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盐酸芦氟沙星制剂的含量 被引量:1
1
作者 肖玉秀 梅洁 +1 位作者 程伟 周信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分析方法,用于盐酸芦氟沙星制剂的含量测定,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比较。方法:以75μm×365μm(总长62 cm,有效长度53.5 cm)熔融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20 mmol·L^(-1)硼酸盐-25mmol&#...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分析方法,用于盐酸芦氟沙星制剂的含量测定,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比较。方法:以75μm×365μm(总长62 cm,有效长度53.5 cm)熔融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20 mmol·L^(-1)硼酸盐-25m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8.7)为电泳缓冲液,运行电压18 kV,柱温28℃,紫外检测波长295 nm;分别采用外标法和内标法定量,HPLC 法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外标法:盐酸芦氟沙星在1.4×10^(-6)~5.7×10^(-5)mol·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检测限5×10^(-7)mol·L^(-1),定量限1.4×10^(-6)mol·L^(-1),日内和日间峰面积的 RSD 分别为1.02%~1.73%和1.90%~3.84%,加样回收率为99.6%(98.5%~100.5%,胶囊)和99.4%(98.6%~100.1%,片剂);内标法:盐酸芦氟沙星在1.6×10^(-6)~1×10^(-4)mol·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检测限5.1×10^(-7)mol·L^(-1),定量限1.6×10^(-6)mol·L^(-1),日内和日间药物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的 RSD 分别为0.84%~1.33%和1.83%~2.40%,加样回收率为100.3%(99.2%~102.0%,胶囊)和99.5%(99.4%~99.6%,片剂)。结论:所建立的 HPCE 法简便、快速、经济,外标法和内标法测定结果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且与 HPLC 法测定结果一致,均可作为盐酸芦氟沙星胶囊和片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 盐酸芦氟沙星 盐酸芦氟沙星胶囊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含量测定 制剂 外标法定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 加样回收率
下载PDF
复方芦氟沙星滴鼻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2
作者 陈洪喜 周军 王佃荣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2期1628-1629,共2页
目的制备复方芦氟沙星滴鼻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盐酸芦氟沙星、盐酸麻黄碱为主要成分制备复方芦氟沙星滴鼻剂,建立了性状、鉴别、酸碱度、含量测定等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及刺激性。结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芦氟... 目的制备复方芦氟沙星滴鼻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盐酸芦氟沙星、盐酸麻黄碱为主要成分制备复方芦氟沙星滴鼻剂,建立了性状、鉴别、酸碱度、含量测定等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及刺激性。结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芦氟沙星含量,线性范围10~50mg·mL-1,线性方程为S=0.0563+0.3695C(r=0.9999),平均回收率100.03%,RSD=1.54%。在常温及40℃避光条件下放置180d稳定,刺激性小。结论该滴鼻剂处方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性质稳定,质量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氟沙星滴鼻剂 复方 芦氟沙星 盐酸 制备 质量控制
下载PDF
盐酸芦氟沙星肠溶片胃粘膜刺激试验
3
作者 杨小林 杨文祥 吴芳洁 《湖北畜牧兽医》 2006年第5期7-9,共3页
为了解盐酸芦氟沙星肠溶片的安全性,按新药审批的要求与方法进行了家兔胃粘膜刺激试验。方法是采用日本大耳白兔12只,随机分成3组:A组(盐酸芦氟沙星肠溶片组)、B组(盐酸芦氟沙星片组)及C组(对照组),连续给予受试物10d,给药结束后48h及观... 为了解盐酸芦氟沙星肠溶片的安全性,按新药审批的要求与方法进行了家兔胃粘膜刺激试验。方法是采用日本大耳白兔12只,随机分成3组:A组(盐酸芦氟沙星肠溶片组)、B组(盐酸芦氟沙星片组)及C组(对照组),连续给予受试物10d,给药结束后48h及观察7d后分别处死一半实验动物,取胃组织进行肉眼观察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B组眼观可见胃粘膜表面散在纽扣大小淡黄色伪膜,部分区域可见粘膜充血;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胃粘膜上皮细胞脱落,部分区域散在炎性细胞浸润。A、C两组眼观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恢复期剖检A、B、C3组动物胃组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连续10d经口给予盐酸芦氟沙星肠溶片对家兔胃粘膜无明显刺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刺激试验 盐酸芦氟沙星肠溶片 盐酸芦氟沙星
