互动性叙事,在构造群体认同的同时重塑节日集体记忆。这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现代传播提供了有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群体传播 节日文化 叙事策略 节日奇妙游
下载PDF
预防“节日病”
11
《云岭先锋》 2024年第2期23-24,共2页
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重大节日,是检验干部作风的重要节点,也是人民群众观察党风政风的重要窗口。春节临近,应如何预防“节日病”?
关键词 党风政风 干部作风 重要节点 重大节日 如何预防 人民 节日
下载PDF
幼儿园节日体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12
作者 王长红 《留学》 2024年第6期46-47,共2页
传统节日蕴含了丰富的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领域的习俗,能够给予幼儿丰富的探索空间。因此,我园在“十四五”期间开展了课题“幼儿园传统节日体验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并基于这一研究内容,在本学期重点开展了以验证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蕴含了丰富的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领域的习俗,能够给予幼儿丰富的探索空间。因此,我园在“十四五”期间开展了课题“幼儿园传统节日体验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并基于这一研究内容,在本学期重点开展了以验证传统节日核心价值、完善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为主旨的行动研究,形成了以下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导策略 实施策略 幼儿园 节日体验 探索空间 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设计与实施
下载PDF
基于具身认知的我国传统节日IP设计研究
13
作者 刘鑫 周欣越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4-451,471,共9页
目的 以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内容为核心,提取、构建传统节日IP设计因子,并转化为形象设计应用的新路径,以探索传统节日文化创新发展新思路,从而助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创新发展。方法 分析用户在节日活动时的具身认知发展特征,构建具身认知... 目的 以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内容为核心,提取、构建传统节日IP设计因子,并转化为形象设计应用的新路径,以探索传统节日文化创新发展新思路,从而助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创新发展。方法 分析用户在节日活动时的具身认知发展特征,构建具身认知与我国传统节日IP设计关联的感知层、行为层和情境层,转化为节日文化设计因子。以春节为例,利用春节的文化内容为设计来源,将具身认知理论应用到春节IP设计及IP文创设计中。结果 围绕传统节日文化具身认知设计方法研究,开展我国传统节日IP形象设计与IP文创设计实践。结论 基于具身认知视角下我国传统节日IP的设计研究,是建立在我国人民对传统节日文化独有的情感认知下进行的,有助于探索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节日IP 具身认知 IP设计
下载PDF
以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14
作者 陆书剑 程倩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精神元素,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内在动力。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属性,它反映出中国人民天人合一的生命信仰、忠诚爱国的国家情怀、阖家团圆的家庭观念以及孝亲敬...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精神元素,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内在动力。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属性,它反映出中国人民天人合一的生命信仰、忠诚爱国的国家情怀、阖家团圆的家庭观念以及孝亲敬老的伦理规范。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能够提供价值引领、厚植文化自信、激活历史记忆、增进民族情感,对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新时代,我们须更加重视保护、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以擦亮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传统底色、夯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群众基础、丰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传统节日文化 共有精神家园
下载PDF
跨媒介叙事视域下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策略——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15
作者 郑清源 蒋锐 《视听》 2024年第5期90-94,共5页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媒体时代中,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凭借创作团队的跨媒介叙事智慧,以极高的流量与广泛的好评成为传统文化领域的“现象级”作品。立足于亨利·詹金斯的跨媒介叙事理论,发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平...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媒体时代中,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凭借创作团队的跨媒介叙事智慧,以极高的流量与广泛的好评成为传统文化领域的“现象级”作品。立足于亨利·詹金斯的跨媒介叙事理论,发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通过平台、文化、主体的破壁构建了深远的故事世界,并在叙事、协同与边界方面为传统文化节目提供了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叙事 传统文化节目 “中国节日”系列
