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3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中温花生粕蛋白的理化特性及结构特性分析
1
作者 张彤 冯雨禾 +5 位作者 戚朝霞 郭浩 曾里 贾利蓉 段飞霞 冉旭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对低温/中温花生粕的感官色差、功能特性和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提高花生粕的综合利用价值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低温花生粕呈象牙色,中温花生粕呈灰白色。从功能特性上来看,低温/中温花生粕蛋白的持油性、乳化性和泡沫稳... 对低温/中温花生粕的感官色差、功能特性和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提高花生粕的综合利用价值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低温花生粕呈象牙色,中温花生粕呈灰白色。从功能特性上来看,低温/中温花生粕蛋白的持油性、乳化性和泡沫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低温花生粕蛋白具有更好的溶解度、起泡性、持水性、热稳定性,中温花生粕蛋白具有更好的乳化稳定性。进一步通过分子量、二级结构、DSC对蛋白质结构进行分析,低温花生粕和中温花生粕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是β-折叠、β-转角,中温花生粕蛋白变性程度更高,低温花生粕的蛋白结构相对更松散。低温花生粕蛋白具有更高的变性温度和热焓值,且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花生 中温花生 功能特性 结构特性
下载PDF
花生油的感官评定
2
作者 李进 王志伟 +6 位作者 王秀贞 孙昊杰 苑广迪 高远 祁伟杰 王传堂 姜春姣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5期5-8,共4页
根据坚果香味、烧烤味、甜香味、苦味、异味、脆性(此项指标对花生油不适用)、总体喜欢度等指标进行5分制打分,对6份花生油及其加工产品油炸薯条进行感官评定。结果显示:高油酸油与中油酸油及其油炸薯条感官品质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 根据坚果香味、烧烤味、甜香味、苦味、异味、脆性(此项指标对花生油不适用)、总体喜欢度等指标进行5分制打分,对6份花生油及其加工产品油炸薯条进行感官评定。结果显示:高油酸油与中油酸油及其油炸薯条感官品质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同一厂家生产的中油酸和高油酸花生油,其各项感官品质指标差异均未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中油酸油炸薯条坚果香味、总体喜欢度和脆性均极显著不及高油酸油炸薯条,其余指标差异则均未达极显著水平;花生油总体喜欢度与坚果香味呈极显著正秩相关,但与其余4项感官品质指标秩相关均不显著;花生油炸薯条总体喜欢度与坚果香味、甜香味正秩相关极显著,与苦味负秩相关极显著;对花生油总体喜欢度的贡献,坚果香味和甜香味分居第1位、第2位,对花生油炸薯条总体喜欢度的贡献,甜香味居首位;花生油口感会影响油炸薯条口感,花生油、油炸薯条间烧烤味和异味均呈显著正秩相关。研究结果为花生油和油炸食品加工乃至油用型花生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炸薯条 感官评定 油酸含量 高油酸花生 中油酸花生
下载PDF
花生青枯病的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
3
作者 池宁 宋昊 《新农业》 2024年第2期15-16,共2页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花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逐年升高,不科学的轮作制度和耕种方式导致花生的病虫害发生率也逐年升高,花生青枯病是一种土传细菌性病害,是我国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会导致花生植株枯死、产量降低,若...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我国花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逐年升高,不科学的轮作制度和耕种方式导致花生的病虫害发生率也逐年升高,花生青枯病是一种土传细菌性病害,是我国花生的主要病害之一,会导致花生植株枯死、产量降低,若该病发生于结荚期,可导致花生产量损失80%以上,所以农户应加强对花生青枯病的重视,做好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青枯病 细菌性病害 耕种方式 花生植株 结荚期 花生产量 油料作物 综合防治技术
下载PDF
花生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
4
作者 蔡尚忠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4期53-53,共1页
近年来植物花生油市场需求增加,带动了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花生病虫害问题加重,导致花生产量和品质下滑,且花生产品的食用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为解决花生病虫害问题,河南省农业相关部门鼓励农户推广应用花生病... 近年来植物花生油市场需求增加,带动了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花生病虫害问题加重,导致花生产量和品质下滑,且花生产品的食用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为解决花生病虫害问题,河南省农业相关部门鼓励农户推广应用花生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不断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种植面积 绿色防控技术 花生产品 河南省农业 病虫草害 食用安全 市场需求增加 花生
下载PDF
花生高产优质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5
作者 丁管洪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第1期59-61,共3页