下载PDF
芦氟沙星与洛美沙星随机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 被引量:8
4
作者 吕晓菊 张慧琳 +3 位作者 周志强 邱敦功 张谊之 穆国尧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66,共6页
通过芦氟沙星与洛美沙星随机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评价前者的安全性、有效性。芦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46例,洛美沙星治疗相应系统感染49例。结果显示芦氟沙星组与洛美沙星组不同病种的临床痊愈率为76.... 通过芦氟沙星与洛美沙星随机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评价前者的安全性、有效性。芦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46例,洛美沙星治疗相应系统感染49例。结果显示芦氟沙星组与洛美沙星组不同病种的临床痊愈率为76.09%与67.35%,有效率为93.48%与90.00%;两组的细菌清除率为92.68%与97.62%;不同细菌所致感染的临床痊愈率为78.05%与78.57%,有效率为92.68%与95.24%;所分离细菌的纸片敏试高敏率为83.13%与91.57%;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04%与12.24%,两组各对应指标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表明芦氟沙星作为一种长效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治疗轻中度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氟沙星 洛美 临床试验 细菌性感染
下载PDF
芦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颜承农 上官云凤 +4 位作者 刘义 高振霆 罗红梅 周传佩 屈松生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3-436,共4页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 ,芦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发现芦氟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 ,用Stern Volmer和Lineweaver Burk方程处理荧光猝灭数据 ,得到了反应的结合常数。
关键词 芦氟沙星 牛血清白蛋白 结合反应 热力学 荧光猝灭 结合常数 结合位置 药理学
下载PDF
前列解毒胶囊联合芦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徐建春 卢启明 +1 位作者 付立杰 陈玉平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中成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双盲对照试验报导不多,本文旨在用随机双盲的方法观察前列解毒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即前列解毒胶囊+芦氟沙星组(实验组)和安慰剂+芦氟沙星组(对照组),均... 目的:中成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双盲对照试验报导不多,本文旨在用随机双盲的方法观察前列解毒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即前列解毒胶囊+芦氟沙星组(实验组)和安慰剂+芦氟沙星组(对照组),均服药4周。采用双盲对照,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均以NIH-CPSI评分、行EPS常规检查。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4周后,NIH-CPSI总分及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EPS中WBC计数也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治疗后在NIH-CPSI总分、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治疗后在WBC计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解毒胶囊联合芦氟沙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4周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和排尿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较单独应用抗生素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中成药 前列解毒胶囊 芦氟沙星
原文传递
铽敏化化学发光测定盐酸芦氟沙星 被引量:5
7
作者 陆燕 赵慧春 +1 位作者 孙春燕 易琳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76-879,共4页
