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葵颗粒联合度拉糖肽治疗老年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丽娟 冯飞 +4 位作者 周静波 阮园 查敏 浦强 余江毅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48-351,共4页
目的 观察芪葵颗粒联合度拉糖肽对老年临床期糖尿病肾病(DKD)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临床期DKD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度拉糖... 目的 观察芪葵颗粒联合度拉糖肽对老年临床期糖尿病肾病(DKD)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临床期DKD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度拉糖肽注射液1.5 mg每周1次,皮下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芪葵颗粒10 g, 3次/d,口服。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FPG、HbA1c)、血压(SBP、DBP)、血脂(TC、TG、LDL-C、HDL-C)、肾脏指标[血肌酐(Sc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TP)]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期间,试验组脱落5例,最终完成有效病例35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终完成有效病例36例。治疗后,2组FPG、HbA1c、SBP、DBP、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Scr、UACR、24hUT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试验组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8.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5.56%(P<0.01)。结论 芪葵颗粒联合度拉糖肽可明显降低老年临床期DKD病人Scr及尿蛋白水平,有较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肾病 芪葵颗粒 度拉糖肽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分析的芪葵颗粒化学成分系统筛选与识别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长印 陆明霞 +3 位作者 廖健城 黄莉吉 居文政 邹建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9,共13页
目的系统定性表征芪葵颗粒(黄芪、制首乌、黄蜀葵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联用分析方法对芪葵颗粒水提液进行分离检测,获取正、负离子模式下的原始分析数据;借助AB Sciex PeakVie... 目的系统定性表征芪葵颗粒(黄芪、制首乌、黄蜀葵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联用分析方法对芪葵颗粒水提液进行分离检测,获取正、负离子模式下的原始分析数据;借助AB Sciex PeakView软件,综合采用靶向和非靶向的筛选方法,对获得的原始分析数据进行处理,系统筛选鉴定芪葵颗粒中的化学成分;以不少于2个准分子离子的同时出现,排除碎片离子的干扰,锁定筛选所得目标化合物;依据准分子离子及特征二级子离子质谱信息,结合标准品比对,并参考数据库搜索匹配和文献数据比对,对锁定的化合物进行鉴定或合理归属。结果从芪葵颗粒中共筛选出89个化合物,鉴定出71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45个,皂苷类14个,蒽醌类4个,二苯乙烯苷类3个,多糖类2个,有机酸类3个。鉴定结果表明羟基化、糖基化、葡萄糖醛酸化、乙酰化、甲基化、丙二酰化等多种转化反应参与了芪葵颗粒多样化学成分的形成。结论基于UPLC-QTOF-MS/MS靶向和非靶向相结合的筛选鉴定方法可快速全面表征芪葵颗粒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涉及的转化反应,为深入探讨芪葵颗粒的质量控制、组方优化和药效物质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葵颗粒 UPLC-QTOF-MS/MS 系统筛选 成分鉴定 黄芪 制首乌 黄蜀葵花
下载PDF
芪葵颗粒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李沼萍 钟彦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22期58-60,共3页
目的:研究芪葵颗粒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肾功能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研究芪葵颗粒辅助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肾功能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芪葵颗粒治疗,观察两组肾功能、血清TGF-β_(1)、CTGF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肾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GF-β_(1)、CT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F-β_(1)、CTGF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比对照组(7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糖尿病肾病采用芪葵颗粒辅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其血清TGF-β_(1)、CTGF水平,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芪葵颗粒 西药
下载PDF
芪葵颗粒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谢绍锋 曹雯 +4 位作者 胡咏新 褚晓秋 朱博钰 余江毅 黄莉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期149-153,共5页
目的:观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中药芪葵颗粒对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蛋白尿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符合2型DN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目的:观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中药芪葵颗粒对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蛋白尿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符合2型DN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基础的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加用芪葵颗粒口服。患者每4周复诊1次,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以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共纳入研究病例72例,最终完成有效病例对照组32例,中药组31例。