花生是中国农作物与油料作物,在群众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推进花生现代化种植工作,能够为农业经济提供助力。目前,中国花生种植规模相对较大,但是存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得病虫害问题频发,从而影响花生产量与质量。... 花生是中国农作物与油料作物,在群众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推进花生现代化种植工作,能够为农业经济提供助力。目前,中国花生种植规模相对较大,但是存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使得病虫害问题频发,从而影响花生产量与质量。技术人员需要综合分析花生种植工作,明确花生产量提升方案,并增强病虫害预防与管控效果,实现花生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虫害问题 病虫害防治技术 高产优质栽培 病虫害预防 花生产量 油料作物 花生高产 花生种植
下载PDF
花生白绢病菌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温室抑菌促生效果
6
作者 李爽 张志钒 +3 位作者 高飞 赵特 杜鹏强 周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7-347,共11页
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侵染引起的土传真菌性病害——花生白绢病,严重威胁花生的生产。为挖掘对花生白绢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拮抗细菌,利用稀释涂布法从感染S.rolfsii的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570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 由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侵染引起的土传真菌性病害——花生白绢病,严重威胁花生的生产。为挖掘对花生白绢病有较好防治效果的拮抗细菌,利用稀释涂布法从感染S.rolfsii的植株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570株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32株S.rolfsii拮抗细菌,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特征,确定细菌的分类学地位。通过S.rolfsii与拮抗细菌的发酵液共培养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所筛选的32株拮抗细菌中,4株细菌HNZZ23、HNKF5、HNXX14和HNXX169对S.rolfsii的抑制时间长,抑制效果好,其发酵液对S.rolfsii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5.30%、85.88%、85.16%和91.00%,对S.rolfsii菌核萌发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100%、85.33%、82.67%和93.33%。菌株HNZZ23和HNXX14的发酵液对盆栽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0.50%和25.73%,且菌株HNZZ23对花生植株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分类学鉴定,菌株HNZZ23、HNKF5、HNXX14和HNXX169分别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e、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本研究结果表明,感病花生根际细菌HNZZ23、HNKF5、HNXX14和HNXX169对花生白绢病原菌S.rolfsii具有良好的拮抗作用和生防潜力,可为花生白绢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质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 拮抗细菌 生物防治 花生 促生作用
下载PDF
不同气象条件对高油酸花生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胡延岭 杨海棠 +8 位作者 李盼 于沐 石彦召 刘软枝 朱桢桢 韩艳红 郑晓川 赵利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4,共6页
以河南、山东等5个花生主要产区培育的19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为材料,于2019年~2021年连续3年在郑州种植,采集3年间花生关键生育期(6月~9月)的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和旬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结合各个品种的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以河南、山东等5个花生主要产区培育的19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为材料,于2019年~2021年连续3年在郑州种植,采集3年间花生关键生育期(6月~9月)的旬平均气温、旬降水量和旬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结合各个品种的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品种对于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的敏感程度不同,冀花16、冀花11对开花下针期的温度和日照时数比较敏感,该时期的异常高温会致使其产量明显下降。中花413、中花412和花育917的产量与旬降水量成显著负相关,耐涝程度较差。对品种的稳定性分析表明,开农1768、南充1704、冀农16、开选016、花育961、郑农花25、郑农花23、冀农11、花育633和1508G等10个高油酸品种为年际间稳定性较好的品种,研究结论为高油酸品种的培育及深入利用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高油酸 气象条件 产量
下载PDF
花生赤霉素3-β-双加氧酶(AhGA3ox)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8