目的 研究Tb(III) RFX Ce4 + Na2 SO3体系的化学发光机理 ,建立测定胶囊和人体尿样中芦氟沙星含量的新方法。方法 将芦氟沙星注入到Na2 SO3载液中 ,按先后顺序与Tb3+ 和Ce4 + 溶液混合 ,用化学发光检测器测量体系的相对发光强度。... 目的 研究Tb(III) RFX Ce4 + Na2 SO3体系的化学发光机理 ,建立测定胶囊和人体尿样中芦氟沙星含量的新方法。方法 将芦氟沙星注入到Na2 SO3载液中 ,按先后顺序与Tb3+ 和Ce4 + 溶液混合 ,用化学发光检测器测量体系的相对发光强度。结果 芦氟沙星的浓度在 2 0× 10 - 9~ 1 0× 10 - 6 mol·L- 1 ,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3 8× 10 - 1 0 mol·L- 1 。结论 为芦氟沙星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简单快速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氟沙星 敏化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 测定
下载PDF
盐酸芦氟沙星的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颜承农 上官云风 +2 位作者 潘祖亭 刘义 高振霆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研究了 β-环糊精、表面活性剂、缓冲溶液及 p H值、表面活性剂等对芦氟沙星荧光强度的影响。提出了用荧光光谱法测定芦氟沙星含量的新方法。该法操作简便 ,检出限低 ,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
关键词 盐酸芦氟沙星 荧光光谱 分析 喹诺酮类药物 药物分析
下载PDF
盐酸芦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50例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明伟 李忠民 吴映云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81-383,共3页
目的:观察研究盐酸芦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应用芦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及泌尿系统感染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给药方法为首例400m g,以后200... 目的:观察研究盐酸芦氟沙星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应用芦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及泌尿系统感染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给药方法为首例400m g,以后200m g 每日1次,饭后口服,疗程为5~14d。 结果:应用芦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90% (18/20)和97% (29/30)。本组病例共分离培养出致病菌40株,对芦氟沙星高度敏感约占77.5% ,细菌清除率96% 。不良反应共观察到8例,多为胃肠道反应。 结论:芦氟沙星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芦氟沙星 细菌性感染 药物疗法 副作用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的芦氟沙星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先洲 潘细贵 +2 位作者 罗顺德 罗卡 申献玲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5-177,共3页
建立了测定人血浆中芦氟沙星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浆用二氯甲烷提取 3次 ,以 UltrasphereODS(4.6mm i.d.× 2 5 0 mm)为色谱柱 ,流动相为甲醇 -1 0 mmol/L 溴化四丁铵 -三乙胺 (体积比为 3 2∶ 68∶0 .5 ) ,用磷酸调 p H2 ... 建立了测定人血浆中芦氟沙星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浆用二氯甲烷提取 3次 ,以 UltrasphereODS(4.6mm i.d.× 2 5 0 mm)为色谱柱 ,流动相为甲醇 -1 0 mmol/L 溴化四丁铵 -三乙胺 (体积比为 3 2∶ 68∶0 .5 ) ,用磷酸调 p H2 .8,检测波长 2 95 nm,流速为 1 .2 m L/min,以培氟沙星为内标。血浆中芦氟沙星的线性范围为 0 .1~ 1 0 mg/L ,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 0 .0 5 mg/L ,回收率为 99.7% ,日内、日间 RSD分别为 2 .3 3 %和3 .83 %。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适用于人血浆中芦氟沙星质量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芦氟沙星 人血浆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芦氟沙星的浓度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先洲 罗顺德 +2 位作者 姜俊勇 罗卡 申献玲 《中国药房》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81-182,共2页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浆 尿液 芦氟沙星
下载PDF
盐酸芦氟沙星荷移反应及荧光光谱性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桂芝 刘永明 孙希芬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94-796,共3页
