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看待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被引量:9
1
作者 周新城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2008年第6期66-70,共5页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苏联的具体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根本性质的层次,即它是否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二是这些基本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的层次,即它...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苏联的具体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根本性质的层次,即它是否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二是这些基本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的层次,即它们在苏联条件下是怎么实现的。综合起来,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基本是正确的,局部是错误的。苏联演变的症结不在于社会主义模式是否有失误和弊病,而在于苏联共产党自身没有正确对待这些失误与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基本原则 实现形式 弊病
下载PDF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辩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周新城 《学术探索》 2004年第8期69-74,共6页
如何评价已有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关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的政治问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个试验,对其进行评价时,必须慎之又慎,严格依据事实,科学地进行分... 如何评价已有的社会主义实践,不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关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的政治问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理想变为现实的第一个试验,对其进行评价时,必须慎之又慎,严格依据事实,科学地进行分析和判断。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尽管存在许多弊病,但从制度角度看,基本上是正确的,局部是错误的;从实践角度看,成绩是基本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断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失败的,那是没有根据的。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社会主义实践出现了失误和弊病,而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领导集团背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推行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的错误路线造成的。换句话说,苏联演变的根本原因不是社会主义搞得不好,而是不搞社会主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社会主义实践 苏联演变
下载PDF
试论邓小平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观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0-43,共4页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历史上既起过积极的作用 ,也包含了一系列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邓小平十分强调以苏为诫 ,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 :针对缺乏生机、日益僵化的苏联社...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历史上既起过积极的作用 ,也包含了一系列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邓小平十分强调以苏为诫 ,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 :针对缺乏生机、日益僵化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并由此形成了全新的社会主义观点 ;针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邓小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 ;针对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社会主政治体制 ,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观点 ;针对苏联霸权主义、沙文主义的对外路线和政策 ,邓小平提出了在新原则基础上建立国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对外政策
下载PDF
关于研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问题的方法论——重读《一论》、《再论》的一点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新城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4期14-17,共4页
1956年,针对由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引发的世界范围的反共反苏浪潮,我们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力挽狂澜,经过政治局集体讨论,于当年4月和12月先后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 1956年,针对由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的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引发的世界范围的反共反苏浪潮,我们党在毛泽东领导下,力挽狂澜,经过政治局集体讨论,于当年4月和12月先后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简称《一论》、《再论》),全面地、科学地分析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回击了帝国主义的进攻,澄清了人们思想上的困惑,稳住了社会主义的阵地。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国家政局剧变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 方法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重读 苏共二十大 世界范围
下载PDF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经验教训
5
作者 宋全成 《理论学刊》 CSSCI 1998年第5期91-93,共3页
在对整个世界历史具有强大震撼力的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社会主义从科学的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欠缺和众多复杂的现实原因,一度被看作是现实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并被广泛输出到东欧... 在对整个世界历史具有强大震撼力的俄国十月革命以后,社会主义从科学的理论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欠缺和众多复杂的现实原因,一度被看作是现实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并被广泛输出到东欧、亚洲和美洲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社会主义国家 基本经验 社会主义工业化 科学技术 高度集权 斯大林 阶级斗争扩大化 高度集中 社会主义生产力
下载PDF
走出认识的“误区”──关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几个问题的探讨
6
作者 李淑珍 《学术界》 CSSCI 1998年第2期19-23,共5页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误区” 落后国家 苏联演变 马克思恩格斯 几个问题 “卡夫丁峡谷” 赫鲁晓夫 现代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下载PDF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精神实质及历史教训
7
作者 王浩斌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77-82,共6页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精神实质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俄国实现,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实践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发展及其崩溃的历史经验表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历史的产物,具有历史形成的必然性和合...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精神实质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俄国实现,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社会主义实践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发展及其崩溃的历史经验表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历史的产物,具有历史形成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只是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个别模式,它的崩溃和失败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它的失败只是意味着一种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模式应该寻求新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精神实质 历史教训
下载PDF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启示
8
作者 韦幼玲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6-57,共2页
社会主义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词。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进步更美好。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不当之处及苏联的解体对国际社会主义的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只有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才能找到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方法。
关键词 科学 社会主义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
9
作者 高继文 《党史博采(上)》 1999年第2期17-19,共3页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研究。中国革命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曾长期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在走了很长一段弯路,吃了苦头后,才认识到要走自己的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研究。中国革命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曾长期照搬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在走了很长一段弯路,吃了苦头后,才认识到要走自己的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实际出发,独立开创出来的。这一历史性的伟大创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什么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苏联模式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本质 生产力的发展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制度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下载PDF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当代省思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春生 《前线》 CSSCI 2020年第8期29-33,共5页
列宁时期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两条道路,20世纪30年代确立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主要是继承了第一条道路并形成一种备战体制。战后苏联共产党一直坚持备战体制,未能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根本改革。苏联共产党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列宁时期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两条道路,20世纪30年代确立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主要是继承了第一条道路并形成一种备战体制。战后苏联共产党一直坚持备战体制,未能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根本改革。苏联共产党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纽带,取消苏联共产党的领导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关键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备战体制 斯大林 苏联共产党