作者 李海芬 鲁清 +6 位作者 刘浩 温世杰 王润风 黄璐 陈小平 洪彦彬 梁炫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2-943,共12页
赤霉素3-β-双加氧酶(gibberellin 3-beta-dioxygenase,GA3ox)是参与赤霉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可通过影响赤霉素的形成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目前在花生中尚无系统研究。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花生栽培种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花生GA... 赤霉素3-β-双加氧酶(gibberellin 3-beta-dioxygenase,GA3ox)是参与赤霉素生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可通过影响赤霉素的形成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目前在花生中尚无系统研究。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花生栽培种基因组数据库中筛选花生GA3ox家族基因,对鉴定出的7个AhGA3ox在栽培种花生基因组中的分布、结构及进化特征、理化性质、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并利用qRT-PCR技术对其进行花生组织结构表达模式分析,同时对AhGA3ox家族基因在不同荚果大小的2个花生品系中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个AhGA3ox基因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均由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组成。花生AhGA3ox蛋白中均包含1个DIOX_N结构域和1个2OG-FeII_Oxy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与大豆的亲缘关系较近,在根、茎、叶、花、果针5个组织中呈现出不同表达模式,不仅在花生果壳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不同,在2个荚果大小不同的花生品系果壳相同发育时期的表达量也不相同,但多数发育时期在大果品系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小果品系,推测该家族基因的表达可能对荚果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GA3ox 表达分析 生物信息学 功能分析
下载PDF
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9
作者 张相伦 张正 +5 位作者 李俊玲 杨赵军 盛清凯 刘晓牧 赵国朵 赵红波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3-2647,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 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3∶1、2∶2、1∶3、0∶4)进行混合,每个比例下设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喷洒无菌生理盐水)、植物乳杆菌组(LP组,喷洒1×10^(6)CFU/g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EF组,喷洒1×10^(6)CFU/g粪肠球菌)、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LP+EF组,喷洒5×10^(5)CFU/g植物乳杆菌+5×10^(5)CFU/g粪肠球菌),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2研究压实密度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3∶1比例混合后,按不同压实密度(300、450、600 kg/m^(3))进行发酵,每个压实密度下设4个组(同试验1),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1结果表明:1)随着花生秧比例的提高,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EF和LP+EF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EF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2)混合比例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混合比例为2∶2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和2∶2组的赭曲霉毒素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混合比例为2∶2组的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混合比例为2∶2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pH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EF组的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结果表明:1)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有机物、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加,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EF组的有机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2)压实密度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和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压实密度为450和600 kg/m^(3)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和伏马毒素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压实密度对pH无显著影响(P>0.05)。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的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推荐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的适宜混合比例为3∶1,菌剂为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联合添加,压实密度为450~600 k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花生 混合青贮 菌剂 压实密度
