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芙蓉膏贴敷配合乳房疏通治疗气滞热壅型乳痈的疗效
1
作者 高国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10-0013,共4页
分析芙蓉膏贴敷配合乳房手法疏通治疗气滞热壅型乳痈的临床疗效,探讨一种有效、安全的疗法,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1年6月~2022年5月诊治的92例气滞热壅型乳痈病患,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 分析芙蓉膏贴敷配合乳房手法疏通治疗气滞热壅型乳痈的临床疗效,探讨一种有效、安全的疗法,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于2021年6月~2022年5月诊治的92例气滞热壅型乳痈病患,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乳房手法疏通治疗,观察组采用芙蓉膏贴敷配合乳房手法疏通治疗,对比两组病患的乳房症状评分、临床指标(疼痛缓解时间、退热时间)、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肿块脓肿、肿块僵硬、肿块变大)。结果 两组病患治疗后乳汁排泄、乳房胀痛、乳房肿块、局部皮肤的评分与治疗前对比均降低,且观察组情况改善,比较结果均为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疼痛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对比,观察组情况减少(P<0.05);经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和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均得到优化(P<0.05);总有效率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提升;不良事件发生率分析,观察组数值降低,P<0.05。结论 芙蓉膏贴敷配合乳房手法疏通治疗气滞热壅型乳痈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缓解病患症状,缩短疼痛缓解时间、退热时间,且能改善血清炎症指标,总有效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膏贴敷 乳房手法疏通 气滞热壅型乳痈 症状评分 临床指标 血清炎症指标
下载PDF
丹参化瘀汤联合芙蓉膏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并发下肢结节红斑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骆玉洁 易维真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4期82-85,共4页
目的:通过口服丹参化瘀汤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GM)并发下肢结节性红斑(EN),分析控制炎症表现的临床相关指标,探讨该法对GM并发下肢EN的疗效。方法:收集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符合GM并发下肢EN的40例患... 目的:通过口服丹参化瘀汤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GM)并发下肢结节性红斑(EN),分析控制炎症表现的临床相关指标,探讨该法对GM并发下肢EN的疗效。方法:收集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符合GM并发下肢EN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研究组予丹参化瘀汤口服,对照组予头孢地尼胶囊口服,两组患者同时采用院内制剂芙蓉膏外敷下肢结节性红斑处,观察周期为14 d。观察且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红斑数目、颜色、平均直径大小、VAS疼痛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沉(ESR)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评估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下肢红斑数目、平均直径大小及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外周血WBC、NEUT、hsCRP、ES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化瘀汤口服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GM并发下肢EN时,其控制临床炎症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该法治疗GM并发下肢EN,可以明显缓解炎症反应,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下肢结节性红斑 丹参化瘀汤 芙蓉膏 炎症指标
原文传递
吕培文应用芙蓉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经验
3
作者 李雨薇 张董晓 吕培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6期108-111,共4页
本文总结吕培文教授使用芙蓉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近些年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如果治疗不及时、方法不正确,从乳腺炎发展到乳腺脓肿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吕培文教授认为该病多由乳汁蓄积、感受外邪引起,治... 本文总结吕培文教授使用芙蓉膏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近些年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如果治疗不及时、方法不正确,从乳腺炎发展到乳腺脓肿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吕培文教授认为该病多由乳汁蓄积、感受外邪引起,治宜清热解毒散结。芙蓉膏作为燕京外科流派的经典验方,临床使用已50年以上,其在传统组方基础上巧妙加入增效及防治副作用的药物,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效果确切,有着使用方便、价格实惠、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吕培文教授辨证为主,注重治疗方式及切入时机,在疾病早期使用芙蓉膏外敷治疗法简力专,有效减轻患者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已病防变”的治疗思路。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燕京外科 芙蓉膏 吕培文
下载PDF
芙蓉膏联合痔瘘洗剂治疗血栓性外痔临床观察
4
作者 宋思璇 王建民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2-15,共4页
目的 观察痔瘘洗剂熏洗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血栓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肛泰组,每组20例。联合组用痔瘘洗剂熏洗联合芙蓉膏外敷患处,肛泰组用肛泰软膏外敷患处。治疗3、5、7 d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 观察痔瘘洗剂熏洗联合芙蓉膏外敷治疗血栓性外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血栓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肛泰组,每组20例。联合组用痔瘘洗剂熏洗联合芙蓉膏外敷患处,肛泰组用肛泰软膏外敷患处。治疗3、5、7 d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及血栓颜色评分;治疗7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肛泰组治疗5、7 d后,联合组治疗3、5、7 d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血栓颜色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3、5、7 d后,联合组3种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肛泰组(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肛泰组(P<0.05)。结论 痔瘘洗剂熏洗联合芙蓉膏外敷可减轻肛门疼痛,促进肛缘血栓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外痔 水肿 芙蓉膏 痔瘘洗剂
