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及芳香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许勇 杜宁 +2 位作者 符诗聪 陈伟珍 张风华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3年第1期51-53,47,共4页
目的观察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及芳香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制备空白血清及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培养的人成骨细胞.MTT法观察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氚水法及RT-PCR分别观察健骨颗料含药血清对芳香化酶活性及表达的调节.结果... 目的观察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对人成骨细胞增殖及芳香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制备空白血清及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培养的人成骨细胞.MTT法观察对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氚水法及RT-PCR分别观察健骨颗料含药血清对芳香化酶活性及表达的调节.结果当血清浓度为5%时,与空白血清组比较,含药血清组有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血清浓度为10%时,含药血清刺激细胞增殖的作用十分明显,两组比较P<0.05.细胞干预72h后,加入[1β-3H]雄烯睾酮5.2bq,分别温育2、4、6、8h,结果发现,随着温育时间的增加,氚水计数率逐渐增高,6h活性增加明显,在含药组达高峰,8h含药组酶活性下降,空白组仍有微弱上升趋势.含药组氚水的计数率明显高于空白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含药血清组芳香化酶基因mRNA表达增强.结论健骨颗粒含药血清可以促进人成骨细胞增殖,提高人成骨细胞内芳香化酶活性,在转录水平促进芳香化酶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骨颗粒 含药血清 人成骨细胞增殖 芳香化酶活性 中药
下载PDF
芳香化酶活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脂代谢的相关性
2
作者 潘紫萌 匡洪影 +1 位作者 王颖 侯丽辉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10期32-36,共5页
目的探究芳香化酶活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代谢中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相关性指标间的芳香化酶活性的差异。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57例PCOS组患者和132例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E 2/T和E 2/AND与内分泌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然后将存在... 目的探究芳香化酶活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代谢中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相关性指标间的芳香化酶活性的差异。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57例PCOS组患者和132例正常对照组人群进行E 2/T和E 2/AND与内分泌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然后将存在相关性的指标作为分组标准,比较PCOS组与对照组间E 2/T或E 2/AND的差异性。结果(1)两组间雌雄激素代谢的差异性: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具有较高的E 2、T和AND值以及较低的E 2/T和E 2/AND值(P<0.05)。(2)E 2/T和E 2/AND与内分泌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PCOS组的E 2/T与TC和LDL-C呈负相关;PCOS组的E 2/AND与BMI呈正相关;对照组E 2/T与TG和HDL-C呈正相关,与BIM、T和TC呈负相关,以上P<0.05。(3)E 2/T和E 2/AND在不同BMI中的差异性:当BMI<28.0kg/m 2时,PCOS组的E 2/T均低于对照组;当18.5kg/m 2≤BMI<24.0kg/m 2时,PCOS组的E 2/AND低于对照组(P<0.05)。(4)E 2/T和E 2/AND在脂代谢中的差异性:当TG≥2.30mmol/L时,PCOS组的E 2/T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中TG<2.30mmol/L时的E 2/T低于TG≥2.30mmol/L时;HDL-C≥1.00mmol/L,PCOS组的E 2/T小于对照组;PCOS组的内LDL-C<4.10mmol/L时的E 2/T大于LDL-C≥4.10mmol/L时(P<0.05)。结论(1)PCOS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芳香化酶活性更低,并且此差异不受BMI的影响。(2)与E 2/AND比较,E 2/T与脂代谢间存在着更多的相关性,TG、HDL-C和LDL-C对芳香化酶活性的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化酶活性 多囊卵巢综合征 脂代谢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PPARγ和RXR激动剂抑制人卵巢颗粒细胞芳香化酶活性和其mRNA的水平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明 母义明 +4 位作者 汪保安 窦京涛 陆菊明 李江源 潘长玉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1-474,共4页