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UACR、UAER均显著降低(P<0.01);且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中药组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和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MCP-1)/C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中药芪葵颗粒可显著降低2型DN患者尿蛋白,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改善肾小球炎症状态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芪葵颗粒 蛋白尿 炎症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芪葵颗粒”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1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黄莉吉 余江毅 +4 位作者 朱博钰 王丽娟 曹雯 胡咏新 谢绍锋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芪葵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尿白蛋白及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中药芪葵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糖、血压、血脂、尿白蛋白及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加用芪葵颗粒口服,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压、血脂、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肌酐比值(u MCP-1/Cr)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CR、UAER、u MCP-1/C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芪葵颗粒可显著降低早期DN脾肾亏虚、湿瘀阻络证患者尿白蛋白水平,其机制可能为通过降低MCP-1,改善肾小球炎症状态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芪葵颗粒 蛋白尿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健脾益肾 利湿活络
下载PDF
芪葵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中TGF-β_1及MCP-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晨 朱萱萱 +1 位作者 余江毅 张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5期8-11,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芪葵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单侧肾结扎+腹腔注射2%链脲佐菌素(STZ)造成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成模后将... 目的观察芪葵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单侧肾结扎+腹腔注射2%链脲佐菌素(STZ)造成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成模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芪葵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8周。血糖仪测定大鼠血糖值,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MCP-1、TGF-β_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芪葵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血糖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验前比较,芪葵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糖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葵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中MCP-1、TGF-β_1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芪葵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糖、减少IL-6和抑制MCP-1、TGF-β_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葵颗粒 糖尿病肾病 白细胞介素6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芪葵颗粒对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邵晓丽 余江毅 倪卫惠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437-2440,共4页
目的:探讨芪葵颗粒对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一次性注射STZ(60 mg/kg)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15 mg/kg)阳性对照组及芪葵颗粒高(4.8 g... 目的:探讨芪葵颗粒对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腹腔一次性注射STZ(60 mg/kg)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15 mg/kg)阳性对照组及芪葵颗粒高(4.8 g/kg)、低(1.6 g/kg)剂量组,每组10只;另随机选取SD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隔周分笼收集24 h尿液检测尿蛋白;检测血清Scr、BUN、IL-6、CRP含量及肾组织p38MAPK、TGF-β1m RNA表达;肾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形态。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肾脏指数、尿蛋白、血清Scr、BUN、IL-6、CRP含量及肾组织p38MAPK、TGF-β1m 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肾脏病理损害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芪葵颗粒各剂量组体质量显著升高(P<0.05),肾脏指数、尿蛋白、血清Scr、BUN、IL-6、CRP含量及肾组织p38MAPK、TGF-β1m 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肾脏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芪葵颗粒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和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发挥对STZ致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葵颗粒 糖尿病肾病 炎症因子 P38MAPK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基于氧化应激反应探讨芪葵颗粒对胰岛素抵抗豚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岐 余江毅 《中医药信息》 2021年第10期14-17,共4页