下载PDF
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治疗活动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数据挖掘及关联分析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巧 刘健 +3 位作者 忻凌 宋倩 郭锦晨 黄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5-508,共4页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研究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对活动期膝骨关节炎的免疫炎症指标影响。方法:整理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科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分为芙蓉膏组和无芙蓉膏组,采用SPSS 22. 0和SPSS Modeler 14. 2中...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研究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对活动期膝骨关节炎的免疫炎症指标影响。方法:整理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科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分为芙蓉膏组和无芙蓉膏组,采用SPSS 22. 0和SPSS Modeler 14. 2中的Apriori模块分析指标以及关联度。结果:中药使用频率大于80%的中药以健脾化湿、清热解毒为主,芙蓉膏与豨莶草关联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上升,芙蓉膏与黄柏关联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下降,2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芙蓉膏组在降低ESR、hs-CRP、补体C3、补体C4以及上调SOD的水平方面优于无芙蓉膏组。结论: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可以降低ESR、hs-CRP、补体C3、补体C4水平,上调SOD的水平,进而(可能)减轻患者免疫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芙蓉膏 湿热阻络证
下载PDF
名老中医经验方芙蓉膏体外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琦 于庆生 +3 位作者 潘晋方 帅剑锋 吴生兵 刘举达 《安徽医学》 2011年第11期1904-1906,共3页
目的观察芙蓉膏对炎症模型动物的抗炎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实验、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趾肿胀度实验、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实验观察芙蓉膏的抗炎作用。结果芙蓉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明... 目的观察芙蓉膏对炎症模型动物的抗炎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实验、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趾肿胀度实验、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实验观察芙蓉膏的抗炎作用。结果芙蓉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明显减轻角叉菜胶性致大鼠足跖肿胀度,并具有显著抑制棉球诱发所致小鼠炎症的肉芽增生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炎作用强于阳性药物(金黄散)对照组。结论芙蓉膏外用给药,对急性炎症反应与慢性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芙蓉膏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膏 抗炎作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芙蓉膏外用治疗急性肿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郭桂明 范峥 +5 位作者 时琳 王宏蕾 肖薇 李璐瑒 刘洋 徐旭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2期2689-2691,共3页
目的:探讨芙蓉膏外用治疗急性肿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门诊149例急性肿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芙蓉膏外用,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软膏外用。分别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整体疗效性和症状体征评分。采用SPSS... 目的:探讨芙蓉膏外用治疗急性肿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门诊149例急性肿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芙蓉膏外用,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软膏外用。分别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整体疗效性和症状体征评分。采用SPSS统计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在红肿面积评分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症状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整体疗效方面,对照组有效率92.21%,实验组有效率97.22%,经卡方检验χ2=6.42,P=0.092 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芙蓉膏外用治疗急性肿疡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膏 肿疡 中医外治
下载PDF
