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DZ预处理及激素诱导对小麦茎尖丛生芽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月琴 陈耀锋 +2 位作者 王晶晶 王娜 王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0-996,共7页
为了给遗传转化提供更好的受体,从而降低离体芽转化直接成苗出现的嵌合体现象,以4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细胞分裂素TDZ(噻二唑苯基脲)浸泡预处理及激素对小麦茎尖丛生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DZ浸泡预处理降低了小... 为了给遗传转化提供更好的受体,从而降低离体芽转化直接成苗出现的嵌合体现象,以4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小麦籽粒细胞分裂素TDZ(噻二唑苯基脲)浸泡预处理及激素对小麦茎尖丛生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TDZ浸泡预处理降低了小麦胚萌发率,但显著提高了小麦茎尖丛生芽的分化,在TDZ最佳浓度5mg·L-1时,4种供试小麦材料的丛生芽诱导率和平均芽个数均达到最高,其中扬麦18最优,丛生芽诱导率和平均芽个数分别达到了50.9%和2.82个;萌发培养基中的TDZ浓度为4mg·L-1时,小麦茎尖丛生芽的诱导率和平均芽个数最高;诱导培养基中TDZ和6-BA(6-苄基脲嘌呤)浓度均为3mg·L-1时,诱导小麦丛生芽的效果最佳,并且TDZ诱导效果优于6-BA;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配合诱导时,在TDZ/IAA(吲哚乙酸)为6、6-BA/2,4-D(2,4-二氯苯氧乙酸)为60时,诱导效果较好,但低于细胞分裂素单独诱导的效果,且随着比值的进一步增大,其诱导效率急速下降;同时基因型对小麦茎尖丛生芽诱导有重要影响,供试的4个材料中,扬麦18的丛生芽诱导率最高,扬麦12次之,西农183、小偃22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尖 激素 丛生芽诱导率 平均个数
下载PDF
α-硫辛酸对大豆农杆菌介导GUS瞬时表达和芽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晓凤 卢涛 +2 位作者 周正剑 寿惠霞 唐桂香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2-556,共5页
以适宜转化大豆受体YC-2为材料,研究了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农杆菌介导GUS瞬时表达和芽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可显著降低外植体的褐化率,随α-硫辛酸浓度的增加外植体褐化率明显减少,但白化率增加,... 以适宜转化大豆受体YC-2为材料,研究了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农杆菌介导GUS瞬时表达和芽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共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氧化剂可显著降低外植体的褐化率,随α-硫辛酸浓度的增加外植体褐化率明显减少,但白化率增加,且这些白化的外植体在后期不易产生诱导芽;共培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α-硫辛酸可增强GUS瞬时表达率和芽诱导的再生率,且以25 mg·L-1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Α-硫辛酸 GUS瞬时表达 芽诱导率
原文传递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幼胚茎尖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月琴 陈耀锋 +2 位作者 王晶晶 李春莲 陈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41-1648,共8页
为解决遗传转化中离体芽直接转化成苗时出现的嵌合体现象,以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的幼胚为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幼胚茎尖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TDZ(噻二唑苯基脲)对小麦的幼胚萌发率有一定影响:在设计的浓度梯度范... 为解决遗传转化中离体芽直接转化成苗时出现的嵌合体现象,以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的幼胚为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幼胚茎尖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TDZ(噻二唑苯基脲)对小麦的幼胚萌发率有一定影响:在设计的浓度梯度范围内,随着TDZ浓度的增加,西农183的幼胚萌发率逐渐增加,而千斤早、小偃22、扬麦12及扬麦18的幼胚萌发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浓度4mg·L-1时幼胚萌发率达到最大,且千斤早的最高幼胚萌发率可达92.2%,同时,添加TDZ诱导萌发有利于丛生芽的形成。不同激素种类、浓度及复配诱导对小麦幼胚茎尖丛生芽的分化有重要影响。5种诱导处理在最佳浓度及复配组合的前提下,3mg·L-1TDZ与0.5mg·L-1IBA(吲哚丁酸)复配诱导效果最好,3mg·L-1TDZ与1mg·L-16-BA(6-苄基脲嘌呤)复配次之,3mg·L-1TDZ单独诱导偏差,1mg·L-16-BA较差,2mg·L-14-PU(N-苯基-N'-4-脲)最差。因此,小麦幼胚茎尖丛生芽形成的最优激素处理为4 mg·L-1TDZ诱导萌发,3 mg·L-1TDZ与0.5 mg·L-1IBA复配诱导不定芽和丛生芽的形成和发育。在5个供试材料的幼胚茎尖丛生芽分化效果中,扬麦18诱导率最高、扬麦12次之、千斤早偏低、西农183较低、小偃22最低。研究结果为建立高效的小麦幼胚茎尖丛生芽诱导体系及转基因育种选择优良的转化受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胚 幼胚萌发 茎尖丛生芽诱导率 不定 诱导