下载PDF
花生含油量全基因组选择及近红外光谱筛选的育种技术探究
10
作者 鲁清 刘浩 +7 位作者 李海芬 王润风 黄璐 梁炫强 陈小平 洪彦彬 刘海燕 李少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9-980,共12页
花生含油量对单位面积产油量至关重要。该性状受多个微效基因控制,但可用的紧密连锁标记十分有限,传统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准确性不高。全基因组选择作为一种新的育种方法,可实现对数量性状的早期预测;近红外光谱分析可对作物品质性... 花生含油量对单位面积产油量至关重要。该性状受多个微效基因控制,但可用的紧密连锁标记十分有限,传统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准确性不高。全基因组选择作为一种新的育种方法,可实现对数量性状的早期预测;近红外光谱分析可对作物品质性状(如含油量等)进行无损检测。通过两者优势互补,建立花生含油量全基因组选择和近红外光谱筛选联合的育种技术,探讨影响花生含油量全基因组选择预测准确性的因素,为花生分子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以216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构建训练群体;分别以139、464和505株F_(2)、F_(3)和F_(4)为材料构建育种群体;利用自主开发的“PeanutGBTS40K”液相芯片进行基因分型,开展含油量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模型分析;通过联合全基因组选择和近红外光谱筛选技术,开展花生含油量性状的育种应用,并评价其育种效果。结果显示,对训练群体进行基因分型后,总共获得30,355个高质量SNPs,并用于11个全基因组预测的模型选择分析。含油量预测准确性最高的模型为rrBLUP,其次是randomforest和svmrbf。以重组自交系为预测群体,F_(2)、F_(3)和F_(4)各世代含油量的预测准确性分别为0.116、0.128和0.119;以重组自交系叠加上一轮的育种群体为预测群体,各世代含油量的预测准确性分别为0.116、0.131和0.160。全基因组选择联合近红外筛选要比单独的全基因组选择对各世代的含油量选择效果提高1.8%、2.7%和3.4%;与单独的近红外筛选相比,差异不显著(0.10%、0.06%和0.07%);而近红外筛选与全基因组选择相比,含油量可显著提高1.7%、2.6%和3.3%。通过联合全基因组选择和近红外光谱筛选育种,F_(3)和F_(4)分别比F_(2)的含油量提高1.2%和1.0%。F_(4)总共获得16个入选改良株系,有10个株系含油量≥55.0%,其中2个株系(SF_(4)_201和SF_(4)_379)的理论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7.0%和11.1%。本研究通过建立花生含油量性状的全基因组选择-近红外光谱筛选联合育种技术,可有效实现花生含油量性状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含油量 全基因组选择 近红外光谱分析 基因组育种值
下载PDF
不同光源条件下与花生株高变化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分析
11
作者 杨永庆 马晓蕾 +1 位作者 李玉荣 王瑾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光源条件下与花生株高变化相关的基因。【方法】以冀花5号(直立型)和开选01-6(匍匐型)品种为研究材料,分别在LED光和自然光两种培养条件进行盆栽试验。【结果】冀花5号在强光条件下株高显著变矮,而开选01-6变化幅...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光源条件下与花生株高变化相关的基因。【方法】以冀花5号(直立型)和开选01-6(匍匐型)品种为研究材料,分别在LED光和自然光两种培养条件进行盆栽试验。【结果】冀花5号在强光条件下株高显著变矮,而开选01-6变化幅度不大,表明冀花5号对光照反应相对敏感。转录组的PCA结果显示LED光源下冀花5号和开选01-6距离相对较近,自然光源下冀花5号和开选01-6距离较近,说明光照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大于基因型间的差异影响。GO和KEGG注释分析发现不论在差异表达数目、基因类型或主要响应的调控网络上,冀花5号和开选01-6对不同光源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差异基因在植物昼夜节律相关的通路上显著富集,暗示着植物昼夜节律调控网络对株型的形态建成至关重要。进一步分析发现分别有16个和19个植物昼夜节律相关基因在开选01-6和冀花5号中特异响应,分别有6个和17个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开选01-6和冀花5号中特异响应,表明这些基因在花生株型形态建成中起着关键调控作用。【结论】昼夜节律调控途径是调控株高变化的主要途径,植物生长激素信号在其中也起了关键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对育种家深入理解不同光源条件下花生株型的形态建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株型 光照 转录组 分子网络调控
下载PDF
花生粕的饲用资源开发及在养殖业的应用
12
作者 崔艳红 韩庆功 +1 位作者 何云 刘长忠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花生粕粗蛋白含量和代谢能均高于大豆饼粕,但缺乏赖氨酸、蛋氨酸等,且赖氨酸与精氨酸比例失衡,蛋白质品质欠佳。花生粕极易感黄曲霉毒素,同时在高温压榨条件下,蛋白质变性严重,导致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降低。由于花生粕自身品质缺陷... 花生粕粗蛋白含量和代谢能均高于大豆饼粕,但缺乏赖氨酸、蛋氨酸等,且赖氨酸与精氨酸比例失衡,蛋白质品质欠佳。花生粕极易感黄曲霉毒素,同时在高温压榨条件下,蛋白质变性严重,导致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率降低。由于花生粕自身品质缺陷和加工质量的不稳定性,限制了其在配合饲料中的应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或菌酶协同发酵技术,可使花生粕中含有丰富的益生菌、寡肽、有机酸等,改善其适口性,有效降解霉菌毒素或抗营养因子,有利于改善动物肠道健康,增强机体免疫,提高生产性能,缓解蛋白质原料匮乏的现状。文章综述了花生粕资源状况、营养特性、生物发酵花生粕研究现状及在养殖业中的应用,为花生粕安全高效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营养特性 生物发酵 养殖业 饲料资源开发