芙蓉膏外敷治疗软组织感染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于庆生 王炜 +9 位作者 侯勇 沈瑜 汪晓明 易为真 潘晋方 王汉明 帅剑锋 李华钢 张琦 张福忠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芙蓉膏外敷治疗浅表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疗效、毒性和不良反应。方法:340例浅表软组织感染患者随机被分为研究组(220例)和对照组(120例)。研究组给予病灶处芙蓉膏均匀外敷,每日更换1次,疗程1周。对照组给予病灶处金黄散均匀外敷,... 目的:观察芙蓉膏外敷治疗浅表软组织感染的临床疗效、毒性和不良反应。方法:340例浅表软组织感染患者随机被分为研究组(220例)和对照组(120例)。研究组给予病灶处芙蓉膏均匀外敷,每日更换1次,疗程1周。对照组给予病灶处金黄散均匀外敷,用法和疗程均同芙蓉膏。疗程结束后,记录患者局部肿块消散、红肿消退、疮口愈合和全身发热消退情况;分别评价两组总体疗效和单病种疗效;同时观察两组局部和全身毒性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疮口愈合、发热消退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对肿块消散、红肿消退有着更好的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两组单病种疖和疽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研究组单病种痈和丹毒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两组局部毒性和不良反应均较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全身毒性和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毒性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芙蓉膏外敷治疗浅表软组织感染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的局部和全身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感染 芙蓉膏 中医外治疗法
下载PDF
芙蓉膏外敷治疗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32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吕勇 金华 +2 位作者 王亿平 刘玲 任克军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观察芙蓉膏外敷治疗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2例。研究组应用芙蓉膏外敷在隧道口周,对照组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敷隧道口周,两组均每天换药1次,疗程2... 目的观察芙蓉膏外敷治疗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2例。研究组应用芙蓉膏外敷在隧道口周,对照组应用莫匹罗星软膏外敷隧道口周,两组均每天换药1次,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隧道出口处感染情况,采用腹膜透析外出口处评分体系对患者进行评分;同时观察两组1周内感染控制例数和继发腹膜炎例数。结果治疗后两组腹膜透析外出口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1周内感染控制例数和继发腹膜炎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芙蓉膏能有效治疗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膏 腹膜透析 导管出口处感染
下载PDF
定痛膏联合芙蓉膏外敷及滑膜炎1号方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孔庆喆 李春根 +3 位作者 靳宜 徐凡平 孙佩宇 肖辉灯 《陕西中医》 2020年第12期1715-1718,共4页
目的:研究定痛膏联合芙蓉膏外敷、滑膜炎1号方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疗效。方法:将140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扶他林软膏和氟比洛芬巴布膏,治疗组给予定痛膏、芙蓉膏和滑膜炎1号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研究定痛膏联合芙蓉膏外敷、滑膜炎1号方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疗效。方法:将140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扶他林软膏和氟比洛芬巴布膏,治疗组给予定痛膏、芙蓉膏和滑膜炎1号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并检测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和关节液内相关因子水平;比较治疗期间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和VAS评分均显著降低,Lysholm评分均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患者降低或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炎症因子水平、一氧化氮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9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痛膏联合芙蓉膏及滑膜炎1号方外敷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疼痛,从而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痛 芙蓉膏 滑膜炎1号方 膝关节滑膜炎 膝关节功能 疼痛
下载PDF
手法排乳结合芙蓉膏外敷治疗初期乳痈430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付娜 张董晓 +6 位作者 夏亚茹 孙宇建 王纯 东浩 谢芳 黄巧 赵文洁 《河南中医》 2016年第8期1413-1415,共3页
目的:观察手法排乳结合芙蓉膏外敷治疗初期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本院乳腺科门诊就诊的43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法排乳结合芙蓉膏外敷治疗,3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疼痛改善有效率为99.53%(428/430);乳房... 目的:观察手法排乳结合芙蓉膏外敷治疗初期乳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2月本院乳腺科门诊就诊的43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法排乳结合芙蓉膏外敷治疗,3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疼痛改善有效率为99.53%(428/430);乳房结块改善有效率为99.07%(426/430);乳孔堵塞改善有效率为100%(380/380);痊愈395例,有效率为98.84%(423/430)。结论:手法排乳加芙蓉膏外用治疗初期乳痈,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乳痈 手法排乳 芙蓉膏 外敷治疗
下载PDF
芙蓉膏治疗非感染“阳热肿痛”类病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于庆生 汪晓明 +3 位作者 潘晋方 王汉明 帅剑锋 张琦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5期380-382,共3页
目的:观察芙蓉膏外敷治疗非感染"阳热肿痛"类病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3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0例、对照组114例,治疗组病灶外敷芙蓉膏,对照组病灶外敷金黄散,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总体疗效、局部症状、单病种疗效... 目的:观察芙蓉膏外敷治疗非感染"阳热肿痛"类病证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3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0例、对照组114例,治疗组病灶外敷芙蓉膏,对照组病灶外敷金黄散,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总体疗效、局部症状、单病种疗效,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疼痛缓解、肿块消散、功能恢复等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单病种血栓性浅静脉炎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而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局部、全身不良反应均较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芙蓉膏外敷治疗非感染"阳热肿痛"类病证有较好临床疗效,无明显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膏 非感染阳热肿痛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HPLC测定芙蓉膏水解产物中槲皮素的含量 被引量:5