研究了盐酸芦氟沙星 (RH)与电子受体四氟苯醌 (TFQ)及四氯苯醌 (TCQ)之间的荷移反应。实验表明 :在甲醇体系中 ,RH与TFQ可迅速反应生成稳定的荷移络合物 ,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较RH向长波方向分别位移 1 2 2nm和 2 0 5nm ;荧光强度较R... 研究了盐酸芦氟沙星 (RH)与电子受体四氟苯醌 (TFQ)及四氯苯醌 (TCQ)之间的荷移反应。实验表明 :在甲醇体系中 ,RH与TFQ可迅速反应生成稳定的荷移络合物 ,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较RH向长波方向分别位移 1 2 2nm和 2 0 5nm ;荧光强度较RH增强 1 3倍。研究了各种溶剂对络合物形成的影响 ,并探讨了发光机理。在 0 .1~ 30 μmol/L浓度范围内 ,RH与TFQ形成的络合物荧光强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0 .0 1 7μmol/L。该体系的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较好。本方法用于胶囊中盐酸芦氟沙星含量的测定 ,RSD为 0 .4 1 % ;回收率为 97.1 %~ 1 0 1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芦氟沙星 荷移反应 荧光光谱性质 苯醌 四氯苯醌 发光机理 含量测定 胶囊 抗菌药
下载PDF
芦氟沙星凝胶的研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罗毅 潘细贵 +1 位作者 马俊玲 罗顺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研制一种局部应用的经皮给药制剂芦氟沙星凝胶。方法 :以卡波姆 94 0为凝胶基质制备了芦氟沙星凝胶 ,建立了性状、酸碱度、含量测定等质控方法 ,并进行了稳定性和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 :以HPLC法测定芦氟沙星含量平均回收率为 10... 目的 :研制一种局部应用的经皮给药制剂芦氟沙星凝胶。方法 :以卡波姆 94 0为凝胶基质制备了芦氟沙星凝胶 ,建立了性状、酸碱度、含量测定等质控方法 ,并进行了稳定性和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 :以HPLC法测定芦氟沙星含量平均回收率为 10 0 .4 5 % ,RSD为 0 .96% (n =5 ) ,凝胶稳定性良好。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 ,性质稳定 ,质控方法简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氟沙星 凝胶剂 质量控制 三环喹诺酮类
下载PDF
芦氟沙星与氧氟沙星随机对照治疗呼吸道感染64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彩云 李家泰 郝凤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5-259,共5页
芦氟沙星(rufloxacin)是一种新型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为评价其安全有效性,以氧氟沙星为对照药,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治疗呼吸道感染64例。剂量用法:芦氟沙星,口服,第一日用量400mg,qd,第二日至... 芦氟沙星(rufloxacin)是一种新型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为评价其安全有效性,以氧氟沙星为对照药,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治疗呼吸道感染64例。剂量用法:芦氟沙星,口服,第一日用量400mg,qd,第二日至疗程结束用量200mgqd;氧氟沙星,300mg,bid。程疗均为7~9d。芦氟沙星与氧氟沙星临床疗效评价病例数分别为33例与31例,两药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9%与93.5%,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86.7%与92.3%,细菌学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0.9%和83.9%,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6.7%与92.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1%与9.7%。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氟沙星 呼吸道感染 药物疗法
下载PDF
盐酸芦氟沙星的单扫示波极谱法测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红艳 曾泳淮 曹尔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3-236,共4页
在 0 0 4mol·L- 1KH2 PO4 0 0 4mol·L- 1Na2 HPO4 (pH7 0 0 )底液中 ,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以得到一个灵敏的盐酸芦氟沙星导数还原峰 ,其峰电位Ep=- 1 2 9V(vs .SCE) ,导数峰电流与盐酸芦氟沙星浓度在 0 16 0 μmol·L... 在 0 0 4mol·L- 1KH2 PO4 0 0 4mol·L- 1Na2 HPO4 (pH7 0 0 )底液中 ,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以得到一个灵敏的盐酸芦氟沙星导数还原峰 ,其峰电位Ep=- 1 2 9V(vs .SCE) ,导数峰电流与盐酸芦氟沙星浓度在 0 16 0 μmol·L- 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r =0 9991) ,检出限为 0 0 5μmol·L- 1.该法应用于模拟尿样和胶囊中盐酸芦氟沙星质量含量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对盐酸芦氟沙星在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芦氟沙星 单扫示波极谱法 电化学行为 药物分析
下载PDF
盐酸芦氟沙星荧光猝灭法测定水中痕量铜 被引量:3
16