目的:从氧化应激的角度探讨芪葵颗粒对胰岛素抵抗豚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PF级雌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高脂组、12H组、24H组和芪葵颗粒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豚鼠均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加改变光照节律的方法构建胰岛素抵... 目的:从氧化应激的角度探讨芪葵颗粒对胰岛素抵抗豚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PF级雌性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高脂组、12H组、24H组和芪葵颗粒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豚鼠均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加改变光照节律的方法构建胰岛素抵抗模型,其中高脂组进行自然光照,12H组进行12 h光照,24H组和芪葵颗粒组进行24 h光照。空白组豚鼠饲喂普通饲料并进行自然光照。模型构建时间为6周,从第7周开始,芪葵颗粒组豚鼠给予芪葵颗粒治疗,连续给药4周,其余各组均保持原条件饲养。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豚鼠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SCR)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测定肾组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HE染色检测豚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结果:与12H组相比,24H组豚鼠血清中BUN、SCR及CRP水平升高(P<0.05),肾组织中MDA水平升高(P<0.05)、SOD水平下降(P<0.05),豚鼠肾小管管壁可见显著空泡变性;与24H组相比,芪葵颗粒组豚鼠血清中BUN、SCR及CRP水平下降(P<0.05),肾组织中MDA水平下降(P<0.05)、SOD水平升高(P<0.05),豚鼠肾脏损伤情况有所改善。结论:芪葵颗粒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豚鼠肾脏损伤,改善胰岛素抵抗豚鼠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葵颗粒 胰岛素抵抗 肾损伤 氧化应激
下载PDF
芪葵颗粒联合代谢控制治疗气阴两虚、湿瘀阻络型糖尿病肾病有效性及安全性Meta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子祺 陶慧桦 +3 位作者 谭莹 周希乔 王丽娟 余江毅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5-8,I0015-I001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芪葵颗粒联合代谢控制治疗气阴两虚、湿瘀阻络型糖尿病性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搜索芪葵... 目的系统评价芪葵颗粒联合代谢控制治疗气阴两虚、湿瘀阻络型糖尿病性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搜索芪葵颗粒治疗DN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2年3月。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随机对照研究,638例DN患者,涉及主要疗效指标五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降尿蛋白有效率[RR=0.72,95%CI(0.64,0.80),P<0.00001]、UACR[WMD=12.54,95%CI(2.40,22.67),P=0.02]、BUN[WMD=0.67,95%CI(0.53,0.80),P<0.00001]、24h-UTP[WMD=25.26,95%CI(17.30,33.23),P<0.00001]、Scr[WMD=3.92,95%CI(2.61,5.24),P<0.00001]等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目前临床证据表明,芪葵颗粒治疗DN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葵颗粒 糖尿病肾病 联合用药 中西医结合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工艺芪葵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刘靑 朱萱萱 +5 位作者 王琼 刘志辉 余江毅 杨晨 符蕊 张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8期25-30,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工艺芪葵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SD鼠54只,雄性,8周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单侧肾脏结扎术+腹腔注射STZ(40 mg/kg)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分为五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工艺1组... 目的比较不同工艺芪葵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健康SD鼠54只,雄性,8周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单侧肾脏结扎术+腹腔注射STZ(40 mg/kg)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分为五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工艺1组(水煮浓缩方)、工艺2组(水煮醇提浓缩方)、工艺3组(水提醇提浓缩合并方),另设空白组。三种不同工艺芪葵颗粒以相同剂量18.67 g/kg分别于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5周,观察不同工艺芪葵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血糖、尿蛋白、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影响,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降低(P<0.01),进食量、饮水量、尿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血糖明显升高(P<0.01)。给药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体重不同程度增加,进食量、饮水量、尿量不同程度减少;工艺2组和工艺3组血糖明显降低(P<0.05);厄贝沙坦组和工艺3组血肌酐明显降低(P<0.05或P<0.01);各给药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厄贝沙坦组以及工艺2、3组尿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病理组织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脏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肥大、肾小管扩张、间质及肾盂炎细胞灶性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肾脏病变范围和程度略有减轻,以厄贝沙坦组和工艺2组肾小球和肾小管病变减轻略为明显。结论不同工艺芪葵颗粒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与降低血糖、肌酐和尿蛋白排泄和减轻肾脏病变有关。以工艺2组与工艺3组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芪葵颗粒 血糖 肌酐清除率 尿蛋白排泄率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芪葵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及对患者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血清sICAM-1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舒 阮园 +4 位作者 周静波 叶丽芳 贾佳 余江毅 查敏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观察芪葵颗粒对糖尿病肾病(DKD)的疗效及对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DKD诊断标准的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试验组52例。对照组常规控制血糖血压,试验组在对... 目的:观察芪葵颗粒对糖尿病肾病(DKD)的疗效及对尿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DKD诊断标准的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试验组52例。对照组常规控制血糖血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葵颗粒。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压、血糖、血尿素氮、肌酐、24 h-UTP、尿CTGF和血清sICAM-1的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血压、血糖、血尿素氮、肌酐、24 h-UTP、尿CTGF和血清sICAM-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压、血糖、尿素氮、肌酐、24 h-UTP、尿CTGF和血清sICAM-1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更低(均P<0.05)。结论:常规降糖降压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芪葵颗粒可显著降低DKD患者的血压、血糖、血尿素氮、肌酐,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血清sICAM-1及尿CTGF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葵颗粒 糖尿病肾病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肌酐 蛋白尿