13
作者 邾枝花 蒋大圆 倘余乐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11期1350-1351,共2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芙蓉膏水解产物中槲皮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4.6 mm×250mm,5μm);以甲醇∶0.5%磷酸(55∶45)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75 nm进行实验。结果线性回归方程为:Y=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芙蓉膏水解产物中槲皮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DS(4.6 mm×250mm,5μm);以甲醇∶0.5%磷酸(55∶45)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75 nm进行实验。结果线性回归方程为:Y=69953.02X-59927.95,相关系数r=0.9991,槲皮素在0.324-1.620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74%,RSD为1.08%。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稳定性、重现性好,适用于芙蓉膏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膏 槲皮素 HPLC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芙蓉膏外敷治疗深部脓肿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庆生 王炜 +9 位作者 侯勇 沈瑜 汪晓明 易维真 潘晋方 王汉明 帅剑锋 李华钢 张琦 张福忠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芙蓉膏外敷治疗深部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其毒性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91例深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6例)和对照组(75例)。研究组给予病灶处芙蓉膏外敷,每日更换1次,疗程1周。对照组给予病灶处金黄散外敷,用法和疗程均同芙蓉膏... 目的:观察芙蓉膏外敷治疗深部脓肿的临床疗效及其毒性和不良反应。方法:将191例深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16例)和对照组(75例)。研究组给予病灶处芙蓉膏外敷,每日更换1次,疗程1周。对照组给予病灶处金黄散外敷,用法和疗程均同芙蓉膏。1周后,记录两组患者局部疼痛缓解、发热消退、血象恢复、肿块消散情况;分别评价两组总体疗效和单病种疗效;同时观察两组局部、全身毒性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发热消退率、血象复常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但研究组疼痛缓解率、肿块消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单病种阑尾周围脓肿、肌肉脓肿和术后腹部脓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局部、全身毒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芙蓉膏外敷治疗深部脓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局部、全身毒性和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感染 深部脓肿 芙蓉膏
下载PDF
芙蓉膏联合中药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数据挖掘及关联规则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旦 刘健 +5 位作者 何丽云 忻凌 万磊 宋倩 郭锦晨 周巧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第7期11-14,28,共5页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芙蓉膏联合中药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对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的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研究...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芙蓉膏联合中药治疗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对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的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研究,以住院期间是否使用芙蓉膏为条件,分为芙蓉膏组和无芙蓉膏组,采用SPSS 22.0分析2组治疗前后免疫炎症指标变化情况,采用SPSS Clementine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中药联合芙蓉膏与免疫炎症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1)芙蓉膏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A(Ig A)、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WBC)均有所降低(P<0.05或P<0.01);无芙蓉膏组患者的Ig A、ESR、hs-CRP均有所降低(P<0.01);芙蓉膏组患者ESR、hs-CRP相对于无芙蓉膏组降低更明显(P<0.05)。(2)本院风湿科论治湿热型AS常用药物一般分为4类:健脾祛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3)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芙蓉膏、独活和芙蓉膏、黄芩与WBC、ESR、hs-CRP关联度较高。结论:芙蓉膏联合中药外用在改善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炎症指标方面优于无芙蓉膏组,可作为风湿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芙蓉膏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选芙蓉膏提取工艺 被引量:11
16
作者 邾枝花 夏伦祝 《安徽医药》 CAS 2005年第4期252-253,共2页