下载PDF
秸秆覆盖量对夏花生生长、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13
作者 张艳艳 李文金 +5 位作者 康涛 李海东 陈建生 张玲 徐慧媛 李光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为了明确适宜替代地膜增产作用的小麦秸秆覆盖量,以花生品种泰育101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覆盖地膜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小麦秸秆覆盖量0 kg/hm^(2)(T1)、3 000 kg/hm^(2)(T2)、6 000 kg/hm^(2)(T3)、9 000 kg/... 为了明确适宜替代地膜增产作用的小麦秸秆覆盖量,以花生品种泰育101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覆盖地膜处理为对照(CK),研究不同小麦秸秆覆盖量0 kg/hm^(2)(T1)、3 000 kg/hm^(2)(T2)、6 000 kg/hm^(2)(T3)、9 000 kg/hm^(2)(T4)处理对夏花生出苗率、土壤容重及微生物数量、主茎高、侧枝长、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分配比例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花生出苗率、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茎高、侧枝长、干物质积累总量、荚果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CK相比,当秸秆覆盖量为6 000 kg/hm^(2)(T3处理)时,出苗率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与T4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低于T1、T2处理;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显著升高;花针期、结荚期主茎高无显著变化,但均显著高于T4、T2、T1处理;饱果成熟期主茎高,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侧枝长,干物质积累总量,根+果针及荚果的干物质积累量,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出仁率均明显升高,且高于其他各处理;茎秆+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占总积累量的比例和1 kg果数显著降低。在本研究条件下,种植夏花生时覆盖6 000 kg/hm^(2)小麦秸秆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促进花生主茎和侧枝的生长、干物质的积累及产量的提高,可以替代地膜的增产作用,这为减少地膜污染、实现生态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覆盖量 花生 生长 荚果产量 籽仁产量 土壤容重 微生物 地膜
下载PDF
黑控肥对花生植株性状、产量及肥料利用的影响
14
作者 范燕 赵雪飞 +3 位作者 陈琳 么田 陈胜萍 刘晓光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探索花生减量增效施肥技术,明确新型花生专用肥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肥(CK1)和普通复合肥常规用量(CK2)为对照,设置黑控肥用量梯度,分别为750 kg/hm^(2)(T1)、675 kg/hm^(2)(T2)、600 kg/hm^(2)(T3)、450 kg/hm^(2)(T4)... 为探索花生减量增效施肥技术,明确新型花生专用肥的施用效果,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不施肥(CK1)和普通复合肥常规用量(CK2)为对照,设置黑控肥用量梯度,分别为750 kg/hm^(2)(T1)、675 kg/hm^(2)(T2)、600 kg/hm^(2)(T3)、450 kg/hm^(2)(T4),研究不同处理对花生生长发育及肥料利用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黑控肥处理可降低株高和侧枝长,提高主茎绿叶数和饱果数,其中T2、T1处理的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出米率和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4个黑控肥处理的综合农学利用率均高于CK2,其中T2处理的肥料贡献率和农学利用率均显著高于CK2;T2、T1处理的花生收益均较CK2增加。经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675 kg/hm^(2)黑控肥(T2)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黑控肥 产量 肥料农学利用率
下载PDF
花生粕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及其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15
作者 崔艳红 李振 +2 位作者 汪文博 贺永惠 刘长忠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22,共8页