下载PDF
邓小平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认识浅探
11
作者 王友才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75-78,共4页
邓小平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研究、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有过多次精辟论断。他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很多都是以苏联为鉴提出来的,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邓小平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十分重视研究、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有过多次精辟论断。他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很多都是以苏联为鉴提出来的,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得失成败经验的深刻总结。其主要观点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吸取有些国家和我国历史上照抄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经验教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经验教训表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改革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下载PDF
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12
作者 熊念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第27期310-310,315,共2页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苏联的具体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要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必须看其是否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其具体的实现形式在苏联是如何实现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总体上是正确的,只是...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苏联的具体国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要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必须看其是否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其具体的实现形式在苏联是如何实现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总体上是正确的,只是局部有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基本原则 实现形式
下载PDF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道德解剖
13
作者 谭希培 《档案时空》 2017年第11期43-44,共2页
20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使马克思列宁主义得以传遍世界,并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和取得胜利产生了重要影响。苏联社会主义体制构建是从十月革命胜利开始的,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俄国十月革命 马克思列宁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剖 道德 社会主义革命 人类历史
原文传递
由苏联实践引发的社会主义模式再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华德亚 荣兆梓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8,92,共10页
在近百年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上的不同,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模式争论不休。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评判就是这种分歧和争论的集中表现。考茨基和托洛茨基作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构建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从民主社会主义的角... 在近百年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解上的不同,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模式争论不休。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评判就是这种分歧和争论的集中表现。考茨基和托洛茨基作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构建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从民主社会主义的角度对苏联模式提出了尖锐批评。当今中国模式虽然不同于苏联模式,但由于历史的渊源关系,不可避免地带有苏联模式的部分印迹。考茨基和托洛茨基等人对苏联模式的批判对中国社会主义模式的完善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当前的中国模式所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也可以从民主社会主义实践那里得到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考茨基 托洛茨基 民主社会主义
下载PDF
“稳定”的取向: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俞良早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6,共6页
十月革命胜利后较长一段时间里,一方面在党和国家政权的活动中体现出民主趋向,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民主趋向,而另一方面党内以及国内的政治生活不稳定,社会生活不稳定,这样就产生了民主趋向同“不稳定”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 十月革命胜利后较长一段时间里,一方面在党和国家政权的活动中体现出民主趋向,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出民主趋向,而另一方面党内以及国内的政治生活不稳定,社会生活不稳定,这样就产生了民主趋向同“不稳定”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手段和办法,就是国家制度上的高度集权,以强有力的国家权力克服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不稳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即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模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同英法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相比较,不能不得出结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更具有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的取向,即它更具有达到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的功能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民主 政治稳定 高度集权 党内 社会稳定 政治生活 趋向 取向 社会生活
原文传递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关于苏联模式和社会主义前途的思考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佳菲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32,共4页
十几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实践者对苏东剧变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在苏东剧变中的作用作出了评价,对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和社会主义的命运进行了判断。尽管他们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 十几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和实践者对苏东剧变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在苏东剧变中的作用作出了评价,对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途和社会主义的命运进行了判断。尽管他们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看法不尽相同,但对社会主义的未来则充满一致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马克思主义 苏东剧变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社会主义的前途
下载PDF
关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评价的再思考——与林建辉商榷
17
作者 匡列辉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74,共5页
林建辉对周新城关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评价系列文章,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周新城系列文章借"科学评价"之名,避重就轻,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历史的失败辩护。这一论断既不符合周新城系列文章的写作用意与内容,也不符合苏联... 林建辉对周新城关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评价系列文章,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认为周新城系列文章借"科学评价"之名,避重就轻,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历史的失败辩护。这一论断既不符合周新城系列文章的写作用意与内容,也不符合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及其发展的整体实际。应该对林建辉文中出现的过失言辞和不正确的论断进行指正,并科学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斯大林个人的历史功过,全面认识苏联解体的原因,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苏联解体 斯大林 科学评价
原文传递
东德、布拉格之春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终结
18
作者 张文成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65,81,共4页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布拉格 东德 捷克斯洛伐克 历史意义 生产力革命 左翼党 社会制度
原文传递
不能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与左凤荣教授商榷 被引量:5
19
作者 <居安思危>课题组 周新城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0-129,共10页
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根本性质是科学社会主义,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时间段。应该坚持"《一论》、《再论》"分析苏联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角... 如何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根本性质是科学社会主义,它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时间段。应该坚持"《一论》、《再论》"分析苏联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充分肯定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从具体体制、运行机制的角度看,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需要作具体分析,有的是正确的;有的只适合于苏联国情,不能照搬;有的则是错误的。把两个层次综合起来评价,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三七开"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科学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 具体体制
原文传递
建国以来我党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三次改革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晓伟 陈答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08-112,共5页
建国以来,我党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进行了三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改革。第一次是 19561958 年的直接体制内改革尝试,第二次是 19781992 年的体制外改革,第三次是 1992年至今的体制内改革。通过这三次改... 建国以来,我党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进行了三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改革。第一次是 19561958 年的直接体制内改革尝试,第二次是 19781992 年的体制外改革,第三次是 1992年至今的体制内改革。通过这三次改革,我党最终冲破了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束缚,开辟出了一条中国式的渐进改革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体制外改革 体制内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