下载PDF
探讨芪葵颗粒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大鼠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娄妍 余旭 +3 位作者 孙心怡 缪鋆鋆 徐巍龙 查敏 《西部中医药》 2022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芪葵颗粒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造模组、模型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6只。使用卵巢切除术+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进行造模。治疗组造模后每日予芪葵颗粒灌胃,假... 目的:探讨芪葵颗粒干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造模组、模型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6只。使用卵巢切除术+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进行造模。治疗组造模后每日予芪葵颗粒灌胃,假造模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干预。干预3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glucose,Glu)、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体质量(body weight,BW)、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取各组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进行体外培养,通过MTT测定MSCs增殖活性,使用茜素红染色及ELISA对骨碱性磷酸酶(bone-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和骨钙素(osteocalcin,BGP)定量测定MSCs成骨分化能力,油红O染色测定MSCs成脂肪分化能力。结果:给药3周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大鼠的Glu降低、骨密度增高(P<0.05);模型对照组矿化钙结节数目较少(P<0.05);模型对照组脂肪细胞数显著多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BMCSs成骨诱导后,模型对照组BGP及B-ALP含量均显著低于假造模组(P<0.05),而芪葵颗粒组BGP及B-ALP水平升高(P<0.05),且MTT提示细胞增殖活性提高(P<0.05)。结论:芪葵颗粒能在改善血糖的基础上提高大鼠模型骨密度,体外细胞实验表明芪葵颗粒增加了模型大鼠MSCs的增殖活性,提高其成骨分化能力,同时下调了MSCs向脂肪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芪葵颗粒 骨质疏松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芪葵颗粒联合火把花根片对G3A3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miRNA-21的影响
13
作者 黄莉吉 王婷 +3 位作者 朱鹏飞 刘敬顺 余江毅 谢绍锋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47-1252,共6页
目的观察芪葵颗粒联合火把花根片对G3A3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miRNA-21的影响。方法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98例G3A3期DKD患者。将患者按照2∶1... 目的观察芪葵颗粒联合火把花根片对G3A3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miRNA-21的影响。方法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纳入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98例G3A3期DKD患者。将患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加用芪葵颗粒和火把花根片治疗,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液转化生长因子β1、黏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以及血清miRNA-21等的变化情况。结果最终98例G3A3期DKD患者完成研究,其中对照组32例,中药组66例。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糖化血红蛋白、UACR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12周后,中药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胱抑素C和UACR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4.60±2.09比6.75±2.14,(1.70±0.46)mg/L比(2.03±0.58)mg/L,625(426,1306)mg/g比781(560,1462)mg/g,均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治疗12周后尿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黏连蛋白(LN)和Ⅳ型胶原(Ⅳ-Co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患者治疗12周后尿液TGF-β1和LN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139±46)μg/L比(172±51)μg/L,(20.5±9.4)比(28.7±11.5)μg/L,均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miRNA-21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中药组患者治疗后血清miRNA-21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76.5%±10.6%比65.2%±8.3%,P<0.05)。结论芪葵颗粒联合火把花根片可改善G3A3期DKD患者临床症状和肾功能,降低尿蛋白排泄水平,其治疗作用可能为通过上调miRNA-21表达和抑制TGF-β1表达,降低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成分LN和Ⅳ型胶原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G3A3期 芪葵颗粒 火把花根片 小分子核糖核酸-21
原文传递
芪葵颗粒定性定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爽 贾媛 +2 位作者 范玲 马兴苗 刘志辉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64-1568,1577,共6页