试验以花生粕为原料,利用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复合发酵技术进行固态发酵,探究不同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对发酵花生粕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利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花生粕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发酵花生粕水溶性提取物对... 试验以花生粕为原料,利用乳酸菌、芽孢杆菌和酵母复合发酵技术进行固态发酵,探究不同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对发酵花生粕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利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设计对花生粕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发酵花生粕水溶性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确定最适发酵条件。同时考察提取物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铁还原能力的影响,来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响应面优化结果为含水量52%、接种量5%、发酵时间85 h,在此条件下发酵的花生粕,其水溶性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可达到60.58%,比未发酵花生粕的52.96%提高了14.39%(P<0.05)。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当提取物质量浓度大于0.2 mg/mL时,发酵组对ABTS^(+)·、·OH清除能力以及铁还原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当提取物质量浓度大于0.8 mg/mL时,发酵组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均显著低于L-抗坏血酸(VC)组(P<0.05)。研究表明,发酵显著提高了花生粕的抗氧化活性,可为花生粕功能性物质的研发和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发酵条件 水溶性提取物 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陈小姝 邹晓霞 +6 位作者 李美君 司彤 赵跃 宋兆锋 孙日丹 高华援 王丽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3,共8页
花生播种期易受低温胁迫,为明确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常温(25℃)处理为对照(CK),设8℃和10℃两个低温胁迫处理,各温度下设种衣剂包衣和清水浸润对照两种处理方式,研究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 花生播种期易受低温胁迫,为明确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常温(25℃)处理为对照(CK),设8℃和10℃两个低温胁迫处理,各温度下设种衣剂包衣和清水浸润对照两种处理方式,研究种衣剂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活力、幼苗干物质积累、根系形态特征和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常温处理,8℃低温胁迫处理显著降低了花生种子发芽势(5.9%)、发芽率(7.7%)、发芽指数(11.0%)、种子活力指数(6.9%)和幼苗叶片SPAD值(11.4%),同时对幼苗根系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其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较25℃常温和10℃低温胁迫处理分别显著降低50.0%~50.2%、44.9%~48.1%、48.2%~48.5%,但8℃低温胁迫处理对花生幼苗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最大光化学效率及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光合参数均无显著影响;种衣剂处理显著提高了8℃低温胁迫下花生种子的发芽势(8.2%)、活力指数(10.9%)和花生幼苗根长(45.1%)及根表面积(38.4%),但对10℃低温胁迫和常温处理均无显著影响,同时,种衣剂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常温处理下花生幼苗干物质积累、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功能叶片光合特性以及10℃低温下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最大光化学效率,但对8℃低温胁迫无显著作用。综上,花生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系生长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更加显著,而种衣剂处理可以通过改善上述指标缓解低温胁迫,改善轻度低温胁迫和常温处理下花生幼苗生长的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种子萌发 花生幼苗 根系形态 光合生理
下载PDF
TG酶耦合糖基化改性花生饼蛋白质功能特性及其在面包中应用研究
17
作者 刘燕 徐拥军 +3 位作者 郭兴凤 朱婷伟 张丽芬 林凤岩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37,共5页
采用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耦合糖基化改性花生饼蛋白质,并研究改性花生饼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及其在面包中的应用。结果表明:B组(花生饼蛋白质与葡萄糖质量比4:1)与未改性花生饼蛋白质相比,面包感官评分最高。改性后花生饼蛋白质的乳化活... 采用谷氨酰胺转氨酶(TG酶)耦合糖基化改性花生饼蛋白质,并研究改性花生饼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及其在面包中的应用。结果表明:B组(花生饼蛋白质与葡萄糖质量比4:1)与未改性花生饼蛋白质相比,面包感官评分最高。改性后花生饼蛋白质的乳化活性和起泡性显著提高。与空白组相比,B组制作的面包的比体积、含水量、弹性显著增加,硬度显著降低。B组面包室温储存10d的霉菌数量略高于A组(花生饼蛋白质与葡萄糖质量比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饼蛋白质 面包 功能特性 应用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B235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18