下载PDF
警惕节日“小插曲” 平安热闹过大年
16
作者 尤柳青 郭丽花 《健康博览》 2024年第2期4-7,共4页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家庭聚会、外出游玩、燃放烟花爆竹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过年元素。不过,在此提醒大家,在享受欢乐祥和的过年气氛的同时,也需警惕节日“小插曲”,不要因一时的大意,引发不必要的伤害事件,影响个人...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家庭聚会、外出游玩、燃放烟花爆竹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过年元素。不过,在此提醒大家,在享受欢乐祥和的过年气氛的同时,也需警惕节日“小插曲”,不要因一时的大意,引发不必要的伤害事件,影响个人健康与节日心情。那么,有哪些“小插曲”是需要我们关注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插曲 外出游玩 伤害事件 节日 警惕 过年
下载PDF
用户体验视角下民俗节日视觉形象设计发展及探析——以凯里舟溪甘囊芦笙节为例
17
作者 宁银慧 刘军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7期36-38,共3页
本研究以用户体验为理论框架,深入剖析了凯里舟溪甘囊芦笙节的发展历程及其视觉形象设计的演变,并通过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全面运用设计元素以及制定综合的推广策略,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这一研究不仅为深入理解... 本研究以用户体验为理论框架,深入剖析了凯里舟溪甘囊芦笙节的发展历程及其视觉形象设计的演变,并通过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全面运用设计元素以及制定综合的推广策略,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这一研究不仅为深入理解凯里舟溪甘囊芦笙节的独特之处提供了有益的视角,同时也为其他类似传统文化活动的视觉设计提供了有启发性的借鉴,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指明了一条可持续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节日 用户体验 视觉形象设计
下载PDF
在地化与遗产化:文化振兴视野下少数民族节日的实践与传承研究
18
作者 陈雪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20,156,共11页
节日是文化振兴的必要载体,正以活态的方式赓续传统、面向现代。以黔东南鼓藏节为例,两个不同村寨的鼓藏节实践存在“在地化”与“遗产化”两类模式,呈现出“内生型”与“外向型”发展特点,节日既可以通过地方生活实践进行区域整合,也... 节日是文化振兴的必要载体,正以活态的方式赓续传统、面向现代。以黔东南鼓藏节为例,两个不同村寨的鼓藏节实践存在“在地化”与“遗产化”两类模式,呈现出“内生型”与“外向型”发展特点,节日既可以通过地方生活实践进行区域整合,也可以通过外部力量介入开展现代转型。节日传承与文化振兴的发展需从拓展主体行动范围、把握资源开发限度、促进节日文化共享三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此实现文化振兴与社会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振兴 鼓藏节 节日实践 在地化 遗产化
下载PDF
视觉符号传播视角下国潮创意的文化自信探究——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19
作者 熊铮铮 赵民涛 《新闻爱好者》 2024年第2期87-89,共3页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改变,文化的表达形式正在经历更新迭代,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和视觉语言上都需要进一步创新。在传统文化的表达与创新中,视觉符号给予受众最直接、最有效的冲击和体验,对挖掘传统文化、推动全新表达具有重...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改变,文化的表达形式正在经历更新迭代,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和视觉语言上都需要进一步创新。在传统文化的表达与创新中,视觉符号给予受众最直接、最有效的冲击和体验,对挖掘传统文化、推动全新表达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以视觉符号传播理论为依据,探讨节目创新表现中,传统文化如何进行现代化转变,提出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建议,让人们更加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节日 文化自信 国潮 视觉符号传播
下载PDF
传统节日中的文化乡愁
20
作者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共2页
中华民族的节日记忆是丰富且深厚的,延续着千百年的文化血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滋养中华儿女的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春节,寓意春天的开始,更饱含着人们对万象更新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文化自信中激发和汇聚拼搏奋... 中华民族的节日记忆是丰富且深厚的,延续着千百年的文化血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滋养中华儿女的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春节,寓意春天的开始,更饱含着人们对万象更新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文化自信中激发和汇聚拼搏奋斗的力量,无数追梦人心怀信念、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书写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新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乡愁 文化自信 生机活力 精神食粮 文化血脉 追梦人 传统节日 美好生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