目的:建立芪葵颗粒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该颗粒中的黄芪、黄蜀葵花、制何首乌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ELSD法测定制剂中黄芪甲苷,使用Hedera ODS-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流速1.0 m... 目的:建立芪葵颗粒的定性定量方法。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该颗粒中的黄芪、黄蜀葵花、制何首乌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ELSD法测定制剂中黄芪甲苷,使用Hedera ODS-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柱温30℃,Alltech 2000ES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2℃,载气流量2.8 L.min-1);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金丝桃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简称二苯乙烯苷)的含量,使用HederaODS-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黄芪、黄蜀葵花、制何首乌。黄芪甲苷、金丝桃苷、二苯乙烯苷线性范围分别为1.59~21.3μg(r=0.9997),0.048~0.567μg(r=0.9999),0.054~0.625μg(r=1.000);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5.0%(RSD=2.2%),104.0%(RSD=1.3%),101.5%(RSD=1.4%)。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芪葵颗粒的定性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制剂芪葵颗粒 黄芪 黄蜀葵花 制何首乌 黄芪甲苷 金丝桃苷 二苯乙烯苷 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芪葵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浦强 徐巍龙 +2 位作者 李楠 王丽娟 余江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5767-5777,共11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芪葵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旨在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检索并筛选芪葵颗粒活性成分和其作用DN相关靶点,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药物...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芪葵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作用机制,旨在为其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个数据库检索并筛选芪葵颗粒活性成分和其作用DN相关靶点,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药物、靶点、疾病靶点网络图,利用网络拓扑分析芪葵颗粒治疗DN关键靶点,采用ClueGO插件进行GO、KEGG基因富集分析,得到芪葵颗粒治疗DN的潜在作用通路。结果芪葵颗粒中筛选得到67个活性成分,涉及DN作用靶点212个。网络拓扑分析最终筛选出43个关键靶点,ClueGO富集分析关键靶点主要被富集在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49个显著相关通路,涉及神经递质代谢过程、小分子代谢过程、血压和氧化还原酶活性调节等132个显著相关生物过程。结论芪葵颗粒有效成分可调控DN发病重要通路中多个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葵颗粒 糖尿病肾病 网络药理学 靶点 IL-17信号通路 HIF-1信号通路 TNF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芪葵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及病情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27
16
作者 严倩华 盛梅笑 +4 位作者 余江毅 黄莉吉 顾黎 张舒 王晓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0-434,共5页
目的观察芪葵颗粒对早期糖尿病患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MogensenⅢ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芪葵颗粒治疗组(治疗组,40例)及厄贝沙坦片治疗组(对照组,40例)。两组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加用芪葵颗粒每次1... 目的观察芪葵颗粒对早期糖尿病患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MogensenⅢ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芪葵颗粒治疗组(治疗组,40例)及厄贝沙坦片治疗组(对照组,40例)。两组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加用芪葵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对照组加用厄贝沙坦片150 mg,每日1次,疗程均为1年。观察尿微量白蛋白/肌酐(UACR)、进入MogensenⅣ期病例数、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e GFR)、BUN、SCr、胱抑素C(Cys-c)]、血糖(FBG、HbA1c)、血脂(TC、TG)、血压(SBP、DBP)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最终治疗组38例,对照组33例完成研究。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86.8%(33/38)]高于对照组[60.6%(20/33),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4.2%(32/38)]高于对照组[45.5%(15/33),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UACR、中医证候总积分、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面肢浮肿、尿浊的症状积分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UN、SCr、Cys-c、eGFR、FBG、TC、T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例患者(5.3%)进入Ⅳ期,低于对照组[7例(21.2%),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芪葵颗粒可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水平,延缓病情进展,改善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面肢浮肿、尿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肾病 芪葵颗粒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
原文传递
HPLC-MS/MS法测定芪葵颗粒中25个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
17