作者 张丽芳 曹阳 张兰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利用功能微生物防治花生根腐病是一种环境友好、绿色高效的防控措施。本研究进行了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观察花生根腐病的发病情况及解淀粉芽孢杆菌B235对镰孢菌的防治效果。病原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镰孢菌的花生种子出苗慢、主侧根... 利用功能微生物防治花生根腐病是一种环境友好、绿色高效的防控措施。本研究进行了盆栽及田间小区试验,观察花生根腐病的发病情况及解淀粉芽孢杆菌B235对镰孢菌的防治效果。病原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镰孢菌的花生种子出苗慢、主侧根短小、发病率高,出苗率最差的为混合F1和F2两株菌的处理,出苗率仅为28.2%。盆栽生防试验结果表明:与接种病原菌的处理组相比,接种生防菌B235后能显著提升花生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发芽率和出苗率均在60%以上,最高可分别达到68.5%和65.3%;根腐病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治效果均达60%以上,最高可分别达69.5%和65.5%。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处理组,生防菌处理组表现为出苗率高、根系发达;在开花期,发病率为4.5%,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的6.7%和对照处理的10.5%;在成熟期,各处理组发病率差异明显,对照组花生镰孢菌根腐病发病严重,发生率达19.8%,生防菌B235处理组根腐病发生较轻,为5.0%,显著低于常规处理的7.3%,且增产显著;同时发现接种菌株B235对花生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也产生积极的影响。综上所述,生防菌B235能够显著降低根腐病的发生、促进花生生长和产量提升,且有利于保持土壤微生态,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花生 根腐病 镰孢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花生秧青贮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9
作者 李璐 闫乃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花生秧青贮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60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肉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肉羊饲喂全株玉米青贮饲粮,试验1组使用20%的花生秧青贮替代全株玉米... 试验旨在研究花生秧青贮对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60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肉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肉羊饲喂全株玉米青贮饲粮,试验1组使用20%的花生秧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试验2组使用40%的花生秧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试验3组使用80%的花生秧青贮替代全株玉米青贮。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各花生秧青贮组肉羊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肉羊对粗蛋白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和试验3组肉羊血清中总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氮和甘油三酯水平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花生秧青贮组养殖的利润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花生秧青贮用量的增大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花生秧青贮可以提高肉羊的生长性能及养分表观消化率,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提高养殖利润。综合考虑,肉羊养殖中使用40%~80%的花生秧青贮比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羊 花生秧青贮 生长性能 养分表观消化率 经济效益
原文传递
安阳地区缺铁性黄化症抗性花生品种筛选
20
作者 芦连勇 沈希华 华福平 《种业导刊》 2024年第2期29-32,共4页
以在安阳地区推广的10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偏碱性(pH值>7)石灰性土壤上进行试验,设置施铁和缺铁2个处理,比较不同参试花生品种的耐低铁抗黄化能力,以筛选适合在当地偏碱性石灰性土壤上种植的抗黄化花生品种。结果表明,不同花生... 以在安阳地区推广的10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偏碱性(pH值>7)石灰性土壤上进行试验,设置施铁和缺铁2个处理,比较不同参试花生品种的耐低铁抗黄化能力,以筛选适合在当地偏碱性石灰性土壤上种植的抗黄化花生品种。结果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缺铁性黄化症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缺铁条件下参试花生品种的生物量、活性铁含量、新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施铁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根据品种间差异,筛选出远杂9102、远杂21号、安花10号3个耐低铁抗黄化能力较好的花生品种,适合在安阳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黄化症 缺铁 抗性 品种筛选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