下载PDF
不同外植体对香石竹试管培养中芽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宗仁 唐蓉 司剑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67,共2页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 ,对香石竹茎尖、茎段、叶片进行培养 ,结果表明 :茎尖、茎段、叶片在离体培养中 ,外植体大小、部位、取材时间直接影响香石竹组织培养中芽的分化。茎段培养中 ,以中上部茎段芽分化效果最佳。在MS培养基中添加BA0 .0 5m...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 ,对香石竹茎尖、茎段、叶片进行培养 ,结果表明 :茎尖、茎段、叶片在离体培养中 ,外植体大小、部位、取材时间直接影响香石竹组织培养中芽的分化。茎段培养中 ,以中上部茎段芽分化效果最佳。在MS培养基中添加BA0 .0 5mg/L~ 0 .5mg/L(毫克 /升 ) ,KT0 .1mg/L~ 1mg/L(毫克 /升 )可显著提高芽的诱导率 ,BA1mg/L(毫克 /升 )与NAA0 .1mg/L(毫克 /升 )配合使用芽分化率最高 ,可达 10 0 %。茎尖诱导中培养基中添加BA0 .0 1mg/L~ 0 .5mg/L(毫克 /升 )可增加芽分化率 ,以BA0 .5mg(毫克 )和KT1mg/L(毫克 /升 )最优 ,芽分化率分别为 80 %、76 % ,而叶片培养中芽诱导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植体 香石竹 组织培养 培养基 分化 芽诱导率
下载PDF
沙田柚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董高峰 黄涛 +1 位作者 李耿光 张兰英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1年第5期440-444,T001,共6页
关键词 沙田柚 离体培养 不定芽诱导率 外植体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应用稀土调控藏红花胚性愈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 被引量:9
6
作者 陈书安 王晓东 +1 位作者 赵兵 王玉春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9-614,共6页
为提高藏红花(Crocus sativus)胚性愈伤组织的繁殖系数与出芽率,以建立藏红花离体快繁体系,解决其资源短缺问题,采用两步法,用稀土调控其胚性愈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结果表明,在添加了0.25mg·L-1NAA、3mg·L-16-BA和400mg·... 为提高藏红花(Crocus sativus)胚性愈伤组织的繁殖系数与出芽率,以建立藏红花离体快繁体系,解决其资源短缺问题,采用两步法,用稀土调控其胚性愈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结果表明,在添加了0.25mg·L-1NAA、3mg·L-16-BA和400mg·L-1CH的B5固体培养基中,0.04mmol·L-1La3+促进胚性愈伤组织生长的效果最佳,繁殖系数为12,是不添加稀土处理组的1.48倍;在添加了0.25mg·L-1NAA、3mg·L-16-BA和400mg·L-1CH的1/2B5固体培养基中,0.06mmol·L-1Ce3+促进胚性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的效果最佳,出芽率高达84.5%,是不添加稀土处理组的1.81倍,且高于国外报道的出芽率(40%)。初步解决了藏红花胚性愈伤组织生长慢和出芽率低等问题,为建立高效稳定的藏红花离体快繁体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红花 胚性愈伤组织 离体快繁 稀土 芽诱导率
下载PDF
盾叶薯蓣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梁艳丽 李兰玉 谢世清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4-168,共5页
主要进行了盾叶薯蓣芽的诱导培养和带愈伤组织幼苗的生根培养。结果表明,芽诱导培养的17种培养基配方中,以MS+4 mg/L BA+1 mg/L KT为最好,其芽的诱导率达到68.72%;生根培养的4个培养基配方中,以MS+0.5 mg/L NAA为最好,其生根率达到92.0... 主要进行了盾叶薯蓣芽的诱导培养和带愈伤组织幼苗的生根培养。结果表明,芽诱导培养的17种培养基配方中,以MS+4 mg/L BA+1 mg/L KT为最好,其芽的诱导率达到68.72%;生根培养的4个培养基配方中,以MS+0.5 mg/L NAA为最好,其生根率达到92.09%,且根粗、须根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组织培养 芽诱导率
下载PDF
花生茎尖组培和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汪强 童有才 王本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6期718-719,721,共3页
以 0 .5mm以下的花生茎尖为外植体 ,在MS附加不同激素和有机物的培养基上进行诱芽和诱根培养 ,结果表明 :①在MS + 1.0mg/LBA + 1.0mg/LNAA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发生率分别达到 90 .0 %和 80 .6% ;在 1/2MS(I) +MS(Ⅱ、Ⅲ、Ⅵ )+ 2 ... 以 0 .5mm以下的花生茎尖为外植体 ,在MS附加不同激素和有机物的培养基上进行诱芽和诱根培养 ,结果表明 :①在MS + 1.0mg/LBA + 1.0mg/LNAA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发生率分别达到 90 .0 %和 80 .6% ;在 1/2MS(I) +MS(Ⅱ、Ⅲ、Ⅵ )+ 2 .0mg/LNAA + 0 .1mg/LBA培养基上生根率和单个外植体产根数分别达到 86.7%和 5 .1个。② 2 ,4 D可促进愈伤组织增生 ,但无诱根效果 ;烟酸和VB6 可促进丛生芽发生 ;NAA对促进生根和生芽均有效果。③不同基因型间诱导愈伤组织和丛生芽存在一定差异。茎尖经诱芽、诱根培养出完整植株 ,炼苗后移至室外能正常开花、结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茎尖组培 植株再生 激素 愈伤组织 丛生芽诱导率