目的 探讨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维甲类X受体 (RXR)激动剂对人卵巢颗粒细胞芳香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测定人卵巢颗粒细胞 (KGN)在PPARγ激动剂曲格列酮、吡格列酮和前列腺素J2 以及RXR激动剂LG10 0 2 68处理前后... 目的 探讨过氧化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维甲类X受体 (RXR)激动剂对人卵巢颗粒细胞芳香化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测定人卵巢颗粒细胞 (KGN)在PPARγ激动剂曲格列酮、吡格列酮和前列腺素J2 以及RXR激动剂LG10 0 2 68处理前后芳香化酶活性、雌酮 (E1)的变化以及P45 0芳香化酶 (P45 0arom)mRNA的表达水平。对P45 0arom启动子Ⅱ进行分析 ,以确定PPARγ和RXR是否直接抑制P45 0arommRNA的转录。结果  (1)PPARγ激动剂和RXR激动剂均能显著抑制芳香化酶活性 ,两者结合使用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并且使E1的生成减少 ;(2 )芳香化酶活性的降低与P45 0arommRNA水平下降有关 ;(3 )PPARγ和RXR激动剂对 1.0kb长的P45 0arom启动子Ⅱ控制的荧光素酶蛋白无调节作用。结论 PPARγ和RXR激动剂对人卵巢颗粒细胞的芳香化酶活性和P45 0arommRNA的水平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激动剂 RXR激动剂 人卵巢颗粒细胞 芳香化酶活性 MRNA水平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 维甲类X受体激动剂
原文传递
17α-甲基睾酮对赤点石斑鱼性逆转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广丽 刘晓春 林浩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5-150,共6页
采用腹部埋植方式,用17α-甲基睾酮(17-αMT)以10mg.kg-1剂量处理2龄雌性赤点石斑鱼(每4周埋植1次,共埋植2次),检查埋植前后性腺结构、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水平以及脑和性腺芳香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一次埋植17-αMT即可诱导赤点石... 采用腹部埋植方式,用17α-甲基睾酮(17-αMT)以10mg.kg-1剂量处理2龄雌性赤点石斑鱼(每4周埋植1次,共埋植2次),检查埋植前后性腺结构、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水平以及脑和性腺芳香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一次埋植17-αMT即可诱导赤点石斑鱼发生不同程度的性逆转,性腺成熟系数(GSI)明显下降,性腺中卵细胞退化,精原细胞增殖,出现大量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性逆转雄鱼精巢的组织结构与正常雄鱼精巢相似,部分鱼转变为功能性雄鱼,经轻微的腹部挤压可排精,精子活力与正常雄鱼相似。赤点石斑鱼埋植17-αMT后前脑、中脑的芳香化酶活性明显提高而后脑的芳香化酶活性降低,但性腺芳香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埋植17α-MT后第4周血清中11-酮基睾酮(11-ketotestosterone,11-KT)浓度显著升高,而睾酮(testosterone,T)和雌二醇(estradiol-17,βE2)浓度变化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脑部芳香化酶活性的显著升高与性逆转密切相关,17-αMT主要通过提高血清中11-KT水平诱导赤点石斑鱼发生性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17α-甲基睾酮 性逆转 芳香化酶活性 性类固醇激素
下载PDF
雄烯二酮对赤点石斑鱼内分泌及性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舒琥 张勇 +2 位作者 刘晓春 李广丽 林浩然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6-327,共12页
采用腹部埋植法,应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和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间隔30d3次埋植不同剂量(高剂量H:100μg/g体重,低剂量L:10μg/g体重)的雄烯二酮(4-androstene-3,17-dine,ADSD)诱导2龄赤点石斑鱼性腺发育过程中血清... 采用腹部埋植法,应用连续组织切片技术、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和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间隔30d3次埋植不同剂量(高剂量H:100μg/g体重,低剂量L:10μg/g体重)的雄烯二酮(4-androstene-3,17-dine,ADSD)诱导2龄赤点石斑鱼性腺发育过程中血清性类固醇激素含量、芳香化酶表达和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第1次埋植ADSD后30d即可诱导雌性赤点石斑鱼发生不同程度的性逆转,性腺成熟指数明显下降,性腺中卵细胞退化,精原细胞增殖,出现大量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第1次埋植ADSD后30d经轻微挤压腹部有10%(低剂量组)和15%(高剂量组)的鱼可排精;第2次埋植后30d明显提高性逆转效果,排精率分别达到80%和86·7%,性逆转雄鱼的精巢在组织结构上与正常雄鱼精巢一样,精子活力与正常雄鱼相同,对照组鱼卵巢发育良好;第3次埋植后30d排精率分别为90%和80%,埋植ADSD后性腺芳香化酶(P450aromA)表达和活性显著降低,脑芳香化酶(P450aromB)表达显著升高,前脑芳香化酶活性显著升高,血清T,11-K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清E2水平先升高,然后逐渐降低。说明血清T,11-KT水平增加,性腺芳香化酶表达及活性降低在控制雌雄同体的赤点石斑鱼的性转化和精子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动物学报52(2):316-327,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雄烯二酮 性逆转 性类固醇激素 芳香化表达和活性
下载PDF
晚期育龄妇女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和肥胖的关联
6
作者 王丽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2007年第5期362-362,共1页
抗苗勒管激素(AMH),又称苗勒抑制物质,是男性胚胎分化的一种关键因子。女性出生后,AMH由初级、次级和囊状卵泡分泌,似可调节初级卵泡发育。卵巢中AMH的确切作用至今尚未阐明,已提出的功能包括:抑制卵泡募集和芳香化酶活性以及降低... 抗苗勒管激素(AMH),又称苗勒抑制物质,是男性胚胎分化的一种关键因子。女性出生后,AMH由初级、次级和囊状卵泡分泌,似可调节初级卵泡发育。卵巢中AMH的确切作用至今尚未阐明,已提出的功能包括:抑制卵泡募集和芳香化酶活性以及降低卵泡对促卵泡激素(FSH)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苗勒管激素 激素水平 育龄妇女 卵泡发育 肥胖 晚期 芳香化酶活性 促卵泡激素
下载PDF
早卵泡期抗苗勒管激素对于评价卵巢储备功能的作用
7
作者 陆湘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分册)》 2006年第6期341-341,共1页
关键词 卵巢储备功能 抗苗勒管激素 早卵泡期 辅助生殖技术 转化生长因子 芳香化酶活性 黄体生成激素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