作者 崔华莉 石蕾 李皓瑜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5-57,共3页
在HAc-NaAc介质中,铜与盐酸芦氟沙星(RH)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使其荧光产生明显的猝灭现象,由此建立了测定铜(的新方法。详细讨论了溶液酸度、表面活性剂、盐酸芦氟沙星的浓度和用量、试剂加入顺序对体系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结... 在HAc-NaAc介质中,铜与盐酸芦氟沙星(RH)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使其荧光产生明显的猝灭现象,由此建立了测定铜(的新方法。详细讨论了溶液酸度、表面活性剂、盐酸芦氟沙星的浓度和用量、试剂加入顺序对体系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结果表明,在测定波长520 nm处,铜(标准溶液浓度在2.25×10-8~2.5×10-6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9.6×10-9mol/L。方法用于实际水样分析,测定值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结果相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0.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光光度法 盐酸芦氟沙星
下载PDF
盐酸芦氟沙星凝胶剂的研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福 吴功柱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65-666,共2页
目的 :制备盐酸芦氟沙星凝胶 ,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凝胶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芦氟沙星含量 ,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盐酸芦氟沙星线性范围为2~10μg/ml(r=0 9999) ,平均回收率为99 52 % ,RSD=0 38... 目的 :制备盐酸芦氟沙星凝胶 ,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卡波姆940为基质制备凝胶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芦氟沙星含量 ,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盐酸芦氟沙星线性范围为2~10μg/ml(r=0 9999) ,平均回收率为99 52 % ,RSD=0 38 % (n=6) ;凝胶稳定性良好。结论 :该凝胶制备工艺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芦氟沙星 凝胶剂 制备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高分子透明质酸对芦氟沙星体外和粘膜缓释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效良 吴功柱 刘隆跃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4-6,共3页
本文报道了通过体外和舌粘膜两种方式研究高分子透明质酸对芦氟沙星的缓释作用。结果显示 ,透明质酸在体外和舌粘膜都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p <0 0 5 )。为透明质酸作为粘膜药物缓释基质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 透明质酸 芦氟沙星 体外缓释 舌粘膜缓释
下载PDF
芦氟沙星与DNA的相互作用及Cu(Ⅱ)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琦 钟文英 倪坤仪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4-168,共5页
目的:研究芦氟沙星与 DNA 的分子作用机理和 Cu(Ⅱ)对芦氟沙星与 DNA 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光谱研究芦氟沙星与 DNA 的作用强度并计算热力学数据ΔH;利用紫外光谱、粘度测定、竞争实验、与变性 DNA 作用的比较等方法确定芦氟... 目的:研究芦氟沙星与 DNA 的分子作用机理和 Cu(Ⅱ)对芦氟沙星与 DNA 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光谱研究芦氟沙星与 DNA 的作用强度并计算热力学数据ΔH;利用紫外光谱、粘度测定、竞争实验、与变性 DNA 作用的比较等方法确定芦氟沙星与小牛胸腺 DNA 的相互作用方式;利用荧光光谱考察 Cu(Ⅱ)对芦氟沙星与小牛胸腺 DNA 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DNA 对芦氟沙星的荧光猝灭常数为(2.89±0.13)×10~3L·mol^(-1),ΔH=-12.91 kJ·mol^(-1);Cu(Ⅱ)使芦氟沙星与 DNA 的作用增强。结论:芦氟沙星以沟槽键合方式与 DNA 相互作用;Cu(Ⅱ)对芦氟沙星与 DNA 的结合有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氟沙星 小牛胸腺DNA 沟槽键合 Cu(Ⅱ)
下载PDF
盐酸芦氟沙星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尔华 朱雄 刘嵘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8,共4页
设计了一条合成含硫三环氟喹诺酮抗菌药盐酸芦氟沙星(1)的新方法,总收率达32.5%。以2,3,4-三氟硝基苯为起始原料,经取代、还原、溴化、环合、缩环、螯合、甲哌化、水解成盐等八步反应制得1。
关键词 盐酸芦氟沙星 喹诺酮 合成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