下载PDF
快速高效的半边莲组织培养体系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柏玲 李守洁 +4 位作者 张凯 郭志军 张香蕊 王康满 侯元同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18-20,共3页
为保护和利用半边莲种质资源,建立快速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本研究以野外采集的半边莲顶芽和茎段为外植体,利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研究半边莲合适的芽诱导和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半边莲的最适芽诱导和生根... 为保护和利用半边莲种质资源,建立快速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本研究以野外采集的半边莲顶芽和茎段为外植体,利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研究半边莲合适的芽诱导和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半边莲的最适芽诱导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2.0 mg/L 6-BA和MS+2.0mg/L 6-BA+0.5 mg/L NAA,其芽诱导率和生根率分别为97.0%和95.5%,组培苗长势好,移栽成活率达100%。本研究建立了半边莲快速高效的组织培养体系,为其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莲 组织培养 芽诱导率 生根
下载PDF
影响大豆遗传转化主要因素及相关条件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晓丽 冯小锋 +2 位作者 杨清华 郁晓敏 朱丹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3-1188,共6页
以浙春3号,华春6号,0428三个大豆基因型的胚尖、子叶节和下胚轴为受体材料,运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GUS基因,通过对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比较,探讨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基因型、外植体等),并进一步对遗传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 以浙春3号,华春6号,0428三个大豆基因型的胚尖、子叶节和下胚轴为受体材料,运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GUS基因,通过对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比较,探讨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基因型、外植体等),并进一步对遗传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胚尖为受体时,3个基因型的GUS基因瞬时表达率都很低,在丛生芽的再生部位没有瞬时表达。以下胚轴为受体时,萌发5 d,共培养3 d后,浙春3号、华春6号、0428在丛生芽再生部位的GUS瞬时表达率达到最高,分别为43.92%,54.45%,58.47%。而以子叶节为受体时,按照常规方法(萌发5 d),浙春3号、华春6号、0428分别在共培养5,4,4 d时,其丛生芽再生部位的GUS瞬时表达率最高,分别为23.05%,13.79%,4.78%;利用浙春3号对子叶节法的萌发时间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发现萌发时间为3 d时在丛生芽再生部位的GUS瞬时表达率、芽诱导率较萌发5 d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基因型 胚尖 子叶节 下胚轴 GUS瞬时表达 芽诱导率
下载PDF
云南甜龙竹组培及组培苗移栽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永莉 陈玟旭 谭宏超 《世界竹藤通讯》 2019年第2期31-35,共5页
选择6种类型的云南甜龙竹外植体,经不同浓度的升汞溶液消毒一定时间,在添加不同浓度6-BA的MS培养基中进行组培试验,以筛选云南甜龙竹组培繁殖的适宜条件;同时,以1年生云南甜龙竹组培苗为材料,在6种育苗基质和4种育苗环境下试验组培苗的... 选择6种类型的云南甜龙竹外植体,经不同浓度的升汞溶液消毒一定时间,在添加不同浓度6-BA的MS培养基中进行组培试验,以筛选云南甜龙竹组培繁殖的适宜条件;同时,以1年生云南甜龙竹组培苗为材料,在6种育苗基质和4种育苗环境下试验组培苗的生长情况,以筛选适宜组培苗生长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云南甜龙竹组培繁育以1年生种子苗茎段作为外植体,用0.10%~0.15%的升汞消毒6~9 min,使用标准MS培养基,添加浓度为1.5~2.0 g/mL的6-BA,能够获得较高的芽诱导率;1年生组培苗移栽时,采用大棚套小棚的移栽环境,以植物碎沫作为栽培基质,苗木成活率较高,幼苗生长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甜龙竹 组织培养 外植体 芽诱导率 组培苗 移栽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