目的 用正交实验法优选芙蓉膏提取工艺。方法 以槲皮素含量、新藤黄酸含量及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选择乙醇浓度(% )、加醇量(倍)、提取时间(h)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选用L9 (34 )正交试验确定芙蓉膏的提取工艺。结果 以A3B1C3D2即6倍... 目的 用正交实验法优选芙蓉膏提取工艺。方法 以槲皮素含量、新藤黄酸含量及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选择乙醇浓度(% )、加醇量(倍)、提取时间(h)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选用L9 (34 )正交试验确定芙蓉膏的提取工艺。结果 以A3B1C3D2即6倍量80%乙醇提取3h,共提2次为最佳工艺条件。结论 该法提取效率高,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法 芙蓉膏 中医制剂 提取工艺 槲皮素 新藤黄酸 清热解毒
下载PDF
芙蓉膏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耀芳 候勇 +1 位作者 樊彦 汤一鹏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2期58-58,共1页
芙蓉膏系我院已故名老中医汤琢成教授的秘方,多年来用于治疗痈疽疖肿、淋巴结炎、丹毒等,疗效确切。为此,我们对其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药品芙蓉膏由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金黄散,北京中药三厂生产,批... 芙蓉膏系我院已故名老中医汤琢成教授的秘方,多年来用于治疗痈疽疖肿、淋巴结炎、丹毒等,疗效确切。为此,我们对其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药品芙蓉膏由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金黄散,北京中药三厂生产,批号9112053。动物 SD 大鼠,由安徽中医学院经络研究所动物室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膏 抗炎 中药药理学
下载PDF
芙蓉膏对家兔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抑菌抗炎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雪 高家荣 +1 位作者 于庆生 张琦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82-86,共5页
目的研究芙蓉膏外敷对家兔体表软组织感染的抑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抑菌实验,比较芙蓉膏粉剂溶液、复方黄柏涂剂和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菌株的生长抑制作用。选用50只新西兰家兔进行抗炎实验,将其随机... 目的研究芙蓉膏外敷对家兔体表软组织感染的抑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进行抑菌实验,比较芙蓉膏粉剂溶液、复方黄柏涂剂和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菌株的生长抑制作用。选用50只新西兰家兔进行抗炎实验,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莫匹罗星组,芙蓉膏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复制成功后进行药物干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分别于第2、4、7天给药后8 h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数量,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芙蓉膏粉剂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抑菌环直径为2.5 mm)。光学显微镜下可见低、高剂量芙蓉膏均可减少兔后背软组织感染区的炎症细胞浸润,以高剂量芙蓉膏的作用为优。模型复制后2、4、7 d,莫匹罗星组,芙蓉膏低、高剂量组全血WBC、NE计数,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或呈降低趋势(P>0.05);芙蓉膏降低全血WBC计数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芙蓉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有抑制作用,高剂量芙蓉膏可减轻软组织感染模型兔的炎症反应,促进创面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芙蓉膏 软组织感染 抑菌作用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关联规则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佳佳 郭锦晨 +1 位作者 汪元 艾晓飞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7年第3期15-21,共7页
目的:观察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关联规则。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属湿热痹阻证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以来氟米特10 mg,每日1次口服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 目的:观察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关联规则。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属湿热痹阻证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以来氟米特10 mg,每日1次口服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芙蓉膏外敷,每日1次,每次6 h;并配合中药口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采用SPSS 17.0和SPSS Clementine 14.1软件Aprior模块分析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与实验室免疫炎症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抗CCP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α1酸性糖蛋白(α1-AGP)、DAS28-3、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均较治疗前降低,清蛋白(ALB)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类风湿因子(RF)、hs-CRP、ESR、α1-AGP、DAS28-3、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较对照组降低明显,ALB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中医症状积分(关节疼痛、大便稀溏、气短疲倦、食欲减退)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或P<0.01)。湿热痹阻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内服中药频率高于75%的中药为茯苓、陈皮、丹参、甘草、薏苡仁、红花、桃仁、山药。结论:芙蓉膏外敷联合中药内服能有效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减轻患者症状,降低实验室免疫炎症指标,且临床疗效好,无不良反应。芙蓉膏外敷配合中药内服可能通过抑制免疫炎症的介导调控细胞免疫反应,并可抗炎、抗氧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活动期 芙蓉膏 中药 临床疗效 关联规则 免疫炎症
下载PDF
芙蓉膏外敷治疗阑尾周围脓肿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炜 秦黎虹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416-416,共1页
关键词 阑尾周围脓肿 中药外敷 芙蓉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