作者 陆明霞 欧阳冰琛 +4 位作者 廖健城 桂婉玉 向杰 邹建东 李长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08-1719,共12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芪葵颗粒中25个成分(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L-苯丙氨酸、毛蕊异黄酮-7-O-葡萄糖苷、芦丁、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葡萄糖苷、美迪紫檀苷、异黄芪皂苷Ⅱ、杨梅...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芪葵颗粒中25个成分(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L-苯丙氨酸、毛蕊异黄酮-7-O-葡萄糖苷、芦丁、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葡萄糖苷、美迪紫檀苷、异黄芪皂苷Ⅱ、杨梅素、无水柠檬酸、紫檀烷、黄芪皂苷Ⅲ、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环黄芪苷Ⅱ、异黄芪皂苷Ⅰ、L-色氨酸、黄芪皂苷Ⅱ、异槲皮苷、刺芒柄花苷、金丝桃苷、没食子酸、槲皮素、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大黄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SB-C_(18)色谱柱(100 mm×3.0 mm,2.7μm),以含0.1%甲酸和1 mmol·L^(-1)甲酸铵的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45℃,进样体积2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负离子模式扫描。结果:25个成分在测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50,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89.5%~105.7%,RSD≤4.0%;3批芪葵颗粒中上述25个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5~0.006、0.102~0.104、0.107~0.155、0.073~0.074、0.016~0.019、1.058~1.120、0.032~0.047、0.040~0.052、5.600~6.617、0.026~0.030、0.009~0.011、0.009~0.013、0.077~0.085、0.018~0.026、0.131~0.154、0.061~0.068、0.032~0.038、0.108~0.127、0.043~0.064、0.167~0.185、0.084~0.110、0.021~0.026、0.186~0.203、0.091~0.094、0.020~0.033 m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测定芪葵颗粒中多个主要成分,适用于芪葵颗粒制剂的质量评估与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芪葵颗粒 多反应监测模式 7 2’-二羟基-3’ 4’-二甲氧基异黄烷 L-苯丙氨酸 毛蕊异黄酮-7-O-葡萄糖苷 芦丁 异黄芪皂苷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O-葡萄糖苷 美迪紫檀苷 杨梅素 无水柠檬酸 黄芪紫檀烷 黄芪皂苷 黄芪甲苷 环黄芪苷 L-色氨酸 异槲皮苷 刺芒柄花苷 金丝桃苷 没食子酸 槲皮素 毛蕊异黄酮 芒柄花素 大黄素
原文传递
余江毅从“膏`脂”辨治糖尿病肾病经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苏 刘敬顺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10期41-43,共3页
介绍余江毅教授从"膏脂"辨治糖尿病肾病经验。余教授认为"膏脂"与脂肪组织相拟合,是脾主运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膏脂布化失常是糖尿病肾病的促发因素,在治疗上应紧守健脾化湿以治肾之原则,并总结出由炙黄芪、制何首乌... 介绍余江毅教授从"膏脂"辨治糖尿病肾病经验。余教授认为"膏脂"与脂肪组织相拟合,是脾主运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膏脂布化失常是糖尿病肾病的促发因素,在治疗上应紧守健脾化湿以治肾之原则,并总结出由炙黄芪、制何首乌和黄蜀葵花三味药组成的"芪葵颗粒",治疗该病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膏脂 脂肪组织 芪葵颗粒 临证经验
原文传递
Effect of Qi Kwai Granule particles on expression of TGF-β1 and MCP-1 in kidney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rats 被引量:1
19
作者 Xuan-xuan ZHU Jiang-yi YU +1 位作者 Chen YANG Di ZHA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5-345,共1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Qi Kwai Granule particles on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 6(IL-6),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in diabetic nephropathy(DN) rats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Qi Kwai Granule particles on the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 6(IL-6),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in diabetic nephropathy(DN) rats and evaluate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Qi Kwai Granule particles against renal injury of diabetic nephropathy.METHODS This experiment adopts adopted the high-sugar-highfat diet and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2% STZ+ unilateral renal ligation to establish rat model of diabet.ic nephropathy.50 model rats were then randomly divided into model group,Irbesartan group,Qi Kwai Granule particles of high,medium,low dose group,10 rats in each group.10 normal rats were set as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for 8 weeks were measured in rats.Measure the value of rat blood glucose by blood glucose meter,the determination of serum interleukin 6(IL-6) con.tent by ELISA,the expression of MCP-1 and TGF-β1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The value of rat blood glucose were measured by blood glucose meter.Serum interleukin 6(IL-6) were determinat.ed by ELISA.Expression of MCP-1 and TGF-β1 were evalua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method.RE.SULTS The blood glucose of Qi Kwai Granule particles of high,medium groups were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model group(P<0.05).The content of IL-6 of Qi Kwai Granule particles of high,medium groups were reduced(P<0.01).The content of MCP-1,TGF-β1 in kidney of Qi Kwai Granule particles of high,medium,low dose groups were decreased(P<0.01).CONCLUSION Qi Kwai parti.cles have protective effect on renal tissue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rats.Its mechanism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decrease of blood glucose value and IL-6,the inhibi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MCP-1 and TGF-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治疗方法 芪葵颗粒 糖尿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